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干预生活描写情爱的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王蒙等“干预生活”的小 说
产生背景
• “双百方针”提出后,作为对这一方针的 积极响应,文学界提出了“干预生活”的 口号,要求作家勇敢地探索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打击落后事物,帮助新生事物。 • 此前,苏联文艺界在“写真实”的口号下 产生的一批作品,一时成了中国作家“干 预生活”的范本。
•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 的《改选》、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 席》、南丁的《科长》、耿龙祥的《入 党》、耿简(柳溪)的《爬在旗杆上的人》、 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李准的《灰 色的篷帆》等小说都是这类“干预生活” 的作品。 •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这批 “干预生活”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

给林震印象最深的是刘世吾。他可以一面听 取汇报,一面翻阅材料,又能突然指出对方的错 误。他还经常爱说“就那么回事”,好象把一切 都看得很透。一天晚上,林震找刘世吾谈了对韩 常新写的“简报”与区委工作缺点的看法,对方 却发表了不少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议论。走出 办公室,林震感到更加惶惑。 不久,在党小组会上,林震受到了严厉的批 评。原因是他擅自作主支持魏鹤鸣召开工人座谈 会,搜集对厂长的意见。林震据理力争。刘世吾 却批评他过高估计自己,想当娜斯嘉式的英雄, 林震感到气愤和痛苦。
• 他作为一个政治人体现了现代官场的一些 不易为人觉察但又与新政权不相适应的游 戏规则,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更多地体现了 政治对人性的磨损或异化。 • 他恪守着一条对上级负责的官场游戏规则。 • 他对下级对群众对日常工作冷漠,但对上 级尤其是上级直接交待的工作决不冷漠 。 • 他的冷漠也是政治职业病的一个结果

星期六晚上,赵慧文约林震到家里去坐坐。 她坦率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开始,他也想同区 委工作中的缺点作斗争,但感到力不胜任,只好 埋头于事务工作。接着还一一谈了对韩常新、刘 世吾等人的看法。林震深受启发并鼓励她:“人 应该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 了才去斗争!” • 五月中旬,《北京日报》以鲜明的标题登出 揭发王清泉官僚主义作风的群众来信,区委书记 也过问此事。刘世吾马上雷厉风行地着手解决。 不到十天,王清泉就被撤职。
总结
• 上述作品对爱情的思考都不限于爱情本身,而是 借爱情表达了对个人感情与阶级感情、感情冲动 与理性选择之间的价值思考与人生判断。作家们 在个人感情与阶级感情之间确立了阶级性、阶级 情的不可逾越性,在感性冲动与理性选择之间更 倾向于理性地对待爱情,但对爱情作为生命命题 所可能包含的种种因素及其矛盾冲突却缺少深刻 的开掘。尽管如此,这批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 意义仍不可忽视,它突破了建国后一个时期文学 片面追求表现重大政治主题、排斥对个人情感空 间表现的局面,打破了爱情题材创作简单化、公 式化、概念化的模式.将对爱情的思考引向了深 入,从而从“人学”的意义上显示了“双百方针” 提出后现实主义的深化。

有一次,刘世吾和林震到工厂附近小 饭铺吃馄饨,刘世吾感慨地谈起过去,继 而闷闷地说:“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 生活反倒不能激动我们。”他还提醒林震, 赵慧文对他的感情不太正常。林震回到宿 舍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区委常委开会批准了对麻袋厂问题的 处理意见。列席会议的林震发言,建议对 区委组织工作中的缺点进行检查。会场上 出现轻微的骚动。韩常新、刘世吾均为自 己辩护,而区委书记也批评林震太感情用 事。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
• 邓友梅,原籍山东平原,
1931年生于天津。现任中 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 代表作有《在悬崖上》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 《话说陶然亭》 《寻访“画儿韩”》 《那五》 《烟壶》
•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原载《文学月刊》1956年 第9期) • 作品写的乃是一种颇受訾议的爱情,即婚外恋或 第三者插足。从深层结构上看,两篇小说写的都 是天理(道德)与人欲(性爱)的冲突。与虽有婚姻 保证但已衰落甚而已近死亡的爱情相比,这种婚 外恋情显得生气勃勃,魅力四射,显见作者的情 感倾向在此而不在彼,但故事的结局却都是天理 战胜了人欲,这样文本的裂缝便非常明显,而作 者们为弥补这种裂缝所作的努力则显得更为矫情。

江玫原是一个天真无邪、心清似水的姑娘, 被同学们视为可人的小鸟儿,在一次去练琴的路 上偶与齐虹相遇,便对这个面目清秀、“有一种 迷惘的做梦的神气”的男子产生好感,后来又在 琴房受到齐虹的指点,于是两人很快陷入热恋之 中。但随着历史的急剧变革,他们的爱情便因政 治选择的不同而产生了矛盾。江玫受党的地下工 作者萧素的影响倾向革命,积极参加民主运动; 而作为大银行家儿子的齐虹,眼看着自己所属的 阶级大势已去,便仇恨革命、仇恨社会。因此, 尽管这两个青年人在性格爱好、生活情趣上有很 多相同之处,最后还是分道扬镳,齐虹在全国解 放前夕逃离祖国,而江玫成了一个职业革命者。
• 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 贩世家》、《美食家》、《井》、《围 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 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 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 外。
《小巷深处》故事梗概
历史时代背景:解放初期苏州城妓女被遣送改造 主人公徐文霞经过改造分配到纱厂后,认真 刻苦学习重建人生,并与工友张俊相爱,两人即 将结婚之即,曾经侵辱徐文霞的流氓朱国魂经劳 改被释放,并且找到了徐文霞,企图以其羞辱的 历史为把柄,敲诈一笔金钱。徐文霞从最初认识 张俊、隐瞒自身历史,经历了一翻激烈的思想斗 争后,到最后忍无可忍向张俊坦白,实际上都期 待着能有美满婚姻,但又不能曲折自己善良和诚 实的本性,始终都面对着两难和矛盾的折磨。小 说最后以大团圆的方式喜剧收尾,张俊同样经历 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宽容作为孤儿 受了旧社会欺辱的文霞,和她牵手共度一生。
•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发表后曾得到毛 泽东主席的肯定,但由于这类干预生活的 小说在歌颂与暴露、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 义以及谁改造谁的问题上触犯了禁忌,所 以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还是受到了 严厉批判,作者本人也被错误地划为“右 派”。
第二节 宗璞等人的情爱小说
• 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出现了一大批 以爱情为题材的表现人性丰富性、复杂性 的小说,如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 《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 丰村的《美丽》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小巷深处》(原载《萌芽》1956年第10期)同样 也存在政治与爱情双重主题。 • 就政治主题来看,它为新社会唱了一曲颂歌,叙 述了一个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wenku.baidu.com会把鬼变成人 的故事。纺织女工徐文霞在旧社会曾沦为娼妓, 建国后则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同时也 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与积极进取赢得一个技术员的 爱情。 • 在爱情的层面上,小说泼墨写来的是这个女工由 于自卑和怯懦对爱情的走近而又躲闪的矛盾心理。 应当说这篇小说在爱情描写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领 域,写出了心灵上有着深深的创伤的人的爱情, 同时在描写人性的复杂性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内容分析
• 讲述的是一个闯入者的故事。 • 一个刚从一所小学调到北京某区委组织部 的年轻人林震,他怀着“神圣的憧憬”进 入的是一个自己认同的世界。他本来认为, 这样一个党的心脏部门,应该纯洁、透明, 充满朝气与活力,但当他深入这个世界之 后,却发现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 他出于对党的忠诚,想匡正这种现实,但 现实也想按照自己的逻辑改造他,于是一 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便不可避免。
宗璞的《红豆》
• 宗璞的《红豆》(原载《人民文学》1957年 第7期)写的是解放前夕一对大学生之间的 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是通过解放后已成为 一个领导干部的江玫的回忆展开的: • 一个雪天,江玫重返母校,在她曾住 过的宿舍里找到了两粒红豆——她和一个 资产阶级青年齐虹的爱情的信物——从而 勾起了回忆。
• 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便是表现了反官僚主义的主 题。 • 林震无疑代表着理想的一面 。他天真、单纯、热 情,敢于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作斗争,这一形象 更多地体现了王蒙那一代人的“第二种忠诚”, 代表了生活的理想。 • 麻袋厂厂长王清泉代表着一种专制主义的官僚主 义 • 组织部新任副部长韩常新代表一种教条主义的官 僚主义, • 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世吾性格则丰富复杂得多, 因此很难用哪一种官僚主义来指称他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第9期) • 三月,小学教师林震到区委组织部报到。在 这里碰到了以前认识的赵慧文,他很高兴第一天 就遇到了熟人。他兴奋地走进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的办公室,刘世吾热情而得体地接待了他,在严 肃地讲述了一番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分配了 他的工作。 具体指导林震工作的是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 新。此人身材高大,衣着整洁,平时夸夸其谈, 且能迅速提高到原则上去分析问题和教训别人, 给人一种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的印象。
• 这篇小说有一个非常革命的主题,即知识 分子是如何改造自我走上革命道路的。 • 《红豆》体现出一些新的特质。它突破了 当时流行的那种英雄模范的爱情模式,写 的是具有不同政治见解的青年男女的爱情, 真实表现出青春期男女的复杂的性爱心理。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
• 陆文夫(1928– 2005),江苏泰兴人。 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赴苏北解放 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 闻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 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 举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 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 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 志》。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 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王蒙(1934-- ),祖籍河北南皮县,生于北京, 1948年入党,1949--1957年从事共青团工作。 • 1953年到1955年,王蒙写出了长篇小说《青春万 岁》,短篇小说《小豆儿》、《春节》等作品, 为新生活唱出了热情的颂歌。 • “双百方针”提出后,王蒙意识到,创作中只歌 颂光明而不触及它的对立面,作品就难以达到表 现生活的深度和力度,由此,他开始关注生活中 新旧事物的矛盾,1956年月9月发表了大胆干预 生活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三章 “干预生活”、描写情 爱的现实主义小说
背景
•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 指出,我国“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 经基本上结束”,全国工作的重点应从阶级斗争 转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上来。为适应这一新的 历史转折,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理论界对文艺领 域内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反思和探讨,文学 创作上也出现了一股探索热潮,其探索方向大致 有二:一是强调写真实,“干预生活”;二是强 调写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这次探索尽管持续的 时间不长,(1956-1957年上半年)但 它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上班第四天,林震去通华麻袋厂了解发展党 员的情况。他预备了半天的提纲,和厂组织委员 魏鹤鸣只谈了五分钟就用光了,这使他很窘。但 他却意外地了解到该厂厂长兼支部书记王清泉独 断专行、官僚主义作风的情况。他鼓励魏鹤鸣向 上级反映,魏说已反映多次,不但没用反被批评 不尊重领导。 吃过午饭,林震汇报麻袋厂的问题,韩常新 不以为然,反倒劝他不要陷进去。第二天,韩常 新带林震去麻袋厂,意在让他见习见习。林震发 现韩只对数字和具体事例感兴趣。回来以后,韩 常新便写了份“简报”,林震看后简直不相信自 己的眼睛。

第二天,林震应约再次来到赵慧文家 里。赵慧文向他介绍了自己家庭的情况, 表示要把林震当做弟弟看待。她还让林震 看自己写的对组织部工作存在问题意见的 草稿。 • 林震离开赵家时夜已深了,一阵莫名 其妙的思绪涌上心头。他要正确对待友谊 与爱情,并使自己更坚强。他迫不及待地 敲响了深夜还在工作的区委书记办公室的 门
宗璞
• 宗璞,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家,1928年7月出 生。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 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 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 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 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 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 •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 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 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 《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 征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