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
合集下载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ppt课件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35ed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7.png)
鉴别诊断
根据淋巴结的血流情况、纵横比等指标,超声有助于鉴别淋巴结肿 物的良恶性。
脂肪肿物的超声诊断
脂肪肿物种类
脂肪肿物包括脂肪瘤、脂肪肉瘤 等。
超声诊断要点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脂肪组织,观 察脂肪肿物的形态、大小、边界
及内部回声。
鉴别诊断
根据脂肪肿物的回声、血流及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超声有助于鉴
别不同类型的脂肪肿物。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皮肤肿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皮肤肿物概述
皮肤肿物是指生长在皮肤表面的肿块,其性质多样,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病例分享
患者男,45岁,发现右肩部皮肤肿物,超声显示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血流信号丰富。
讨论
皮肤肿物的超声表现多样,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脂肪瘤、血管瘤等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回 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皮肤癌等则可能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 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的团块。
特的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要点
在超声诊断中,应关注肿物的形态、 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以便准确判断肿物性质。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性质的皮肤肿物,超声可 以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肌肉与肌腱肿物的超声诊断
肌肉与肌腱肿物种类
鉴别诊断
肌肉与肌腱肿物包括肌腱炎、腱鞘囊 肿、肌肉肿瘤等。
肌肉与肌腱肿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肌肉与肌腱肿物概述
肌肉与肌腱肿物是指生长在肌肉和肌腱组织中的肿块,多为良性肿瘤。
02
病例分享
患者男,32岁,发现左大腿肌肉肿物,超声显示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无血流信号。
03
讨论
根据淋巴结的血流情况、纵横比等指标,超声有助于鉴别淋巴结肿 物的良恶性。
脂肪肿物的超声诊断
脂肪肿物种类
脂肪肿物包括脂肪瘤、脂肪肉瘤 等。
超声诊断要点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脂肪组织,观 察脂肪肿物的形态、大小、边界
及内部回声。
鉴别诊断
根据脂肪肿物的回声、血流及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超声有助于鉴
别不同类型的脂肪肿物。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皮肤肿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皮肤肿物概述
皮肤肿物是指生长在皮肤表面的肿块,其性质多样,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病例分享
患者男,45岁,发现右肩部皮肤肿物,超声显示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血流信号丰富。
讨论
皮肤肿物的超声表现多样,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脂肪瘤、血管瘤等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回 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皮肤癌等则可能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 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的团块。
特的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要点
在超声诊断中,应关注肿物的形态、 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以便准确判断肿物性质。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性质的皮肤肿物,超声可 以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肌肉与肌腱肿物的超声诊断
肌肉与肌腱肿物种类
鉴别诊断
肌肉与肌腱肿物包括肌腱炎、腱鞘囊 肿、肌肉肿瘤等。
肌肉与肌腱肿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肌肉与肌腱肿物概述
肌肉与肌腱肿物是指生长在肌肉和肌腱组织中的肿块,多为良性肿瘤。
02
病例分享
患者男,32岁,发现左大腿肌肉肿物,超声显示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无血流信号。
03
讨论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通用课件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通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f3f2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f.png)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
02
技术
超声探头选择
01
02
03
频率选择
通常选择5-12 MHz的高 频探头,以便获取更清晰 的图像。
模式选择
通常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 模式,以获取肿物的血流 信息。
探头形状
根据肿物的大小和位置, 选择适合的探头形状,如 线阵、凸阵等。
扫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体位选择
根据肿物所在部位,选择 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 侧卧位等。
总结与展望
05
总结
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准确性高: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物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肿物的性质。
无创、安全: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创伤,具 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结
• 适用范围广:超声检查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特别 是浅表部位的肿物诊断。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优点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物的位 置、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对肿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缺点
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物或位置较深的肿物可能难 以做出准确的诊断。此外,超声检查的主观性较强,不同的医生可能得出不同的 诊断结果。
来源
浅表肿物的来源广泛,可以来源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结缔组织、脂肪、血管或淋巴管等。肿物的性质和来源密切 相关,了解肿物的来源有助于对肿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超声检查是诊断浅表肿物的常用方法之一,适用于大多数浅表肿物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局限性
虽然超声检查对浅表肿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物或位置较深的肿物,超声检查可能难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63458960590c69fc37624.png)
➢ 病因
睾丸扭转常为自发起病,但强体力活动及突然遇冷也可诱 发,其主要原因是睾丸和精索先天畸形,鞘状突发育异常 等。
➢ 分型
• 鞘膜内型,多发于青少年,可能系睾丸纵隔附着先天 发育不良。
• 鞘膜外型,好发于睾丸未降的新生儿,多见于腹股沟 外环。
ppt精选版
56
睾丸扭转
➢ 临床表现
• 疼痛为“戏剧性”急骤发作,自然缓解。 • 常在睡眠或剧烈运动后发生,初为隐痛,很快转为剧痛。 • 患侧阴囊皮肤可发红、水肿。 • 睾丸肿大,位置抬高呈横位。精索常增粗、压痛。
ppt精选版
11
ppt精选版
12
浅表淋巴结正常声像图
纵横比(L/T) 同一切面淋巴结纵径除以横径 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要指标
良性淋巴结多趋于梭形 长椭圆形 长卵圆形 L/T≥2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淋巴结趋向于圆形 L/T≤2
ppt精选版
13
正 常 淋 巴 结 声 ppt精选版 像 图
14
正 常 淋 巴 结 彩 ppt精选版 色 多 普 勒
ppt精选版
38
图片显示正常睾丸实质、睾丸白膜及 睾丸纵隔
ppt精选版
39
睾丸血供
ppt精选版
40
阴囊疾病超声表现
ppt精选版
41
鞘膜积液
➢ 睾丸鞘膜积液:积液在睾 丸鞘膜腔内
➢ 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 突部分局限性积液,两端 关闭,不与腹腔及睾丸鞘 膜腔相通。
➢ 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精索 鞘膜突积液并与睾丸鞘膜 腔相通,而上端不与腹腔 相通。
ppt精选版
17
浅表淋巴结病理声像图
急性淋巴结炎 CDFI: 结内血管增多 血流灌注增加 淋巴结髓质部可见较丰富 较规则树枝状血流信号由淋巴结门进入 PWD: 淋巴结内呈低速低阻血流 高于正常淋巴结内血流速度
睾丸扭转常为自发起病,但强体力活动及突然遇冷也可诱 发,其主要原因是睾丸和精索先天畸形,鞘状突发育异常 等。
➢ 分型
• 鞘膜内型,多发于青少年,可能系睾丸纵隔附着先天 发育不良。
• 鞘膜外型,好发于睾丸未降的新生儿,多见于腹股沟 外环。
ppt精选版
56
睾丸扭转
➢ 临床表现
• 疼痛为“戏剧性”急骤发作,自然缓解。 • 常在睡眠或剧烈运动后发生,初为隐痛,很快转为剧痛。 • 患侧阴囊皮肤可发红、水肿。 • 睾丸肿大,位置抬高呈横位。精索常增粗、压痛。
ppt精选版
11
ppt精选版
12
浅表淋巴结正常声像图
纵横比(L/T) 同一切面淋巴结纵径除以横径 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要指标
良性淋巴结多趋于梭形 长椭圆形 长卵圆形 L/T≥2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淋巴结趋向于圆形 L/T≤2
ppt精选版
13
正 常 淋 巴 结 声 ppt精选版 像 图
14
正 常 淋 巴 结 彩 ppt精选版 色 多 普 勒
ppt精选版
38
图片显示正常睾丸实质、睾丸白膜及 睾丸纵隔
ppt精选版
39
睾丸血供
ppt精选版
40
阴囊疾病超声表现
ppt精选版
41
鞘膜积液
➢ 睾丸鞘膜积液:积液在睾 丸鞘膜腔内
➢ 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 突部分局限性积液,两端 关闭,不与腹腔及睾丸鞘 膜腔相通。
➢ 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精索 鞘膜突积液并与睾丸鞘膜 腔相通,而上端不与腹腔 相通。
ppt精选版
17
浅表淋巴结病理声像图
急性淋巴结炎 CDFI: 结内血管增多 血流灌注增加 淋巴结髓质部可见较丰富 较规则树枝状血流信号由淋巴结门进入 PWD: 淋巴结内呈低速低阻血流 高于正常淋巴结内血流速度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19dd0ff7ec4afe05a1df24.png)
部分呈狭窄型,(当皮质最宽的厚度小于中央高回声结构厚 度1/2的可归类为狭窄型皮质)。 淋巴结中央可见一条索状高回声,与周围软组织相延续,称 淋巴门回声。淋巴门回声与淋巴结大小、部位、年龄等有关 ,90%最大横径>5mm的淋巴结可见到这一回声,腋下与腹股 沟处的淋巴门有丰富的淋巴窦脂肪,老年期除了有脂肪外淋巴 小结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甚至消失,故腋下、腹股沟、老年人淋 巴结的淋巴门回声比较明显。淋巴门回声表现宽阔型与狭窄 型,纵切图显示淋巴门为椭圆形时归类为宽阔型,表现为扁 平裂缝状时归类为狭窄型。当淋巴门有脂肪弥漫性浸润时淋 巴门高回声消失。
及膈下与肝淋巴管吻合。 乳腺深部:直接回流至腋尖淋巴结。 乳腺浅淋巴管网:乳腺的浅淋巴管网有广泛的吻合,
两侧乳腺可通过浅淋巴管网相互贯通。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腹 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伴行,收纳会阴、外生殖 器、臀部、下腹壁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 脉末端纵行排列,收纳下腿前内侧、大腿的浅 淋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 肾脏,呈‘靶样’结构,淋巴门高 回声与周边软组织相连续。
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淋巴结内血管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示,当有病理改变时,血供 增加,血管扩张,可显示管状结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 偶见二支,平均管径约0.14mm。动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部纵行的、对称放射状分布的血管结构, 而不能显示边缘血管。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大小、部位 、病理状况相关。颈部90%的横径>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 流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示 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的淋巴结血 供丰富;老年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示率低;男女淋巴结 血流信号显示无差别。
及膈下与肝淋巴管吻合。 乳腺深部:直接回流至腋尖淋巴结。 乳腺浅淋巴管网:乳腺的浅淋巴管网有广泛的吻合,
两侧乳腺可通过浅淋巴管网相互贯通。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腹 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伴行,收纳会阴、外生殖 器、臀部、下腹壁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 脉末端纵行排列,收纳下腿前内侧、大腿的浅 淋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 肾脏,呈‘靶样’结构,淋巴门高 回声与周边软组织相连续。
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淋巴结内血管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示,当有病理改变时,血供 增加,血管扩张,可显示管状结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 偶见二支,平均管径约0.14mm。动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部纵行的、对称放射状分布的血管结构, 而不能显示边缘血管。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大小、部位 、病理状况相关。颈部90%的横径>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 流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示 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的淋巴结血 供丰富;老年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示率低;男女淋巴结 血流信号显示无差别。
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
![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6cf6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c.png)
12
定性诊断
圆形指数
也称纵横比(L/T),在同 一切面上淋巴结的纵径 除以横径。
是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 要指标。 (1.7)
13
定性诊断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反应 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 卵圆形。
14
定性诊断
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趋向于有锐利边界 ,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通常边界不锐利。
结核性淋巴结
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 发展可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 粘连;淋巴结间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 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
40
恶性淋巴瘤
41
定性诊断
恶性淋巴瘤
包括何杰氏金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是原发于 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及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青状年。
二维超声 淋巴门回声存在主要 见于疾病的早期,髓 质淋巴窦还没有被完 全破坏而消失。
42
定性诊断
恶性淋巴瘤
肿大的淋巴结常首先出现于一侧,散在、稍硬、 无压痛、尚活动;以后,肿大淋巴结互相粘连成团 ,生长迅速。
51
定性诊断
转移性淋巴结
多普勒超声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 信号主要分布在淋巴 结的内部和周围。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 以周边型为多,这是 转移淋巴结的中心部 位发生坏死和角化之 故。
52
定性诊断
转移性淋巴结
多普勒超声
如果整个淋巴结均发 生坏死或角化时,此 时淋巴结内血流减少 ,甚至无任何血流信 号。
53
二维超声
淋 巴 结 门 有 58 % 呈 宽 阔 型 , 35 % 呈狭窄型。 淋巴结皮质大多 呈向心性增宽型 ,也有部分呈狭 窄型。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543a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c.png)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并鉴别肿大的性质。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从而判断淋巴 结是否肿大。同时,根据肿大的淋巴结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表现,可以初步鉴别 出炎症性肿大、反应性增生肿大、肿瘤性肿大等不同性质的肿大。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有助于诊断淋巴结炎,并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淋巴结炎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强等特征。通过定期进行超声 检查,可以观察炎症消退和恢复的过程,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诊断准确率的局限性
浅表淋巴结位置较浅,易受皮下脂肪 、肌肉、骨骼等干扰,影响超声图像 的清晰度,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疾病,如肿瘤 转移、淋巴瘤等,浅表淋巴结超声 诊断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超 声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浅表淋巴 结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随 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将会更 加精准和实用。
05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未来展 望
新型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频超声
利用高频超声探头获取更 清晰的淋巴结图像,有助 于发现微小病变。
超声造影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 强淋巴结血流信号,提高 诊断准确性。
三维超声
利用三维超声技术重建淋 巴结立体结构,提供更全 面的信息。
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8736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6.png)
19
20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腹股
沟韧带下方并与其伴行,收纳会阴、外生殖器、 臀部、下腹壁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 纵行排列,收纳下腿前内侧、大腿的浅淋管,注 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根部,收纳腹股沟 浅淋巴、腘窝淋巴、大腿深淋巴,注入骼外淋巴 结。
颈前淋巴结收纳喉、甲状腺、气管颈段淋巴,回流到颈外侧深淋 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在胸锁乳突肌浅面, 收纳颈浅部及头部淋巴 结,回流到颈外侧深淋巴结,该部淋巴结是结核好发部位
颈外侧深淋巴结又分上中下三部分,颈深上淋巴结收纳环形链淋 巴结以及喉、甲状腺、气管、食管、腭扁桃体及舌的淋巴结,回 流到颈深下淋巴结。
骨水平之间) level Ⅳ 下颈部淋巴结 (低于环状软骨水平) 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level Ⅵ 颈前淋巴结
13
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规定如下: 第Ⅰ区(1evelⅠ):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第Ⅱ区(1evelⅡ):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即二腹肌
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为该肌所覆盖。 第Ⅲ区(1evelⅢ):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从舌骨水平 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第Ⅳ区(1evelⅣ):为颈内静脉淋巴下组,从肩胛舌骨肌 到锁骨上。前后界分区司。 第Ⅴ区(1evelV):为枕后三角区或称副神经链淋巴结, 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为胸锁乳突肌 后缘,下界为锁骨。 第Ⅵ区(1evelVl):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 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也属这一组。这一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 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20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腹股
沟韧带下方并与其伴行,收纳会阴、外生殖器、 臀部、下腹壁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 纵行排列,收纳下腿前内侧、大腿的浅淋管,注 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根部,收纳腹股沟 浅淋巴、腘窝淋巴、大腿深淋巴,注入骼外淋巴 结。
颈前淋巴结收纳喉、甲状腺、气管颈段淋巴,回流到颈外侧深淋 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在胸锁乳突肌浅面, 收纳颈浅部及头部淋巴 结,回流到颈外侧深淋巴结,该部淋巴结是结核好发部位
颈外侧深淋巴结又分上中下三部分,颈深上淋巴结收纳环形链淋 巴结以及喉、甲状腺、气管、食管、腭扁桃体及舌的淋巴结,回 流到颈深下淋巴结。
骨水平之间) level Ⅳ 下颈部淋巴结 (低于环状软骨水平) 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level Ⅵ 颈前淋巴结
13
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规定如下: 第Ⅰ区(1evelⅠ):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第Ⅱ区(1evelⅡ):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即二腹肌
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为该肌所覆盖。 第Ⅲ区(1evelⅢ):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从舌骨水平 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第Ⅳ区(1evelⅣ):为颈内静脉淋巴下组,从肩胛舌骨肌 到锁骨上。前后界分区司。 第Ⅴ区(1evelV):为枕后三角区或称副神经链淋巴结, 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为胸锁乳突肌 后缘,下界为锁骨。 第Ⅵ区(1evelVl):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 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也属这一组。这一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 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6.5mm,L/S≥2。单一的长径无
临床使用价值。 n 内部回声:周边皮质呈均匀低回声
,中央髓质呈窄条状高回声。淋巴 结门位居中或者稍偏一侧。有时门 位显示不清。 n CDFI检查: 门位血流,动脉经淋 巴门从髓质向皮质区呈放射状、树 杈状、或仅显示髓质内点状或条状 血流信号。
二、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一)形态、大小
•淋巴结最大切面的纵、横径线, 横径较纵径有价值。非特异性炎 性,纵横径常均匀性增大。
•纵横比<2为形态失常,多见于恶 性淋巴结。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区淋巴结趋于 圆形。
(一)形态、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 淋巴结一样大。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 的状态。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 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 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 性淋巴结。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 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
内静脉淋巴结中区,舌骨体下 缘水平、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Ⅳ区 ( level Ⅳ)
Ⅳ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下区。从环状软骨下 缘水平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 区同。
Ⅱ、Ⅲ、Ⅳ区共同构成颈内静 脉淋巴结链 ,收纳腮腺、颌下、 颏下、咽后壁及颈前淋巴结的 淋巴液,因此是颈廓清术中的重 点区域。
Ⅴ区 ( level Ⅴ)
Ⅴ区(level Ⅴ) 包括枕后
三角区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 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 前界为胸 锁乳突肌后缘 ,下界为锁骨。 Ⅴ区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上方 为Ⅴ A区(副神经淋巴结),下 方为Ⅴ B 区(锁骨上淋巴结-食 管癌和胃癌转移处)。
Ⅵ区( level Ⅵ)
Ⅵ区(level Ⅵ) 为内脏周 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 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 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 巴结,约6~16枚。此区两侧 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 界为舌骨, 下界为胸骨上窝。
(二)淋巴结皮质
l 狭窄型 l 向心性宽阔型 l 偏心性宽阔型
(二)淋巴结皮质
狭窄型
狭窄型皮质几乎均见 于良性淋巴结。
(二)淋巴结皮质
向心性宽阔型
l皮 质 厚 度大 于 淋 巴门 直 径 的1/2 。 l向 心 性 宽阔 型 的 淋巴 结 皮 质多见于恶性淋巴结。 l也可见于良性淋巴结。
(二)淋巴结皮质
(四)内部回声
实性高回声可见于大的转移 性淋巴结。
无回声常由甲状腺囊性乳头状 癌、鼻咽部癌的转移性淋巴结 囊性变所致。
(四)内部回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或髓样癌 转移的淋巴结中可,是因凝固坏死所致,常 合并囊性改变。
(四)内部回声
钙化
结内钙化在淋巴结病中很少见。然而,大约50-60%的转 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可见结内有钙化灶。因 此,淋巴结内出现特征性的钙化是鉴别淋巴结转移癌是 否来自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重要的征象。 结内钙化也可见于淋巴瘤及治疗后的结核性淋巴结,但 钙化通常较致密及声影明显。
1. 淋巴门型 2. 中央型 3. 周边型 4. 混合型
(五)血管模式
5. 实质:周围皮质区+中央髓 质区
分布:
•浅表: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颈部、腋下、 腹股沟区等浅表部位。
•深部:腹腔及腹膜后(肠系膜、腹主动 脉旁)
(一)颈部淋巴结分区
Ⅰ区 ( level Ⅰ)
Ⅰ区(level Ⅰ) 包括颏下区 及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大约 1~14 枚淋巴结,收纳颏、唇、 颊、口底部、舌前、腭、舌下腺 和颌下腺的淋巴液。 Ⅰ区以二腹肌为界分两部分, 内 下方为IA区(颏下区),外上方 为IB区(颌下区)口腔肿瘤转移 区。
(二)腋窝淋巴结分区
Ⅰ区:腋下组 Ⅱ区:腋中组 Ⅲ区:腋上组
(二)腹股沟淋巴结分区
分为浅群和深群:
1.浅群:位于腹股沟韧 带、大隐静脉末端周 围;
2.深群: 位于股静脉 周围
二、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n 形态:呈偏长椭圆形,包膜清晰, 表面光滑
n 大小:大多数长径(L)<20mm,少数 也可以超过30mm,厚径
偏心性宽阔型
l 一端的皮质厚度至少是另 一端的两倍。
l 偏心性宽阔型的皮质绝大 多数见于恶性淋巴结。
l 有时也可因皮质内的肉芽 肿或局灶性的滤泡增生所 致。
(三)淋巴结髓质
髓质偏移、不规则、消失,多见于转移癌,也可见于反应性增生。
(四)内部回声
l主要观察内部的回声分布和强度情况。 l回声强度有增强和减弱之分。
Ⅱ区 ( level Ⅱ)
Ⅱ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 巴结上区, 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 平, 前界为颌下腺后缘、颈内动 脉内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该区淋巴结常是喉癌转移首发部 位,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 下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 巴引流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移处)。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 断(ppt)
一.正常淋巴结的解剖 二.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三.淋巴结超声表现观察内容 四.常见淋巴结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一、正常淋巴结的解剖
1. 正常淋巴结呈扁椭圆形 2. 大小不一,1~25mm不等 3. 表面包有结缔组织的被膜
4. 淋巴结门:为淋巴结凹陷处, 有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
(四)内部回声
淋巴结内坏死
淋巴结伴有结内坏死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结内坏死可 被分为凝固性坏死和囊性坏死,囊性坏死更为常见。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强,囊性坏 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出现无回声区。囊性坏死常见于 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 结。
(五)血管模式
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形式
n 脉冲多普勒检测 淋巴结内动脉血流为低速低阻型(
0.57±0.1)
三、淋巴结超声表现观察内容
1.形态及纵横比( 椭圆形、球形); 2.皮质回声、形态; 3.髓质位置形态(居中、偏心、变形、消
失) ; 4.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液化); 5.血管模式(无血流、淋巴门型、中央型、
周边型、混合型); 6.界限,有无相互融合表现。
临床使用价值。 n 内部回声:周边皮质呈均匀低回声
,中央髓质呈窄条状高回声。淋巴 结门位居中或者稍偏一侧。有时门 位显示不清。 n CDFI检查: 门位血流,动脉经淋 巴门从髓质向皮质区呈放射状、树 杈状、或仅显示髓质内点状或条状 血流信号。
二、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一)形态、大小
•淋巴结最大切面的纵、横径线, 横径较纵径有价值。非特异性炎 性,纵横径常均匀性增大。
•纵横比<2为形态失常,多见于恶 性淋巴结。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区淋巴结趋于 圆形。
(一)形态、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 淋巴结一样大。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 的状态。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 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 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 性淋巴结。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 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
内静脉淋巴结中区,舌骨体下 缘水平、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Ⅳ区 ( level Ⅳ)
Ⅳ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下区。从环状软骨下 缘水平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 区同。
Ⅱ、Ⅲ、Ⅳ区共同构成颈内静 脉淋巴结链 ,收纳腮腺、颌下、 颏下、咽后壁及颈前淋巴结的 淋巴液,因此是颈廓清术中的重 点区域。
Ⅴ区 ( level Ⅴ)
Ⅴ区(level Ⅴ) 包括枕后
三角区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 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 前界为胸 锁乳突肌后缘 ,下界为锁骨。 Ⅴ区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上方 为Ⅴ A区(副神经淋巴结),下 方为Ⅴ B 区(锁骨上淋巴结-食 管癌和胃癌转移处)。
Ⅵ区( level Ⅵ)
Ⅵ区(level Ⅵ) 为内脏周 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 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 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 巴结,约6~16枚。此区两侧 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 界为舌骨, 下界为胸骨上窝。
(二)淋巴结皮质
l 狭窄型 l 向心性宽阔型 l 偏心性宽阔型
(二)淋巴结皮质
狭窄型
狭窄型皮质几乎均见 于良性淋巴结。
(二)淋巴结皮质
向心性宽阔型
l皮 质 厚 度大 于 淋 巴门 直 径 的1/2 。 l向 心 性 宽阔 型 的 淋巴 结 皮 质多见于恶性淋巴结。 l也可见于良性淋巴结。
(二)淋巴结皮质
(四)内部回声
实性高回声可见于大的转移 性淋巴结。
无回声常由甲状腺囊性乳头状 癌、鼻咽部癌的转移性淋巴结 囊性变所致。
(四)内部回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或髓样癌 转移的淋巴结中可,是因凝固坏死所致,常 合并囊性改变。
(四)内部回声
钙化
结内钙化在淋巴结病中很少见。然而,大约50-60%的转 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可见结内有钙化灶。因 此,淋巴结内出现特征性的钙化是鉴别淋巴结转移癌是 否来自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重要的征象。 结内钙化也可见于淋巴瘤及治疗后的结核性淋巴结,但 钙化通常较致密及声影明显。
1. 淋巴门型 2. 中央型 3. 周边型 4. 混合型
(五)血管模式
5. 实质:周围皮质区+中央髓 质区
分布:
•浅表: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颈部、腋下、 腹股沟区等浅表部位。
•深部:腹腔及腹膜后(肠系膜、腹主动 脉旁)
(一)颈部淋巴结分区
Ⅰ区 ( level Ⅰ)
Ⅰ区(level Ⅰ) 包括颏下区 及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大约 1~14 枚淋巴结,收纳颏、唇、 颊、口底部、舌前、腭、舌下腺 和颌下腺的淋巴液。 Ⅰ区以二腹肌为界分两部分, 内 下方为IA区(颏下区),外上方 为IB区(颌下区)口腔肿瘤转移 区。
(二)腋窝淋巴结分区
Ⅰ区:腋下组 Ⅱ区:腋中组 Ⅲ区:腋上组
(二)腹股沟淋巴结分区
分为浅群和深群:
1.浅群:位于腹股沟韧 带、大隐静脉末端周 围;
2.深群: 位于股静脉 周围
二、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n 形态:呈偏长椭圆形,包膜清晰, 表面光滑
n 大小:大多数长径(L)<20mm,少数 也可以超过30mm,厚径
偏心性宽阔型
l 一端的皮质厚度至少是另 一端的两倍。
l 偏心性宽阔型的皮质绝大 多数见于恶性淋巴结。
l 有时也可因皮质内的肉芽 肿或局灶性的滤泡增生所 致。
(三)淋巴结髓质
髓质偏移、不规则、消失,多见于转移癌,也可见于反应性增生。
(四)内部回声
l主要观察内部的回声分布和强度情况。 l回声强度有增强和减弱之分。
Ⅱ区 ( level Ⅱ)
Ⅱ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 巴结上区, 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 平, 前界为颌下腺后缘、颈内动 脉内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该区淋巴结常是喉癌转移首发部 位,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 下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 巴引流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移处)。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 断(ppt)
一.正常淋巴结的解剖 二.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三.淋巴结超声表现观察内容 四.常见淋巴结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一、正常淋巴结的解剖
1. 正常淋巴结呈扁椭圆形 2. 大小不一,1~25mm不等 3. 表面包有结缔组织的被膜
4. 淋巴结门:为淋巴结凹陷处, 有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
(四)内部回声
淋巴结内坏死
淋巴结伴有结内坏死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结内坏死可 被分为凝固性坏死和囊性坏死,囊性坏死更为常见。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强,囊性坏 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出现无回声区。囊性坏死常见于 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 结。
(五)血管模式
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形式
n 脉冲多普勒检测 淋巴结内动脉血流为低速低阻型(
0.57±0.1)
三、淋巴结超声表现观察内容
1.形态及纵横比( 椭圆形、球形); 2.皮质回声、形态; 3.髓质位置形态(居中、偏心、变形、消
失) ; 4.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液化); 5.血管模式(无血流、淋巴门型、中央型、
周边型、混合型); 6.界限,有无相互融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