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区域分析与规划

合集下载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实施评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实施评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2030)实行评估汇报一、评估背景临湖镇是9月吴中区行政区域调整由原渡村镇、浦庄镇合并而来, 从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以临近太湖而得名, 地处苏州城西南, 东西两面濒临太湖, 北与木渎胥口相接, 东隔东山大道与横泾街道相连, 南邻东山镇, 东南隔太湖与吴江相望, 素以“鱼米之乡”闻名。

二、伴随新一轮《苏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5)》、《苏州市吴中区城镇协调规划(-2035)》旳编制启动, 临湖镇被赋予了新旳目旳定位和发展思绪, 在新时期旳机遇与挑战面前, 有必要深入明确自身定位, 承担区域整体发展旳职能。

三、为响应十九大新精神, 适应新形势、新规定, 有必要对现行旳总体规划旳实行状况进行一次客观旳评估, 结合目前旳形势背景客观地分析近年来规划实行旳效果和对城镇发展旳引导作用, 同步解析城镇面临旳问题和挑战, 为未来旳工作打下良好旳基础。

四、评估范围五、本次评估旳范围为临湖镇行政辖区范围, 总面积约52.85平方公里。

六、评估内容体系评价旳重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城镇空间管制、发展规模、建设用地发展态势、建设用地构成、综合交通以及重大项目对总体规划旳影响与分析、评估成果与提议等内容。

七、深度规定论述现行总规旳重要内容;总结现实状况各项内容旳执行状况;梳理实行总规中存在旳重要问题和偏差;分析出现偏差旳原因;提出评估结论。

八、同步, 分析宏观区域及地方层面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等要素对临湖镇现行总规实行中城镇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旳重要影响。

从而, 明确现行总规下一步实行目旳和重点以及总规修编旳必要性。

九、规划设计成果规定本次规划旳成果形式, 根据法律、法规及采购规定确定, 内容包括实行评估汇报、图纸。

1、实行评估汇报:包括评估总则、规划阶段性目旳贯彻状况、城镇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各项强制性内容执行状况、有关政策对规划旳实行影响、综合评估结论、对本次总规修编旳方略提议等内容。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区域地理 第三章 江苏乡土地理 第40讲 江苏省自然和人文概况 .doc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区域地理 第三章 江苏乡土地理 第40讲 江苏省自然和人文概况 .doc

第40讲江苏省自然和人文概况一、自然地理环境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东临黄海。

陆地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共26个海岛。

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共辖13个地级市。

江苏省政区图2.地形(1)地势:地势最低的省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

地面高程在45米以下的平原低地占总面积85%, 其中半数以上在5米以下。

(2)地形: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

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最高峰,海拔625米。

3.气候(1)类型: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特征: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气象灾害多发。

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补充点拨 1月份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4.河流、湖泊江苏跨江滨海,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陆地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占15.7%。

主要河流有长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主要湖泊有太湖、洪泽湖。

5.自然资源耕地和海域面积广阔。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7%,人均占有耕地0.99亩。

湿地资源丰富,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沼泽等类型众多,沿海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4。

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长江口、大沙四大渔场。

江苏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徐州的煤、连云港的磷、沿海淮北盐区的盐、宜兴的陶瓷土等全国闻名。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2016年末,常住人口7998.6万人,比2015年末增长0.3%。

2010年末常住人口7 866.09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0.56%。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区域分析与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分析,了解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人口特征、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再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划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势、气候、土壤等;了解该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经济状况;了解该区域的人口特征,包括人口分布、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了解该区域的社会需求,包括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根据区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确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例如,如果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如果该区域靠近重要交通枢纽,可以发展物流中心、商贸等相关产业。

其次,需要考虑区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的布局,确保各区域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例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合理距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此外,还需要考虑规划的可持续性。

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可以引入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为了实施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落实。

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区域分析与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制定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一些与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内容。

首先,需要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

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江苏省的水资源,江苏省政府制定了一套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

一、区划背景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是在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该区划旨在合理规划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区划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文地质、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分地表水功能区。

2、实用性原则:结合实际需求,考虑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实用可行的区划方案。

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区划方案易于实施和管理,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政府管理能力。

4、保护性原则:以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为前提,确保地表水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划方案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大类地表水功能区:生活用水区、生产用水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

1、生活用水区: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以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主。

该区域应确保水质优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生产用水区:该区域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包括农田灌溉区、工业用水区等。

该区域应确保水量充足,满足生产需求。

3、自然生态保护区:该区域主要涉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源头等。

该区域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实施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地表水功能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确保水质达到标准。

2、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4、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

5、定期评估调整:定期对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区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情况分析

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情况分析
强保障机制ꎬ落实制度建设ꎬ有效落实保障制度ꎮ
1 1 2 制度建设
江苏省较早谋划制定省级“ 三线一单” 相关管理
文件ꎬ为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规范化管理与
实施奠定基础ꎮ 13 个设区市均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实施方案发布ꎬ明确了相关管理制度、落实队伍建设、
推动宣传引导、强化经费保障的内容ꎮ 南通市制定出
畅、备案时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ꎮ
2 2 应用实施场景与模式有待拓展
通过收集典型案例发现ꎬ各市在产业布局优化和
转型升级方面应用较多ꎬ但与区域环境质量底线目
标、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执法督察等方面衔接应用的案
例较少ꎬ成果应用场景不广ꎬ应用深度不够 [4] ꎮ 生态
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涉及部门众多ꎬ在具体实施应用时
江苏省“ 三线一单” 实施以来ꎬ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有关规定条款陆续被列入 « 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
例» « 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草案) » 等地方性法
No 2
Januaryꎬ2024
规ꎬ探索了在立法中的应用ꎮ “ 十四五” 的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等政策制定过程ꎬ也积极应用“ 三线一
单” 成果ꎬ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
的保护力度ꎬ科学引导产业合理布局ꎬ精准谋划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ꎮ 各设区市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成果在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战略制定及实施
过程中的有效衔接ꎮ 其中ꎬ宿迁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编制过程中ꎬ加强与资规部门沟通ꎬ建议将生态环
境分区管控的环境评价结果纳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
各设区市、各级工业园区严格遵守项目引入、结
构和布局调整、落后产能清退等日常管理中的生态环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一、区域分析的重点1.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特点,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经济社会分析:对人口、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交通、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基础设施分析: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状况、效益等,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4.生态环境分析: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5.风险评估与应对:对区域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二、区域规划的重点1.发展目标与定位:根据区域分析的结果,明确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区位优势的发挥。

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策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4.城市与乡村发展: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城市扩容、城市更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5.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区域的交通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制定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6.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规划,保护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7.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对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进行规划,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对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等规划措施。

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

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
评估考核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考 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信息公开与反馈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和反馈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情 况和成果,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THANKS
感谢观看
规划原则与依据
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坚持集约 节约、高效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分 类指导;坚持统筹协调、多规合一。
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江苏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江苏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江苏省生态环境 保护规划等。
03
编制方法与技术要求
编制流程与步骤
前期准备
明确规划目标、范围和期限,收集相关资料 ,建立工作团队。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制指南有助 于推动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制定统一的规划标准和方法,促进江苏省内各地区之 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实现区域整体 效益最大化。
保障公共利益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公共利益,编制指南有助于保障江苏省 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内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 、保护和利用的目标、策略和措施,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制指南的意义
提供规划编制指导
编制指南为江苏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
现状分析
对江苏省的国土空间进行现状调查,包括自然 环境、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等方面。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03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以建设经济强市为目标,促进产 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经济实 力和综合竞争力。
社会发展目标
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生 活质量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目标
以建设美丽扬州为目标,加强生 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
督规划的实施情况。
资金保障措施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投入,确保各项规划项目的顺 利实施。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规划的实施,实现投资主体 多元化。
建立专项资金
设立城市规划实施专项资金,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有效监管。
技术保障措施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鼓励和支持城市规划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 性和技术水平。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用设施规划
总结词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VS
详细描述
公用设施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建设完善的商业设施和产业园区,吸 引投资和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 。同时,公用设施的完善将提升城市的吸 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
防灾减灾规划
总结词
降低灾害损失
详细描述
产业园区规划
规划目标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规划措施
制定产业引导政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 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具体项目
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 服务业园区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05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市政设施规划
总结词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二、南京规划简史
1、 “东吴建邺城规划格局” 2、 “明朝应天府城”规划格局 3、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 4、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5、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二、南京规划简史
➢ 古代六朝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宜城市
黄山市
九江市
景德镇市
南昌市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3.2 构筑一日生活圈和一小时通勤圈
林场
桥林
铜井 禄口
仙林 汤山
南京与周边城市联系的轨道交通规划图
南京机场到周边城市高快速交通网络规划图
➢ 加强轨道交通向都市圈城市的延伸:规划新增六条南京都市区通往南部两县以及周围城镇的都市圈 快速轨道交通线。分别是:宁高线,禄口-高淳;宁马线,铜井-马鞍山;宁和线,桥林-和县;宁滁县, 林场-滁州;宁仪线,仙林-仪征;宁句线,汤山-句容。
行政区划:共辖11个市辖区,2个县——鼓楼,白下,玄 武,秦淮,建邺,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六 合区、高淳县、溧水县。
面积:全市总面积6600k㎡,其中市区面积4730.74k㎡, 江南八区总面积782.75K㎡。
人口:
区域/人口(万人) 全市
市区
户籍人口
629.77 545.97
常住人口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 京篇
2020/11/1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目录
一、 南京概况 二、 南京规划简史 三、 南京现行规划 四、 三副城规划 五、 南京房地产板块分析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一、南京概况
1、区位 2、历史 3、地形 4、气候 5、行政区划 6、交通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改善工作规划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为有效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改善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实习秘书长和中央、省、部级部门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本稳定。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按照“保护优先、优化优先、调控优先”的原则,保持规划的一致性、继承性和科学性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规划的时势和现状坚持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区域生态安全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将为我省实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国家和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双促进”的落地效应提供有力保障。

2、工作原则(1)保护第一,统筹兼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坚持保质保量并重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区域近期和远期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重点解决1年年年目标期内(2)节约集约,优化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节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稳步推进建设用地减少,提高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确保城乡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合理。

(3)多方协调,充分衔接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省市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应统筹考虑,相互衔接。

县乡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应同步进行,紧密衔接。

我们将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加强集体决策。

(4)因地制宜,差别化经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合理分解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适当提高确需减少耕地数量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比例。

严格控制苏南建设用地总量,合理控制苏中苏北建设用地总量。

3、工作任务(1)在已形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提高省市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结果,改进评价结果,更新评价周期至XXXX年,进一步摸清情况,分析趋势,找出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措施一是以第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土地资料不断变更到XXXX,遵循统一的标准、分类和要求,完善规划中期评价结果。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案全文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案全文

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一、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1、整体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如:上海的振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2、结构性: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

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等。

第二节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一、区域科学(一)含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研究对象:区域或区域系统。

(三)研究内容和任务: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时空规律。

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差异。

3、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有形+无形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课件

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课件
CHAPTER
城镇规模与分布
总结词
江苏省城镇规模分布不均,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大城市规模偏大,城市间发展 不平衡。
详细描述
江苏省城镇规模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但各层级城市规模分布不均。大 城市规模偏大,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总结词
江苏省城镇发展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力度大。
06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结论总结
01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 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 社会的发展。
02
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激发了各类主体的活力 和创造力。
03
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加强了对自 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04
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 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 城乡一体化进程。
无锡、常州
发挥无锡、常州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 的优势,提升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
县城与特色镇规划
要点一
县城规划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集 聚和人口集聚。
要点二
特色镇规划
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地方 特色的精品小镇。
05 实施保障措施
CHAPTER
CHAPTER
都市圈规划
南京都市圈
强化南京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 发挥其在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方 面的优势,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
VS
苏锡常都市圈
加强苏锡常三市之间的产业协作与资源共 享,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群整体 实力。
中心城市规划
南京
提升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增强其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 动作用。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分析一、宿迁市简介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于 1996 年建市。

下辖四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

总面积 8555 平方公里,2008 年低,人口数为 534.58 万人,GDP总量为655.06亿元,人均12289 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44.11 亿元, 农业总产值136.62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216.1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5.00亿元。

从多项经济指标在江苏省的地位看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

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m,最低点海拔2.8m。

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

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正在兴建。

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宿迁地处平原水网地区,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水系发达,亲水性强,具有强烈水乡城市景观特色。

水体对宿迁市而言尤为重要。

其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形成城水相依的优美景观,被誉为“水乡泽国,人间仙境”,为创造特色鲜明的城区环境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区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资源调配等。
组织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资源,确保 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监督与评估
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
反馈与改进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交通条件
02
分析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通达性和运输能力。
政策环境
03
研究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
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结词
分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 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自然资源分析
矿产资源
分析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和 开采条件。
土地资源
评估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
研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系统
评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 、草地、湿地等。
环境质量
监测区域内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 ,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互关联,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分析是对城市或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旨在找出问题、发掘潜力、确定目标,为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规划是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实现城市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起点和基础。

通过对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该区域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区域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地理信息等,了解和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可以评价区域的发展潜力、矛盾和问题,并准确把握区域的发展方向。

定量分析则依靠统计学和模型分析等方法,使用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区域经济计量模型、综合评价模型、三维可视化模型等等。

定量分析可以更加明确地评估区域的经济特征、交通运输状况、土地利用结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通过定量分析,还可以预测和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供决策参考。

在进行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区域规划的制定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

区域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总体规划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宏观布局和综合统筹的规划,包括城市发展方向、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的规划。

分区规划则是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如产业园区、住宅区、商业中心、公园绿地等。

专项规划则是对其中一特定问题进行规划,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交通规划等。

区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区域规划应该合理布局城市和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于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平衡问题的表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北部、西部等内陆地区相对落后,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3. 城市间发展差距增大: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京市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

1.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差异: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毗邻上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带动效应,而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缺乏外部经济合作和资源禀赋。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策略差异:南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北部、西部等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导致南京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其他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1. 社会不稳定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生能源和环境压力。

3. 人才流失与人口流动:由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北部、西部等地区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1. 调整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减少南部地区的产业集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均衡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09•【字号】苏政办发〔2021〕41号•【施行日期】2021.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9日目录第一章实干为先勇担当第一节“十三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成效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深入践行新使命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构建系统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第一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第二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第三节实施向海发展战略第四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第五节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第四章构建整体化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第一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节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第三节严格保护近岸海域海岛第四节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第五章构建精准化的自然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第一节推进用地用海用矿精准供给第二节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第三节提升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第四节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第五节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六章构建协同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第一节加快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新格局第二节推进矿山修复与丘陵山地生态系统保育第三节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第四节加强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五节强化海岸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第七章构建法治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第一节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第二节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配置改革第三节深化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四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第五节提升自然资源法治能力第八章构建智慧化的自然资源基础支撑体系第一节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第二节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第三节加快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第四节强化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第五节健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第九章推进重大工程实施第一节保护与修复类重点工程第二节高效利用类重点工程第三节基础支撑类重点工程第四节综合管理类重点工程第十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强化组织保障第三节加强制度建设第四节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第五节积极凝聚社会力量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前言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全省国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自然资源类型较为丰富。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二○○九年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3)1.1指导思想 (3)1.2基本原则 (3)1.3目标 (4)第二章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类型 (5)第三章功能分区及环境监管 (8)3.1自然保护区 (8)3.2风景名胜区 (8)3.3森林公园 (9)3.4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 (10)3.5饮用水源保护区 (10)3.6洪水调蓄区 (11)3.7重要水源涵养区 (11)3.8重要渔业水域 (12)3.9重要湿地 (12)3.10清水通道维护区 (13)3.11生态公益林 (13)3.12特殊生态产业区 (13)第四章各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15)4.1南京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16)4.2无锡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27)4.3徐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32)4.4常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38)4.5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42)4.6南通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51)4.7连云港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57)4.8淮安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61)4.9盐城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68)4.10扬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74)4.11镇江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87)4.12泰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94)4.13宿迁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 (100)前言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的,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依照规定程序划定,有明确界线,需要实施严格保护的自然地域。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是根据全省生态环境调查、生态功能区划,在分析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提出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名录、范围及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 位 *
主要城市 南京,苏州, 无锡,徐州, 连云港,常州, 南通.
南京 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国务院批准的24座历史文化 名 城,全国六通讯中心之一及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 位于京沪铁路线上,因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被 誉 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府”,”工艺之都”美称. 无锡 太湖流域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被誉为” 太湖明珠”. 徐州 地处苏,鲁, 预,皖交界处,为军事要地. 连云港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欧亚大陆的东方起点,我国 八大海 港 之一. 常州 位于省南部,传统工艺以梳篦出名. 南通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构想

划分两大经济区域,形成各具 特色的区域经济;确立五条发 展轴线,逐步建立不同特点的 经济带;选择有利区位,培育新 的经济生长点.
两个经济区域
指沿江地区和淮海地区.
沿江地区


沿江包括沿长江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 常州,扬州,泰州,南通八市.位于长江下 游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 一身,区位优势突出. 发展的制约因素: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矛 盾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第三产业发 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
1 2
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3产业优势
区位优势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紧邻将成为国际经济、贸 易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同时,江苏也是沿海、沿江、 新欧亚大陆桥等人口、经济密集带的结合部及长江文 化和黄河文化的结合部。江苏地缘上的优势使其成为 中国对外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直接腹地,从而有能 力成为国际旅游的门户和国内旅游的核心。 可进入性强。已经形成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 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为节点的发达航空运输 系统;境内运力强大的铁路网成为周边省份和中远程 游客进入江苏省的主要通道;已经形成网络化的高速 公路体系,过江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快。
1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2)地貌3)气候
4)资源5)人口6)交通 7)旅游
2区域经济
江苏省简称苏, 介 于 东 经 116°18′ - 121°57′ , 北 纬 30°45′ - 35°20′ 之间,地 处中国南北结合 部以及沿海经济 带与长江、新欧 亚大陆桥经济带 的结合部,东濒 黄海,西连安徽, 北接山东,南与 浙江和上海毗邻。 全省面积 10.26 万 平方千米,占全 国土地
苏州 苏州主要旅游景点有苏州 园林,枫桥,苏州四大古镇(路直,木 渎,周庄,同里).
吴 中 第 一 名 胜 虎 丘
南京旅游主要有明孝陵,中山陵,玄武湖,雨 花台,夫子庙,栖霞山等.
南京玄武湖
南京玄武门
南京夫子庙
雨花台烈士陵园

运河远眺
一、总目标: 江苏旅游要持续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培育旅游支柱产 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中国旅游强省。 二、空间结构,构建江苏旅游新格局 江苏旅游要形成“一构架”、“五带”、“四区”的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即“工字 型”旅游发展构架,五大旅游发展带(长江沿岸旅游带、淮河流域旅游带、沿太湖旅游 带、沿黄海岸旅游带、大运河旅游带),四大旅游片区(宁镇扬泰旅游区、苏锡常通旅 游区、徐宿淮旅游区、连盐旅游区)。 三、营销导向,开辟江苏旅游大市场 江苏旅游市场营销,采取“完全市场覆盖模式”,即用各种旅游产品满足各种游客群 体的需求,同时经营若干细分游客市场,并为每个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市场进入 策略是立足国内客源市场的稳固和发展,同时进军主要国际市场,最终扩展到全球市场 。 四、品牌传播,塑造江苏旅游新形象 江苏旅游形象以 “梦江苏—情与水的中国文化之乡”为核心理念。 “梦江苏”:以 一个“梦”字统合江苏旅游的整体形象特质。“情与水的中国文化之乡”,以“情”和 “水”两点为切入点。山灵、水秀、人杰、城古,分别从山、水、人、城四个方面向受 众介绍江苏概念,山有情、水有情、城有情,这里的人更有情。

自然资源
江苏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自然资源分 布丰富多彩。江苏的水资源丰富,土壤类 型多样,土地质量高,气候条件也很适宜。 江苏省的生物资源也很丰富,种类繁多, 这里还存在许多世界著名的珍稀濒危动植 物。如麋鹿,丹顶鹤,秤锤树等。但是重 要的能源矿产和铁矿较贫乏。铜铝土矿也 很缺乏。省内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50多种,
根据江苏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城市发 展的需要,应当培育三个城市群和 三个城镇带: 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中心,包括 三市宁沪铁路沿线城镇的苏锡常城 市群;以南京,镇江,扬州为中心 的,包括三市周围地区的宁镇扬城 市群;以南通,张家港,江阴为中 心,包括周围地区城镇的通张澄城 市群.
新视野
交通状况
航空 省有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盐 城、连云港、徐州8个机场,其中南京禄口机场 为国际机场。铁路 境内铁路干线有京沪铁路、 陇海铁路、宁铜铁路。南京、徐州为苏南、苏 北的铁路枢纽。京沪、陇海铁路在徐州交汇, 连云港为陇海铁路的终点.公路 全省以南京 为中心,沪宁(上海-南京)、宁通(南京- 南通)、宁连(南京-连云港)、宁合(南京 -合肥)、宁马(南京-马鞍山)、宁淳(南 京-高淳)等6条高速公路呈放射状分布,


文教 科技 卫生全省共有高等院校69所,中等专业学校187所, 普通中学3675所,职业中专362所.设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 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机构.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 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285个.共有卫生机构 12813个,其中医院634个,病床10万张.
发展优势
此外尚有可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600多种
秤锤树 仅产江苏局部地区 已非常濒危
*人口民族

江苏省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省份之一。 其中汉占绝大多数,达99%以上,此外 还有40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0.18%, 其中以回,满,蒙古,壮,苗等族人数 最多。全省11省辖市,24县级市,40县.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开发历史的先后 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造成江苏省人 口分布地区差异明显,长江三角洲沿江 各地人口密度大,丘陵山地和滨海各地 人口密度不及演讲沿江地区一半。
发展方向

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合理化,实现 由二 三 一向三二一顺序转变,稳 定提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强化 环境建设,使太湖水患得到全面整 治,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办好各类旅 游渡假期,提高和完善太湖风景旅 游区,开发建设长江风景旅游带;促 进本区和上海浦东开发接轨和长 江上游地区联系.
淮海地区
水运 客运航线以长江航运和大运河 航运为主。长江航线上,南京、镇 江、泰州、江阴、南通为主要客运 港口。其中,南京有始发汉口、重 庆的客轮,南通有始发上海的高速 客轮。过江交通 苏省已建成的长江 大桥有3座:南京长江大桥(公、铁 两用)、南京长江公路二桥、江阴 长江公路大桥。
旅游状况
江苏山明水秀,名胜古迹遍布大江南北。省内以 长江、大运河、太湖、海滨为主的风光,构成了“以 水为主、以山水组合见胜”的独特旅游资源。南京的 六朝遗迹,苏州的古典园林,无锡的太湖胜景,宜兴 的竹海洞天,徐州的秦汉遗迹,连云港的海城山水, 淮安的平原风光,周庄的水乡秀色都是名闻遐迩的旅 游胜地。 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就有13座,南京、苏 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是中国的历史文 化名城,位于东郊的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素 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其小桥、流水、人家,以 及世界文化遗产江南古典园林,更使人留连忘返
良好的空间资源
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土地
肥沃,水资源丰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量较充 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低平的地 势也给工业发展和交通建 设带来了便利条件.
名优特产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南京云锦, 历史悠久,富丽鲜艳;宜兴号称”陶都”; 无锡惠山泥人;扬州漆器和玉雕著名;太 湖碧螺春,为绿茶品名;宿主茉莉花茶,太 湖银鱼,长江鲥鱼南京板鸭,镇江香醋为 名流产品;洋河大曲,双沟大曲为名优产 品.
区域经济

农业大部分农作物一年两熟,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 稻,麦类为主,其次是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以棉花和油料作物为主,森林 树种繁多.养殖业以猪,蚕桑为主.太湖流域是我国三大蚕桑基地之一,为 全国重要的淡水鱼产业.
工业本省工业以加工业为主,主要部门有机械,电子.电力,石化,纺织,食品. 建材是本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化工,缫丝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淮北盐场为 全国四大盐场之一.工艺美术品繁多.
江 苏 省 概况
江苏,简称“苏”,意为草木繁茂,鱼 米丰盛,历来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通江达海,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因 其境内原有“江宁”、“苏州”两府, 故取其首字而称“江苏”。 江苏省——中国古代吴越文化、 长江文化的祥地。位于我国东部黄海之 滨,省会南京. 辖南京、徐州、连云港 等13地级市、东台等28县级市和沣县 等30县。面积1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 7438万。

包括徐州,淮阴,苏迁,盐城,连云 港五市. 发展有利条件:为我国生产力布 局主轴沿海和陇海 兰新铁路 的交汇区域,新亚欧大陆的贯通 进一布提高了本区的战略地位,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拥有多种矿 产资源,农业比较发达.
发展制约因素: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经济 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若干县(市) 经济实力较弱,人才,技术缺乏. 发展方向:把基础设施放在首位,大力开发 海洋资源,建立新海港,建立海洋经济新优 势,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培育主导产业,加强 发展农业,建设面向陇海兰经济带和周围 地区的大市场,在连云港发展国际贸易,建 设中外商品交流的口岸市场.
五条发展轴线


宁沪铁路,长江,东陇海铁路,苏北 大运河及通榆公路(204国道)是纵 横江苏南北,东西的交通通道. 今后在轴线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下, 、 通过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调控下 , 将逐步形成宁沪高新技术产业带、 滨江工业带、东陇海工业带、苏 北大运河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
优化城镇布局
目前江苏城镇南多北少,城镇体系不够 完善,中心城市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 挥,针对这种情况,城镇体系建设的要 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