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
根据产业园区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持续 改进运营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 水平。
服务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
服务平台搭建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资源,提供政策咨 询、项目申报、融资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产业链整合
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效 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设完善的排水排污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排水 管道要满足排水量要求,排污管道要接入城市污 水处理系统或自建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 放。
供水供电
根据产业园区规模和发展需求,规划建设相应的 供水和供电设施。供水设施要满足生产、生活和 消防等用水需求,供电设施要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可靠。
通讯网络
建设覆盖产业园区的通讯网络,包括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宽带互联网等,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通 讯需求。
产业园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
可持续发展。
02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统筹规划
政府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 和功能定位。
招商引资
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项目推介等方式吸引企 业入驻。
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负责或引导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供电、供水等。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配 套设施,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产业定位与结构调整策略
明确主导产业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进产城融合
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分析【内容提要】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本文将逐一分析和探讨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把握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生态循环经济一、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
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
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①。
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成为提高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产业集群作为由产业、人口、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构成的非平衡态、非线形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维系着自身的存在。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万里洋;董会忠;吴朋;张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萌生与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重心和竞争的焦点.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以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为研究对象,就其发展现状,通过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并在深入剖析其空间集聚类型和分布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济南市未来以资源集约化、文化创意园区、产业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36)007【总页数】5页(P185-189)【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模式;济南市【作者】万里洋;董会忠;吴朋;张峰【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K901.6文化创意产业(简称CCI)是新兴的,一种依靠科技因素整合文化资源从而再创作的知识密集型创造性产业,具有行业跨度大、产业附加值高、高知识化的特征,在国内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
随着近几年CCI取得显著的发展效果,引起了中外各地对其自身空间需求和空间集聚效应的广泛关注。
Chuluunbaatar E等[1]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集群理论,以社会资本角度讲解创新人才是CCI集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Craig CS[2]探讨了城市在促进文化产品创造环节的作用,研究表明城市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创意人才的集聚地,也是CCI集聚发展的沃土。
Francois P[3]通过对大量CCI相关产业的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诱导作用,得出CCI是经济增长极而且具有空间集聚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模式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产业集群模式部分理论: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由于地缘因素或者人文经济因素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率先走上对外开放,发展国际贸易的道路。
一时间,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输入到珠三角地区;同时,内地大批劳动力也流动到珠三角;同时,由于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缘优势,大量资本技术流向珠三角。
具备了以上条件,珠三角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区,注明的有中山市的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区,花都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省产业集群正朝着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区域布局越来越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省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产业集群共123个,目前省已经认定了36个示范区,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有75个。
目前,产业集群的模式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1.按照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动因是来自政府还是市场,可以把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市场自发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个人、企业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2)政府推动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政府对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追求,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3)混合型形成模式。
初始动因来自个人、企业和政府对各自经济利益的追求,其决策的偶然和一致性导致某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市场和政府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各地政府都负有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在某种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常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推动、促进或抑制、阻止的作用,是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这种产业的集群发展是否符合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集合 . 竞 争 、 是 合作 . 流 . 交 知识 共 享和 文化 共通 .
并 由此提 出了 产业 集群 “的概念 [ 目前 对于 产 。 业集 群 的理 论 研究 仍 停 留 在对 集 群 案 例 的 归纳 研 究 上 .而 引用 这些 理 论 分 析 区域 产 业 集 聚发 展 潜 力 、指导 产业 空 间集 聚 发展 方面 的研 究鲜 有 报道 。 本文 以深圳l 为例 分析 产业 空 间集 聚 的动 力机 制 市 以 期为 产 业 的合 理 空 间引 导提 供借 鉴 。 对 深 圳 主 要 工业 行 业 集 聚 发 展 状 况 分 析 发
业交 往 、 业文 化 、 行 产业 技术 链和 产 业价 值链 等 的
因素和 弱集 聚 因素 对 产 业 空 间集 聚的作 用 ,并 在
深 圳 产 业 空间 集 聚动 力机制 比较 研 究基础 上 ,将 深 圳主 要 的 行 业 类型 进 行 空 间集 聚指 引 , 以期 为 产 业 的合 理 布 局 及产 业 政 策制 定提 供科 学依据 。
现 ,家具 制 造 业 、交 通5 输设 备重 造 业 、工 艺堂 7— 运 制 痢 声礼 擗 0 品 医药 制 造 、通 用设 备 制造 等 9类 行业 在 深圳l 一 集 中 程 度 较 高 .具 有 形 成 产 业 集 群 的 有 利 条 件 .
【 章 编 号】 1 0 —1 2 文 02 9 3
《 0 8) 9 0 5 6 2 0 0 —0 7 -0
ef c ni i d a n eprs n e a c h om— fe t a viu l tr iea d nh n et ec of nd e p ttve s he who ei usr e ii ne soft l nd ty.Bu he f m a tt or — t ftea glm e ai so c ina ndi vtbl. i o g o r t i c aso l on h on a ne ia e Th ntr lr as n i h tt eba i l m e t h e i e na e o St a h sce e n soft e idusr r r nse r d i t n tt i a iort n ty a eta f re no i siut on lpr i y by a m e a s si ul tng t e a l e a i ch nim tp ai h gg om r ton.W ih t S n h n a n e a pl t nay est fe d he z e sa x m ei l z hee fct a ・ a of va t g o lm e sa d d s dV ntge use e e t n a e usee nt n ia a a 0 l m n s
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作用研究
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作用研究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配套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服务机构等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形成协同互补、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等产业协同作用的区域性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的特点包括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整合、创新与技术的集聚、产业竞争与合作的协同等。
二、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即各个国家开展跨国合作,形成全球化产业集群;二是产业集群的高化发展,即着重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产业集群;三是产业集群的多元化发展,即一个地区可以拥有多个产业集群,覆盖多个行业;四是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于现代产业集群中。
三、现代产业集群的作用现代产业集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二是集中资源实现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三是促进各产业链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作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共享,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五是促进人才的流动和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整合和集中;六是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空间集聚型、网络型和虚拟型。
空间集聚型产业集群是指企业在空间上紧密聚集在一起,通过产业链条的连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网络型产业集群是指各个企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连接和合作,实现产业协同的一种形式。
虚拟型产业集群是指没有确定的空间,实现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形式。
五、现代产业集群的建设和管理现代产业集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加大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三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世界一流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四是注重产业链的梳理和优化,推动产业链条的高效运作。
西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
指在某种产 品的生产过程 中 ,产业集群 内 限公 司等 为 “ 核心小 巨人企业 ” ,其他零 区 。
大量企业 和配套机构 以专业化 的产品销售 部件 厂围绕在其周 围。具体来讲 ,这是一
在 发 展 模 式 方 面 ,西 安 航 空 航 天 产 业 市 场 为依 托 ,形 成 的稳 定 、有 利 于 产 业 集 种依 托生 产 型 “ 巨人 ”企 业 的集 群 发 展 集群接近 于空间聚集型 产业集群发 展模 式 , 小
|
| 0
| l 曩 囊¨
式 ,具体来讲就是 以信息联系为主 ,以计 共有 6 ,其中整车厂 2 ,零部件厂 航 空工 业整 合和 大飞 机项 目为契 机 ,对其 6家 8家 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l 『 生生产方式来 3 8家 ,他 们 的总资产 都超过 了百 亿 。西 产 业链条 进行 了完善 ,初 步形成 了飞 机整
东各产业集群不 同发展方式 的调查 ,将产 面。但是 ,西安汽车产业在集群化发展 中 经 具有 了较 大 的声誉 ,但 和 国际上发 达 国
业集群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创新网络 仍存在 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 ,西安汽车 家 的航空产业集群 相 比,仍有 不小 的差距 。 型集群发展模式 、沿商品链型产业集群发 产业总体规模和总产量均偏小 ,产业关联 我 们 认 为 主要 存 在 以下 两 方 面 问 题 :一 方 展模式 以及零星型集群发展模式 。本文对 度也偏低 ,西安汽车产业集群还处于产业 面是政 府资 金投 入不 够 ,政策支 持力 度 不 仇保兴的观点进行 了拓展 ,将产业集群的 发展 的初期 。第二 ,汽车零部件的配套生 足 ,远不及发达 国家对其航 空事业 的支 持 ; 发展模式分为 以下几种 :空间聚集型产业 产能力不强 ,难 以对汽车整车的发展形成 另 一 方 面 是 航 空 企 业 自身 对 研 发 过 程 投 入 集群发展模式 ,依托专业市场的产业集群 强有力 的支撑 。第三 ,除上述提到的三大 {的资金 不足 ,导致 自主创新 能力 不 强 。航 发展模式 ,中卫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网 核心企业外 ,其余大部分企业 自主研发的 天产 业 方 面 ,西 安 航 天 基 地 成 立 4年 多 来 ,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
2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学者对其定义不同。
对于特定产业中各种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现象,一般称之为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亦或区域集群。
而在意大利称之为新产业区,中国浙江省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广东省称之为专业镇。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M•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ter,1998),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与协会(Poter,2002)。
然而,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产业集群的概念拓展至国家层面,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
结合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本文给出如下定义: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完成某类产品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
2.2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 Smith,1776)就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
近几十年来,经济地理学、竞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关注, 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1)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也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胡佛等。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1890)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概念,并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
韦伯(Weber,1909)进一步将外部规模经济分为本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这种模式的优点包括:
1、降低成本: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降低采购、运输、信息获取等方面的成本。
2、提高生产效率: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3、促进创新: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这会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也有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创新。
4、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促进集群的发展。
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和特点,其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市场驱动型:这种模式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反应灵活,但缺乏长远规划。
2、政府引导型:这种模式是在政府规划的推动下,通过优惠政策和投资建设等手段,吸引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大企业为主导,政府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3、创新驱动型:这种模式是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注重创新和研发,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
4、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模式是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相关企业聚集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配套协作型企业为主导,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较强,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引言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一类或多类相关产业企业集中聚集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
这种产业集群能够形成共享资源、技术创新、合作交流等优势,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关键要素、发展路径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要素地理位置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依赖于特定地理位置的选择。
地理位置决定了产业集群与其他企业、市场的距离,影响着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便利程度。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选择应考虑与市场的密切接触、交通便利以及与相关产业链环节的紧密连接。
产业链集聚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集聚。
产业链集聚可以通过引导附属企业、供应商和客户进入集群来实现。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以形成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协同效应。
因此,在推动产业链集聚方面的政府扶持政策和区域规划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产业集群需要吸引和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同时,产业集群也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合作,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吸引力提升,以支持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立研发中心、联合研究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
政府应提供产业研发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同时,加强产业集群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发展路径阶段一:初始阶段在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的初始阶段,往往是一个核心企业先行进入某特定地理区域,其周边逐渐聚集起一些相关企业。
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小集群。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壮大核心企业,并吸引一些相关企业加入。
阶段二:成长阶段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进一步的企业加入和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是指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其中一特定地区内聚集形成的一种空间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区域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合作共享以及集群升级。
一、区域资源禀赋二、政策支持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产业的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形成。
政府还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企业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集群中,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经验共享和合作创新,形成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产业集群。
四、合作共享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在产业集群中,还可以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扩大集群的规模和产业结构。
合作与共享的方式可以包括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供应链管理和品牌推广等。
五、集群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升级的过程。
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会逐渐壮大,形成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会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支持,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和优化。
集群升级的目标是提高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总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的优势,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以及企业的创新和合作共享,最终实现集群的升级和转型。
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作者:葛春景郝珍珍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0期[摘要]在总结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基础上,辅以国外典型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了园区产业集聚模式的适用范围、应用成效和发展趋势,提炼了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并从产业集聚、区域规划、融资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应加快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耦合周边区域产业,推进临空产业规划;完善融资渠道,争取政策支持。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F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59-03[作者简介]葛春景(1980-),男,河北保定人,管理学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应急设施布局和应急管理,机场规划与建设;郝珍珍(1983-),女,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航空经济。
201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通过民航业科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这不仅明确了航空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而且将促进航空经济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积极规划和建设临空经济区或航空港经济区,力求通过航空经济和以机场为核心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优化发展,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而由于各地的机场规模、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基础不尽相同,需要探索与各地区相匹配的临空经济产业集聚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临空经济区的概念临空经济区是以机场、保税区或航空产业园等为依托,利用交通枢纽便利条件,使生产要素在机场周围大规模配置,从而产生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的区域。
该区域通过集聚临空指向性强的产业,带动周边产业的调整,形成多种产业有机关联向外围辐射的经济发展模式。
临空经济是伴随航空运输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包含传统的航空运输业,而且包括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形成功能区区域组团、产业分工、功能互补的局面,带动区域经济向高级化演进。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聚形成的一个氛围繁荣、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指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蓬勃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模式和路径:1.空间集聚模式: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模式是最常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相关产业的企业选择在地理上临近的地区建厂或设立办公场所,以便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和资源的共享。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的整合,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2.价值链集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同一个产业内的企业,而是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价值链的集成,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个集群的效益和竞争力。
3.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侧重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来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都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4.产业政策支持路径: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为产业集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5.人才培养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可以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持和动力。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关键引导和规划,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2.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
因此,创新和研发应该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
集群产业的发展趋势
集群产业的发展趋势集群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集群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集群产业以其高效的生产方式、丰富的资源和市场、创新的能力,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以集群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主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二、集群产业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集群产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一批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产业链,并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2. 特点:(1)空间集聚:集群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产业环境。
(2)产业关联:集群产业中的企业和机构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发展模式。
(3)技术创新:集群产业中的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和协调,实现共同的技术创新,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三、集群产业的发展趋势1. 产业融合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领域的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未来,集群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不同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例如,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可以让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集群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主要趋势。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集群产业可以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技术,拓宽市场和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集群产业将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集群产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研发和应用。
4.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集群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集群产业可以实现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和市场预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5. 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为了实现集群产业的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将成为关键。
产业集群: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一)
产业集群: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一)产业集群蔚然成风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它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至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不是靠单打独斗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是组成特色产业集群,以集群的力量与大公司、大企业论短长。
如果形成不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再大的企业,也做不强。
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
在国外,因为有了硅谷和128公路这样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美国才能引领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美国,有名的聚集群还有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酒产业、华盛顿的炼铝业等等;意大利的家具、毛纺、陶瓷等产业集群创造闻名世界的“第三意大利现象”;日本东京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日本“机械工业的共同根基”。
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也在不断涌现,如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大量的产业集群,被誉为“亚洲硅谷”的印度班加罗尔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软件业,迅速获得了全球性强大产业竞争优势的典型。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涌现,它们导致了世界经济版图的“马赛克”格局不断变化。
我国的产业集群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208年代初,几乎是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
2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和不同类别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闽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是由一群具有相关产业链或某类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企业所组成的群体。
它具有独特的组织特征和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验和成功,为其他地区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和启示。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模式和路径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路径和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一种以某种行业或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企业集团、单一企业等传统经济组织形式,而是由大量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
产业集群在经济活动中其作用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地理聚集、同质性、互补性和共享性。
地理聚集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相互接近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上的接近在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质性是指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产生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互补性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互补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和包容性。
共享性是指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共享一些共同的资源,如技术、市场和品牌等,从而形成了一种方便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是一个复杂系统性问题,需要结合产业特点、地域条件、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供参考。
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的成长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技术支持等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垂直和横向的政策支持,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形成。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在竞争中愈加激烈,需要依托自身的创新和提高,构建竞争优势。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在比较成熟的阶段,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并且面向全球市场积极拓展。
集群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形成机理分析
心 力和离心 力 ,所谓 的离心 力是指 与经济
活动 空间集 中背道而驰 的力量 ,向心 力是
图 1 梯 度 转移 模式
指促进经济 活动空 间集 中的力量 。当向心 力作 用比较 强时 ,经济活动会从 周围向某
一
中心 集聚 ,达到某一 临界值 ,则离心 力
向四周扩散 。随后 ,一些经济学者采 用不
( 二 ) 核 心 一外 围转 移 模 式
关 键 词 :集 群 产 业转 移 空 间结 构模 式
组 织 结 构
核心 一外围转移模式 ( 见 图2) 主要是 指要素 、产业在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的核心
地 区 和 周 围地 区 的 流动 过 程 。 这 一 空 间结
集 群 产 业 转 移 的 空 间 组 织 模
■ 多淑 杰 博 士 (中山职 业技 术 学院经济 管理 系 广 东中山 5 2 8 4 0 4)
◆ 中图分 类号 :F 0 6 2 . 9 文献标识码 :A
时期 ,不同产业之 间也存在着 一定 的要 素组 合差异 ,因此要素组合 方式 与区域梯
一 一
邻域 渗透转移模 式 ( 见 图 3)是指要
基 础 源 自 弗 农 的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 R a y mo n d V e r n o n ,1 9 6 6) ,该理论认 为 产品发展经历创新 、威 熟、标准化三个阶 段。在不 同的发展 阶段 ,产 品的竞争优 势、 市场 需求弹性 以及要素组合 方式是 不相 同 的, 对 区位 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随后一些学
作用超过 向心 力 ,则经济活动从核心 区域
同的理论解释要 素、产 业流动的空 间结构 现象。缪尔达尔 ( 1 9 5 7) 提出 “ 回流效应” 和 “ 传播效应 ”等 概念 说 明经济发达核心 地区与周 围地 区的作 用关系 ,形成地理上
城市发展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城市发展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协同发展策略引言: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协同发展策略是两个核心要素。
城市空间布局旨在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产业协同发展策略则旨在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协同发展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一、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多中心布局传统上,城市的发展往往以单一中心为核心,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该提倡多中心布局,即在城市内部建立多个中心,分散城市功能,减轻核心区的压力,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
2. 产业与住宅的分区布局城市的产业布局应该与住宅区分开,以减少产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产业区应该集中布局,便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而住宅区则应该远离产业区,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3. 绿色空间的保护与建设城市的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建设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还应该注重绿色空间的连通性,打造生态廊道,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产业协同发展策略产业协同发展策略是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产业协同发展策略:1. 产业集群的培育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内,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
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聚集的空间过程(产业集群)
2021/4/10
18
问题三、产业聚集的区位因子 分析
2021/4/10
19
要素分析
知识溢出环境 人力资本密集 气候环境 供应链环境 交通环境 贸易条件
2021/4/10
20
区位因子量化分析
要素的获取
▪ 知识溢出环境的度量:各地大学密度(网大排名) ▪ 人力资本的度量:采用Jeong(2002)的模型 ▪ 气候环境的度量:采用人生气候指数ICL
2021/4/10
26
总结与讨论
霍特林过程和知识溢出联合作用将导致产业聚集。集聚的趋 势与知识溢出直接相关
通过空间建模,得到了集群最佳规模方程。发现:适合大规 模集群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是占地较少的企业,而占空 间较大且工人密度相对较小的重工业等一般不适于产生集群。
产业发生聚集的区位因子包括知识溢出环境、人力资本聚集、 气候环境、商贸环境、交通环境与供应链环境。
知识溢出的量化选用随距离负指数衰减的知识溢出模型(王铮等,
2003),即:
s s(x) e x
可以得到 :
c
x
C ex 1
运费是企业到市场距离的正比例函数,即:
2021/4/10
f (d) qd
11
模型(续)
最后得到:
P
C
r(x, d ) 2x2+1 ex 1 qd
我们画出了企业利润与企业间距的关系图
0.60 4.0
#
0.70 0.80
#
0.90
#
#
## #
#
# #
# #
# # #
##
#
#
#
# 0.50
#
0.40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产业集群是指在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行业中,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群体,通过共同合作、竞争和积累实现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路径:1.创新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要依靠创新,即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并赢得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形式实现。
2.培育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需要通过培育新的企业和机构来扩大集群规模和影响力。
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企业、鼓励本地创业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培育新的企业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3.协同路径: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是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
合作可以针对其中一具体项目,如联合开发、共同营销等;也可以是长期共同合作,形成供应链、价值链等合作网络。
通过协同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风险共担、知识共享等效应。
4.国际化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还需考虑国际化。
国际化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产品出口、海外投资、跨国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推动集群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机制:1.空间密集效应:产业集群的企业与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密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交通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效率。
同时,空间上的密集也可以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进入。
2.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技术溢出效应也就随之产生。
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享技术和知识,促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市场规模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度高,能够形成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从而实现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企业的规模都小,雇员少,企业大都属于雇主型企业。
(2)由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流程较少,企业能独立完成,相互之间较少有专业化分工和合作。
(3)集群靠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基于血缘、亲缘、地缘和工作关系。
(4)生产经营对当地本身依赖性较强;(5)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6)供应商和顾客群往往一致,竞争比较激烈。
(7)在对外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合作性。
在为数众多的产业集群中,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一地一品”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目前达到900多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就有122个,从业人员140多万人。
其中,大塘的袜业、嵊州的领带、的皮革、嘉善的木业等块状经济产值及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独树一帜。
一个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含制度创新)会对周边企业产生良好的示效应,而企业间的空间距离越近、人员往来越密切、沟通越便利,这种示作用越强,扩散的成本越低、效果越好。
1739年,从休谟开始,政治经济学者们就开始意识到,在人们完全从自立动机出发利用公共资源时,公共资源倾向于被过度利用、低效率使用和浪费。
下面就是以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为例构建的公共资源的利用模型:设某集群有n家企业,每家企业都可以自由利用公共资源,由于资源有限,如果公共资源被利用的总额超过一个限度,则会影响企业资源的质量,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假设群企业在投资决策作出以后才开始利用公共资源,则可以看作每个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数量时并不以别的企业的行为为决策依据。
再假设所有用户都清楚资源的总额,集群生产总量不同水平下的产品质量,这就构成了一个静态博弈。
博弈方为n个企业;各自的决策空间是他们可能选择的生产数量qi(i>0);集群的总产量1 2 3 Q=n q+q+q+ +q根据前面的介绍,每件产品的质量应该是总产量Q的减函数【62】:V=v(Q)=v(1 2 3 n q+q+q+ +q)(3.1)假设生产成本与产量成正比,系数为c,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成正比,系数为b,则第i个企业生产q i件产品的利润函数为:i i i i 1 2 n i u=q bv(Q)-q c=q bv(q+q+ +q)-q c(3.2)为了使讨论更加简单化,进一步假设n=3,c=4,b=1,1 2 3 V=100-(q+q+q),则有:1 1 123 1 u=q[100-(q+q+q)]-4q2 2 1 23 2 u=q[100-(q+q+q)]-4q(3.3)3 3 1 2 3 3 u=q[100-(q+q+q)]-4q求得三个企业各自对其他两个企业策略(产量)的反应函数,得:1 2 3 2 3q=R(q,q)=48−12 q−12 q2 13 1 3q=R(q,q)=48−12 q−12 q(3.4)3 1 2 1 2q=R(q,q)=48−12 q−12 q三个反应函数的交点(q1*,q2*,q3*)就是其纳什均衡解。
解得q1*=q2*=q3*=24,再将q1*=q2*=q3*=24代入,得u1*=u2*=u3*=576,则集群总利润u0=u1*+u2*+u3*=1728。
这就是三企业同时独立决定获取公共资源时,集群所能获得的总利润。
此外,为了对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作出评价,还需要讨论集群总利润最大时的产量。
设集群获取资源的总量为Q,则总利润为:u=Q(100−Q)−4Q=96Q−Q2(3.5)总利润最大时,有u'=0,解得Q*=48,再将Q*=48代入总得益函数,有u*=2304,比三企业同时独立决定获取公共资源时集群所能获得的总利润u0=1728大。
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Q*=48,比三企业独立决策时所获取的资源总量u0=q1*+q2*+q3*=72要小。
进一步推广,当n为4,5, n越大,纳什均衡解越低,集群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率也越低。
价格竞争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演进来源:艳发布日期:2008-12-18 16:28:05 查看次数:7950次索取号: 摘要:价格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问题,市场价格机制是市场的灵魂。
围绕着目前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困境”问题,即集群对外竞争优势作用发挥受到集部部频繁的价格竞争影响,分析视角应该主要放在对价格机制作用的正确理解上,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价格竞争产业集群演进中图分类号:F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4-1618/F(2008)09-0023-04 作者简介:艳,经济学博士,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区域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产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s)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产业集群指同一类型或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域围的集中或聚集。
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和创新性的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珠三角地区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数目较多、形式多样的各类产业集群。
从理论上讲,当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时,为避免中小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中小企业可以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
因此,依据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入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产业集群,以协作效应增强集群整体实力,就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然而,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演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其中受人关注的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问题,即集群作为整体的对外竞争优势,常常面临来自集群部成员之间价格竞争的阻碍。
具体表现为:市场型产业集群部同业竞争严重,价格无序竞争问题是其发展的难点;中卫型产业集群部一般存在完整的供应链,但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及其与核心企业的价格均衡机制却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点。
所以,本文认为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价格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产业集群部的价格竞争角度出发,有助于深化关于产业集群演进动力及发展模式的认识。
二、产业集群对外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存在前提产业集群现象,在前工业化时期就已存在。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集聚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解释为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提出通过形成协同创新的集群环境,可以使所有成员获得技术外溢带来的外部经济。
此后,区位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指出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在区位选择中倾向于集中。
直到今天,要素禀赋或自然成本优势与集中产生的知识技术外溢仍然是集群产生的主要原因。
具体说来,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之所以具备竞争优势,主要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和有利影响:第一,成本优势。
集群企业彼此邻近,相互分工协作,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例如,集群成员可以直接从区就近获得各种投入品并共同使用公共设施,从而降低运输和库存环节的损耗。
对于关系密切的集群而言,地区共同的文化容易形成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减少企业把握市场动态的信息成本,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使交易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同,从而降低集群的交易成本。
第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集群区的企业彼此高度分工协作,使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交易能力增强,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第三,学习和创新效应。
发展良好产业集群不仅通过在一定区域营造企业网络关系,来加强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在区域围产生一种整体的创新环境与激励,使产业集群演进与技术创新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所以,当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一致对外时,其竞争能力显然比单独一家企业要强。
然而,这一判断也存在前提条件:一是参与全球价值链。
经济全球化带来技术分工与专业的细化。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再把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放在本企业部进行,而是选择保留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部分,如核心技术、关键的生产环节、品牌、高效的营销渠道、发达的信息中心或强大的科研机构等,而把其它部分转让给更具效率的企业进行。
或者是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其它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当中。
二是构建企业网络。
发育良好的产业集群应该通过价值链的扩展和延伸,在集群部的同业竞争者、上下游供应商和其他实体间,形成了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网络,才能对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
当两个前提条件不存在时,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对外竞争优势就会受到来自集群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三、产业集群部的价格竞争起因产业集群由众多成员企业构成,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体现与其部是否存在有效的关系协调机制相关。
现实当中集群成员之间的价格竞争说明一点,我国各地的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部关系协调机制缺失的现状。
后者主要受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影响。
从产业集群的模式和形成机制上看,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市场型产业集群,其部各企业之问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通过彼此在市场上的水平交易联系来完成产品的生产。
特别是当地存在比较发达的专业化市场时,更是促使中小企业在共同的市场基础上集中。
如省义乌的小商品集群、的轻纺产品集群等。
二是中卫型产业集群,指大量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核心企业,进行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原材料的供应,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意大利与的产业集群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是网络式产业集群,其涉及的中小企业数目增加,与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资本、技术多方面的协作也进一步增强,上下游产品连成一条条供应链,企业之问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联系。
此时,集群部联系的关键因素不只是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质因素,而是技术、信息等非物质因素。
对于市场型产业集群而言,成员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更是一种经常性的经济活动。
珠三角和江浙地区的产业集群多数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又都集中于价格优势上,导致集群企业的价格竞争现象,并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
这类产业集群的产生原本是要在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发展间实现有机结合,并通过降低销售费用、信息成本,强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以此来促进技术创新。
部分在管理或技术水平上达不到集群平均要求的企业,或不能有效参与集群整体的分工协作,将被集群所淘汰,这就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但是,创新很容易外溢到邻近的其它企业,使其它企业在快速的技术扩散中学到新知识和新技术。
因此,市场型产业集群部的技术扩散,很可能导致技术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
当我国的出口商品遭遇越来越多反倾销调查时,这种由于集群部技术扩散所加剧的价格竞争现象尤其值得重视。
对于中卫型产业集群而言,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价格谈判,或讨价还价过程所达到的价格均衡,首先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相关。
尤其当供应商数目较多、商品相近、生产能力较大且需求方较少时,在供应商之间达成价格串谋或价格默契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是因为即使大家团结一致,同时向核心企业索要高价格,买方也会在供应商中择其一二而非全部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