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留样本:作案工具在正常生产活动过程中因使用而在相应客体上产生的变形。工具损毁、无法找到等情况出现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遗留样本来同现场痕迹进行比对。依法对嫌疑人家中、工作单位、可能藏匿与犯罪有关物证的地方进行秘密或公开搜查。

实验样本:利用嫌疑工具留痕部位在相应材质上模拟现场痕迹形成条件而制成的痕迹称作实验样本。目的:把工具上的特征反映到实验样本上,使工具上的特征变成与现场痕迹凹凸结构一致的特征,以利于比对检验;验证工具留痕条件、留痕部位是否正确。制作要求:原则上选材与被破坏客体物理性质相同;不能因为选才不当而破坏工具的特性;重现痕迹的形成情况。

制作“五合样本”:选材适合;破坏方式相同;施力大小相同,反映在破坏程度、痕迹深浅上;破坏施力方向、角度相同;接触部位要准确。材质相同、硬度相同、处理工艺相同、木材干湿程度相同(切面、横顺纹相同)、表面光滑程度、油漆成分相同等. 实际操作时均是从软到硬,逐渐接近现场客体的条件。如:颅骨上的打击痕迹——可选厚纸板、硬杂木薄板、必要时可用猪狗的骨板。金属上的压痕、切划痕迹——可选铅片、铝片。钳剪痕迹——可选铅丝、铝丝、紫铜线材、逐渐接近现场客体的硬度。

工具痕迹学:运用物理、材料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案件现场中工具痕迹的形成和变化、类型与特点、分析推断的方法及检验的一门刑事技术科学。

工痕研究内容:工痕的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现场勘查、分析利用工痕的方法;工痕的检验技术;工痕建档及自动识别;工痕的相关学科的有关基础理论。

工具痕迹:犯罪嫌疑人持械破坏(或侵害)某种物体时在接触部位引起的变形。

工痕的形成:作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承受客体内部质点位移而发生变形;应力:由外力引起内力在单位面积的大小称为应力;应变:承受客体在外力作用下,沿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单位长度的变形量称为应变。被破坏客体,硬度:即客体抵抗其它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强度:即客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塑性变形和断离的能力;塑性:即指客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并在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不可恢复的永久性变形的能力,表现为延伸率、平面收缩率;脆性:指客体在外力作用下稍有塑性变形就发生断裂或破碎的性质。工具:结构—痕迹形态,功能—破坏方式。打击工具:主要对客体起冲击压缩作用,一般具有一定重量,质地坚实,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常见斧锤类;撬压工具:对客体是是破坏时,撬压工具具有拉、压、弯、扭等复合作用,常见螺丝刀、木工凿、撬棒、钢钎类等;切割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切割工具起切割作用,常见菜刀、斧类、匕首等。

工痕基本特征:案件固有名词与犯罪行为有关;塑变而非弹变;立体痕迹而非平面痕迹;类型:撬门压锁、破窗挖洞、持械破坏、持械行凶等。工痕特点:多发性,现场出现率高,刑案70%以上,盗窃案80%以上;多变性,形成工痕的工具种类多,因此工具痕迹多;立体性,一件工具作案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痕迹,接触部位不同,形成的痕迹也不同;微量物质多,分离物:构成工具某一结构部位从工具分离后遗落在现场的残留物。附着物:被破坏物体表面物质被工具带走或工具上沾附的物质颗粒遗留在客体上;易发现、易提取、不易被破坏。

工痕在侦查中的作用:推断工具种类,突出侦查重点;分析痕迹形成,确定事件性质;根据痕迹反映,揭露伪造现场;利用工具痕迹,提供串案依据;根据行为技巧,判定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及人生特点;认定作案工具,提供诉讼证据。

工具分类:按取用时间、地点分:预先备带,就地取材,有利于分析案件性质。按用途分:一般用途,生产生活常见刀、斧、锤、钳子等;专业用途分,行业、部门特有工具,如焊枪、检修锤切割机等;特殊工具,犯罪嫌疑人自制的如拉码器、拐头等;替代工具,本非成型而被用来作案的如砖石棍等;缩小种类范围,突出行业。按功能分,拉压,剪切,扭转,刺扎等。按组织分,金属,木质,其它,确定工具质地。

工痕分类:按造痕体和承痕体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工痕(擦、划、切、割);静态工痕(打击、撬压);按工具痕迹的形态可分为凹陷痕迹、线形痕迹、断裂痕迹、和孔洞痕迹;按工具作用方式可分为打击、、撬压、擦划、剪切、切割、及割削等六类。工痕一般特征可反映造型工具与承受客体接触部位的形貌、尺寸。细节特征可反映造型工具与客体接触部位的缺损、裂纹、缺角、折皱、凹坑和凸点等的形状、大小、深浅、位置数量等相互关系。切划接触:工具与被破坏客体两者接触点相对运动的作用方式,在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为线条痕迹(动态接触);印压接触:工具与被破坏客体两者接触点不改变的作用方式,在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为凹陷痕迹(静态接触)。打击痕迹边缘是动态痕迹,底部是静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形状规格等种属方面的特点)。

线条状痕迹:被破坏客体与工具在切划接触状态下而产生的变形(相对划动)。性质:痕迹以凹凸线条的起伏形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特征,且凸凹像相反.。结构:痕起缘:形痕初始阶段工具与被破坏客体的接触线;痕迹面:形痕中间阶段工具在被破坏客体上的运动轨迹;痕止缘:终止形痕时工具与被破坏客体的接触线。特征:一般特征:被破坏客体断面的形状、锋刃角的大小,断面部位及宽度;凹凸线条方向、数量、粗细、密度及痕迹的宽度;断面上工具的加工花纹痕迹的形状、分布特点;痕起缘、痕止缘和痕迹面的形状等。细节特征:明显粗大、连贯的凹凸线条的位置、形状、宽度、深度、长度等相互关系;各线条分布特点、相互距离及相互关系。

线形痕迹:承载客体对加载工具作用后,接触部分物质被分离而形成的凹凸线带。形成特点:线形痕迹的每一个凹或凸线都是工具边棱或刃口上的每一个凸或凹点所经过的痕迹,工具上凸点形成凹线条,凹点形成凸线条。

凹陷痕迹:被破坏客体与工具在印压接触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变形。性质:痕迹以凹凸坑丘的形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特征,凹凸像相反。结构:痕起缘:形痕初始阶段工具与被破坏客体表面的交线;痕迹壁:形痕中间阶段工具在被破坏客体纵向上的运动轨迹;痕止缘:终止形痕时工具与被破坏客体表面的交线。痕底:终止形痕时工具与被破坏客体已破坏表面的正交面。痕迹面:压划作用的结果,在平行表面反映痕迹。总体特征:同时形成两处相互对应且距离不很远的痕迹;两处痕迹反映同一把工具两个不同部位的结构特征;杠件长度尤其是垂臂长度对痕迹深浅和面积大小的影响。种类特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一般形状如圆、梯、弧、矩等;反映工具某部位的尺寸如宽度、长度、厚度等;反映工具表面加工花纹的种类、方向、间距以及数量等。细节特征:在痕起缘和痕止缘上,反映出刃口、边棱上的砂眼、花纹、弯曲、凸棱、磨损、缺口等;在痕底反映出工具接触面上的凹凸点纹线,裂纹缺损等;上述特征的具体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自制或无统一规格的工具局部特殊形状或其它细节特征。影响因素:加载客体的质量、速度,打击面的形态、硬度,承载客体的硬度、塑性。

前角:指工具前进方向的切削面与客体表面的夹角。α﹥90°为推;α﹤90°为拉。α小到一定值时为某一边接触,90°时为整个面接触。改变实质:工具与客体接触部位的改变,引起线痕特征凸凹结构的变化,导致线痕质量的变化;接触部位很薄的工具,a的改变对线痕影响不大;接触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工具,a的改变对线痕的质量、数量影响很大;同一工具,α相差10 °时形成的线痕对接率为60~65%;α相差20 °时,线痕对接率为40%,且痕迹外观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同一工具可识别接洽α的改变约在10 °左右,不能超过15 . 偏角:指工具与客体接触线与擦痕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改变实质:切划方向上特征排列组合的变化,引起线痕质量的变化及线痕总宽度的改变。γ=90°时,线痕最宽,凸凹线条状特征能真实反映工具接触部位凹凸点的形状、间距。γ﹥90°或γ﹤90°时,总宽度变窄、间距减小。γ变化10°左右,线条特征接合无明显变化;变化大于20°,只有很少一部分能精确接合,但线条排列和轮廓还是明显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