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认定9家以高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助力交通强国,这些高校让中国速度
助力交通强国,这些高校让中国速度惊艳世界!所谓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复兴号”高铁、C919大飞机、时速600千米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跑出了中国发展的加速度;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标注了中国建造的新高度。
不胜枚举的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托起了我国的交通强国梦,也见证同的列车健康状态信息,助力“复兴号”平稳运行。
“复兴号”高铁智能传感器模拟装置面对高速列车服役时间长、设备种类多、运行外部环境复杂等高难度风险挑战,北京交通大学研制的成果重点突破了三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供电传感器技术,研制出国际首套应用于高速列车的绿色感知技术装置;高精度多部件健康状况诊断模型算法,以及边缘计算装置,实现了可每分钟对高速列车进行全身体检的国际先进功能;基于人工智能、无人机、北斗和5G的高铁沿线环境全自动巡检技术,实现了可对1厘米大小的运行环境风险进行精准辨识发现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动态仿真与控制实验室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的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也是首个列入交通强国试点的高校。
学校坚持立足交通、面向海洋,在海事海洋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下一代海上宽带通信系统(VDES)”研发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套VDES系统船端和岸端原理样机和原型服务系统,实现了船舶电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航海模拟器研发团队作为我国最大的航海模拟器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研发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通过挪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长大人作为老牌强校,长安大学攻克了多项“超级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到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再到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等,长安大学都在其中贡献了重要的科技力量。
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体系探析
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体系探析作者:尹中华赵建有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年第24期[摘要]如何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用体系,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提出高校应搭建以“行业共建为引领,学校示范为先导,学院组织为主体,项目实施为依托,教师参与为核心,科技园建设为重点”六位一体的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共建模式,依托和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构建围绕优势学科的相关行业发展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效提升学校的学科水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学研用;共建模式;协同创新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4.102[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4-0-030 引言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让、基于项目的短期合作、共建研究机构、共建经营实体等形式,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在推进时序上,初级阶段以技术转让为主,中级阶段一般选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或者共建研究机构模式;随着合作的深入,在高级阶段应选择共建经营实体的更紧密形式。
高校需要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特色发展为关键,充分发挥各种合作模式的效力,集成创新个性化的合作模式体系。
1 高等教育合作共建模式的理论基础“新模式”的提出都应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使结论令人信服。
参照企业竞争战略选择途径的理论支持——资源依赖理论,高校也要选择正确的竞争战略,实现快速发展进步。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体的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资源,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目的。
除了适应环境之外,组织可以通过其他选择,创建自己的独特且稀缺的异质价值资源,调整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随着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大学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和不断壮大,需要不断争取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发展自身的特色学科和人才资源,培植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doc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文单位:交通运输部文号:交科技发〔2017〕58号发布日期:2017-4-27执行日期:2017-5-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现将《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2017年4月27日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提升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以下简称信息资源),是指交通运输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产生或者获取的,以电子形式记录、保存的各类非涉密数据、文件、资料和图表等。
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政务部门(以下简称政务部门),是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授权行使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本办法所称使用部门,是指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共享信息资源的部门。
本办法所称提供部门,是指共享信息资源的产生和提供部门。
第三条本办法用于规范交通运输部及部省、部际、省际相关政务部门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和提供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评价和监督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组织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下简称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发布和著录,组织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和宣贯实施,监督部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部级共享平台)的运行。
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支持部门(以下简称技术支持部门)负责信息资源目录的维护管理、部级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维、部级信息资源对外共享交换的联络、共享工作的监测分析等工作,并为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目录著录和维护、共享信息资源,以及与部级共享平台联通。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者:余乐水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2年第02期道路通,百业兴。
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其中,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率超过了95%。
(2021年9月23日《新华网》)2020年8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规划,为正在蓬勃发展的铁路交通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与目标。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国家将会在铁路交通发展建设过程中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为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供给、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和治理水平,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你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吗?请跟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行业吧!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中国铁路的逆袭铁路,是指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
如今,铁路运输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陆路运输方式之一。
它是通过机车牵引车辆组成列车,在铁轨上运送旅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绿皮火车,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炎炎夏日,它就是“闷罐”,“三九”严冬,车厢就是冰箱。
但那时走走停停的绿皮火车却是人们远距离出行唯一的交通方式,是20世纪90年代前好几代人认识中国的开始。
从时速3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速度从每秒8米到每秒100米,中国铁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运行速度的快慢,常见的铁路可以分为常速铁路、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三类。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4.63万公里,铁路路网密度为152.3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客运量已经占到全国交通运输客运量的22.9%,位列全国第二。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关于开展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关于开展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3.10.10•【文号】科技教培函[2013]250号•【施行日期】2013.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关于开展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科技教培函〔2013〕2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属各单位,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根据《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暂行)》(交科技字〔2013〕259号),现开展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认定工作,具体通知如下:一、本次认定工作由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两部分组成,平台应具备《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暂行)》中所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应重点围绕交通运输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积极开展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牵头单位应为高等院校;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应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今年重点围绕“长大桥隧建设、公路养护、绿色港航、现代物流”4个方向进行认定工作,原则上应由企业牵头,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不少于10个独立法人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组成。
三、请平台牵头申报单位按照相关申报材料(见附件)的要求,组织编制,并用A4 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10份,电子光盘1份),连同牵头申报单位公函报送至部科技司。
四、高等院校牵头申报材料为附件1,报送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10日,联系人:部科技司教育培训处刘敬财(************)。
企业牵头申报材料为附件2,报送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29日,联系人:部科技司科技项目管理处汪水银(************)。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11.09•【文号】交运发〔2024〕135号•【施行日期】2024.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的通知交运发〔2024〕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11月9日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经国务院同意,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谋划、重点施策,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加快推进交通物流结构性、系统性、制度性、技术性、综合性、经营性降本提质增效,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深入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全国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较2023年增长10%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加快推广,货运组织效率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交通物流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
二、提升与产业发展适配性,推进结构性降本提质增效1.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适度超前加快规划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交通运输中的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交通运输中的创新管理模式研究在当今社会,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挑战。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一、传统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运输管理主要依赖于相对固定和僵化的模式。
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交通运输的基本运行,但也暴露出了诸多局限性。
首先,信息传递不畅是一个突出问题。
不同部门和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存在延迟和误差,导致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例如,在货物运输中,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货物滞留、运输路线不合理等问题。
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交通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和运输方式之间分配不均衡。
有的线路运力过剩,而有的则供不应求,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再者,管理手段相对单一。
主要依靠人工监管和经验判断,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交通运输状况。
对于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不足,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
二、创新管理模式的类型及特点为了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各种创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智能化管理模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实现对交通运输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决策。
通过收集和处理海量的数据,能够准确预测交通流量、优化运输路线,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间,减少交通拥堵;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货物进行全程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和透明度。
2、协同化管理模式强调不同部门、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协作与整合。
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作。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通、规划、环保等部门共同制定综合交通规划,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交通中,不同城市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3、绿色化管理模式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管理中。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1.08.25•【文号】交科技发〔2021〕80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交科技发〔2021〕80号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大任务,聚焦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引领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可持续的竞争力,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着力突破交通运输“卡脖子”技术难题,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初步构建适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
到203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面融合,基本建成适应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强化交通运输高质量科技供给(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创新创业项目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书
创新创业项目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书创新创业项目关于开展西南财经大学20________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________]5号)的文件精神,为培养同学们探索真知、创新进步的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创业能力,我校将启动20________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介绍1.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项目执行时间为1年。
2.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项目执行时间为1-2年。
二、申报要求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至三年级学生。
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只支持团队合作项目,团队成员不得超过7人,每个学生只能申报或参加一个项目。
3.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副高级职称,同时应有较好的科研基础,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能为学生提供项目研究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
三、项目实施步骤(一)立项申报1.20________年6月1日——20________年6月7日,项目团队填写《西南财经大学20________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书》(见附件1)上交各学院。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建立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建立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8.03.21•【文号】交办科技〔2018〕37号•【施行日期】2018.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建立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的通知交办科技〔2018〕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集美大学,南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交通运输科技成果转化,调动全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就建立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以下简称科技成果库),面向全行业评选、培育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技成果库的定位科技成果库是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部统筹管理行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抓手,是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汇集和展示的部级平台,是部推荐各类国家级奖项的成果储备库,是部协调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措施。
入库科技成果主要包括四类:科技项目、专利、科技论文和科技专著。
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科技成果库建设,以及科技成果的入库评选与管理工作。
二、科技成果的入库评选相关单位按要求向部推荐科技成果,由部科技主管部门按程序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入库评选。
(一)推荐条件。
1.交通运输科技项目。
推荐入库的科技项目包括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包)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两类。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包)须已通过验收评价,技术创新性突出,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且整体技术应用达3年(含3年)以上。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关键阶段——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
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关键阶段—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2021年9月16—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湖南长沙召开,这是北斗系统进入产业化发展新时代后,聚焦规模应用方面举办的首次国际峰会。
峰会以“北斗服务世界,应用赋能未来”为主题,吸引来自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及代表,两院院士,卫星导航领域领导、专家,部分国际组织、国外政府部门、企业等代表800余人参会,通过开幕式、主论坛、专题论坛、成果展览、配套活动等多个板块,充分展示北斗规模应用的最新成果,全面搭建北斗发展政策发布平台、应用成果展示平台、创新实践交流平台、国际推广合作平台,服务北斗系统新时期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大局。
立足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峰会汇集国内外北斗应用领域专家,共绘北斗规模应用发展的蓝图。
为全面展示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让与会嘉宾、社会公众感受“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峰会同期于9月15—18日特别举办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展,全面展示了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在近
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创新发展成果,通过一系列北斗应用解决案例,全面凸显北斗系统作为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及国内主要区域发展贡献的科技力量。
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阶段形成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向峰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5.16•【字号】津交发〔2023〕109号•【施行日期】2023.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津交发〔2023〕109号各相关部门、单位: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21〕102号)、《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交规划发〔2023〕21号)等相关要求,经委2023年5月8日第15次党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表2023年5月16日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交规划发〔2019〕89号)、《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21〕102号)、《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交规划发〔2023〕21号)以及《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20〕18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1〕35号)等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天津市未来三年数字交通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2.01.24•【文号】交科技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交科技发〔202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科学技术厅(局、委),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部各共建高校,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了《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2022年1月24日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交通运输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工程建成运营;部分交通装备世界领先,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船、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等重大工程装备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等载运装备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智慧公路、智能航运、智能高铁、智慧民航、智能仓储配送等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安全技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九所高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九所"卓越人才合作培养"高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2011-11-09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仇逸)记者7日从同济大学获悉,9所“卓越人才合作培养”高校进一步达成了开展深度合作的共识。
这些共识主要是:搭建各个领域以实验室为平台的协同机制,实现实验室群共同发展;依托国家工程中心,面向行业需求,形成以任务为导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机制;以9校为主体,联合各自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参与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进程中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科技工作中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以项目群为渠道的高端人才交流和培养机制;建立协同创新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保障机制,打造9校科技工作质量体系。
据介绍,2010年11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开展全方位合作。
11月30日,重庆大学也签署加入框架协议。
9校的合作基于共同的基础:均以理工见长,同属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多为教育部与欧洲工程大学教育联盟共建的“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方成员。
从而为通过合作,进一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断加强与欧洲工程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悉,9校按照《卓越研究生生源合作协议》有关条款,首次在2012级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工作中开展合作。
截至10月底的统计数据表明,9校实际接收来自合作高校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往年显著增长。
“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不久将启动学生交流、名师交流和学生联合培养工作,试行优秀留学生互换,开放共享各校全英语课程。
2011计划 71个协同创新中心
附:7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牵头,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科院电子所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38、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43、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4、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5、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46、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由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
我国第一批7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列表
我国第一批7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列表: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牵头,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科院电子所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38、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43、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4、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局**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5、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46、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由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部认定9家以高校为主体的协同创
新平台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公布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以高校为主体协同创新平台认定结果,“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等9个平台入选。
据介绍,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厅科技字〔2013〕259号)和《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关于开展201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科技教培函〔2013〕250号)有关要求,经评审遴选,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此次认定结果。
交通运输部强调,以高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要按照“行业急需、世界一流”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四个交通”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问题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努力为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四个交通”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9家平台的牵头高校和名称分别是:大连海事大学“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长安大学“特殊区域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内河智能航运”、上海海事大学
“智能港口物流”、长沙理工大学“新一代耐久性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隧长期性能与安全”、同济大学“重交通道路耐久与安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综合交通”、北京工业大学“综合交通协同运行与超级计算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