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形态检测指篇

合集下载

形态OK

形态OK

15 肩 宽


使用仪器:测径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肩放松。 测试人员站其背面先用两食指沿肩胛岗向外摸到肩峰外侧 缘突出点,再用测径尺量两肩峰间距离。 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1)受试者不能低头、含胸、耸肩、挺胸、内收肩胛骨、 两肩要同高。 (2)测量人员应以两食指抵住肩峰外缘中点稍前方,作 为固定点,测径尺应保持在水平位下测量. (3)仪器使用前应检查位置于零点(即两弯规触角相对 接时,刻度指针对着零),并用标准尺进行校正。误差 应小于0.2厘米。




2、血压
使用仪器:统一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前检查血压计的水银柱是否在零位。如果水银柱高于或低于零位 时,应进行校对。同时,因观察水银柱有无气泡,如有,应排除气泡。使用时,血压及应放平,不得有 任何倾斜。 测量方法:受试者坐于测试人员的左侧,左臂自然前身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呈水平。捆扎脉压带于左上 臂,脉压带必须平整,松紧要适度,肘窝部应充分裸露,摸清肱动脉的位置后,使肱动脉位于听头中央 (根据手臂粗细选用钟型或模式听头),听投影于皮肤密切吻合,但不能用力紧压或塞在脉压带下。然 后打气入带,使水银柱急速升高,直至听不到肱动脉博动声再升高30㎜Hg左右,然后缓缓放气(放气 速度不宜太快,应以相当于听到收缩压后每次博动下降2-4㎜Hg为宜)。随之脉压带压力减低,水银柱 下降。当第一次清晰地听到脉跳音使水银柱的高度即为舒张压,并听无音作为第二舒张压。(如听不到 变音时,可只记无音)力求一次听准,否则应重新测量,直至听准为止,并记录之。 脉博、血压测定注意事项: (1)测试当天,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运动。 (2)测试前,受试者必须静坐休息5分钟以上,保持情绪安定。 (3)测试时,受试者上臂不可受过紧的衣袖压迫。测量血压时,应注意使手臂与心脏呈水平。 (4)测试中,脉搏高于100次/分、血压高于140/90Hg者,应立即进行复测,并询问受试者身体状况, 是否患急性疾病(如发烧、感冒、腹泻等)测量时是否精神紧张或刚进行过剧烈活动,有何自觉症状 (如长期头晕、头痛、心慌、气短、胸闷等)。如属此类情况应注明。 (5)重复测量血压时,应使水银柱降到零位后再进行测量。 (6)必须保持测量室内的安静,不得打闹嬉笑。 测试误差:测试人员的测试技术应达到几个人同时测定同一人时,测量30秒钟脉博的误差不超过一次, 测量血压的误差不得超过4毫米水银柱。

体态评估测试

体态评估测试

体态评估测试体态评估测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姿式和身体形态来评估其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可以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体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

以下是体态评估测试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测试目的:体态评估测试旨在评估个体的身体姿式和形态,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体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测试方法:1. 测量身高和体重:使用身高测量仪和体重秤测量被测试者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出其身体质量指数(BMI)。

2. 观察站立姿式:被测试者保持站立姿式,观察其头部、肩膀、背部、臀部、膝盖和脚的位置是否居中对齐。

3. 观察坐姿姿式:被测试者保持坐姿姿式,观察其头部、肩膀、背部、臀部和脚的位置是否居中对齐。

4. 观察行走姿式:被测试者进行正常的行走动作,观察其头部、肩膀、背部、臀部、膝盖和脚的位置是否协调自然。

5. 观察特定动作: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测试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如弯腰、蹲下等,观察其姿式是否正确。

三、测试结果:根据以上测试方法,可以得出被测试者的体态评估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结果及其解释:1. 正常体态:被测试者的身体姿式和形态符合正常标准,没有明显的偏差或者问题。

2. 前倾体态:被测试者的身体前倾,可能是由于长期坐姿不正确或者肌肉不平衡引起的。

3. 后倾体态:被测试者的身体后倾,可能是由于长期站姿不正确或者肌肉不平衡引起的。

4. 圆肩体态:被测试者的肩膀向前耸起,可能是由于久坐不动或者肌肉紧张引起的。

5. X型腿体态:被测试者的膝盖向内弯曲,可能是由于腿部肌肉不平衡或者骨骼结构问题引起的。

四、改善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可以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匡助被测试者改善体态问题,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善建议:1. 调整坐姿和站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注意头部、肩膀、背部、臀部和脚的位置是否居中对齐。

2. 加强肌肉平衡训练:进行适当的肌肉平衡训练,特殊是针对腹部、背部、臀部和腿部肌肉的锻炼。

身体形态分析体态的方法

身体形态分析体态的方法

身体形态分析体态的方法
身体形态分析体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身体外貌和姿势来判断其身体形态。

可以观察身高、体重、肌肉发达程度、脂肪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2. 测量法: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对个体的身体尺寸进行测量,比如使用体脂秤测量体脂含量、使用皮尺测量胸围、腰围、臀围等。

3. 比例法:通过比较个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来判断其身体形态。

例如,通过计算腰臀比、身高体重指数等来评估个体的体型是否偏胖或偏瘦。

4. 动作分析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运动方式和姿势来判断其身体形态。

例如,观察个体的站姿、走姿、坐姿等,判断其是否存在驼背、腰酸背痛等问题。

5. 体态评估法:使用专业的体态评估工具或方法,如健康体态评估、运动康复体态评估等,来综合评估个体的身体形态和健康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身体形态分析体态的方法应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运动水平等。

同时,应以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来进行分析,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

形态、机能指标测试方法--

形态、机能指标测试方法--
右手持卡钳钳头夹住皮褶根部右手持卡钳钳头夹住皮褶根部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测量测量33次次肩胛下角皮褶厚度右肩胛骨下角下方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1厘米处厘米处与脊柱成与脊柱成454500方向捏提皮褶方向捏提皮褶测量点测量点454500测量点测量点右手持卡钳钳头夹住皮褶根部右手持卡钳钳头夹住皮褶根部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测量直测量33次次腹部皮褶厚度右锁骨中线右锁骨中线脐水平线脐水平线脐水平线与右锁骨中脐水平线与右锁骨中线交界处线交界处约在脐旁右侧2厘米处测量点测量点沿躯干长轴方向纵向捏提沿躯干长轴方向纵向捏提卡钳的卡口连线与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皮褶走向垂直测量测量33次次两个指头两个指头掐掐捏提皮摺不是垂直位捏提皮摺不是垂直位检测指标幼儿成年人老年人36岁2039岁4059岁6069岁脉搏心率2010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机能检测指标年国民体质监测机能检测指标脉搏测试仪器秒表和医用听诊器
测试要点:捏提的手法,切忌把肌肉捏提起来。
◇上臂部皮褶厚度
肩峰
测量点
测量点
鹰嘴
右上臂后面肩峰与鹰 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
右手持卡钳,钳头夹住皮褶根部,
嘴连线中点处
沿上肢长轴方向纵向捏提皮褶。 卡钳的卡口连线与皮褶走向垂直
测量点为下方1厘米处。
测量3次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测量点
测量点 450
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 厘米处
平位。
两肩胛部
骶骨部
测试要点: 三点靠立柱 两点呈水平
足跟
注意事项
① 身高计应选择平坦地面,靠墙放置。
②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 以防碰坏仪器、碰伤受试者。
发结未解开 头过低 脊柱未靠立柱

体质达标测试标准

体质达标测试标准

体质达标测试标准一、身体形态1.身高:测量身高时,受试者应脱帽、双脚靠拢、足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挺胸拔背,保持正常呼吸状态。

2.体重:受试者应穿单薄衣服,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进行测量。

二、身体机能1.肺活量:受试者以坐位或站立位,双手握肺活量计的把手,深吸气至最大量后缓慢呼出,检测仪记录并显示呼气量。

2.50米跑:受试者听到信号后,从起跑线处向终点线全力冲跑,记录时间。

3.立定跳远: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双臂前后摆动,两腿做爆发性屈伸,两脚同时离地,向前跃出后,尽量向前方跳出。

记录距离。

4.坐位体前屈:受试者坐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双臂伸直并拢向前弯腰,尽量用手指去触碰脚尖。

记录受试者的手指能够触及脚尖的最远距离。

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时,受试者双手正握单杠,握距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双脚离地悬垂;仰卧起坐时,受试者仰卧于垫上,双手交叉于头后或双臂交叉互抱于胸前,上体前屈约90度左右。

记录次数。

6.1000米/800米:受试者听到信号后从起跑线处向终点线全力跑进,记录时间。

7.体前屈(主要看脊椎有没有弯曲):受试者坐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并拢向前弯腰,双手尽力向前伸展,测试人员用观察和触碰的方式判断受试者的脊椎是否有弯曲。

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性等。

这些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来评估。

例如:1.力量:可以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测试来评估。

2.耐力:可以通过长跑(如1000米或800米)来评估。

3.速度:可以通过50米短跑或400米跑来评估。

4.灵敏:可以通过往返跑、急停、急转等测试来评估。

5.柔韧性:可以通过坐位体前屈等测试来评估。

实验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实验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7、四肢长度 上肢长:肩峰外侧缘中点至中指间的距离。 下肢长:髂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大腿长:股骨大转子尖至股骨外上缘上点的距离 小腿长+足高:指胫骨內髁上缘至脚支撑面的距离 肩臂长:两手中指指尖之间在水平位的最大直线距离。
重要指标,尤其以下肢为主的运动项目,要求骨盆与身高 的比例越小越好。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9、跟腱长 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骨结节的距离,跟腱长对与球类 及跳跃、奔跑的运动非常重要。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身体形态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5、体重、身高与坐高 坐高指人坐位时头顶正中线上最高点至座平面 的垂直距离,反映躯干生长长度的标志,也反 映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一般与身高之比为 0.53,对运动员选材有重要意义。 6、胸围和呼吸差 胸围:肩胛骨下缘至乳头上方第四肋骨处的水 平围度,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测定 值,反映胸廓和胸部肌肉的发育程度。衡量人 体发育的重要指标。
2、胸廓形状检查(测量胸廓前后径) 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为4:3约为1.33 鸡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径与前后径之比小于1 桶装胸:横径与前后径之比约为1 扁平胸:横径与前后径之比>1.5 漏斗胸:胸部中央呈明显的凹陷状态
3、腿的形状检查 O型腿和X型腿
身体形态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人体形态学测量 ppt课件

人体形态学测量  ppt课件

ASSESSMENT
ppt课件
51
ppt课件
52
注意事项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 使用仪器前应进行校正 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 部位充分暴露 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双侧同部位对比 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ppt课件
6
测量方法

自然站立,测试者用拇 食指捏起被测试者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通常两 指指距2~3cm ),皮 褶厚度计垂直置于捏起 的皮脂下1cm保持2秒后 读数。一般测量三次取 平均值,单位为mm
ppt课件 7
测量部位
测量点
正常参考值mm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肩岬下角 髂嵴上 股皮褶
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处

后面观


正常: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线 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骨无弯曲、双 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股骨大转子和臀横纹 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侧肩 峰及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两横一竖
ppt课件
44


铅垂线通过标志点:枕骨粗隆、脊柱棘突、臀 裂、双侧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观察内容:足内外翻、扁平足、膝内外翻、双 侧股骨大转子高度、双侧骨盆高度、脊柱有无 侧弯、双侧肩胛与脊柱距离及高度、翼状肩、 头颈部有无侧偏
ppt课件 53
ppt课件 8



女子身体密度=1.0764-0.00081X髂前上棘皮 褶-0.00088X肱三头肌皮褶 男子身体密度=1.1043-0.001327X大腿皮褶 -0.00131X肩胛下皮褶 体脂%=4.570/身体密度-4.142 体脂和体重的百分比表示身体成分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一、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学生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比例。

1.体重:体重是反映学生身体重量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体重范围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2.身高:身高是反映学生骨骼发育和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身高范围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比例。

3.胸围、腰围、臀围: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比例,帮助判断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

二、身体机能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心肺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

1.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反映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心肺功能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

2.代谢功能:代谢功能是反映学生体内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重要指标。

通过代谢功能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3.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是反映学生抵抗疾病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免疫功能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免疫力水平。

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学生通过运动所表现出的各种身体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

1.力量:力量是反映学生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力量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2.速度:速度是反映学生快速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速度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反应速度。

3.耐力:耐力是反映学生长时间运动或持续工作的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耐力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

4.灵敏度:灵敏度是反映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灵敏度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5.协调性:协调性是反映学生身体各部位协同工作的能力的重要指标。

身体形态评价指标

身体形态评价指标

身体形态评价指标
身体形态评价指标是用来评估一个人身体形态、体重和身体组成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身体形态评价指标:
1.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是根据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指标。

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可用于初步判断一个人的体重状态,如肥胖、正常体重或体重不足。

然而,BMI并不能提供有关体重中脂肪和肌肉分布的信息。

2. 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体脂率是指身体中脂肪组织所占的比例。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组成。

通常,男性和女性的理想体脂率有所不同。

3.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腰围是指在腰部最窄的位置所测量的周长。

腰围是一个用于评估腹部脂肪积累的指标,与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关。

4. 臀围(Hip Circumference):臀围是指在臀部最宽的位置所测量的周长。

腰围和臀围的比值(腰臀比)可以用来评估脂肪在身体上的分布。

5.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腰臀比是指腰围与臀围之间的比值。

高腰臀比可能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除了这些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评价指标,如皮褶厚度、腹部脂肪测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和体重状况,但是最准确的评估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骨骼结构、肌肉质量、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

在评估身体形态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健康专家的建议。

体态评估测试

体态评估测试

体态评估测试引言概述:体态评估测试是一种通过对身体姿式、肌肉平衡和关节活动范围等进行评估的方法,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功能。

通过体态评估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匡助人们更好地改善姿式和运动技能,预防运动损伤。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态评估测试的四个部份。

一、姿式评估:1.1 身体对称性评估:通过观察个体站立时的身体对称性,包括肩膀、臀部、膝盖和脚的位置是否对称,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倾斜或者旋转。

1.2 脊柱曲度评估:评估个体脊柱的曲度,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曲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过度前倾或者后倾等异常情况。

1.3 头部姿式评估:评估个体头部的姿式,包括头部是否居中、倾斜或者旋转,以及颈部的前倾或者后倾情况。

二、肌肉平衡评估:2.1 肩部肌肉平衡评估:评估个体肩部肌肉的平衡性,包括肩胛骨是否对称、肩部肌肉是否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或者过度紧张等情况。

2.2 髋部肌肉平衡评估:评估个体髋部肌肉的平衡性,包括臀大肌、髂腰肌和股四头肌等肌肉是否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或者过度紧张等情况。

2.3 膝关节肌肉平衡评估:评估个体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性,包括股四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肌肉是否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或者过度紧张等情况。

三、关节活动范围评估:3.1 颈部关节活动范围评估:评估个体颈部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屈等动作的灵便性和范围。

3.2 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估:评估个体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正向和逆向旋转、上举和外展等动作的灵便性和范围。

3.3 髋关节活动范围评估:评估个体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屈曲、伸展、内旋和外旋等动作的灵便性和范围。

四、运动功能评估:4.1 平衡能力评估: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包括单脚站立、闭眼站立和平衡器材训练等项目,以了解个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4.2 动作控制评估:评估个体的动作控制能力,包括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流畅性等方面,以了解个体的运动技能水平。

4.3 动作模式评估:评估个体的动作模式,包括关节角度、运动路径和肌肉激活模式等方面,以了解个体的动作技术是否正确和高效。

身体形态测量的主要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的主要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的主要内容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及各组成部分的外形及状态。

如身高、臂长、腿长、手指长、颈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跟腱长、坐高等。

不同的运动项目,部分不同的职业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测试项目也不尽相同。

如飞行员的坐高不能太高,否则头容易碰到飞机,跳高运动员则要求腿长,身体重心较高的,而举重项目则相反,腿短更有优秀,因为身体会做功少一些。

身体形态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反映身体形态发育的指标有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臂围、腿围、肩宽和骨盆等。

身高、体重、胸围为基本指标,必须准确测定,而其它指标则根据需要和具体条件加以选用。

身体形态指标主要包括基础代谢率BMR、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BFP、肌肉量、体水分率,能够准确测出身体状况是否良好。

身体形态测量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

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营养状况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同时也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形态的测量内容,主要有体格测量、体型测量、身体成分测量和身体姿势测量等。

在进行身体形态测量时,必须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按照规定的姿势和测量点定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形态测量的各项规则,从而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

身体形态是由人的体格、体型、姿势及身体组成成分等组成。

在一般的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体格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几项指标。

身体形态的测量

身体形态的测量
杨源体检结果
项目名称
身高 体重 身体指数
检查结果
165 58 21.3
单位 参考范围
CM KG
18—24
探究一:杨源同学一直认为自己太矮,别人笑他小胖墩, 而体检结果为体重正常。究竟该怎样评价自己的身体是胖 还是瘦呢?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就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 。身体形态一般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 系来表现。
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
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
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身体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例如:杨源身高为1.65米,体重为58千克,他的 BMI=58/(1.65^2)=21.3(千克/米^2)当BMI指数 为18.5~23.9时属正常。
二、指标测量 1、身高 测量仪器:标准身高坐高仪
测量方法:取自然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足跟 、骶骨和两肩胛骨间紧贴立柱,保持耳眼水平 位。测试者将水平压板下滑,轻压其头顶点, 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读
2、体重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
测量方法:测量前将游码调整到零,使刻度尺呈 水平位。测量时体重计放在平坦地面上,令试受 者轻上,立于称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至刻度 尺稳定在水平位后读数并记录精确至0.1KG。
3、胸围测量:
测量仪器:软皮尺
测量方法: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 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带尺上缘经肩胛骨下角下缘 绕至胸前,男性和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置于乳头 上缘,已发育女性带尺下缘通过胸中点。
身体指数的判断: 体重:即BMI指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 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一、周径测量【目的】通过四肢、躯干周径测量,可评定肿胀程度、肌萎缩程度、肌肉收缩功能、呼吸状态及截肢后残端的成熟度。

【方法】(一)脱掉衣服,暴露被测部位。

(二)将卷尺平放在被测标志上,与长轴垂直围绕一周,松紧度合适。

(三)测量体位和标志如下。

1.四肢周径测量:(1)上臂:①体位:上肢自然下垂,先测伸肘位,后测屈肘位。

②标志: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

(2)前臂:①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最大周径在近侧最大膨隆处,最小周径在远端最细处。

(3)大腿:①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志:髌骨上缘向上5cm划一标点。

(4)小腿:①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志:最大周径,测腓肠肌最大膨隆处,最小周径,内外踝上最细处。

(5)手指:采用不同直径的指轮,如NO112.5mm,NO4233mm。

相邻指轮直径差0.5mm。

将合适的指轮套在肿胀指节上,记录编号。

2、躯干周径测量:(1)胸围:①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垂于体侧,平静呼吸及深呼吸各测一次。

②标志:乳头或肩胛骨下缘的下平线。

(2)腹围:①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第12肋端及髂前上棘的中点最细处。

测量前排空大小便。

(3)臀围:①体位: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位。

3、截肢残端周径测量:(1)上臂: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2)前臂: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3)大腿:从坐骨结节向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4)小腿: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向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二、肢长测量【目的】判断骨盆倾斜、腰椎侧弯原因,肘、髋、膝关节挛缩,假性延长和假性挛缩。

【方法】(一)上肢测量。

患者坐位或立位,二臂垂于体侧,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二)下肢测量。

仰卧位,骨盆呈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三)暴露被测部位,用卷尺按标志测二点间长度。

体态评估测试

体态评估测试

体态评估测试标题:体态评估测试引言概述:体态评估测试是一种通过对人体姿势和身体结构的综合评估,来了解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方法。

通过此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体的体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体态,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体态评估测试的内容。

一、姿势评估1.1 身体直立姿势评估:通过观察个体站立时的身体姿势,包括头部、肩膀、背部、臀部、膝盖和脚的位置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存在身体前倾、后倾、左右倾斜等问题。

1.2 坐姿姿势评估:观察个体坐姿时的身体姿势,包括头部、背部、臀部、膝盖和脚的位置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圆肩、驼背等问题。

1.3 行走姿势评估:观察个体行走时的身体姿势,包括头部、肩膀、背部、臀部、膝盖和脚的位置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存在足外翻、足内翻等问题。

二、肌肉功能评估2.1 身体柔韧性评估:通过一系列柔韧性测试,如前屈、侧弯等,来评估个体的肌肉柔韧性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肌肉紧张、僵硬等问题。

2.2 肌肉力量评估:通过一系列力量测试,如俯卧撑、深蹲等,来评估个体的肌肉力量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无力、不平衡等问题。

2.3 肌肉协调评估: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测试,如单脚站立、平衡板等,来评估个体的肌肉协调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肌肉协调不良等问题。

三、骨骼结构评估3.1 脊柱评估:通过观察个体的脊柱曲度,如颈椎、胸椎、腰椎等,来评估个体的脊柱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弯、前凸等问题。

3.2 骨盆评估:观察个体的骨盆位置和倾斜度,判断是否存在骨盆前倾、后倾等问题。

3.3 下肢评估:通过观察个体的下肢骨骼结构,如髋关节、膝盖、踝关节等,来评估个体的下肢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髋关节不稳、膝盖内扣等问题。

四、身体平衡评估4.1 静态平衡评估:通过一系列静态平衡测试,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来评估个体的静态平衡水平,判断是否存在平衡能力不足等问题。

4.2 动态平衡评估:通过一系列动态平衡测试,如单脚跳、侧向跳等,来评估个体的动态平衡水平,判断是否存在动作不稳、易摔倒等问题。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首先,身体形态的测量需要通过一些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获取相关的数据。

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体重秤、体脂测量仪、测量尺、皮尺等。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测量身体的体重、体脂含量、胸围、腰围、臀围等各项指标。

其中,体重是评估身体形态的基本指标之一,可以通过体重秤直接测量得到。

体脂含量是指身体中的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比例,可以通过体脂测量仪或皮尺计算测量得到。

胸围、腰围、臀围则是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围度,可以用测量尺或皮尺进行测量。

在身体形态的评价方面,常用的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等。

身体质量指数可以通过体重和身高的比值计算得到,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

BMI的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根据BMI值的范围,人们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属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范畴。

腰臀比是指腰围和臀围之比,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脂肪分布和潜在健康风险。

一般来说,腰臀比大于0.9的男性和大于0.85的女性,可能存在脂肪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体脂率是指体脂含量占总体重的比例,可以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含量。

理想的体脂率因人而异,男性和女性的理想体脂率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性的理想体脂率为10%至20%,女性的理想体脂率为20%至30%。

超过这个范围的体脂率可能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身体形态,如肌肉量、骨密度等。

肌肉量可以通过体脂测量仪来获取,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肌肉状况。

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来测量。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测量体重、体脂含量、围度等指标来获取相关数据,并通过BMI、腰臀比、体脂率等指标来评估身体形态。

以此为基础,人们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标准文档ppt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标准文档ppt
[体重(kg) / 身高(cm)] * 1000 [(下肢长 - (小腿长 + 足高)) / (小腿长 + 足高)] * 100
• 评价: 超过身高为正常,小于身高为偏短 大学时曾当选全美足球员,因此希望能再重现往日体态。
X1:臂部和肩甲部,X2:腹部,X3:髂部
• 4.比下肢长指数 该指数是反映大小腿的比例
• 3.腰臀比(WHR)
• 男性>,女性>
显示人体充实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
• 1. 克托莱指数

该指数克托莱于17世纪初提出,至今仍被广泛
应用.即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重量,以相对
• 重量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组织密 度,因此又称其为肥胖指数。

[体重(kg) / 身高(cm)] * 1000
• 评价: 国外标准男女青年350-- 450.低于350过轻, 高于450过重.我国20--25岁的
• 城市青年标准,男子296--403(平均344);女子 271--387(平均323).
• 2. 劳雷尔指数
• 该指数由劳雷尔1908年提出.他认为人体是一个 立方体,身高是这个立方体的一个边,所以用身高立 方去除以体重可显示出每立方厘米身体的重量.指 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 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一直 被广为应用.
• 3.肩臂长指数
肚脐右侧2cm处,提起皮脂,测量距拇指1cm处皮褶厚度。
• 2倍上肢长 + 肩宽 重量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组织密度,因此又称其为肥胖指数。
城市青年标准,男子296--403(平均344);女子271--387(平均323).
• 上肢长:肩峰点到指尖点,肩宽:俩肩峰点 张健在一次运动中,平均呼吸呼吸频率12次/分,平均潮气量500ml,已知空气中氧含量为20.

评估身体形态的指标

评估身体形态的指标

评估⾝体形态的指标1、BMIBMI (Body Mass Index),即⾝⾼体重指数,也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是否肥胖和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

BMI最早由⼀百多年前的⽐利时的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提出。

它的定义如下:w = 体重(千克);h = ⾝⾼(⽶)。

BMI = ⾝⾼体重指数(千克/平⽅⽶)BMI值原来的设计是⼀个⽤于公众健康研究的统计⼯具。

通过把个体的⾝⾼及体重换算成BMI值,再与⼤众群体平均值对⽐,找出其与病发率是否有线性关连。

BMI只考虑了体重,没有把体脂肪计算在内,。

所以⼀个BMI指数超重的⼈,实际上可能并⾮肥胖。

例如,⼀个健美运动员,由于体重有很⼤⽐例的肌⾁,他的BMI指数可能会超过30,⽽体脂却可能只有10%。

2、BFPBFP (Body Fat Percentage),体脂肪率,是⾝体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

最初⽤于评估动物,例如评估饲养家畜的品质。

近些年开始有在⼈体的应⽤。

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体型过瘦,体型过胖。

需检⼈群体型过瘦,体型过胖的⼈群。

体脂率%= 1.2×BMI +0.23×年龄-5.4-10.8× G其中G为性别,男性G=1,⼥性G=0。

该公式的优点是考虑到:具有相等BMI男性和⼥性,前者体脂含量⽐后者低10%。

即使体重仍维持在相同的⽔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脂百分⽐也有所增长。

⼈体内的脂肪可以⼈为地分为两部分:必需部分和储备部分。

必需部分是指维持⾝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最少脂肪量,⾼出该部分的即是储备部分。

成年男性的必须脂肪约占体重的2~5%,⼥性约为10~13%。

⼀般认为男性体脂>25%,⼥性>33%是诊断为肥胖的标准。

正常标准:男正常体脂率约在10~20%之间,⼥约在17~30%之间。

此为成年男⼥标准值,⼥性超过50岁,男性超过55岁,每5岁,体脂百分⽐标准值可上调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常识
体质监测系列二
身体形态检测篇
身体形态的检测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

形态检测指标反映的是人体的发育水平即体型、身体姿态和营养状况等,这些指标看似无关紧要,却是你健康状况最直接的警示灯。

身高反映的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和人体纵向高度;体重反映的是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和人体营养状况;胸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反映的是脂肪在体内堆积的程度。

通常人们用体重指数(BMI)作为体重控制指标。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如果检测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你的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那么你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或营养不良,而过度肥胖,又多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关节炎、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有了身体形态检测指标的提醒,你就可以请专业人士为你开出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有研究表明,步行运动量水平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肥胖度呈负相关,将步行运动量提升,有助于改善体重超标状态。

我国国民身体形态各指标随年龄增大呈现出增长、稳定和降低的过程,但各指标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建议大家最好每年做一次体质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