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教学教材
叮咚音响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音响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叮咚音响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影响音响门铃音质的主要因素,如频率、振幅、材质等。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如振动、声音、电路等,并将其与音响门铃相结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音响门铃,展示其功能和特点。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对音响门铃进行测试和优化,提高其音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科学探究保持好奇心和热情,培养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创新,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以探究和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叮咚音响门铃的基本原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接收与放大- 电路原理及其在音响门铃中的应用2. 影响音响门铃音质的主要因素:-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材质与音色的关系3. 制作与优化叮咚音响门铃:- 设计与制作简易音响门铃- 测试与优化音响门铃音质- 探讨影响音质的因素,并进行调整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音响门铃的基本原理,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与接收- 第二课时:探讨影响音响门铃音质的主要因素,分析教材相关章节-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简易音响门铃,实践操作- 第四课时:测试与优化音响门铃,总结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五章:声音的接收与放大- 第六章:简单电路原理- 第七章:影响音质的因素及优化方法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叮咚小门铃》
幼儿园小班教案《叮咚小门铃》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素养;2.通过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人物卡片:包括男女孩子各两张、男女大人各一张;2.道具:门铃;3.音乐:《叮咚小门铃》。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入音乐《叮咚小门铃》,给幼儿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2.讲述故事背景:小朋友们在家里听到门铃声之后,就来到门口和朋友见面。
但是有一次门铃响了好久,小朋友很奇怪,去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邻居来串门。
因此,小朋友和邻居和睦相处,经常互相打招呼。
第二步:展示人物卡片1.随机抽取孩子的卡片,让他们模仿所指定的人物,例如男孩、女孩、男大人和女大人;2.让孩子们猜测大人的职业,例如司机、教师、护士等。
第三步:认识门铃1.出示门铃,让孩子们摸摸感受一下;2.讲解门铃的作用,并试图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里的门铃长什么样子。
第四步:小游戏互动1.模拟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分别扮演门铃的角色和家里的小朋友的角色;2.角色扮演后,模拟门铃声,让孩子们起身去开门;3.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反应最快。
第五步:总结1.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2.幼儿从游戏中认识门铃的作用,并识别自家的门铃;3.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通过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幼儿们既学会了门铃的作用,又了解了平时见到的各种职业。
同时,在游戏中必然会出现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情况,这也锻炼了幼儿园小班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叮咚小门铃教案
叮咚小门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叮咚小门铃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叮咚小门铃的安装和设置方法;3.能够使用叮咚小门铃实现远程监控和语音对话功能;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叮咚小门铃的基本介绍叮咚小门铃是一款智能门铃,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语音对话功能。
它采用高清晰度摄像头和高保真音响,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让你随时随地了解家里的情况。
2. 叮咚小门铃的安装和设置2.1 安装首先,需要将叮咚小门铃安装在门口,可以选择自行安装或请专业人员安装。
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门铃安装在门口的合适位置,方便拍摄和对话;2.确保门铃与手机APP的连接稳定,可以正常使用。
2.2 设置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设置,包括:1.下载并安装叮咚小门铃APP;2.注册并登录账号;3.将门铃与APP连接;4.设置门铃的基本参数,如拍摄角度、对话音量等。
3. 叮咚小门铃的使用方法3.1 远程监控当有人按下门铃时,叮咚小门铃会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并将其发送到手机APP上。
用户可以通过APP随时查看门口的情况,了解来访者的身份和目的。
3.2 语音对话叮咚小门铃还支持语音对话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与门口的来访者进行实时对话。
这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用于远程办公或教育等场景。
4.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叮咚小门铃实现更多的功能,如:1.利用叮咚小门铃进行家庭安防监控;2.利用叮咚小门铃进行远程教育或远程办公;3.利用叮咚小门铃进行智能家居控制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实践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讲授叮咚小门铃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2.实践操作叮咚小门铃,体验其功能;3.讨论如何利用叮咚小门铃实现更多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触摸式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触摸式叮咚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触摸式叮咚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知识。
2. 学生能描述触摸式叮咚门铃中各电子元件的作用,并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图识别和电路搭建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触摸式叮咚门铃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触摸式叮咚门铃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电子技术与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触摸式叮咚门铃基础知识:- 简介触摸式门铃的工作原理。
- 介绍触摸式门铃中使用的电子元件,如触摸传感器、集成电路、蜂鸣器等。
2. 触摸式叮咚门铃组装与调试:- 分析触摸式门铃的电路图,解读各元件功能。
- 演示并指导学生完成触摸式门铃的组装过程。
- 教授调试方法,确保门铃正常工作。
3. 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 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触摸式门铃的组装与调试。
- 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4. 扩展与应用:- 探讨触摸式门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对触摸式门铃进行创新与改进。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子技术应用”章节相关,涉及触摸传感器、电子电路、电路图识别等内容。
课程设计叮咚门铃
课程设计叮咚门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安装方法和维护技巧。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叮咚门铃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掌握叮咚门铃的安装步骤和方法;了解叮咚门铃的维护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正确安装叮咚门铃;能够对叮咚门铃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品质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叮咚门铃的基本知识、安装方法和维护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叮咚门铃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叮咚门铃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叮咚门铃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叮咚门铃的维护保养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叮咚门铃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叮咚门铃安装与维护手册》;参考书《智能家居设计与应用》;多媒体资料(包括叮咚门铃的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叮咚门铃、工具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叮咚门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实践操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研究报告,用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时。
教学时间将分配给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等环节。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双音叮咚门铃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双音叮咚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学知识,如电路的闭合、电流的流动等。
2. 学生能够掌握门铃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等基本概念。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双音叮咚门铃的组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双音叮咚门铃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门铃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门铃的制作任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探究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声音产生原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介绍音调、响度等声音特性,分析双音叮咚门铃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门铃电路设计:教授如何设计双音叮咚门铃电路,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电路图的绘制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电路图的绘制与应用》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门铃电路的组装、调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制作实践》5. 故障排查与解决: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授如何对门铃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叮咚小门铃教案
叮咚小门铃教案【叮咚小门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理解叮咚小门铃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操作技巧。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叮咚小门铃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叮咚小门铃2. 手机或平板电脑3. 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叮咚小门铃和打开门铃的声音,引发学生对门铃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习与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叮咚小门铃的外观和部件、讲解门铃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门铃的基本知识。
3. 操作体验(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叮咚小门铃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学生可以按下门铃按钮,听到门铃的声音,并观察门铃上的闪光灯闪烁。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门铃的其他可能用途,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思考门铃的功能和应用。
5. 分享与交流(15分钟)请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与交流,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发现,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门铃的应用范围和创新点。
6. 制作与设计(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一个可以应用门铃原理的小作品或设备。
可以是一个报警器、一个开关控制装置等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设计。
7.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设计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8.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实践和改进,并分享给其他同学或家人。
2. 可以通过观看有关门铃制作和原理的视频,深入了解门铃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叮咚小门铃》
幼儿园小班教案《叮咚小门铃》编写人:XXX编写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会表演歌曲《叮咚小门铃》。
2. 能够理解歌曲中的词汇和句子,并能正确运用。
3. 能够模仿老师的指示完成相应的动作。
4.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
二、教具准备1. 音响设备。
2. 班级黑板。
3. 教学投影仪。
4. 歌曲《叮咚小门铃》音频。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温习歌曲:播放歌曲《叮咚小门铃》。
2. 引入新课: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以及展示《叮咚小门铃》的故事情节。
3. 学唱歌曲:通过分段教唱、反复练习来帮助幼儿们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4. 活动:老师给出一系列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指令,引导幼儿们模仿老师的指示完成相应的动作。
5. 教学巩固:老师组织幼儿们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曲调进行合唱,并进行多次的反复练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学习了歌曲《叮咚小门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与歌曲相结合的动作指令,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助于幼儿学习歌曲的同时,培养身体的协调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们的练习过程严格要求,并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的检验,可以发现幼儿们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教学中的互动活动也使幼儿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幼儿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成功地掌握了歌曲《叮咚小门铃》。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总结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为幼儿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数字课程设计叮咚门铃
数字课程设计叮咚门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在门铃中的应用;理解门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门铃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门铃的制作和安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磁感应原理:介绍电磁感应的定义、产生条件和应用,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门铃中的应用。
2.门铃电路:讲解门铃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包括电磁铁、继电器等关键元件的作用。
3.门铃的制作和安装:教授门铃的制作步骤,包括电路连接、元件焊接等,以及门铃的安装位置和调试方法。
4.实验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安装门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讲解电磁感应原理和门铃电路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门铃的制作过程和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门铃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门铃的实际应用场景。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电磁感应原理和门铃电路。
4.实验设备:准备门铃制作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叮咚门铃是一种智能门铃产品,它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门铃和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实现用户通过手机远程控制门铃、接听来访者信息等功能。
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叮咚门铃,本文将设计一套与该产品相关的课程,以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享受到产品的各项功能。
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叮咚门铃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场景。
2.学习如何正确设置和连接叮咚门铃,实现远程控制和通信功能。
3.熟悉叮咚门铃的各种设定选项和功能设置。
4.掌握通过手机接听来访者信息的操作方法。
5.学会使用叮咚门铃的电池管理和维护技巧。
6.探索与叮咚门铃相配套的其他智能设备,如安全摄像头等。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课:叮咚门铃的介绍和功能了解(约3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
-分析叮咚门铃的使用场景,如家庭、办公室等。
-展示叮咚门铃的外观、配件和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课:叮咚门铃的安装和设置(约60分钟)-演示叮咚门铃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授如何正确连接叮咚门铃到家庭网络。
-指导用户进行基本设置,如密码、网络连接等。
第三课:叮咚门铃的高级设置和功能(约6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的各种高级设置选项,如声音、灯光等。
-演示如何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配对和联动操作。
-说明如何将叮咚门铃与手机等设备进行连接并实现远程操作。
第四课:通过手机接听来访者信息(约40分钟)-讲解如何通过手机接听和查看来访者信息的方法。
-实践操作,让用户亲自体验远程接听来访者信息的过程。
第五课:电池管理和维护技巧(约3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的电池类型、使用寿命和更换方法。
-指导用户学习节能使用叮咚门铃的方法和技巧。
-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和疑惑。
第六课: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约6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与其他智能设备的配对原理和方法。
-演示如何与电视、安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连接操作。
-帮助用户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智能联动和控制。
课程设计总结:通过以上六节课程的学习,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并掌握叮咚门铃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
叮咚电子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电子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叮咚电子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知识,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理解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
3. 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电子门铃中声音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叮咚电子门铃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门铃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提高对科技事业的认识和尊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电子技术与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电子技术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知识:介绍叮咚电子门铃中所使用的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的作用和特性,关联课本第四章电子元件部分。
2. 电路连接方式:讲解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以及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如串联、并联等,关联课本第三章电路基础部分。
3. 声音产生与传播:分析声音在电子门铃中的应用,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关联课本第二章声音与听觉部分。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叮咚电子门铃的组装、调试和故障排查,关联课本第五章实践操作部分。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电子元件知识学习,介绍相关元件的作用和特性。
第二课时:电路图阅读与绘制,讲解电路连接方式。
第三课时:声音产生与传播,分析电子门铃中声音的应用。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叮咚电子门铃的组装与调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上述教学大纲,每课时安排1-2个内容,共计4课时完成本章节教学内容。
幼儿园小班音乐主题《叮咚小门铃》教案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唱出歌曲《叮咚小门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叮咚小门铃》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设备、叮咚门铃一个、小卡片若干。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叮咚小门铃》歌曲,让幼儿听并进行哼唱。
2. 教学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意思,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3. 教学旋律: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变化。
4. 实践操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叮咚门铃,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的用手摇动门铃,增强歌曲的节奏感。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家长反馈,评价幼儿对歌曲《叮咚小门铃》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1. 家园共育:教师将歌曲《叮咚小门铃》发送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唱这首歌,增进亲子关系。
2. 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以《叮咚小门铃》为背景的音乐游戏,如捉迷藏、小动物模仿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歌曲。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的参与度如何,以及有何需改进之处。
八、教学计划:本节课安排在周二上午的音乐活动时间,时长为30分钟,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注意力集中。
九、家长沟通:教师应在课后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叮咚小门铃》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
十、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歌曲《叮咚小门铃》的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十一、教学拓展:1. 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创作类似的简单歌曲,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叮咚门铃模电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叮咚门铃模块的基本电路原理,包括振荡器、放大器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叮咚门铃模块中使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3. 学生能够解释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基本物理概念,并将其与叮咚门铃的声音产生过程联系起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搭建和测试叮咚门铃电路;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基本的电路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电路改进方案,提升门铃的功能或声音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电子技术的自信心;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交流、分享和互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学生通过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模块电子制作课程,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适合开展实践性强的电子制作活动。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2. 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3. 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四章《模拟电路基础》相关内容,进行以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 叮咚门铃电路原理讲解:- 简介振荡器工作原理,包括LC振荡电路和RC振荡电路;- 介绍放大器的作用和基本原理,以叮咚门铃中的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例;- 阐述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原理。
2. 电子元件的认识与应用:- 识别并讲解叮咚门铃模块中使用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 演示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3. 动手实践与电路搭建:-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分步骤指导学生搭建叮咚门铃电路;- 包括电路图的识读、元件的安装、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幼儿园小班音乐主题《叮咚小门铃》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主题《叮咚小门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门铃的声音和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演奏和舞蹈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叮咚小门铃》的旋律,能够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小门铃的特点。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节奏乐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门铃、节奏乐器(如小鼓、铃鼓等)、音乐CD、舞蹈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主题,如模拟小门铃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学基本旋律:教师播放《叮咚小门铃》的音乐,让幼儿聆听并学唱基本旋律。
3. 动作表现:教师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4. 节奏乐器演奏:教师教授使用节奏乐器的方法,让幼儿分组进行节奏乐器演奏,配合旋律。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总结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能力和学习态度。
2. 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3.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幼儿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进步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音乐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活动,如唱《叮咚小门铃》、制作小门铃等。
2. 音乐游戏:设计与《叮咚小门铃》相关的音乐游戏,如捉迷藏、猜猜我是谁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周:学习《叮咚小门铃》的基本旋律,认识小门铃的声音和特点。
2. 第二周: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旋律进行舞蹈表演。
3. 第三周:学习使用节奏乐器,如小鼓、铃鼓等,进行节奏演奏。
4. 第四周:进行教学总结,举办小型音乐会,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单片机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单片机叮咚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叮咚门铃的制作所需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描述单片机编程中的基本指令和逻辑控制流程,理解其在门铃功能实现中的作用。
3. 学生了解并掌握叮咚门铃电路的组成,能够识别并使用相关电子元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个具有叮咚声音的门铃电路。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能够正确焊接电路板,进行程序烧写和调试。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门铃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诊断和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培养对电子技术和编程的兴趣,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科技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AT89C51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及其编程方法。
- 教材章节:第3章《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 基本编程指令:讲解单片机C语言编程基础,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
- 教材章节:第4章《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3. 电路设计:分析并设计叮咚门铃电路,包括电源、按键、蜂鸣器、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 教材章节:第2章《电子电路基础》4. 程序设计:编写叮咚门铃程序,实现按键控制蜂鸣器发出叮咚声。
- 教材章节:第5章《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其编程》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焊接电路板,烧写程序并进行调试,确保门铃功能正常。
- 教材章节:第6章《单片机实践操作与综合应用》6. 评价与改进:对完成的门铃作品进行评价,讨论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和创新。
- 教材章节:第7章《单片机项目评价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4课时1. 第1课时:单片机基础知识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2. 第2课时:基本编程指令学习,分析电路设计。
幼儿园小班音乐主题《叮咚小门铃》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主题《叮咚小门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并体验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的乐趣。
1.2 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1.3 学习歌曲《叮咚小门铃》,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叮咚小门铃》的歌词学习。
2.2 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的玩法介绍。
2.3 跟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敲门、开门、关门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叮咚小门铃》的歌词,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2 教学难点:歌曲《叮咚小门铃》的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歌曲《叮咚小门铃》的乐谱,小门铃道具。
4.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
5.2 歌曲学习:教唱歌曲《叮咚小门铃》,重点讲解歌词的意义和音准节奏。
5.3 音乐游戏:介绍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的玩法,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游戏。
5.4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练习。
第六章:教学延伸6.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唱歌曲《叮咚小门铃》,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力。
6.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音乐活动,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增进亲子关系。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音乐表现力。
7.2 家园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练习情况,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
8.2 安全第一:在进行音乐游戏时,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第九章:教学反馈与调整9.1 定期总结: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学期总结:在学期末对整个音乐主题《叮咚小门铃》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教学成果,分享幼儿的进步。
触摸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触摸叮咚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触摸叮咚门铃”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触摸门铃中涉及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概念。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电路知识,分析触摸门铃的工作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触摸门铃的组装和测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触摸门铃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触摸门铃的制作过程,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物理知识,让学生动手制作触摸门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五章《电与磁》的相关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触摸门铃电路原理:介绍触摸门铃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集成电路、蜂鸣器等组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基本电路知识:回顾并巩固课本中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3. 触摸门铃组装与测试:详细讲解触摸门铃的组装过程,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会使用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
4. 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教授学生如何分析触摸门铃常见故障,掌握排查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小组合作与展示:分组进行触摸门铃制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触摸门铃课程,介绍触摸门铃的原理和组成,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按键式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按键式叮咚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知识,如按钮、电路、蜂鸣器等。
2. 学生能描述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制作流程,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3. 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能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故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的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制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元件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创新精神。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知识:介绍按钮、电路、蜂鸣器等基本元件的作用和原理,关联课本第3章“常用电子元件”内容。
2. 按键式叮咚门铃原理:分析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包括电路连接、信号传输等,结合课本第4章“电子电路基础”。
3. 制作流程及材料选择:详细讲解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制作步骤,介绍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参考课本第5章“电子制作实践”。
4. 电路连接方法:教授基本的电路连接技巧,分析并解决简单电路故障,结合课本第6章“电路连接与调试”。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制作,分为个人制作和团队协作两部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6. 故障分析与解决: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课时:电子元件知识学习,了解按键式叮咚门铃的基本原理。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包括理论部分、实施部分和应用部分
设计一
一、门铃课程设计理论
1、门铃课程介绍
门铃课程是指门铃的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提示和警告,当有人
按下门铃按钮时,会发出提示或警告的声音。
门铃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学
习如何正确使用门铃,以及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使用门铃。
2、教学目标
通过门铃课程,让孩子们理解门铃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门铃,会对
面对人和物的情况使用门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能够主动与他人
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及时在有变化的情况下进行门铃报警,从而让孩子们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要引入门铃的作用,让孩子们了解门铃的各种用途;接着,老师要给孩子们教授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门铃,以及在使用门铃时要注
意的事项;最后,老师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正确使用
门铃的技巧。
二、门铃课程实施
1、实施方式
1)讲解方式:老师要把门铃的作用、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浅显易懂的讲解,并依据孩子们的年龄做相应的安排,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门铃的用途;
2)实操方式: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模拟使用门铃的练习,让孩子们实践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555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555叮咚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555叮咚门铃”电路的原理,包括555定时器的功能、工作模式及时序控制。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基本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开关等,构建简单的电路。
3. 学生能够解释门铃工作过程中声音产生与电路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电子元件的焊接和电路的搭建。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门铃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改进设计。
3. 学生能够有效地沟通他们的设计思路和电路工作原理,展示团队合作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分享和互助。
3. 学生通过环保材料的使用,培养节能环保意识,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本课程设计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555叮咚门铃”的制作,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1. 电子元件知识:介绍电阻、电容、开关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让学生了解555定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 电路原理与实践:- 通过课本第四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电路原理。
- 引导学生动手搭建“555叮咚门铃”电路,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3. 创新设计与故障排查:-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安排学生进行门铃电路的改进设计和故障排查。
- 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指导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课时:电子元件知识导入,认识555定时器。
2. 第2课时:学习555定时器振荡电路原理,进行电路图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郑州科技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叮咚”门铃学生姓名王芳芳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学号 201247003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__ 指导老师李杰完成时间2014年5月9日目录绪言 (1)1 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 (2)2 设计方案与论证 (2)2.1原理图 (2)2.2电路原理 (3)2.3 电路数据 (3)2.4各元器件功能 (3)3 电路原理 (4)4 电路仿真 (7)5 设计结论 (8)6 心得体会的 (8)7 参考文献 (10)附录1:实物图 (10)附录2:元器件清单 (11)绪言在近代“门铃”不再是有钱人家的专项,“门铃”已在平民百姓人家广泛普遍应用。
各式各样的“门铃”比比皆是,“门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局限于给客人叫门用。
近代市民最常见的“门铃”是电子类的占多数。
最常见的是前几年流行的“电子门铃”;一般安放两节5号电池在内,门外的触发电钮被人按动后,门内的“门铃”就“叮咚”地响几声。
也有的是由IC片播放一段电子音乐的。
后来演变到客人可以在门口与楼上家里的主人讲话,验明真声后主人再给客人开门。
它们的缺点就是要消耗电源,特别是用电池的毛病较多,但用交流电的又怕临时停电。
高级公寓里的“门铃”算是这类中造价最昂贵的,不但可以叫门对话,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让家中的主人在屏幕上看到远在门外楼下的来客,用这样的“门铃”顺便监看放在楼下的车辆倒也不错。
作为初学者,这次我们的课程设计就是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的,它的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的电池可用三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
我们常常由于工作可能会没有注意到亲朋好友的到来,但是只要我们装上了我们所设计的叮咚电子门铃,我想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听见并且知道有人来到了自己的家里。
1 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Hz,而3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要求:1.设计简单并且节约资源,有良好的应用性。
2.门铃电路由555产生680-1230Hz左右的频率工作。
3.电路均安装音频放大器,实现音频放大。
4.电路统一工作在6V。
5.通过电路的装配和调试进一步掌握用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叮咚电子门铃电路胡工作、振荡频率的调整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2 设计方案与论证方案一:2.1 原理图2.2 电路原理本电路十一块以NE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
电路图中的NE555和R1、R2、R3、D1、D2、C2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SW是叮咚门铃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按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R3接地,所以NE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地电平,而NE555的4接口是复位段,当接入低电平时使其复位,所以3号端口无输出,扬声器不响。
并且C2通过R1、R2充电,充电完成后C1两端电压约等于电源电压。
当SW闭合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两端电压升高,此时NE555的4号端处于高电平,无法使其复位,与此同时,C2则通过R2向NE555的7端口放电,它们以及NE555和C3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
松开SW时,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2、R3、C2和NE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
2.3 电路数据R1=10K;R2=5K;R3=10K;R4=120;C1=10u;C2=0.1u;C3=0.01u;VCC=5V2.4 各元器件功能R1:SW断开后,给C2充电R2:给C2充放电R3:给C1充放电R3:限制电流,防止三极管被烧坏C1:充放电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2:充放电来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3:滤波,防止干扰D1、D2:单向导电,防止闭合SA后,还有电流流过CI使其充电SW:开关按钮,控制叮咚声的开始和叮咚声的结束VT:放大电流,使电流能够驱动扬声器扬声器:使其发出叮咚的声音方案二: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按下按钮AN,振荡器谐振,振荡频率约为700Hz,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与此同时电源通过二极管D1给C1充电。
放开按钮时,C1便通过电阻R1放电,维持振荡,但由于AN 的断开,电阻R2被串入电路,使振荡频率有所改变,大约为500Hz左右,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直到C1上电压放到不能维持555振荡为止。
“咚”声的余音的长短可通过改变C1的数值来改变。
方案三以一块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SA为门上的按钮开关,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SA断开情况下,555的4脚呈低电位,使555处于强制复位状态,3脚引出呈低电位。
当有人按压SA后,电源VDD通过SA,D1对C1快速冲电压至VDD,555的4脚为糕点位,555振荡器起振。
放电中C1电压变低,当降至0.4伏以下时,555处于强制复位状态,即停振。
3 电路原理电容原理:电容用在直流电路当中基本都是短接在正负极之间的,如果串连在电路中那就相当于开路,短接在正负极之间的电容有两个作用,一是滤波,在整流桥整流以后容易出现交流干扰,通过电容把交流干扰给短路掉,另一个作用是降低脉冲,整流桥整流出来的直流电,如果用示波器来看的话其实跟直流电源的电压是不同的,虽然是直流,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但是电压是周期性的不断起伏变化的,加电容以后,当电压处于波峰的上升沿的时候电容充电,让电压降低一些,当电压处于下降沿的时候低于电容的电压以后电容放电,所以在示波器的效果上看,电容的作用是不断的削平波峰,填充波谷,这样就使直流电的波动性变小,经过多级滤波电容以后,曲线已经基本接近纯直流电源的一条直线了。
555定时器有八个脚1脚:GND(或Vss)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
8脚:VCC(或VDD)外接电源VCC,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5~16V,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8V。
一般用5V。
3脚:OUT(或Vo)输出端。
4脚:R是直接清零端。
当R端接低电平,则时基电路不工作,此时不论TR、TH处于何电平,时基电路输出为“0”,该端不用时应该接高电平。
5脚:CO(或VC)为控制电压端。
若此端外接电压,则可以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点压,当该端不用时,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01Uf电容接地,以防引入干扰。
2脚:TR低触发端。
6脚:TH触发端。
7脚:D放电端。
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
3.NE555的介绍555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逻辑功能结合在同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八脚封装。
最初由美国SIGNETICS公司在1972年推出投放市场,很快得到广泛应——也因为应用广泛,许多其他公司也推出了功能一样的类似型号。
此芯片内使用了3个精度较高的5K分压电阻,型号由此而得名。
NE555是双极性器件的集成电路,内含2个555电路的型号为NE556,为14脚。
NE555电压使用范围为3V-15V。
NE555时基电路主要有3种基本应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RS触发器在平日没有按下开关的时候,C1无法接通不进行充电,因而C1处的电压为0,NE555的4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导致3端口输出一直为0,扬声器无法工作。
而C2通过R2.R3.R4进行充电,其电压约等于电源电压。
当按下SA时,当VCC的电流流过二极管对C1进行充电,其两端电压升高,4端口的电压也开始逐渐升高。
同时C2开始对端口7进行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由VCC下降到三分之二VCC时,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下降到三分之一VCC时,放电管电压也开始逐渐升高。
同时C2开始对7进行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由VCC降到三分之二的VCC 时,放电管导通,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下降到三分之一VCC时,放电截止,C2则开始充电,3端口理应输出高电平,但是由于控制4端口的电容C1的电压还没有充好电,4端口仍旧输出0使输出端口3强制输出0,扬声器不工作。
当C1充电之后,4端口为高电平,然后输出端3即可输出1,这时扬声器可以工作,发出“叮”的响声。
当松开SA时,VCC则不能通过二极管对C2充放电,只能通过R2.R3.R4充放电,由于电阻值的改变,使其频率发生改变,电阻变大,频率变低,发出“咚”的声响。
与此同时,C1开始放电,当使其的电压不断下降,最终4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强制将其复位,扬声器不再工作。
4. 电路仿真确定好电路图后,开始进行仿真,仿真开始先初步熟悉这个过程,仿真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找元器件的时候可能会找不到需要的型号,这时就得自己找相近的替代。
仿真完成后开始排元器件,安装元件之前需要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加工,即需要把电子元件的引脚弯曲,使之适合电路板上的孔距。
具体做法是:用大拇指顶住引脚与电子元件连接段,用力使引脚弯曲,弯曲呈弧形。
将加工好的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指定的位置,以便焊接。
安装的时候应注意,大功率的电子元件应与电路板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散热,TAD2030需要与散热器相连。
之后开始焊接,焊接前需要将元器件的阴险砂光,便于焊接,全新的电子元件可以不进行砂光。
焊接时间过长,或探头过用力地压在印制板上,容易使印制板烧穿.焊接时,使用的焊锡数量应该适量,焊锡太少,可能导致元件之间焊接不牢,易掉落,焊锡太多,易将多个元件相连,使电路中元件短路,甚至烧毁.另外焊锡过多堆积,也影响美观.焊接的时候先焊接大功率的电子元件,后焊接小功率的电子元件,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焊接大功率电子元件的时候将小功率的电子元件烧坏。
电烙铁与水平面呈45°角,先用电烙铁对引脚进行预热,预热结束后,将锡丝接触电烙铁使其融化,待锡汁包围引脚,同时铜箔上的锡饱满就可以先移开锡丝,随后把电烙铁沿引脚向上提,以移开引脚,焊接即完成。
当焊接不足或者虚焊的时候需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补焊或者用电烙铁把已经焊好的锡溶化,用吸锡器吸掉后再进行焊接。
焊接完成后需要把长的引脚剪掉。
还应及时切断电源,避免电烙铁由于长时间接电,导致烧毁电线线路.电路板焊接完成后,先进行全面的检查。
检查无误后,开始进行电路板的有源调试.5 设计结论设计应从各方面入手对于设计电路进行考虑,多设计几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或者多种方案好的地方进行结合,得到最终的实现方案.在实现方案中,要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和调试,得到最完美的电路.6 心得体会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自己摸索着改正了一些,还有一些错误我没有发现,经过老师的指导就的不足,明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