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用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 言
随 着 我 国 工业 的 飞速 发 展 以及 与世 界 先 进 工
单片机 , 经处 理 后输 出与称 重 信号 成 正 比的脉 冲 信 号 。 中 A D转 换器 采用 A I 司 的 A 7 0 , 其 / D公 D 7 5 它具
有 一 转 换技 术 。 有 2 3个 模 拟 通道 , 置数 字 △ 具 ~ 内 滤 波器 ; 干扰 性强 、 辨率 高 、 定 性好 , 抗 分 稳 是理 想 的 重量 信 号检 测 A D转换 器日 图 l为采集 系统硬 件 / 。
维普资讯
一
3一 0
《 国外 电 子元 器件)07年 第 9期 20 20 07年 9月
●应 用 与 设 计
煤矿 用远程 数据 采集 与 传输 系统 的设计 与实 现
雷张伟 ,李 丽宏 ,李牡 丹
( 太原 理 工 大学 信 息 工程 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0 2 ) 3 0 4
摘 要 : 绍 了煤矿 用远 程数据 采 集与传 输 系统的 工作 原理 和 软硬件 实现 方法, 出 了改善 数据 远 程 介 提
传 输方 式的措 施 。 场试 验数 据表 明, 现 该远 程数据 采 集 与传输 系统性 能稳 定 , 抗干扰 能 力 强 。 具有 一
定 的 实用价值
关 键
煤 矿 用 电子 皮 带秤 系统 有 重 量 和 速度 两 大 输
系统 软件 分 为 系统 初始 化 ( 门 狗 、 时 器 、 看 定 中 断 )A 70 、 D 7 5初始 化和 主程序 。 中 A 7 0 其 D 7 5初始 化
要 对 8个 寄存 器 进行 初 始化 设 置 ,实现 校 准模 式 , 增 益 、 波 、 出更 新率 、 入极 性 及 缓 冲模 式 等 的 滤 输 输 设 置} 3 _ 系统 软件 流程 图如 图 2所 示 , 。其 以下给 出 了
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及优势
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及优势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了控制系统领域。
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设备管理和生产流程控制,并且具有多种优势。
一、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基于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和网络的技术体系,通过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信息交互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以实现智能化管理。
在控制系统领域,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投资、操作和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
比如:1. 质量控制在生产流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快速掌握信号变化,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和错误修正。
2. 设备维护企业为了保持设备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下运作,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得出设备寿命和维护周期的数据,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
3. 远距离控制传统的控制系统通常只能实现单一的控制功能。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一个设备的集中控制,通过网络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比如,在线监测仪器和设备、运行参数监测和控制、以及发出警报并通报技术员等等。
二、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优势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许多相关的优势。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速度更快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的设备网络,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反馈,从而加快反应速度,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优化生产和管理。
2. 更加经济有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不仅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且可以实现对生产的全程追踪。
比如通过识别出设备故障原因,自动转移到备件上防止因故障等待修复的情况直至此。
这些功能可以使企业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高效,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
3. 精准度更高物联网技术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在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传感技术,可以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产生高质量的数据,从而使决策更加明智。
Lora技术在物联网数据采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Lora技术在物联网数据采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引言: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物联网系统中,数据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Lora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数据采集中。
本文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介绍Lora技术在物联网数据采集中的实用性和优势。
案例一:农业物联网中的土壤湿度监测在农业领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方法需要人工采集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实时监测。
而借助Lora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实时的土壤湿度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Lora传感器设备埋入土壤中,定时或定量采集土壤湿度数据,并通过Lora网关传输到云端。
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数据,从而根据实际需要灌溉或施肥,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降低了浪费资源的可能性。
案例二:城市智能照明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节能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而智能化照明系统正是一个解决方案。
借助Lora技术,可以实现城市智能照明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
在城市街道灯杆中安装Lora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灯杆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灯杆上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比如人流量、亮度等信息,并通过Lora网关传输到云端。
城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对照明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智能调光和智能节能。
同时,Lora技术的长距离传输能力也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了便利。
灯杆间的距离较远,而Lora技术可以覆盖较大的通信距离,避免了频繁增设中继器的成本和工程难度。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城市照明系统的能效,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案例三: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借助Lora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提升家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智能家居中,可以安装各种传感器,比如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等,采集室内环境数据。
如何使用LoRa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
如何使用LoRa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在各行各业都具备了重要的意义。
而LoRa(Long Range)作为一种新兴的远程通信技术,因其低功耗、长距离通信和大规模连接的优势,成为很多应用场景下的首选。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LoRa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和参考。
一、LoRa技术简介LoRa技术是一种低功耗的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基于全球开放的ISM频段,以长距离、低功耗和广域网的特点而闻名。
它通过使用扩频调制和接收信号的可以达到非常低的信噪比,实现了远程数据传输和通信覆盖范围广的目标。
与传统的GPRS、3G和4G通信技术相比,LoRa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传输距离,能够满足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的需求。
二、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1. 传感器和节点设备远程数据采集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节点设备。
传感器负责将实际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转换为电信号,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节点设备则负责收集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并通过LoRa技术将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者云端平台。
2. LoRa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是连接传感器和节点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接收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并通过LoRa协议进行编码和压缩,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LoRa通信模块具有低功耗、长距离和高抗干扰性的特点,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稳定运行。
3. 网关和服务器在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中,网关和服务器起到桥梁的作用。
网关负责将从节点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而服务器则负责接收并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功能,如数据存储、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等。
三、LoRa远程监控系统1. 数据传输与存储LoRa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是数据传输与存储。
通过LoRa技术,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存储。
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数据库等方式来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串口422的应用场景
串口422的应用场景RS-422是一种工业标准的通信接口,它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RS-422串口的一些常见应用:1.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在自动化和遥测系统中,RS-422常用于将多个传感器或设备连接到中央计算机或其他控制器,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2.工业自动化:工厂自动化系统中使用RS-422来控制机器人、生产线和其他设备,由于其长距离传输能力和抗干扰性能,特别适合恶劣环境下的工业应用。
3.监控系统:如隧道监控、风力发电场监控等需要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和控制的场合,RS-422可以提供稳定的通信。
4.楼宇自动化:建筑物内部的能源管理系统、安全系统、HVAC(暖通空调)控制系统等可能采用RS-422作为通信手段。
5.交通运输:铁路、地铁、公路交通等系统的信号传输和控制设备中也常常使用RS-422接口。
6.电力行业:电力变电站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会用到RS-422接口来连接各类测量设备和保护装置。
7.安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分配器、矩阵切换器等设备通常支持RS-422通信。
8.DSP设计: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设计中,RS-422可用于连接各种外围设备,如A/D转换器、D/A转换器、电机驱动器等。
9.Modbus网关:RS-422串口服务器如ZLAN5143-422可以作为Modbus协议的网关,允许传统的RS-422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交互。
10.大型机房管理:数据中心或服务器机房的环境监控和电源管理系统可能会采用RS-422通信。
11.远程访问终端:RS-422还可以用于连接远程访问终端设备(RAT),这些设备允许用户从远离主机的位置访问主机系统。
RS-422因为其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远距离传输特性和多点通信能力,成为许多工业和商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基于LabView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图1 数据采集程序框 图
图 2数据发送 流程序框图 42客户端的设计 . 客户端主要完成数据接收 , 并提供接 口用于数据的相关后续处理。 其流程为: 设置客户端链接地址, 连接参数 ; 检测网络连接情况及状 态; 读取数据 ; 标度变换及将数据存储在 E cl xe 中。图 3 是接收端数据和标 度转换程序框图。
2 L b e 介 绍 、 a Vi w
Lb i a Ve w的程序由前面板 ( ot n ) f n ae 和流程图 (l k i r p 1 b cd g m) 部 o aa 分组成 , 整个程序是基于多线程 的设计 , 前面板和流程图各 占 一个线 用 程。前面板是 L b i aVe w程序 的图形用户接 口, 此接 口集成了用 户输 入 , 并显示程序的输出 , 相当于传统仪器的面板 。 流程图包含虚拟仪器程序 的图形 化源代码 , 编程控制 和定义在前 面板上的输人和输 出功能。 在虚 拟仪器设计 中, 从控制模板 中选取所需的控制及 显示对象 构建 出仪器 的操作 面板 ;在功能模板 中选取适当的功能模块 并进行必要 的连接与 设置 , 制作控制流程 图, 完成所设计 仪器 应具有的功能 , 程序的模块化 与层 次化更为直观。 3 D t o k t 、 aas c e 技术 D tsc e 与 wwW 浏 览 器 一 样 通 过 U L来 定 义.aaokt aa okt R D tSce 数据源和数据 目 的地 , 这些数据资源可以是 D T ,P , l , i 等形 S P C g' F e O P l 式。其 中 D T a S kt r s r r o 1是 D t okt S Pf t o e Ta f o c ) a S e 专用 于运行 D ac n e P t o ac D t okt a Sc e服务器进行数据读写的协仪 , D t okt a 在 a S e 传输 中主要 使用 ac D T 进行数据源和数据 目的地 的连接。 SP D tSce 由 D t ok a okt a aa c e函数 , t okt eeMaae,a Sce S Da S e S vr ngr t o kt ac Da Svr ee 组成。其中 D t okt eeMa ae 主要 功能是创建用户组和数 a S e Svr ng r ac 据项; D t ok tee 进行配置; 对 a S e vr ac S 设置用户创建数据项和读写数据项 的权 限 , 增加 网络安 全性; 也可以对多用户读写进行选择 。D t ok t a S ce a S v 主要功能为用户解决 网络通信 问题 , ee r 根据 D t okt ee aae a S eSvr ngr ac M 创建的用户组和设定的相应访 问权限同客户程序进行通信 。 D t okt a S ce传输 的数据本身包含很小的头文件 。因此, a 数据传输 速 度快, 于网络数据动态传输 。 适 本文利用 D t okt a Sce 实现各数据采集点与处 理主机 的连接。 a 4 L b iw中 D t o k t 、a v e aas ce 传输的实现 系统 网络模式一般有两种: /( CS 客户机 , 服务器式 ) Bs 浏览器 和 ,( / 服务器) 模式。本文设计上采用 C 通信模式 , I / S V 程序分成两部分 : 工 作于客户端模式上的计算机 , 完成数据接收 , 并提供接 口用 于数据 的相 关后续处理 ; 于服务器端模式计算机 , 工作 实现数据采集和发送。 系统的硬件组成 : 计算机 、 数据采集 卡、 传感器 、 信号调理器等 。论 文中采用数据采集卡是美国国家仪 器公司的 U B 6 0 采集卡 ,传感 S 一09 器是热 电偶温度传感器和信号调理器是 H — WB型温度变送器 。 BS 41 . 服务器端 的设计 服 务器端 主要 是 实现 数据 的采 集和 数据 的传 输 。数 据 采集 是 Lb i a Ve w的核心技术之一 , 本文采用的 DA m P 来实现数据的采集。 Q xA I 系统采用输人方式是单端输 入、 采样频率 2 H 。其采集子程序如 图 l K Z 所示 。 采集 的数据经过全局变量将数据传送 给数据发送端程序 。 其数据
浅析gprs远程数据采集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应用科技浅析G PR S远程数据采集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应用王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0)瞒要]G PRS是25代无线通信技术,与传统G SM网络相比具有更高的网络数据传输数率和带宽。
G Pl峪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具有较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本文简单分析介绍G P RS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并提出了G P RS远程教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实例。
9;键词]G P RS;远程教据采集;通信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系统,如气象数据采集、大坝安全监测、水情监测(水位、流速等)、环境监测等,已不再是单个数据或几个数据的处理系统,需要对网点上大量数脯挂行综合处理才能获得结果。
这些网点数据在地理E通常是较分散的。
如何将这些网点数据采集以及如何及时发送到数据中心备处理,这是不少业内人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为远程工业控制及实时现场数据监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所谓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t C,t f田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以单片机、D S P、PC机等作为C PU,控制N D转换器件工作,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数据采集之后通常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或者直接进行数字控制。
数据采集是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数据采集技术己渗透到分析仪器、地质勘探、医疗器械、雷达、通信、测控等技术领域。
在数据成功采集之后,还需要将采集到的结果远程传送到数据处理中,泄行适时的分析和处理。
通信系统主要用于g't g'O q远程传输,目的是将现场数据信息传送到客户端,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传输手段上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G SM、G PS、A D SL、G PR S、D D N、C D M A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方便的传输手段。
其中G P R S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便是综合优势较为突出的一种方法。
远程抄表系统中各种数据通信方式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复 出原 始消 息 , 于 多路 复用 信 号 , 包括解 除多路 复 对 还 用, 实现 正确 分路 。 通 信系统 按 传 递 消 息 的媒 质 不 同可 以 分成 两 大 类: 一类 是 有 线 通 信 , 导 线 作 为 传 输 媒 质来 传 递 消 用 息, 载荷 信息 的电磁 波 是沿导 线传输 的 , 其传输 媒质 为 架 空 明线 、 电缆 、 同轴 电缆 、 波导管 、 缆等 。常用 的有 光 专 用线路 和公 用线 路 如 电话 线 、 线 电视信 号线 、 有 电力 线 载波 通信 、 网络 通 信等 ; 另一 类 是 无线 通 信 , 电磁 波 在 自由空间传 播 , 载荷 信 息 的 电磁 波 在 自由空 间 以定 向或无定 向方 式传 递 消息 , 中 、 、 波通信 , 如 长 短 微波 通 信 等 。常用 的无线 通 信 包 括 中 、 、 波通 信 , 波 通 长 短 微 信, 红外 通信 , 星通信 等 。 卫
基于VB6.0的winsock控件的远程数据传输的方法
【摘要】在Visual Basic 6.0 环境下,利用Winsock控件实现与远程数据采集端连接和数据传输。
与传统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并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
介绍了Winsock控件,结合示例程序,说明了该方法实现流程。
最后通过实验,证实该方法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关键词】数据传输;协议;VB6.0;Winsock控件在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中,传统的方法有 2 种:一是采用RS-485进行远程控制;二是通过调制解调器进入电话线来实现远程控制,然而这2 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缺点。
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本文介绍了在VB6.0中利用Winsock控件来实现服务器端与远程客户端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一、基于Winsock控件的远程数据传输(一) Winsock控件简介Microsoft提供的Winsock控件,是ActiveX控件的一种。
在VB 中可以将其添加到工具箱中以便使用。
在程序运行时,Winsock控件是不可见的,但通过对其属性、方法、事件的设置及应用可轻松地实现计算机间的远程连接,该控件为用户提供了访问TCP和UDP网络及其方便的途径,不需要了解低级Winsock API调用实现的细节。
VB 的Winsock控件内部几乎封装了所有的Internet协议,以类的形式提供了属性、方法、事件,使得程序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Winsock控件的常用属性如表1。
(二)传输协议在使用Winsock控件时,首先要考虑使用什么通信协议。
可供选择的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都是位于传输层的协议、使用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区别在于连接的状态。
TCP协议是一个基于连接的协议,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建立连接,并且该连接可靠性强,使数据无差错地传输,适合有确认信息的、重要的、数据量大(如声音和图像)的文件。
UDP协议是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报发送过去。
“互联网+”环境下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当前,“互联网+”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也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应用的优势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标签:数字电子技术;现状;发展建议;社会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并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电子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新媒介,其在网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网络的创新和发展。
对此,本文进行了相关介绍。
1.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电子技术教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相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在通讯和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规避外界噪音以及其他相关电子元件所受到电磁波和磁场所带来的干扰。
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和信息在传送过程中的精准度,同时更有利于数据在远程范围内的输送,方面了远距离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2)电子数据设备的集成化和规模化现阶段的数字电子技术具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增加了各系统零部件的构成,通过编辑标准化的电子零部件组装电子信息传输系统。
也就是通过集成化的电路进行操作和控制,有效地降低了传统电子技术的服务功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减了电子数据设备所占用的空间。
(3)数字信号传输便捷,安全性高数字电子技术的信号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往往都是特殊的通信电路处理和加密的,接受用户只有通过使用与之相对的密码才能解密获取信息,不仅大大提升了数字信号的传输速度,也有效提升了数字信息的安全性,更加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2.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絡中的应用优势(1)提高网络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速度与安全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规避传统网络环境中的诸多风险,有效提高网络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速度与安全性。
其主要是由于网络数据基于数字电子技术的传输平台,大大降低了网络复杂环境中的不良信息的干扰,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的保密传输级别在整体上也大大提升的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
海上卫星发射场的远程监控与数据传输技术
海上卫星发射场的远程监控与数据传输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建设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与传统的陆地卫星发射场相比,海上卫星发射场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更广阔的发射范围、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环境污染等。
然而,海上卫星发射场的远程监控与数据传输技术是其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首先,海上卫星发射场的远程监控技术是保障其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广阔海域,常规的实时监控手段往往无法满足监控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远程监控技术应运而生。
远程监控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将卫星发射场的实时数据传输到远程控制中心,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技术,操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卫星发射场的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卫星发射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海上卫星发射场的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远程监控的基础。
海上卫星发射场的数据传输存在多个环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接收等。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对卫星发射场的各项运行数据进行采集。
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控制中心的过程。
数据接收是指远程控制中心接收并解析海上卫星发射场传输过来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海上卫星发射场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并防止数据泄露。
为了满足海上卫星发射场远程监控与数据传输的需求,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首先,可以采用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如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很高的传输带宽和抗干扰性能,可以满足海上卫星发射场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此外,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将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备份技术,可以实现海上卫星发射场数据的高可靠性存储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除了远程监控与数据传输技术,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首先,海上卫星发射场需要具备强大的安全控制系统,包括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紧急停机系统等,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采集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设计一种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数据采集。
该系统主要由电力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传输模块和监控中心组成。
电力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各种参数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器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并将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监控中心。
无线传输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无线传输模块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可以避免布线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个电力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监控中心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和预警。
设计该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位置要合理,确保能够准确采集到电力设备的
运行状态数据。
同时,无线传输模块的选择和布置要充分考虑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总之,电力远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对于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数据采集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统能够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同时,该系统设计的成功将为其他行业的远程数据采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远程监控技术的有效应用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远程监控技术的有效应用1. 引言1.1 远程监控技术的背景意义远程监控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远程设备、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分析与控制的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远程监控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水利工程领域,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意义尤为重大。
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工程设备的实时监控和全面管理,通过远程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保障水利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
远程监控技术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
远程监控技术还能够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远程监控技术的背景意义在于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保障水资源的安全稳定利用,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推广,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1.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运行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水利工程的分布广泛和运行环境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检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由于水利工程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传统的人工巡检和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实时监控和及时响应问题,容易出现漏检遗漏的情况。
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成本较高,而且管理效果难以保障。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2. 正文2.1 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远程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远程监测中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使用技巧
远程监测中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使用技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作为实现远程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在数据采集和传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就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远程监测中的使用技巧进行探讨,旨在为应用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1. 合理部署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网络依赖于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来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监测目标和环境特点合理布设传感器节点。
首先,要充分考虑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避免节点之间过分重叠,以免造成能量的浪费和数据的冗余。
其次,针对不同的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考虑环境因素对节点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合理选取节点的材料和设计,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 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线传感网络在远程监测中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因此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使用技巧中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保证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
通过设置合适的通信协议、调整节点之间的通信频率和干扰抑制技术,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成功率。
其次,要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用加密算法和身份认证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建立冗余路径和容错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 节能优化策略由于无线传感网络通常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节点的能量消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远程监测中,要合理利用能量资源,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
首先,可通过降低节点的传输频率、调整传输功率和采样间隔等方式来优化能量消耗。
其次,采用动态调度和能量分配的方法,根据节点的能量状况进行任务分配和资源调配,以避免某些节点过早能量耗尽而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另外,还可利用节能传感器节点和能量收集技术来实现能量的补充和管理,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4. 数据处理和分析策略远程监测中获得的数据通常较为庞大和复杂,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wincc与云端的应用原理
WinCC与云端的应用原理简介WinCC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一款用于人机界面(HMI)和超级自动化软件应用项目的集成开发环境。
它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可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
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云端应用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WinCC与云端的应用原理。
WinCC与云端应用的基本原理WinCC与云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将WinCC与云计算技术结合,实现对WinCC 系统的远程访问和管理。
具体而言,以下是WinCC与云端应用的基本原理:1.数据采集与传输:WinCC通过连接到工控设备,实时采集设备的状态和数据。
通过预设的通讯协议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2.云端存储与处理:云端服务器接收到WinCC传输的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云端服务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
3.远程访问与监控:通过互联网或内网,用户可以远程访问云端服务器,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和数据。
用户可以使用WinCC提供的图形化界面来查看数据,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
4.报警与通知:云端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或报警,可以立即向用户发送通知。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方式接收到报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
5.数据分析与优化:云端服务器收集到的历史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WinCC与云端应用的优势•实时监控和远程访问:通过云端应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和监控WinCC系统,无需局限于现场。
这提高了生产管理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报警和通知:通过云端应用,用户可以及时接收到设备异常和报警信息,从而快速响应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因延迟而导致的损失。
•数据存储和分析:云端应用可以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全面的统计信息和指标。
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速度、燃油消耗等数据,对车辆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物联网技术在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远程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远程监测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轨迹等信息。
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车辆的情况,做好车辆调度和管理工作。
2、车辆故障诊断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时检测车辆的各项数据,包括引擎、变速箱、悬挂等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故障,以便进行及时维修。
3、实时油耗监测借助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燃油消耗情况,了解车辆的行驶里程和耗油量,从而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提高车辆的经济性。
4、车辆健康状态评估通过对车辆各个部件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车辆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车辆安全。
二、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要实现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1、数据采集与传输实现车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是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重要技术。
通过感应器、传感器等设备采集车辆各项数据,并通过4G网络、WIFI 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2、数据存储与管理对采集到的车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与挖掘对采集到的车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是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
通过使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车辆的健康状况、行驶状态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车辆的智能管理。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研究远程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部分,它在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单片机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一、引言远程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物联网等领域。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外设接口的芯片,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较低等优势,非常适合用于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
二、数据采集1. 传感器选择: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稳定性、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是选择的关键因素。
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电路,包括放大、滤波、采样等环节。
使用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3. 数据处理:使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滤波、校准、时序控制等。
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还可以进行数据压缩、特征提取等处理,以减少传输数据量。
三、数据传输1. 通信协议选择: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LoRa 等。
通信协议的选择应考虑距离、功耗、带宽、稳定性等因素。
2. 无线数据传输:根据选择的通信协议,设计相应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案。
使用单片机的串口、SPI、I2C等接口与无线模块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
3. 数据安全性:考虑到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传输过程中使用相应的加密算法和校验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四、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基于单片机,设计并搭建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包括传感器接口、数据采集电路、通信模块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并合理布局电路板,考虑到电源管理、抗干扰等因素,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软件设计:编写单片机的嵌入式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程序。
根据选择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环境,采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功能。
录井信息远程传输平台方案和应用
圈9 P15井和P12井的埘比图
4.完井簪抖的痤厦 在录井现场处理的完井资料,可以在千里之外及时传输到基地,进入局域网,从网上交 数据资料.也可以用传输的数据在基地直接处理完井资料,特别是远距离传输更能提高生产 时效。如翁3和达17井的资料在现场处理后,及时发往主站上同.资辩验收人员从网上下
101
载数据处理成综合录井图,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结束语 通过开发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囝4 VSAT卫星传输 (4)电话传输:电话传输是利用有线或无线公共通信网络直接连接数据传输分站和数据 中心,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电话传输速率快可从19 2kbps到57kbpd,主要特点是独立性 98
__
好,建设快,无距离限制,异地传输由当地ISP商提供服务,具有费用低廉等特点。 (5)电台传输:电台传输分为短波和超短波传输,其传输速率为600bps到9600bps,其
图7每日动态数据
图8处理的剖面厦各参数曲线
2.接入勘操开炭薮据库
我们定义的29个数据库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了现场录井的所有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不但
可以直接进入中石化系统的勘探动态信息库,实现录井信息共享,而且通过开发转换程序, 将录井信息过滤和处理,转化成勘探开发数据库格式,接^已建立的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全
图3 GPR¥传犄
(3)卫星传输(图4):卫星通信技术是采用租用卫星通信信道的方式或部署卫星接收设 备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带宽可为19 21daps~1Mbps,可满足数据、口电话、视频传输的要求。 VSAT是Very Small Aperture Temi砌的简称.即甚小口径的终端,实际表示意义是指一类具 有甚小口径天线的、非常廉价的智能化小型或微型卫星地面,可以方便地安装在用 户处。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应用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个系统中,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装置,通过将物理或化学变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环境监测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模拟信号输入单片机的模拟输入引脚,然后单片机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存储。
为了实现远程监测,传感器数据的传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传输技术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
对于无线传输,我们可以使用无线模块(如Wi-Fi 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者手机APP上,实现实时的监测与控制。
在有线传输方面,可以使用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等方式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
除了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还需要考虑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问题。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中,或者使用外部存储器(如SD卡、EEPROM等)进行数据保存。
单片机通过编程控制来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使用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或者使用算法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决策。
在设计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1. 传感器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保证传感器与单片机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2. 数据的采集和转换:通过单片机的模拟输入引脚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农业建筑的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
农业建筑的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一、引言农业建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温室大棚到养殖场,从农产品储存仓库到农业加工厂房,它们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环境条件。
然而,传统的农业建筑管理方式往往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精准性和及时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逐渐成为农业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优化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农业建筑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组成(一)传感器网络传感器是智能监控系统的“触角”,负责采集农业建筑内的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预处理,并通过通信网络(如 4G、5G、蓝牙、Zigbee 等)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本地控制中心。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
(三)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是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存储和分析来自传感器网络的数据。
通过预设的算法和模型,中央控制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出异常情况,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四)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根据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对农业建筑内的设备进行控制,如通风设备、遮阳设备、灌溉设备、加热设备等。
执行机构的动作能够及时调整农业建筑内的环境参数,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五)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便捷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系统,查看农业建筑内的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并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三、农业建筑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功能(一)环境监测实时监测农业建筑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环境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送端程序
接收端程序
图 2 程序流程图
五、结束语
本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智能性、可靠性和实用
性,采用了双单片机控制方法,即在数据采集的远端
和本地均采用单片机控制。远端单片机完成数据的
采集、抽样、平滑和发送,本地单片机完成数据的解
调接收、检验、纠错和数据处理与显示等。采用双单
片机可以保证在高速通信时,仍能对数据进行校验
由单片机 AT89C51 控制 MC14433 对各通道进行 顺序循环数据采集或是对指定的通道进行数据采 集。MC14433 和单片机 AT89C51 的硬件接口电路简 单,MC14433 的 A / D 转换结果是动态分时输出的 CD 码 Q0 ~ Q3、DS1 ~ DS4 可以直接和单片机 AT89C51 的 P1 口相连;DU 和 EOC 相连,以选择连续转换方式, 每次转换结果都送至输出寄存器;AT89C51 读取 A / D 转换结果可以采用中断方式,EOC 端与外部中断 输入端 INT0 相连如图所示,也可以采用查询方式。 采用查询方式时 EOC 端可接入任一 I / O 口或扩展 I / O 口。(软件控制部分见本文第四部分。)
器(VCO)构成的锁相环(PLL)后,在压控振荡器输入
端产生信号,经低通滤波器率初稿次谐波后,再经比
较电路整形后得到数据码流。
为了提高系统的智能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本系
统也采用另一单片机 AT89C51 控制解调器将接收到
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并由该单片机完成数据的解
调接收、检验、纠错和数据处理等。
4 . PC 机控制模块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年第 9 期(总第 73 期)
单片机在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湛洪然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系,天津 300451)
[摘 要]介绍了一个单片机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的实例。该系统采用了双单片机控制数据
的采集与传输,即在数据采集的远端和本地均采用单片机控制。远端单片机完成数据的采集、抽样和发送; 本地单片机完成数据的解调接收、检验、纠错和数据处理等。本系统是一个高性能、高智能化的实用型远程 数据采集系统。
百
D7 21H
D4 十
D3
D0
个
程序清单如下:
— 47 —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年第 9 期(总第 73 期)
初始化程序:
INT0: SETB IT0
SETB EA
SETB EX0
……
外中断INT0 中断服务程序:
PT0: MOV
A,P1
JNB
ACC. 4,PT0
JB
ACC. 0,PER
JB
ACC. 2,PP1
和纠错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本系统尤其适合待采
集数据的现场节点较多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胡汉才 .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6 . [2]付保川,班建民,奚雪峰 . 远程通信节点的系统测试方 法[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6:78 - 80 .
信号的控制下,由于 VCO 工作的连续性,切换过程
可以保证相位连续,这是实现 MSK 调 制 的 重 要 条
件。
在接收方,本系统采用 EXAR 公司的 XR2211 实
现解调。它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其外围电路简单,
并可独立调解中心频率、带宽及输出延时。MSK 信
号通过由 鉴 相 器( PD)、环 路 滤 波 器( LF)、压 控 振 荡
[关键词]单片机 数据采集 远程数据传输 调制解调
一、引言
在自动控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远程多路测 控系统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粮库、油田、矿井以及 饭店等需要同时监控多路温度、湿度、瓦斯含量等的 场合。如何将远 程 现 场 的 数 据 采 集 正 确 传 输 至 本 地,是实现远程测控的关键以及核心任务之一。这 里介绍一种单片机控制的高性能、高智能化的实用 型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R0
MOV
@ R0,A
PP6: MOV
A,P1
JNB
ACC. 7,PP6
XCHD A,@ R0
RETI
PER: SETB 10H
RETI
2. 发送端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发送端程序由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包括键
盘中断、定时器中断)组成。主程序在完成初始化工
作后,进入循环显示。主要功能由定时器中断服务
程序完成,并通过按键执行相应的功能(还可以采用
我们用 PC 机作上位机,由它统一调度与哪个
接收节点通信,并向各个节点的单片机下达命令,并
利用 PC 机友好的人机界面显示已被接收节点正确
接收并已经处理过的数据。本系统中,并没有将数
据的解调接收、检验、纠错和数据处理工作全部交给
PC 机来完成,减轻了上位机的工作量。本系统尤其
适合待采集数据的现场节点较多的情况。
3. 数据传输模块 本模块是系统传输的关键部分,本系统的数据 传输方式采用异步传输方式。 在发送方,由一单片机 ATM89C51 控制调制器 首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调制,本系统采用 MSK(最 小频移键控)调制方式。MSK 是移频键控 FSK 的一 种改进形式,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变化且两载波的 频率之差始终等于码元速率的 1 / 2。对于给定的频 带,MSK 比 FSK 具 有 更 高 的 比 特 率。 我 们 采 用 EXAR 公司的 XR2206 实现调制。XR2206 由四个功 能模块组成:压 控 振 荡 器( VCO)、模 拟 加 法 器、正 弦 波发生器和切换开关。外接两个电阻通过切换开关 和 VCO 外部的电容构成 RC 振荡回路,在外部输入
三、各模块的功能与实现
1. 信号转换模块 本模块主要由传感器组成,本系统作为一种实 用的远距离测试装置,使用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加 入相应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 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等) 就可以实现相应的信号量到电信号的转换。我们以 采集多路温度信号为例。我们选用 AD590,它是 AD 公司利用 PN 结正向电流与温度的关系制成的电流 输出型两端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为摄氏 - 55 ~ + 150 度。取样电压连接到集成放大器 AD620 的正输 入端,根据实际的测温范围在 AD620 的负输入端加 入合适的偏置电压。值得注意的是 AD590 测量的 是热力学温度 K(即绝对温度),进行数据处理时要 注意。 2. 数据采集模块 本模块由模拟开关、放大电路、A / D 模数转换器 和单片机组成。 模拟开关采用八选一多路模拟开关 CC 4051,可 巡回检测八路被测温度信号,由单片机控制选择开 关通道。 放大电路负责将温度传感器 AD590 感测到的 电流信号进行电流 - 电压转换并放大,作为 A / D 转
11 .
[责任编辑:张建荣]
— 48 —
— 46 —
及 PC 机之间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维护。PC 机是系统 的主机,负责向各现场节点发送指令,以实现对现场 节点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它通过 RS - 232 口和通信 节点相连,再通过 MODEM 与远程的现场节点相连, 通信距离长,若是通信距离在千米以内还可以通过 RS - 485 或其他总线接口与现场节点相连,本系统 讨论远程节点与 PC 机之间基于 MODEM 的通信。
由于 AT89C51 单片机 输 入 输 出 电 平 为 TTL 电
平,而 PC 机配置的是 RS - 232C 标准串行接口,二者
的电气规范不一致,因此必须进行电平转换。我们
采用 1488 将 TTL 电平转换为 RS - 232C 电平,供电
电压为 ± 12V,而 1489 则是把 RS - 232C 电平转换为
“状态转移法”键控程序设计实现一键多能)。另外,
为了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在硬件看门狗的基础上,
还增加了软件陷阱处理,防止程序的“跑飞”。简要
流程图如图 2 左。
3. 接收端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接收端程序主要有数据接收和误码测试程序组
成。数据接收程序根据上位机的指示选择不同的波 特率接收数据或测试误码。流程图如图 2 右
[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 . 北京 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164 - 190 . [4]朱宇光 . 单片机应用新技术教程[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8 . [5]叶挺秀 . 电工电子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 [6]李兰友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湛洪然 单片机在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学术研究
换器的输入信 号。 这 部 分 电 路 可 以 选 用 集 成 运 放 OP 07 和精密基准电源 AD584。
A / D 转换器选用双积分 A / D 转换器 MC 14433, 集成运放 OP 07 的输出电压送至 MC 14433 的输入 端,使 之 转 换 为 数 字 信 号。MC 14433 转 换 器 使 用 MC 1403 集成精密基准电源,转换精度为 ± 0 . 05% , 相当于二进制 11 位,这种 A / D 转换电路自动重复 工作,无需启动信号和外部定时,简化了硬件和软件 的设计,该转换器价格低廉,对于消除共模干扰性能 也特别优越。
TTL 电平,供电电压为 + 5V。
四、主要软件流程图与程序设计
1. 数据采集部分程序清单
当单片机开放中断,允许 INT0 中断申请,并置
为边沿触发方式,执行下列程序后即将 A / D 转换结
果有 AT89C51 控制采集后送入片内 RAM 中。数据
格式为:
Hale Waihona Puke D7D4 D3 D2 D0
20H 符号位 X X 千
SETB 07H
AJMP PP2
PP1: C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