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专业课程,旨在介绍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3.了解常见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和规范;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工程结构设计概述1.1工程结构设计的定义和分类1.2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3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2.结构荷载和荷载组合2.1结构荷载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2结构荷载组合的原理和方法2.3结构荷载的概率分析方法3.结构材料与截面设计3.1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质3.2结构截面的设计原理3.3结构材料与截面设计的计算方法4.框架结构设计4.1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和设计方法4.3框架结构的节点设计与构造方法5.梁和柱的设计5.1梁的设计原理和方法5.2柱的设计原理和方法5.3梁和柱的连接设计和构造方法6.平面结构设计6.1平面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6.2平面结构的荷载计算和设计方法6.3平面结构的节点设计和构造方法7.盖板和壳体的设计7.1盖板的设计原理和方法7.2壳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7.3盖板和壳体的连接设计和构造方法8.结构稳定与抗震设计8.1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8.2结构稳定分析和设计方法8.3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和阐述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工程实例,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计算实践:通过结构设计软件或编程,进行结构设计的计算实践;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根据计算实践内容编写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考核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本课程主要介绍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总体设计原理、负荷计算方法、结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的总体设计原理和方法;3.能够进行结构的负荷计算和分析;4.理解并能够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2周)1.1工程结构设计的定义和分类1.2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结构控制原理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2.工程结构总体设计原理与方法(3周)2.1结构形式选择与优化设计原理2.2属性设计与平衡设计原理2.3结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原理2.4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振动设计原理3.结构的负荷计算与分析(3周)3.1常见负荷类型与计算方法3.2建筑物加载与地震荷载计算3.3桥梁和隧道结构的负荷计算与分析4.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2周)4.1钢材、混凝土和木材等结构材料的特点与选择原则4.2结构材料的耐久性与维修保养5.工程结构设计的实践与创新(2周)5.1工程结构设计的规范与标准5.2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5.3结构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课堂讨论、案例研究等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仿真、虚拟实验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参与讨论等。
2.期中考试(30%):对前半学期的知识进行考核。
3.期末考试(30%):对全年的知识进行考核。
4.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产品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产品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7511课程名称:产品设计原理英文名称:Product Design Principle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工业设计-'课程性质与任务产品设计原理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设计方法与设计原理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易查知识会引导学生自学查找与应用,设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和设计思维的分析方式会着重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独自完成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构成设计、色彩设计、产品表面处理工艺等,先修课程让学生学会图形的构成,学会产品的色彩搭配及产品的模型制作方法等基础技能,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能支撑。
后续课程:旅游纪念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本课为后续课程提供了设计基本理论支撑。
三'课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原理课程的正确认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
能够应用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工业设计方法及相关的实践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工业设计的实际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支撑毕业要求2)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独自完成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
通过对设计流程进行分部、深入地讲解分析,使学生理解设计的根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
再结合设计实践与自述讲解,设计实践使学生尝试运用自己所理解的设计原理,自述讲解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对知识的认识深度。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业产品设计及产品开发设计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设计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支撑毕业要求3)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遇到问题能主动查找、融汇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课课内学时:64开课学期:6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属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在校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重点重点讲授工程结构中常见的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受压构件和受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1绪论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1.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2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1钢筋2.2混凝土2.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3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3.1极限状态3.2按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4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4.1梁、板的一般构造4.2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4.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应用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5双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6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5.1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一般概念5.2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的破坏形态5.3斜截面受剪破坏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5.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适用范围5.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6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5.7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6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6.1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6.2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6.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与破坏形态6.4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影响6.5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6.6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7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8对称配筋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9正截面承载力Nu—Mu相关曲线及其应用6.10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6.11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7受拉构件的承载力7.1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7.2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7.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8受扭构件扭曲截面的受扭承载力8.1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8.2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8.3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8.4受扭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9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9.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9.2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9.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9.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1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10.1概述10.2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10.3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承压验算10.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10.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10.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简述10.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11混凝土结构按《公路桥规》的设计原理11.1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及其在《公路桥规》中的应用11.2《公路桥规》中的主要术语与符号11.3受弯构件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的计算11.4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11.5受拉构件正截面强度的计算11.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与变形验算11.7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二)学时分配章节1234567891011试验学时2641088245564三、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建议教材:马芹永.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二)参考书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东南大学等.混凝土结构(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沈浦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建筑学教学大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24,实践8)学分数: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学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设计基础二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属于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公共建筑种类颇多,功能各不相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总体布局、功能关系、造型艺术、技术经济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通过讲课以及对建筑的实地调研,使学生在设计构思及思维方法上得到训练和提高,具有独立处理建筑功能、技术与空间艺术关系的能力。
二、课程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公共建筑设计中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方法,理解公共建筑设计在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等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掌握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设计原则,重点掌握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方法。
教学重点: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教学难点: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1.1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2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1.3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三大组成部分,熟悉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及功能分区,掌握建筑空间组合中水平交通并分析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部分。
教学重点: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2.2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2.3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散与疏散第三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室内空间、室外形体的基本内容,熟悉民族形式、地域文化、构图技巧、形式美规律的内容,掌握一般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原理。
教学重点:室内外空间环境艺术。
教学难点: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特点。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及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室内装饰设计原理及制图是装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设计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装饰设计原理及制图是研究国内外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掌握室内设计相关设计及制图能力。
通过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性质、定义、概念、研究范畴中西方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室内设计方式及方法,结合室内设计常用设计软件CAD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参及简单的室内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理论及实际修养平台,增强其对设计的抽象认识为其专业课上的实践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从事艺术设计实践创作奠定基础,并掌握一定实现设计的软件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框架结构及参考课时2、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可以合理的选择3dsmax,ps等课程三.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室内设计概论,包括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室内设计师需要必备的修养及素质,让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今后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及技能。
二、课程内容●室内设计的历史及现状●室内设计师的必备修养第二章室内设计的过程及学习方法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的室内设计的过程,以及学习室内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室内设计。
二、课程内容●室内设计的方法及过程●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中国设计的源流,了解各门类设计作品及其特点。
二、课程内容(一)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二)中国古代家具设计。
(三)中国古代陶瓷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古代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理解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和当代设计。
最新《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编写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结构设计原理》是道桥与市政工程专业及其专业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
是研究各种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各种构件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工程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圬工结构和钢结构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性及其变形规律,并能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和资料进行构件的设计,为其桥梁课程学习、桥梁结构设计以及道桥与市政工程施工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情境1结构设计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结构上的作用及其代表值。
(3)极限状态的基本概念及其荷载效应组合。
(4)钢材、混凝土及圬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5)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机理。
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理解: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机理;极限状态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极限状态法计算原则及其荷载效应组合。
2.重点和难点重点:结构上的作用及其代表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共同工作机理;极限状态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原则。
难点:运用极限状态法的计算原则计算由荷载对结构产生的组合效应值。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熟悉钢材、混凝土及圬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理解理解极限状态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原则。
能够确定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合理选择其代表值,并运用极限状态法的计算原则计算出由荷载产生对结构的组合效应值。
学习情境2钢筋混凝土结构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2)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3)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
(4)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5)钢筋混凝土应力、裂缝及变形验算。
了解: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截面形式与基本构造要求。
理解:受弯、压、拉及扭构件受力的全过程、破坏特征及其承载力计算原则;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计算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设计原理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形态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制图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设计基础》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主要讲授设计产生的原因、设计的本体分析、设计的主体分析三大部分,进行设计的基础原理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设计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法有初步的了解,进入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对理解设计、热爱设计;懂得分析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并能够初步掌握设计的主体、本体的性质和分类,理解设计的深层含义。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设计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应用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设计的产生原理;
熟悉设计的演变过程;
理解设计的本质特征;理解设计师的职责;
掌握各种设计类型的含义及运用;
能力要求:培养设计师的素质及责任感
培养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预测能力、艺术修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的产生分析 6课时
第一节物理缺陷
一、生理缺陷
二、环境缺陷
第二节心理缺陷
一、懒惰
二、犯错误
重点:设计的产生分析(物理缺陷、心理缺陷)
难点:通过对设计的产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培养发现设计的源点,启发设计的兴趣
第二章设计的本体分析 14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设计?
一、设计概念的演变
二、国内设计理论研究中与“设计”相关的概念
1.图案:设计的早期概念
2.工艺美术:设计的初期概念
三、设计概念在语义上的优越性
四、设计行为的性质
第二节设计的本质特征
一、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的辩证统一
1.设计与市场分析
2.设计与人类行为研究一
二、设计的创造性特征
三、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1.设计的艺术化特征
2.设计的科技化特征
第三节设计的分类
一、设计分类的困境
二、设计的类型
三、艺术设计的类型
1.产品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
3.服装设计
4.环境设计
重点:什么是设计;设计的本质特征;
难点:设计的分类
第三章设计的主体分析 12课时
第一节人人都是设计师
一、人人都是设计师
二、俄罗斯套娃——设计师的产生
第二节工业时代的设计师
一、现代意义上设计师的出现
二、职业设计师的分类
1.从工作的方式分类
2.从设计的传统与风格分类
3.设计师的细化和设计团队
第三节设计师的素质
一、设计师能力的构成
1.创造能力
2.观察能力
3.合作能力
4.预测能力
5.艺术修养
二、设计师的责任
重点:工业时代的设计师;设计师的素质;设计师的责任
难点:通过对设计主体的分析,能够深刻理解设计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设计素养
五、教学组织与方法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述、案例分析及实践练习为主,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
讲授方法应以实例贯穿始终。
使学生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应用,在实训过程中理解设计的相关概念并掌握不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以平时考核(课堂组织纪律、作业等)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成绩的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设计原理》第二版,黄厚石,孙海燕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设计是什么》,迈克尔·克罗格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韩吉安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
《工业设计方法学》第3版,简召全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大纲制订人:段骏平
大纲审定人:牟联忠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2017年11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