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君子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家君子之美
君子如玉。
玉,温润莹泽,细腻灵动,给人一种含蓄优雅的美感。“黄金有价玉无价”,足见玉之珍贵。试想,什么样的贤人才能配得上如此良玉,才能被世人认可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唯有君子。
文质彬彬的风度,温文尔雅的气质,腹内有书气自华的文学内涵,那种温雅至极的贤人才可。有德的贤人一般都会随身佩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后来才有了"君子如玉"这个美丽的词。孔子是第一个把君子这一概念道德化了,把它设计成了一种理想人格,并通过他和后来的儒家思想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方面守仁、行义、遵礼、明智、忠信的基本品德。这种君子比德观促进了人类审美在自然领域的展开,使自然界广泛地进入人类的审美视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自然人化"的程度。
在儒家那里,这种美学境界与“君子”人格是合而为一的。它不是一种外在的物境,而是通过修炼达成的一种自由的心境。“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不会伤害到他人,这件事情会不会对别人不利。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
世人皆言“君子如玉”,是的,很美。可是君子之美,到底美在何方?
君子之德
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是明白事理,是知晓他人,也是智慧的表现,所以,知也就是智。孔子曾对子路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这是智慧的表现。现实之中,每个人可能都会被人误解,不因他人的误解而郁闷、惆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要担心自己被人所误解,所要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他人、误解他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以行仁义为事业,也需要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无义而有勇可能作乱,也可能成为强盗。
君子还要做到中庸。孔子很强调中庸,在他看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孔子曰:“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不好。
君子之乐
君子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孔子所关注的问题,正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中谈及君子之乐,最著名的莫过于颜回之乐。孔子称赞颜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不改其乐”,颜所乐者何也?非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也不改变志向,虽贫还能保持快乐,而是为自己虽处贫、处穷、处逆,然却不改志向而乐,而是提倡在居穷、处逆之时,仍须具有一种精神,仍然应当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身处贫困而不怨,身处逆境而不改,这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君子之雅
成为仁人君子,固然应以仁为根本,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还须有外在的文采。为什么要注重外在的文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采。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
君子之美,体现出一种人格精神,一种突破事功之后的人格精神,也是一种人格修养的境界,一种完善、完美的精神境界。君子如玉,吾皆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