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最新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最新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精品文档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

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 .

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 .

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 .

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 .

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 .

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 .二、词类活用

1、秦伯素服郊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 ...

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 .

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 .

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 .

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 .

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 .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 .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 .9、先轸朝,问秦囚 [上朝,名作动] .10、武夫力而拘诸原 [竭尽全力,名作动] .11、入险而脱 [险境,形作名] .12、行则备一夕之卫 [保卫工作,动作名] .13、则束载、厉兵、

秣马矣 [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 .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后援部队,动作名] .1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德,动作名] .1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为……感到悲哀] .17、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使……空闲、休息,使动] .1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使……劳苦,使动用法] .20、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 .21、以逞寡君之志 [使……满意] .22、孤违蹇叔,以辱

二三子 [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1、败

(1)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 [打败]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破坏、毁坏]

(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失败]

(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破败、破旧]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 [打败仗]

(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残败、凋残]

2、报

(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报答,酬谢]

(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复,答复]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报复]

(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报告]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报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

3、超

(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一跃而上,跳上]

(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跳得轻快而高]

(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超过]

4、乘

(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 [“四”的代称]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 [凭借、依仗]

(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 [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顺应]

(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趁着]

(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 [登上]

(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

(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

5、出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出兵,出征]

(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出逃]

(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拿出,交纳]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

(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产生,发生]

(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出现,显露]

(7)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调任,离京任职]

(8)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外出]

(9)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使……流出]

6、过

(1)秦师过周北门(《殽之战》) [经过]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殽之战》) [过错]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诸子喻山水》) [超过]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新序》二则) [拜访,看望] (5)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 [过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间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殽之战》) [中间]

(2)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殽之战》) [通“闲”,使……休息] (3)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间或,偶尔]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小路]

(5)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机会]

(6)谗人间之,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离间]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悄悄地]

8、累

(1)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殽之战》) [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2)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 [聚积]

(3)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连累]

(4)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 [屡次]

9、免

(1)左右免胄而下(《殽之战》) [脱下]

(2)若从君惠而免之(《殽之战》) [赦免]

10、谋

(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殽之战》) [谋略]

(2)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殽之战》) [考虑]

11、丧

(1)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殽之战》) [丧事]

(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丢失]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 [灭亡]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 [丧乱]

12、使

(1)卜偃使大夫拜(《殽之战》) [率领]

(2)公使谓之曰(《殽之战》) [派人]

(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殽之战》) [命令]

] [让))使归就戮于秦((5《殽之战》四、文言虚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而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连词,表转折,却]

(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连词,表偏正,地]

(3)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连词,表并列,又]

(4)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连词,表假设,如果]

(5)灭滑而返 [连词,表承接,接着]

(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连词,表递进,并且]

2、其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代词,他们的]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

(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代词,代崤山]

(3)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代词,那里,指郑国的原圃] (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 3、且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 [连词,并且]

(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副词,将要]

4、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动词,行动]

(2)为吾子之将行也 [介词,在]

(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留 [连词,因为]

(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助词,呢]

(5)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动词,担任]

5、焉

(1)击之,必大捷焉 [语气助词,啊]

(2)公辞焉 [代词,代蹇叔的意见]

(3)崤有二陵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

(4)余收尔骨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使皇武子辞焉 [代词,代他们]

(6)君何辱讨焉 [代词,代孟明等]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副词,怎么]

6、以

(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连词,而]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连词,表目的,用来] (3)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介词,用]

(4)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连词,表目的,用来] (5)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介词,因为]

(6)遂墨以葬文公 [连词,而]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连词,表目的,用来]

(8)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介词,用]

(9)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介词,把]

(10)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连词,表结果,以致]

(11)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介词,因为]

7、于

(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介词,向]

(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介词,从]

(3)晋人御师必于崤 [介词,在]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介词,到]

(5)且使遽告于郑 [介词,向]

(6)吾子淹久于敝邑 [介词,在]

(7)败秦师于殽 [介词,在]

(8)使归就戮于秦 [介词,到]

8、则

(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连词,就]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副词,加强判断,是]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副词,原来已经] 9、之

(1)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代词,代“西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助词,的;代词,代“师之所为”]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代词,代郑国]

(4)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即“以之为戮”,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指代孟明等人]

(5)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助词,的]

(6)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助词,的]

(7)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助词,的]

(8)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助词,取消独立性]

(9)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 [助词,取消独立性]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尔何知 [宾语前置]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判断句]

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判断句]

4、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判断句]

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介宾后置]

6、晋人御师必于殽 [介宾后置]

7、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介宾后置]

8、败秦师于殽 [介宾后置]

9、杞子自郑使(使)告于秦 [省略句、介宾后置]

10、使(之)归就戮于秦 [省略句、介宾后置]

11、(吾子)必死(于)是间 [省略句]

12、(阳处父)及诸河,(孟明等)则在舟中矣 [省略句]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固定句式,恐怕……吧] ...14、未报秦师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固定句式,难道……] ..15、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固定句式,为什么……呢] ..

〖走近文本〗

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使……劳苦)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精品文

档.

精品文档

(叛离、怨恨);且行千里,其(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引申为拒绝)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②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抵抗、阻击)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天子)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向东进)。.③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跃上)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随意,不谨慎,..引申军纪涣散)。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④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生意)于周,遇之。以乘(四张)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您)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敬辞,冒昧)犒从者。不腆(富裕)敝邑,为从....者之淹(停留、驻扎),居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驿....车,一说立即)告于郑。

⑤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辞(辞谢)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使……安静,安宁)敝邑,.若何?”杞子奔(逃奔)齐,逢孙、杨孙奔宋。.⑥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后继的军队),...吾其(还是)还也。”灭滑而还。.⑦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赐予)我也。奉(机会)不可失,敌不..可纵(放跑)。纵敌患生,违天不

祥(吉利)。必伐(讨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为……哀悼)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考虑、打算)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征调)姜戎。子墨(染黑)衰绖,梁弘御(驾驭)戎,莱驹...为右。

⑧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挑拨,使……结怨)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敬辞,辱没,劳驾)讨(惩罚)焉!使归就(接受)戮于秦,以逞(使……....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答应)之。先轸朝(上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释放)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擒获)诸原,妇人暂(仓促)而免...(赦免)诸国。堕(同“隳”,毁坏)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回....头)而唾。

⑩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解开)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通“缧”,绳索)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⑾秦伯素服郊次(驻扎、停驻),乡(通“向”,面对)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使……...受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撤换、革职)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抹杀)大德。”.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晋人御师必于殽/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B、超乘者三百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C、勤而无所,必有悖心/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D、且使遽告于郑/遂发命,遽兴姜戎....【解析】A、阻击/驾驭;B、辆/四;C、使……劳苦;D、驿车/立即。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A、秦师遂东

B、左右免胄而下

C、武夫力而拘诸原

D、秦伯素服郊次....【解析】

A、向东进军;

B、下车;

C、竭尽全力;

D、在郊外。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C)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C、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解析】A、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B、代词,他的意见;兼词,于之,那儿C、副词,已经;D、还是/难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C)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不替孟明,孤之罪也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解析】C,其余的都是判断句。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让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事。军队劳累不堪,筋疲力尽了,远方的君主对我们做好防备。恐怕不行吧?

(2)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译文:轻狂就缺少谋略,没有礼貌就军纪涣散。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译文:我国虽然不富裕,但因为您的部下要在我国停留,所以住一天就准备好一天的军需给养;如果要走,就要做好一晚上的保卫工作。

(4)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译文:郑国有防备了,不能存有灭郑的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撤回去吧。

(5)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译文:一旦放走了敌人,是留给几代人的后患。(攻打秦军是)考虑到后代子孙的利益,能说是忘记先君的遗命。

(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文:战士们竭尽全力才从战场上把他们抓到,妇人的(几句谎言)一下子就把他们从都城中放走了。毁弃了军队的战果却助长了敌人的气焰,晋国的灭亡没有几天了。

(7)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译文:承蒙贵国国君的恩惠,不杀了我们这些俘虏,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死刑。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处死了,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

(8)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秦穆公)说:没有撤换(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7、第一段紧扣秦穆公的三个动作访、辞、谓,写出了他的刚愎自用(傲慢专横)、利令智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

昏的性格特点;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秦伯“乡师而哭”,表现了秦穆公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的性格特点。

8、简析第①、②段蹇叔两次“哭师”的描写对其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答:第一次“哭师”,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料事如神,他已预见到秦兵必败,内心沉痛;第二次“哭师”是因为他的儿子也在军队中,他悲痛不舍。两次“哭师”,是因为他的忠谏不被采纳,内心悲愤,刻画了一个老成持重、忠贞爱国的谋士形象。

9、简析“王孙满观师”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写出了秦兵的骄纵轻狂,揭示了秦兵此行失败的原因,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蹇叔论断的正确性。

10、文中人物的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请简要概括他们的辞令的特点。答:弦高:热情谦和,彬彬有礼。揭露了秦国偷袭郑国的阴谋,明确表示郑国已经做好了防卫准备,又达到了向

其提出警告,阻止其向郑国进军的目的。

皇武子:用关切的语言揭露了对方里应外合的阴谋,下达逐客之令。

孟明:绵里藏针。嘲讽晋襄公释囚遗患的愚蠢;嘲笑阳处父诱捕的徒劳;暗示了报仇雪耻的誓言。

11、课文题目是《秦晋殽之战》,却只用四十三个字略写战争,为什么?

答:本文的主旨意在揭示师出不义终将自取失败的道理。作者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叙战”,而在“论战”——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以及战略的是否正确,所以文章用大量的笔墨详写秦穆公战略决策的错误,秦军的傲慢轻敌,郑国的应对措施,晋国的酝酿准备等,通过这些史实的叙写,清楚地显示了秦国在战略、道义、人心、士气、力量上都处于劣势,从而揭示出秦军失败的必然性。

〖拓展练习〗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推辞)曰:“臣..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冒..昧)以烦执事。越国以鄙(使……成为边邑)远(偏远的地方),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通“倍”,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削弱)也。若舍(放弃)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使者)之往来,共(通“供”,供应)其乏困(缺乏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曾....经)为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通“餍”,满足)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扩展)其西封。若不...阙(通“缺”,损害)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考虑)之。“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如果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凭借)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引申为同盟),不知(通“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吾其(还是)还也。”亦去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选出与“夫晋,何厌之有”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败坏,损害;B、通“供”,供应;C、通“悦”,高兴;D、通“智”,明智。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又欲肆其西封②吾其还也..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焉用亡郑以陪邻..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D [①项中“其”是“它”的意思;②项中“其”是“还是”的意思;③项中“焉”是“哪里”;④项中“焉”是“怎么”的意思。]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倘若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若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

5、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最终使之退兵,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外交。说辞虽短,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请结合文章,梳理出一份烛之武的游说提纲。

提示:目标:退师。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内容:(1)坦言“知亡”,示弱臣服;(2)亡郑对晋有利,存郑对秦有利;(3)用史实离间秦晋关系,点破晋国对秦国的威胁。

6、秦晋联合围郑,秦穆公单方面撤军,违背盟约,晋国大夫提议攻打秦国,晋文公为何不允?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晋文公?

提示:晋文公是依靠秦国的力量取得国君的地位,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别人,不仁;失去盟国,不智;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知恩图报以及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聪慧。

7、上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军埋下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晋联盟提供了条件。

二、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回答问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虢,虞之表也(屏障)(2)寇不可玩(轻视)..(3)唇亡齿寒(丢失)(4)神必据我(护佑)..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①以其无理于晋②宫之奇以其族行..

C、①其可再乎②神其吐之乎..

D、①师还,馆于虞②且虞能亲于桓庄

乎..【解析】A、这,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因为,率领;C、难道,大概;D、在,比。

3、选出与“师还,馆于虞”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而明德以荐馨香

B、虞不腊矣

C、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D、劳师以袭远....

【解析】A、使……明显;B、举行腊祭,名作动;C、恩德,动作名;D、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4、选出与“其虞虢之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晋,吾宗也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C、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D、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解析】A、判断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被攻占;D、介宾后置。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译文:俗话所说的“面颊与牙床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说的就是虞、虢两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译文:对至亲仅是因为地位尊宠,一旦感到有威胁,尚且要杀害他们,更何况虞是一个国家呢?(3)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译文: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中祭祀的时候,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6、下列句子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宫之奇从虞和虢在地理上的贴邻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唇亡齿寒。

B、针对虞公“晋,吾宗也,岂害我哉”的糊涂观念,宫之奇借用虢与桓庄之族被灭的史实,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的迷信。

C、针对虞公迷信神权的思想,宫之奇指出国家的存亡在人而不在神,可虞公执迷不悟,最终落得个身俘国灭的下场。

D、宫之奇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德政,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7、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说明春秋时期是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答:虞公过于相信亲情的力量,认为晋国和自己同宗,不会侵犯自己,答应借道而被灭亡。故事说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

精品文档.

秦晋崤之战词句复习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12)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捆绑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为动用法(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为……举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6)以闲敝邑:使……得到休息 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朝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砺 8.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粢”,粮食 9.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通“四”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1)尔何知! (2)何施之为? (3)纵敌患生

2.定语后置: (1)牛十二犒师 (2)柩有声如牛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6)将殡于曲沃 4.谓语后置句 (1)不腆敝邑 5.判断句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6.省略句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卜偃使大夫拜 (3)秦伯素服郊外 (4)使归就戮于秦 (5)先轸朝,问秦囚 (6)郑穆公使祝客馆 (7)出绛 (8)召孟明、西乞、白乙 (9)必死是间 (10)则在舟中矣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doc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

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秘密派兵) B.劳师以袭远(劳累军队)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二十一秦晋崤之战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死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3)国可得也都城 (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 (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 (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 (8)无礼则脱不谨慎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10)以乘韦先四 (11)为从者之淹停留 (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 (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14)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 (15)君命大事战争 (16)敢犒从者冒昧 (17)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 (18)不替孟明撤换、废弃 三、一词多义 1、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2、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4、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5、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6、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 (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 (3)为从者之淹(因为) (4)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 7、乘 (1)超乘者三百乘(兵车) (2)超乘者三百乘(辆) (3)以乘韦先(四) 8、无 (1)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不) (2)勤而无所(没有) 9、过 (1)秦师过周北门(经过) (2)孤之过也(过错) 10、间 (1)必死是间(中间) (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

(完整)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推荐文档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 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 (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 (6)乡师而哭乡:通()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 (三)解释重要词语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若潜.师以来 3、国.可得也 4、穆公访诸.蹇叔 5、师劳.力竭 6、无乃 ..不可乎. 7、勤.而无所 8、必有悖.心 9、蹇叔之子与.师 10、晋人御.师必于殽 11、必死是.间 12、余收尔骨焉. 13、超乘 ..者三百乘. 14、秦师轻.而无礼 15、无礼则脱.16、以乘.韦先 17、敢.犒从者 18、不腆.敝邑 19、为从者之淹. 20、居则具.一日之积. 21、且使遽.告于郑 22、郑穆公使视.客馆 23、使皇武子辞.焉 24、以.闲敝邑 25、不可冀.也 26、攻之不克. 27、吾其.还也 28、而以.贪勤民 29、天奉.我也 30、彼实.构吾二君

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32、君何辱 ..讨焉 33、以逞.寡君之志. 34、吾舍.之矣 35、武夫力而拘诸原 ... 36、妇人暂.而免.诸国 37、堕.军实而长寇仇 38、亡.无日矣 39、不顾.而唾 40、及诸.河 41、释.左骖赠孟明 42、死且.不朽. 43、若从.君惠而免之 44、秦伯素服郊次. 45、乡.师而哭 46、不替.孟明 47、且吾不以.一眚掩 ..大德 (四)一词多义 1、焉 (1)击之,必大捷焉() (2)余收尔骨焉() (3)君何辱讨焉() 2、且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且使遽告于郑() (3)死且不朽() 3、以 (1)劳师以袭远()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4、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其为死君乎?()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5)吾子取其麋鹿() 5、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2)为吾子之将行也()(3)为从者之淹() (4)何施之为() (5)莱驹为右() 6、乘 (1)超乘者三百乘() (2)超乘者三百乘() (3)以乘韦先() 7、而 (1)勤而无所() (2)哭而送之() (3)左右免胃而下() (4)秦师轻而无礼() (5)灭滑而还() (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7)入险而脱() 8、之 (1)何施之为()

秦晋崤之战_知识点整理

二十一晋崤之战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死 (2)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3)国可得也都城 (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 (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 (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 (8)无礼则脱不谨慎 (9)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10)以乘韦先四 (11)为从者之淹停留 (12)未报施而伐其师恩惠 (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14)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 (15)君命大事战争 (16)敢犒从者冒昧 (17)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未杀的牲畜(18)不替孟明撤换、废弃 三、一词多义 1、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2、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3、以 (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4、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5、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6、为 (1)师之所为,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 (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 (3)为从者之淹(因为) (4)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

崤之战知识点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因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在)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焉: (1)兼词,于此,在那里。 (2)代词,他们。 且: (1)连词,况且。 (2)连词,并且。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秦晋肴之战》基础练习答案

《秦晋殽之战》基础练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该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将有西师过轶 ..我(越过)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3.若潜.师以来(秘密地) 4.尔.何知(你) 5.必死是.间(这) 6.弦高将市.于周(做买卖,交易) 7.闻吾子 ..将步师出于敝邑(对对方的尊称) 8.为从者之淹.(停留,驻扎) 9.具.一日之积(准备) 10.厉兵秣马(磨砺兵器,喂饱马匹,指做好了战斗准备)1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希望) 12.必伐.秦师(进攻,征伐) 13.遽.兴姜戎(迅速) 14.子墨.衰绖(把……染成黑色) 15.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16.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 17.妇人暂而免诸国 ..(之于,国都) 18.亡无日 ..矣(不久) 19.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 20.不以.一眚掩大德(因为) 三、一词多义积累 1、乘①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乘坐 ②超乘者三百乘(《秦晋殽之战》)兵车(名词)辆(量词)

③以乘韦先(《秦晋殽之战》)代指“四” 2、辞①归去来兮辞文体名,辞赋 ②公辞焉(《秦晋殽之战》)拒绝 ③使皇武子辞焉(《秦晋殽之战》)辞谢 3、及①及诸河(《秦晋殽之战》)追赶 ②及滑(《秦晋殽之战》)到,到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并且 4、克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秦晋殽之战》)战胜 ②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③克勤克俭能够 5、若①若潜师以来(《秦晋殽之战》)如果 ②若从君惠而免之(《秦晋殽之战》)如果 ③门庭若市如,像 6、奔①杞子奔齐(《秦晋殽之战》)逃亡 ②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奔腾 7、患①纵敌患生(《秦晋殽之战》)祸害,灾祸,忧患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担忧,忧虑 8、诸①穆公访诸蹇叔(《秦晋殽之战》)之于 ②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之于 四、单项选择题 1.以下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 A.乡师而哭B.不以累臣衅鼓 C.堕军实而长寇雠D.不腆敝邑 2.以下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御戎:驾御兵车 B.中寿:中等寿命 C.无礼则脱:不讲求礼仪就能侥幸逃脱 D.免胄:摘下头盔 3.以下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 A.败秦师于殽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 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 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1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

《秦晋殽之战》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满足 3.堕军实而长寇仇堕通“隳”,毁坏 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缧”,捆犯人的绳索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砺”,磨砺 二、古今异义 君命大事 古义:战争今义:重大的事情 三、一词多义 ①超乘者三百乘(sheng) 名词,兵车 乘②超乘(sheng)者三百乘量词,辆 ③以乘(sheng)韦先,牛十二犒数词,四 ④因利乘(cheng)便动词,趁着 ⑤公与之乘(cheng),战于长勺动词,乘车 ①秦师过周北门/宫车过也动词,经过 ②孤之过也/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名词,过错 过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动词,犯错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就居(《小石潭记》)副词,过分 ⑤《过秦论》动词,指责,责备 ①击之,必大捷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 焉②余收尔骨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从(在)那/这里 ③且焉置土石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 ④君何辱讨焉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们” ⑤杀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⑦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 ①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语气副词,表反问(反诘),难道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 其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 ④吾子取其麋鹿指示代词,那/那里 ⑤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

⑥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他们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师:发兵 (2)秦师遂东东:向东进军 (3)左右免胃而下下:下车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砺秣:喂 (6)子墨衰绖墨: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墨:穿黑色丧服 (8)晋于是始墨墨:穿黑色丧服 (9)秦伯素服郊次素服:穿素服 (10)武夫力而拘诸原力:花力气 2.名词作状语 秦伯素服郊次郊: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远方的国家 (2)人险而脱险:险境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历兵、马矣载:装载之物 (2)行则备一夕之卫卫:保卫工作 (3)围之不继继:接续的部队 (4)奉不可失奉:奉送的机会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施:施舍的恩惠 (6)三年将拜君赐赐:恩赐 (7)寡君之以为戮戮:杀戮的对象 5.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勤:使......劳苦 (3)以闲敝邑闲:使......安闲 (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使......受辱 6.为动用法 (1)蹇叔哭之哭:为......哭 (2)秦人不哀吾丧而伐我同姓哀:为......哀悼 五、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 (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 (6)乡师而哭乡:通()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 (三)解释重要词语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15、无礼则脱 . 2、若潜 .师以来16、以乘 .韦先 3、国 .可得也17、敢 .犒从者

4、穆公访诸 .蹇叔18、不腆 .敝邑 5、师劳 .力竭19、为从者之淹. 6、无乃 ..不可乎 .20、居则具 .一日之积 . 7、勤 .而无所21、且使遽.告于郑 8、必有悖 .心22、郑穆公使视.客馆 9、蹇叔之子与 .师23、使皇武子辞.焉 10、晋人御

.师必于殽24、以.闲敝邑 11、必死是 .间25、不可冀.也 12、余收尔骨焉.26、攻之不克 . 13、超乘 ..者三百乘.27、吾其 .还也 14、秦师轻 .而无礼28、而以.贪勤民骖()乘29、天奉 .我也 30、彼实 .构吾二君 31、寡君若 .得而食之不厌

. 32、君何辱 ..讨焉 33、以逞 .寡君之志 . 34、吾舍 .之矣 35、武夫力而拘诸原... 36、妇人暂 .而免 .诸国 37、堕 .军实而长寇仇38、亡 .无日矣 39、不顾 .而唾 40、及诸 .河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 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 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 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乘骖((二)通假字:辟:通()(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厌: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7 厉:通( (三)解释重要词语、无礼则脱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5..韦先2、若潜师以来16、以乘..、国3可得也17、敢犒从者..4、穆公访诸蹇叔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5、师劳力竭..20、居则具一日之积6、无乃不可乎.....21、且使遽告于郑7、勤而无所..客馆228、必有悖心、郑穆公使视..师9、蹇叔之子与23、使皇武子辞焉..10、以闲敝邑、晋人御师必于殽24..25、不可冀也间11、必死是..、攻之不克、余收尔骨焉12 26..13、吾其、超乘者三百乘27还也....而无礼14、秦师轻贪勤民、而以28..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29、天奉我也(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彼实构吾二君)30.(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君何辱讨焉)..(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33、以逞寡君之志..4、其之矣、吾舍34.(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5、武夫力而拘诸原...(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36、妇人暂而免诸国吾其还也。..(、堕37军实而长寇仇).(3)其为死君乎?()38、亡无日矣.(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而唾39、不顾.(5)吾子取其麋鹿(河40、及诸).5、为、释41左骖赠孟明.(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不朽42、死且)..(2)为吾子之将行也(君惠而免之43、若从).(3)为从者之淹(、秦伯素服郊次44 ).(4)何施之为(师而哭、乡 45 ).(5)莱驹为右46、不替孟明().6一眚掩、且吾不以47大德、乘...乘者三百乘()(四)一词多义(1)超乘(1、焉)(2)超乘者三百 (3)以乘韦先()1()击之,必大捷焉()、而7))余收尔骨焉((2

《秦晋崤之战》文言整理

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6)夏后皋之墓也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 二、一词多义 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以 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同上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最新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1)

)(高三上)《秦晋崤之战》练习答案 1.《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年体,解释经书,《春秋》 2.⑴钥匙;⑵暗地里、悄悄地;⑶兼词,之于;⑷拒绝;⑸参加;⑹同“避”,躲避;⑺抵御,抵抗;⑻这,这个;⑼往东进军;⑽轻狂放肆;⑾丰厚,富饶;⑿停留,驻扎;⒀磨砺;喂饱;⒁通“闲”,休息;⒂送,给予;⒃使……结怨;⒄通“餍”,满足,甘心;⒅放掉;⒆能“隳”,损害,毁坏;⒇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3.⑴结构助词,做的事情;⑵代词,代“功劳”;⑶句中语气助词,不译;⑷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岂”、“难道”;⑸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⑹代词,蹇叔的意见;⑺副词,表示时间的承接;⑻副词,表前因后果。 4.D,(1)染黑;(2)穿黑色衣服;(3)(4)为……请求 5.⑴远方国家的君王作好了准备,恐怕不行吧?⑵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⑶住下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一夜的保卫工作。⑷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⑸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⑹秦穆公穿着简朴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 6.原轸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栾枝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7.(1)讥刺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2)嘲笑阳处父诱捕的徒劳;(3)暗示报仇雪恨的决心 8.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战争阶段:郑国巧辞逐客、原轸论击秦师;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 9.本文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时间顺序,把秦晋郑三方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崤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教学内容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 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 (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 (6)乡师而哭乡:通()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 (三)解释重要词语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若潜.师以来 3、国.可得也 4、穆公访诸.蹇叔 5、师劳.力竭 6、无乃 ..不可乎. 7、勤.而无所 8、必有悖.心 9、蹇叔之子与.师 10、晋人御.师必于殽 11、必死是.间 12、余收尔骨焉. 13、超乘 ..者三百乘.14、秦师轻.而无礼 15、无礼则脱. 16、以乘.韦先 17、敢.犒从者 18、不腆.敝邑 19、为从者之淹. 20、居则具.一日之积. 21、且使遽.告于郑 22、郑穆公使视.客馆 23、使皇武子辞.焉 24、以.闲敝邑 25、不可冀.也 26、攻之不克.

27、吾其.还也 28、而以.贪勤民 29、天奉.我也 30、彼实.构吾二君 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32、君何辱 ..讨焉 33、以逞.寡君之志. 34、吾舍.之矣 35、武夫力而拘诸原 ... 36、妇人暂.而免.诸国 37、堕.军实而长寇仇 38、亡.无日矣 39、不顾.而唾 40、及诸.河 41、释.左骖赠孟明 42、死且.不朽. 43、若从.君惠而免之 44、秦伯素服郊次. 45、乡.师而哭 46、不替.孟明 47、且吾不以.一眚掩 ..大德 (四)一词多义 1、焉 (1)击之,必大捷焉() (2)余收尔骨焉() (3)君何辱讨焉() 2、且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且使遽告于郑() (3)死且不朽() 3、以 (1)劳师以袭远()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4、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其为死君乎?()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5)吾子取其麋鹿() 5、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2)为吾子之将行也()(3)为从者之淹() (4)何施之为() (5)莱驹为右() 6、乘 (1)超乘者三百乘() (2)超乘者三百乘() (3)以乘韦先()

秦晋崤之战》教案

秦晋崤之战【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并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记叙的写法。 2、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深刻领会此文揭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组材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四课时(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初中已学过的《曹刿论战》说到《崤之战》。《曹刿论战》:一个“论”字表明文章不是为记事而记事,而是通过记事印证人物对战争的议论。 《崤之战》此文标题也是编者加的。为什么以此为题?因为此文记述了春秋时代秦晋间的一次战役,战争发生在“崤”这个地方。但是,文章也没有详细记载战争的过程,这一点与《曹刿论战》没有详细记载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很相类似。有人说,此文标题虽非《骞叔论战》,实际上骞叔对战争的预见是全文的核心。这两篇都是节选自《左传》,此书擅长写战争。 二、背景知识介绍 1、关于《左传》。 “传”是什么意思?传注,注释。“左”指谁?左丘明。 左丘明为哪部书作“传”?《春秋》。《春秋》为“五经”之一。为《春秋》作传的书有三部,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生动精炼,传神肖像,富有文采,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

马迁着《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2、“崤之战”的历史背景。 阅读课文预习提示。 关于此次战争,《春秋》经文有关记载很简单: (鲁僖公)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夏,四月,辛已,晋人及姜戎几秦师于崤。癸已,葬晋文公。 这段文字经过左丘明“传注”,秦晋崤之战、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斗争,就被描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了。 关于历史背景,补充说明以下两点: (1)所谓“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曾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并娶穆公之女为妻。 (2)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崤之战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此,秦晋结怨,关系开始破裂。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内容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归纳。 全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秦军东征。 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 分段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 1、从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入手。 第1自然段叙述秦穆公利令昏,不听骞叔劝告,出师伐郑:第 2、3自然段叙述秦军途中发生的两件事:王孙满断定秦军必败, 弦高犒师使秦袭郑阴谋败露;第4自然段记叙晋国伏击秦师,秦师 败于崤,主帅被俘,第5、6自然段记叙战后晋国释放三帅,秦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