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机制与社会网络分析-新浪分享

合集下载

网络新媒体中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机制的分析

网络新媒体中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机制的分析

网络媒体中微博的发展状况传播机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作者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0701班作者姓名:李洁指导教师姓名:【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这一新媒体的力量不断“膨胀”,从不断更新的网络事件到不断产生的网络新词,从不断壮大的网民人数到不断繁衍的网络经济,从获取信息的门户网站到发布信息的分享平台,网络在无形之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它给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

而微博这一网络“新星”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与欢迎,其社会影响力在日益彰显,微博不仅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格局,也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我们有必要对微博这一产品进行深入认识。

本文将从微博的兴起与现状,微博的兴盛原因及其传播特点,微博信息的传播机制分析,微博对传统媒介的影响,微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微博运营中的监管和盈利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络媒体微博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机制监管机制盈利模式【正文】一、微博的兴起与现状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微型博客的简称。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和网络交流形式,维基百科里定义为:“微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

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随着发展,这些消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

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

”微博最早出现于美国,目前己遍及全球各国,国外较知名的微博服务提供商有twitter, jaiku以及pownce等。

国内先后出现饭否、叽歪、嘀咕、新浪微博等。

在国外以twitter最为著名,它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体,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Twitter已有2亿用户,每天发送1.3亿条Twitter消息。

在国内,据易观智库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已达1.45亿,其中新浪微博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之一。

其中,新浪作为中国社交媒体市场的重要代表,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的数据资源。

因此,针对新浪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新浪的网络舆情特点、舆情分析的方法和难点、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信息传播速度快:新浪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转发和评论功能,将信息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

用户参与度高:新浪的用户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职业领域和地域背景。

这种多样化的用户群体导致了较高的用户参与度,使得舆情分析更具挑战性。

信息内容繁杂:新浪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内容繁杂且良莠不齐。

这给舆情分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需要运用更加精准的方法和技术来提取有用信息。

文本情感分析:针对新浪的海量数据,文本情感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舆情分析方法。

通过识别文本中的情感倾向(正面、负面或中立),可以大致判断出用户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

然而,由于语言和情感的复杂性,文本情感分析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主题模型:主题模型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主要主题。

通过将文本数据映射到预先定义的主题空间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用户群体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点。

网络结构分析:网络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转发和评论行为,可以建立起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结构。

这种网络结构分析有助于发现关键节点(具有影响力的用户)和社群(具有相似观点的用户群体)。

尽管以上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一些难点。

针对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和视频等),需要开发更加智能的信息提取方法。

如何将不同方法进行有效地融合,以提高舆情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舆情分析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微博的传播特点探索——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的传播特点探索——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的传播特点探索——以新浪微博为例日期:2012-11-26 作者:来源:2012年第89期新浪微博,是由新浪推出的微博服务,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目前是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

公众名人用户众多是新浪微博的一大特色,目前基本已经覆盖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

紧随时事由于具有快捷的信息发布途经和简单的分享模式,微博成为了发布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动态、讨论社会突发事件必不可少的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将他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新闻事件发布在微博上,并邀请好友一同分享讨论。

虽然普通民众对于新闻原理的理解不像专业新闻工作者那样专业和敏感,甚至有些事情有失新闻价值,但是这种分享的方式不会被专业领域所挟持。

于是更多的普通民众成为了新闻的第一见证者和第一目击者。

也许正是这种特性的吸引,使得许多传统媒体行业纷纷入驻新浪微博。

传统媒体有更加专业的消息源和新闻撰写者,所以由他们的官方微博发布的新闻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其内容非常具有时效性,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公益各个领域,吸引着现实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微博使用者,并受到广泛欢迎。

微博新闻刷新了时事新闻发布和传播的速度纪录,其140个字的篇幅也使得公众对于突发事件更容易理解、更倾向于关注,甚至微博上热点问题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传统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笔者发现微博是一个“更加民主”的讨论场所。

许多人在这里自由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针砭时弊,对于社会的未来和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针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新浪微博中并不缺乏这样的网络名人,如微博用户“草根之怒”“查良钧”,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等,他们来自于社会基层或掌握消息来源,他们目光敏锐贴近百姓,他们的笔锋比韩寒更加犀利,他们对社会的关切程度超乎寻常。

自媒体特点当今的微博平台允许以往的受众进行自我传播而成为自媒体。

自我传播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

微博传播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微博传播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微博传播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一、引言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网络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的内容涉及信息传播、社交互动、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因此对微博传播现象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对微博传播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微博传播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社会认知的影响社会认知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面对他人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能力。

在微博传播现象中,社会认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他的言行、行为、态度容易受到该群体的影响,从而使个体的生活和行为都趋向于群体整体。

在微博传播中,用户的关注和点赞数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群体效应的影响。

一个帖子如果有很多转发和点赞,会使其他人更容易把它当成“热门话题”而进行转发和评论,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带动微博传播的速度和规模。

2. 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指信息的数量或密度大到难以处理的情况。

微博用户需要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大,很容易导致信息过载,使得用户在选择阅读和回复时感到困难。

对于微博传播者来说,要想在众多信息中突显出来,需要通过鲜明的话题、有趣的内容或是悬念等手段,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让自己的微博在众多微博中脱颖而出。

这也是微博传播者常常使用标题党的原因。

三、情感的影响情感是指个体在感知、思考、行动等多个层面体验到的情感体验。

微博传播现象中的情感因素十分复杂,涵盖了人们的喜好、兴趣、态度和价值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1. 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指人们在看到别人经历不幸或幸福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微博传播现象中,一些关于公益、慈善等话题的微博往往会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促使用户进行点赞、评论和转发。

对于微博传播者来说,想要达到传播效果,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精心设计情感共鸣点,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2. 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指个体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地位和成就。

微博于社会舆论传播中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微博于社会舆论传播中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销”工作的团队,这将有利于提升政府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工作的效果。
第三,制定使用指南,推动政府微博规范发展。
应充分借鉴国外政府微博使用经验,总结分析国内政府微博的成效和
教训,探索建立政府内部快速处理与反馈机制,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 指南,促进政府微博规范发展。
第四,强化认证机制,确保政府微博安全可靠。
微博的传播特点分析
微博传播特点之一:浓厚的围观氛围
微博的技术设臵:自由进入、自由评论、自由关注、自由浏览、自由
转发的“广场效应”,决定了这种围观的氛围和传播特性。
这种围观的传播特点是怎么影响言论生态的呢?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 独立判断,使言说者无法独立地不受影响地去表达观点和作出判断,而不
得不去迎合围观者的偏好,被围观的氛围所感染,甚至被绑架。譬如媒体
别和声音中心,然后舆论领袖引领着舆论的方向。一事当前,许多
粉丝也会在微博中寻找与自己的观点相似的舆论领袖,依赖舆论领 袖扩大自己的声音。
微博传播特点之六:封闭性
这关于一个人的关注视野的问题。因为我们上微博时,一般都会选择跟 自己观点相近或相同的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和喜欢的人关注,而 不是去关注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跟自己相反的人。这种关注的偏好,决定了 你每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跟自己观点相近的、或者自己期待 看到的信息,而根本不会去看可能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这种情况在微博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于是,微博特别容易形成小圈子,你就 生活在了一个自己通过关注所构造的“封闭世界”中,形成一种膨胀的自我 强化。封闭性还表现在人在微博上封闭的立场上,拒绝被别人说服,拒绝来 自相反立场的信息,乐意传播那些符合自己期待、符合自己立场的假消息, 而不愿意传播那些不符合自己想象和期待、却是事实的真相。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

案例:干露露“裸体招亲” 案例:干露露“裸体招亲” 炒作从一个普通广告术语, 炒作从一个普通广告术语,逐渐演变为娱乐界 的独门秘技,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卑劣的手段, 的独门秘技,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卑劣的手段, 给别人泼污水,甚至给自己泼污水谋炒作。 给别人泼污水,甚至给自己泼污水谋炒作。例 如干露露,就因为一段“裸体招亲”而从一个 如干露露,就因为一段“裸体招亲” 普通女人炒成了网络红人,拍戏、 普通女人炒成了网络红人,拍戏、代言出镜率 增高。其实,如同干露露般自我炒作的人不少, 增高。其实,如同干露露般自我炒作的人不少, 大多是利用网友的好奇心理博关注。 大多是利用网友的好奇心理博关注。
案例:华仔晒募捐发票
自从有了微博,网友一句无聊的牢骚,都可能会 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揭秘”,在网友们的监督下, 造假不再容易。比如神秘的明星学历,就在网友们的 力量下,掀起过一场打假风暴。此外,网友对明星搞 慈善更是敏感,如今包括刘德华、李冰冰、张国立、 陈道明等明星,都需要通过公开方式“晾晒”捐款发 票和捐赠证书,否则必然引来网友们的各种质疑。冯 小刚就曾说道:“我们既然做了好事,就一定要拿发 票。”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 博美国的twitter
门户网站中第一家 提供微博服务的网 站
发展迅猛的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一、微博用户的草根 化及内容的微小化
二、传播工具的移动化
微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是“ 微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是“博 人人也都可以是“跟随者” 主”,人人也都可以是“跟随者”。
幻灯片演讲:殷琪 幻灯片制作:叶琴 资料搜集:徐雯雯 许飘逸
叶琴 殷琪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 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 1、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 2、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 3、实时信息:最新实时信息 4、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 5、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

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

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微博平台之一,其海量的用户数据以及强大的社交关系网络,为研究社会关系、用户行为、话题热度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对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进行探讨。

一、微博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基础原理微博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通过用户之间互相关注来建立,同时用户通过微博的转发、评论、@等操作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针对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的分析,一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建立用户关系矩阵。

将用户之间的关注行为转化为用户关系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用户之间的关注情况。

2、求解用户近邻矩阵。

根据用户关系矩阵,可以求出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每个用户的近邻矩阵,用于表示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度。

3、进行社区发现分析。

将用户近邻矩阵输入到社区发现算法中,可以自动将用户划分为若干个社区,从而为用户分类、行为分析等提供依据。

4、计算用户中心性指标。

通过计算用户中心性指标(如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介数中心性等),可以分析用户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微博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应用场景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用户分类分析。

通过对用户社交行为和社交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活跃用户、潜在用户、新用户等,从而为精准营销和用户管理提供依据。

2、舆情传播分析。

通过分析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可以了解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路径和影响力,进而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和传播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3、社会关系网络优化。

通过对微博社会网络的分析,可以发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社会网络存在的问题,比如社交黑洞、孤立用户等,从而为社会关系网络的优化提供依据。

三、微博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局限性尽管微博数据庞大、分类丰富、更新快速,但其社会关系网络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数据采集和处理难度较大。

微博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与影响分析

微博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与影响分析

微博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与影响分析微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平台,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短视频、图片等内容,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和影响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微博平台的特点微博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网络,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微博是一种实时的消息发布平台。

用户可以随时发布最新的消息、视频和图片,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和分享。

其次,微博平台是一个汇聚众多用户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分享和交流信息。

最后,微博平台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平台。

一些名人、网红和行业专家在微博上拥有众多粉丝,他们的每条信息都可以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二、微博信息传播模式微博平台的信息传播模式主要分为“有机传播”和“付费推广”。

有机传播是指用户在平台上自发上传并发布信息,然后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行为,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用户。

用户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往往会引用其他用户发布的微博,并形成一个链式传递的模式。

付费推广则是指通过投放广告或购买热门话题等方式来推广信息,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关注和参与。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用户的社交影响力和内容的流行度。

用户的社交影响力是指用户在微博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通过发布有价值的信息,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积累越来越大的粉丝群体,并在其他用户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内容的流行度是指信息在微博上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一篇信息的流行度越大,就代表它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分享,从而在社交网络上形成一种独特的传播和影响力。

四、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与挑战微博信息传播具有实时性、广泛性、短期化和瞬变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微博平台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最佳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与困难。

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

微博的信息传播机制分析

微博的信息传播机制分析

微博的信息传播机制分析2011年01月13日16:49 人民网—传媒频道【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2条微博客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网络公共空间,个体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的对象发布的信息。

在美国的微博博客Twitter推出3年之后,2009年下半年,微博客在中国网络中兴起,对论坛、博客等网络应用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也给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影响。

微博客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它在传播模式与机制方面的特性相关.深入分析其传播模式与机制,才能真正认识到微博客对于未来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

一、“社会网络”:微博传播的底层结构一些研究者指出,微博传播呈现的是裂变式的传播,这是对信息传播模式本身的观察,但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模式,这需要从信息传播的底层结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微博信息传播是由分散的网民自发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微博平台的传播不是像传统网站那样的自上而下、点对面的发布平台,人们更多的是在某些网络的“节点”中发布信息,这些信息要能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必须有一种传播的网络。

如果深入研究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些节点上的信息的扩散,很多时候依赖的是人们的“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的含义及微博中的社会网络在社会学中,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指的是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及其间关系的集合。

也可以说,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

社会网络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形式来表示。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社会学里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就是通过研究者行动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俗的说,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与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在网络中,每个网民都可能有自己的社会网络,例如,在论坛中的交流对象、即时通信平台的好友、博客平台上有相互链接关系的他者、SNS中的好友、微博客平台的关注对象以及“粉丝”等。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殷俊,何芳(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是博客与即时传播信息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传播现象。

2007年微博在我国兴起,它以其多样化的发布方式,快捷、广泛的即时交流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生活背景下的心理交流需求,加上写作门槛的降低,强化了网民的参与度,使其在我国发展迅速:2010年以来,它已成为个人的广播站、企业的“营销利器”、新闻单位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发布的平台。

微博传播改变了媒介生态,大大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将新媒体传播效能更大化,深化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内涵,其自主传播个性日益明显。

关键词:微博;发展现状;传播特征;社会效应中图分类号:G210收稿日期:2011一0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5242(2011)03—0124—06作者简介:殷俊(1978一),男,四川成都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何芳(1977一),女,四川西昌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一’2010年微博在国内开始普及,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现象,目前微博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成为一个高关注度的话题,但对于它的学术探讨却很有限。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发现相关方面的研究仅20篇左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微博传播特点和传播机制的介绍上,对于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有关传播特征的学理分析几乎没有。

本文愿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微博”,这一概念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在维基百科中,微博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用户可将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都嵌入其中,并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微博建立了全国向世界联结的传播交际系统,把人们碎片状的生活拼接成了整体,其用140字以内的字数(网易微博可以发163个字)构建了网络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新平台。

新浪微博的传播分析

新浪微博的传播分析

新浪微博的传播分析组员:指导老师:目录一、关于新浪微博 (03)二、新浪微博的传播策略 (04)1、锁定传播目标受众 (04)2、整合新浪固有资源 (04)3、提供差异化服务 (05)4、传播推广方式 (05)三、新浪微博传播策略分析 (07)1、新浪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07)2、新浪微博传播独到之处 (08)3、新浪微博传播不足之处 (08)四、总结 (09)一、关于新浪微博1、新浪微博简介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其用户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140字以内的一句话或发图片通过网页、WAP页面和手机短信、彩信随时随地地分享给关注的好友。

所以新浪微博可以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

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2009年9月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私信功能、评论和转发功能;2009年11月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线;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API开放平台。

虎年开始百度百科也推出了“分享到新浪微博”的新功能。

至今,新浪微博取得骄人的成绩,据其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其注册用户超过2亿,营业利润超过7500万元。

2、新浪微博的功能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工具一样发布内容转发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功能是对twitter RT功能的改良,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

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户(也就是自己的粉丝),能看见这条微博,他们也可以选择再转发,加入自己的评论,如此无限循环,信息就实现了传播。

关注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用户进行关注,成为这个用户的关注者(即“粉丝”),那么该用户的所有更新内容就会同步出现在自己的微博首页上。

关注的上限是2000人。

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评论。

(这是基于中国用户习惯而设置的特殊功能,之后Yahoo Meme 和Google Buzz也都有了评论功能)搜索功能:用户可以用两个#号之间,插入某一话题。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2024年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凭借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庞大的用户群体,逐渐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野出发,探讨微博的传播机制、特点及影响,以期为社交媒体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微博的传播机制微博的传播机制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社交网络结构和信息传播途径。

首先,微博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互动行为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

其次,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碎片化、全球化的特点,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

此外,微博还通过算法推荐、热门话题等方式,将重要信息推送给用户,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三、微博的传播特点1. 多元化传播主体:微博的传播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机构等,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这使得微博上的信息来源丰富,观点多样,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2. 碎片化信息传播:微博的信息通常以短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信息碎片化程度高。

这种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

3. 互动性强:微博的互动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转发、评论等方式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社交环境。

4. 影响力广泛:由于微博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使得其上的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四、微博的影响1. 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对社会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交流意见的平台。

在许多社会事件中,微博成为了舆论的发酵地,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2.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微博上的信息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文化、艺术、科技等。

这使得微博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分析

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分析

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分析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分析摘要: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社交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传递意见和建立联系。

其中,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

然而,了解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特点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用户推荐系统的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特征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

1. 引言社交网络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信息传播和个人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微博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汇聚了大量的用户和海量的信息。

研究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以及其所关注的兴趣领域,有助于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用户推荐系统进行优化。

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本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微博用户数据,并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了这些用户的关注关系。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匿名化处理。

然后,通过对爬取到的用户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掉异常数据和重复数据,对后续的分析进行准备。

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进行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分析之前,我们使用了一些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计算了微博用户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等指标来衡量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利用聚类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组,以了解用户群体之间的兴趣相似度。

最后,为了研究用户关注兴趣的演化趋势,我们进行了动态社会网络分析。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微博用户关注兴趣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长尾”现象,即少数用户聚焦于热门话题,而大多数用户关注的兴趣领域较为分散。

其次,用户的关注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交集聚性,即用户更容易关注与自己相似兴趣的其他用户。

最后,我们发现用户的关注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许多用户会放弃对一部分兴趣的关注,同时关注新的兴趣领域。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

表 1 新浪微博用户应用情况统计(新浪官方数据) 用户年龄 35 岁以下 35 ̄50 岁 50 岁以上 微博内容生产 72.1% 16.4% 11.5% 微博日常活跃度 68.3% 19.1% 12.6% 微博互动话题 57.1% 34.5% 8.4%
如果得不到认证用户转发,很难得到大 范围的推广,进而失去社交的兴趣,从 “创造者”的身份转换为“沉默者”的 角色。另外,长期的微博社交,也很容 易让用户被认证用户所带动,进而压制 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姚晨的新浪微博为 例,从微博主的角度看,通过分享自我、 展现自我的过程,能够收获数千万的粉 丝,这种赞赏行为便为将人气价值转换 为现实利益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微博 的社交互动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由网络 互动转换为现实互动的现象。由此说来, 微博的社交互动是现实社会互动的交叠 与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重构当前的 社会结构。 4 结语 依靠碎片化的语言模式和广泛的人 际交往圈,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一 匹黑马。网民通过微博这个窗口,在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 际交往规范的同时,也在调整着自己的 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构建 良好的人际网络。但需要注意的是,网 络互动不能取代现实互动,我们在充分 利用网络提供的社交便利的同时,也要 反思虚拟社交带给我们的诸如碎片化信 息、信息不确定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杲 . 微博的社交化运作机制研 究 [D]. 哈尔滨 : 黑龙江大学 ,2015. [2] 邓睿 . 微博传播与互动的社会学 研究 [D]. 成都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2. [3] 王林 , 赵杨 . 影响微博社交网络 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机制研究 [J]. 情报杂 志 ,2014(12):133-140. [4] 杨品荷 . 赛博空间中的社会互动 研究现状——以新浪微博为例 [J]. 中外企 业家 ,2011(8). 基金项目: 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 项目, 项目类别: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新浪微博的功能架构及发展 策略分析——以新浪微博的名人路线为 例,项目编号:jsky2016034。

微博在网络舆论中的传播机制与对策-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

微博在网络舆论中的传播机制与对策-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

微博在网络舆论中的传播机制与对策|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微博不仅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媒介体验,在公共舆论方面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微博在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正逐渐改变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一)微博及其发展根据百度词条的解释,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等媒体信息渠道捆绑起来,强化了微博与各媒介之间的纽带关系,使得信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共享。

140字符的容量更符合快餐时代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博友之间的时时互动,将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变成强关系,微博的迅猛发展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011年3月2日,新浪公布的2010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称:“新浪微博用户基础在2010年扩大了25倍多,现在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4亿,按这个数字计算,全国约至少有20%的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

①(二)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1.自主性。

微博是一个自主的信息发布和获取平台,用户具有相当的自主性。

无论是心情感受,还是新闻八卦,个人作为信息发布的主角,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想发布的信息。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关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发表评论和意见。

2.草根性。

微博的注册方式非常简单,通过邮箱验证,即可轻松注册微博账号;微博页面操作简单,无需用户有过高教育水平;微博发布的信息短小精炼,原创个性色彩浓厚。

3.互动性。

微博用户之间借助互相“关注”,成为彼此的“粉丝”,通过留言、评论、转载等方式,实现互动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也是信息的“把关者”,通过转发和评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信息进行加工补充。

微博用户的社会网络分析——以新浪微博中国国家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

微博用户的社会网络分析——以新浪微博中国国家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
加 自己 的影 响力 。

相对而 言 ,社会 网络分析 图中的矩阵法和社群 图的表达会
更 为直观 , 同 时本 文 的 研 究 对 象 是 好 友 之 间 “ 关注 ” 关 系 所 形 成
的社会 网络 , 因此 , 所 绘制 出的矩 阵是一个方 向矩阵 , 社群 图是 个有 向图。 在方 向矩 阵中, 关 系数据 ‰ = 1 , 即用户 关注了用
1 . 1 样 本 选 择
O 0 O
0 O 0 0 0 0 O 0 0 0
在可视 化社 群 图里 , 好友 的关注 关系 通过箭 头显 示 : 箭 头 指 向用户 ,箭尾指 向被关 注用户 ‰。同样 , ‰ 等值分 为两种
情况 : 用户 关 注了另一方 ‰则 邻接矩 阵中的关 系数 据 珥 m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 1 0 0 5 — 6 0 3 3 ( 2 0 1 5 ) 1 9 — 0 1 3 7 — 0 3
S C I — T E C H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E C O N O M Y
2 0 1 5 年 第 2 5 卷

O 0

1 1 1 1
0 O 0 O O O 0 O
O O 0 O


0 0 0 O
O 0 O O O
5 3 5 4 5 5 5 6 5 3
0 O 0 0 0
社会 中 的个 体成员通 过社会 行为组成 较为稳 定 的关 系网络 , 即 社会 网络 。伴随着科技 的进步 , 以及 Q Q、 微信 、 微博等多种 网络 社交 软件 的普及与发展 ,人 与人 之间的相互联 系从 现实生 活扩 大到 了虚 拟的网络世界 。其 中 , 在微博方 面以新 浪微博 为主 , 新 浪集 团通 过积极邀请 明星 、 名人 以及各大机构 入驻新浪 , 参 与互 动, 以提高新浪微博 的知名度 ; 而后 者也希望 以此作 为媒介来增

毕业论文范文——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传播模式解析(2)

毕业论文范文——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传播模式解析(2)

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传播模式解析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年级:专业:新闻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与个案分析法,简述了微博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模式,通过典型个案对微博热点话题的六种传播模式(单链条式传播、互动式传播、广告式传播、散弹式传播、新闻式传播及克里斯玛传播)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博改变了人们的传播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为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则需要更加开放与融合的传播观,即:多种传播模式的融合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同时,微博庞杂冗大的信息量需要“把关人”介入。

一方面,用户须增强判断力,避免传播虚假信息;另一方面,微博更应主动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帮助用户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微博;传播模式;传播效果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outlining the microblogging spread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transmission through a typical case for six microblogging hot topic propagation mode (single-chain-type transmissio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dvertising-style spread, scattered bomb spread the news spread and charismatic style spread)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microblogging changed the way people spread ideas and lifestyles. But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the need for more openness and integration spread concept, namely: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propagation modes new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Meanwhile, the hu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needs "gatekeeper" to intervene.. On the one hand, the user must enhance the sense to avoid the spread of false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microblogging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gatekeeper,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help users filter.Key wordsMicroblog;Communication modes;Effects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I)Key words (II)一、微博传播模式研究现状简述 (1)(一)微博传播模式研究现状 (1)(二)微博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模式简述 (2)1.以节点而连接的多中心一对多式传播 (2)2.裂变式的圈子化传播 (3)二、微博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的分类及其范例 (3)(一)单链条式传播 (3)(二)互动式传播 (4)(三)广告式传播 (4)(四)散弹式传播 (5)(五)新闻式传播 (5)(六)克里斯玛传播 (6)三、提升微博热点话题传播效果之我见 (7)(一)微博需要开放与融合的传播观 (7)1.多种传播模式的融合 (7)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8)(二)微博传播呼唤把关人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据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名规模与结构(四)》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推荐下载】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研究分析

【推荐下载】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研究分析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研究分析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来社会网络视角下微博研究的方向。

 微博最先出现于美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博网站即是成立于2007年的Twitter。

随着新浪微博的开通,2010年成为国内微博元年。

自从微博诞生之日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它做出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一种侧重于从具体微博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另一种侧重于宏观上的整体把握,也即微博用户结构上的研究。

而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微博即是一种整体结构研究。

 作为一种新媒体同时也是自媒体,它从博客中来,同时微博又有它自身的传播特点。

首先,微博有140个字符的内容限制,这决定了它的短小精致,可读性强;其次,博客主要以网络为媒介而微博主要以手机等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从而微博有它得天独厚的即时性;再次,微博的用户量大面宽,互动频繁,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网络。

 同时,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话语权垄断,并且与传统媒体形成了有效互动,使得广大草根阶层网民的声音也可以传出并得以放大。

整体而言,微博与其他媒体平台间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1]: 如图1所示,X代表微博平台,A、B、C、D、N代表各个微博用户。

每个用户会有自己的其他传播平台,如:报刊、电视台、人人网、豆瓣、博客等,图中D1、D2、Dn即是微博用户D的其他传播平台。

如图所示,其他传播平台和微博可能通过用户D建立起平台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信息得以跨平台的传播。

如果聚焦到微博内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微博的传播模型属于无标度网络模型[2]。

如图2所示: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微博系统中用户之间的相互传播还是微博与其他传统媒体的交互传播,现在社会的信息传播都是通过网状结构进行。

因此,通过社会网络视角对微博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社会网络分析在微博研究中的运用主要有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图论法这三种方法。

其中,中心性是社会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3],中心性分析方法占据学者研究的最大比重,而此方法又细分为点度中心性分析、中间中心性分析和接近中心性分析。

微博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微博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微博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与分析在如今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微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其传播机制以及影响力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微博及其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什么是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是一种类似于博客的网络交流平台,其特点是信息的发布快速、内容的简短,并且有较高的实时性。

与传统博客不同,微博具有快速、自由、开放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社交、资讯、营销等方面。

二、微博的传播机制微博的传播机制可以简单归纳为用户发布--->粉丝转发--->扩散。

其中,用户发布是微博信息流的源头,用户通过发布博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将自己的想法、心情、素材分享给自己的粉丝;粉丝转发是微博信息流的流动,它代表了人们对发布内容的认可和转发,既是传统意义上的分享,也是当前社交网络中的转化;扩散是微博信息流的结果,它集中了人们的关注点,成为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事件的形成。

三、微博传播机制的特点与优势1. 信息传递速度快微博的容量较小、信息的发布速度快,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消费。

即使是短短的140个字符,也能够传递出明确的信息。

因此,在传播真实信息和传递紧急事件时,微博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平台。

2. 个性化和互动性强微博是一种高度互动的社交媒体工具,不同于其他社交媒体,微博能够及时反馈,不仅可以让用户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也可以让用户与自己的目标受众互动。

此外,微博允许用户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表达能力,人们更愿意在微博上为所欲为地表达观点和态度,或者发布一些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信息。

3. 民众参与度高微博的信息传播不局限于媒体的传播,它允许任何人发布信息,并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因此,微博传播特别适合于紧急事件、群众性事件、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传播。

在这些领域中,微博的平台性质赋予了公众更高的参与权。

4. 传播范围广微博的用户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使得微博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泛,消息可以迅速地传递到更多的目标受众。

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_以Sina微博为例

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_以Sina微博为例
平 亮 宗利永
(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00093 ) 上海,
[ “关注” “被关注” 摘要]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 结合微博用户之间的 与 信息传播的网络拓扑关系, 利用各种中心度和中心 分别从点度中心性、 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三个方面对微博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相 势测度指数, 应的启示。 [ 关键词] 微博 社会网络分析 中心性 权力 [ 2797 ( 2010 ) 06009206 中图分类号] G35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
图的接近中心势
2
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三种方法
“中心性” 在社会网络 的描述中, 中心度与中心势
是两种重要的测量方法。中心度指的是一个点在网络 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程度, 而中心势考察的是整个图的 整体整合度或者一致性, 也就是一个图的中心度。 而 社会网络的中心性又可分为点度中心性、 中间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三种。其中每一种中心性都有中心度和中 心势两种指数来描述。其具体分类如表 1 :
情报 、 信息与共享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 Sharing 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
— — —以 Sina 微博为例
Research on Microblo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ased on SNA Centrality Analysis — — —A Case Study with Sina Microblog
3
微博社会网络中心性的实证分析
[注3]
在新浪微博中, 用户大致可以分为“名人 ” 和“草 “名人” “关注” , 根” 两部分, 相对而言 受到更多的 故在 信息及其“网络舆情 ” 的传播中, 起到 更 为 重 要 的 作 用。本文列举的微博用户, 都是有 10 万以上的人数 “关注” “名人” 。本文在取样时采取“滚雪球 ” 的 的方 “名人 ” “关 法, 即在随机确定一个 微博用户后, 观察其 “关注” 注” 对象, 并将被 人数超过 10 万的用户记录下 来, 之后再将记录下来的用户采取同样的方法观察记 录, 从而得到以下一组用户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微博是技术它拓展了我们与社会其他人联系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物联网
内存计算 数据挖掘
云存储 移动应用 Big Data
二维码 LBS
6
3
微博——重塑社会关系总和
7
不在于你知道什么,在于你认识谁!
8
4
进入社会化媒体—微博时代
9
微博——媒介、互联网、移动通讯
10
5
关系——社会网络——社会结构
服从幂律分布现象
11)生物物种数 12)地震强度 13)互联网网页点击 14)手机话费 15)个人收入 16)GDP大小 17)微博粉丝数
50
25
社会关系图——幂律分布 • 增长性 • 优先情节
51
微博的传播结构——幂律分布
• 聚集群体 • 等级差异 • 细分群体
• 自组织性 • 鲁棒性 • 脆弱性
94
47

闻 传
口碑——口口相传



10% 的人影响
90%他人的购买行为。
91% 喜欢购买他人推 荐的东西
95

闻 传
信任——口口相传



网络 A
关键点
信任渠道
网络 B
96
48
新 闻
创新的扩散



100人的网络= 4,950 可能的链接!

1,000 人的网络 = 500,000 可能的链接!
2
1
关键词
社会人——微博——技术—— 关系——网络——结构——幂 率——行为和态度——发现意 见领袖——传播——营销——
效果!
3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
不同的学科不是研究不同的 问题,而是从不同的角度研
究同一个问题!
4
2
三大社会科学理论 1. 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
为人们理解微小作用导致社会突然变化的机理开拓了道路。
新技术并不会改变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社交网站并不新 鲜,千百年来,人们组成团体,与他人建立或强或弱的关系, 建立忠诚信任的关系,传播流言蜚语。社交网络的兴起只是在 模仿我们的现实世界。尽管技术改变了我们沟通的方式,我们 仍然在使用数千年来形成的行为模式。
93
人际传播大于大众传播 人们真正能感知到了某种传播效果
关系的强弱
41
关系——Web网络分析
42
21
社会计量图
43
9-11 Hijackers Network
44
22
追踪流行病的扩散——病毒式营销
黑色是传染源或临床确诊感
染者,粉红色的潜在传染源,
表示暴露在易感环境感染他人,
是没有确诊的感染疾病、绿色
代表暴露的人无感染和不是传 染性的。感染状况是未知的为
平均来讲:每个人有 11 - 12 亲密的关系 150+ 社会关系 500 - 1,500 弱关系
9977
微博会话的质量原则:
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说自己认为 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 话“,也就是传播自己肯定的信息,至少 是自己认为合理的信息!
信任:能力、诚信、善意!
98
49
微博会话的数量原则: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思考这些规
则时,我们有了新的理解!
33
34
17
挖掘关系的力量
对象 关系 网络
35
关系就是条件概率——贝叶斯概率
P(A) P(A|B)
36
18
骇客帝国——矩阵-Matrix
信息就是矩阵
37
社会网络分析SNA
38
19
关系——DNA——结构
39
数据挖掘——挖掘关联规则
40
20
关系——Web网络分析
84
42
中心性测量:接近中心性-Clossness
接近中心性Closeness: 有能力在最短路径 到达其它点的节点度量
85
节点的中心性
网络行动者的个体行为,从 单个看与从整体网络角度看是完
全不同的表现!
86
43
未来社会网络研究:动态演化过程
大尺度网络的结构
时间过程的演化
个体属性特征
动态网络的演化
为模式,可采用不同的算法,且可随用户 行为模式的变换自适应地改变并优化,实 现更有效的个性化推荐。
76
38
微博营销——个性化推荐系统 稳健性问题:针对微博特点,推荐能够充分
考虑恶意用户的存在性,避免通过欺骗行为获取 不当利益或损害其他用户的正当利益。
不仅要考虑推荐的准确性,还应考虑推荐的 信息量,避免推荐用户已经知道或太多相似内容。
灰色的节点。
Source: Valdis Krebs, /contagion.html
45
小世界理论
46
23
预知社会——自然法则
尽管大家面孔各不相同,性格迥异,但我们 的骨架看上去都一样,非常类似。我们将越
来越看到,并且承认,令人惊异的简单而又
影响深远的自然法则控制着我们周围所有的 复杂网络结构的演化!
思考:精确性、多样性、新颖性的平衡。
77
78
39
79

闻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Ucinet
传 播 学 院
80
40

闻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Netdraw
传 播 学 院
81
基本概念: 中心性测量
威望领袖
企业对微博的认知和投入,将催生新媒介形态与产品营销思路。
74
37
微博营销——个性化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与算法:消费者更喜欢来自朋
友而非系统的推荐,如何利用微博社会网 络,从目标用户的朋友中挖掘可推荐的对 象,或引导目标用户向其朋友推荐。局部 推荐算法,将信任评价机制和社会推荐有 机结合。
75
微博营销——个性化推荐系统 个性化自适应算法:针对不同消费者行
知识 Knowledge
传播 Communication
17
多带来不同!
18
9
Data Mining
• 三年前在 google 搜索,键入「Data
Mining」,可找到 1,260,000项查询结果
• 一年前在 google 搜索,键入「Data
Mining」,可找到 4,320,000项查询结果
派系、凝聚子群体、成分、孤立点、结构洞、社会资本
11
12
6
网络社会
我们身处在相互联系、不可避免的网络世 界中,无论是那些直接影响我们的,还是间接影 响我们的网络体系。
“我们被困在无法逃避的相互关系网络中, 任何事情,如果直接地影响了一个人,就会间 接地影响所有人。”
13
传播网络
传播网络是深深嵌入在社会网络中 的影响我们信息相互沟通的网络!
2.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系统,即使其初始状态是详尽了解的,也会迅速进入无法精确预知的状态。
3. 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
在大量元体(agent)各自按照不多的几条简单规则相互作用时,如何从中产生出秩序与稳 定。
5
微博是技术、是平台
• 技术是文化的表现,是文化得以创造和表达的方法, 技术是手段也是目的。
47
无标度网络——幂律分布
规则网络
随机网络
规则网络
无标度网络
48
24
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p(k)~k^(-a), 幂律(power-law)函数
无标度(Scale-free)网络
49
幂律分布
1)演员合作网 2)奥斯卡奖项数 3)唱片或书籍销量 4)论文数 5)论文引用次数 6)计算机文件大小 7)机场航班 8)战争规模 9)语言单词频率 10)姓氏分布
66
33
关系结构的可视化复—杂—网Y络E—D工—具混沌
67
中心节点
68
34
中心性测量
69
人际传播大于大众传播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介,整合并过滤大众信息 并落地人际关系传播,让人的感官功能具备了适 应和感知外界的整体性!媒介即信息,无聊即信 息,信息即按摩
当交往越来越真实,无论是实名,还是真实 关系,意味着网络交往不是虚拟,是真实社会关 系的延伸;麦克卢汉的媒介是身体的延伸——这 次真的延伸了!
• 今天在 google 搜索,键入「Data
Mining」,可找到 8,710,000项查询结果
19
线性思维
20
10
多带来不同!
普通问题都是线性问题,线 性问题就是直线问题,直线问题 就是简单问题,简单问题是因果 成比例。
21
创新扩散曲线
1
Ln������−������������
0
22
11
营销理论
探究社会规律的成因不取决于个体 的想法或意图,而应该从个体所嵌入的 社会结构中去发现规律。
14
7
微博——重塑人的社会关系总和
自媒体时代
15
洞察力——Insight
16
8
从定性到定量,从属性到关系
今天关注:
数据 Data
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
信息 Information
微博营销与社会网络 Marketing & Social Network
52
26
传播现象、传播机制、传播结构、传播模式
53
网络的可视化特性
54
27
55
56
28
57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