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 初稿

合集下载

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的、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物燃料、食品工业、纺织品、造纸等领域。

然而,纤维素的结构特殊,难以被生物酶降解,是目前环保工业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研究纤维素酶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对纤维素降解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知有许多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其中包括青霉和木霉。

与其他微生物相比,青霉和木霉具有耐酸、耐盐等特性,适用于广泛的环境条件。

因此,研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具体情况,对于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纤维素降解技术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 探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

2. 研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特性、菌株筛选、酶活性测定等问题。

3. 探究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的纤维素降解机制。

三、研究内容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本研究将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出一系列耐酸耐盐青霉和木霉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等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2. 酶活性测定通过发酵培养、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纤维素酶,并测定酶活,确定最适酶活条件,并进行酶动力学研究。

3. 纤维素降解的研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纤维素降解的机制,进一步了解纤维素的结构以及纤维素分解产物的组成。

四、研究意义1. 为纤维素降解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 为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生物燃料、食品工业等领域的新产品提供参考。

3. 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五、研究方法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本研究将采集自然界中的样品,经霉菌分离纯化、快速扩增等步骤进行预处理。

2. 菌株的鉴定及筛选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然后通过陶瓷稀释法、平板媒体筛选、发酵培养等方法进行菌株筛选。

3. 酶活性测定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纤维素酶,并测定酶活,确定最适酶活条件,并进行酶动力学研究。

乙酸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乙酸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peak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ose of cellulose degradation products increased slightly. In addition, the products
from lignin pyrolysis decreased slightly. The treated sample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low⁃tempera⁃
X 射线衍射仪进行结晶度分析。 选择铜靶作为 X 光
物不会对乙醇得率产生不利影响,这可弥补酸性
(2θ),采用 Segal 法[11] 计算纤维素的结晶度指数。
理,要达到相似的糖得率,所需乙酸浓度较高,当
75.1%。 而在产乙酸菌 发 酵 工 艺 中
[ 8]
,上 述 副 产
预处理与 传 统 发 酵 相 结 合 所 存 在 的 弊 端。 若 能
Effect of acetic acid pretreatment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ignocellulose material
HUI Zhenzhen, CHI Congcong ∗ , LIU Mi, WANG Zhao, YANG Jinfan, ZHANG Sufeng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期
惠珍珍,等:乙酸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成为制约
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而生物质能源因其可再
生性成为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 其中,木质纤
峰强度略微增强,木质素热解产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略有下降。 为探讨预处理及磨浆对木质纤维素孔结构的影

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报告

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报告

纤维素的水‎解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纤维素‎水解的原理‎,理解运用银‎镜实验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原理。

2. 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二、实验原理1.纤维素的水‎解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6H10‎O5)n+n H2O===nC6H1‎2O62.葡萄糖的检‎验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C6H12‎O6+2Cu(O H)2△CH2OH‎(CHOH)4CO O H‎+Cu2O+2H2OC6H12‎O6+2Ag(NH3)2O HCH‎△2OH(CHOH)4CO O N‎H4+2Ag↓+3NH3+H2O三、主要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及‎材料烧杯(50mL,250mL‎)﹑石棉网﹑三角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滤纸或脱脂‎棉。

2. 实验药品浓H2SO‎4、NaOH、5% NaOH溶‎液、pH试纸、无水Na2‎C O3、2% AgNO3‎溶液、5% CuSO4‎溶液、2%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1. 按浓硫酸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2SO4‎溶液20m‎L于50m‎L的烧杯中‎。

2. 取圆形滤纸‎一片的四分‎之一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显‎棕色为止。

(溶液显棕色‎是因为纤维‎素部分炭化‎的结果)水解方程为‎:(C6H10‎O5)n+n H2O===nC6H1‎2O63. 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移液管取‎该溶液1m‎L注入一大‎试管中。

用固体Na‎O H中和溶‎液(加固体Na‎O H时,要一粒一粒‎加,待前一粒溶‎解后再加后‎一粒),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Na2‎C O3调节‎溶液的pH‎至9。

纤维素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质

纤维素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纤维素纤维的吸湿和溶胀
2、纤维素纤维吸湿性的影响因素 与纤维本身性质有关
吸湿性取决于其化学结构中有无可与水分子形成 氢键的极性基团及其强弱和数量。
• 蛋白质纤维H-(-HN-CH-CO-)-OH 主链含酰胺基(CONH-肽键), 侧链上含羟基、氨基、羧基 • 纤维素纤维:每个葡萄糖剩其上含三个羟基 • 聚酰胺:隔几个C原子有一个酰胺基 • 腈纶:氰基 • 涤纶:酯键,吸水性差 • 氯纶丙纶:几乎为0
一、纤维素纤维的吸湿和溶胀
与超分子结构有关
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的结晶区表面,无定形 区越大,吸湿性越强。 如棉和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与棉纤维的吸湿比相 对 湿 度(%)
520406080吸湿比1.99 2.132.082.031.98
提高疏水性纤维的吸湿性:内部形成毛细孔,枵 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如涤纶超细纤维。
聚合度:铜氨溶液粘度法 强度 铜值和碘值:利用醛基的还原性
铜值:100g干纤维素能使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的克 数,其反应如下: Cell-CHO+2CuSO4+2H2O→CellCOOH+Cu2O+2H2SO4 碘值:1g干纤维素能还原0.1NI2溶液的毫升数,其 反应如下: Cell-CHO+I2+2NaOH→Cell-COOH+2NaI+H2O
二、碱对纤维素的作用
浓碱引起棉纤维剧烈溶胀机理: NaOH H2O - H2O 纤维素I → Na-纤维素 → H2O-纤维素 → 纤维素Ⅱ (天然纤维素) (碱纤维素) (水合纤维素) (丝光纤维 素) 钠离子体积小,它可以进入到纤维的晶区;同时Na+是一种水 化能力很强的离子,环绕在一个Na+周围的水分子多达66个之 多,以至形成一个水化层,当Na+进入fibre内部并与fibre结合 时,大量的水分也被带入,因而引起了剧烈溶胀,由于能进入 晶区,因此,溶胀是不可逆的。 这种溶胀受温度的影响,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不利于生成碱纤 维素。 溶胀也受NaOH浓度及中性盐的影响,当NaOH浓度高及中性 盐存在时,与钠离子争夺水分子,使水化层变薄,溶胀程度降 低。

纤维化学与物理学生作业参考答案

纤维化学与物理学生作业参考答案

《纤维化学与物理》作业参考答案目录第一次作业 (1)第二次作业 (3)第三次作业 (4)第四次作业 (7)第五次作业 (9)第六次作业 (10)第七次作业 (13)第八次作业 (14)第九次作业 (16)第十次作业 (17)第十一次作业 (20)第十二次作业 (23)第十三次作业 (24)第十四次作业 (25)《纤维化学与物理》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1.高分子物有哪些基本特征?高分子链几何形状有哪几种?答:基本特征:(1)有很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且具有多分散性;(2)大分子中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相连接;(3)大分子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几何形状:线形、支链形、三度空间网状结构形等。

2.说明单体官能度与形成大分子结构的关系。

答:1→低分子化合物。

2→线形大分子。

至少有一种单体的官能度大于2→网状大分子或支链形大分子。

3.P42第2题。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聚合物的名称,指出重复单元(链节)、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CHFCH2(1)nCH2CHF2CHFn聚氟乙烯CH2CHF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C(CH3)2CH2(2)C nCH2CH3CH3CH2CCH3CH3n聚异丁烯CH2CCH33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HO(CH2)5COOH(3)nHO(CH2)5COOH H O(CH2)5CO OH+(n-1)H2On聚6-羟基己酸O(CH2)5CO单体单元:无重复单元、结构单元:CH2CCH3COOCH3(4)nCH2CCH33nCH2CCH33CH2CCH3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CH2CH2CH2O (5)nCH2CH2CH22CH2CH2On聚1,3-环氧丙烷或聚环丙醚CH2CH2CH2O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HOCH 2CH 2OHCOOH HOOC(6)nHOCH 2CH 2COH +nHOCO O结构单元:COCH 2CH 2O C H HO OO n +(2n -1)H 2OHCOCH 2CH 2OCOOCCOOOCH 2CH 2O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重复单元:单体单元:无4.P 42第4题。

纤维素实验报告(3篇)

纤维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纤维素的性质和结构。

2. 学习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和活力测定方法。

3. 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分析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分解效果。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纤维素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它们分别作用于纤维素的β-1,4-糖苷键,将其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测定还原糖的常用方法。

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橙色的氨基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根据光吸收值可以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试剂:纤维素酶、纤维素、3,5-二硝基水杨酸、氢氧化钠、硫酸、蒸馏水等。

2. 仪器:比色管、水浴锅、电炉、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酶液。

(2)取一定量的纤维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纤维素溶液。

(3)将纤维素溶液与酶液混合,置于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4)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反应5分钟。

(5)取出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用蒸馏水定容。

(6)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2. 还原糖浓度测定:(1)取一定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2)取一定量的还原糖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反应5分钟。

(3)取出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用蒸馏水定容。

(4)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纤维素酶的活力,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确定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分解效果。

纤维认识实验报告心得(3篇)

纤维认识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纤维材料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纤维的特性,我们进行了纤维认识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纤维的种类、特性、鉴别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纤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2. 掌握纤维的鉴别方法;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纤维的种类:根据纤维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麻、丝、毛等;化学纤维包括涤纶、锦纶、腈纶等。

2. 纤维的特性:包括纤维的强度、伸长率、密度、吸湿性、耐热性、耐光性等。

3. 纤维的鉴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燃烧法:通过观察纤维燃烧时的火焰、气味、灰烬颜色及形状等特征进行鉴别;(2)显微镜观察法: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微观结构,从而鉴别纤维种类;(3)化学试剂法:利用特定化学试剂与纤维发生反应,观察反应现象进行鉴别。

四、实验过程1. 观察纤维外观:通过肉眼观察纤维的颜色、光泽、手感等特征,初步判断纤维的种类。

2. 燃烧法实验:取一定量的纤维样品,点燃后观察火焰、气味、灰烬颜色及形状等特征,记录实验结果。

3. 显微镜观察法实验:将纤维样品制成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微观结构,记录实验结果。

4. 化学试剂法实验:取一定量的纤维样品,分别加入不同的化学试剂,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外观观察:通过观察纤维的颜色、光泽、手感等特征,初步判断纤维的种类。

2. 燃烧法实验结果:根据火焰、气味、灰烬颜色及形状等特征,成功鉴别出棉、涤纶、锦纶等纤维。

3. 显微镜观察法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棉纤维具有明显的棉结,涤纶纤维呈连续的细丝状,锦纶纤维呈网状结构。

4. 化学试剂法实验结果:根据纤维与试剂的反应现象,成功鉴别出棉、涤纶、锦纶等纤维。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纤维的种类、特性、鉴别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酸水解和酶水解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

酸水解和酶水解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

酸水解和酶水解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作者:杜敏李新平王志杰来源:《中国造纸》2018年第01期摘要:分别采用盐酸和纤维素酶对漂白针叶木浆进行水解,制得酸水解纤维素和酶水解纤维素,通过分析比较水解后纤维素在聚合度、粒径、微观形态以及理化性能上的区别,研究这两种方法制备的纤维素在形态、结构、性能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漂白针叶木浆经盐酸在高温下水解1 h,纤维素聚合度下降到200左右,纤维平均长度下降到0.1~0.2 mm,经机械粉碎后呈椭圆形颗粒状,平均粒径27.49 μm;漂白针叶木浆经纤维素酶水解24 h后,纤维素聚合度降低到700左右,纤维平均长度也下降到0.1~0.2 mm,经机械粉碎后呈棒状颗粒,平均粒径38.77 μm。

酸水解纤维素较酶水解纤维素具有较大的表观密度、持水力以及较好的流动性。

关键词:酸水解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聚合度;粒径;形态中图分类号:TQ35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80/j.issn.0254508X.2018.01.002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是由植物纤维原料水解至聚合度15~375后再经干燥、粉碎得到的功能化纤维素产品,其主要结构以β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糖[13]。

微晶纤维素一般呈短棒或粉末状,其颗粒大小为20~80 μm,不具纤维性而流动性极强,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油脂,在稀碱溶液中能够部分溶解、润胀,在羧甲基化、乙酰化、酯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17],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1,6]、医药[89]、制革[7]、复合材料[1011]等领域。

微晶纤维素通常采用稀酸水解的方法制备[59],除此以外,也有采用物理法[12]、酶水解法[13]以及酸水解和酶水解相结合的方法[14]制备。

虽然纤维素的酶水解较酸水解具有工艺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13],但利用酶水解制备微晶纤维素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非常有限。

纤维素与酸反应方程式

纤维素与酸反应方程式

纤维素与酸反应方程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单体构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韧性,是植物细胞壁的支持结构。

在生物体内,纤维素可以被水解为葡萄糖单体,提供能量和碳源。

而在实验室中,纤维素与酸的反应则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这对于我们理解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

纤维素是一种高分子多糖化合物,它的化学结构是由β-葡聚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链状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纤维素在水中不溶解,同时也增加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硬度。

通过酸的作用,纤维素的结构可以被打破,发生开裂、水解等反应。

在酸的作用下,纤维素分子中的β-1,4-糖苷键可以被酸催化的水解,从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单体。

这种水解反应是通过酸分子提供质子进攻β-1,4-糖苷键上的氧原子,形成一个稳定的氧中间体,最终使得糖苷键断裂,释放出葡萄糖单体。

这个过程是一个酸催化的反应,可以通过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6H10O5)n + nH2O + nH+ → nC6H12O6这个平衡常数表示了纤维素水解反应的平衡程度,当Kc大于1时,反应向右进行,纤维素水解产生葡萄糖;当Kc小于1时,反应向左进行,葡萄糖被纤维素重新合成。

除了纤维素的水解反应,酸还可以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纤维素的结构改变。

在酸的存在下,纤维素中的羟基可以被酸催化的乙醛化反应所修饰,形成纤维素的乙醇醛衍生物。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下面的方程式表示:纤维素与酸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过程,通过这个反应可以改变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实现纤维素的降解、改性和利用。

这对于解析纤维素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纤维素在生产和应用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纤维素与酸的反应,探索纤维素的奥秘和潜力。

【字数:702】第二篇示例:纤维素和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方程式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化学现象。

铜氨纤维中用酸和碱分解生成纤维素的原因

铜氨纤维中用酸和碱分解生成纤维素的原因

铜氨纤维中用酸和碱分解生成纤维素的原因铜氨纤维这东西啊,就像一个小小的化学宝藏。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为啥用酸和碱能让它分解生成纤维素呢。

咱先得知道铜氨纤维是个啥样的存在。

它就像是一个被精心组装起来的小机器,铜离子和氨分子就像小零件一样,和纤维素分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你看啊,就好比一群小伙伴手拉着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团体。

那酸呢,酸就像一个很厉害的破坏者。

酸里的氢离子啊,就像一群特别活跃的小蚂蚁。

当酸遇到铜氨纤维的时候,这些氢离子就开始到处乱窜。

它们一看到铜氨纤维里那些结合得好好的结构,就像发现了一个新的地盘,急着要把原来的秩序打乱。

氢离子就会去攻击那些和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铜离子和氨分子,把它们从纤维素身边拽走。

这就好比在一个手拉手的队伍里,突然来了一群捣蛋鬼,把拉着的手给强行分开了。

一旦铜离子和氨分子被拽走了,纤维素就像被解放出来一样,就这么生成了。

再说说碱。

碱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清洁工。

碱溶液里的氢氧根离子啊,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扫帚。

当碱和铜氨纤维相遇的时候,氢氧根离子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它们会和铜氨纤维里的铜离子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就好像扫帚把地上的灰尘(这里的灰尘就类比铜离子)给扫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堆堆(新的化合物)。

这样一来,氨分子就没办法再和铜离子一起拉住纤维素了,纤维素也就顺利地被释放出来了,就像被解开了束缚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这酸和碱这么一弄,会不会把纤维素也破坏了呢?其实啊,纤维素就像一个很坚强的小战士。

虽然它之前被铜离子和氨分子束缚着,但是在酸或者碱来“解放”它的时候,它自身的结构并没有被轻易破坏。

这就好比一座小房子被周围的一些杂物挡住了,当我们把杂物清理掉(酸或碱的作用)的时候,小房子还是好好地在那儿呢。

从这个事儿里啊,我们也能看出来化学的奇妙之处。

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分子、每个离子都有自己的角色。

酸和碱在铜氨纤维分解生成纤维素的过程中,就像是两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原本紧紧锁住纤维素的那把锁。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纤维素的水解来泽生(2009级科学教育1班1216实验小组 1013513752@)一、实验原理纤维素是多糖,它可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6H10O5)n+nH2O △,酸性 nC6H12O6纤维素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2O;能使银铵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 2Ag↓+ CH2OH(CHOH)4COONH4+ 3NH3+H2OCH2OH(CHOH)4CHO+2Cu(OH)2△ Cu2O↓+ CH2OH(CHOH)4COOH + 2H2O二、主要仪器与药品仪器:烧杯(50ml、250ml)、石棉网、三脚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

药品:铝制或脱脂棉、浓H2SO4、NaOH、5%NaOH 溶液、pH试纸、无水Na2CO3、2%溶液AgNO3、5%CuSO4溶液、2%氨水、蒸馏水。

三、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1、按浓硫酸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2SO4溶液20mL于50mL烧杯中,稍微冷却至70℃。

2、取一半圆形滤纸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显棕色为止。

3、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取该溶液约1mL 注入一大试管中。

用固体NaOH中和溶液,若中和过程中出现晶体,可用少量蒸馏水稀释,使得溶液的体积为7--8mL;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Na2CO3调节溶液的pH至9.4、先用NaOH溶液加热煮沸,再用蒸馏水将试管洗涤干净后,加入约3--5mL2%AgNO3溶液,再逐滴滴加氨水,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消失为止,得到银氨溶液,然后将3中溶液取2--3mL滴加到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60℃--80℃),管壁附积一层银镜。

纤维素水解实验报告

纤维素水解实验报告

纤维素水解实验报告篇一: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报告纤维素的水解一、实验目的1.掌握纤维素水解的原理,理解运用银镜实验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原理。

2.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6H10O5)n(纤维素) + nH2O n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C6H12O6+2Cu(OH)2三、主要仪器与药品滤纸或脱脂棉。

浓H2SO4、NaOH、5 NaOH溶液、pH试纸、无水Na2CO3、2 AgNO3溶液、5 CuSO4溶液、2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1.配置H2SO4溶液按浓硫酸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2SO4溶液20mL于50mL的烧杯中。

取圆形滤纸一片的四分之一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显棕色为止。

(溶液显棕色是因为纤维素部分炭化的结果)水解方程为:△△CH2OH(CHOH)4COOH+Cu2O+2H2O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C6H12O6+2Ag(NH3)2OH 烧杯(50mL,250mL)﹑石棉网﹑三角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C6H10O5)n+nH2O===nC6H12O6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移液管取该溶液1mL注入一大试管中。

用固体NaOH中和溶液(加固体NaOH 时,要一粒一粒加,待前一粒溶解后再加后一粒),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Na2CO3调节溶液的pH至9。

洗干净试管,配制银氨溶液。

在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刚开始看到土色沉淀生成并迅速消失,等到褐色沉淀出现不消失,再滴加一滴氨水溶液沉淀消失,停止滴加氨水。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的转化、生产二代燃料以及合成化学品的过程中。

下面,我们将对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机理、优点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机理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过程中,酸与纤维素的羟基部分进行反应,产生若干种低分子量的糖类,从而使纤维素分解。

其中,典型的有机酸包括硝酸、磷酸、醋酸、氢氟酸等,这些酸与纤维素的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酸催化降解发生裂解,将纤维素裂解成更小的糖单体;二是通过酸催化重排反应,使得纤维素降解成为含2-3个糖单体的低分子量糖类。

二、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优点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具有以下优点:
1. 有机酸催化分解是一种低温低压反应,反应条件容易控制,能够避免发生副反应;
2. 有机酸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3. 分解的产物可以进一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等,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

三、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应用
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重要的
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质转化: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可以将木质素、纤维素等生物质转化成为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2. 二代燃料生产:利用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的技术,可以生产出二代燃料,如生物柴油,居民燃料等;
3. 合成化学品制备: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可以为合成化学品的制备提供原料,例如:甲酸、乙酸、丁二酸等。

综上所述,有机酸催化纤维素分解技术在生物质转化、二代燃料生产以及合成化学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棉纤维强度与酸的关系 -回复

棉纤维强度与酸的关系 -回复

棉纤维强度与酸的关系-回复棉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纤维材料,用于制作纺织品和衣物。

棉纤维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棉纤维强度与酸的关系,并逐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步:棉纤维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棉纤维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棉纤维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细长绳索状结构。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它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和强度。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OH),纤维素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第二步:棉纤维与酸的反应接下来,我们将研究棉纤维与酸之间的相互作用。

酸是一种具有酸性的化学物质,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棉纤维在与酸接触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酸可以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取代反应,形成具有酯基的产物。

第三步:酸对棉纤维强度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考察酸对棉纤维强度的影响。

由于酸与棉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这可能会导致纤维结构的改变和破坏。

这意味着棉纤维在与酸接触时可能会失去一些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酸的影响并不是完全负面的。

一些酸可以促进纤维素分子之间的结合,增加棉纤维的强度。

例如,某些酸可以在纤维素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增加纤维素分子的结构紧密性,从而增强棉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

另一方面,一些强酸如浓硫酸、浓盐酸等会对棉纤维造成破坏。

这些强酸与纤维素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导致纤维素的降解和断裂,从而降低棉纤维的强度。

第四步:酸处理对棉纤维的应用最后,我们将研究酸处理在棉纤维中的应用。

酸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棉纤维改性方法,用于提高纤维的染色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酸处理,可以改变棉纤维的表面活性和结构,使其更容易被染料吸附,并增强纤维的颜色牢度。

此外,酸处理还可以用于柔软化棉纤维。

酸可以与纤维素中的横向键发生反应,使纤维素分子间的结合松弛,从而提高棉纤维的柔软性和舒适性。

总结:综上所述,棉纤维的强度受到酸的影响。

酸可以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反应,产生酯基,改变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

一些酸可以增加纤维素分子间的结合,提高棉纤维的强度,而一些强酸会导致纤维素的降解和断裂,降低棉纤维的强度。

酸洗预处理对纤维素热裂解的影响研究

酸洗预处理对纤维素热裂解的影响研究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Journal of Fuel Chem istry and Technology
Vol. 34 No. 2 Ap r. 2006
酸洗预处理对纤维素热裂解的影响研究
王树荣 1 , 廖艳芬 2 , 刘 倩 1 , 骆仲泱 1 , 岑可法 1
(1. 浙江大学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浙江 杭州 310027; 2.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力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 为获得液体产量的最大化和提高产物中糖类的质量分数 ,采用盐酸 ( 3%、5%、7% ) 、磷酸 ( 7% )和硫酸 ( 7% )对纤维 素进行酸洗预处理 。不同酸洗预处理下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和聚合度变化表明 ,酸处理损坏了纤维素的物理结构 ,并使聚合度 大幅度降低 。在“┣”形石英玻璃反应器的快速热裂解试验装置上进行了不同酸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热裂解试验 ,发现酸浸泡 处理后 ,生物油产率下降 ,相应的气体和焦炭产率提高 ,并且随着酸浓度的提高 ,该趋势逐渐增强 。与盐酸和磷酸相比 ,硫酸 对生物油的生成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这表明 ,酸对纤维素交联和脱水反应的催化效果 。通过 GC2M S色质联机分析技术对生 物油成分进行分析 ,发现酸的存在并没有改变生物油成分的种类 ,但使化合物之间的相对质量分数发生了变化 。左旋葡聚糖 的质量分数随稀酸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原因是残留在物料中的微量酸以催化脱水和交联反应的方式 ,对其生成起抑 制作用 。 关键词 : 纤维素 ; 酸洗 ; 热裂解 ; 生物油 ; 色质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 TK6 文献标识码 : A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酸洗对纤维素物性的影响 酸浸泡预处理后 的纤维素比原纤维素物料脆弱 ,韧性降低 。扫描电 子显微镜观察酸处理前后的纤维素微观结构变化 , 见图 1和图 2。原纤维素呈交织成网的絮状结构 , 表面比较光滑 。酸处理后的纤维素表面起了很大的 变化 ,纤维素结构发生了破裂 ,从直观上体现了酸对 纤维素物理结构的损坏 。

木质纤维素酸水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木质纤维素酸水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木质纤维素酸水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木质纤维素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植物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其分子结构特殊,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价值。

在当前的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下,木质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化学原料、材料科学等领域。

木质纤维素酸水解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能分解木质纤维素为葡萄糖等单糖,为木质素、纤维素、纤维素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基础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木质纤维素的分解机制,考察不同酸水解条件对木质纤维素酸水解的影响,为该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三、研究内容
(一)酸水解反应机理及原理的研究,包括木质纤维素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酸水解反应中的化学反应机制等。

(二)酸水解条件控制的研究,包括酸种类、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及优化条件的确定。

(三)酸水解产物分析的研究,包括产物的种类、产率、纯度、结构等特性的分析及比较。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常规实验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及因素分析法,对酸种类、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组合优化,以得出酸水解条件下木质纤维素的最佳反应条件。

同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物理化学方法对酸水解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木质纤维素酸水解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开发高附加值的木质素、纤维素、纤维素酶等产品提供实验基础;能够促进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实验一 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 初稿

实验一  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 初稿

实验一 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 一、实验要求:1、预习纤维素纤维对酸的反应性。

纤维素的水解最终产物几乎全为D-葡萄糖。

D-葡萄糖的基本单体(也称基本链节或单基)是葡萄糖剩基,其结构式为六环形结构,也称氧六环,大分子的单元结构是由两个氧六环通过1-4甙键(即线桥一O 一)一反一正连接成的反向对称体。

这个重复单元结构就是纤维素双糖。

如图所示:由于纤维素大分子的甙键结构含有许多亲水集团(OH —),所以棉纤维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而甙键对酸很敏感,所以棉纤维在酸的作用下,纤维聚合度下降和潜在的醛基增加,会发生水解,甙键的断裂使纤维素大分子链节断裂而呈现脆损,纤维的强力下降。

纤维在无机强酸以及高温水作用下都会发生水解作用。

其原因是甙键,具有缩醛的性质,在酸液和高温水的作用下不稳定。

(强无机酸——硝酸、硫酸、盐酸对棉纤维的破坏特别强烈,磷酸较弱,蚁酸、醋酸次之,硼酸更弱。

酸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水解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浓度2克/升的硫酸溶液在80℃时经过60分钟能降低纤维强度25%,而95—98%的浓硫酸几分钟内在高温下就能使纤维全部溶解。

因此,浓硫酸滴到衣服上,就会形成一个洞。

)酸的作用主要使纤维素大分子间的甙键断裂,从而水解为D 一葡萄糖。

5106H OH 112212H O H 5106O H C O H C 2)O H C (22n nn ++→→纤维素 纤维二糖 D-葡萄糖酸在纤维素的水解过程中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催化剂,它能降低甙键的活化能,因而加速水解速度。

也就是说,在高温下,纤维素可与水直接发生水解而不需要酸的存在,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素水解的速度很慢。

纤维素在水解过程中,其吸湿性随时间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之后再逐步回升。

其原因是:纤维素与酸的反应首先在纤维无定形区及晶区表面,水解初期,纤维素大分子中的吸湿性最强的无定形区域很快地被破坏(结晶区域不容易被水解),导致吸湿性降低;水解的中期和后期,纤维素被水解后产物中所含的(OH—)等亲水集团大为增多,因而水解产物的吸水性会逐渐增大。

应用化学纤维素纤维化学式

应用化学纤维素纤维化学式

纤 维 素 与 氧 化 剂 的 作 用形成醇化物型的化合物像金属钠与醇反应生成醇钠化合物一样。

这 两 种 反 应 是 假 说C 6H 7O 2(OH )3+NaOH —C 6H 7O 2(OH )2OH NlaOH + 热C 6H 7O 2(OH ) 3+ NaOH — 。

6击02(0巴2 ONa+ H2O + 热酸性介质下的水解作用 HCH ?OH酸对纤维素的作用IJOHK HH /HH-0—1OHHH XJ HC \ HCH 2OH OH、9HHO \H I + HHOHs - ■ UHCH-OH醇化物型的化合物分子化合 物J在6位的羟基,伯醇基可氧化成醛,进成酸。

步氧化H OH H OHOH^-0HOHCHQH CHO进一步氧化成酸J2、仲醇基(2、3位)可氧化成酮、醛基(基环开裂)羧基酮的形成2、仲醇基(2、3位)可氧化成酮、醛基(基环开裂)羧基酮的形成JJ氧化成醛基开环几种氧化剂共同作用CHQH CHOH2纤维素成酯反应JCHQH CH3OH ‘_ -v_ ~~r_ —I -一—I —i ■一—i ■一—i ■一—i ■一—i ■ ~■一-TLJ浓硫酸C6H7O2(OH)3 + 3HN0 3—C6H7O2(ONO2)3 +3H2O硝化纤维2、醋酸纤维的生成与冰醋酸、醋酸酐作用,发生乙酰化反应,用于制造人造丝(醋酸纤维)、电影胶片。

成醚的反应JC 6H 7O 2(OH )3+3n (CH 3C O ) 2O — C 6H 7O 2Q COCH 3)3 + 3nCH 3COOHT醋酸纤维素生 成 纤 维 素 黄OGHQC=S\J SNa纤维素黄原酸酯 佯钠盐)J〔C 6H 7O 2(OH )3+3 ( CH 3)2SO 4+3NaOH —c -rCC 6H 7O 2(OH)E ONa]ifSC6H7O2(O C H3)3+3C H3Na S O4+3H2。

甲基纤维素(纤维素甲基醚)C6H7O2(OH)3+3C2H5CI+NaOH —C6H7O2QC 2H5)3+NaCI+H 20 乙基纤维素1成醚的反应J纤 维 素 的 溶 剂3、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羟乙基纤维素的反应,可以作为 浆料,替代淀粉,染料的乳化剂、喷漆填 料。

纤维素的酸处理及醋酸酯化表面改性研究

纤维素的酸处理及醋酸酯化表面改性研究

纤维素的酸处理及醋酸酯化表面改性研究于忠玺;高善民;许璞;乔青安;徐彦宾【摘要】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was prepared from cotton stalks bleached pulps using hydrochloric and sulfuric acid as hydrolysis agent at 100℃ for 30~60 min. The sample properties, such as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crystallinity index,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D, TG and I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perisibility of MCC, the modified reaction with acetylation was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MCC surface.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iginal crystalline type and biphase system still remained in the micronized cellulose, but the crystallinity could not attain to 100%. SEM and T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orphology and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products treated with hydrochloric and sulfuric acid were different due to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the use temperature could not exceed 270℃.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 by acetic anhydride modification was at 60~70℃ for 3~5 h with the volume ratio of sulfuric acid to water of 1∶8. After surface modification, the crystallinity of MCC remained constant. The dispersibility of the resulting products was improved in the proper solvents to form stable suspensions.%分别用HCl和H2SO4处理从棉纤维中提取的纤维素,100℃下回流水解30~60 min得到微晶纤维素(MCC),并对其进行醋酸酯化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IR)技术研究酸处理对MCC的聚合度、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方法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微晶化后仍保持原来的晶型以及晶区和非晶区共存的微细结构,结晶度不能达到1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酸处理后所得产物的形态和热性能有所不同,MCC的最高适用温度不宜超过270℃.适宜的醋酸酯化改性条件为:硫酸和水体积比1∶8、温度60~70℃、改性处理3~5 h.改性后微晶纤维素的内部结晶区结构没有变化,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良好的改善.【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9(026)007【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聚合度;结晶度;热稳定性;表面改性【作者】于忠玺;高善民;许璞;乔青安;徐彦宾【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1+1;O631.1+1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多糖资源,以纤维素开发为基础的化学工业属于绿色化学,纤维素功能化产品在能源、材料、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 一、实验要求:1、预习纤维素纤维对酸的反应性。

纤维素的水解最终产物几乎全为D-葡萄糖。

D-葡萄糖的基本单体(也称基本链节或单基)是葡萄糖剩基,其结构式为六环形结构,也称氧六环,大分子的单元结构是由两个氧六环通过1-4甙键(即线桥一O 一)一反一正连接成的反向对称体。

这个重复单元结构就是纤维素双糖。

如图所示:由于纤维素大分子的甙键结构含有许多亲水集团(OH —),所以棉纤维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而甙键对酸很敏感,所以棉纤维在酸的作用下,纤维聚合度下降和潜在的醛基增加,会发生水解,甙键的断裂使纤维素大分子链节断裂而呈现脆损,纤维的强力下降。

纤维在无机强酸以及高温水作用下都会发生水解作用。

其原因是甙键,具有缩醛的性质,在酸液和高温水的作用下不稳定。

(强无机酸——硝酸、硫酸、盐酸对棉纤维的破坏特别强烈,磷酸较弱,蚁酸、醋酸次之,硼酸更弱。

酸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水解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浓度2克/升的硫酸溶液在80℃时经过60分钟能降低纤维强度25%,而95—98%的浓硫酸几分钟内在高温下就能使纤维全部溶解。

因此,浓硫酸滴到衣服上,就会形成一个洞。

)酸的作用主要使纤维素大分子间的甙键断裂,从而水解为D 一葡萄糖。

5106H OH 112212H O H 5106O H C O H C 2)O H C (22n nn ++→→纤维素 纤维二糖 D-葡萄糖酸在纤维素的水解过程中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催化剂,它能降低甙键的活化能,因而加速水解速度。

也就是说,在高温下,纤维素可与水直接发生水解而不需要酸的存在,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素水解的速度很慢。

纤维素在水解过程中,其吸湿性随时间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之后再逐步回升。

其原因是:纤维素与酸的反应首先在纤维无定形区及晶区表面,水解初期,纤维素大分子中的吸湿性最强的无定形区域很快地被破坏(结晶区域不容易被水解),导致吸湿性降低;水解的中期和后期,纤维素被水解后产物中所含的(OH—)等亲水集团大为增多,因而水解产物的吸水性会逐渐增大。

随着纤维素的水解程度的增加,纤维素在碱中的溶解度也会提高。

2、复习浓度的概念、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酸的配制和实验注意事项。

b.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先用洗涤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移液管需要用需要被移取的溶液润洗三次。

c.酸的配置:d.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安全问题;洗涤器具时润洗与否的问题;酸液配制时需注意的问题(见后面);强力测试时要使强力保持稳定,经向与纬向的辨别;减量率测定中关于回潮率等的因素的考虑;称量试样时应注意的问题;仪器的使用问题……3、实验时仔细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认真分析总结。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进一步加深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对用酸加工纤维素纤维的工艺控制,引起高度重视。

三、实验原理酸可以促进天然纤维素糖苷键的水解,从而使之水解断链。

酸解后纤维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如:色泽改变、手感变差、强力降低等。

四、实验流程:开启水浴锅与烘箱(烘箱100℃,水浴锅50℃)→洗涤器具→配制盐酸溶液→称样并记录(色泽、手感、重量等)→酸液处理(50℃,15min)→热水洗3次→烘干(100℃,30min)→检测记录(色泽、手感、重量等)其中,试剂配制及洗涤和烘干条件1、10%、1%盐酸溶液配制取10mL浓盐酸加水至100mL为10%盐酸溶液取10%盐酸溶液1mL加水至10mL为1%盐酸溶液2、酸处理后洗涤条件水温60-70℃、浴比1:100、洗涤3次3、烘干条件100 ℃、30min(烘前将水分挤干后展开样品)五、材料、设备和试剂(以每组计算)材料:棉线(棉布)0.5g×6=3g/组,150÷4=40组,3×40=120g器材:7组/班×6=42组1水浴锅/2组1电子天平/4组1烘箱/班电炉/2组20mL量筒一个,1/组(×7=7)10mL试管,3根/组(×7=30)5mL吸量管,2根/组(×7=14)50mL烧杯,2个/组(×7=14)标签若干试管架1/组(×7=7)吸量管架1/组(×7=7)洗耳球1/组(×7=7)标签若干剪刀1/组(×7=7)1玻璃棒/组(×7=7)。

试剂:浓HCl(CP) 2mL /组(×7=14)材料:棉布或棉线(一般来说,棉布经过了上浆处理,若要使用棉布,则须先退浆再使用;再则棉布的结构比较紧密,处理液不能较为充分地与之接触,选用棉线会使实验效果更好一些。

)试剂:水,1%HCl(aq),10%(aq)设备:剪刀,镊子,吸水纸,JA2003A 电子天平,LLY-06A 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或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N ,HH-4数显恒温水浴锅 ,10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器具:容量瓶(100mL 规格)两个,玻璃棒,烧杯一个,移液管,试管3根 六、实验步骤:1、开启水浴锅与烘箱(烘箱100℃,水浴锅50℃)2、洗涤器具3、配制盐酸溶液4、棉布退浆处理(棉线无须此步骤),烘干(退浆步骤有待查找资料)5、取规格大小为10cm ⨯20cm 径向、纬向的棉布(或1m 长单根棉线),测得质量,然后计算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质量,计算其面密度(或线密度)。

6、根据棉布的面密度(或棉线的线密度)来计算0.5g 棉布(或棉线)所需的面积(或长度),注意辨别经纬向,测试其径向或纬向弹力(3次数据求平均值),记录数据并注意观察其色泽,手感等。

7、将三块(或根)0.5g 试样分别放入三支试管,标号,各取20mL 水、1%盐酸溶液、10%盐酸溶液,将三支试管放入恒温浴锅,恒温50℃水浴加热15min ,浴比1:408、取出试样,用60—70℃的热水洗涤三次,浴比1:100(浸泡洗涤)9、用吸水纸吸干试样,展平在干燥的吸水纸上,从旁标号,放入烘箱中烘30min (烘箱温度为100℃温度)10、取出试样,观察色泽的变化及变化程度,感受其手感差异,称量各试样的质量,再测试其强力(所测经纬向与试样处理前保持一致),记录数据11、计算强力损失率和减量率,并针对实验数据做一些分析七、结果计算:100bf bf -bf %/010⨯=强力损失率其中bf 0是水处理前样品的平均强力,bf 1是酸处理后样品的平均强力100W W -W %/010⨯=减量率其中W0是处理前样品的干重,W1是酸处理后样品的干重八、结果分析比较不同酸浓度处理后重量的变化,尝试探讨其原因。

比较不同酸浓度处理后强力的变化,尝试探讨其原因。

哪些因素将影响到减量率测定的准确性?哪些因素将影响到强力测定的准确性?强力损失的测定结果:减量率的测定结果:●酸液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不要将酸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2、容量瓶一定不能用原酸液润洗3、在稀释原酸液的过程中,记得是“酸入水”4、稀释酸液的烧杯要多润洗几次,以保证所有的酸液都被转移到容量瓶中,并且转移过程中用于引流的玻璃棒上残留的酸液也要一并冲洗到容量瓶中5、用于稀释的酸液不得超过容量瓶的容量6、看移液管和容量瓶的定液刻度线时,一定要平视●浓度的表示方法:配原原配V Vc c ⨯=思考:1、为什么要选用棉作为实验材料?棉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其余成分是纤维素的伴生物。

其比学组成如下:表棉纤维化学成分2、若经酸处理后的棉布或棉线不经洗涤,只挤干后就放进烘箱中烘干,对强力测试有什么样的影响?若经酸处理后的棉布或棉线不经洗涤,直接放进烘箱进行烘干,随着水分的蒸发,棉布或棉线的残留液中,酸的浓度不断增大,棉布或棉线受到高浓度的酸的作用,由白色变色褐色甚至黑色,导致棉被碳化,强力会明显下降,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

3、每个试验中,用水处理的样品质量都会减少,其原因是?这主要是受回潮率的影响。

4、酸对纤维素的作用机理是?酸可以促进纤维糖甙键的水解。

5、《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实验中影响实验效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酸的性质、浓度,水解反应的温度以及酸作用时间等2)在一定处理条件下,试验的稳定性3)棉布或棉线自身质量问题4)处理液与棉布或棉线的接触面大小问题未尽事宜分工:各种器皿的洗涤方法汇总:由郭蓉负责;(已完成)棉布退浆处理步骤:由莫雨婷,孙寒燕负责;(已完成)棉布经纬向的区分方法:张春丽负责;配制盐酸溶液的具体步骤:由陈思妍和石静负责;(已完成)JA2003A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李云龙负责;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N的使用方法:李火营负责;HH-4数显恒温水浴锅的使用方法:毛龙负责;10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的使用方法:明旭负责;棉布的经纬面密度或棉线的线密度测试:陈涛,寇丹负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曾波负责此外,此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考虑到的地方,小组成员在仔细阅读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修正。

各成员须完成的工作和找出的问题在本周四之前发到邮箱:*********************棉布的退浆方法2010-8-4 来源:印染在线退浆是棉布煮练前的化学处理过程,其目的是不仅在于去除原布的浆料,而且在于去除棉布上部分的天然杂质,以利于以后的煮练和漂白加工,棉布上所含浆料,主要为淀粉等黏着剂,其他尚有润滑剂、柔软剂、增塑剂、防腐剂等。

一般棉布所含的浆料布重的4%-8%。

棉布的退浆根据原布的含杂和退浆时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酶退浆、碱退浆、酸退浆、氧化剂退浆等。

在退浆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和充分的热水净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淀粉分解产物等杂质重复凝结在织物上,严重的妨碍以后的处理过程。

一、酶退浆酶是某些动物或微生物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蛋白质。

具有特定的催化功能,在动物的胰、肝、胃和发芽的大麦中都含有酶。

酶的种类很多,他们的作用和作用的对象各不相同。

酶通常是按照他们的作用和作用的对象来分类。

例如,和淀粉作用的叫做淀粉酶,和脂肪,蛋白质起作用的叫脂肪酶和蛋白酶。

但酶也可按照每的来源分类的如胰酶、细菌酶和麦芽酶等。

现在常用于退浆的为胰酶。

其退浆率可达70%-80%。

但由于胰酶来自生物体,其稳定性及对淀粉的转化能力与温度、PH值机活化剂的添加影响很大。

因此必须妥善的掌握工艺条件,才能发挥最大的退浆效果。

胰酶退浆较适宜的温度为40-50度,温度低作用不大,温度太高稳定度降低。

其适宜的PH值是在6.5-7,在胰酶液中加入食盐,有提高胰酶活化的效用。

胰酶是退浆时先浸轧或喷洒含胰酶1-3g/l和食盐5g/l的溶液,在40-50度堆置2h,然后以热水强烈洗涤。

用细菌淀粉酶高温快速退浆,可先将布以80-100度热水浸轧,使布充分润湿淀粉酶溶液,并在蒸汽密闭箱中于95-100度气蒸15min,最后用热水水洗。

酶退浆所需时间较短,而浆料去除较完全,同时不易损伤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