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说课稿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征》,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征》是人教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历史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路线。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等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征中的艰辛和英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故事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景和故事来感受并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和研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资料和图片,以直观呈现长征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路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故事和资料,以便与学生分享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可以通过展示一张长征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长征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长征有什么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我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还可以讲述一些与长征有关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艰辛和英勇。
《长征》说课稿
《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长征》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文章。
它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
然而,对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他们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有限,对于其中蕴含的深刻精神内涵也难以完全领会。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学习中可能会缺乏耐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主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
2、教学难点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的长征说课稿(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的长征说课稿(川教版)红军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长征》一课,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从说教材、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理念、说方法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川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研究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它在XXX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根据上述内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XXX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认识:遵义会议是XXX汗青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2)能力和办法通过阐发遵义会议前后XXX面临的分歧革命情势,掌控遵义会议的汗青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阐发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XXX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绪态度价值观了解XXX和人民军队开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XXX、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XXX、XXX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路线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三、说教学过程及其设计理念:一)导入:我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不仅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且切入了第一个研究内容:长征如此艰辛,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二)长征原因A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p122第一段,进行归纳:由于XXX争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长征。
高中历史《红军长征》说课范文
高中历史《红军长征》说课范文高中历史《红军长征》说课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的长征》,本着高中历史新课标新理念,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红军的长征”一节,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王明“左”倾错误、遵义会议、长征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材为依托,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材料教学实践与讨论课实践,如设计试题“金线串珠”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王明“左”倾错误教育学生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由其阶级立场决定的。
(3)红军长征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合作,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树立“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一: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
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它的胜利不但使革命转危为安,还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因此重点讲解。
重点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因此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难点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个政策是蒋介石继“不抵抗”政策后提出的对内对外的基本准则,涉及到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之间的斗争,从字面上很难看出蒋这一政策的实质意图。
初中历史长征说课稿模板
初中历史长征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历史——长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
《长征》这一课位于初中历史教材的抗日战争章节,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接下来,我将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长征的基本概念、时间、路线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针对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则是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讲述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讲述法,我将系统地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深化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法则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学生活动和小结作业。
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长征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历史背景。
新课讲解环节,我将从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介绍长征的起因,包括国民党的围剿和红军的战略转移;其次,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再次,讲述长征的成功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最后,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学生活动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上进行分享。
红军长征说课稿.doc
第14课《红军长征》说课稿课题设计:袁宝华2015年12月18日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红军长征》一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最后一课。
这一主题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开始探索的艰难历程。
教材在本课设计了三个子目,即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这既体现了课标精神,让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教材不囿于课题,突出遵义会议的内容。
在本学习主题中,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既反映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又预示着中国革命将走上新的征程。
2、课程标准:知道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3、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概括能力。
通过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在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的基础上,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种呈现方式在学生充分感知长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习综合、归纳相关历史知识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多种历史资源的提取方法,促成师生彼此的心灵感动。
加深对中国革命历程艰难与曲折的认识。
学习通过与教师、与同学进行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真挚感情,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通过遵义会议的学习,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的危难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通过挖掘身边的长征历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历史的意识和亲近历史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本课以长征的历程作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在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感悟长征精神。
以遵义会议为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作为教学难点。
红军长征 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课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它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这一课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㈡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理解长征精神。
①引导学生探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利?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搜集长征资料、讲红军故事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重在讲解方法、点拨思路,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还要运用观察等方法,通过识读教材上的插图等,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㈢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红一方面军的长征②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②长征精神二、说教法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来说有:1、情景教学法。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长征》说课稿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红军长征》,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说说教材:《红军长征》这一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也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本课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于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第二、说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爱说、好奇心强的阶段,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极其丰富,并且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与体验。
第三、说说教学目标:记忆目标: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时间、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理解目标:能够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②指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通过合作探究排列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便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④通过让学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⑤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长征精神,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方法目标: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观看影视资料、阅读历史材料、想象历史场景等手段加深学生对长征的印象。
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红军长征-说课稿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洛阳孟津城关一中吴艳平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教法学法1、教法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讨论法——及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学法(1)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教法和学法依据(1)学生心理特征:我校学生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能与学习伙伴合作讨论。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长征》一课,关于教材的地位,作用,内容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来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红军的长征路线2遵义会议3从红军长征的艰苦中体会长征精神二,教学过程我主要从5个教学环节来讲授这一课。
1导课 2学生自主学习 3分组交流,点拨释疑 4知识拓展,合作探究 5课堂小结(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十送红军》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趣,听完后提问;你知道歌曲里唱的与那件事有关吗?(长征)顺势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给学生发放导学提案,给学生十五分钟的时间自主看书,独立完成学案。
因为本课的核心事件就是长征。
所以学案内容围绕长征帮学生理清,它的前因,过程,后果。
(三)分组交流,点拨释疑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生生合作对答学案内容,有不懂的问题,组内互帮互助解决,再有不懂的问题,提交课堂,由老师解决。
这一过程中老师巡回点拨对重点加以强调。
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强调两个重点 1长征路线。
让学生重走长征路,对照课本82页红军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出发地,时间和路线。
告诉他们以遵义会议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事件就是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这时博古等人坚持左的军事路线仍执意要去敌人已布下重兵的湘西,危急时刻毛泽东站出来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支持,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行军路线图归纳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
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观看红军长征中经历的一件件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强调的第二个重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主要有三个知识点:时间,内容,作用。
强调内容上主要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红军长征》说课稿子
《红军长征》说课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天我说的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下面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红军长征》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长征精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挖掘出新意,需要费点心思。
2、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
故教学策略要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设计1、确定三维目标识记与理解(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以及到达陕北的时间、地点;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2)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最新】红军长征说课-范文word版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红军长征说课篇一:红军长征说课稿《红军长征》说课稿庙岭中学熊彩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庙岭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长征》,下面我主要从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
一、教学资源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网络资源、历史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教师、学生的经历和知识等等,都可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
所以,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教学资源。
1、教材分析《红军长征》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4课,该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展开。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也是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同时,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与体验。
3、其他资源可作为本课资源的还有图片、网络资源、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教材一起,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学生能描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② 能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
③ 学生通过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意义,从而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现在我要从教材、模式、设计、得失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学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和八年级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的学情制定如下学习目标: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能说出红军长征的路线。
能记住遵义会议并理解其历史意义。
体会长征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的意义难点: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长征的历史意义。
二.说模式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因此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为了让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识。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因此,通过情境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思考、分析;在问题中激发学习的愿望;在实践中自我感悟。
本课具体环节如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二)启发提问、分组讨论(三)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四)情感升华、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当堂反馈。
说设计我将通过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二)启发提问、分组讨论(三)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四)情感升华、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当堂反馈。
六、五个环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者。
我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播放事先准备的重走长征路的电子相册,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旅游线路是为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所设计的?学生会容易答出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天我说的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下面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红军长征》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长征精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挖掘出新意,需要费点心思。
2、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
故教学策略要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设计1、确定三维目标识记与理解(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以及到达陕北的时间、地点;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2)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长征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难以深入理解长征的内涵。
但学生对英雄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长征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长征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的过程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过程,填写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分析长征对中国的影响。
6.情感升华:讲解长征精神,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红军处境艰难过程:长征路线图、重要事件、英雄人物意义:长征精神、中国的重要历程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本课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应该不会陌生。
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也已经研究了一年的历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进行研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归纳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研究红军长征过程,了解其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惯;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研究,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的意志力、志向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2.搜集材料和展讲。
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意义。
4.讲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发展。
5.让学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重要地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合作研究能力。
7.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和中国。
长征说课稿ppt课件
促进团结协作
长征中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增强人 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 宝贵财富,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 扬革命传统。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围绕长征的历史背景、过 程和意义展开,通过PPT课件详 细介绍了长征的起因、经过和影
响。
重点与难点解析
团结协作
长征中,红军各部队相 互支持、团结协作,共
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革命乐观主义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红军保持着乐观向上的 精神状态,鼓舞着队伍
前行。
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精神强调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有助于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 持坚强。
行军路线
从江西瑞金出发,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陕西等11个省,翻越了五岭山脉、武夷山、苗岭、乌蒙山和岷山等大山,跨过了湘江 、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等大河
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 ,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课程重点在于长征的重大事件和人 物,难点在于如何将长征的深远意 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PPT课件、视频资料和小组讨 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
课程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计划在未来增加更多与长征相关 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丰富课程
内容。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 性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到长征是中国史上的一座丰碑。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长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路上重要战役和地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长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长征路上的重要战役和地点,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情感体验:学生进行长征主题的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活动,感受长征精神。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本课主要本着以下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努力强调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大胆尝试启发教学;全面展示多元智能。
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这一课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所以,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教学重点:遵义会议教学难点: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②长征精神过渡: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并不是很陌生,。
同时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这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简析1.知识与能力结合阅读《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学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搜集长征资料、讲红军故事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探究新知。
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学法引导,思路点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法学法简介1、教法分析(1)情景教学法。
(通过对视频、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真正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2)问题导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实现由重讲到重学)(3)故事穿插法。
(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对长征的印象)(4)探究讨论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感知长征的整个过程及艰苦历程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请学生谈谈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是: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引导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总结:一是红军长征对中共和红军的考验,给后人留下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二是长征的胜利,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开始走上抗日战场。
2、长征的开始
教师出示五次剿实力对比图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提出的问题如下:
a、红军长征的原因
b、长征的开始(时间、地点)
让学生阅读一二两断,用圈点勾画法自我完成这两项任务。
3、对遵义会议
我用视频播放会议场景,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长征初期濒临绝境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人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部分,引导学生探究: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也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而突出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采取分组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发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归纳。学生回答后,及时作出评价,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上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描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长征精神,学习中国红军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等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重难点的原则,我作了如下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力求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发展,探究的方向。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目标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载体。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在本课,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十送红军》这首歌。导语如下: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我们江西的民歌,也是一首红歌——《十送红军》请大家欣赏。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演员们的表情。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群众们对这支姓红的队伍的不舍和敬重,正是这样一支深受百姓爱戴的迅速扩大的队伍同时也引起了国名党反动统治的恐慌,于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迎来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证这段伟大的红军长征的历史。通过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难点:
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导入法 2、探究式教学法 3、品味法、互评法
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以这两个方法为主,同时多法并施。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长征的胜利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飞夺泸定桥的视屏、爬雪山、过草地的图片,然后给学生讲述其情景。
又如翻雪山,过草地的情境:红军穿着单衣,忍受着饥饿、疾病,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走过随时可能被沼泽淹没的草地。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我的讲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给学生以震撼。
读图法: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出重要地点,了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分析法:学会分析问题: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等,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方法,还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出课文重点内容,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红军长征》说课稿
人和中学熊姗
教材分析
现代的初中生是缺乏磨难的一代,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畏难的情绪.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红军长征》这一课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难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能正确面对自己当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