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c6b85a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3.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是一种通过娱乐来教育和学习的方法。
而娱乐可以是各种形式,包括游戏、音乐、电影、书籍等等。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在工作之余,都需要一些娱乐来放松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如何把娱乐和学习结合起来呢?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我们来看看“寓教于乐”是什么意思。
寓教于乐,指的是把教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老师可以通过各种趣味游戏来教授知识,或者通过音乐、舞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学到的知识也会更加深入人心。
寓教于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技能。
通过参加音乐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会唱歌、演奏乐器等技能;通过参加体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会各种运动技能。
这些技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寓教于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寓学于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各种能力。
通过玩棋类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玩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等等。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技能和能力。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多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https://img.taocdn.com/s3/m/68883647e45c3b3567ec8bf0.png)
功
《 义务数学课程 标准 2 0 1 1 版》指 出数学课 堂应激发学 生兴趣 , 调动学生积极性 , 引发学生的数学 思考 , 鼓励学 生 的创造性思维 ; 要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使学 生掌握恰 当 的 数学 学 习 方 法 。 愉快的教学是变 “ 苦学 ” 为“ 乐学” , 以培养学生学 习学 习兴趣 为核 心 , 是 实施 素质教育 , 逐步 实现小学教 育 由“ 应 试 教育” 向“ 素质教育” 转轨的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巾 如何有效开展愉快教学呢? 鼓 励 积极 动 手 诱 发 求 知欲 望 人脑两半球 不仅 在思 维综 合系统中相互配合 ,相辅相 成, 协调统一 , 而且 人脑 两半球结构 与功能之 间 , 还存在着 分工与合作 的关系。因此 , 只有左右脑 同时“ 双向开发” 才能 充分释放大脑的潜能。双向开发的最好方法就是“ 动手 ” , 因 为动手能力既是右脑的功 能又是左脑的功能 。所 以在课堂 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十分必要。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 占优 势 , 因此在教学 过程巾 , 应充 分利用直观手段 , 丰富学生 的感性材料 , 诱发学生 的求知欲 望, 使学生感到 自己是表演家 、 探索家 、 发现家。 如 :教学三角形 面积计算时 ,可 以让学生 自己动手操 作, 步骤 如 下 : 第一步 : 引导学生将 两个完 全一样 的三角形 ( _ 一角板 ) 拼 成 不 同 的形 状 。 第二步 : 让学生观察拼成 的图形 中 , 哪些 图形 面积计算 已经学过 ,并找出它们的底和高 ,然后求 出这些 图形 的面
课 堂 实 践
X U E S H E N G Z H I Y O U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https://img.taocdn.com/s3/m/f93e92711711cc7931b71635.png)
教学论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挖掘体态语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整合游戏、歌曲、儿歌、角色表演,开发“快乐源泉”。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增添学习乐趣。
4。
设计任务型活动,激活思维,发展兴趣。
关键词: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一.挖掘体态语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态语指人的身体各部位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所表达的语言意义思想情感。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师生沟通感情,加强师生关系的有力工具。
比如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端庄大方的态度,美观得体的衣着,既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可在整个教于学的过程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体态语辅助表达英语单词词义或句子的句义,可以减少以母语作中介的次数,调动师生各种感官的感知与表现功能,使教师由单一的语言传授变成语言动作、神态的综合传授,使学生由静态听课变成动态听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句型和单词“I’m tall. You’re short.” (tall,short 是新单词)时, 我走到一位身材较矮的学生面前,请他和我平行站立,我手臂上扬,手指向自己,大声说:“I’m tall. ”然后手心向下压,指向他说:“You’re short.”而后我再走到一个比我高的学生面前,也请他站起来,再说: “I’m short. You’re tall.”时同时辅之以手臂动作,这样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77155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4.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1. 引言1.1 定义《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和乐趣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取得有效成果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各种活动,如游戏、竞赛、课外阅读等,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2000字】1.2 意义和作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设置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投入,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乐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a4b5833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c.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和“寓学于乐”都是很古老的成语,形容着学习和教育的一种美好方式。
通过这两个成语,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学习和教育必须兼顾到乐趣和愉悦。
“寓教于乐”,意思是把学习和教育融入到游戏或娱乐中,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这样的方式比流传已久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更为有效,因为它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让知识更深入人心。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比如类似于数独的游戏或者是通过逛街买东西来学习认识钱币的游戏。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寓学于乐”,是与“寓教于乐”类似的一个成语,同样强调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有趣且愉快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寓学于乐”,即通过让学生关注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从而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对历史一点都没有兴趣,那么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讲述,可能会让他毫无动力。
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把历史跟与当今的社会联系起来,讲述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关于历史的故事,并且带他们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那么这样学习历史的方式就更具趣味性了。
总而言之,“寓教于乐”和“寓学于乐”这两个成语,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需要兼顾到乐趣和愉悦。
只要我们的学习方式足够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即便是我们不感兴趣的学科,也有可能变得有趣有意义。
因此,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尝试去让他们变得富有趣味,让学生们在愉悦中不断成长。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f3dbb5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e.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育理念。
它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
活泼有趣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
热情。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游戏中,孩子能够感受到愉悦的体验和快乐的竞争,这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和写文章,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
二、通过讲故事传递知识
讲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故事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通过一些
精彩的故事情节会让孩子们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道理。
在讲故事时,老师要注重语言的生
动形象,情感的表达,以及思维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体会到故事中所蕴含的深
刻道理。
三、通过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音乐是一种比较吸引人的艺术形式。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
过音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领悟到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音乐课上,可
以让孩子学唱一首歌曲,通过歌曲中的歌词和曲调来感受知识和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
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四、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提高教育效果
在课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游览名胜古迹,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
习知识和技能。
比如,去参观一座历史博物馆,这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以
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帮助他们形成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念。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https://img.taocdn.com/s3/m/f4133b0a6c85ec3a87c2c52f.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浅谈如何在律动课教学中提高聋童的学习兴趣聋哑女孩邰丽华7岁时走进学校,第一次律动课上,老师踏响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大家正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邰丽华却全身匍匐在地板上,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老师:“我——喜——欢”!这节特殊的律动课改变了邰丽华的一生。
从此,她爱上了舞蹈,白天练,晚上练,排练场上练,宿舍里练,一个动作要反复上十遍、百遍、千遍,甚至无数次昏倒在地……腿磕青了,手碰破了,嘴起泡了,人变瘦了,她仍然坚持。
历经一次又一次考验,邰丽华呈现了清丽温婉的“孔雀仙子”,演绎了美轮美奂的“观音姐姐”,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每一双眼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
邰丽华舞台梦想的成功,正是源于她对舞蹈的执着和喜爱。
作为律动老师,我们应把培养聋童对律动的兴趣放在首位,唤起学生爱学的激情,让律动成为聋哑孩子的最爱,这是引领他们打开舞蹈之门的良好开端。
那么如何让聋童喜欢上律动课,怎样在律动教学中提高聋童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一)开展游戏活动在律动教学中运用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既符合律动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
这是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
基本功训练是律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内容单调乏味,让学生提不起精神,容易疲劳,对教学失去兴趣。
在教学中,给基本动作配上有趣的儿歌,或者让聋童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边玩边学,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碎步”练习时,小腿肌肉易酸痛,聋童不太能坚持,我就这样说:“比比看,谁长得高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脚尖踮了起来。
我还在活动室上空挂着彩球,让学生伸手触摸,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抬头挺身,轻轻踮起脚尖,拉长身子,并不断用小碎步移动位臵。
这种游戏性的练习,不仅提高了聋童的学习兴趣,也轻松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寓教于乐,以趣促思
![寓教于乐,以趣促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696b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7.png)
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寓教于乐,以趣促思”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教育格言。
这句话也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寓教于乐,以娱乐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娱乐化的方式以及它们的好处。
首先,娱乐化的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更愿意参与那些让他们感到有趣的活动。
如果他们觉得一个主题很无聊,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兴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娱乐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其次,娱乐化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如果一个概念很抽象或难以理解,那么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会更容易理解。
娱乐化的教育方法可以把这些概念转换为实际的情境,例如:使用游戏或模拟器等,通过互动和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最后,娱乐化的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
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记忆作为基础,因为学生需要记住很多概念和信息。
通过使用娱乐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些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
因为娱乐化的教育方法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也更容易保持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将娱乐化的方法应用于教育中?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游戏或模拟器来进行教学。
例如,使用飞行模拟器来模拟不同的气象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象的概念。
此外,教师可以使用故事或绘本来传达信息。
这些故事可以有趣、生动,并表达信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来学习新的概念。
结语:在教育中,采用娱乐化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以及更好的理解概念。
教师应该积极地使用各种方法和方式,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愉快。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以趣促思”的目标。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https://img.taocdn.com/s3/m/b60583e3e009581b6bd9eb49.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听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缺陷破坏了对外界认知的丰富性和完整性,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学生词汇贫乏,教学效果不明显。
对聋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他们回归主流奠定基础。
而在聋生的语言训练中,注意愉快教学,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运用“激趣”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教中乐、玩中学,能提高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一、激趣导课,直观演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简单有趣的导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用贴近儿童生活、乐在其中的形式导课,有利于集中学生课下分散的精力,使之回归课堂,精神集中,兴趣浓厚的接受教育。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我接着说:“什么故事呢?”说完板书课题《小壁虎借尾巴》。
“哦!”但随之产生疑虑,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自己的尾巴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让学生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投入学习活动中。
2.电教辅助,直观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可以让耳聋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如:教《海底世界》,我先让学生欣赏海底瑰丽神奇的美妙世界,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使聋生在色彩鲜艳的图画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实验演示,激趣授课课前一个小实验或演示,都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光的反射》,一上课,我就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将户外的阳光通过镜子折射在教室墙上,让学生追拍“亮点”,瞬间就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教师趁热打铁,问:“教室里的小亮点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心理上就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这时授课就会事半功倍。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中职学生的快乐英语学习方法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中职学生的快乐英语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015d84dd88d0d233d46aff.png)
[ 1 ] 郁宏. ir e , 英语 兴趣教 学策略研究[ J ] . 当代职业教育 , 2 0 1 3
( 0 6 ) .
中职学生 大多是 中考这场残 酷考试 中的“ 失利者 ” , 由于学 习 基础 差 、 学 习成 绩不理想 , 他们 中相 当一部分 人都是 长期处 在家 长忽视 、 老师遗忘 的尴 尬处境之 中, 批评和指责是 家常便饭 , 但要
一
热衷 于好 玩 、 有 趣 的课 堂游戏 是青年学 生 的共 同特 点之一 ,
以“ r ” 开头的英文单词 , 以此类推 , 直到游戏时间结束为止。
没有改善 的方法 , 只要我们一线教师灵活创新 、 大 胆实践 , 将更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那么我们 这一游戏 形式新颖 、 别致 , 很容 易就能带 领学生 进入 一个妙 先进 而优秀的教 育教学形式运用到 自身 的教学实践 中 , 必 能充分点燃 中职学 生英语学 习的兴趣之火 , 从而促使 中职英语 趣横生 、 丰富多彩的英语单词世界 。如此 , 不但大 大激发 了他们英
践、 去收 获新知 , 也才会 从根本 上促进 自身学 习效率及 质量 的提 良作用 。
升与改善。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活动 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那么, 怎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 , 教师适 当的肯定 、 表扬 与鼓励 , 有利于 样才能 充分激 发起 中职 学生对 于英语这 一学科 的学 习兴趣及 积 保护学 困生 的 自尊心 , 有利于充分调 动他 们对于该教师所教学科
2 O 1 4 - 0 5
新视 角
寓教 于 乐 , 寓教 于趣
— —
中职 学 生 的 快 乐 英 语 学 习方 法
文/ 胡诗 平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dcc3ac0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2.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初中生处于思维转变和思维定势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习惯,进行语文教学。
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体会,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一种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寓教于乐;俞学于趣;初中语文【正文】在初中课程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它既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任,又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但是,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章节的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单调乏味,因此,改变初中语文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意识到,只有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文章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使语文课堂始终处于一种呆板的状态,缺乏生机和热情。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师都在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意识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的兴趣水平愈高,语言思维愈趋成熟。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趣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现有的问题2.1课堂教学讲授乏味在一些普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都是在一个教室里进行的。
这与教师本身的认知有关系,有些教师总以为学生只需要听讲,认真记笔记,就能保持自己的权威,不能形成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台下的学生们却是一副困倦的样子,没有把课堂的氛围完全调动起来,这就造成了教师们的低效、学生们的厌学情绪。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趣味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研究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趣味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3de08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0.png)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趣味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从“组织多彩活动”“实施操作活动”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趣味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理念;多彩游戏;操作活动;信息技术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小,若是教师仅仅只是一板一眼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学生们的理解效果不好不说,还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之于其数学学习活动无益。
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分析与了解小学生们的实际认知特点,遵循孩子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开展高效化的数学教育活动。
这其中,趣味教学理念的运用便可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价值,使得学生们高效率的学、高质量的掌握。
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趣味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组织多彩游戏,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并主动融入的活动形式。
作为小学数学,在实际数学教育活动中便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一些趣味性质较强的游戏,以游戏为载体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们产生浓浓的数学探索热情。
当学生们愿意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时,所构建的趣味数学课堂自然便能获得充足的教学效益保障。
例如,在教学“2和5的倍数”这一节数学知识时,学生们需要学习到有关2和5的倍数的数学知识,也要快速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数。
但若是只是让学生们进行数学题目的练习,学生们内心不免产生排斥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快速判断倍数”的趣味游戏,即由我给出一个数字,学生们需要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快速判断,判断其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又或者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在具有竞争性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着,因为大家都想做出正确的判断,显然这一过程将推动学生们于无形之中复习与巩固“2和5的倍数”相关知识及其规律。
组织多彩游戏,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对于小学生们更高效率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证明。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https://img.taocdn.com/s3/m/b992eb0a33d4b14e852468f7.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兴趣是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培养学习的兴趣是语文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都不稳定,他们还未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言行往往易被喜怒哀乐等情绪所支配,意志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些有益的尝试,旨在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增强和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一、利用教材,激发兴趣语文是一门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科目,课文本身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根据这个特点,我有意识地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童趣》、《童年》把学生带入童真、童梦中去;《夸父逐日》、《共公怒触不周山》、《皇帝的新装》把学生带入神奇绚丽的幻想世界;《影子的故事》、《回声》、《看云识天气》把学生带入情趣盎然的科学天地……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学起课文就不会兴味索然,而是情趣盎然,那我们情境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革新教法,焕发兴趣1、方法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口头锻炼机会少,然而,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为此,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起先要求比较低,只要学生把话说清楚,能使别人懂就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胆量,学生有时会觉得没什么内容可讲,我就在前一天布置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说上几句。
第一阶段的成功为第二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胆量就大了,信心足了,讲的话也多了,这时我便要求学生讲故事,讲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寓教于乐_寓学于趣doc资料
![寓教于乐_寓学于趣doc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fa731769eae009591bec42.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兴趣是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培养学习的兴趣是语文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都不稳定,他们还未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言行往往易被喜怒哀乐等情绪所支配,意志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些有益的尝试,旨在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增强和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一、利用教材,激发兴趣语文是一门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科目,课文本身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根据这个特点,我有意识地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童趣》、《童年》把学生带入童真、童梦中去;《夸父逐日》、《共公怒触不周山》、《皇帝的新装》把学生带入神奇绚丽的幻想世界;《影子的故事》、《回声》、《看云识天气》把学生带入情趣盎然的科学天地……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学起课文就不会兴味索然,而是情趣盎然,那我们情境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革新教法,焕发兴趣1、方法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口头锻炼机会少,然而,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为此,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起先要求比较低,只要学生把话说清楚,能使别人懂就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胆量,学生有时会觉得没什么内容可讲,我就在前一天布置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说上几句。
第一阶段的成功为第二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胆量就大了,信心足了,讲的话也多了,这时我便要求学生讲故事,讲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30aa9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文从如何寓教于乐、如何寓学于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意义与重要性。
在实施方法上,通过活动设计、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通过案例分析,也可以看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实施效果。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方法、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情操,启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探索。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文基础,为将来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意义寓学于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寓教于乐,以趣促思
![寓教于乐,以趣促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24ad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f.png)
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寓教于乐,以趣促思”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有趣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和思考。
这种理念的出现,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兴趣。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寓教于乐的方法,帮助您成为一个更好的教育者。
一、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习往往被视为一种繁重的负担。
许多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而无趣的事情。
这种文化氛围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学习和教育的热情,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以有趣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那么我们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相信这样的教育模式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寓教于乐,以趣促思”的理念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当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时,他们的大脑会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和神经肽Y,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
因此,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教授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了解到“寓教于乐,以趣促思”的重要性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实践这种理念。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寓教于乐的方法,帮助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教育者。
1、利用故事故事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历史、语言和文化等领域。
例如,您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或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2、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一种流行的寓教于乐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游戏机制和互动性,通过有趣的游戏来教授知识。
游戏化学习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并使学生更有动力和自主性地学习。
其次,游戏机制本身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寓教于趣-寓学于乐
![寓教于趣-寓学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7732810dad51f01dc381f12c.png)
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成长成才以及健全性格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因而,小学教师要加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文章通过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总结数字游戏对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游戏的结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数学游戏;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方法;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小学课程,它严谨性、逻辑性强,对小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总结能力要求较高。
数学游戏,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将数学教学与游戏教学合二为一,让小学生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消除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感与陌生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理论知识框架。
同时,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修补了原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漏洞,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快乐学习的统一,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简单介绍数学游戏与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数字游戏既具有数学的逻辑性,又具有普通游戏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不完全、学习接受能力有限的特点,弥补了原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化和单一化等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了小学生数学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真正地实现了寓教于趣、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字游戏的具体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情境设计游戏、多媒体教学游戏、互动游戏等三大类型,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创造出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1.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學氛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原有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需求,原有的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无聊,容易造成小学生学习精力以及注意力的分散,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d162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b.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摘要:在教育中,兴趣应当永远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语文本身其实是一门很贴合人们社会生活与情感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情感与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进而塑造学生良好三观,首要的便是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动荡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与精神品质就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本篇论文主要围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寓教于乐并寓学于趣,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过去的教学由于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传授,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从学生自身出发,没有思考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性出发,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快乐学习的良好品格与精神风貌。
这样的现象导致的就是很多学生一谈到学习就头疼,对学习感到反感,甚至产生“厌学症”的症状,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好在这些亟待解决需要改变的现象如今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从这里出发,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首先,学生学习兴趣提起来之后,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内心会有一种想要学习的欲望,这有利于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最终会促进其学习进步,拥有了热爱学习的良好理念,对学生也将终身受益,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其次,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学生开心了,心情愉悦,教师也心情愉悦,这有助于促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成就感与信心,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466026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8.png)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这是一种让教育和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的理念。
这个理念强调了教育应该是有趣的、吸引人的,而不应该是乏味的、单调的。
这种理念也意味着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而是可以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娱乐中去。
这个理念的核心是:通过乐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享受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以灌输知识为主,教育者往往把知识的传授当作教育的全部,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缺乏积极性。
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则不同,它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并在愉快中获得知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愉快感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寓教于乐的理念还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将会对学习充满着好奇心,并愿意主动去探究和去学习。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接触新的事物,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会变得开朗、积极,学习将不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而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在游戏、音乐、舞蹈和手工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了个性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尊重个体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兴趣是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培养学习的兴趣是语文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都不稳定,他们还未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言行往往易被喜怒哀乐等情绪所支配,意志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些有益的尝试,旨在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增强和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一、利用教材,激发兴趣
语文是一门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科目,课文本身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根据这个特点,我有意识地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童趣》、《童年》把学生带入童真、童梦中去;《夸父逐日》、《共公怒触不周山》、《皇帝的新装》把学生带入神奇绚丽的幻想世界;《影子的故事》、《回声》、《看云识天气》把学生带入情趣盎然的科学天地……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学起课文就不会兴味索然,而是情趣盎然,那我们情境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革新教法,焕发兴趣
1、方法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口头锻炼机会少,然而,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为此,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起先要求比较低,只要学生把话说清楚,能使别人懂就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胆量,学生有时会觉得没什么内容可讲,我就在前一天布置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说上几句。
第一阶段的成功为第二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胆量就大了,信心足了,讲的话也多了,这时我便要求学生讲故事,讲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之后我提高了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讲,讲明白,而且要讲得动听,内容可以自选,学生都选出自己最拿手的故事,做好充分准备讲给同学们听,内容丰富多彩,有神话故事、寓言、童话、历史故事、奇闻异事,同学们讲故事也是日益老练,有的甚至讲得有声有色,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至今课前三分钟成了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前三分钟演讲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于一炉,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学生说话能力训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方法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设计好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开场白,如采用“以旧带新法”、设疑法、水到渠成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其次,回答问题时针对中学生争强好胜,喜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采用抢答法,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同时叫上几个同学,老师提出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并且当场亮分,对回答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回答不
好的同学给予真诚的鼓励,这样把竞争引入课堂,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上课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因
“课”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近的课文,如《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母亲架设的桥》等采用比较发现法,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发现异同:同是写桥,目的不同,表达方式各异。
即使在同一课文中表达方式也有交叉现象;语言有特色的课文,采用朗读法,如《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再朗读;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采用复述法,老师复述或让学生复述,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写景的课文采用再现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心领神会的理解和想象,通过绘画,把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物。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百草园夏、秋季节美丽的景色陶冶了学生。
我在欣赏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于是他们根据课文的描写和自己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画出鲁迅儿时的乐园。
再如一些古诗词,那优雅的田园、边塞的月夜、古人宅院、河上渔歌等都让学生画了各遍;一些自读课文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课型的探索,教法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焕发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课后注重巩固和复习,除了叫学生做练习外,还让学生出单元试卷,学生出考卷积极性也很高,他们筛选题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复习的过程。
三、开展活动、发展兴趣
课堂教学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到广阔的课外空间去实践,才能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直接兴趣,甚至发展为学好语文恒久的志趣和爱好,使之成为终身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特别重视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和兴趣活动,我们举办了作文竞赛活动、征文活动,在次基础上组建了文学社,还用竞选的方法产生社长、副社长及编委会成员,给学生戴上一顶顶的“乌纱帽”,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存在,这样他们便以主人翁的态度有板有眼地干起来。
他们收稿、看稿、排版、印刷一手操办,忙得不亦乐乎。
当他们看到自己辛勤编排出的来的刊物,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传阅时所激发出来的兴趣是任何语言都无法企及的。
每一次作文竞赛或征文比赛后,文学社都吸收新的成员,条件定得不高,一般学生都能加入到文学社中。
除此之外,为激发语文基础较差、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我有时也干涉“内政”,在发表权上做点文章,故意压制一下经常发表的学生,有意识地照顾一下这些“扶贫对象”,使班里大部分同学的作品都能发表,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发出来时,我相信他们对语文、对写作也就有兴趣了。
除了建立文学社外,我们还先后组织了读好书、写日记、写见闻、讲故事、发议论、书法竞赛、积累资料等活动。
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浓厚的兴趣,在活跃、舒畅、欢快的心理支配下,思维就会进入最佳状态,潜在创造力就会在愉悦的心
境中爆发出来。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充分启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这样学生学习就会主动积极,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
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