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产生及其本质(2)资料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 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 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 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 所谓“无人工厂”。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 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 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 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 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 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 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 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 命运。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 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 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 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 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 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
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所有制
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运行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 或本经济单位的需 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 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 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使用能够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这对剩余价值的生 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产生的历史意义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货币的 出现,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 为价值; 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 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 )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 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本(V)
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剩余价值率因而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即: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 无酬劳动 剩余价值率= ────── = ──── = ──── 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有酬劳动
促使 商品 生产 者优 胜劣 汰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 自然经济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 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⑴ 农村: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 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 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 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 的虚伪性就暴露无疑。劳动力的买者摇身一变, 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 的工人,尾随于后。前者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后者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 鞣。”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马克思
⑵ 城市:由商人程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 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现代生活史。”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商品甲)
商品生产者
(商品乙)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量上的比例) (从量变到质变) (两极矛盾)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 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 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的产物 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知识点1: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的含义: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的含义: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形成的。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相互关系: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因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
(2)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价值量:(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①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②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2)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知识点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的内容P166: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马克思原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3)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
界中分离出一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 所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等 价形式。如: 1件上衣
10磅茶叶 = 20米麻布 40磅咖啡 10斤小麦 ......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任何商品只要先换 成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例如麻布,就能 用这种商品作为媒介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任 何商品。这样,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 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上。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
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 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 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 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 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②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 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 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此,交换是解 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③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肯定就没有 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若不 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 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 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 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几个概念: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经济条件: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他们生产不同的产品。
这些行业和部门之间互相联系和依赖,进行着产品的必要交换。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市场上处于权力平等的地位。
这样,产品便会按照对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商品经济由此产生。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价值反应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的构成和创造商品价值的构成: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将其已经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原有价值通过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商品中。
活劳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活劳动的概念扩大,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5、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因为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所以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思维导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signed
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劳动力(可变资本,产生新的价值)
剥削程度: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
剩余价值,v为可变价值。m'=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工人劳动 强度)
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社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 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 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 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 换,否则再生产就会停 顿。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 种形式出发,经过一 系列形式的变化,又 回到了原来出发点的 运动
三个阶段,体现资本 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购买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执行 货币资本的职能
*超额剩余价值
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 社会价值的差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 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 决定性动机,就是尽可能多 的生产剩余价值,这就是剩 余价值规律。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 化为资本)(源泉是剩余 价值)
第二节 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 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 生过程(劳动过程) 劳动对象
资本主义价值生产的两重性
劳动资料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体现了剥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形态
生产资料(不变资本,只转移价值,不发生增殖)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完整word版)马原2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 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价值量和价值规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四章第二节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工 作 日(小时)
0
4
8
4小时 m' = 4小时 = 10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0
2
4
剩余劳动时间
8
m' = 2小时 = 300%
6小时
必要劳 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是榨取血汗的艺术
进步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为什么剩余价值的产 生既不在流通领域, 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一卷中指出“原来的货 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 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 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 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 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四)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资本循 环和周转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 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资本循环
G
W
Pm … P … W´ A
生产阶段(P 资本发挥职能 作用)
G´
购买阶段 (G资本发挥 职能作用)
售卖阶段 (W资本发 挥职能作用)
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 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 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 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3、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不变 资本
资 本
只发生价 值转移
可变 资本
能使价 值增殖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考研政治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 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 削程度。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
价值的差额。
2.资本积累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一是缩短资本周转时间,二是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个基本理论: 一是两大部类,第一大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大部类是生产生活 资料的部类;二是社会总产品上从价值上分为 C+V+M 三部分
4.资本主义工资与利润
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货币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考研政治知识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 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本质、资本主义政治本质
一、 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 182页)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第四
对于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 价值和价值不能兼得。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 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
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
➢ 抛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 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 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难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 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 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和途径
(1)概念: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 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的历史过程
(2)本质:以暴力强迫生产者与生产 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3)途径:
➢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 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 加速货币财பைடு நூலகம்的积累。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 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 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
形态 • 学时安排:8学时
重点掌握
•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形成中的作用
•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 其发展规律
– 中介 – 包买商 – 贷放现金,收购产品 – 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工具,雇工生产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 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历史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手段:
用暴力手段剥夺货币财富
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
•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 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 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 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
封建行会约束下的小手工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 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简单商品经 济。
竞争导致两极分化
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作坊主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 多数作坊主沦为雇佣工人。
结论
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 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 有者,才要求在交换商品是等价交 换。
(3)商品经济的分类
奴隶 封建 社会 社会
社会 资本 主义 主义 社会 社会
简单商商品经品济经 济发市达场商品经经济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 二重性
1.什么是商品?
1.什么是商品?
•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方式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决定 生产
力
反作用于 关系
生产方式内的 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
经济 决定 上层 基础 反作用于 建筑
社会形态内部的 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的规律
社会
主义 社会
资本 主义 社会 封建
社会 奴隶
社会 原始
人类社会至今经历 的社会形态
社会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 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各类手工业行会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 径。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 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
• 商品是用 来交换的 能满足人 们某种需 要的劳动 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充饥 阅览
拍照 观看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社会使用价值
价值
(2)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
交换
共同的质
为什么不同的使用价 值可以相互交换?
判断对错
• 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 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
值 •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 4、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
值
5.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
–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 形式的劳动
– 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 的源泉
(2)抽象劳动
• 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
济危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产生的条件:
– 社会分工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社会分工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商人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这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 件
随着商人和高利贷者侵入手工业领域,小 生产者沦为商人、高利贷者的债务人,作 坊主丧失了独立的生产者身份,连同其帮 工和学徒成了商人或高利贷者的雇佣工人, 商人或高利贷者则成为工业资本家,这成 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另一种形式。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 2.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抽象劳动 –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 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 力消耗 –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殖民掠夺
• 征服殖民地,对海外进行掠夺 • 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
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 削
如何看待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 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和肮脏。”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 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 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 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
切。” ——马克思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1.资产阶级革命的 胜利,建立了资本 主义制度
• 2.产业革命的完成, 巩固了资本主义的 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什么是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
• 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 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的特征
自给自足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自 与 以原 社自与以分简给给分简工单自始 会自工单不再足足 不再发 生发生达 产产达的 为奴社的为社 特社特会 征隶会会征生生产产力力相封 社相适适应建 会应
2.商品经济
• 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 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总和。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体力 脑力 耗费
(3)价值
使用价值
价值
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对立统一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统一性表现在: –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 价值两个因素。
• 对立性表现在 : –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