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和途径探索
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在的挑战 除了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量,其发展的好坏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还应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 2.1 社会整体氛围不足
未来有着直接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 思想情感。三是要维护学生的合理权益,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
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高校教育不 实现。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也 展除了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
仅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承担起引导学生 会有不同层次和方向需求。其中包括被 条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造成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责 人尊重和肯定、自我能力提升以及自我 了一定影响。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意
任,以保证大学生既掌握精湛的专业知 价值实现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学 识和自主意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
识技能,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1]。因 校党政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等应加强 生的价值观念。此外,经济发展所带来
此,高校教育工作要始终把“立德树人” 对大学生成长及发展需求的重视程度, 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高校应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解放思 的就是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就是源源 后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接触
想,勇于探索和改革工作思路,以保证 不断的人才资源。为此,广大教师要深 国外价值观念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会在
更好的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刻认识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 文化层次上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并对他
· 135 ·
教育管理
Education Management
们的道德意识造成影响。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探析第一篇范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探析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内涵与价值文化育人,旨在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引导,塑造人的精神风貌,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育人优势。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文化育人,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1. 资源建设不足:虽然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部分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文化育人的需求。
2. 文化活动单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3. 管理模式僵化: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过于僵化,缺乏人性化关怀,不利于文化育人的开展。
4. 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文化育人的效果,部分图书馆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了文化育人的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探析1. 加强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加大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文化育人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
2. 丰富文化活动:高校图书馆要创新活动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3. 改革管理模式:图书馆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需求,优化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4.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文化育人提供有力保障。
5. 拓展文化育人:结合图书馆特色,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育人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将文化育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6. 强化立德树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培养具有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全育人”工程建设的特点、经验及启示

、
“ 四全育 人 ” 是“ 立 德树 人 ” 理论 的 积 极探 索
“ 全 员育 人 ” 旨在使 学 校 各 级领 导 干 部 、 思想 政 治理 论 和哲学 社会 科学 课教 师 、 专 业课教 师 、 专兼 职 辅 导员 、 班 主任 、 关工委、 各 级督 导 、 教辅人员 、 后 勤
意 义。
一
业技能, 具有较高 的科学文化 和艺术素养 , 信仰坚 定、 身心 健康 , 能够 为基 础教 育和 地方 经济社 会发 展 服务的具有厚基础 、 宽 口径 、 高素质、 能力强的优秀 人才。这符合 “ 立德树人” 理论宗 旨, 与其具有高度
一
致性 。
2 . 构建 “ 四全 育 人 ” 工作格局是“ 立德树人 ” 的
“ 立德树人" 视 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哈 尔滨 师 范大 学“ 四全 育人 ” 工程 建设 的特 点 、 经验 及 启 示
付 军 龙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党委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要 : 党的十八 大报告指 出, 要 把“ 立德树人 ” 作为 高等教 育的根 本任务 , 这是 “ 育人 为本 , 德 育为先” 教 育理念 的发展 , 是
的根本问题展开。“ 四全育人 ” 工程建设 的工作 目
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 。全面提高大学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0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f 高校学生工作 ) 一类项 目f 编 号: 1 2 T X S Z X0 4) 。 作者简介 : 付军龙 , 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 书记, 主要从事高 等学校教育与经济管理相关研究。
本、 德育 为先 ” 的理念 , 围绕 “ 全员 、 全过程 、 全 方位 、 全 面 素质 ” 育人 格 局 构 建 , 把“ 立德树人 ” 贯 穿 于 学 校各 项 工作 当 中 。“ 四全 育 人 ” 工 作 的全 面启 动是 建立 在 党委统 一 领导 、 党 政齐抓 共管 的基 础 上 , 采 取 专兼 职 队伍 相结 合 、 全 校 各 单位 及 全 体 教 职 工 紧 密 配合 的方 式 , 紧 紧围绕 “ 培养 什 么人 ” “ 怎 样 培养 人 ”
坚持立德树人为本的高校育人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坚持立德树人为本的高校育人模式实现路径研究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戈瑶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根本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的必然路径选择。
高校人才培养核心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工作者要坚持德育的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统一,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三全育人外化于行。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多主体协同并举,同向发力,通过创新“党建+育人”新模式,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内生吸引力,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提升高校“三全育人”改革实践工作做实。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212-0002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三全育人落实过程,让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动逻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锋密切,斗争依旧深刻且复杂,思想意识渗透方式出现了新变化,凭借新媒体夹带“私货”,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推崇价值观、使人们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追求。
由于大学生特性,求知欲强,善于接触新鲜事物,擅长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因此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冲击,如果不加以适切引导,容易丢失个人政治信仰。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作为思政教育主战场,以夺取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阵地为重要任务。
二、立德树人理论渊源以及三全育人现实意蕴立德树人核心在“德”,关键在“树”。
“德”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范畴之一,在古代关于“德”的论述中,作为评价人的品性的最高标准,《易经》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及路径探析

知识文库 第07期28 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及路径探析黄滟珺党和国家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地方高校应当履行的使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乱象频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却极具挑战。
如果不重视高校“立德树人”将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因此,依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一贯方针,探索出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实现路径迫在眉睫。
当下地方高校评价体系偏颇、高校教师德育水平的差异性、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不利影响、地方高校德育媒介及工作机制的不足,导致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甚微。
因此,为了做好地方高校以德树人教育工作,我们应当努力探寻地方高校以德树人的实施路径。
1 地方高校“立德树人”概述在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重点应在“立四德、三树人”。
所谓“立四德”,一立政治品德。
二立社会公德。
三立职业道德。
四立生活美德。
所谓“三树人”,一树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树人的创新精神。
三树人的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工作十分重要。
立德树人的目的是为了将社会住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地方高校教育理念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地方高校的基本任务,为了全面贯彻党的领导,地方高校应当努力探索立德树人的路径。
2 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地方高校“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引导着现代教育全方面的改革。
但在教育改革实施和以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现困境。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也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
如果学生的价值观不稳固,很容易被这些复杂的因素影响,因此地方高校以德树人遭遇了网络发展困境。
二是地方高校的教育重心有所偏移,强调人才输出,并要求人才与社会实现快速接轨,势必会削弱以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工作力度。
这就相当于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时候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
当然,以德树人本身就是地方高校的教育重点,不应当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
浅谈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路径

浅谈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路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是指以德育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的基础。
本文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浅谈。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进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
高校需要通过学生会、团委等组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举办思想政治讲座、德育实践活动、主题教育实践等方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注重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科教学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
一方面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使其成为德育的主体;另一方面是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思政课程、德育课程的比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各个专业课程中,构建全员育人的体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推动学校办学理念朝着立德树人的方向转变。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主题演讲、读书交流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现状,认识到自身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四、具体措施
6、加强与社会的:高校应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心理 育人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支持。
四、具体措施
7、定期评估与反馈:高校应定期对心理育人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经验 教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心理育人计划提高心理育人效果。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3、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摇篮。通过体育课程思 政建设,可以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和谐 发展。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 现路径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在体育课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即树立道德品质,培养有德之人。在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内 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 值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生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 求。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动校园 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营造积极向上 的校园氛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路径探索新时代,新要求,高校的立德树人任务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如何进行立德树人建设,是当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路径,旨在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时代的背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风气日益浮躁,道德风险不断增多,涌现出一些道德失范、不端行为,这也给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高校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道德品质与素养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要在学生身上注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路径探索1. 增强师生的道德自觉首先要加强师生的道德自觉,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做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示范者。
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的道德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道德考核,形成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氛围。
2. 融入德育内容的学科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要融入德育内容,使德育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之中。
通过专业的学科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 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活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也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4. 完善德育管理体系要建立全面的德育管理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注重个性化德育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1. 引言1.1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作为祖国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平台。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新时代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高校立德树人是提升教育整体质量的保障。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根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立德树人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教育整体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都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的思想意识。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入贯彻,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07050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秦 丽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200摘 要:《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反思也成了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
其中怎样才能实现《大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功能,如何实现对大学生人文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主席强调“立德树人”,《大学语文》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思想教育资源,如何挖掘其教育内容,将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大学语文》思想教育空间的途径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鉴于此原因,笔者通过对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分析,探究“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语文》;立德树人;思想教育 从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来看,他们的中文驾驭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语文》作为凸显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学科,其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调整学生“三观”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其他专业课不能替代的。
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因此,作为承载德育教育功能的《大学语文》,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在学习语文。
但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只注重专业课学习,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大赛,大学语文被边缘化。
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状况很不理想。
“由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调研报告可知,当前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国内高校尚未达到30%,且语文课时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1]。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陈述了大学语文在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性,可依然没有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大学的教务部门都未给大学语文足够的重视,每个高职院校往往追求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何在省赛、国赛中取得好名次,课程、课时都优先照顾专业课。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构建与探索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构建与探索摘要:从“立德树人”的视角,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指出了目前我国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改进之处,如:立德树人理念需要渗透到资助管理机制中,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资助教育保障制度,确保“立德树人”本意。
旨在通过对学校资助育人管理模式的改革,增强助学的实效性,使贫困家庭学生能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实现其健康、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良性功能。
关键词:立德树人;资助育人;困境;体系构建资助育人工作对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社会都过分强调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而忽略了精神上的教育和引导。
“立德树人”是当代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重要使命,是学校助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参考。
为此,必须对目前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分析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经验,并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以重建科学的、健全的资助教育制度。
一、资助育人目前的困境(一)资格认定条件不全面家庭经济条件是确定学生受助资格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必要前提,目前,学校确定受助资格的依据一般是家庭情况调查查表或家庭辖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
然而,现实中,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并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况且开具证明的过程中存在审核过程不严格的情况,这让学校对资助对象的认定失去了参考标准或依据。
另外,一些学校往往会对困难生的信息进行公示,以保证资助资格真实性和公平性,但这种做法给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对他们的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二)无偿资助力量在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很多学生都是依赖家长、监护人的督促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不能真正地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
而学校的资助,往往都是免费的,政府会给他们发放金额不等的助学金,这很可能助长了受助学生的惰性。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及有效途径的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242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及有效途径的构建近年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一直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若想其教育内容能够对学生起到影响,不仅需要各高校转变传统育人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还需要全校全体师生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作。
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意义培育和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青年学生开始沉迷于数字生活和网络世界,部分学生在电子娱乐的影响下,理想感与信念感不断降低,生活状态与学习状态愈发懒散,丢失个人价值追求。
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迫在眉睫。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须有序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自觉提高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念与理想的参与学习生活,自觉的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中国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立德树人,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以理想信念树立为主,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要义,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学生思政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需求。
数字时代的来临,虽然便利了人的生活,却也拉大了人与人间交流的距离,以自我为中心,享受生活享受当下的思想浪潮在学生中屡见不鲜。
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观念仍停留在初、高中老师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认为思政课刻板生硬、可有可无,甚至在心里抵触思政教育,觉得此种课程就是浪费时间。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1. 引言1.1 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核心使命和价值取向,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在当前社会风气日益腐败、道德沦丧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高校立德树人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
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担当重任,建设美好祖国。
立德树人也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才能使他们在社会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高校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更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注重立德树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1. 立德树人对于高校教育的意义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是高校育人的根本要求。
高校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使命。
立德树人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大学生,他们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在社会中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立德树人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个高校要想办好,必须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提升学校的整体声誉和影响力。
只有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高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效益。
可以说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应该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打下坚实基础。
【字数:283】2.2 2. 实践路径一:注重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注重道德教育是实践路径之一。
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探讨

高等教育2019 年 12 月233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探讨王洪鹤(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摘 要:立德树人一直是当下高等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对于那些“港归后”以及“千禧宝宝”,新形势下必然面临着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然担当着新使命。
面临着新要求,高校辅导员教师必然要有新提升、新拓展才能在实现路径及工作机制上有新突破、新作为。
关键词: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路径 工作机制*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新形势面对教育主体成长环境的不同,不断与时俱进的探究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多维度探究的依托,是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首要责任在于树立学生品德,培养学生能力,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实现三全育人[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就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当前,高校必须把握新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全方位探索实施路径,建立有效机制,以此来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为当代“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思想要求的新拓展1.网络互联的便捷性促使开展学生工作更好地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及普及度。
因势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不仅仅是信息的快速传递,当代学生更多的作为原住民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
现阶段学生群体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引导转化为思想领航,让受教育者自主自觉改变自己[3],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而和社群有关[4],激发内生动力才是我们的初心。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愈发显得重要而紧迫。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将明确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包括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理解、新要求。
文章将分析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主要难点,如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等。
文章将探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完善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解析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
立德树人,简而言之,就是树立德性,培育人才。
这一理念强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的内涵体现在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要求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完善。
立德树人的内涵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
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促进学生在学术、实践、创新等多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的内涵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
立德树人工作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涵盖了德育工作的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以及社会责任的担当等多个方面。
高校应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内涵,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

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摘要:学校德育与美育的融合教育,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益于塑造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统一的心灵世界。
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以走进学生心灵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目标的融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内容的融合;以建设优雅的教育情境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途径的融合。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美育;融合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66-02收稿日期:2018-04-20作者简介:陈昌春(1973-),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论断鲜明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融进美育,因为二者的融合不但可以使德育更具科学指导性,而且可以使德育更具教育的艺术性,可以使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个人道德需求,从而加快德育潜移默化的进程。
一、实施德育与美育融合教育的必要性(一)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传统学校德育工作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说教,班主任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我讲你听,我说你做”。
这种模式虽然也有实效,但现实中其不良的一面表现得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教育过程无趣无味甚至无效,学生对事情本身的认识和个人的心理情感之间难以统一起来,最终虽然学生也接受了教育,可实效性恐怕并不能如人所愿。
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说教模式必须做出改变,要注重从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角度进行教育,而改变的途径之一,就要将德育和美育融合起来加以实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索

收稿日期:2020-9-7作者简介:崔玉婷(1979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㊂三全育人 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索崔玉婷(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㊀226000)㊀㊀[摘㊀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为高校根本任务, 三全育人 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㊂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调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在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德育工作从以下几点开展:加强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人人都是主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力争全方位育人;活动多样而有特色,贯穿进校至实习毕业全过程㊂由制度育人㊁环境育人发展到实践教育,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㊂[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德育工作;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05-0062-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05.028[本刊网址]http :// ㊀㊀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㊁建设教育强国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㊂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㊁文化知识教育㊁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㊁科研育人㊁实践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㊁文化育人㊁组织育人长效机制㊂ 三全育人 即全员育人㊁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㊂一㊁ 三全育人 的时代意蕴和内涵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 ,即全员育人㊁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㊂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所谓 全员 ,指的是育人的主体, 学校+家庭+社会 正是全员所指,学校全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家庭全员包括所有家庭成员;社会全员包括学生能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所有社会成员㊂在全员的范围里每一位成员都发挥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教育范围交叉成网,又各有分工㊂ 全过程 指的是育人的时间段,从大学生进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每一个阶段都要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只重视开头和结尾㊂ 全方位 指的是育人的范围,新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丰富的实践,创新的思维等,所以教育要全方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影响下,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㊂二㊁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要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㊂ 可见育人先育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高校育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围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办学宗旨,开展各项工作㊂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网络将无形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更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㊂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㊂三㊁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一)以思政课为平台,普及德育在高校思政课是必不可少的,有马克思主义原理㊁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㊁形势与政策㊂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借助思政理论知识引领学生思想,在教学中主要以传授形式教学,偏向于理论,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考核方面以考试为主,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德育在实践中的情况㊂思政教师因课务较多没有饱满的精力投入教学,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新颖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普遍性而忽略了个体差异性㊂(二)以班主任为主导,开展德育在大学生进校时以班级为单位,配备班主任一名,这位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在校家长,伴随学生在校成长㊂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班主任会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同时会制定班级德育实践评分细则,德育实践评分细则包含学生学习㊁遵守校规校纪㊁班委团队建设㊁公寓管理㊁教室卫生㊁板报评比㊁征文投稿㊁文体活动参与㊁获奖情况等,并给出量化的评分,以此来促进培养学生的德育㊂在学校的奖惩与学生的德育分值直接关联,大部分同学很重视,但也有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认真对待,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监督管理加以引导㊂比如,每位学生的德育基础分为60分,上课迟到,体现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一次扣德育分0.5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体现学生热爱集体,具有团队意识,一次加德育分0.5分,以表示表扬鼓励㊂一学期积累下来的分数就是学生的德育实践总分㊂同班级的德育评分细则一致,不同班级的不一致,学校以这个德育实践分为准衡量学生的 德 ,为达到统一分数标准,所有班级的德育分以百分制为准,并将此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㊂(三)以学工部门为主线,促进德育学生在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展26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5期㊀总第291期现自我风采,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思想认知㊂学校学工处㊁校团委㊁校学生会㊁二级院校学生会㊁各班级,联动一条主线,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㊂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已在高校中 生根发芽 ,依托智慧校园加强德育的开展㊂在智慧校园里网络无处不在,在学生入校时收集学生信息,包括姓名㊁性别㊁照片㊁民族㊁籍贯㊁信仰㊁个人爱好特长,家庭成员,联系电话㊁QQ㊁微信号等,一起录入学工系统,学工系统与校园一卡通同步使用,一卡通主要用在进出宿舍㊁校园内消费㊁借阅图书㊂学生工作管理方面上创建各种QQ群,微信群㊂目前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信息的收集,便于工作之需,而对一些隐藏的信息没有深度的挖掘㊂四㊁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一)参与传授者较少,偏向于思政教师㊁班主任和辅导员孔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㊂ 蔡元培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㊂ 可见从古到今 德 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㊂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所以培养人才不能只重才能,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才兼备,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主要任务,学校理当重视,作为老师责无旁贷㊂德育应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中,校园里每一个场所里㊂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靠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来开展就可以了,专业教师只负责教好专业就可以㊂思政教师㊁辅导员和班主任只是教师中的一部分,担当德育重任,力量不足,要想把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各专业教师㊁各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全员参与㊂(二)思政课课时少,形式单一,内容局限㊁枯燥学校在思政课程安排上,安排课时甚少,无法满足传授内容之多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删减,进度快,教学质量下降等不可避免的现象㊂在传授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思政课上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践活动较少,学生要将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中,才是真正地学到了,所以实践课应根据理论章节内容来设计㊂在上课形式上重传递㊁轻思考㊁重形式㊁轻效果,例如辩论㊁讨论㊁案例分析㊁研讨会㊁报告会,更要落实效果,走出课堂参加公益活动,在实践中验证㊂(三)线上线下联动较少,未能深入挖掘隐藏功能大数据的背景下智慧校园已经呈现,对于一些基本数据的运用,学校没有挖掘深层信息㊂比如一校园卡的使用情况就能体现出很多隐藏信息,消费记录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消费水平,从而体现在出家庭经济情况,进出宿舍记录,可以反映出学生遵守校规校纪㊁诚信的情况,借阅书籍的记录可以反映学生的态度和方向㊂再比如QQ群㊁微信群的使用,不能只传递简单的通知而已,应该扩大它的使用功能,可推送教育理念,先进事迹等,用事例征服学生㊂五㊁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德育工作探索(一)加强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人人都是主角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㊂立德树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㊂高校职业教育办学应确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㊂校训 明德励志,知行合一 ,正体现 德 的重要性㊂学校领导齐抓共管制定合理的育人方案㊂首先,从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重视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位教职员工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强化 立德树人 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㊂立德树人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任务㊂其次,用行动见证㊂人才培养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㊂学校建立层级化的育人工作机制,根据部门工作特征制定特色的德育倾向,详细的安排,全面覆盖,将德育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㊂无论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校里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加强个人修养,言传身教,有着相当重要的榜样作用,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可以传递着你的尊重和关爱,以点带面,将德育渗透在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㊂最后,落实考核㊂考核主要以督查反馈为主要依据,对德育开展好的部门或个人可以作为评优参考依据,对于存在问题的应该批评指正㊂(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力争全方位育人1.思政课教研室㊁班级㊁二级学院㊁学工处㊁校团委㊁教务处共同联动开展活动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交叉,布局成网状,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中,在制度育人的基础上,开展实践育人㊂学校应扩大专业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安排围绕思政理论㊁人文修养㊁职业发展㊁就创业指导㊁身心健康等多模块开设课程,实践课的考核可以借助学工活动的平台开展,从学生出勤,活动纪律,活动效果等方面制定考核评分办法,由负责组织活动的教师现场考核㊂学校主动发挥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纽带作用,主动与社会接轨,搭建学生活动平台㊂活动覆盖学生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让学生能根据个人素质提高的需求有选择有目标的参与,让德育在学生内心里生根发芽,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行动,由个人行动带动整体行动,达到德育的实效㊂2.校园环境布置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比较大㊂教学区㊁宿舍区㊁餐饮区㊁图书馆㊁活动场所㊁运动场所都是学生经常聚集的地方,静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见,可以张贴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等,为了从不同角度扩大宣传,宣传标语要有更新,不能长期不变㊂3.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㊂要求入校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壮大班主任队伍,上岗之前进行 青蓝工程 帮扶结对,由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师傅,进行业务指导㊂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在学校选聘初期就要定好标准,严格把关㊂对已经进校的辅导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二级院校根据工作开展的需求,分条块安排,但是分工不分家,比如,心理健康,学团保险,医疗保险,奖惩,助学,公寓管理,学校提供相应的培训交流机会,将德育工作渗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㊂4.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德育㊂大数据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 三观 受着网络的冲击,高校应积极主动引导,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筛选网络信息,借助微信㊁QQ㊁微博等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㊂在任何工作开展的过程网络的使用必不可少,活动前用于宣传动员,活动中用于互动交流,活动后用于整理归纳㊂对智慧校园系统中产生的数据深入挖掘,并研究分析,形成课题,得出研究成果,促进学校思想教育的发展㊂(三)活动多样而有特色,贯穿进校至实习毕业全过程德育工作应贯穿学生贯穿进校至实习毕业全过程㊂在学生进校时以制度育人为主,全方面开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制定职业规划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对每一章节细致讲解分析,在生活方面以安全教育为主线,在学习方面以自主学习为主线,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怎样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㊂向学生讲解学校发展,进行专业介绍,召开心理健康㊁职业规划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㊂在毕业实习之前的主要以实践育人为主,全方面锻炼学生的德㊁智㊁体㊁美㊁劳㊂对专业展开深入的学习,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每个假期学校组织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学 雷锋㊁莫文隋 精神,红十字会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捐助活动,结对帮36第34卷第5期㊀总第291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5(Gen.No.291) 2021年3月(上)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Mar.(first half)2021扶小学生活动,支教活动等,对每次活动都有记录㊁有考核㊁有评比㊁有总结㊂实习阶段主要以就业创业为主,关注学生因身份转变产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引导帮扶㊂临近实习,学校召开预就业动员大会,进行积极引导,组织毕业设计比赛㊁预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渠道,召开大型的招聘会,向学生推送招聘信息,邀请校友进行是分享就创业成功事迹等等,教育学生吃苦耐劳㊁诚实守信㊁爱岗敬业㊁乐于奉献㊁敢于创新的工作精神㊂六㊁结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三全育人 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由制度育人,环境育人,发展到实践教育,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8(1). [3]刘瑞,周海亮.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 三全育人 工作机制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82-84. [4]王丽,罗洪铁.试析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人才问题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5-29. [5]姜汇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立德树人教育[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81-85.[6]杨兆山,时益之.素质教育的政策演变与理论探索[J].教育研究,2018,39(12):18-29,80.[7]王小莹.牢记立德树人初心㊀践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8,6(1):29-34.[8]郭福仙.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CUI Yu-ting(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Nantong Jiangsu226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 s educational policy,it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morality.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it is proposed that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for everyone is the protagonist;integrating resources,forming synergy and striving for all-round education;holding various and distinctive activities that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from entering the school till internship and graduation.It has really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people from institution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practical education,and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Key words:Three Complete Education;higher colleges;moral education;practice;exploration(责任编辑:章樊)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59页)参考文献:[1]国防部.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leaders/ 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2016-12-8. [2]王海霞,唐智松.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研究[J].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20(2).[3]庞君芳,朱永祥.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建议[J].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20(5).[4]黄冰. 故事中心 英语教学策略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论证报告[J].科教文汇,2016(12).A Probe to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n the Normal CollegesHUANG Bing,CAO Shi-yan(Guangxi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Nanning Guangxi530022,China)Abstract:Being the main force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teachers,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en comparing with other colleges.It is a must to put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for being a qualified teacher.College English course is the best choice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a topic-based teaching model can be founded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Topics can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ie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materials.Storie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opic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s on studying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er s quality on ideology and politics.Topic-based teaching model is proved to a useful way to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Key words:normal colleges;college English course;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topic-based teaching model(责任编辑:桂杉杉) 46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5期㊀总第291期。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社会合力和整体效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有效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校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创新“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提高“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为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一方面,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
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
任何社会都强调“德”的重要性。
“立德”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首。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这三不朽中把“立德”摆在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1]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
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德”之思想内涵研究

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德”之思想内涵研究【摘要】在当今社会,高校育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中立德树人理念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内容之一备受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的“德”之思想内涵。
分析了高校育人理念的落地现状和挑战,然后解读了中立德树人的概念,并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德”之思想内涵。
接着,探讨了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的策略与实践,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估。
结合前述内容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对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德之思想、理念探析、策略与实践、成效评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论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德”之思想内涵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高校育人工作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中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德行品质普遍存在不足;高校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往往更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品德道德的传承。
对于如何在高校育人中实现中立德树人的目标,研究与探讨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德”之思想的内涵,探析中立德树人的概念及其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策略与成效,旨在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德”之思想内涵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高校育人中立德树人的“德”之思想内涵,有助于深入探讨高校育人的内在逻辑和核心价值。
通过对“德”之思想的剖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育人的宗旨和目标,从而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路径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必经之路。
为了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在高校落实取得实效,要以《道德经》深刻且自然的德育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在具体方法上,提出了构建新时代的高校具有导向性、系统性和本源性的“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以期助力于高校思政教育全员“立德树人”协同育人,助力于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协同育人;实现路径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of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talents"Cui Ruiqin(Jinan HuaiYin District Jiutai Education Training School, Jinan, Shandong, 250100)Abstract: As an educational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moral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talents, but also the only way to build sociali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profound and natural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ofTao Te Ching,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and socialist corevalues as the educational guiding ideology of "cultivating virt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specific methods, This paper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building a oriented, systematic and origi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path of "cultivating talents by virt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help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alents by virtue", and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ducate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Key words: New era; "Mor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前言“立德树人“为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图书档案与影视文体
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发源地,因此高校的思想管理水平方面是
非常重要的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和时代需求相匹配,让学生的思
想管理教育方面不落后立德树人不仅是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还体现在
学校文化以及学生的立人之本。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现如今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主
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有关于管理理念的淡薄。
现在很多高校对于管
理工作都比较注重于在事务管理,而对于学生的思想管理方面相对薄
弱。
有一些高校所注重的主要是对于学生的管理和如何去做,但是对
于学生思想管理方面的要求相对来说就比较淡薄。
在步入大学的学生
思想方面,虽然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对于一些道德发展仍然如同一张
白纸,需要进行道德引导,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重视。
尽
可能的用一些比较宽和的方式来引导,不然很有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
心理,从而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1]。
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管理工作方面的刚性。
如果在管理措施方面
太过强硬,那么就会让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矛盾。
有一些高校所采取
的措施一般是强制性的,甚至还有一些惩罚措施来纠正学生。
这样会
对学生产生一些不好的心理影响,甚至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在现如
今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来源庞大的情况下,学生所面临的成长情况比
较多样化,如果采取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大部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
因此,如果采取方式不得当,也会对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造成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复杂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现如今科学技术快速
发展,对于我们生活产生越来越多影响的同时,学生们的观念也在不
断发生变化。
尤其是学生们接受了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有一些不好
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观念产生影响,甚至会让他们付诸于实践,这些
都会影响学校的风气和校园文化,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道德引导也是
非常重要的[2]。
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构建制度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管理措施方面,首先就是制度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学生管理方
面,需要科学制定管理制度,体现人性化,规范化,同时也要奖罚得当,
不能够太过强硬,需要和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以德树人作为理念。
制
度要时刻体现公平,公正,不能有所偏差。
同时还需要和学生进行沟
通,与专家进行多交流,广泛吸取学生的建议。
每项制度都应该切实
贴近学生的利益需求。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制度方面主动接受并进
行遵守,这不仅让学生能够接受,也时刻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理念。
时
刻注意以学生为本,在加以思想引导,在措施进行实施以后,也要时
刻注意学生和教师们的反馈,不断改进,不断改变,让措施日臻完善。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让学生主动遵守制度 [3]。
(二)在管理者理念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
另外一个措施就是在管理者理念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
对于教摘要:高校为社会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发源地。
因此,高校的理念方面也需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本文主要阐述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种种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做出的相应的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在种种方面都做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对于高校的管理做出相应的建议,让立德树人在学校文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文化;途径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和途径探索
丁好
(淄博职业学院)
师而言,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教师的个人道德水平和知识储备,对于学生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他们的举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在大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念和道德影响是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的,而教师在这方面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对于教师的道德提升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要加强建设教育队伍,提高教师的学识修养以及他们的职业道德,这样也能够让教师通过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言传身教,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
同时也要注意完善学生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时刻提升他们的思想,还有服务育人水平。
尤其是在招聘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时候,要注重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道德水平,注重对于教师的多方面考察,也能帮助筛选优秀的教师。
对于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提升他们的整体思想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让学生和老师同时和时代需求相贴近,结合育人理念,基于立德树人理念进行管理以及服务,引导教师队伍加强学术水平,同时也要做好科研工作,时刻不忘学习。
(三)在学校文化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最后一个措施就是在学校文化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学校,同时也会拥有优秀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这些对于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具有很大的影响的。
比如说学校的社团以及各种讲座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可以时刻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募捐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些活动中融入以德树人的理念,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这也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4]。
三、结语总而言之,在学校学生管理中时刻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无论是在管理理念方面还是在校园文化方面都不要忘记对于学生的整体思想培养。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
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理念,也能够提高教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
只有把立德树人,内化于管理者理念中,才能实现全员育人。
参考文献:[1]陈锦全.立德树人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档案馆育人功能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151-154.[2]王春林.基于"内涵式发展"理念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3):98-102. [3]林伟健,王燕.关于高校如何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81-85.[4]郭树清,张艳凤.新形势下校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以唐山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9,(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