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由于种种因 素并未对封建主义作像样的批判,思想启蒙十分不 够。而倒退复辟逆流的甚嚣尘上,国家民族的处境 一天天坏下去。大量的头颅和鲜血,换来的却是北 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风云骤 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压力,是难以想像和承受的。 在民初十年间,在思想文化领域,陈独秀、胡适、 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着力批判传统文化, 主张全盘学习西方。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我国经常存在着复古暗流, 并且不只一次地掀起过复古思潮,这固然是由于中 国传统力量的强大,但也不能不说,这与五四新文 化运动时期的先进分子缺乏科学的分析态度,从而 给复古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颇有关系


各种思潮与政派、政潮的结合,在20世纪二三十 年代反映得极为突出。一些社会思潮一开始是作 为一种政治主张提出的,但由于击中了人们普遍 关注的政治热点,各政治派别、团体都发表自己 看法而形成颇具声势的社会思潮。因此同一思潮 中各个不同阶层和政治主张常有很大差异。
思潮与政治紧密相联,使思潮本身发展很不充分。
1.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 路,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题歌,爱国主义 成为系人心弦的最强音。在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 下涌现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2.各种社会思潮的云涌风发,形成中外历史上罕 见的奇观,并带有紧迫性和某些超前现象。 3.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 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 4.经过比较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在各种社会思潮 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
晚清时期(1840-1910) 民国初期(1911-1919)
民国中期(1920-1936)
民国后期(1937-1949)
1.巨大的理热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成 为当时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思潮,成为时代的旗帜, 并具有早熟性。 3.超越现实与复古的倾向都比较突出。 4.晚清各种近代社会思潮在20世纪的头10年中的 骤起,显示出一种急就篇的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热 的勃起,预示在民族文化转型中,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思潮在当时的主导地位具有某种过渡的性质。

20世纪30-40年代,在国统区思想文化领域 中,形形色色的理论主张层出不穷,这些理论 主张虽互有区别,但它们在政治上都不同程度 地适应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要求,在哲学上都 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在它们极力表现自己的同 时,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加论辩和展开批判, 剖析其理论的实质揭露其政治上的危害,从而 使文化思想领域的斗争沿着有利于民族解放和 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 又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宜传、探索和 追寻,形成了第三次对社会主义的求索。 五四运动之后一、二年间,形成高潮。科 学社会主义在涌 入中国的新思潮中开始逐 渐成为主旋律。中国的先进分子终于找到 了振兴国家民族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们要求以从西方输入的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取代本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问题的 复杂性体现在: 1.既要拜西方列强为“师”,而这个“老师”又 是凶神恶煞欺负学生的坏家伙。 2. 19世纪70年代后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更让西方资本主义弊端充分暴露,前景堪忧。 3.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强 烈意识。



第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以说是整个近代中国社 会思潮最丰富、最多变幻的时期。众多思潮出现, 与这时期阶级力量的变动有关。 第二,二三十年代林林总总的中国社会思潮是在 五四运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不能忽视五四 思想解放潮流对这时期社会思潮的影响。 第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思潮门类繁多, 主张各异,但都在为中国寻找出路,思潮的政治色 彩浓厚;各种思潮不仅反映不同阶级的意志,更反 映了相异的政派需要。
西方思想的传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简 单移植。思想领袖们首先是为了解决中国 实际问题而从西方思想武库中寻找武器的, 这就在中国思潮与西方源头之间产生了不 少差距。 西方思想既是一种武器,思想领袖们的取 舍也就见仁见智,因此中国某种思潮常常 不是一种西方思想的翻版,导根溯源,常 可发现是几种西方思想的综合或糅合。 这时文化思潮和论战,从内容到形式与五 四时期的思潮有颇具相似之处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曾提出过若干新民主主 义的基本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从理论上将新民主主义 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一理论 经过毛泽东的总结,发展成为完备形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完备型态的新民主主义理 论,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最伟大最先进的 成果;它在不断克服和战胜其他种种非马克思主义 思想的过程中走向最后的胜利。这便是民主革命 最后12年里社会思想领域最显著的特征。

先进的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急切催迫下,如饥似渴 地学习西方。但来不及研究消化 ,就开始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造中国的民主主义运动走向高 潮之际,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即宣布把社会主义运 动提到历史日程。

一、爱国主义风雷激荡,催促着人们走向新的觉 醒。 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仍旧是当时巨大的社会思 想潮流。 三、社会主义的探索出现了新的契机—从空想到 科学。 四、全盘反传统狂飚的突起,义愤压倒了对传统 的科学分析、研究的立场。 五、人们涉足有如潮涌的学说主义风浪中,敏于 纳新,淡于吐故。
受政治影响,中国近代思潮的各领袖忙于解答中国 向何处去的大问题而缺乏对西方本源思想的消化吸 收,西方思想在他们那里常成为政治方案的一种依 据和点缀,因此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政潮起伏, 某一思潮代表在另一思潮中又重露头,而这两种思 潮并不完全相同。 在对西方本源思想的消化吸收并与中国实际结合中, 马克思主义显现了它与众不同的风采。新民主主义 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它历经考验在抗 战前夕初步形成,在众多思潮中独树一帜。 社会思潮紧密联系政治,紧密联系社会矛盾,应是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最大特点,二三十年代社会思潮 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逐渐从旧式的自发活动转变为自觉的革新运 动。 第二,这一时期的爱国思想已同地主阶级“严华 夷之辨”的封建种族主义、农民阶级的自发排外有 所不同。 第三,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晚清80年间,救亡图存的急迫呼唤,催促着人们呈 献种种革新、改造中国的思想主张,尽早地登上历 史舞台。 资产阶级革命派曾一度对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了 猛烈冲击,但很不充分。


从戊戌到五四的20年的政潮学潮,急促演变,几乎 迈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三百年政治思想文化的 发展进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清末民初的年月,对 许多新的学说主义尚来不及深人研究、理解、消化, 又得接纳另一种新的思想。 人们在新思潮的海洋里,对新的学理是十分敏感的, 敏于对新学的接纳,淡于将那种对自己产生影响的 但已成过去的思想学说主义吐去,而任其以一种潜 在意识沉积于心灵的底层。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特 有现象,敏于纳新而淡于吐故并非个别有志之士如 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资本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 的增长,造成反映这个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改良思潮 极为活跃。民族资本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增多, 也使工人阶级人数剧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和落地生根提供了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逐步结合,新民主主义思 潮酝酿到初步形成,都在这一时期,绝非偶然。
一是摆脱教条主义束缚,真正应用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思想来观察中国社会、历史, 指导革命斗争实践。 二是在学术文化领域宣传、阐发促进民族 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思想理论,抵制、批判 妨害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思想主张。 三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态的完备。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了以住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经 验,特别是1927年和1934年两次失败的 教训,深刻认识到思想上的教条主义是中 国革命在理论上的最大敌人,认识到必须 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这就是毛泽东说的,要用马克思主义 之矢射中国革命实践之的。
第一,辛亥革命后,人们在反对袁世凯为 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倒行逆施、卖国求荣 的奋斗中,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封 建主义开展猛烈的进攻。 第二,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清末 社会主义探索之后,出现了对社会主义的 再探索。 第三,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了东 西文化的论战。

第一,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中只有个别人接 受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孙中山为旗帜的民主主义者的政 治主张仍旧没有超越旧民主主义范畴。 第三,从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及五四以后 一段时期,旧民主主义范畴的社会思潮仍 很活跃。

不仅马克思主义日益显示了它的生命力,西方其他思 想如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唯心论也极有市场,杜 威的实验主义风靡一时,连西方最新哲学流派如新实 在论、层创进化论等都流入中国。同时,中国近代教 育也迅速发展,各类大、中学校大批兴办,形成了比 五四前更壮阔的知识分子群体,加以留学生纷纷归国, 他们不仅是西方各种思想的传播者,更是新思潮中的 风云人物,因此这时社会思潮的领袖、载体和群众都 呈现了与往昔不同的声势和风貌。


晚清80年间出现的三位要求改革现实、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伟大人物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为了改 造中国,投身于现实斗争中,但他们的言论又带有 超越现实的色彩。 晚清80年间,具有超越现实思想主张的人群中, 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一派人物,则颇具有复 古倾向,将超越现实同复古倾向结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