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君子之美

合集下载

儒家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儒家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儒家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一、谦虚谨慎
君子是一种具备卓越品质和高尚道德的人。

首先,君子以谦虚谨慎为基本准则。

他们不妄自尊大,不争强好胜,对待他人总是充满敬意和谦虚之心。

君子相信,人的智慧有限,世界繁杂多变,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二、孝敬父母
君子具备孝敬父母的美德。

他们视父母为天,尊重、孝顺、侍奉父母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君子知道血脉亲情的可贵,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因此,他们会尽全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将孝道发扬光大。

三、正直诚实
君子是正直诚实的典范。

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道义,不撒谎、不欺压他人。

君子深知真实和诚信的重要性,相信只有以善良的心灵对待他人,才能树立良好的人格和社会形象。

四、有度有节
君子具备有度有节的生活态度。

他们不沉迷于物质享受,也不荒度光阴。

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谨守节制,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他们懂得掌握适度的欲望,追求道德、精神上的满足,追求内外兼修的完美人生。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追求道德修养,不仅关注个人品德的提升,还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

君子懂得个人的品德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

他们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起来,儒家的“君子”是谦虚谨慎、孝敬父母、正直诚实、有度有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

君子的崇高人格和高尚品德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和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是一个崇拜理想人格的国度。

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为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性文化,都能发现理想人格无所不在。

本文认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

孟子继承了将理想人格层次化的做法,其主要理想人格为“圣人”和“大丈夫”。

他降低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规格,消除了将理想人格抽象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了“大丈夫”人格理论,给人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孔子的“君子”较多的表现出的是谨慎、谦让、厚道、温顺等人格特点。

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则是对孔子“君子”人格一个侧面的扩而充之和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的是阳刚之气。

“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居仁由义、存心养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等修养方法得以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精神特征则表现为人格独立并自任以天下之重。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现实的价值和认识的意义。

孔子从自身的时代和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培育“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这种“君子”人格主要的标准必须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其次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基本的道德情感“忠孝”意识,具备完美的“信义智勇”的道德情操.君子人格是时代需求的产物,也是儒家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孔子构建的这种君子人格,具备了仁、礼、忠、孝、信、义、智、勇等优秀的道德品行,在某种程度也是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所要求人民具备的,可以说造就君子人格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如诚信危机、拜金主义、树立荣辱观念等问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途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是儒学的完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道”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上升为政治哲学.孟子从天(自然)与人(人文),民与君,个体与群体,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德力与天命,境遇与人格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将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孟子思想最是精化之处,即是他的“理想人格”. 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而孟子的理想人格则称为“大丈夫”;正是孟子自身人格的写照.孟子认为,儒者做官,“得志”的时候,应该同老百姓站在一起,同他们共进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即不在其位时,也应该坚守道义,不能为了保住禄位而丧失自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他又从如何应对外在的“富贵”,“贫贱”,“威武”的三种境遇,勾画出大丈夫凛然伟岸的形象:不因富贵而乱了方寸,不因贫溅而改变志向,不可在威武之前屈服变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认为,培养大丈夫人格不是向壁虚造,而是有人性心理结构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人性向“善”.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属于仁,义,礼,智.这是孟子人性心理结构的四根支柱,而这四根支柱就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根基. “大丈夫人格”是孟子的首创,可是如何培养大丈夫人格呢?首先,要坚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比如谦恭、正直等。

而孔子则认为人们不应当是君子,但也不应成为小人。

为此,孔子和孟子之间有过多次辩论。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观点基本一致。

在这里我觉得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人事物,不能以主观眼光去对待每件事情。

孔子所谓的君子,大概指的就是具备某些特质的人,而非世俗意义上的那种“高尚”人士。

简单地说,我认为孔子的君子并不是后人所说的那种温文尔雅,更非仗义疏财,仁慈爱民的类型。

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去干有损国家利益的勾当,相反的,他会做出巨大的牺牲;他不会违背自己的信念与道德准则。

因此,他是可敬的。

其次,孔子的君子精神是指代那些有原则有骨气的人。

我想,大多数国人应该都认同“义”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言出于《左传》。

而孔子则进一步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认为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将好的让给别人,就算自己的内心再怎么愧疚,也要保持风度,忍辱负重,绝不去做有损原则的事情。

君子也有七情六欲,但决不会被情感牵着鼻子走,即使有人犯下大错,君子也只是尽力规劝,以达到道义的制高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出手。

君子之志在于天下,小人之志在于一己。

君子是怀抱理想而活着的人。

小人虽有恻隐之心,但往往却将私心放在第一位。

小人从不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只求自己的目的达到,无论对象是什么。

因此,孔子认为君子比小人可爱。

小人没有善恶之分,而君子却需要强调自己的良知。

最后,关于君子这一称呼,很多人认为儒家宣扬君子有失偏颇,应该摒弃。

因为当今社会,许多暴发户或权贵都具有君子的品质,但实际行动上却是卑鄙的小人。

因此,现代人对君子这个词语表示否定。

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君子,但它却不是泛指所有的君子。

我们不能因为那些自私的小人而贬低君子。

君子应该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恶人试图颠覆我们的世界观,但这些君子往往会站在最前面,用他们的坚持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理。

《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复杂饱满的立体的形象,全书从开篇到结尾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之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一直以来,“君子”话题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君子”一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便是贤人志士社会实践、文化追求、道德践履的力量源泉。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君子”一词在书中出现了107次,“君子” 可以说是《论语》中的一个高频词。

虽然《论语》中没有对君子进行完整的阐释,但只要结合《论语》的相关描述来了解“君子”,就会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的君子之道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

君子的定位“君”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手执笔,即“尹”字,与“父”相似,含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事,下面为“口”,表示发号施令。

故《说文解字》说:“君,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

“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君”与“子”合称,最原始的含义应为“君之子”。

商周时期,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而在《论语》里,“君子”的范围明显扩大且下移。

杨伯峻先生对“君子”作了两种界定:一是有道德的人,一是在高位的人。

[1]其中前者指通过系统的教育而培养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读书人或者说“高材生”,也就是社会的道德文化精英,在当时被称为“士”;后者指贵族统治者,也就是“大人”,与之对应的就是地位低下的平民。

其实,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在高位,而在高位的人也不一定有道德,“君子”并非是某个具体的阶层。

其一,“君子”与国君有别,“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君子”不同于国君之“君”。

其二,“君子”非官员,有官职的人并不都“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而这是孔子对“君子”的一种要求。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君子”,就是指儒家思想中认为最好的人。

但这个称号是属于古人的,而且往往成为了一种表面形式,所以我想说说关于“君子”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君子”往往给人一种表里如一,忠诚可信,老实忠厚的感觉。

但其实不然,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君子”也是需要具备德行品质的,只是他们把善的观念当作主导,是美好人格的体现,因此他们具备了善性,同时兼有义、礼、仁、智、信五方面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完整的君子。

这些人都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虽然“君子”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至少应该做到。

而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伪君子,“君子”也不能尽如人意。

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他们胸怀宽广,以天下事为己任,他们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有利于公的事他们都热情相助,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总会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总是关心别人,同情弱者,为别人着想,他们是光辉形象的化身,是力量的代名词,是精神的楷模。

而在我看来,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贪官污吏,通常也是假冒君子的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个叫宰予的,比孔子小三十岁。

他们自己对这样的作风并不感到羞耻,相反,还振振有词:“予,天厌之!天厌之!”《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宰予对曰:“予唯不知也已。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古时候就流传这样一句话:“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孔子也一直提倡实践教育,因此他也十分赞赏宰予的行为。

现代文明人要达到内心与世界的和谐,更加需要追求和发扬“君子”的精神。

面对社会,我们应该严于律己,维护正义,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面对朋友,我们应该肝胆相照,与朋友携手并进,共同进步;面对弱者,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一个集高尚品德于一身的人,一个人人尊敬的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

对儒家君子人格的认识

对儒家君子人格的认识

对儒家君子人格的认识“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

“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

君子、小人对举,成为对人品高下的评判。

我们所理解的“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想。

具体来说,就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君子人格论。

自汉代以来,儒家经书成为中国文化人必读的圣典,其君子论成为中国各民族最广泛接受的做人理想。

概括起来看,传统君子人格可体现为“身心和谐的追求”“人际关系的典范”“天人一体的境界”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先秦儒家将个体依靠自己的有为进取精神视为成就君子人格的唯一途径,个体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是君子必备的最基本品格。

孔子提出“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的论断,可说是第一次把是否依靠自己作为一个界标来区分君子与其他类型的人。

然而,积极进取作为君子的品格,并不是偶尔的跃进,这种追求努力必须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如果停止或到一定程度就放弃追求,那么固然可以有一定成就,但进取的品格却难以保持了。

因此孔、孟、荀都突出个体的努力追求是一恒久息的过程。

具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是君子的第二个自我特征。

意志实现的程度表明个体自由的程度。

君子人格的尊严也是由独立意志来表现,“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修身》)。

但君子的独立意志不是盲目地坚持一已之偏私,一味地狷狭固急,而是以理性选择为前提,个体意志是建立在君子的价值判断基础上,只有通过具体内容如立身行事的法则理想表现出来。

孔子经常要学生“各言尔志”,就是要他们表述各自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

儒家君子的意志就表现在“志于道”(《论语·述而》),志于仁义,儒家把仁义之首的追求同时看作是对君子意志的砥砺,因此注重精神性志节。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比喻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比喻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比喻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方式。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君子作为道德高尚的典范,被用来比喻各种美好的品德。

君子若玉强调君子的高尚品质、坚贞不屈的性格;君子若水则强调君子的包容、谦卑和善于交流的品德;而君子若兰则更加注重君子的纯洁和高雅。

通过这三种比喻,儒家向人们阐述了君子的美好品德,希望人们能以君子为榜样,追求品德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

本文将对这三种比喻进行详细阐述,并总结出君子的美好品德。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展开讨论,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主题进行概述,介绍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和君子若兰这三种儒家比喻,以及它们作为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还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深入探讨这三种比喻,进一步展现君子美好品德的内涵。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讨论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和君子若兰这三种比喻所代表的美好品德。

在每个小节中,将介绍比喻的来源和含义,并通过相关的古典文献和经典故事来阐释君子的品德特点。

同时,还将分析这些品德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德。

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简要概括君子美好品德的特点,并强调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和君子若兰这三种比喻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还将强调培养和践行这些品德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呼吁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为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作出贡献。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系统而全面地探讨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儒家比喻,旨在启迪读者的思考,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儒家的三种比喻,即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探讨和展示君子美好品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的修养和品德,将其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儒家经典中的君子文化

儒家经典中的君子文化

儒家经典中的君子文化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君子文化。

君子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完美和社会和谐。

以下是儒家经典中的君子文化的十个重要特征。

一、仁爱之心君子文化强调仁爱之心,即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儒家经典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要以仁心待人,不做对他人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二、礼仪之道君子文化注重礼仪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尊重。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忠诚正直君子文化强调忠诚正直的品德。

儒家经典中,孔子强调要“言必信,行必果”,即说话要守信,行动要果断坚决。

君子应该以忠诚和正直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

四、谦逊谨慎君子文化强调谦逊谨慎的态度。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君子应该能够和别人和谐相处,不因个人利益而追求争斗和冲突。

五、孝道家风君子文化强调孝道和家风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强调子女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

君子应该以孝道为基础,维系家庭和谐。

六、学习进取君子文化强调学习进取的精神。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虚心学习,不断进取,追求知识和智慧。

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七、公正廉洁君子文化强调公正廉洁的原则。

儒家经典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应该以义为准则,不贪图私利。

君子应该具备公正廉洁的品德,为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发声。

八、和谐共处君子文化强调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儒家经典中,孔子说:“和而不同”,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尊重和包容。

君子应该以和谐为目标,促进社会的和睦与稳定。

九、正直勇敢君子文化强调正直勇敢的品质。

儒家经典中,孔子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强调君子应该以正义和道德为准则,勇敢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浅谈儒家君子之美

浅谈儒家君子之美

浅谈儒家君子之美君子如玉。

玉,温润莹泽,细腻灵动,给人一种含蓄优雅的美感。

“黄金有价玉无价”,足见玉之珍贵。

试想,什么样的贤人才能配得上如此良玉,才能被世人认可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唯有君子。

文质彬彬的风度,温文尔雅的气质,腹内有书气自华的文学内涵,那种温雅至极的贤人才可。

有德的贤人一般都会随身佩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

"后来才有了"君子如玉"这个美丽的词。

孔子是第一个把君子这一概念道德化了,把它设计成了一种理想人格,并通过他和后来的儒家思想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方面守仁、行义、遵礼、明智、忠信的基本品德。

这种君子比德观促进了人类审美在自然领域的展开,使自然界广泛地进入人类的审美视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自然人化"的程度。

在儒家那里,这种美学境界与“君子”人格是合而为一的。

它不是一种外在的物境,而是通过修炼达成的一种自由的心境。

“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不会伤害到他人,这件事情会不会对别人不利。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是孔子着力推崇的人格典型。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告诫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这虽是对子夏一人的叮嘱,却体现了孔子创教立派的宗旨和人格期许。

作为有才德的人格概念,孔子给君子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君子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另见《荀子•哀公》)这一定义虽内涵丰富,但略嫌抽象。

因此,孔子在教育学生时,通常采取君子与小人对举的方式,来说明其具体认知,如“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等等。

通过这些对举,在学识境界、品质操守、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等方面,具体地描绘出君子的人格气象。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解读,也深刻揭露了人性的弱点,从而为我们克服这些弱点,以及有效地予以识别和防范,提供了指导。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是义行和善举,可归入“仁”的范畴。

比孔子小500多岁的耶稣亦曾说过:我来,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成全。

两相比较,可谓圣人所见略同。

孔子的洞见,更在于后面的一句“小人反是”。

他提示我们:成仁向善之心不仅并非人人具有,还有人抱定相反的方向。

这一判断虽读之令人悚然,却能够使我们多一份警惕和戒惧。

不成人之美,倘无破坏的手段,叫冷漠。

冷漠虽缺乏美感,但与破坏相比,还算不上恶。

人有满足个人利益的欲望,也有争胜求荣的追求,故在别人有好事时冷眼旁观,生出几分妒意,也是一种常态。

但倘若使用了破坏的手段,哪怕是暗中的小动作,就走上了堕落。

堕落的极致,便是“成人之恶”。

促成别人的坏事,就是在别人有恶行或错误选择时,以曲意逢迎的手段助其达成,如将挥霍说成大方,将吝啬说成节俭,将懦弱说成谦和,将鲁莽说成勇敢。

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

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

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呀,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那可真是一座大宝库。

这君子啊,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给咱们这些后人指了不少明道呢。

咱先说说君子的品德。

君子的品德就像那醇厚的美酒,越品越香。

儒家讲君子要有仁心。

啥是仁心呢?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看到有个小动物受伤了,你心里头那股子不忍心,想要去帮它的劲儿,这就是仁心的一点体现。

君子的仁心可大了去了,那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慈悲和善意。

你想啊,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没有一点同情心,整天只想着自己,那这人是不是就像冬天里孤零零的枯树枝,干巴巴的,一点生气都没有呢?君子就不会这样,君子的仁心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

再讲讲君子的言行。

君子说话那可是有讲究的,不会信口开河。

君子的话就像那秤砣,有准头。

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思考的,有分量。

可不像有些人,嘴巴像个没把门的破车,啥话都往外蹦,也不管这话对不对、好不好听。

君子说话谨慎,做事也是如此。

君子做事呢,就像工匠打造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他们不会敷衍了事,因为君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代表着自己的品德。

你看那些伟大的工匠,他们为了打造一件传世之作,花费多少心血啊。

君子对待自己的行为也是怀着这样的敬畏之心。

君子对待朋友的态度也很值得咱学习。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可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而是说这种感情像清澈的泉水,纯净没有杂质。

不像那些酒肉朋友,天天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一到你有困难的时候就跑得没影了。

君子的朋友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

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大树,虽然各自独立,但在风雨来临时又能相互依靠。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君子朋友,那可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君子还很注重自己的修养。

他们时刻都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这修养就像给灵魂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

一个人的外表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老、变丑,可是内在的修养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厚。

君子读书学习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孜孜不倦。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儒家的君子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修身、立业和行事的理想追求。

无论从古到今,无论有多少明君,多少圣贤,人们总喜欢以儒家的君子做为效法的楷模。

现在我们不能否认社会的黑暗,但也要承认一些个人的品质和素质的作用。

其实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因为对手太强大,你没有信心去胜任。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只有具备真才实学、具有勇气和毅力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古代的君子都是仁爱宽容、正直大义的人,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孔子的教导令我受益匪浅,他教导我们“温故而知新”,还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可以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

在别人面前谦逊一些,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就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挫折屈服,这就是君子所为。

我相信,假如自己是一名君子,那么一定是最幸福的人,那么每一个和我接触的人都会深深地喜欢我,不是吗?这种亲近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灾难,都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它就是我们所热爱的祖国母亲。

我们的祖国历经磨难,从以前的繁荣走到了现在的富强,曾经是弱小的她让我们哭泣,但是现在的她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花朵需要绿叶的衬托,绿叶的美丽又依赖于红花的存在。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是由我们打造的,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我们打造好了,才能保护祖国的美丽。

在此刻,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青少年,每天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技术,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以后我的工作才会顺利,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私欲。

儒家美学思想总结

儒家美学思想总结

儒家美学思想总结儒家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相处,追求道德品质的完美统一。

其核心理念是“和谐”与“美”,在儒家美学思想中,美不仅体现在形式美上,更重要的是内涵美与价值美。

下面将从道德美、自然美和礼仪美三个方面对儒家美学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道德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

儒家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是美的根本源泉,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儒家看来,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因此,在儒家美学思想中,道德美被视为唯一真正具有永恒魅力的美。

其次,自然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视自然为美的源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儒家认为,自然之美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滋养,可以让人心灵得到舒展和灵感。

儒家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主张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依存。

儒家追求的自然美是一种纯粹、朴素和自由的美,人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礼仪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

儒家认为,礼仪之美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儒家注重礼仪的规范与遵循,强调人的言行举止应该符合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

儒家认为,只有遵循礼仪规范,人们的交往才能秩序井然、和谐有序,才能形成美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儒家美学思想中,礼仪美被视为人际关系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儒家美学思想强调道德美、自然美和礼仪美的统一,倡导人的修养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道德品质与美的完美统一。

儒家美学思想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对美的重要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

这些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意思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意思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意思: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拓展资料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与此相反。


【解读】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并不难理解,其重点在“美”上。

这个“美”字,指的就是别人好的或善的、最起码也是对社会或他人无害的愿望或计划。

“成人之美”不是单纯帮助别人达成愿望,而是帮别人达成美好善良的愿望。

如果帮别人干坏事,目的实现了,那也不叫成人之美,而是“助纣为虐”。

因此,所谓“君子成人之美”,就是指有德行的人,总是想着让别人好,尽力为别人创造条件,成全别人的好事。

这种“助人达成善良愿望”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

君子成人之美,出于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一种博大的情怀。

这种助人达成美好愿
望的情怀,不但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慰藉,还能给人以生活或事业上的帮助,是在积德行善。

儒家君子的优点

儒家君子的优点

儒家君子的优点说起儒家君子,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瑰宝,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典范。

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咱们前行的方向。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儒家君子到底有哪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优点。

儒家君子啊,那绝对是诚实守信的代名词。

他们说话算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不像现在有些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呢,嘿嘿,那就是个“空炮”。

儒家君子不一样,他们要是答应了你的事儿,那绝对是板上钉钉,雷打不动。

你就放心大胆地等着瞧好吧!再来说说他们的谦逊有礼。

哎呀,那可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啊!儒家君子从来不会像某些人那样,稍微有点儿成绩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他们总是低调行事,待人接物温文尔雅,从不摆架子。

即便是面对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他们也总是彬彬有礼,尊重有加。

这样的风度,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儒家君子还特别重视自我修养。

他们就像是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不断地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让自己变得更加茁壮。

他们懂得“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会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改进。

这样的自律精神,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当然了,儒家君子还有一颗宽广的心胸。

他们不会为了一点儿小事儿就斤斤计较,更不会记仇。

在他们看来,人生苦短,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呢?他们更愿意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谅。

这样的胸怀,真是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而且啊,儒家君子还特别懂得感恩。

他们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因此,他们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回馈社会。

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这样的善良和慷慨,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儒家君子还特别注重“仁爱”。

他们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利益,更关心他人的福祉。

他们相信,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稳定。

因此,他们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传播正能量。

这样的精神,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浅析《论语》中的儒家美学思想

浅析《论语》中的儒家美学思想

浅析《论语》中的儒家美学思想
《论语》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学理念。

在《论语》中,儒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礼德为根本,以和而不同为原则。

《论语》讲述的,根本上是
以“礼仪”为基础的一套仪式,这就是礼德。

礼德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
心思想之一。

它强调以礼节待人,坚持和谐、安静,强调以“君子”的
心态去处理一切事物,避免冲突和争论,言行需要有礼义、尊重他人、示爱心,以和而不同为最大原则。

第二,注重自然主义,重视审美与智慧的结合。

《论语》强调君子要
谙熟自然之道,以此来理智审美。

只有观察自然之中形成的美,用理
性去审视准确把握,才能发现真实的美,任何外在的表象也都不能取
代理性的审视,而且要将自然界的理性与智慧结合起来,来衡量人们
对美的认知。

最后,岁月淡化,节制始终。

《论语》强调,君子明礼的根本就是有
节制,而要实现节制,又要淡化岁月的狂放,让物欲不胜其意,以达
到审美苛刻的境界。

这里,“节制”,应该是以儒家高尚、美德、伦理
素养衡量美的标准,而不是过份地苛刻要求,因为审美对君子来说,
还必须以合乎客观实际的处境来权衡。

总之,儒家美学思想注重礼德、强调自然主义、审美与智慧的结合以
及节制追求岁月淡化。

《论语》中的美学思想仍然是我们习惯的文化核心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通往文化优秀中实现文明的道路。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君子是一个尊称,用来称呼那些德行出众、品性高尚的人。

如何做到成为一名君子?以下就从《论语》和儒家经典中谈谈我的看法。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认为,要做到成为君子,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仁爱之心、理性之思、明礼之行、宽恕之心等等。

一、仁爱之心——立身之本“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而要想具备仁爱之心,必须先要有感恩之心,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此外,还要有同情怜悯之心,对弱小之人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伤害他们,应当给予帮助,让其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若不具备这种仁爱之心,很难担当起“君子”二字。

三、宽恕之心——待人处事之道“仁者爱人”,意味着宽容、博大与无私,也就是说,要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去宽容别人,原谅别人。

这是一种不以怨报怨、以德报德的真正的宽容,不计前嫌,不计较曾经对自己的伤害,能够做到如此,是十分可贵的。

只有对别人宽容,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宽容,只有用爱去感化对方,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倘若一味指责别人的错误,强求对方改变自己的错误,只会引发双方的矛盾。

当然,宽恕并非毫无原则地放纵,而是有界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宽恕他人不能突破自己的底线。

四、理性之思——生存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学习与思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通过学习,能让人提升道德素养;通过思考,能让人增长智慧。

在追寻理性之思的过程中,人要有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态度,在碰壁之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并付诸于实践,因为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人在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是会有迷惘的,但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停滞不前。

理性之思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知识点要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二、明礼之行——做人之道“仁者爱人”,说的是有“礼”之人,可以亲近。

而要做到“礼”,就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遵守基本的礼仪。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一切的礼貌、礼节都是自发的,自愿的,这样的人是具备良好品格的人,可以成为朋友。

对儒家君子论的评价

对儒家君子论的评价

对儒家君子论的评价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或者说是对自己品德有要求的人,有时候也同时指在上位者。

儒家的君子就是西方文化所指的绅士。

无论是君子还是绅士,都是一个社会所倡导的,一个人应该成为的样子,或者说是努力的方向。

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儒家的君子就是孔子说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西方的绅士需要具备四个特点,即英国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的,爱心,诚实,礼仪和学习。

君子与绅士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一、“君子”的特质对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屡有提及。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界定。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在评论子产时说他有四种德行:“行为态度谦逊、庄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

”曾子言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进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君子注重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智、仁、勇是所谓“三达德”,既是道德,又是传统的文化积淀。

二、孔子对“君子”的界定据现有文献所记载,“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虽然沿用至今,但其涵义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

“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的本义源于“君”字。

许慎《说文解字》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

”上面表示手执笔,即“尹”字,与“父”近形,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理事务,是对做官者的通用称呼;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布命令。

“君”主要是对社会地位高的贵族的称号,有时也指国家元首。

“君子”合称,多是对贵族的专有称号。

《论语》里君子气象的美学内涵

《论语》里君子气象的美学内涵

《论语》里君子气象的美学内涵《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经典之精华。

其中的君子气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美学内涵也是深厚而丰富的。

君子气质的美学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剖析,下文将以《论语》里君子气象的美学内涵为主题进行探讨。

《论语》中所描述的君子气象具有高尚的美学品质。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的描述往往是高大的、高尚的,例如在《子罕》一章中就提到了君子像松柏之茂盛。

松柏作为绿色植物的代表,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是被人们所推崇的。

而孔子将君子与松柏相提并论,就是要突显君子高尚的气质。

这种高尚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是内在的品质。

君子的高尚气质在美学上体现了道德的美,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美。

这种高尚的美学品质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给人以道德和品德的启迪,教人从内心向往这种品质,力求自身达到这种高尚气质。

《论语》中所描述的君子气象具有自然的美学品质。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往往是自然大方的,例如在《述而》一章中就提出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

这种自然大方的美学品质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

君子具备了此种自然大方的气象就会让人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一种美的情感。

这种自然的美学品质不但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都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对自然和谐美的追求愈发迫切。

《论语》所描述的君子气象具有自然的美学品质也正是符合了当代人对美的追求。

《论语》中所描述的君子气象具有和谐的美学品质。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往往是和谐的,例如在《卫灵公》一章中就提到了君子的和谐美。

和谐的美是美的高点,也是美的最高境界。

君子的和谐美体现了一种包容、宽容、和睦、和谐的人生观。

这种和谐美既体现了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种和谐美不但让人感到美的愉悦,更能让人感到和谐美的品质。

和谐的美学品质正是符合当代人对美的追求,也能给当代人带来美的愉悦。

从《论语》里君子气象的美学内涵来看,有着高尚、自然、和谐、内外一致的美学品质。

儒家对君子的描述

儒家对君子的描述

儒家对君子的描述引言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家对君子的描述在塑造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君子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了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理想人格。

本文将围绕儒家对君子的描述展开详细讨论,并探究君子观念在儒家思想中的价值和影响。

君子的涵义儒家学说中的君子并不仅仅指统治者或贵族阶层,而是一种道德上高尚的人格理想。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君子的描述,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射也,足以游也,可以字也。

”这句话表明君子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注重修养自身的人格与道德。

君子是有修养、有道德、有品德的人,他们以德为本,以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君子的道德修养君子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大学》中描述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君子应通过自律与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他们要追求仁爱之道,以仁心待人,关心他人的福祉,并尊重长辈、教育后代,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同时,君子还要恪守礼法之制,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良好发展。

君子的道德标准在儒家思想中,君子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

《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含义是,君子不能仅仅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应该注重内在的品德。

君子应该具备君子之德,包括仁、义、礼、智、忠、信等品德。

君子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君子应该尊重道德规范,刚正不阿,勇于正义,以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追求道德的完美和卓越。

君子的社会责任儒家思想中,君子的责任不仅仅限于个人修养,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

君子应该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榜样和引领者。

他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公共利益,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做出贡献。

君子应当尽职尽责地担当起治理社会的责任,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创造繁荣与进步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家君子之美
君子如玉。

玉,温润莹泽,细腻灵动,给人一种含蓄优雅的美感。

“黄金有价玉无价”,足见玉之珍贵。

试想,什么样的贤人才能配得上如此良玉,才能被世人认可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唯有君子。

文质彬彬的风度,温文尔雅的气质,腹内有书气自华的文学内涵,那种温雅至极的贤人才可。

有德的贤人一般都会随身佩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

"后来才有了"君子如玉"这个美丽的词。

孔子是第一个把君子这一概念道德化了,把它设计成了一种理想人格,并通过他和后来的儒家思想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方面守仁、行义、遵礼、明智、忠信的基本品德。

这种君子比德观促进了人类审美在自然领域的展开,使自然界广泛地进入人类的审美视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自然人化"的程度。

在儒家那里,这种美学境界与“君子”人格是合而为一的。

它不是一种外在的物境,而是通过修炼达成的一种自由的心境。

“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不会伤害到他人,这件事情会不会对别人不利。

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

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

世人皆言“君子如玉”,是的,很美。

可是君子之美,到底美在何方?
君子之德
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

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

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

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是明白事理,是知晓他人,也是智慧的表现,所以,知也就是智。

孔子曾对子路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这是智慧的表现。

现实之中,每个人可能都会被人误解,不因他人的误解而郁闷、惆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要担心自己被人所误解,所要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他人、误解他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以行仁义为事业,也需要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无义而有勇可能作乱,也可能成为强盗。

君子还要做到中庸。

孔子很强调中庸,在他看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

孔子曰:“过犹不及。

”过与不及都不好。

君子之乐
君子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孔子所关注的问题,正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中谈及君子之乐,最著名的莫过于颜回之乐。

孔子称赞颜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渊“不改其乐”,颜所乐者何也?非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也不改变志向,虽贫还能保持快乐,而是为自己虽处贫、处穷、处逆,然却不改志向而乐,而是提倡在居穷、处逆之时,仍须具有一种精神,仍然应当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

身处贫困而不怨,身处逆境而不改,这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君子之雅
成为仁人君子,固然应以仁为根本,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还须有外在的文采。

为什么要注重外在的文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采。

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

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

君子之美,体现出一种人格精神,一种突破事功之后的人格精神,也是一种人格修养的境界,一种完善、完美的精神境界。

君子如玉,吾皆向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