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36课时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研组

【课程背景】

(一)本册教材编排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让世界更美好,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三)本册内容与前后联系

六年级下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法治专册,法治专册系统的、完整的以宪法为主的内容呈现,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法治专册的难度是有依据的,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首先对于对于六年级法治专册,开展法治教育不是零起点,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其次通过法治专册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宪法的根本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问题,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认知必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四)学习能力

1.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问题解决能力。

3.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亍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本学期目标

1.对学生进行大众化的、普及性的教育,让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别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让学生通过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爱护地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养成保护环境和行为习惯

3.引导学生了解多样的文明和生活,促进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4.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国际组织,了解它们的职权。知道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

(一)教材简析

六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单元结构

六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四)活动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师用

4.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

5.利用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等,丰富和拓展本册教材的内容。

6.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如商店、公园、校外教育基地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区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

(二)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人们所讲的“核心素养”也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的合作学习。

1.依据道德与法治课学科特点,多数主题活动需要学生课前搜集相关信息或资料,为课堂上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2.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三次调查活动,调查成年人终身学习的情况、调查了解老师工作情况、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工作情况。

3.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本学期设计了多次体验活动。

4.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

5.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自己本学期学习过程中的收集的资料、调查表格、采访记录、实践性作品等,学期末进行展评。

(三)教学建议

1.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比如:教材通过活动园的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讨论交流,观点辨析;资料查找,信息分析;体会感受,方法指导;生活观察,社会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景连线,图文配对)通过活动园中来自生活中的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应的观点和内容。例如:活动园中经常出现的方式有讨论交流,观点辨析。教材中只是呈现简单的讨论场景,教学时不能干巴巴地呈现观点,需要丰富它。比如第一课中法律、道德与纪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呈现一个学生违反了班规,最后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个结果的?举例实际生活中需要道德价值观判断的案例(看见老人摔倒,到底扶?还是不扶?)呈现某个公民违反了法律,甚至犯罪受到刑法惩罚的案例。学生结合这三个不同的案例进行讨论、交流,观点辨析,明确了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2. 依据学生特点,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是严谨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的,教学时要加入生活中的案例,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分析问题;现场说法,解决问题。

1.注重方法指导,指向知行合一。教学时,要依托教材提供方法指导的范例(如:法律文本学习、连线、判断和观点交锋)来帮助学生,用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对很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2.开展多种活动,多方协力合作。教学时,不仅依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还可以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形成整合的效果,来帮助学生真正地在不同的活动中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安排开展模拟法庭,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法治辩论知识竞赛,讲好法治故事,进行法治情景剧的表演等活动,活动方式丰富多样,有助于法治专册的学习。

5. 灵活利用资源,拓宽教学空间。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资源的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