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她的小说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变迁与女性成长的重要议题。
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性气息,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角度出发,探讨其小说的艺术特点和社会意义。
一、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特点1. 情感强烈,感性表达2. 描写细腻,独特视角3. 表达女性情感,探讨命运和幸福二、安妮宝贝小说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形式2. 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3. 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三、安妮宝贝小说的社会意义1. 呈现当代女性成长和生存状态2. 反映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变迁3. 引导青少年审视与思考自身命运四、《橘子酒》:安妮宝贝小说的代表作品1. 描绘了女性与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2. 表现了女性性、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3. 探讨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及其对人生的影响五、《把时间留给我》:安妮宝贝小说的另一代表作1. 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2. 探讨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转变3. 反映了人生的重要抉择及其影响六、安妮宝贝小说的阅读价值和时代意义1. 体现了女性文学在当代小说中的重要地位2. 提倡积极向上、勇敢面对生命的态度3.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价值与意义七、安妮宝贝小说的缺点和不足1. 过分情感化,缺乏理性思考2. 过于开放和激进,有可能引导读者产生不良影响3. 文学形式和美学价值较弱八、安妮宝贝小说的改进方向1. 加强理性思考和品位培养2. 深化文学艺术修养,提高作品的文学品位3. 更好地展示社会纵深和厚度,提供更多的启示与思考九、结语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表达和生命追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人生启发。
以宽阔的胸怀和敏锐的观察力,她将生活中的点滴变成了小说中的宝贵收获。
虽然在文学形式和美学价值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但我们相信,作者会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安妮宝贝小说创作1
谈安妮宝贝小说创作安妮宝贝是个倍受争议的作家。
一方面,她的粉丝很多,她的作品受到广大小资,青少年和城市白领的喜欢,作品极为畅销,风靡大江南北。
另一方面,对她的批评和质疑也很多,传统文学界依然少有专门的评论。
安妮宝贝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迎合当下消费文化语境的通俗文学。
她的成名虽然与网络的传播作用有关,然而,她很早就离开了网络,作品也以传统线装书出版。
通过对安妮宝贝作品的深入细致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都市文学背后的精神沉思。
在这个意义上,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为作远远超越了对都市欲望的书写,上升到追寻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层面。
安妮宝贝作为一位由网络写作走红的作家,她的独特之处在于自我心灵最大程度的展示。
她只关注自己的心灵,固守住她最能把握住的内心世界,向人们传达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她通过写小说来体验自己的人生,用丰富的阅历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把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的一切对于世界的理解作为她理解自我生命的支撑点。
她活着,用书写证明她的存在。
行走的脚步从未停歇,带着一个疑问出发,又带着另一个疑问归来。
她始终要让自己活在思考的状态中,去营造自己所构想的精神世界。
独立而又自由的生存空间才是她最大的追求。
我于两年前开始接触她的作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阅读她的长篇小说《二三事》,被其中精炼唯美的语言文字和深情伤感的思想感情深深吸引。
后读过她的《莲花》《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及她的新作《春宴》。
虽然我本人特别喜爱她的文字,但也许是本身阅历有限,仍不能很透彻地理解她的作品,总有一些领域无法明了,一些境界无法触及。
本文我将简单地从小说分类,读者,精神内核,人物性格,写作风格及爱情观方面来谈一下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一、小说分类因为安妮宝贝是从网络写作起步并且成名也与网络的传播有关,所以很多人仍把她的作品归为网络小说。
但是,她的小说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小说,作品有着更深邃的内涵和更高远的价值。
她于1998年从网络开始写作,2000就离开了网络。
安妮宝贝创作论
安妮宝贝创作论安妮宝贝是一位真实的作家,“必须要正视生活中所有真实的东西。
正视所有人企图蒙蔽和遮挡的真实。
”①她欣赏沈从文“不接受强加于文学的时代或政治的烙印”②以及沈从文看待文学“纯正,有尊严,服从自我的灵魂”③的态度,她也本着这种态度从事文学创作。
本文通过分析安妮宝贝创作中的三个重要的审美特征:行走式人物的精心塑造、多种情感的独特抒写以及诗化语言的匠心追求,探究当代年轻读者热爱安妮宝贝作品的本质原因。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三章。
引言简要介绍安妮宝贝创作的研究综述,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意义。
第一章探讨安妮宝贝创作中“行走式”人物的精心塑造。
安妮宝贝在行走时也创作了许多作品,比如《莲花》、《蔷薇岛屿》等。
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在不停地告别、漂泊、流浪、追寻,无时无刻不在行走,有着深深的漂泊、孤独、在路上的不确定、不安全感,时常与人产生迅急而危险的感情关系,也导致她多种感情的独特抒写。
第二章论述安妮宝贝作品中独特的情感抒写。
宏大的历史叙事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几乎没有,情感抒写占了绝大多数,包括绝望的爱情、疏离的亲情、温暖的友情。
她说:“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
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
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
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
”①她真实地描写各种状态的真实的甚至有羞耻感难以说出口的情感,因而导致有人觉得能在其作品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有人觉得其作品过于颓废消沉,褒贬不一第三章阐释安妮宝贝创作中诗化的语言的匠心追求。
好的作品一定离不开好的语言。
安妮宝贝作品语言干净、精致、绚烂、有力,富有节奏感、音乐感、画面感。
她冷静的洞察力,对诗化语言的匠心追求,使读者阅读文本时获得了一种赏心悦目的质感。
结语,在肯定安妮宝贝创作的同时,分析安妮宝贝创作的缺失。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是一位敏感度极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关心人类的感受,重视感性化写作,她一直是坚持严肃主义的,深入研究她的作品后,会发现她一直在为中国的文学而努力着,思考着,是一位难得的不被世俗影响,坚持自我学习、不断求得精神深化的作家。
她愿意把自己独特的而又有着深远价值意义的思想传达给我们。
所以,她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作家。
根据感性化写作的定义,本文将从日常生活书写、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感性化写作突出特点以及批评这几个方面来阐释。
感性化写作的表现之一就是日常生活的书写。
通过日常生活的描述可以了解到人们的生存状况,体现作家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
安妮宝贝作品中充满着小资情调,这种情调包括物质化和精神化这两个方面。
物质化是从作品人物所购买或者用的东西,而精神化小资则表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叛逆不羁、寻求精神的独立和身心的自由。
日常化写作会出现大量物的描写,这种描写体现了壮观的物化景观和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
感性化写作的表现之二是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感官世界包括对生存环境的感知,从而反馈出精神世界的状态。
将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和住在自然环境的人的精神状态做一个对比,自然环境的人显得快乐和悠闲,而城市里的人显得倍受压抑。
其次,自立自强的爱情观也是感官世界的一部分,这不同于传统小说里的爱情观,在传统女性的价值观里婚姻、爱情是最最重要的。
而在安妮的小说里的女主角更多是显得自立自强,即使找到合适的婚姻也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姿态。
最后,是身体体验,安妮宝贝作品中身体不仅仅指向身体还指向精神世界。
在消费的时代,身体不仅在消费同时也在被消费。
身体的叙事必然引起两性观的思考,在安妮宝贝的笔下,灵与肉是相统一的。
安妮宝贝感性化写作的特点还包括孤独意识的书写和情绪化的叙事。
安妮宝贝的感性化写作包含人的存在学,是关注人的文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度情绪化写作和感性化写作也是值得批评的,是需要改进的。
海上花开读后感
海上花开读后感《海上花开》是一部由作家安妮宝贝创作的现代言情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细腻的文字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
小说以青岛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现代女孩,她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与一位名叫陆涛的青年相遇并相爱。
两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时光的考验,最终化作一朵绚烂的海上花开。
小说情节丰富多彩,不仅有悬疑的情节发展,还有对爱情、友情、亲情的真挚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海上花开》,我深深被小说中的爱情所感动。
陆涛和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是跨越时空的,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情感一次次克服困难,最终赢得了幸福。
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非常真实,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魅力。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真诚。
除了情感的描写,小说中的青岛景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青岛的描写,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和魅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青岛的海风、海浪、海滩,都成为了小说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温柔。
通过阅读《海上花开》,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时间和爱情的关系。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真挚的爱情却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人们在时光的长河中找到归宿。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给人以启示,让人明白了爱情的可贵和珍重。
总的来说,读完《海上花开》,我深深被小说中的情感所感动,对爱情、友情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断回味。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言情小说,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年轻作家,她的小说经常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安妮宝贝小说的特点是感性化写作,她常常用她独特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理解和描述,特别是对女性情感的描写,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下面将对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进行探究,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文学魅力。
一、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特点1.安妮宝贝小说的基本特点2.感性化写作的内涵和特性3.安妮宝贝小说的情感色彩与文学价值二、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风格1.大量使用意象化写作手法2.摒弃传统写作方式,注重表达情感3.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和格调三、安妮宝贝小说女性情感的表达1.女性情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对女性情感主题的深刻表达3.女性情感的启示和疗愈功能四、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家庭情感1.家庭情感的特殊性和价值2.家庭中亲情、爱情等多重情感的交织和冲突3.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家庭情感启示五、安妮宝贝小说中的人生哲学1.对生命的不同层面的思考和探索2.面对人生的选择、挣扎和痛苦3.哲学思考对安妮宝贝小说的启示和意义六、安妮宝贝小说中的爱情观1.对爱情的启示和思考2.对不同类型的爱情的探究和描绘3.对爱情的理解和塑造七、安妮宝贝小说中的人际关系1.对不同关系的描绘和探究2.人际关系的种类和变迁3.人际关系对安妮宝贝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八、安妮宝贝小说的社会反应1.社会背景对安妮宝贝小说的影响2.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3.安妮宝贝小说的社会反应与价值九、结论1.安妮宝贝小说的文学魅力2.感性化写作对文学的发展的意义3.安妮宝贝小说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一、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特点该提纲主要是阐述安妮宝贝小说感性化写作的特点,对感性化写作进行简单的概述。
具体来说,需要探究感性化写作与安妮宝贝小说的内涵和特性,以及安妮宝贝小说中的情感色彩和文学价值。
二、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风格该提纲主要是探究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风格。
浅谈安妮宝贝
浅谈安妮宝贝摘要:安妮宝贝,原名励婕,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探索人的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
从事过的职业:金融、广告、编辑,现在的职业:网络编辑,自由专栏撰稿和写作者,喜欢:爱尔兰音乐,长途旅行,鸢尾,电影,散步。
关键词:写作;安全感;孤独;回忆引子:安妮文字的强悍与狂放,首先意味着敢于舍弃。
安妮舍弃了多少陈词滥调?这只要把她和随便哪个叫得震天响的“严肃文学作者”稍加比较,就可以大致明白。
她不会为了迎合体制性的文学潮流而刻意“完善”自己,比如她那经常不讲道理的断句方式。
一连串的句号表明的不只是随意,也是勇敢。
倘没有生命体验的连续性作为实底,文字的畅达或故事的连续性就不可原谅。
那只是多余和造作。
宁可选择断裂与破损。
把笔大胆地交给偶然,而将熟悉的所谓必然逻辑弃置一旁,用断裂和破损的形式,直接说出邂逅偶然的感触,这,几乎可以说是安妮屡试不爽的一点写作诀窍。
她没有太多因袭的重担,没有俯仰鼻息的胆怯和投机,所以她轻易拆毁了别人辛苦持守的无谓的界限。
这是需要一点张爱玲所谓“双手推开生死路”的蛮横之气的。
安妮的文字,有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植入神经,牵制思维,让人陶醉。
就像《莲花》中写庆昭对文字本身有痴迷,一个字一个字轻声阅读。
它们的排列组合散发新鲜迥异的气氛,似乎与所置身的地方并不产生联系。
是的,安妮的文字总是这样。
就像她的小说写的一样。
她崇尚自由,她讨厌现代都市,想要接近自然的生活。
她有这样写道:“拉萨有太多这样的人经过。
通常全副精良装备,穿着名牌冲锋衣登山鞋戴着太阳眼镜,开着大越野吉普,咋咋呼呼热热闹闹,拿着高级相机对着司空见惯的美景拍摄(花重金浪费设备和底片),追逐热门的名胜旅游点(其中包括无聊的人工造景),只为洗出那些和风景明信片一样构图平庸的照片,用以回到城市对朝九晚五没有假期的工作者们炫耀。
”[1]她说他们是功利而乏味的旅行者。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
安妮宝贝小说的感性化写作安妮宝贝作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作品在文学领域、知识界和年轻读者中都极其流行。
安妮宝贝小说的创作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多彩,其作品主要展现当代年轻人内心的成长与矛盾,以及对人性、爱情和性等主题的思考。
本论文将从感性化的角度审视安妮宝贝小说作品,着眼于其对社会和人群的情感体现,分析其创作风格、主题、语言技巧和文学价值等方面,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安妮宝贝的小说提供参考。
一、安妮宝贝小说的写作风格安妮宝贝小说的风格多数是以散文为主,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在表达情感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安妮宝贝小说的写作风格旗帜鲜明、个性化强,在使用写作技巧、突显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特征。
二、安妮宝贝小说的主题安妮宝贝小说的主题丰富多彩,涵盖了爱情、亲情、友情、励志等多个方面。
在安妮宝贝小说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和价值的传递是非常显著的,是其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三、安妮宝贝小说的语言技巧在安妮宝贝小说作品中,语言技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安妮宝贝擅长运用比喻、反衬、排比等技巧,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为作品注入了独特的韵味。
四、安妮宝贝小说的文学价值安妮宝贝小说作品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是流行文化中的良心之作。
安妮宝贝小说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直击人心的情感,同时也使读者意识到当下社会问题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对于教育和家庭的重要性。
五、安妮宝贝小说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安妮宝贝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社会问题与人性探讨的几乎占据其创作的主题,可以看出安妮宝贝小说的成长脚步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六、安妮宝贝小说的升华性安妮宝贝小说的作品不仅卓有成效,更是具有升华作用的。
安妮宝贝的小说作品着实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向前进步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安妮宝贝小说的矛盾性安妮宝贝小说中经常出现对矛盾和尖锐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有时候,只有通过矛盾才能引发问题的解决,从而推进整个群体文化变革。
在绝望中绽放—论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在绝望中绽放—论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安妮宝贝的写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迎合当下消费文化语境的俗文学。
她的成名虽然与网络的传播作用有关,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也为其争取到一席之地。
然而,通过对安妮宝贝作品的细致解读,我们却看到了都市文学背后的精神沉思。
在这个意义上,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远远超越了对都市欲望的书写,上升到追寻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层面。
在安妮宝贝的笔下,人们挣扎于颓靡的都市物欲与情欲的掌控,却向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灵魂的彼岸之行。
她通过行走的姿态将都市之外的精神空间一一展示在文学文本中,并以此作为终极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从安妮宝贝的文学写作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穿梭于物质化都市生存语境内外的现代女性的细腻体验与深刻哲思。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简要论述安妮宝贝的文学活动、学界对其研究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寻找恰当的切入口。
最终确定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进行再认识。
第一章主要论述安妮宝贝小说中的都市生存语境,及其背后的奢靡、颓废的物质化消费主义倾向。
并在此关照下分析安妮宝贝笔下永远无法到达理想彼岸的爱情模式。
最终将这种写作模式的意义定位为物欲体验下内心世界的孤独感受。
第二章主要论述安妮宝贝及其文学的精神气质。
通过对她行走姿态中生命的本真之美、物欲桎梏幻化后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皈依自我及灵魂深处的独白等问题的阐释揭示安妮宝贝文学中的生命体验及理性哲思。
结语简要归纳了安妮宝贝文学创作超越都市俗文学的意义。
希望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安妮宝贝文学的整体价值。
浅析安妮宝贝
浅析安妮宝贝第一篇:浅析安妮宝贝以网络作家著称的安妮宝贝,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一部长篇小说《彼岸花》和一部行旅散文《蔷薇岛屿》,迅速走进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作为继琼瑶、亦舒之后内地版的“言情小说家”,安妮宝贝的作品大多围绕着城市男女爱情来展开叙述,在男欢女爱的情感世界里寄托一种与小资情调相伴随的人性的虚无和绝望。
安妮宝贝的作品风格反叛而阴郁,她文字中有暴力,有离别,有伤害,有无尽的绝望与空洞,但是清澈、简洁,有直指人心的纯粹与温暖。
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家的反叛与阴郁很大程度上是追求女性本体欲望的表达,在艺术上,她把“本我”推向前台,注重现实的表现,并对传统的道德观和文化提出质疑。
她小说中的女孩们清一色的富足,只穿棉布的衬衫和裙子,旧的牛仔裤,黑色T恤,光脚穿美丽的鞋子。
她们固执、低调、叛逆,像野生的植物。
这很大程度上符合作者的生活方式。
安妮“接受每一次充满激情的爱情,但不相信它,爱情只能带来安慰不能带来解脱。
每个人都是注定孤独的。
”作者的爱情观加诸在主人公身上,所以在她的小说里,我们找不到理想纯洁的爱情,她笔下的爱情都是无助而脆弱的。
生活对她来说,永远都是告别与流离失所,太多的苦难让幸福总是在远方。
她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选择的,只是我们必须首先经历无尽曲折的道路。
1新小资情调虽然时下流行的小资一说,既不是社会学的阶层概念,也不是完全用经济收入来量定,更多的是指向一种生活的文化品位、情调和氛围。
跟红色革命时代所批判的小资产阶级式的多愁善感、脉脉温情有着血缘上的亲近关系。
但在新的时代语境里,也融入了商业时代大众消费的趋新时尚,成为一种标榜身份的自恋和炫耀。
所谓小资的男女大都感染着现代主义的流行病。
既对世界和爱情充满渴望和期待,又对世界和爱情心存怀疑和不信任。
这种矛盾的心理倾向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得到格外明显的表现。
安妮宝贝的作品中的物欲或者说对物质的偏执,无疑增添了其作品的时尚感。
浅论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浅论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安妮宝贝,一个名声大噪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双栖作家,在跨越了一个实际的今天仍然受人追捧。
很多人开始对她的文风,笔调,思维,心理进行分析,而本文也是就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为依据对其主要的特色进行总结:孤独的流浪者;杜撰的小说人生;自我的人生百态;细节的出奇捕捉;畸形的主角;寂寞的文字;毒品般的诱惑。
而归结起来,她的创作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流浪者或者诠释为游离者的边缘化生活,她的创作实质就是在摸寻这平凡人内心的世界与周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孤独;寂寞;情爱;流浪;困窘;职称论文一、安妮宝贝作品的综合介绍当络替代泛黄的纸页时,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弥漫在本世纪初的文学天空,“安妮宝贝”以其阴郁却不失艳丽,飘忽却不乏实际的文风征服了一代人的心。
《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和《莲花》,成为她为这个社会创造的骄傲,为读者创造的另一片天空。
当然,如同娱乐圈的明星大腕,人红了就成了话题的焦点,安妮宝贝也不知不觉成了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文学大腕。
读者纷至沓来地对她的作品进行归位性界定:女性文学。
无疑,经历了如此久的讨论,安妮宝贝在女性文学创作界是有她独特的一席之地。
二、安妮宝贝小说创作特色北大教授戴锦华曾评价安妮宝贝:“在安妮的笔下,都市是永远的漂泊流浪的现代丛林,也是无家可归的唯一归属。
我为安妮笔下的颓靡和绮丽所震动,在那里生命如同脆弱的琴弦,个人如同湍流中的落叶……安妮宝贝的作品,展现了一脉中国大陆版的世纪末的华丽,一份灰烬间的火光的弥留。
”正是这样的作品,在一遍遍回放着都市悖论下的人生困境,但是读者却从她细腻地情感文学中开始追溯她的创作特色。
今天就随我们的探寻开始了解一下安妮宝贝的创作特色。
孤独的流浪者安妮的小说创作总像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隔离了外界之后,简装出行,因而她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极其的个性化,同时也具备了异于常文的尖锐与冷漠。
刚开始接触的人,很容易就被她的文字刺伤,但是心中的沮丧与懊恼却会在细细品味后又变成情理之中的体谅。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爱情的悲剧意识安妮宝贝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爱情的理解。
她笔下的爱情总是令人感到充满着悲情和悲壮。
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充满充满了爱情的美好、温馨和甜蜜,但是又在不停地受到种种不可控因素的摧残。
她对爱情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人因为内心期望而接近另一个人,却因过于依恋而落入无法自拔的悲剧之中。
例如,她的代表作《把时间当做朋友》就是一部描述爱情悲剧的作品。
小说中的主人公安书立以自己的方式向自己深爱的女孩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料却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最爱、亲密的人,遭受到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
这种爱情的悲剧意识不仅使作品充满着悲伤和哀怨,也反映了一个人在爱情的路上所遭遇的无情现实。
二、人性的悲剧意识安妮宝贝对人性的深厚反思,也是她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所在。
她关注的不仅是情感与命运的反转,更在于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在她的作品中,人总是处于选择与被迫的境地之间,虽然有时候是故意地选择,但往往更多是被迫之下的无奈,缺少自由意志。
而这种无奈的不是由人的努力不足所致,而是因为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禁锢下无法自主决定。
例如,《倾城之恋》中的柳音素和许先生,就处于命运的反转和人性的卑微之间,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并不能改变社会对他们宿命的判决。
三、时间的悲剧意识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时间也常被视为悲剧意识的表述。
她以真实而深刻的笔触表现了岁月流逝和时间流转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痛和遗憾。
例如,《你好,陌生人》中的海棠女子,因为命运和时间的磨折,最终只有一场以哀伤为主题的相遇。
而在《微微一笑很倾城》中,夏至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取得了游戏界的成功,却在成功的背后认识到,时间的流逝正在消耗掉我们每一个瞬间的精彩。
可以说,安妮宝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不仅在情感,人性和时间的表述上多有涉及,而并且表现得非常卓越而深刻。
她的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令人重新审视人生与命运,感悟爱情。
试论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
试论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论文摘要:作者拟探讨在“女性文学”创作群里从网络文学中脱颖而出,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的作者安妮宝贝文学创作的独异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自我指涉的文学功能通过自叙传的写作的方法来表现是她作为女作家书写女性题材的独特方式;其次,她作品“孤独游离”的主题在对“爱情”和“死亡”两个命题叙述中清晰展现;最后,在对现代城市女性精神情绪的抒发中,采用淡化情节以抒情为主的小说模式也是安妮宝贝创作的特点之一。
论文关键词:自叙传:孤独漂泊:抒情小说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安妮宝贝的名字渐渐为人所熟知,她的作品“辞藻阴郁艳丽,行文飘忽诡异”,主题往往关乎孤独、爱、死亡、漂泊。
在网络成名之后,她又成功的下网,改版成纸质文学,如《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和《莲花》,而售书高居各大图书排行前列,也足以让安妮宝贝骄傲,她的被认可不是20世纪“政治的选择”,而是21世纪“读者的选择”。
而由此以来对安妮宝贝文学创作及作家归位则成了焦点问题。
笔者采取保守的以女性文学的归位来界定。
而不延用“现代先锋小说”、“私语小说”等模糊概念。
虽然“女性文学”本身亦没有统一界定,但本文采用当下相对广泛的定义“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即在肯定女性作家写女性题材的前提下,提出女作家必须具有一种‘女性意识’,来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描写;既要显示出与男作家不同的观点、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又要表现一种女性‘独立’的主体意识”。
就此而言将安妮宝贝的创作归位于“女性文学”是恰当的。
作为女性文学创作的鲜明代表,无疑安妮宝贝也面临着在男权话语机制下女性言语权利的突围,而笔者排斥将安妮宝贝赘述在诸如陈染、林白、卫慧之后的文学批评,安妮宝贝的写作自有其个人的风格与策略,致使她在当代文坛上即使在女性文学的范畴内亦找不到一个她的呼应者、同盟军,一如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与他人只是一朵“彼岸花”的遥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
摘要:安妮宝贝,一个名声大噪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双栖作家,在跨越了一个实际的今天仍然受人追捧。
很多人开始对她的文风,笔调,思维,心理进行分析,而本文也是就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为依据对其主要的特色进行总结:孤独的流浪者;杜撰的小说人生;自我的人生百态;细节的出奇捕捉;畸形的主角;寂寞的文字;毒品般的诱惑。
而归结起来,她的创作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流浪者或者诠释为游离者的边缘化生活,她的创作实质就是在摸寻这平凡人内心的世界与周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孤独;寂寞;情爱;流浪;困窘;职称论文
一、安妮宝贝作品的综合介绍
当网络替代泛黄的纸页时,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弥漫在本世纪初的文学天空,“安妮宝贝”以其阴郁却不失艳丽,飘忽却不乏实际的文风征服了一代人的心。
《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和《莲花》,成为她为这个社会创造的骄傲,为读者创造的另一片天空。
当然,如同娱乐圈的明星大腕,人红了就成了话题的焦点,安妮宝贝也不知不觉成了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文学大腕。
读者纷至沓来地对她的作品进行归位性界定:女性文学。
无疑,经历了如此久的讨论,安妮宝贝在女性文学创作界是有她独特的一席之地。
二、安妮宝贝小说创作特色
北大教授戴锦华曾评价安妮宝贝:“在安妮的笔下,都市是永远的漂泊流浪的现代丛林,也是无家可归的唯一归属。
我为安妮笔下的颓靡和绮丽所震动,在那里生命如同脆弱的琴弦,个人如同湍流中的落叶……安妮宝贝的作品,展现了一脉中国大陆版的世纪末的华丽,一份灰烬间的火光的弥留。
”正是这样的作品,在一遍遍回放着都市悖论下的人生困境,但是读者却从她细腻地情感文学中开始追溯她的创作特色。
今天就随我们的探寻开始了解一下安妮宝贝的创作特色。
2.1 孤独的流浪者
安妮的小说创作总像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隔离了外界之后,简装出行,因而她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极其的个性化,同时也具备了异于常文的尖锐与冷漠。
刚开始接触的人,很容易就被她的文字刺伤,但是心中的沮丧与懊恼却会在细细品味后又变成情理之中的体谅。
所以与其说安妮是个孤独的流浪者,不如说她是一位看破世间冷暖
之后能平心静气应付各类事态的智者。
读过安妮的小说的人,难免都会沾染上她的惆怅气息。
青春年华,却总黏附这伤感的情调,旁人投来不解的目光时,这些略显成熟的青春却总是道出抚慰那些流浪心灵的话语。
或许,这就是安妮小说的一大魅力,以其孤独的心,去慰藉一群被社会遗弃的生灵。
而这群被遗弃的生灵,在安妮的笔下寻找到了一个合群的社会,一种安抚。
2.2杜撰的小说人生
读过安妮小说的人都能感受她文中冲刺的孤独、漂泊、死亡、爱情、伤害,这似乎是她对这个社会的一种诠释。
然而,她总习惯于将小说的背景描绘成物质奢糜的大都市生活,这从某个层面又反映出这一都市存在的悖论: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很多耀眼的奢华,那是上层人物所显摆的舞台,但灯光浮华背后又是一群困窘的人生。
这样的笔调总让安妮俘获一群读者的心,因为纯困境式地刻画这个社会的悲哀永远敌不过这一亮一黯的对比。
人是属于感官主导的动物,对比这一形象的感官刺激每时每刻都在文章中拉紧了读者的神经,让读者的心跳随着故事的发展时缓时快。
2.3 自我的人生百态
安妮的早期作品大多围绕爱情这类主题来创作,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入木三分的分析,有的只是坦诚地在描述她内心情绪的流淌。
仿佛她早期的作品就是在极力刻画一个刚刚出世的青年,望眼这落寞凄凉的都市人情世界。
然而,安妮一贯就认为,她的小说并非凭空捏造,她写的就是她的人生往事,往事就如同她的瑰宝,她只是把往事珍藏起来,而今又拿出来写成文字供大家一起分享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这样的态度就成就了安妮的文章总是与社会现实接轨,让喧嚣的闹市里,有一份真实的空间留个读者去品茗,去评判。
到了后期,安妮随着十多载光阴的流逝,她对小说创作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在扩展和蔓延,不再借助爱情生活中的花前月下,细语绵绵来征服读者。
这一点在她的《莲花》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还是采用其惯用的叙述方式,但是创作的主题和思维方式,却与以往的作品大相径庭。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道明了安妮为什么能有一名成功的网络写手跻身到文学领域的红人。
她绝不会拘泥于一贯的特色,总会在她自身的成长中寻求灵感,然后赋予其作品当中,这就时不时地给读者一种横空出世的惊艳。
2.4细节的出奇捕捉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安妮的作品是很注重情感的描述,其实这也体现她的小说创作中的一大特点:捕捉细节。
除了情感方面的细节,许多背景中存在的细节也都未能逃过她的创作应用。
安妮喜欢都市的气息,当然小说中就少不了那些高楼林宇,喧嚣拥挤的街道。
但除此之外,地铁这一都市的标志在安妮的创作中,多次被利用到。
她借这一城市的标签来作为她作品中内日故事发生的载体。
这同时凸显了她双关的用意,既描述了都市悖论下的困苦人生,人们的整日流浪,毫无半点归属感可言,又体现了这个年年岁岁都无半点涟漪的枯燥都市生活。
这类意象不管从哪一角度都领读者对安妮笔下的都市产生了一种心灰意冷的厌倦。
2.5畸形的主角
“我是一个生性自由散漫的女子。
……只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
……我模式出自己关注和重视之外的一切感觉和现象。
不太容易付出,有享受孤独的需要。
……喜欢简单生活。
做喜欢的事情。
”
如果你想用妙笔生花来形容安妮的小说创作,不如选择用一个较为刺耳的词“变态的另类”。
安妮的小说人物,稀松平常地就具备着引人唏嘘的性情。
这些角色大都对自我过度崇尚,对自由具备极端地追求。
他们可以在众目睽睽下,漠视旁人的言语,而赤裸裸地追求自我的满足,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下暴露自己肆虐的一面。
安妮的笔下毫不忌讳这类文学的血腥,这也是她个人棱角分明的表现,爱及大爱,恨及深恨。
很多读者也是对安妮的真性情所倾倒,对于社会的诠释永远不刻意隐藏那阴暗的一面。
2.6 寂寞的文字
所谓安妮“寂寞的文字”就是从处女作开始便流传在读者心中的语录,这些语录中每一句都透露着安妮的特色,可以说绝无仅有的罕见。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乍一看,文字却也平淡无奇,但是就是一股平实的风格中隐约透漏的不寻常的韵味,着实让读者倾倒。
简简单单一个“劫难”,将一个深陷情网,却无法自拔的人的那般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爱情原来是很象我们去观望的一场烟花。
它绽放的瞬间,充满勇气的灼热和即将幻灭的绚烂,我们看着它,想着自己的心里原来有这么多的激情。
后来烟花熄灭了,夜空沉寂了。
我们也就回家了。
就是如此。
”不是辞藻有多浮华,也不是修辞有多特色,而是一句描述之后,总会在笔末加上那一句点睛之句,仿佛前面的语言
黯淡了,衬托出的是末尾的精华。
2.7毒品般的诱惑
最开始接触安妮的作品时,只是听旁人的描述,总觉得在她们眼里,安妮是想一个狐媚一样的女子。
并不是外貌妖媚,而是她的小说透露着那个摄人神魂的魅力。
带着像看悬疑剧一般的心境我开始咀嚼她的文字,“……我还是宁愿相信,她的往事,只是为我而曾经透明过……不相信爱情。
却相信世界的某处有一个人……带着温暖的心情离开,要比苍白的真相要好,纯粹的东西死的太快了……”。
果不其然,读着是一页又一页,却发现越来越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你的心里还会时不时地幻想,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写出这样的文字,或许也正是这种冒险式地好奇体验,让我们“弥足深陷”,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冥想许久时,你一来不及抽身而去了。
安妮宝贝的文章对于很多读者有着这样一种感觉,或者是大家对她的文章不屑理睬,觉得是太悲观,太灰暗,或者是大家对她的文章如同心头好一般,爱不释手,追随着安妮的笔墨,跨越一个世纪。
这也如同毒品般,恨它的人,永远不会去沾染上它,爱它的人永远割舍不掉它。
或许,这就是安妮宝贝创作的魔力。
三、结语
细品安妮的小说,你很难去点评她的好。
不是因为她的语言有多深奥,而是她看似平常却极其不平常的语言都会让你想去珍藏。
有人说她是无病呻吟,靡靡之音;有人说她是压抑颓废,造乱社会。
而当你心静下来,捧起一本文集,你会发现她笔下那自由绽放着色彩的人生并非黑白两色,而是各有内在,各呈缤纷。
安妮也曾在她的小说中提到过她理想的世界“有时候我想,这个城市也许应该分为两层。
地上的那些人,就让他们在阳光下厮杀,挣扎,为了物质和欲望尽情施展十八般武艺。
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地下的那些人,就让他们在黑暗中很安全地存活着。
他们可以安静地相爱,快乐地流泪”。
“两层”,看到这里你是否恍然大悟,她创作中多次凸显的那种悖论社会,物质奢华与人生困窘的鲜明对比一下明朗了。
为何她的作品如此萦绕着我们的心,为何让我们如此割舍不下,也就是她一心营造的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