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利水渗湿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6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6利水渗湿药
尽。 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
时止,遇劳即发。
2024/7/26
中药学
5
茯苓《本经》
【药用】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 的干燥菌核。
2024/7/26
中药学
7
茯苓
2024/7/26
中药学
8
茯苓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
2024/7/26
中药学
20
茯苓与薏苡仁之鉴别
相同点:二者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 同中之异: 1. 茯苓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可适用于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 2. 薏苡仁性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 不同点: 1. 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 2. 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
经。
2024/7/26
中药学
9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和中
主治
特点:利水而不伤正;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气虚弱证
宁心安神
心悸;失眠
2024/7/26
中药学
10
茯苓
1. 利水渗湿 特点:利水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
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 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 属于脾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 属于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朮等同用。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2024/7/26
中药学
31
冬瓜仁
又名冬瓜子,瓜瓣,为冬瓜的种子。 性味甘,寒。 功能清肺、化痰、排脓。 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等病症。 治肺痈,配桃仁、芦根,成千金苇茎汤; 治肠痈,配大黄、丹皮,成大黄牡丹皮汤。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Ling共78页PPT资料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Ling共78页PPT资料
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祛风湿,强筋骨。有毒。 清热解暑。 解毒排脓,利湿退黄。 利湿退黄,降血压。 多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及脚气肿胀。 利水作用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有毒。 通淋,通便。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一.药性 1.性味:苦寒或甘淡寒 2.归经:归膀胱、肾经
二.功用 利尿通淋 热淋之小便灼热、短赤 涩痛,兼见尿血之血淋,尿有砂石之 石淋,以及尿如脂膏之膏淋等证。
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龙胆泻肝汤 3.泄肾火,用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等 证,配补肾益阴之品 六味地黄丸
薏苡仁 ★★★
1.利水而不伤正气,脾虚湿盛之水肿腹 胀尤宜。
2.健脾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之水湿泄 泻,参苓白术散
3.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 肺痈胸痛,咳吐脓痰腥臭者,苇茎汤 肠痈已成脓者,薏苡附子败酱散
(2)归经:主归膀胱经。
(3)作用趋向:偏于下行,故性沉 降。
(4)毒性:香加皮、泽漆、关木通 为有毒之品。
3. 分类及功用
(1)利水消肿药: 性味多属甘淡平或微寒,有利水 渗湿而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水 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 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 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除利水 作用外,又兼能清热以通淋涩, 主要用于淋证。
热伤血络而致尿血者,可与清热凉 血止血药同用;
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 药配伍,以达到“气行则水行”的目的。
五. 使用注意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 亏津少、肾虚遗尿、遗精者,宜 慎用或忌用。
参考资料 (1)利湿药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通过利尿作用而消除水肿。 (2)治疗腹泻,利小便而实大便。 (ຫໍສະໝຸດ )利尿通淋药除有较明显的利尿作用外,

7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7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概 述
一、含义: 凡具利水消肿之功,以治疗水湿内停水肿、小便 不利为主的药物,称利水消肿药。 二、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物大多甘淡性平或微寒,具利水消肿之功。 三、适应证: 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 饮等证。


茯苓原菌核
茯苓饮片 茯苓皮、赤茯苓饮片
一、特点:甘、淡,性平。药性缓和。功 在补利,补主要是体现在茯苓的补脾益 心,利主要表现在渗利水湿上,是治疗 脾虚湿盛的要药。 二、应用: 1、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水便不利。 2、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胀满、大便溏泻; 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形成的痰饮眩悸等 症。 3、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


空心通草饮片
通脱木原植物
一、特点:气味俱薄,泄降之力较木通缓 弱,长于清热利水,是治疗湿温尿赤、 淋病、尿闭的常用药。
《本草正义》:“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苦,则泄降之 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不甚 者宜之。”
二、应用: 1、用于湿温尿赤,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 症。 2、用于产后乳汁不下。
药物比较(茯苓、薏苡仁)
共同点:性味甘淡,健脾利湿,能补能泄。 不同点: 茯苓:尚能养心安神。 薏苡仁:能清热排脓,除痹。


猪苓原菌核 猪苓饮片
一、特点:甘、淡,性平。功专利水渗湿, 其利水之力强于茯苓,但无健脾益心之 功,是利水退肿的常用药。
《本草纲目》:“猪苓淡渗,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 补药,不如茯苓也。”
薏 苡 仁
薏苡原植物
薏苡仁、薏米饮片
一、特点:甘、淡,微寒。功在清补渗利,其最 大特点是药性缓和,清而不损,补而不腻,利 而不峻,是治疗脾虚有湿兼有热证的要药。 二、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水肿等症。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ppt课件

《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4
茯苓、猪苓、泽泻
鉴别用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利水
消肿 渗湿
补泻兼备,健脾,安神 功专利水,利水作用强 泻而不补,泄热作用强
痰 饮 泄 泻
水 肿 淋 证
ppt课件
25
薏苡仁《本经》
源: 为禾木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入药。 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 薏苡仁、苡仁、薏米、生苡仁、炒苡仁。 来
ppt课件
26
薏苡仁《本经》
ppt课件
27
薏苡仁《本经》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 排脓。
ppt课件 28
甘淡渗湿,性凉可 清热,甘能补脾土 之弱,故可利水渗 湿,健脾,清热。
薏苡仁《本经》
临床应用:
利水消肿, 健脾
1、尿少水肿,脚气。 尿少水肿常配茯苓、白术、黄芪等药; 治疗湿邪下注脚气可配木瓜、苍术、防 己等药。
ppt课件
6
利水渗湿药
使用注意:
1.阴虚津亏之尿少忌用,(大汗无尿,失 血尿少者) 2.梦遗滑精,尿频失禁等滑脱证忌用。 3.久服伤正。
ppt课件
7
茯苓《本经》
来源: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的干 燥菌核。野生 或栽培。主产 云南、四川等 地。
ppt课件 8
茯苓《本经》
处方用名: 茯苓、茯苓 皮、赤茯苓、 白茯苓、茯神。
1、尿少水肿。 茯苓利水作用平和,可通治各种尿少 水肿,无论因寒因热,因实因虚,邪之在 表在里;亦可用于淋证。
ppt课件 11
茯苓《本经》
脾虚 2、 诸证
茯苓即可用于单纯脾 虚,亦可用中湿,更 宜于脾虚兼湿之证。
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中药学课件_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_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2020/12/12
中药学
3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2020/12/12
中药学
4
概述
分类: 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
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 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 疸。
2. 泄热—治相火妄动证,配伍知母、黄柏。
注意:肾虚精滑者慎服。
2020/12/12
中药学
31
冬瓜皮
【药用】葫芦科草本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 Thumb.) Cogn. 的外层果皮。
2020/12/12
中药学
32
冬瓜皮
甘,凉。 归脾、小肠经。 利水消肿—水肿。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中药学
35
车前子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 归肝、肾、
肺、小肠经。
2020/12/12
中药学
36
【功效主治】
2020/12/12
中药学
37
车前子之配伍
配木通、滑石:应用于湿热下注治小便淋漓涩痛; 配白术:健脾止泻,应用于脾虚泄泻; 配熟地:补肝肾,泻热明目,应用于肝肾不足之目
暗昏花。 配黄芩:清肺热、化黄痰。 【注意】:包煎。孕妇慎服。
中药学
27
泽泻
【药用】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块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茯神

为茯苓菌核生长中天然抱有松根者。性味同
茯苓。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于心神不安、惊悸、
健忘等。用量同茯苓。
薏苡仁
▪ [来 源]
▪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
种仁。
▪ [性状特征]
▪ 薏仁乳白小广卵,基宽微凹顶钝圆, ▪ 腹面纵沟留棕皮,利水清热又补脾。
▪ [性味归经]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 ▪ [功 效] ▪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 [应 用]
▪ [应 用]
▪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
等 2.湿痹拘挛。能渗湿,又能舒筋脉,
缓和挛急。
▪ 3.肺痈,肠痈。清肺肠之热,排脓消
痈。
▪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 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概述
▪ 一、含义 ▪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
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 药。
▪ 二、性能特点 ▪ 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等功效。
▪ 三、适用范围
▪ 水湿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
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
▪ 四、现代药理 ▪ 1.利尿作用 ▪ 2.抗病原体作用 ▪ 3.利胆保肝作用
▪ 五、配伍应用
▪ 1.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宜肺发汗药; ▪ 2.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 3.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
祛寒药;
▪ 4. 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 5. 泄泻、痰饮、湿温、黄疽等,分别与健脾、
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配伍。
▪ 6. 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气行则水
▪ [应 用]

▪ 水肿,小便不利。利水消肿,性偏凉
能清热,以水肿偏有热者为宜。
▪ [用法用量] ▪ 煎服。15-30g
附药 冬瓜仁
▪ ▪ 为冬瓜的种子。又称白瓜子、冬瓜子。 ▪ 性味与冬瓜皮同。功能清肺化痰,利
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 下、白浊等。治肺痈的苇茎汤,治肠痈的 大黄牡丹皮汤中均用本品。
▪ [用法用量]
▪ 煎服,5-10g。
▪ [使用注意] ▪ 无水湿者忌用。
泽泻
▪ [来 源]
▪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
▪ [性状特征]
▪ 泽泻类圆倒卵形,表面黄白布岗纹, ▪ 断面粉性多细孔,利尿渗湿相火清。
▪ [性味归经]
▪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 [功 效] ▪ 利水渗湿,泄热。
▪ 二、适应证 ▪ 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
泻、痰饮等证。
茯苓
▪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
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 [性状特征]
▪ 茯苓类球或块形,皮薄棕糙湿皱纹, ▪ 剖面白粉或粒状,健脾渗湿又安神。
▪ [性味归经]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 [功 效]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应 用] ▪ 1.各种水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
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 各种水肿。
▪ 2.脾虚诸证。能健脾补中。 ▪ 3.心悸,失眠。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 [用法用量]
▪ 煎服。10-15g。
附药 茯苓皮、茯神
▪ 茯苓皮
▪ 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专
行皮肤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常与五加皮、陈 皮等同用。如五皮饮。用量15-30g。
▪ 用量10-15g。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 一、性能特点 ▪ 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性较著。主
入膀胱、肾经。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 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长于利尿通淋。
▪ 二、适应证 ▪ 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
等证。
车前子
▪ [来 源]
▪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
前的成熟种子。
行,气滞则水停,以提高疗效。
▪ 六、分类 ▪ 1.利尿消肿药 ▪ 2.利尿通淋药 ▪ 3.利湿退黄药
▪ 七.使用注意

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
遗尿,宜慎用或忌用。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 一、性能特点 ▪ 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偏于利水
渗湿,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 故具有利尿消肿作用。
猪苓
▪ [来 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寄生于
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枯根上。
▪ [性状特征]
▪ 猪苓块状如猪粪,皮黑瘤突显皱缩, ▪ 断面类白且细腻,利尿水肿通诸淋。
▪ [性味归经]
▪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 [功 效] ▪ 利水渗湿。
▪ [应 用]

▪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 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是 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
用治热毒痈肿,内服或用鲜草捣烂外敷。
用量10—2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滑石
▪ [来 源]
▪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
酸镁。
▪ [性状特征]
▪ 滑石块状不规则,体白或灰略光泽, ▪ 手模滑腻质松软,利水通淋清暑热。
▪ [性味归经] ▪ 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
[功 效]
▪ 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
▪ 2.暑湿泄泻。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
利小便以实大便。
▪ 3.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等。善清肝热
而能明目。
▪ 4.痰热咳嗽。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 ▪ 治疗高血压病,用本品煎汤代茶饮。
▪ [用法用量] ▪ 煎服,10-15g。宜布包。
附药 车前草


为车前的全草。
▪ 性味功用同车前子,且能清热解毒。
▪ [性状特征]
▪ 车前种子扁椭圆,表面黑褐凸一面, ▪ 镜下种脐白岫点,通淋利尿兼明目。
▪ [性味归经]
▪ 甘,寒。归肾、肝、肺经。 ▪
▪ [功 效]
▪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 清肝明日,清肺化痰。
▪ [应 用]
▪ 1.水肿、淋证。 甘而滑利,寒凉清热,有利
尿通淋之功。对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漓涩 痛者尤为适宜。
▪ [应 用]
▪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 下及痰饮等。淡渗,其利水作用较茯 苓强,且性寒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 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冬瓜皮
▪ [来源] ▪ 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瓜的果皮。
▪ [性味归经] ▪ 甘,微寒。归肺、小肠经。
▪ [功 效] ▪ 利水消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