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音乐博览期末作业

古典与流行音乐之我感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1.长度,古典音乐通常更长,因此能充分表达感情。

2.歌词,古典音乐通常没有歌词,想象余地相对更大。

3.和声,古典音乐的和声用的相对来说更复杂。

4.感情,古典音乐一首通常表达很多感情,流行音乐每一首有一个基本情感调子。

5.演奏,古典音乐纯乐器演奏,流行音乐加入了很多电声元素。

流行音乐以旋律为主导,并且配有完美的和声,配器。高效果的录音。歌词更引导听着容易理解歌曲含义,通俗易懂。一般而言,其艺术生命力往往有限,随时间的推移而新旧更替。古典音乐,排除歌剧,其他都是乐器曲。有一定的曲式结构。各种不同的手法,赋格,复调……而且其音乐手段难度高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大都是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的,有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创作技巧。

流行性是流行音乐的一大特点,正因如此其才通俗易懂,容易引发共鸣。而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共鸣我认为多与歌词有关。有了歌词,能够让不怎么懂音乐的人们也基本可以理解其内容,从而赢得更多共鸣。流行音乐的作曲比古典音乐的容易,古典音乐的作曲就包含了配器,而流行音乐的编曲得另学。

不过流行音乐很多伴奏是用电声的,这我觉得是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电声的仿声效果通常比自然乐器像,这就使得其的配器编曲比古典的易理解。

而很多人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因为她没有歌词,可以凭乐曲的感觉与自己的理解诠述作品、自己想像,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自然各不相同。而由于流行歌有歌词,基本框定了听者的思路。我觉得这就是古典音乐最大的魅力所在。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看似分居两端,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中间似乎存在着深深的鸿沟。然而走进音乐世界的深处,细细探究与品味,却越发觉得,古典与流行之间的界线其实很模糊,音乐世界的两极正慢慢地互相融合……

在当今的音乐界,有这样一种趋势正越来越明显,也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所接受和推崇——走古典与流行结合的道路。古典作品用现代的手法加以演绎,或是加入一些流行元素被改编成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作品也尝试借用古典名曲的旋律,或是采用交响乐团伴奏等形式,向古典、高雅音乐靠拢。

在当今的音乐界,有这样一种趋势正越来越明显,也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所接受和推崇——走古典与流行结合的道路。古典作品用现代的手法加以演绎,或是加入一些流行元素被改编成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作品也尝试借用古典名曲的旋律,或是采用交响乐团伴奏等形式,向古典、高雅音乐靠拢。

著名旅美华裔音乐家谭盾。他凭着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是首位获得奥斯卡音乐奖项的华人音乐家。他创作的《水乐》、《地图》、《中国日记》等作品,采用了交响乐的形式和高科技的手段,表现的内容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都在消失之中。”“中国有着最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它不应当只是静态地被保护,被留在博物馆里,而是要通过多媒体、高科技的手段令它与现代音乐进行‘对话’,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既是寻根,也是创造。”

最负盛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卢西诺·帕瓦罗蒂。这位世界头号男高音因为演唱古典歌剧扬名世界,但是在4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并没有推行“唯古典而行”的作风,

而是始终致力于古典与流行的融合,希望借助流行曲风一扫古典歌剧的严肃沉重,又希望在通俗歌曲中融入古典乐曲的高贵、典雅。从1983年开始,每年夏天帕瓦罗蒂都会举行“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慈善义演。在义演上,人们既可以聆听到像盲人歌唱家安德鲁·波切利这样古典乐派著名歌手的歌声,也可以欣赏到瑞奇·马丁、U2乐队等流行乐坛当红艺人的表演。音乐在这里模糊了古典与流行的界限,人们听到的只是歌手们对音乐的至诚。

十年以来,在“帕瓦罗蒂与他的朋友们”慈善义演舞台上,无数的流行歌手与古典音乐人合作,将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融合和演绎,带给了人们不同的享受,也为音乐拓宽了发展的方向。在帕瓦罗蒂的推动下,近年来,国际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一流大师的合作似乎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而这股潮流也带动了越来越多人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喜爱。现在新一代的流行音乐也随处可见古典和流行的结合。以我最喜欢的周杰伦的《夜曲》为例。当一个现代音乐人,遇上一位古典钢琴诗人会擦出什么耀眼的火花?邂逅出多少动人心弦的乐章?从无数为这种歌曲沉醉的歌迷中可见一斑。

现代的人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反映出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流行歌曲在过去叫做下里巴人,它是一种很浅白的音乐。

什么心态下,你一听都会知道它是首爱情歌曲。可是古典的音乐呢?情况就不同了,比如我们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你不静下心来,你不认真的去感受,你根本就不知道这首乐曲的主题是什么。音乐和歌曲都是为了抒发内心,表达志意。流行歌曲较古典音乐在表达上虽然更加直截了当。

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对于很深沉的内心世界,对于复杂的感情,这种很浅白的旋律是没有办法表达的。可是大家为什么还要这样偏爱它呢?从这样一个喜好,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人的浮躁心理,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他们只喜好吹糠见米的东西,做什么都要立马见功,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感受什么,体悟什么,这种情况令人忧心。所以古典和流行的结合更能满足现代人的心理。

谭卞之争之我观

2001年,北京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国际双行线》播出了卞祖善和谭盾的访谈,两人因在音乐观念问题上发生冲突,谭盾当场离座拂袖而去。谭、卞二人的冲突公开曝光,引发了一个卷涉艺术界、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谭卞之争”。对于这个事件,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音乐本来就是“玩”出来的

卞祖善先生说“谭盾的音乐作品是玩出来的”,显然用的是“玩”字贬义中“闹着玩”的意思。而我们认为,谭盾的音乐创作过程是在“玩”字的褒义之中,沿着游戏-休闲-玩赏-玩味-玩习-琢磨的六个层面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过程。

早在我们念初中一年级时,精通音律的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音乐是在劳动中、特别是在劳动之余为了恢复疲劳的游戏和休闲中产生的:人们发现劳动中的某些要素(比如节奏和旋律)“移植”到音乐中,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优美;同时,把音乐的某些要素(比如夯歌和号子)“反馈”到劳动当中,可以使劳动变得“轻松”些。因此,更为确切地说,是把游戏的“旋律”成分添加到劳动之中和把劳动的“节奏”成分引入到游戏之中的这种反复交叉的渗透和融合产生了音乐。

我们这种对人类“发现”和“创造”音乐的原始过程的认识,绝不是想暗示,像卞祖善先生这样真正的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也是“玩”出来的——他们的音乐创作是一个高尚的、有意识的、艰苦的劳动过程。

但是,我们也不排斥谭盾的创作方法,甚至还十分欣赏他的创作理念。我们儿时的发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