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校本教研案例

案例实施:东莞市厚街中学

案例执笔:东莞市厚街中学陈武乾陈玲撰写指导:东莞市厚街中学教务处陈创顺

一、概况

选用教材:《二氧化碳的性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三级上册活动主题: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执教老师:陈玲老师

教研组织:东莞市厚街中学化学科组活动主持:东莞市厚街中学化学科组林陆龙老师活动参与者:东莞市厚街中学化学科组全体老师, 学校教务处成员, 市教研室化学教研组

二、教研流程与评析

⑴ 活动主题和课例选择:

在前期选择课例时,我们根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即:①以知识、

技能为基础;②关注过程、方法;③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一堂好课的“六要素”(即:①明确目标;②激情投入;③巧于设问;④点评激励;⑤拓展创新;

⑥善用媒体)的精神要求,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在物质的性质教学上深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本节课例呈现方式有以下两个特点:①难度不大、实验较多; ②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

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 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

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⑶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二氧化碳的性质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⑷教学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

a 、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 、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 、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Ⅱ、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

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 、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⑸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⑹第一次教学活动及反思:(简案)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①、在课堂的引入时,先用“死狗洞” (人入无事但狗入则死的山洞)的动画演示来引入新课内容。感觉学生的注意力是被吸引了。但毕竟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不太可信。且没有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

②、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密度时,先告诉学生密度比空气大,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样的教学安排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印象不深刻。

③、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先提问学生是否溶于水,然后演示实验。讲解时联系生活实际太少,不能调动学生认知的主动性,课堂气氛虽然很热闹但学生的参与很少,没有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④、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这里教师重在讲解,讲得很细,但学生掌握得却并不好。

⑺第二次教学活动及反思:(简案)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①、在课堂的引入时,先展示三瓶气体,一瓶为空气,一瓶为氧气,一瓶为二氧化碳,都失去了标签,请你把它们鉴别出来。

经过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第一,引入花费的时间太长,第二,刚学习完氧气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这样的引入不可取。

②、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密度时,先让学生观看动画“死狗洞” ,然后分析讲解。这样虽然在一开始时学生容易被动画吸引,但接下来的讲解学生的兴趣又慢慢消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

③、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老师先演示实验,然后学生来分析,这样同样

不能激发大多数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只有少部分尖子生能回答出来,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体验并不深刻。

④、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师先做“四朵小花”的实验,然后学生动手实验把可乐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这样虽然学生也参与了实验,但思维并没有扩展开来。

⑻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及反思:(详案)

⑼、学习评价设计为了测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测评表:任课老师:日期:

、课后的自我评价

1、通过此次对CO2性质的实验探究,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对这样的

课型你喜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过程中,你是否感到有困难之处?困难在哪里?你是如何解决的?

3、你对探究性活动还有什么建议?⑽、第三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