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07b1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0.png)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当代社会,大众传媒环境日益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愈发深远。
大众传媒环境不仅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各种优秀作品的推广,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和内容,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展开讨论。
大众传媒环境的多样性对当今的青少年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多元的媒体内容可以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一些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音乐、读物等作品能够教育青少年,让他们获益匪浅。
大众传媒环境的快速传递和即时互动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拓展了他们的社交圈子。
这种多样性的大众传媒环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大众传媒环境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盛行的追星文化和网络暴力现象,往往会使青少年过度沉迷,失去自我和正常的生活节奏。
大众传媒环境的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也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扰,他们往往难以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针对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家庭和学校应该合理引导青少年使用大众传媒,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识别和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
大众传媒应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有益的、优质的内容,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社会应当加强对大众传媒环境的监管,规范网络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的行为规范,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青少年自身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理性使用大众传媒,不盲目跟风,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大众传媒,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4675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e.png)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在当今数字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青少年作为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对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过度暴露,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研究。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大众传媒包括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和接触。
学者对大众传媒的研究发现,当青少年过度暴露于大众传媒的刺激性内容时,可能会对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1.电视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过多地观看电视可能导致青少年变得缺乏体力活动,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和性暗示也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青少年过度接触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后,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和攻击性行为。
2.电影作为另一种大众传媒形式,也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电影中的不良行为和违反社会道德的情节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电影中的不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也可能使青少年产生身体形象问题和自我认同问题。
3.在广播领域,音乐和广播电台在青少年生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青少年常常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求认同感和塑造自我形象。
然而,许多流行音乐中夹杂着不健康的价值观和言辞,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使青少年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信息和社交媒体。
然而,互联网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互联网使用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体力活动和沉迷于虚拟世界。
长时间的电子屏幕暴露可能会对他们的眼睛造成伤害,而长期久坐和缺乏锻炼也可能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2.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使青少年过度关注他人的生活,并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下降和不满足感的增加。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2c4d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6.png)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社会,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凸显。
随着互联网、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传媒环境中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
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等,这些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媒环境的多样性和便捷性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青少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等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出现扭曲。
大众传媒环境也加剧了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和社交焦虑,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青少年来说,如何在这样复杂的传媒环境下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了解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及相应的有效应对策略,对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找出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青少年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成长的现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通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将探讨家庭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改善青少年的发展环境和提升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对青少年的认识世界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通过大众传媒,青少年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大众传媒中也存在着各种负面影响。
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导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一些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也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分析
![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f7cc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c.png)
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分析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青少年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主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传播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法律素养的提高。
通过新媒体平台,青少年可以获取到丰富的法律知识信息。
新媒体平台也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其他人关于法律问题的观点和经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这对青少年的法律素养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些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任意传播,容易误导和引导青少年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法律素养既具有正面效应,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法律素养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和意识。
一、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法律素养带来的正面影响新媒体平台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信息来源。
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青少年可以快速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和法规,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
例如,在微信公众号或知乎等社交媒体上关注相关的法律账号或专家,可以通过他们的分享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新媒体平台上也有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在线课程、专题和案例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青少年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知识。
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法律素养带来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通过新媒体平台,青少年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法律知识和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知乎、法律网站等平台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解读最新的法律政策,从而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拓宽视野的交流平台:新媒体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与讨论的平台,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其他人关于法律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促进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青少年通过了解法律知识和规定,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理性应对社会问题和法律纠纷,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论如何降低传媒暴力对未成年犯罪的影响
![论如何降低传媒暴力对未成年犯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472bf3b3968011ca3009148.png)
对 于 未 成 年 犯 罪 , 家 长 和 法 律 权 威 都 在 寻 求 事 件 发 生 的 原 因 。有 人 认 为 是 因 为 过 度 的 个 人 自 由和 管 理 的 松 散 , 也 有 人 认 为 是 社 会 转 型 的 结 果 ,是 道 德 约 束逐渐减弱 的表 现。然而众多 的家 中和
根据 美 国 犯 罪 部 门的 抽 样 调 查 , 6 %的 青 少 年 暴 力行 为 直 接 受 到 传 媒 不 5 良信 息 , 别 是 暴 力 信 息 的影 响 。 我 国 特 有 关 部 门 的 抽 样 调 查 也 显 示 , 5 以 上 6% 的工读学生 ,0 5 %以上 的青 少年犯罪 , 其 行 施 工操 作 的依 据 和 法 规 , 保证 工 序 质 是
违 法 犯 罪 之 前 均 直 接 接 触 并 受 过 各 种 不 良信 息 的 影 响 , 要 媒 介 是 录 像 、 刊 、 主 书 电影 、 视 、 播 、 戏 和 多 媒 体 等 。 传 电 广 游 媒暴力给青 少年暴力犯罪提供 了生动具 体 的 例 子 。在 西 方 工 业 国 家 中 9 %的 人 5 是通过新 闻媒介取得他们对犯 罪活动和 犯 罪 分 子 的“ 验 ” 经 的 19 99年 4月 美 国 科 罗 拉 多 卅I 伦 克 拜 恩中学抢 击案 中 , 罪犯 哈里 斯和 克利 伯德 身 穿黑色风 衣持 枪打死 1 2名 同 学 和 1名 教 师 , 犯 罪 情 节 同 影 片 《 球 其 篮 日记 》 的情 节 就 有 着 惊 人 的 相 似 。 从 中 上 述 分 析 不 难 看 出 , 媒 暴 力 和 未 成 年 传 人犯罪 尤其是暴力犯罪之 间有着必然 的 联 系。
前 , 国未成 年人接 触传 媒暴力 的机会 我
论青少年犯罪与大众传媒
![论青少年犯罪与大众传媒](https://img.taocdn.com/s3/m/591fa7d2ce2f0066f5332222.png)
【 摘 要】 青少年犯罪 日益呈现 出低龄化、 多样化、 频发性等特点。 其原 因主要 包括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教 育 因素 。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 不 断深入 , 而 以及我 国加入 WT O后 经 济 、 文化 领域 同国 际的 不 断接 轨 , 大众传 媒 对青 少年 犯 罪的 影响越 来越 直接 、 深入 。 本 文试从 青 少年 犯 罪与 大众 传媒 的 关 系这一 角度 谈 谈 其原 因及 控 制。
只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分运用各种手段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地下印刷厂黄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严格管理各司其责大众色传媒制作者和贩卖者坚决查禁和收缴各种黄色传媒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推动我们社会主义淫秽物品查封取缔有藏污纳诟的歌舞厅电子游戏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是一定能够发展其应有的积极作室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
21 0 0年 l 1月
b ma sm e i c y s dabe ome r ie t ndd e e sa tcedic s e a o ndc n r lo h e of e ains pbe smo edr c e p n Thi ril s u s sr s nsa o to nt eviw r lto hi — a e
在 当今社会 , 青少年犯罪 已成为一个严重 的社 会 问题 。虽然各级政府对青少年犯罪高度关注 , 加 大 了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治理的力度 , 并且取得 了 很大 的成绩 。但不容忽视的是 , 阶段青少年犯罪 现 仍然相 当严 重 , 低龄化 、 犯罪性质 日益恶劣 。当前青 少年犯罪正朝着暴力型 、 突发 型 、 腐朽型方 向发展 ,
7 %以上 。… 0 青少 年犯 罪呈 现出以下几个 特点 :
1 . 年轻化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的统计资料
浅议大众传媒与犯罪控制
![浅议大众传媒与犯罪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27a37fc0975f46526d3e105.png)
浅议大众传媒与犯罪控制法政学院08级刑法学专业旺娜2008110038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大众传媒是把双刃剑,其对犯罪既有预防作用,也有诱发作用,尤其是不良传媒与犯罪的关系更是引起学者的诸多关注。
针对不良传媒影响犯罪的因素和不良传媒诱发犯罪的表现,结合理论与实践,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规范大众传媒,以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大众传媒不良传媒犯罪预防控制东方网2002年9月6日消息:近日,哈尔滨市年仅16岁的犯罪嫌疑人李军盲目模仿电影《古惑仔》的片段,拿着木棒大刀,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同学的母亲、奶奶杀死,杀完两条人命并且抢得6000元钱后,面不改色,竟大摇大摆地走了。
当警方逮捕他时,他才慌了神。
这是一起典型的不良传媒导致犯罪的案件。
近年来,不良传媒导致犯罪,尤其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是社会的热门话题。
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传媒到底对犯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良传媒对犯罪的影响是必然的吗?应怎样规范大众传媒以减少犯罪呢?本文便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一、大众传媒的基本涵义、种类(一)大众传媒的基本涵义大众传媒是指通过专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和交往手段。
广播、报纸、电视、书刊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新的传媒时代的到来,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覆盖的区域和所能普及的程度,1998年5月,联合国对其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而从手机短信、新闻到手机小说,再到手机电视,手机被称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其信息传播业务也逐渐被日益扩展的传媒业务所囊括。
这些媒体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将信息传播给大众,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对国家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感情和认知。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3bce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7.png)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当代青少年身处大众传媒环境中,其认知、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从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认知发展、价值观念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策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提出的对策,可以帮助了解当代青少年发展的综合影响,并探讨对策实施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也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以促进青少年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大众传媒环境、青少年、认知发展、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策、综合影响、实施意义、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社会,大众传媒环境日益发达,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青少年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
这种情况给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价值观念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媒体的内容多样性和信息的碎片化给青少年的认知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容易让他们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
青少年在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过程中,不经意间接受到了许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认知发展、价值观念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同时提出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关对策,以期为当代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
大众传媒环境作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青少年的发展影响深远而复杂。
研究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社会的薄弱群体,他们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9d7b5516fc700abb68fcfa.png)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蒋湘琼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有教育、预防等积极作用,但其给青少年带来的“相对剥离感”、媚俗浅薄的传播内容、不合理的播放模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产生辐射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分析,总结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政府、学校、家庭多管齐下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少年犯罪;影响;对策一、前言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两者的联系日益紧密。
大众传媒中的暴力、色情等消极因素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暴力犯罪等。
二、现代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现代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有:传播主体扩大、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传播的时空跨度大、传播成本降低等。
当青少年零距离地接触大众传媒时能收获丰富的资源,各种社交平台使青少年眼花缭乱、难辨善恶真伪。
(一)“拟制环境”中的“相对剥离感”。
大众传媒营造了一个“拟制环境”,“拟制环境”成为青少年了解世界的窗口和标尺。
“相对剥夺感”是一种群体心理状态,人们参照他人而感受到的一种自身利益被其他利益剥夺的感受。
“拟制环境”中追求金钱变成人生至高的价值,使人们处在一种浮躁不安的氛围中。
部分青少年开始采取犯罪的手段获取财富,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而另一些青少年则会将浮躁不安的情绪压抑在心里,在一些诱发事件刺激后,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宣泄。
(二)媚俗浅薄的传播内容使青少年极易模仿。
大众传媒中的色情、暴力、凶杀画面体现出来的视觉冲击会使青少年心理产生“钝化”,这体现在青少年对色情、暴力、凶杀、贩毒等犯罪司空见惯,而失去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
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辐射影响(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积极影响1.教育和预防作用。
任何一种传媒方式或许不能将每一種正确的行为、高尚的品质传递给每一位青少年,但是大众传媒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的“准则边界”,或许使青少年更能自觉得遵守,从而预防犯罪的发生。
浅谈大众传媒与未成年人保护
![浅谈大众传媒与未成年人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cea557bf242336c1eb95ecf.png)
浅谈大众传媒与未成年人保护今年九月份,发生在浙江温岭的幼师虐童事件,我相信许多人肯定都印象深刻。
从媒体最初关注到报到事件,有几幅图片大家也一定眼熟,一幅图是年轻的幼儿园女老师,两手拎着一名小男孩的双耳,将他双脚提离地面约10厘米。
这个过程,老师一脸微笑,而男童的耳朵被扯得变形,张着嘴巴哇哇大哭。
,还有几幅图片:被胶带纸封住嘴巴小男孩;被扔进垃圾桶的孩子;头顶簸箕的小男孩。
在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孩子们惊吓和害怕的表情。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对这位幼师的行为感到愤恨,替孩子们的教育捏一把汗。
但是,你是否想过咱们的媒体就这么赤裸裸的将孩子们的照片展示在我们面前,让孩子们的家长看到,让孩子们自己又看到,是不是对他们的另一种伤害?尤其是那些图片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又被转载数千万次,对孩子来说,可能会造成心理阴影。
想想孩子长大了,会想到自己曾经“受虐”的照片几乎被全国人民所目睹,他们又会作何感想?同时,这些事件被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尤其是那些图片),无形的给受伤的孩子们带上了标签,这无疑会造成二次伤害。
也许你要说,向公众报道事实的真相是媒体的职责,难免会涉及未成年人的一些信息。
但保护未成年人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一个国家连孩子都保护不好,还怎么能持续发展下去?所以我们的媒体也应该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在新闻报道与保护未成年人这两者中追求最大的平衡。
对此,我认为媒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做。
首先,我们的媒体要把未成年人群体作为关注的对象,也就是要把报道的视角指向未成年人。
媒体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具体说来,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状况。
关注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我想举最近发生在湖南的一件事。
浙江的一个大学生小梁去湖南凤凰的一个农村支教,发现孩子们每天早上所吃的竟是一片直径6厘米、厚1.5厘米的面包,一盒200毫升的牛奶。
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小片面包。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心理分析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5a3925453610661ed9f481.png)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心理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传媒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
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外界的动态了如指掌。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媒也存在负面的影响,一些不良的信息容易让青少年心理和价值观扭曲,青少年在传媒暴力过多的滋扰下,在处理问题时经常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并主要倾向于暴力犯罪。
本文通过案例解析,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遏制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案例:网上暴力不尽兴找个活人当靶子2002年12月29日晚,在四川眉山市商业街上的网吧里,17岁的阿伟,16岁的小晨、小威,15岁的小祥和14岁的小杰、小松、小敏、小明眼睛紧盯着显示屏,进攻、发招、又打死一个……击键声、鼠标点击声密如急雨,不时夹杂着孩子们的欢呼声。
出了网吧,刚刚在电脑上经历过一番紧张厮杀的少年们意犹未尽,他们迫切地想找个真人来“过招”。
这时,环湖中学14岁的初中生吴超也到商业街上网,但爱好运动的他比同龄人长得高。
在某中学上初二的小敏看到吴超后,便兴奋地向7个伙伴通报了自己的发现。
“走,把他弄来打一顿”8个少年一齐说道。
14岁的小杰找到了动手的理由:几天前,在和吴超的打闹游戏中,吴超弄坏了他的皮带。
8人在网吧外堵住吴超,并把他带到了一条附近的小巷中。
吴超一看情况不妙想跑,但巷口巷尾已被堵死。
除了小杰讨要皮带外,别的少年一时没有找到动手的借口。
阿伟和小祥耳语一番后,小祥“质问”吴超:“你为啥要到处乱说我被学校开除了?”并一脚踢了过去,众少年一拥而上把吴超打倒在地。
过后,少年们挟持着吴超来到一菜市场“正式决斗”。
8 人和吴超约定:8人一个一个地和吴超“单挑”,吴超必须全力还击,打赢了就可以走,不然他们就一起上。
8个少年轮番上场。
到晚上10点过后,8个少年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去时,吴超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事发后,涉案的8个少年先后归案。
论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论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560ed8284868762caaed521.png)
理论新探论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胡建平[1]马珍萍[2]([1]江西省新建县第二中学江西南昌330100;[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其中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分析了传媒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罪案报道刺激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黄色传媒扭曲青少年的性观念、商业传媒助长青少年的消费主义倾向、网络世界颠覆青少年的传统伦理。
关键词传媒青少年犯罪网络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221-03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道德建构、行为方式、社会化过程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传媒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
一、罪案报道刺激青少年的犯罪动机伴随着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大众传播媒介在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方面正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部分传播媒介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案件,经常作一些写实性的报道,表明社会对犯罪问题的密切关注。
同时,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对违背党的方针、损害群众利益、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行为能及时地揭露和批评,发挥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作用。
事实上,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关于案件事实的倾向性报道对人们有重要的影响。
传播媒介具有一定权威性、广泛性、渗透性,及时报道犯罪案件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特别是对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案件,就其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侦破、适用刑罚和其他处理结果进行深入报道,一方面,侦破犯罪案件并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审判的消息可以震慑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安抚被害人,教育其他守法者,从而防止犯罪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适度宣传报道也可以形象具体地宣传刑法、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制度,使广大公民通过具体案件了解法律制度并使那些有类似情况的人,知道自己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途径,从而增强法律的社会调节功能,它可以起到统一和培养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刑罚观的作用,从而引导人们遵守法律、抵制犯罪的诱惑。
【教育】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
![【教育】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9c0311941ea76e59fa044b.png)
【关键字】教育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群众传媒是传播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它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类。
在现代社会,青少年使用的媒介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录音带、电影、计算机、互联网等。
群众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两种基本功能。
基于其功能,群众传媒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宣传、教育职责。
法律、法规的颁布都是通过一定的群众传媒为我们所了解和熟悉。
为了使尽量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法律和法规,就不得不借用群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功能。
群众传媒已经渗入到我们社会和生活的的每个角落,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增强,特别是电视媒体和互联网。
群众传媒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巨大的宣传、教育功能。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尤为重要。
青少年期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加,其认知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很灵敏,由于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其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通过群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的公民。
在现实中,我们的群众媒体没有履行好在这方面的职责。
例如,在《未成年保护法》颁布以来,群众媒体对于这一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力度,致使我们还有相当的一部分青少年在遭受侵害之后仍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是我们群众媒体的宣传教育职责没有确实落实的表现。
二、群众媒体为人们表达观点搭建了一个平台,呼唤社会正义,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加强法制意识,明辨是非。
群众媒体中总会在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个事件的报导上引发公众讨论,而群众媒体能为其搭建一个讨论的平台,例如现在网络论坛,很多人都就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网络论坛中进行讨论,因为讨论时不会暴露个人的身份,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网络论坛已经越演越烈,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f44fbcdd88d0d233d46a42.png)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作者:陈嘉宾李静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5期【作者简介】电影《死亡笔记》海报在经济时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传媒不仅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理念都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由于社会阅历缺乏,更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青少年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主要来源。
而有些媒体为了赢得更多的受众,报道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内容,极易造成青少年道德意识淡漠和价值观念错位。
创建良好的传媒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少年阶段是人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尽快地、大量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以便顺利地融入社会。
大众传媒以传播新鲜事为宗旨,于是便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
大众媒介有利于青少年拓展眼界、丰富知识,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与此同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成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沉溺于大众传媒不能自制大众传媒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青少年认知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对于书籍、报纸、电脑、电视等传播媒介,电脑、电视的利用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
2007年珲春市中学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显示,“聊天交朋友,玩游戏,排除寂寞,打发时间的学生之和达74%。
”(徐美敬:《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载《成功》2010年12期)一些青少年面对大量的、极富吸引力的信息,往往沉醉于其中不能自制,给身心带来了极大伤害。
据调查,“47%的学生认为上网后视力下降,37%的学生认为成绩下降,28%的学生认为身体疲倦,17%的学生反映记忆力、注意力下降,14%的学生反映有精神障碍和情绪异常。
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a3832a8284ac850ac02420d.png)
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也越来越多样化。
报纸、电视、广播、电脑等都属于大众传媒的一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大众传媒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甚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自然也必不可少的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传播媒介。
有人说现在未成年人早熟就是因为受到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电脑的普及是最大危害之一,互联网将世界各种信息网罗到一起,小孩子们自觉性和分辨能力有限,在没有成年人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染,走上歪路。
诚然,很多未成年人迷上电脑,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色情暴力等有害元素无孔不入,很多孩子或成为被害人或成为加害人,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各类低俗文化也通过电视、报纸等侵害未成年人原本白纸般的心灵,电视台在利益的驱动下大放特放偶像剧、综艺节目、相亲节目,播放动画片的电视台少了,播放时间缩短了,取而代之的是谈情说爱的内容,于是出现了三年级小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某某某,我是爱你不是喜欢你,我要娶你做老婆等等之类的本该是成年人说的话,看似孩子说的挺感人的,还知道区分爱和喜欢,但其实他们只是模仿电视剧里恋人的真情告白,他们的这种表面的心智成熟只是虚胖,是不符合其生长规律的,小孩子经历很少,也分不清好坏,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也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东西,电视剧里那些情爱、网络世界里各种激战游戏都是他们乐于尝试的东西,报纸堂而皇之的广告色情商品,孩子们避之不及。
久而久之的,这种低俗文化会代替学校里正统文化占据孩子们的意识,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孩子们的早熟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人为造成的,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们是大众传媒的牺牲品。
那么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来说真的一无是处吗?未必吧,课堂上,多媒体教学越发流行,孩子们在多媒体课堂上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大众传媒也给孩子们带来很多优秀文化,孩子们可以随时在电脑上看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近年来网络教学也渗入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帮孩子们巩固新知,生动的视频教学深得孩子喜欢,大众传媒的发展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门,未成年人通过身边可接触的媒介跟外面的世界交流,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不再是封闭的,在与外界接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提升了,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孩子们通过电视、报纸受到感人、励志等正面文化的熏陶,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升华。
浅论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浅论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af74cc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f.png)
浅论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浅论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论文摘要]大众传媒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展,效率也不断提高,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既包含着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东西,也存在不少消极有害的信息。
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既要看到传媒的宣传激励、警告抑制、教育预防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传媒刺激未成年人犯罪欲望、为实施犯罪提供便利等消极影响,并通过发扬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未成年人犯罪暴力信息色情信息一、大众传媒对未成年犯罪的积极影响随着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传媒传播行为的正确导向也往往能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发挥诸多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媒体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宣传激励作用人们常常借助传媒和它传播的思想,影响接受者的思想或行为,改变人们对社会的认知。
人们借助媒体对那些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进行谴责,又对那些挺身而出、同犯罪做斗争的英雄人物进行褒奖和颂扬。
例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每年都会评出震撼人心的模范代表,有勇斗歹徒的赵新民,有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等等,这样的宣传报道对未成年人的正义感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未成年人萌生向那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规范自己言行的想法。
虽然,由于未成年人个人因素的不同,这些宣传并不一定能在所有未成年人身上得到同等地体现。
但传媒这种惩恶扬善的导向宣传、激励可以使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认知水平得到提升,阻止他们犯罪意念的产生。
(二)警告抑制作用当传媒将某人因违法犯罪而受到处罚的信息公开传播时,社会舆论就会形成对该犯罪的否定评价,也对潜在犯罪人形成某种威慑,使之因为惧怕社会舆论的否定性评价以及刑罚制裁而不敢实施犯罪行为。
传媒暴力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研究
![传媒暴力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a6769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b.png)
传媒暴力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研究摘要: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是塑造人的性格。
现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媒除了担负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外,更多的时候被当做了赚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而忽视了传媒本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传媒暴力作为传媒的一部分对于广大未成年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在主动接受正常传媒信息的同时,也被传媒暴力所侵蚀。
关键词:传媒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如此之频繁,传媒功不可没。
尤其是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方面,这也是传媒应时而生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传媒自誕生以来,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享受传媒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传媒的另一面——传媒暴力。
传媒暴力作为传媒的一部分,并不是伴随传媒一起诞生,而是伴随经济利益而生,正在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充斥着整个社会。
而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尚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完全的社会人格尚未形成,生活中接触传媒暴力,对其日后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目前无论是刑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对传媒暴力与未成年人越轨犯罪行为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如何遏制传媒暴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都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
一、传媒与传媒暴力1.传媒2.传媒暴力所谓传媒暴力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中渗入的涉黄涉暴内容和信息。
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互联网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黄色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统称为传媒暴力。
在逐步市场化的中国,传媒的此类暴力倾向也在不断增长。
充满血腥与暴力的电子游戏已经被人们视为“电子海洛因”。
传媒暴力的诞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但是其广泛传播则是传媒经济利益使然的必然结果。
传媒暴力与传媒的社会功能背道而驰。
因为传媒暴力具有刺激性、易模仿性等特点,因此传媒暴力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不相容的。
虽然如此,传媒暴力依然根植于社会土壤中,尤其备受未成年人关注和推崇。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d677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1.png)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更加普遍和深远,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如何引导其正确看待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大众传媒是指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
这些媒体每天都会向我们展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内容,其中不乏有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内容,例如暴力、色情、虚假新闻等。
这些负面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首先,不良内容的过度曝光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被外界的影响所左右,如果大众传媒每天都向他们灌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并在行为上模仿这些不良行为。
其次,不良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有害的内容,如恐怖、暴力、自杀等,容易让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此外,不良内容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情商和人格塑造等方面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
互联网是一种非常开放的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庞大和多样化,但不幸的是其中也存在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内容。
这些内容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对其产生影响。
首先,互联网使青少年消磨时间的方式更加单一化。
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玩游戏、看视频等,这些行为过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互联网也容易让青少年接触到不健康的内容,例如网上暴力、色情视频,甚至网络诈骗等,这些内容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格塑造都有不良影响。
三、对策研究针对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这些内容。
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普及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青少年对不良内容的警惕性和抵制能力。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122f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9.png)
浅谈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当代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环境日益依赖,其影响也愈发显著。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目的出发,探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及对策研究。
首先分析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不同类型大众传媒的影响特点。
随后深入探讨青少年在大众传媒环境中的现状,提出针对不良影响的对策。
探讨在大众传媒环境下的教育与引导方法。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应对当代青少年在大众传媒环境中面临的挑战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大众传媒环境、青少年、影响、对策、教育、引导、研究、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当代青少年所处的传媒环境日益复杂多变。
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不断满足着青少年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这些媒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长时间接触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如暴力、色情、低俗等不良信息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部分媒体内容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研究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对于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传媒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青少年个体的成长发展,还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教育与引导策略,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和利用大众传媒,提高青少年的传媒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可以明确为:深入探讨大众传媒环境对当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影响,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为提出有效对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青少年在大众传媒环境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未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研究,也可深化对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机制的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5个短的未成年犯罪案例【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5个短的未成年犯罪案例【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004822eaa00b52acec7cab1.png)
《5个短的未成年犯罪案例【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摘要: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电视传媒有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只要合理利用,正确引导,就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社会学习、发展认知和人格的有效工具,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认识、判断开始具有独立性,同时又以实际经验为主,表现出片面、武断,情绪变化大,易冲动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
电视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如今,这一社会化过程则交由媒体来完成。
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
大众传媒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各界忧心忡忡,舆论普遍认为电视媒体造成孩子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不良影响,传媒在少儿的身心不健康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电视传媒有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只要合理利用,正确引导,就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社会学习、发展认知和人格的有效工具,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电视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电视媒体最核心的社会影响是从根本上消除了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阻隔。
电视中的内容,远远超出少年儿童平时接触的生活经验,超出他们所接触的时间、空间。
因此,电视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闻。
从电视本身的特点来说,除了文化要求低、直观易懂之外,电视还比其他媒体更能让观众产生参与感,因此更接近面对面的传播;同时它能提供具体的图像,使观众不易遗忘。
所以,电视比任何媒体更能影响儿童。
有专家认为儿童的心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感官期,二为分析期,三为反省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论文摘要]大众传媒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展,效率也不断提高,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既包含着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东西,也存在不少消极有害的信息。
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既要看到传媒的宣传激励、警告抑制、教育预防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传媒刺激未成年人犯罪欲望、为实施犯罪提供便利等消极影响,并通过发扬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未成年人犯罪暴力信息色情信息
一、大众传媒对未成年犯罪的积极影响
随着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传媒传播行为的正确导向也往往能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发挥诸多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媒体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宣传激励作用
人们常常借助传媒和它传播的思想,影响接受者的思想或行为,改变人们对社会的认知。
人们借助媒体对那些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进行谴责,又对那些挺身而出、同犯罪做斗争的英雄人物进行褒奖和颂扬。
例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每年都会评出震撼人心的模范代表,有勇斗歹徒的赵新民,有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等等,这样的宣传报道对未成年人的正义感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未成年人萌生向那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规范自己言行的想法。
虽然,由于未成年人个人因素的不同,这些宣传并不一定能在所有未成年人身上得到同等地体现。
但传媒这种惩恶扬善的导向宣传、激励可以使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认知水平得到提升,阻止他们犯罪意念的产生。
(二)警告抑制作用
当传媒将某人因违法犯罪而受到处罚的信息公开传播时,社会舆论就会形成对该犯罪的否定评价,也对潜在犯罪人形成某种威慑,使之因为惧怕社会舆论的否定性评价以及刑罚制裁而不敢实施犯罪行为。
虽然这并不代表着从根本上消除违法犯罪行为,但传媒的警告抑制作用是确实存在的。
绝大多数的未成年人都“爱面子”,害怕受到别人否定性的评价。
所以,通过大众传媒所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能够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前警告其三思而行。
加之,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并不强烈,主观恶性也不大,实施犯罪行为多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这种警告通常可以打消未成年人的犯罪念头,抑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教育预防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大多通过大众传媒获得新鲜资讯,并以此逐步建立起自己对是非善恶的认识。
通过传媒对社会规范的传播,未成年人从中获得教育,知道哪些行为是社会认可或倡导的正当、高尚的行为,哪些行为是被社会谴责、禁止的行为,也使未成年人建立“社会规范不可违背”的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犯罪发生,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几率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媒介的
这种教育作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的影响,甚至比学校、家庭教育更重要。
我们可以说,传媒所传播的良好舆论导向,有助于未成年人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有助于未成年人青春期心理的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起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也应当从传媒的正反两方面作用进行分析。
在传媒的积极影响发挥作用时,它所传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不断深入。
社会大众更加迫切地关注其负面影响,即这些不良信息究竟对未成年人的哪些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以致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
笔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的消极作用,以期在此基础上抑制传媒的消极影响,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效果。
(一)可能刺激未成年人犯罪欲望
人有欲望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也许会成为不断奋斗的动力。
但某些欲望在不良的外界刺激下转变为想达到某种不应当达到的目的或得到某个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的心理冲动,这种心理冲动就会激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
而大众传媒的特点及所传播的不良信息,就能够“激发”人的这种不正当欲望。
例如,无法通过合法渠道”取财”的未成年人,在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不良信息的刺激下,有可能将对金钱、物质的一般欲望转变为犯罪欲望,并通过盗窃、抢劫等手段非法获取金钱。
部分未成年人还有可能会被颇具挑逗性的声讯服务广告、不堪入目的色情图片、淫秽光碟等新奇、刺激的内容所吸引,使其经历一个由害羞——对异性发生兴趣——被异性所吸引——心神不宁、寝食不安——寻找机会——不择手段,实施犯罪的变化过程。
在这些黄色信息的刺激下,容易使是非辨别能力差、感情容易冲动的未成年人不顾一切地采用各种方式,甚至是违法犯罪手段去亲身体验。
此外,网络游戏、电影电视中常出现的格斗、刺杀、轰炸、扫射等血腥情节等暴力情节,容易激起未成年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冲动和欲望。
(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在这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才能去把握它。
但大众传媒向人们展示的社会环境并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
传媒经营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专拣有“轰动效应”、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尤其是社会丑恶现象予以报道,甚至有意或无意地制造虚假、有害信息,混淆公众视听,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尤其是对心智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未成年人,使其形成与客观事实不符合的认知。
(三)可能为实施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一些未成年犯罪人常常利用传媒所具有的特性,把传媒当作犯罪的工具,去实施某些犯罪。
当然,能够使犯罪人当作犯罪工具使用的也并非所有的传媒,在目前条件下,能成为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工具的主要的是计算机及由其所形成的互联网。
互联网可以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往或交流不必直接接触,完全可以远距离、间接性地完成。
未成年人利用其特性来实施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不仅作案过程短暂,难以引起他人的怀疑,而且使案件的侦破更加困难。
在现实生
活中,常有部分未成年人以计算机或互联网为工具,骗取、盗窃他人财物,伪造货币、信用卡,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等。
安徽芜湖市的未成年人王某,利用互联网入侵手机通讯运营商的操作系统,并盗取“靓号”出售,非法牟利数十万元。
(四)可能为实施犯罪提供方法或技巧上的指导
由于不存在天生的犯罪人,那么,运用何种工具和方法才能“顺利”实施犯罪行为,同样是需要在后天习得的。
相较成年人,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体力、智力和犯罪经验都较为欠缺,而部分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详细描述的犯罪方法和技巧正好给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提供了指导。
某些不法传媒经营者为一己私利,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传播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助纣为虐,如非法倒卖淫秽光碟、《赌场制胜术》等,虽多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但也有不少不法经营者在“地下”偷偷摸摸地进行。
此外,正规的媒体经营单位的传播活动,也可能“无意”中产生消极有害的结果,而这种“无意”中产生的有害信息尚未纳入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范畴。
以媒体经营者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为例。
由于这一话题容易引起关注,众多媒体都会争相报道。
这些传媒经营者的动机的确是为了揭露某种犯罪行为,提醒社会大众防患于未然。
但由于报道的方式、方法不恰当,有可能在无意中为潜在的未成年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提供了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即为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且这种示范作用的大小同媒体对案件细节描述的充分性和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本身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媒介,旨在为社会公众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等,并无好坏之分,但是以此为载体而传递的信息本身却存在好与坏、是与非的差别。
通过分析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正反的两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积极影响,抑制或消除传媒的消极影响,实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