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常规
咳嗽与咳痰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

咳嗽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护理措施】
1.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护理: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影响呼吸道防御能力。

每天饮水1500毫升以上,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

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

4.促进有效排痰:常用胸部物理疗法。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 吸入疗法
3) 胸部叩击
4) 体位引流
5) 机械吸痰
【评价】病人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将痰液咳出,呼吸道通畅。

肺源性呼吸困难
是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异常。

【护理措施】
1.取前倾坐位或半卧位,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清洁的环境,温湿度适宜。

2.观察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判断呼吸困难类型。

3.安慰病人,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增强安全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具体措施见“咳嗽与咳痰”。

5.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根据呼吸困难类型、严重程度不同,进行合理氧疗或机械通气,以缓解症状。

7.休息与活动: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量,逐步提高肺活量与活动耐力。

8.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吹口哨样),同时收腹,吸呼比1:2或1:3。

2)膈式或腹式呼吸:适用于恢复期。

以上两种呼吸方法3-4次/天,8-10次/次。

【评价】
1.发绀减轻,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趋于正常,呼吸平稳。

2.日常活动不感到疲劳,活动耐力有所提高。

咯血
指喉及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

咯血大多数是由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

呼吸系统常见的咯血原因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等。

临床将其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00ml/d)、中等咯血(100 -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1次300ml)。

【护理措施】
1.饮食:大量咯血者暂禁饮食,小量咯血或大量咯血停止后,进少量温凉流食,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体位:静卧或绝对卧床休息。

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及时咯出或吸出呼吸道积血。

有窒息征象时取头低脚高体位,轻叩背部,排出血块,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3.其他:咯血时不能屏气,轻轻将气管内的积血咯出。

及时漱口,防止口腔异味刺激,再度引起咯血。

4.病情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律、瞳孔、意识变化,了解咯血量、颜色、性质及出血速度,密观有无窒息的发生,备好吸引器等急救物品。

5.用药护理: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正确计算滴速。

【评价】病人咯血量、次数得到的有效控制或咯血停止,无窒息发生。

发热
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床单位整洁,干燥。

2.保证足够营养和水分摄入,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

3.密观病情变化,定时测体温。

4.高热患者,体温超过38.5℃应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理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

5.高热伴寒战,四肢发冷者应予以保暖,以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6.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每2小时更换卧位1次,预防压疮。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肺炎
一、体温过高的护理
1、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环境适宜。

鼓励病人经常漱口,做好口腔护理,口唇疱疹
者局部遵医嘱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心脏病患者
应注意补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

3、高热时可采用酒精擦浴、冰袋、冰帽等措施物理降温,病人出汗时,及时协助擦汗、更
换衣服,避免受凉。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告知患者使用抗生素期间禁止饮酒及含酒
精性食物。

二、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1、病情监测: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

观察皮肤黏膜有无
发绀、肢端湿冷现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抢救配合:病人取仰卧中凹位,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给予高流量吸氧,快速建立两条
静脉通道,遵医嘱补液,随时监测病人尿量、血压,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补液速度不宜过快。

三、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肺炎的病因和诱因,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2、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受凉、吸烟、酗酒。

3、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慢性支气管炎
1.一般护理
(1)饮食起居调理:食物不可太咸,忌油炸、易产气的食物,应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如瘦肉、蛋、奶、鱼、蔬菜和水果等。

此外,应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2)戒烟:香烟可致气道免疫功能下降,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也越高。

应加强室内通风,避免有害粉尘、烟雾和有害气体吸入。

(3)预防感染:“老慢支”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复发或恶化,甚至容易引发肺炎,因此患者要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作用。

同时应进行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洗脸,避免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避免冷空气直入气管。

(4)呼吸肌锻炼:呼吸肌锻炼可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强壮有力,提高呼吸效率,促进痰液排出,可以调动全身免疫系统活力,减少支气管、肺部反复感染和炎症急性发作。

患者平时可进行控制性深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气等锻炼。

2.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1)咳嗽、咳痰:仔细观察咳嗽的性质,出现的时间和节律;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和量,并正确留取痰标本以便送检。

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咳痰,有痰不易排出时,有条件时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无条件时,可根据医嘱服用化痰药物,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同时,还可采取体位引流等措施排痰。

(2)喘:病人主诉喘憋加重,呼吸费力,不能平卧,此时应采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正确调节吸氧流量。

支气管扩张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明显的诱因,有无吸烟史、家族类似病例。

2.评估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的变化。

3.监测患者的体温是否升高,有无感染与咯血。

4.评估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如患者主诉憋气、呛咳、严重呼吸闲难、面色苍白、濒死感等。

5.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

6.评估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护理措施】
1.急性感染期患者卧床休息;大咯血者,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疲劳。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补充消耗。

保持口腔清沽,坚持餐后漱口,减少细菌下行至呼吸道引起感染,增进食欲。

3.根据病情,合理吸氧。

4.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1)稀释痰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2次/日。

或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

(2)体位引流
①引流前向患者解释引流的目的和配合要求。

②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采取利于痰液引流的体位。


③引流时间每次为5~30分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延长。

引流过程中,鼓励患者间歇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时用手轻拍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

④引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出汗、发绀、咯血、疲劳等,应及时终止。

⑤引流完毕后给予漱口,记录引流出的痰量及性质。

⑥体位引流1~2次/日,宜空腹进行,如清晨早餐前和入睡前。

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患者禁止体位引流。

5.咯血患者按咯血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多刷牙,定期更换牙刷。

3.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引流排痰。

4.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支气管哮喘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紫绀和尿量等情况。

2.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

3.哮喘发作先兆症状,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措施】
1.为病人调整舒适的坐位或半坐位,鼓励病人缓慢的深呼吸。

2.协助病人排痰,指导病人咳嗽时坐起,身体前倾,给病人拍背鼓励其将痰咳出;痰液粘稠时多饮水。

3.呼吸困难者予给氧,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氧,注意湿化后给氧。

4.按医嘱使用支气管解痉药物和抗炎药物。

5.哮喘发作时陪伴病人身边,解释病情,消除紧张情绪。

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注意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6.哮喘发作时指导病人勿讲话及进食,缓解时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

【健康指导】
1.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羽毛制品等。

2.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蛋、虾等。

3.避免刺激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

4.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5.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

6.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7.戒烟。

8.指导病人掌握哮喘发作的先兆,如出现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阻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临床上以咳、痰、喘为主要变现。

【护理措施】
1.休息: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2.通风:病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3.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

4.饮食: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患者多饮水。

5.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去垢除臭、保持口腔湿润舒适。

6.病情观察:观察神志、呼吸深度、频率、音调、口唇甲床的颜色及血氧变化。

7.观察及送检痰标本: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同时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8.合理排痰:排痰困难者可行雾化吸入或体位引流。

9.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学会腹式呼吸。

10.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出院指导】
1.休养环境:要舒适安静,每日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避免感染: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避免接触感冒人员,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指导戒烟,并减少被动吸烟。

4.指导饮食:多食高维生素(如绿叶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瘦肉、豆制品、蛋类)粗纤维(如芹菜、韭菜)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以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

5.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

6.坚持呼吸锻炼,配备家庭氧疗,必要时低流量吸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念】
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护理措施】
1.空气:病室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防止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2.休息:心、肺功能不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

3.饮食:根据病情给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半流食或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

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低盐饮食。

4.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注意口腔并发症,防止大量抗生素应用后出现口腔真菌感染。

5.控制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痰标本收集,按医嘱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6.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做好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并用止咳化痰药物。

7.合理氧疗:一般采用持续低流量、低浓度、鼻导管给氧,并监测血气,依血气情况调整用氧。

严重缺氧时,应做好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准备。

8.观察病情
(1)精神和意识: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2)体格检查:及时发现球结膜是否充血水肿,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口唇指(趾)甲发绀程度,皮肤出血及颈静脉充盈等情况。

(3)注意咳嗽、咳痰的性状。

(4) 注意消化道出血、心率紊乱、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肺性脑病等并发症,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

9.备好抢救用物,如氧气、呼吸器、吸痰用物及抢救车。

【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戒烟、酒。

2.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少去人多的场所,以防感冒。

3.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4.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饮食。

5.家庭备用氧气瓶,憋气时,可低流量吸氧。

6.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术前护理:
1.向病人介绍检查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使病人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检查。

2.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检查禁忌症。

3.检查禁食8h以上,有幽门梗阻者,需要先洗胃再检查。

4.若病人过分紧张,遵医嘱给予地西泮肌注。

术后护理:
1.术后因病人喉部麻醉作用尚未消退,嘱其不要吞咽唾液,以免呛咳。

麻醉作用消失后,
可饮少量水,如无呛咳可进饮食。

当天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行活检的病人应进食温凉食物。

2.检查后嘱病人不要用力咳嗽,若出现腹痛、腹胀可进行按摩缓解,检查后数天内应密切
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评估】
1.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2.24小时出人量,如出现尿少,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3.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5.估计出血量的多少。

(1)胃内出血量达250ml-300ml,可引起呕血。

(2)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ml-70ml以上。

(3)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在5ml以上。

(4)柏油便提示出血量为500ml-1000ml.
6. 观察有无再出血先兆,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护理措施】
1.呕血的护理:
(1)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准备负压吸引装置。

(2)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颜色、量。

(3)遵医嘱输血、输液、止血,保持静脉通畅。

2.便血的护理:便后应擦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

排便后应缓慢站立。

3.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抑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转移病人注意力。

4.发热的护理:硬化治疗后可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一般护理】
1.出血期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呕血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

4.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5.安慰、体贴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及时清理一切血迹和胃肠引流物,避免恶性刺激。

【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生活要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戒烟、禁酒。

4.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激素类药物。

5.定期复查,如出现呕血、黑便,立即到医院就诊。

胃炎
(一)一般护理
1、急性胃炎:嘱病人卧床休息,身心放松。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恢复期,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二)饮食护理
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

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

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可静脉补充营养。

恢复期可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如胃酸缺乏者可酌情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渣、食醋、浓肉汤、鸡汤。

(三)心理护理
病人因出现呕血、黑便或症状反复发作而产生紧张、焦急、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向其耐心说明原因,给予解释和安慰,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应告知病人,通过有效的自我护理和保健,可减少本病的复发次数。

(四)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按摩、针灸、或给止痛药物等缓解上腹部的疼痛,同时应安慰、陪伴病人以使其精神放松;消除紧张恐惧性心理。

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五)健康指导
1、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心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紧张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2、注意饮食卫生,进食要有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嗜酒者应戒酒。

3、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

消化性溃疡
腹痛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和机制,指导其减少或去除加重和诱发疼痛的因素。

2.观察了解病人疼痛的规律和特点,按其疼痛特点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局部热敷或针灸
止痛。

如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可在疼痛时进食碱性食物,或服用制酸剂。

3.溃疡活动期注意卧床休息,可以缓解疼痛。

病情较轻者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4.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规律定时进食,少食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
饮食不宜过饱,进餐细嚼慢咽。

避免急食,增加唾液分泌,稀释和中和胃酸。

2.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症状重病人以面食为主,面食柔软易消化,且含碱能中和
胃酸,或以软米饭或米粥替代。

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应适量。

避免食用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洋葱、韭菜、芹菜、浓肉汤、咖啡、浓茶、辣椒、醋等刺激性食物。

3.采取合理的饮食方式和结构,监测营养指标。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讲解引起和加重溃疡病的相关因素。

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
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

指导病人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戒除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2.治疗指导教育病人按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或减
量,防止溃疡复发。

慎用阿司匹林、咖啡因、泼尼松等药物。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 .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