第十四部分遗传密码和遗传信息的翻译系统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Ⅱ
回复突变 rⅡ rⅡ
野生型
FCO sup 表 型
+
突变型 表型
++
+ sun
图14-2抑制基因所产生的回复突变型和野生型杂交后,经交换可 产生原有的突变型(仿Griffiths A.J.F.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校正突变的特点如下:
Thr
ACA UGU
Thr
NC
S er
UCU
UCU
UCU
UGU
UCU AGA
AGA
Thr UGU
Thr S er
NC
Thr
图 14-3 三 联 体 结 合 实 验 。 (上 )输 入 翻 译 系 统 的 R N A 和 标 记 的 氨 基 酸 (以 灰 色 表 示 ) 不 符 。 (下 ) 输 入 翻 译 系 统 的 R N A 和 标 记 的 氨 基 酸 (以 灰 色 表 示 )相 符 。
Crick小组用这种方法获得一系列的T4“加字” 和“减字”突变,再进行杂交来获得加入或减 少一个,二个,三个的不同碱基数的系列突变。
插入 -ATCTAGTCT- -TAGATCAGA-
-ATC TGTCT- -TAGACAGA-
-A CTGTCT- 缺失 -T GACAGA-
图14—1 “加字”和“减字”突变
五.三联体结合实验
1964年Nirenberg又采用 三联体结合实验
(1) tRNA和氨基酸及三 联体的结合是特异的;
(2) 上述结合的复合体大 分子是不能通过硝酸纤 维滤膜的微孔,而 tRNA- 氨基酸的复合体 是可以通过的。
ACA ACA
UGU A G A Ser
ACA
AGA S er
RNA Pol +GTP +CTP +UTP +UTP +ATP +ATP
5'-GUAGUAGUAGUA-3'
5'―UACUACUACUAC ―3'
图14-4 重复共聚体RNA的合成途径。(仿Watson,J.D.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4th Ed.1987,Fig.15.4)
六. 利用重复共聚物破译密码
Khorara 采用了有机合成一条短的单链DNA重复 顺序,
然后用DNA pol 1合成其互补链, 再用RNA pol及不同的底物合成两条重复的
RNA共聚物(图14-3),作为翻译的mRNA , 加入到体外表达系统中,
5'-T A C T A C T A C T A C-3' 3' -AT GAT GAT GAT G- 5’
第二节 遗传密码的证实和特点
一. 遗传密码的证实 1966年Sterisinger等用噬菌体T4证实了遗
传密码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采用的方法跟Crick的原黄素诱发移
码突变的方法相同,使T4溶菌酶产生了 移码突变,根据突变后的蛋白质一级结 构和野生型溶菌酶氨基酸顺序进行了比 较,
N Thr-Lys-Ser-Pro-Ser- Leu-Asn-Ala- C 5' AC· AA· AGU CCA UCA CUU AAUGC· 3' 野生型
如UUU:UGG=(555):(511) = 25 : 1
同理UUU:UUG =5 :1, 根据检测结果推测: 苯丙氨酸(UUU):半胱氨酸(UGU)
= 5 :1 苯丙氨酸(UUU):缬氨酸(GUU)
= 5 :5 苯丙氨酸(UUU):甘氨酸(GUU)
= 24 : 1
图14- 基因内抑制
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
CO2
氨甲酰磷酸
瓜氨酸
精氨酸 (在线粒体中)
+
b (su-)
NH4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 ATP
氨甲酰磷酸
a (m )
Leabharlann Baidu
ATC
氨甲酰天冬氨酸
(1) 以是否合成嘧啶为表型的标准;
(2) OTC 突变仍有 2~3 %的活性.
嘧啶(在核中)
图 14- 代谢抵偿效应产生的基因外抑制
它们只能在B菌株上生长形成噬菌斑
开始用原黄素诱导的突变称FCO,
他们再用原黄素诱导产生回复突变,在 E.coli K(λ)菌株中出现了噬菌斑。
用遗传学的方法和野生型杂交发现它们并 不是真正的野生型。
校正突变(A suppressor mutation)抵消 或抑制了前一次突变的效应,
四.无细胞系统的建立
1961年Nirenberg建立了无细胞系统 这一新技术又是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发现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5 S.Ocha在细菌中分离了多核苷酸磷酸化
酶(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它催化核 糖核苷二磷酸的聚合, 它不需要任何DNA模板就可合成.
(1) 校正突变是在第一次突变不同位点将它抵 消的。因此原来的突变可以通过野生型和回复 突变型之间的杂交又恢复为突变型;
(2) 校正突变可能发生相同的基因中,抑制原 来的突变(如刚举的例子),称基因内抑制, 或发生在不同的基因中称基因外抑制。
(3) 不同的抑制可能作用的方式不同。如有的 抑制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有的可能是通过细 胞生理功能来实现。
第十四部分遗传密码和遗传信 息的翻译系统教学课件
三联密码的证实。
1961年Crick和Brenner.S等证实了三联密码的真 实性。
他们用T4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rⅡ位点)通 过用原黄素(proflavin)处理,可以使DNA脱 落或插入单个碱基,插入叫“ 加字”突变,脱 落叫“ 减字”突变.无论加字和减字都可以引 起移码突变。
三.利用突变来解读密码
1960 A. Tsugita,H.Fraenkel-Connrat小组和H.G. Wittmann小组试图通过用亚硝酸来对TMV进行 诱变。
当时根据亚硝酸诱变的原理,mRNA中的A→G 或C→U的缘故。
当时已搞清了TMV肽链的一级结构由158个氨 基酸组成,
将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比较就能确定肽链上氨 基酸取代的位点和类型。
表14-1 用二个或三个、四个核苷酸构造重复共聚体来确 定密码子
重复顺序
(UC)n (UUC)n
(UUAC)n
可组成的三联密码
UCU-CUC (UUC); (UCU); (CUU)
(UUA-CUU-ACUUAC)
多肽的氨基酸组 成
Ser-Leu polyPhe, polySer, poly Leu Leu-Leu-Thr-T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