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
引言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们提到了几位著名语言学者关于语言功能的论说,其中有:布勒(Bfihler 1934) 在其语言工具模式中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雅可布逊(Jakobson 1960根) 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所提出的几种语言功能,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意动功能、寒暄功能、诗学功能等;还有韩礼德(Halliday 1994)提出的三种语言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我们还介绍了翻译学界的著名学者莱思、弗米尔、诺德和纽马克等受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的影响,把语言功能理论与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莱思、诺德、纽马克等人既是译者,也是翻译教师,因此他们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翻译教学或译者培训。不过,他们跟布勒和雅可布逊不同的是,他们讨论的视点从语言功能提升到文本的功能。
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读者真实世界中的事物现象,而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的选择都从属于这个功能。在翻译中,译者应力图准确、完整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在文体方面,则应以译语语言文化的主导规范为指导。
表情型文本的审美部分补充、甚至统治了信息部分,作者所选择的文体就具有意义,可对读者产生一定的美学效果。翻译时不可忽略这种美学效果。如果不希望改变原文的属类(即排除类似诗歌双语版本的情形),译者翻译表情性文本时必须力图塑造相似的文体效果。
感染型文本从内容和形式都从属于文本所要达到的言外效果。如果译文仍需为感染性,译者应以读者的同等反应这一总体目标为指导原则,虽然这可能要改变原作的内容和/或文体特征。
1.“合适”的翻译
德里达(J. Derrida)1998年在法国文学翻译协会(ATLAS)曾发表了题为“What is a ' Releva nt' Tran slatio n?'( “何为Releva nt 的翻译?”)的讲话。据说,当时约200 人听了演说,反映不一。有人认为德里达的讲话太理论化,对实践没有指导意义;也有人认为他的讲话对翻译实践是有关联的,有启发性意义。
温努提认为,德里达跟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一样,对“透明的”翻译是持反对意见的(出处同上)。19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其著名文章“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指出,译入德语的译文必须有“异味” ,译自西班牙的应该让读者感受到西班牙的风情,译自希腊的应该让读者看到希腊的特点。
那么,德里达提到的“ releva nt”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本身含有翻译的整个过程与特征。首先,这个词源于拉丁语,落户英语并已广泛使用,而且有了派生词(releva nt/ irreleva nt);现在正成为法语词汇的一分子。这一同化过程,或者说法国化的过程,从严格意义说来,并不是翻译。
那么究竟什么是“ relevant” ?德里达认为,感觉合适的,看来相关的、恰当
的、受欢迎的、合适的、合理的、得体的、符合人们期望的,就是releva nt。我
们可以将其与行为联系起来:得体的话语(relevant discourse)合理的命题(relevant propositi on)、正确的决定(releva nt decisio n)合适的译文(releva nt tran slatio n)。简
单说来,合适的译文就是好的译作,即符合人们期望的译文,它应以“最恰当的” 对等形式进入目的语中,起到人们期望它所起的作用,履行人们期望它所履行的责任。
一般说来,人们提起德里达,就会想到解构主义;然而,他上述观点跟德国功能
主义翻译学派的理论非常相似。例如,诺德(Nord 1997:34—37)指出,在目的论框架下,“适合” 是对翻译纲要而言的一种特性:译文应当适合纲要的要求。它是和翻译行为过程有关的动态概念,指以目标为取向选择表现形式,并且所选是与翻译任务规定的交际目的相适的。例如逐字翻译,目的在于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词汇和结构。译者逐个挑选在意义和形式上尽可能完全对应原文的词汇和结构。在此,合适的翻译就是要求词汇、句法结构层次上的对等。
在目的论中,“合适”的翻译就是具有与原文同等的交际功能的翻译。莱思(Reiss(198331989 166)曾举一例:
原文:Is life worth living?---It depends on the liver!
(这生活值得过下去吗? 那就取决于生活者了!注:liver 又指肝脏——本作者译注)
法语译文:La vie,vaut-elle la peine?--- C'est une question de foi(e)! 德语译文:Ist das Leben lebenswert?---Das hangt von den Leberw-erten a.b 法语译文和德语译文在各自的文化圈内,都巧妙地完成了同样的交际功能(玩文字游戏)。因此,它们和英语原文是功能对等的。例中的双关语基于语言各自的结构特点:英语liver 一形多义,法语foi(忠诚)和foie(肝脏)读音相同,德语lebenswert值得生活)和Leberwerte肝脏很重要)字形相似。所以,此处的对等就不是在于词汇层次。但由于汉语跟这几种语言的结构和发音相差甚远,因此此文字游戏的巧妙与幽默在翻译中丧失了。
出于教学目的,莱思(Reiss[1977]1989)提出了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按照她的观点,文本类型理论可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她认为,每种文本类型都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但一种体裁(如书信)不
一定只涉及一种文本类型:情书可为表情(文本),商务信函可为传意(文本),求助信可为使役(文本)。由于语篇体裁特征约定俗成,体裁分类对功能翻译有重大意义。
把文本概念、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联系在一起。莱思强调,任何一种翻译类型(例如逐词翻译,照字面意思直译或教学翻译)都是在特定环境中为特定的翻译目的服务。但她并不否认,“交际翻译”是最理想的翻译类型。于是,她追求这样一种译文,其语言形式忠实于原文,交际目的与原文相同,同时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都与原文完全对等。
“与原文完全对等”的假设意味着,同属于一种文本类型的任何文本都只能有一种译法,即“对等翻译” 。但这种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连莱思的学生诺德都认为,莱思提出的设想“不能用作一条通用规则,, 相比之下,将预定的译文交际功能作为翻译的指导原则,似乎更加合理一些”(Nord 1997:39)。而诺德提
出的“预期的译文功能指导翻译决定”的原则跟西塞罗(Cicero)、哲罗姆(Jerome)
或路德(Luther)提出的翻译策略是不谋而合的。
不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原文原有的功能,就要用译语文化的标准对功能标识进行改写。否则,若将源语文化的功能标识完全复制到译文,就可能导致译文接受者将其解释成另一种功能。
在以下的小节,我们将遵循诺德提出的“预期的译文功能指导翻译决定”的原则,从文本的四个基本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和寒暄功能分析四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