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畜产品 第二章 再制蛋的加工

只有在20~25℃气温下,经过一定 的时间,变蛋才会出现理想的颜色。
蛋内含有微量的糖类,与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 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褐色或棕褐色物质,使 蛋白胶体的颜色由浅变深;
由于辅料中的色素的影响,如茶叶汁的褐色对 皮蛋的色泽的影响。
(四)溏心的形成
生产溏心皮蛋一定要加入PbO。 Pb与S形成 难溶的PbS会堵塞蛋壳和蛋壳膜上的气孔和 网孔,阻止NaOH过量向蛋内渗透,使蛋黄 中的NaOH浓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蛋黄不 能完全凝固而形成溏心。
慢。蛋质新鲜、浓稠蛋白多的蛋成熟快,蛋白较
(5)温湿度:温度高、 湿度大有利于盐的渗透
二、咸蛋的加工方法
1.原料蛋和辅料的选择 原料蛋 食盐 草灰 水
咸蛋的用盐量
低于3.8%的盐溶液却能促进 腐生菌和一些病原菌的生长。
✓ 用盐量低于7%防腐能力较差。若以蛋的重量计一 般9%~12%为宜。
1.草灰法(食盐浓度大约为23.5%)
(3)变色
✓ 蛋白逐渐变成深黄色透明胶状体,
蛋黄凝固层增厚至5-10mm并且颜色加深。
✓ 在NaOH的继续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开始降解
(一级结构遭到破坏),蛋白凝胶体的弹性开始 下降。
(4)成熟
✓蛋白全部转变成褐色或茶褐色半透明凝胶 体,并在其中形成大量的结晶花纹;蛋黄 凝固层变成墨绿,灰绿、橙黄等色层,溏 心皮蛋的蛋黄中心部位呈橘黄半凝固状浆 体。成熟后的皮蛋不仅凝固良好,色泽艳 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特殊风味。
(三)颜色形成
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卵黄球蛋白
的含硫量较高,在强碱的作用下水解,产生胱氨 酸和半胱氨酸;随着蛋黄酸碱度的变化,产生了 活性的硫化氢( H2S)与二硫基。 H2S可与蛋内 的Pb2+、 Fe2+等金属离子结合变成黑色的PbS、 FeS;黄色素被H2S还原后呈黑褐色,蛋黄色素混 合物在NaOH和H2S的作用下变成绿色,加之蛋黄 本身就有深浅不一的颜色,故呈现出绚丽、斑斓 的色彩,形成各种颜色。
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教案

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教案第一章:烹饪原料概述1.1 烹饪原料的分类动物性原料:肉类、鱼类、海鲜、家禽等植物性原料: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调味料:盐、糖、酱油、醋、香料等1.2 烹饪原料的选择与储存储存原料的方法:冷藏、冷冻、干燥等1.3 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切割:切片、切丝、切块等剁碎:剁末、剁蓉等搅拌:打发、混合等第二章:切割技术2.1 切割工具的使用刀具的选择与使用:菜刀、砧板刀、锯齿刀等切割工具的维护与保养2.2 切割技术直切:用于切割蔬菜、水果等锯切:用于切割肉类、鱼类等切片:用于切割薄片状原料2.3 切割技巧与注意事项切割时的姿势与握刀方法切割速度与力度掌握切割安全注意事项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二3.1 烹饪原料的预处理去内脏、去皮、去骨等清洗、浸泡、焯水等3.2 烹饪原料的烹调方法煮:用于制作汤、炖菜等炒:用于快速烹调,如炒菜、炒肉等炸:用于制作油炸食品3.3 烹饪原料的搭配与调味原料的搭配原则:口感、颜色、营养均衡调味的技巧与方法:盐、糖、酱油、醋、香料等的使用第四章:烹饪原料的储存与保鲜4.1 烹饪原料的储存方法冷藏储存:适用于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冷冻储存:适用于冷冻食品、肉类等干燥储存:适用于干货、香料等4.2 烹饪原料的保鲜方法利用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方法延长原料保质期避免原料受潮、受污染4.3 烹饪原料的保质期与安全性了解不同烹饪原料的保质期注意原料的安全性,避免食物中毒第五章:烹饪原料加工实例5.1 蔬菜类加工实例切丝:黄瓜、胡萝卜、土豆等切块:西红柿、茄子、洋葱等5.2 肉类加工实例切片:猪肉、牛肉、羊肉等剁末:猪肉末、牛肉末等5.3 海鲜类加工实例去壳:虾、蟹、贝类等去内脏:鱼、海鲜等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教案第六章:烹饪原料的切割与整形6.1 切割技术进阶锯切:用于切割坚硬的原料,如骨头、大块肉类等切片:用于切割薄片状原料,如薄片猪肉、鱼片等切丁:用于切割小颗粒状原料,如切丁牛肉、蔬菜丁等6.2 整形成形技术滚刀切:用于制作滚刀切蔬菜,如滚刀切胡萝卜、黄瓜等雕刻:用于制作雕刻形状,如雕刻花形、雕刻字等摆盘:用于制作摆盘造型,如摆盘蔬菜、摆盘海鲜等第七章:烹饪原料的烹调技巧7.1 烹调方法详解炖:用于制作慢炖菜品,如炖肉、炖汤等烧:用于制作烧菜,如红烧肉、烧鱼等烤:用于制作烤菜,如烤鸭、烤鱼等7.2 烹调技巧与注意事项掌握火候:根据不同烹调方法调整火力大小控制时间:根据不同烹调方法调整时间长短调味时机:根据不同烹调阶段调整调味时机第八章:烹饪原料的搭配与创意8.1 烹饪原料的搭配原则口感搭配:软硬、酸甜、麻辣等颜色搭配:颜色鲜艳、色泽搭配等营养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8.2 创意烹饪原料搭配实例创新菜肴:使用不同寻常的原料搭配,如巧克力炒牛肉等融合菜肴:结合不同菜系的原料搭配,如川菜与粤菜的结合等第九章:烹饪原料加工的安全与卫生9.1 烹饪原料的安全性了解原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了解并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9.2 烹饪过程中的卫生注意事项食材的处理:避免生食与熟食交叉污染厨房环境的清洁:保持厨房环境的清洁与卫生9.3 烹饪原料的储存与保鲜合理储存:避免原料过期、变质食品安全:注意食品的储存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第十章:综合烹饪实例10.1 综合烹饪实例一:中式菜肴举例:红烧肉、宫保鸡丁、清蒸鱼等制作步骤与技巧:切割、烹调、调味等10.2 综合烹饪实例二:西式菜肴举例:牛排、烤鸡、意大利面等制作步骤与技巧:切割、烹调、摆盘等10.3 综合烹饪实例三:创意菜肴举例:巧克力炒牛肉、香蕉炸虾球等制作步骤与技巧:切割、烹调、搭配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切割技术:切割工具的使用和切割技术是烹饪原料加工的基础,对于切割的姿势与握刀方法、切割速度与力度掌握以及切割安全注意事项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烹饪原料知识新教案

烹饪原料知识新教案第一章:烹饪原料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熟悉烹饪原料的保存和保鲜技巧。
教学内容:1. 烹饪原料的定义和作用。
2. 烹饪原料的分类:动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矿物质原料和加工原料。
3. 烹饪原料的选择标准:质量、新鲜度、口感、颜色和营养成分。
4. 烹饪原料的处理方法:清洗、切割、腌制、焯水等。
5. 烹饪原料的保存和保鲜方法:冷藏、冷冻、干燥、腌制等。
第二章:动物性原料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性原料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动物性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熟悉动物性原料的烹饪技巧和食用部位。
教学内容:1. 动物性原料的种类:肉类、鱼类、海鲜、家禽、蛋类等。
2. 动物性原料的特点:营养价值、口感、烹饪方法等。
3. 动物性原料的选择标准:新鲜度、质量、品种、部位等。
4. 动物性原料的处理方法:宰杀、清洗、切割、腌制等。
5. 动物性原料的烹饪技巧:煎、炒、炸、炖、蒸等。
第三章:植物性原料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性原料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植物性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熟悉植物性原料的烹饪技巧和食用部位。
教学内容:1. 植物性原料的种类: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
2. 植物性原料的特点:营养价值、口感、烹饪方法等。
3. 植物性原料的选择标准:新鲜度、质量、品种、部位等。
4. 植物性原料的处理方法:清洗、切割、焯水、腌制等。
5. 植物性原料的烹饪技巧:炒、炖、蒸、煮等。
第四章:矿物质原料教学目标:1. 了解矿物质原料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矿物质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熟悉矿物质原料的烹饪技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矿物质原料的种类:盐、糖、酱油、醋、香料等。
2. 矿物质原料的特点:味道、烹饪方法、调味作用等。
3. 矿物质原料的选择标准:质量、纯度、品牌等。
4. 矿物质原料的处理方法:称量、混合、调味等。
5. 矿物质原料的烹饪技巧:调味、腌制、炖煮等。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鉴别和选择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知识目标]掌握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概念、品质鉴别的依据及方法,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及原则。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和选择,增强生活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1) 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基本概念、烹饪原料鉴别的依据和标准及方法。
(2) 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3) 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
(4) 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一、概念:烹饪原料的鉴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烹饪原料的特点、品种、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或检测,从而确定烹饪原料的质量优劣,保证正确的选择和利用优质原料。
二、原料的鉴定方法对食品原料的选择鉴定主要有理化鉴定、感官鉴定两种方法。
理化鉴定就是利用仪器设备或化学药剂鉴别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以确定其品质好坏的鉴别方法。
感官鉴定,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进行综合性鉴别和评价,从中区分出优质、次质的原料品种。
感官鉴别简便、直观,是目前餐饮业最常用的品质鉴别方法。
感官鉴别法主要有以下工种。
(1)嗅觉鉴別,是通过原料的气味判断原料质量。
如牛羊肉具有正常的腥膻味,若出现了臭味、哈喇味、酸味等异常味道,则说明发生了变质。
(2)视觉鉴别,是通过观察原料大小、色泽、光泽、斑纹、杂质等外观形态和包装完整度来判断质量的方法。
该方法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感官鉴别法。
(3)味觉鉴别,是利用口、舌等鉴别原料的滋味、口感的方法。
适用于可直接入口的调味品、水果及烹任半成品。
(4)听觉鉴别,是通过鼓击、摇动、捏折、咀嚼等使原料发出声音来判断原料的脆度、硬度和成熟度的方法。
如敲打西瓜来判断其成熟程度,咀嚼干米粒判断干燥度,折断胡萝卜判断其脆度。
(5)触觉鉴别,是通过手来检验原料的弹性、硬度、粘度、重量等的方法。
适用于不可入口的原料,如鲜肉、豆腐、水产品等第一节选料的意义一、选料的概念选料就是通过对原料的品质、品种、部位、卫生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挑选,使其更加符合食用和烹调要求。
药品生产工艺操作指南

药品生产工艺操作指南第一章药品生产工艺概述 (3)1.1 药品生产工艺简介 (3)1.2 生产工艺流程 (3)1.2.1 原料药生产 (3)1.2.2 制剂生产 (3)1.2.3 质量控制 (4)1.2.4 生产环境与设备 (4)第二章原料与辅料准备 (4)2.1 原料的选择与检验 (4)2.1.1 原料的选择 (4)2.1.2 原料的检验 (5)2.2 辅料的选择与检验 (5)2.2.1 辅料的选择 (5)2.2.2 辅料的检验 (5)第三章设备与设施准备 (5)3.1 设备的清洗与消毒 (5)3.1.1 清洗与消毒的目的 (5)3.1.2 清洗与消毒的方法 (6)3.1.3 清洗与消毒的操作步骤 (6)3.2 设备的校验与维护 (6)3.2.1 设备校验的目的 (6)3.2.2 设备校验的内容 (6)3.2.3 设备校验的方法 (6)3.2.4 设备维护 (6)第四章药品生产过程控制 (7)4.1 生产过程的监控 (7)4.1.1 监控目的 (7)4.1.2 监控内容 (7)4.1.3 监控方法 (7)4.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8)4.2.1 检验目的 (8)4.2.2 检验内容 (8)4.2.3 检验方法 (8)4.2.4 检验流程 (8)第五章药品包装与标签 (8)5.1 包装材料的选择 (9)5.1.1 符合药品特性 (9)5.1.2 安全卫生 (9)5.1.3 机械强度 (9)5.1.4 适应环境 (9)5.1.5 经济合理 (9)5.2.1 标签内容 (9)5.2.2 设计要求 (9)5.2.3 印刷要求 (9)5.2.4 防伪技术 (10)第六章药品储存与运输 (10)6.1 药品的储存条件 (10)6.1.1 储存环境 (10)6.1.2 储存方式 (10)6.1.3 储存期限 (10)6.2 药品的运输要求 (10)6.2.1 运输工具 (10)6.2.2 运输温度 (10)6.2.3 运输时间 (11)6.2.4 运输安全 (11)6.2.5 运输记录 (11)第七章药品生产安全管理 (11)7.1 安全生产制度 (11)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1)7.1.2 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11)7.1.3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1)7.1.4 安全报告和处理制度 (11)7.2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1)7.2.1 生产现场环境管理 (11)7.2.2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12)7.2.3 生产现场人员管理 (12)7.2.4 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12)7.2.5 应急预案与处理 (12)7.2.6 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 (12)第八章药品生产环境控制 (12)8.1 环境监测与控制 (12)8.1.1 监测目的与原则 (12)8.1.2 监测项目与标准 (12)8.1.3 监测设备与方法 (13)8.2 清洁生产与废物处理 (13)8.2.1 清洁生产 (13)8.2.2 废物处理 (13)8.2.3 环保设施与管理 (13)第九章药品质量保证体系 (14)9.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4)9.1.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4)9.1.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4)9.1.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14)9.2 质量检验与问题处理 (15)9.2.2 问题处理 (15)第十章药品生产记录与报告 (15)10.1 生产记录的填写与保存 (15)10.1.1 填写原则 (15)10.1.2 记录内容 (15)10.1.3 保存与管理 (16)10.2 生产报告的编制与上报 (16)10.2.1 编制原则 (16)10.2.2 报告内容 (16)10.2.3 上报流程 (16)第一章药品生产工艺概述1.1 药品生产工艺简介药品生产工艺是指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前提下,依据药品注册批准的处方和生产工艺,采用一系列特定的操作步骤,将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等转化为具有特定质量标准的成品药品的过程。
烹饪学2

3.筵席环节 3.筵席环节 席单设计:餐厅主任、厨师长、宴会 设计师配合 菜点制作:烹调师、面点师 接待服务:宴会设计师、餐厅服务员、 布局、席位安排、台面装饰
构成 布局:雅座1-2席、宴会厅1-5席 现代:圆桌(8-10人)、10㎡
三桌 四桌 五桌
六桌
七桌
八桌
布
局
九桌
主宾席
十桌
客席
席位安排
5.半成制品处理 半成制品处理
(1)冷水锅处理 )冷水锅处理:原料冷水下锅,加热煮沸成半 成品; 作用: 作用:去除不良涩味或去除原料中血水和腥味; 热水锅处理:沸水下锅 (2)热水锅处理 作用:蔬菜能保持色泽鲜艳,口味脆软,荤菜 作用 能去腥除血保持原料的新鲜味水、 (3)油锅处理 油锅处理: (3)油锅处理: 原料沸水处理后,下油锅,炸成 皮软起皱纹半成品。
5、形的搭配
主辅料的形状要遵循相似相配的原则, 并且辅料的形状应略小于主料,以 突出主料。 如“丝配丝”、“条配条”、“丁配 丁”等。
鱼香肉丝 扒三白 西湖牛肉羹 地三鲜 红油耳丝 棒棒鸡丝
第五节 宴席设计
宴席:宴筵活动时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台 面的总称古代叫宴饮和会饮。现代叫宴 席、 酒席、宴会或酒会。 其特征:聚餐式、规格化和社交性 聚餐式:形式:方、长、圆 规格式:内容 社交性:作用
②.物尽其用原则:减少加工中损耗; 物尽其用原则:减少加工中损耗;
③.食用安全原则。 食用安全原则。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空间选择 空间选择 ②.时间选择:适时而食 时间选择: ③.需要选择:每一种原料不同部位,其组织化学结构和组成 需要选择:每一种原料不同部位, 差异, 差异,性质不同 里脊肉细嫩: 里脊肉细嫩:炒,熘,爆,汆,烧,焖,炖 ④.注意新型原料的作用 判别原料好换一般以感官检验为主 直观法:看原料局部的特征,色泽,形状 直观法:看原料局部的特征,色泽, 接触法:通过手接触原料, 接触法:通过手接触原料,看其内部组织是否分 解,质地是否坚韧有弹性 嗅觉法:闻其是否气味正常, 嗅觉法:闻其是否气味正常,无异味
第二章 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

第二章 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工业生产的高聚物按其化学组成可按如下分类:(1)加聚型高聚物:α-烯烃聚台物;乙烯基聚合物,二烯烃类聚台物等。
(2)逐步聚合型高聚物:聚酯,聚酰胺;聚醚;聚氨酯类、有机硅聚合物、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单体的来源:高分子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或作为日常生活用品。
要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
而原料单体的成本却占很大的比重,所以要求单体的生产路线要简单,而且经济合理。
当前最重要的原料来源路线有:1.石油化工路线2.煤炭路线3.其他路线2.1 石油化工路线原油:从油田里开采出来的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石油。
分为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芳香基石油以及混合基石油。
石油分馏产品:石油裂解: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 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热裂解 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缺点:温度过高,发生结焦现象催化裂解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催化剂:硅酸铝,分子筛(铝硅酸盐)石油的催化重整支链化:提高汽油质量环化:生产芳烃催化剂:Pt Re石油经裂解、重整分离可以得到烯烃、丁二烯和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等。
它们是重要的 基本有机原料,而烯烃中的乙烯、丙烯和丁二烯,则又是重要的单体。
从这些基本有机原料 可以合成各种单体。
从而得到各种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
2.2煤炭原料路线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危害:水---浪费燃料 盐----腐蚀设备 处理:脱水 脱盐 杂质成分:水,氯化钙,氯化镁等盐类 油田 原油2.3其他原料路线主要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直接用作单体或经化学加工为单体。
优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缺点:只能小量生产某些单体;原料不充足、成本较高。
1. 糠醛糠醛是从农副产品中提炼的最重要的单体,由稻草、米糠和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制得。
稻草、米糠和棉籽壳中所含的五碳多糖经酸性水解生成五碳糖.再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
糠醛和丙酮缩聚可得糠醛-丙酮树脂,糠醛和苯酚缩聚可得糠醛-苯酚树脂,糠醛和糠醇缩聚可得糠醛-糠醇树脂,糠醛加氢得糠醇,后者和甲醛缩聚可得糠醇-甲醛树脂。
烹饪工艺学课件 第二章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 2.3.1营养:新鲜的鲥鱼和白鳞鱼不宜去鳞 • 2.3.2 卫生:生食原料的杀菌消毒;农药残留的 问题
• • • • •
2.4 必须适应烹调的需要 2.5 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2.5.1拓宽食物原料的来源 2.5.2减少菜肴制作的成本 2.5.3节约社会资源
第二节 新鲜蔬菜的初加工
• • • • 1 基本要求 1.1讲究卫生,注重营养 1.2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合理取舍 1.3必须熟悉原料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第一节 鲜活原料初加工的意义
• 1 鲜活原料初加工的意义 • 鲜活原料:指从自然界采撷后未经任何加 工处理的动、植物性原料。 • 鲜活原料初加工:指鲜活原料在正式切配 前所经历的宰杀、摘洗、拆卸及初步熟处 理等所有备料的过程。
• • • •
2 鲜活原料初加工的原则 2.1 去劣存优、弃废留宝的原则 2.2 必须符合美学原理 2.3 必须注重营养与卫生
• •
•
2 蔬菜为什么应该先洗后切 2.1卫生的要求:因为蔬菜组织汁液多呈粘性, 从刀口组织流出的汁液更容易吸附泥沙等污物, 且更难以彻底清除,影响卫生质量。 2.2营养的要求:因为如果先刀工处理后洗涤, 原料中的营养素便会从切口部分与汁液一起流 失,降低营养价值。
第三节 家禽、家畜的初加工
• 家禽的定义: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对肉、蛋的需求, 经过人工长期饲养而驯化了的鸟类。 • 家畜的定义: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肉、乳、毛皮以 及担负劳役等需要,经人工长期饲养而驯化了的 哺乳动物。
4 冷冻肉类的解冻加工 4.1解冻时原料一般发生的变化 4.1.1由于冰结晶对肉质的损伤,使肉在解 冻时变得易于受微生物及酶的作用 4.1.2易于受空气氧化 4.1.3水分易于蒸发 4.1.4发生汁液和营养物质的流失 4.2解冻的常见方法 4.2.1自然缓慢解冻法 4.2.2流水解冻法 4.2.3加温解冻法 4.2.4微波解冻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手册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手册第一章概述 (2)1.1 加工工艺基本概念 (2)1.2 加工工艺规范的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材料选择与处理 (3)2.1 材料分类及功能 (3)2.2 材料预处理 (4)2.3 材料热处理 (4)第三章零件加工工艺 (5)3.1 零件加工基本工艺流程 (5)3.2 零件加工方法 (5)3.3 零件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6)第四章切削加工 (6)4.1 切削加工基本原理 (6)4.2 切削加工参数选择 (7)4.3 切削工具与夹具 (7)第五章车削加工 (8)5.1 车削加工基本工艺 (8)5.2 车削加工参数选择 (8)5.3 车削加工刀具与夹具 (8)第六章铣削加工 (9)6.1 铣削加工基本工艺 (9)6.2 铣削加工参数选择 (9)6.3 铣削加工刀具与夹具 (9)第七章钻削加工 (10)7.1 钻削加工基本工艺 (10)7.1.1 钻削加工原理 (10)7.1.2 钻削加工方法 (10)7.1.3 钻削加工应用 (10)7.2 钻削加工参数选择 (11)7.2.1 钻头选择 (11)7.2.2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11)7.2.3 冷却润滑 (11)7.3 钻削加工刀具与夹具 (11)7.3.1 钻头 (11)7.3.2 夹具 (11)第八章镗削加工 (12)8.1 镗削加工基本工艺 (12)8.1.1 镗削加工概述 (12)8.1.2 镗削加工工艺流程 (12)8.1.3 镗削加工注意事项 (12)8.2 镗削加工参数选择 (12)8.2.1 切削速度 (12)8.2.2 进给量 (13)8.2.3 切削深度 (13)8.3 镗削加工刀具与夹具 (13)8.3.1 镗削加工刀具 (13)8.3.2 镗削加工夹具 (13)第九章磨削加工 (13)9.1 磨削加工基本工艺 (14)9.2 磨削加工参数选择 (14)9.3 磨削加工刀具与夹具 (14)第十章齿轮加工 (15)10.1 齿轮加工基本工艺 (15)10.2 齿轮加工参数选择 (15)10.3 齿轮加工刀具与夹具 (16)第十一章装配工艺 (16)11.1 装配工艺基本流程 (16)11.2 装配工艺方法 (17)11.3 装配质量检验 (17)第十二章质量管理与控制 (18)12.1 质量管理体系 (18)12.1.1 质量方针与目标 (18)12.1.2 质量策划 (18)12.1.3 质量控制 (18)12.1.4 质量保证 (18)12.1.5 质量改进 (18)12.2 质量检验与控制 (18)12.2.1 质量检验 (18)12.2.2 质量控制 (19)12.3 不合格品处理与纠正措施 (19)12.3.1 不合格品处理 (19)12.3.2 纠正措施 (19)第一章概述1.1 加工工艺基本概念加工工艺,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原材料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成品或半成品的方法和过程。
第2章 纺纱原料准备与选配

轧棉后,按照品种、等级,分别打包、编批、刷唛。 棉包上标明:轧棉厂名,唛头,批号、包重。如图。
我国的棉花国家标准中是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 来分级的,长绒棉分五级,细绒棉分七级,一级棉最 好,三级为标准级,五级以下非可纺棉。
唛头:表示原棉的性能、规格(现在棉包上不写唛头 了,批号扫描即可知道),由字母和数字组成,顺序 为:棉种类(长绒棉为L、细绒棉则无标记)、色泽 (黄棉为Y、灰棉为G、白棉则无标记)、等级、手扯 长度、马克隆值等级。皮辊棉在上述字母和数字下划 横线表示、锯齿棉则无标记。 例 LY233A则表示长绒棉、黄棉、皮辊棉,等级为2级, 原料检测时的手扯长度为33mm,马克隆值为A级。 329A:品级为3级,纤维手扯长度为29mm,马克隆值 A级的锯齿白棉(细绒棉)。
含糖棉及其处理 棉花上附着的昆虫分泌物和生长中残留的营养物质, 均以糖分的形式存在,形成含糖棉。 由于糖分的黏性,在热、湿环境下,使纤维在纺纱中 缠绕胶辊和罗拉等机件,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消除糖分的方法: (1)喷水给湿法:利用给湿将原棉中糖分水解 (2)汽蒸法:用热蒸汽使糖分分解 (3)水洗法:洗涤去除糖分 (4)酶化法:利用酶使糖分解 (5)防粘助剂法:用助剂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原料性状是不同的,而纺纱是 大批量生产,单一原料无法满足连续生产要求,故要 混用多种原料,使其相互性状差异不至于太大。
二、成纱品质与原料性能的关系
成纱品质主要是纱的强度、外观和均匀度。 (1)纱的强度 主要受纤维细度、强度、成熟度和长度(短绒率)影响。 纤维细、强度高、成熟度好、长度长(尤其是短绒 少),则成纱强度大。
a. 细度细,成纱截面根数多,纤维间接触面积大,纱 的强度高。
b. 强度高,则纱的强度高 。 c. 成熟度好,纤维强度高、细度适中,弹性较好。 d. 长度长,纤维接触面大,强度高(但不是无限制); 短绒率高,纱的条干差,强度低。
原材料选型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原材料选型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采购、选型及使用过程。
第三条原材料选型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设立原材料选型管理小组,负责原材料选型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原材料选型原则第五条原材料选型应满足以下原则:1. 质量原则:所选原材料应满足产品设计和生产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 技术原则:所选原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适应生产工艺要求。
3. 经济原则: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4. 环保原则:优先选用环保型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可持续性原则:关注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确保原材料来源的可持续性。
第三章原材料选型程序第六条原材料选型程序如下:1. 需求分析:各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和生产需求,提出原材料选型需求。
2. 市场调研:采购部门负责对市场进行调研,收集原材料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价格、质量、性能等。
3. 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
4. 样品检测:采购部门选取合格的供应商,对其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测,确保样品符合质量要求。
5. 成本分析:采购部门对原材料成本进行分析,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
6. 比较评估:采购部门对候选原材料进行综合比较评估,包括质量、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
7. 报批决策:将评估结果报公司原材料选型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进行决策。
8. 签订合同: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原材料采购合同。
9. 供应商管理: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第四章原材料使用管理第十条原材料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使用原材料,确保产品质量。
2. 加强原材料验收,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退换货处理。
3. 做好原材料储存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不受影响。
果蔬加工技术教案

果蔬加工技术教案第一章:果蔬加工概述1.1 果蔬加工的意义和重要性1.2 果蔬加工的类型和方法1.3 果蔬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果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2.1 果蔬原料的选择标准2.2 果蔬原料的处理方法2.3 果蔬原料的保存和保鲜技术第三章:果蔬切割和预处理技术3.1 果蔬切割工具和设备3.2 果蔬切割技术3.3 果蔬预处理技术第四章:果蔬常见加工技术4.1 果蔬清洗和去皮技术4.2 果蔬切片和切丁技术4.3 果蔬研磨和搅拌技术第五章:果蔬加工产品的包装和储存5.1 果蔬加工产品的包装材料和方式5.2 果蔬加工产品的储存条件和方法5.3 果蔬加工产品的保质期和保鲜技术第六章:果蔬加工工艺6.1 果蔬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6.2 常见的果蔬加工方法(如腌制、脱水、速冻、真空包装等)6.3 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第七章:产品质量控制与安全7.1 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7.2 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7.3 HACCP和ISO质量管理体系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第八章:加工设备的选用与维护8.1 常用果蔬加工设备的介绍与选型8.2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点8.3 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第九章:果蔬加工与健康9.1 果蔬加工对营养的影响9.2 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其控制9.3 果蔬加工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联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国内外成功的果蔬加工企业案例分析10.2 果蔬加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实例10.3 学生实践操作与综合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果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补充和说明:1. 选择标准:应选择新鲜、成熟度适宜、无病虫害、无腐烂和损伤的果蔬。
2. 处理方法:包括清洗、去皮、去核、切片、切丁等,需根据不同果蔬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3. 保存和保鲜技术:采用低温、低氧、湿度控制等方法,延长果蔬原料的保鲜期。
二、果蔬切割和预处理技术补充和说明:1. 切割工具和设备:根据果蔬种类和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切割工具和设备,如刀具、切片机、切丁机等。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一、目的及依据本规程旨在统一食品加工操作流程,确保食品加工工作的安全卫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操作流程,涵盖了食品原料采购、检验、加工工艺控制等环节。
第二章:食品原料采购一、原料选择1. 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
2. 与可靠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料质量稳定可靠。
3. 对每批原料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二、原料接收1. 检查原料是否与订单一致,并核对数量。
2. 检查原料包装是否完好、无渗漏等情况。
3. 检查原料标识是否清晰可辨认。
第三章:食品加工工艺控制一、加工设备及场所1. 加工设备需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
2. 加工场所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对食品卫生的影响。
二、加工操作1. 操作人员应穿戴清洁卫生的工作服,并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
2. 加工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食品,使用工具或手套进行操作。
3. 加工操作严禁吸烟、饮食等不雅行为。
三、食品储存与包装1. 加工完成后,及时将食品储存至指定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2. 包装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食品包装完整密封。
第四章:食品检验与抽检一、自检1. 加工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自检,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的检查。
2. 自检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改进措施。
二、定期检验1. 食品加工企业应定期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2. 检验结果应妥善保存,并随时提供给监管部门。
三、抽检1. 监管部门有权进行食品抽检,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章:食品安全管理一、员工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
2. 在岗员工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与考核,确保食品加工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二、记录与追溯1. 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详细记录并保存。
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经验总结

第一章:农产品加工概述1.1 农产品加工的定义与意义1.2 农产品加工的范围与分类1.3 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挑战第二章:农产品加工原料的选择与处理2.1 原料选择的标准与方法2.2 原料处理的常用技术2.3 原料质量控制与检验2.4 案例分析:优质原料加工实践第三章:农产品加工工艺与技术3.1 农产品加工的基本工艺3.2 常见农产品加工技术详解3.3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卫生3.4 案例分析:高效加工技术的应用第四章:农产品加工设备与设施4.1 农产品加工设备的选择与维护4.2 常用加工设备的操作规程4.3 农产品加工设施的优化配置4.4 案例分析:先进设备提升加工效率第五章: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包装与储运5.1 农产品包装的材料与设计5.2 包装技术的要求与标准5.3 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质量保持5.4 案例分析:成功包装与储运案例分享第六章:农产品加工的法律法规与标准6.1 农产品加工相关法律法规概述6.2 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解读6.3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规经营6.4 案例分析:法律法规违反的后果与应对第七章: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策略7.1 农产品加工市场现状分析7.2 目标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研究7.3 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与推广7.4 案例分析:成功市场推广案例分享第八章: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与检验8.1 农产品加工质量管理体系8.2 HACCP与GMP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8.3 农产品加工质量检验方法与技术8.4 案例分析:质量控制提升产品竞争力第九章:农产品加工产业案例分析9.1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成功案例9.2 失败案例的原因与教训9.3 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9.4 案例分析: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第十章: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与人才发展10.1 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的重要性10.2 培训内容的设置与实施10.3 农产品加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10.4 案例分析:人才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农产品加工的定义与意义、范围与分类、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挑战。
生产工艺好书

生产工艺好书《生产工艺好书》是一本专注于生产工艺的好书,本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常见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以下是该书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章概述生产工艺本章主要介绍了生产工艺的概念和分类,从宏观的角度给读者展示了生产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原料选型与准备工作本章详细介绍了生产工艺中的原料选型和准备工作,包括原料的选择原则、质量要求、加工方式等内容,帮助读者正确选择和准备原料,为后续工艺的进行打下基础。
第三章加工工艺本章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加工工艺,包括冷热加工、机械加工、化学加工等,并详细解析了这些工艺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技巧。
第四章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本章主要介绍了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常见的流程设计工具和技术,帮助读者合理设计和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五章质量控制与改进本章重点介绍了质量控制和改进在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改进方法等,帮助读者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第六章新技术与趋势本章介绍了当前生产工艺领域的新技术和趋势,包括数字化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及这些新技术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和应用,帮助读者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保持工艺技术的竞争力。
最后附录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艺数据表和图表,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
总之,《生产工艺好书》通过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生产工艺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既适合工艺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学习使用,也适合普通读者了解和掌握生产工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将复杂的生产工艺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好书。
化学工艺基础课件

直接液化是采用加氢方法使煤转化为液态烃,产物为人造石油。间接液化指预先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转化为燃料。
含氢、甲烷、乙烯等
煤
低温干馏
焦炉煤气
低温煤焦油
酚类、烷烃、环烷烃等
半焦
气化
合成气
高温干馏
焦炉煤气
粗苯
02
01
02
根据沸程的不同,将石油分类
来源: 常减压蒸馏(一次加工)得到直馏汽油 催化/裂化重整(二次加工)得到催化汽油
柴油标号的依据是柴油的凝固点划分的
柴油的标号
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加工
一次加工仅将 原油切割成几个馏分,生产的燃料量有限,不能满足化工原料的要求。二次加工是对馏分油的化学加工,目的在于调整烃类的组成。
催化重整:在含铂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石脑油,使其中的烃类分子重整排列形成新分子的工艺过程。可提供三苯、高新烷值汽油等。主要发生的反应为环烷烃脱氢、烷烃脱氢环化等。
1. 生产过程
产品分离与精制
化学反应
原料预处理
达到所需状态和规格
反应类型、反应器
得到符合规格的产品 回收利用副产物
2. 工艺流程
将原料转变成化工产品。流程的组织需要用到推论分析、功能分析、形态分析等。
推论分析是从目标出发,寻找实现此目标的前提。以合成氨为例,由N2与H2合成氨这一目标,需要确定加热加压措施,选择或设计相应设备和反应器结构,寻求能达到任务纯度要求的原料气。再下一步寻求制造粗原料的工艺,最终找到以煤或天然气或渣油作为初始原料及其相应的制气工艺。
分离
食品行业生产加工工艺指南

食品行业生产加工工艺指南第一章食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3)1.1 原料的种类与特性 (3)1.1.1 原料的种类 (3)1.1.2 原料的特性 (4)1.2 原料的采购与储存 (4)1.2.1 原料的采购 (4)1.2.2 原料的储存 (4)1.3 原料的处理方法 (4)第二章食品加工预处理工艺 (5)2.1 清洗与消毒 (5)2.2 切割与破碎 (5)2.3 脱水与干燥 (5)2.4 粉碎与混合 (6)第三章食品熟化工艺 (6)3.1 煮制工艺 (6)3.2 蒸制工艺 (6)3.3 烘烤工艺 (7)3.4 炸制工艺 (7)第四章食品调味工艺 (7)4.1 调味料的种类与选择 (7)4.1.1 调味料的种类 (7)4.1.2 调味料的选择 (8)4.2 调味料的添加方法 (8)4.2.1 直接添加法 (8)4.2.2 预调法 (8)4.2.3 浸泡法 (8)4.2.4 涂抹法 (8)4.3 调味工艺的优化 (8)4.3.1 调味料的合理搭配 (8)4.3.2 调味工艺的改进 (8)4.4 调味品的安全与卫生 (8)4.4.1 调味品的安全 (8)4.4.2 调味品的卫生 (9)第五章食品包装工艺 (9)5.1 包装材料的选择 (9)5.2 包装方法与设备 (9)5.3 包装工艺的改进 (10)5.4 包装后的质量检测 (10)第六章食品杀菌与防腐工艺 (10)6.1 物理杀菌方法 (10)6.1.1 高温杀菌 (10)6.1.2 低温杀菌 (10)6.1.3 辐照杀菌 (11)6.1.4 紫外线杀菌 (11)6.2 化学杀菌方法 (11)6.2.1 酸碱杀菌 (11)6.2.2 氧化剂杀菌 (11)6.2.3 有机溶剂杀菌 (11)6.3 生物杀菌方法 (11)6.3.1 抗菌肽 (11)6.3.2 酵母菌 (12)6.3.3 植物提取物 (12)6.4 防腐剂的合理使用 (12)6.4.1 选择合适的防腐剂 (12)6.4.2 控制防腐剂的使用量 (12)6.4.3 遵循防腐剂的添加顺序 (12)6.4.4 避免防腐剂与其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 (12)6.4.5 做好食品包装和储存 (12)第七章食品冷冻与冷藏工艺 (12)7.1 冷冻工艺 (12)7.1.1 预处理 (13)7.1.2 快速冻结 (13)7.1.3 冷冻储存 (13)7.2 冷藏工艺 (13)7.2.1 预处理 (13)7.2.2 冷藏储存 (13)7.3 冷冻冷藏设备的选择 (13)7.3.1 设备类型 (13)7.3.2 设备功能 (13)7.3.3 设备成本 (13)7.4 冷冻冷藏食品的质量控制 (14)7.4.1 原料控制 (14)7.4.2 工艺控制 (14)7.4.3 设备控制 (14)7.4.4 人员培训 (14)7.4.5 质量检测 (14)第八章食品干燥与脱水工艺 (14)8.1 干燥工艺的原理 (14)8.2 干燥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14)8.3 干燥工艺的优化 (15)8.4 脱水食品的质量检测 (15)第九章食品发酵工艺 (15)9.1 发酵剂的种类与选择 (16)9.2 发酵工艺的操作流程 (16)9.3 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6)9.4 发酵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16)第十章食品提取与分离工艺 (17)10.1 提取工艺的原理 (17)10.2 提取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17)10.3 分离工艺的操作方法 (18)10.4 提取与分离食品的质量检测 (18)第十一章食品营养与功能性强化工艺 (18)11.1 营养强化剂的种类与选择 (19)11.1.1 营养强化剂的种类 (19)11.1.2 营养强化剂的选择 (19)11.2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9)11.2.1 明确目标人群和保健功能 (19)11.2.2 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添加剂 (19)11.2.3 优化生产工艺和配方 (19)11.3 营养强化工艺的操作流程 (19)11.3.1 原料准备 (20)11.3.2 营养强化剂的添加 (20)11.3.3 生产加工 (20)11.3.4 包装与储存 (20)11.4 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检测 (20)11.4.1 营养成分检测 (20)11.4.2 保健功能检测 (20)11.4.3 安全性检测 (20)11.4.4 保质期检测 (20)第十二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20)12.1 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 (20)12.2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21)12.3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21)12.4 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21)第一章食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1.1 原料的种类与特性食品原料是指用于制作食品的各种原材料,它们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
最新中职烹饪原料知识教案:第二章谷物类原料02

第三节谷物制品谷物制品的概念:是以谷类、豆类、薯类等粮食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烹饪原料一、豆制品:是以各种豆类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粮食制品。
豆制品的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豆浆和豆浆制品:用未凝固的豆浆制成,如豆浆、腐衣、腐竹等;(2)豆脑制品:用点卤凝固后的豆脑制成,如豆花、豆腐脑、豆腐、豆干、百叶等;(3)豆芽制品:成熟的豆粒在适合的条件下发芽形成的芽菜,如黄豆芽、绿豆芽、花生芽等;(4)其他豆制品:指其他的豆制品或用提取的大豆蛋白质人工制成的复制品等,如豆渣、红豆沙、绿豆沙、人造肉等。
1、油皮别名豆腐皮、豆腐衣、挑皮外形及特点将豆浆加热煮熟后再用小火煮浆浓缩,离火保持豆浆表面平静,豆浆表面逐渐凝固成薄膜,用长竹筷将薄膜揭起晾干,即成油皮。
色泽奶黄,有光泽,表面柔软不黏。
烹饪应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菜,还可以制作素鸡,素火腿等。
营养每100可油皮中含50.5克蛋白质,23.7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
2、腐衣和腐竹1)概念:腐衣和腐竹都是大豆磨浆烧煮后,将蛋白质上浮凝结而成的薄皮挑出后干制而成的豆制品。
腐衣是片张平摊晾干制成的,色泽奶黄,薄而透明,也叫豆腐皮、油皮。
腐竹则是湿片张卷成杆状烘干而成的制品,又叫支柱、甜竹。
2)应用:烹调前,要先用温水将其泡软。
腐衣和腐竹可单独烹调,也可与其他原料相配,适合多种烹调方法。
烧、制汤、煎炒,凉拌等。
此外,腐衣和腐竹还是制作仿荤菜肴的重要原料,可以制作素鸡、素鸭、素鹅,以及素火腿、素香肠等,有名的菜肴如干炸响铃、烧素鹅等。
3、豆腐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卤等程序制作而成的原料。
1)豆腐的分类:嫩豆腐又称“石膏豆腐”、“南豆腐”,多用石膏(硫酸钙)点制,含水量多,色泽洁白,质地细嫩,适于拌、烩、烧、制作汤羹等。
老豆腐又称“盐卤豆腐”、“北豆腐”,多用盐卤(氯化镁)点制,含水量较少,色泽白中略偏黄,质地比较粗老,适合煎、炸、酿以及制馅等。
第二章 天然香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4 工艺与操作要求
1、影响萃取的因素 A.加料 原料应松散地加入萃取器中,料层要保持均匀,
高低一致。除转动萃取外,其它各种萃取方式其装 载量一般为萃取器的60%—70。
B.原料与溶剂比 固定萃取和搅拌萃取一般为1:4—1:5kg/L,
对于转动萃取为1:3—1:3.5kg/L。对于逆流萃取 溶剂其总加入量为原料4倍体积左右。
湿量大,有利于原料的“水散”。 水上蒸馏在蒸馏一段时间后,易改为直接蒸
汽蒸馏,这有利于缩短蒸馏时间和提高精油得率 与质量。
水上蒸馏方式适宜于破碎后干燥原料的蒸馏, 也适宜于某些干花的蒸馏,如树兰花。
3.直接蒸汽蒸馏
特点:蒸馏速度快,水油混合蒸气形成较快,干料 如锅外“水散”得充分,出油也较快。 直接蒸汽蒸馏一段时间后,较易改成加压直 接蒸汽蒸馏。浮油要求用复馏和萃取方法,把它 们回收出来。 这种蒸馏方式适宜于鲜叶鲜料的蒸馏,如白 兰叶。
5.“串蒸”及具复馏装置的蒸馏
具复馏装置的蒸馏:主要以水中蒸馏方式 进行,水油混合蒸气进入复馏装置后与从油水 分离器来的馏出水相遇,进行热交换,使馏出 水中油分获得热量再蒸馏。这时与锅里来的水 油混合蒸气一起导入冷凝器冷凝冷却及经油水 分离后而获得精油。这一过程是连续进行的, 它的优点:不但节能,而且省去复馏或萃取馏 出水的工序。
4.减压或加压蒸汽蒸馏 减压蒸汽蒸馏:有些富含不饱和烯烃类成分
的精油,如柑桔类精油,因温度高,易引起“热 聚”,减压蒸馏就能降低蒸馏温度 。
加压蒸馏:使精油中粘度大、沸点高的以及 挥发度低的成分得以扩散和蒸出,从而也缩短了 蒸馏时间。但加压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精油中 部分成分的热解,一般加压范因为:0.1一0.4MPa。
第二章 天然香料加工的基本 原理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依据原料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 选择原料就是要根据原料的性质特点加以 区别,做到看料做菜、因料施烹,充分发 挥原料在烹调中的作用和使用价值,避免 原料的浪费和选料不当而造成菜肴产品质 量的下降。
(1)以鲜活为佳。 (2)形态要完整,色泽鲜艳。 (3)根据原料的种类进行选择。 (4)根据生长季节进行选择。 (5)根据原料的部位进行选择。 (6)根据原料的产地特征进行选择。
嫩鸡;冠小胸骨软,羽毛紧密发亮,后爪趾小。老鸡,皮发红胸骨 硬,爪趾较长成勾形,羽毛管硬。 冷藏禽肉:新鲜的,嘴部有光泽,干燥,有 弹性,无异味;眼珠 充满整个眼窝,角膜有光泽;皮肤为淡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干燥具 有特有的气味;脂肪为黄色,有光泽,无异味;肌肉结实有弹性为 玫瑰红色,胸肌肉为白色或浅玫瑰色。鸭、鹅肉为红色,稍湿不粘, 具特有的香味。 不新鲜的禽肉,嘴部无光泽,部分失去弹性,稍有异味;眼珠部分 下陷,角膜无光;皮肤呈灰或黄褐色,表面发潮;脂肪稍有异味, 肌肉松散弹性小,用手指按压时留有指痕;有酸味及轻微的腐败味。
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方法
食品原物鉴定
视觉检验
嗅觉检验
味觉检验
听觉检验
触觉检验
鲜活原料选择的方法
一、新鲜果蔬原料的选择 二、动物原料的选择鉴别 (一)家禽原料的品质鉴别 1:肥度:
2:新鲜度
3:老嫩
饮食业所用的家禽肉有的是活杀,有的是冷藏。
凡是活鸡、鹅、鸭,质好的,基本是羽毛丰满华润,色泽光亮 眼珠青亮有神,走动活泼,叫声清晰;质差的,普遍是干脚、黑冠、 红眼、松毛、病、瘸 白屎、行动呆木,有食欲不振和咳嗽的病状。 肥鸡的胸脯肉厚丰满,胸骨不突出;腿肉厚而圆,跑起来不灵 瘦鸡皮松胸部不丰满,胸骨突出;皮下脂肪少,腿细肉少跑动灵活
2、动物性原料的检验 从外观的硬度气味、脂肪状况、骨髓的状态。 猪肉:肉质紧密,富有弹性,有光泽没异味;肉质松软,有粘性分 泌物流出,色青蓝而有异味。
牛肉:肉质结实,有光泽没有异味;肉质松弛,呈死黑红 色,有粘性分泌物流出。
腰只:是红色或淡红色,有光泽而坚韧,表面干爽,色带青,松软, 似泡过水,没光泽和有异味,体质发大。 肚:有光泽,颜色白中带黄,泌液较多,肚身厚实;肚身发涨无弹 性,如将肚翻转,发现内有硬小核,便是病的迹象 。 心:色红又光泽,用手按时有血液流出;色泽昏暗,有腐臭异味。 肠:光亮发白,粘液较多。
三、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内容
⑴区分优质、次质的烹饪原料品种,如新鲜猪肉、变质猪肉
的鉴别;
⑵原料的等级及质量鉴别;
⑶加工制品的质量鉴别; ⑷名贵原料的鉴别; ⑸常见劣质原料的鉴别; ⑹动物原料健康肉与病死肉的鉴别; ⑺掺假原料的鉴别; ⑻有毒害性原料的鉴别; ⑼原料的真假鉴别; ⑽同类原料的品种鉴别. 四、烹饪原料感官鉴别方法 1、蓄肉类(见表2-2) 2、禽肉类(见表2-3) 3、水产类(见表2-4) 4、蔬果类(见表2-5)
3.要根据烹调方法和菜肴的具体要求选料 (1)按照菜肴产品的不同质量要求选择原 料。 (2)选料要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此外,也可根据烹饪的原料的特点,选择 相应的烹调方法,使制作的菜肴发挥原料 的最大优点。
4.要考虑人文社会因素 (1)依照人体需要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 (2)根据不同的风情民俗选料。
AA
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
烹饪原料的分类
烹饪原料 的分类
按烹饪 原料 的自然 属性 来源划分
按加 工状态 来划分
按原料 在菜肴 中的地 位划分
按原料 的商品 种类 来划分
人工 动物性 植物性 矿物性 加工
鲜活 原料
干货 原料
复制品 原料
主料
辅料
水产品 粮食 禽鸟 及 蔬菜 调味料 肉类 及蛋品 水产 肉制品 制品
生物鉴定
所谓感官鉴定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状 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口品 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进行综合性的鉴别 和评价。
2、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指利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和对原料的品质
好坏进行判断。
3、生物鉴定
生物鉴定主要是测定原料中有无毒性成分,常用小动物 进行毒理试验。
一、能否作为烹饪原料 1、保证食用的安全; 2、不是假冒伪劣原料;
3、不是野生动植物原料,尤其是法律法规保护的原料;
4、必须具有营养价值;
(二)依据菜肴的要求选择烹饪原料
1、根据种类、产季、部位、产地等选择烹饪原料
2、选料与烹饪方法相适应 3、形态必须完整,色彩鲜艳有光
4、原料一般以鲜活为佳
(三)依据人文社会因素选择原料 1、依照人体需要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 2、根据不同的风情民俗进行选择 下面以水产鱼类的选择为例,说明原料选择的三个层次 (见图)
5、调辅料
调味品的感官签别指标主要包括色泽、气味、
滋味和外观形态等。其中气味和滋味鉴别尤为重要。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选择
烹饪原料的选择即选料,是指烹饪工作者在对烹饪原料进 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之上,为使其更加符合食用和烹调要求,对 原料的种类、品种、品质、部位、卫生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挑 选的过程。 一、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的关系 二、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烹饪原料的选择方法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 1:品质鉴定的意义 确保菜肴的质量,保证食用的安全。 2:品质鉴定的内容: 1) 原料的固有品质 2)原料的纯度和成熟度 3)原料的新鲜度
4)原料的清洁卫生状况
品质鉴定的要点
1) 原料种类的特点 2) 原料的上市期及最佳食用期 3)原料的产地 4)区别原料真伪 5)各类原料的卫生要求
aa
中国烹调素以择料严谨而称著。清代烹饪理论家袁枚对选 料作过论述:“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物性不良, 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 其六,采办之功居其四。”
(二)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1.要具有“可食性” “可食性”是选择烹饪原料的先决条件。 烹饪原料“可食性”具有以下条件: 一是必须确保食用安全,无毒无害; 二是必须具有营养价值,能满足人体的正 常需要,达到平衡膳食; 三是必须有良好的口感口味; 四是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 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虾:新鲜的虾,虾体完整,有一定的弯曲度;皮壳发亮,呈青绿色 或青白色,肉质坚实、细嫩。不新鲜的虾,头尾容易脱落或易离开, 皮壳发暗,变为红色或灰紫色,肉质松软。 蟹:质好肥壮的活蟹爬动较快,翻扣在地上能很快翻转过来。蟹腿 坚实、肚壮,脐部饱满,外壳呈青色泛亮,腹部发白,”团脐“有 蟹黄,质量鲜嫩。质差的蟹,爬动较慢,腿肉空松、瘦小,背壳呈 暗红色,肉质松软,味不鲜美。蟹以活为好,如果已死就不宜选用。
三、水产品的鉴别 鱼、虾、蟹、等水产品含有较多的水分和丰富的蛋白质,结缔组织 少,容易腐败,尤其是夏、秋季。因此,对水产品的鉴别,最主要 的是它们的新鲜程度。 鲜鱼:新鲜的鱼,鱼鳞新鲜发光,紧贴鱼体不易脱落;鱼鳃鲜红, 无粘液和臭味,鳃鳝及口紧闭;眼珠清凉凸出,黑、白眼珠界限分 明;鱼体表皮上有一层清洁透明粘液;鱼体发硬,手摸鱼背竖实而 有弹性,压下去的凹陷处随即平复,肚腹不鼓胀。 不新鲜的鱼,鱼鳞失去光泽,鳞片松散易脱落,鱼鳃暗红、紫红、 灰红、绿红色或苍白色;鳃片粘液增多,有腥臭味,鳃鳝松开;眼 珠发混下塌;鱼体表皮粘液增多,不透明;鱼体发软无弹性,用手 指按压,其凹陷处不能立即恢复原状;肠内充满气体,肚腹胀大, 肛门稍突出。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方
法和一般规律及主要原则。
本章共讲述二节内容: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签别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选择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签别
一、烹饪原料签别的目的及意义 二、烹饪原料签别的方法 了解烹饪原料的种类
感官鉴定 烹饪原料签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感官鉴定(见表2-1) : 理化鉴定
返回首页
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原料的选择 鲜活原料的加工 加工性原料的初步加工
原料的分解与切割加工
第一节:原料选择的目的和原则
一:原料选择的目的
1:提供合理的营养物质
2:保障食物的安全性 3保证菜肴造型和色彩的需要 4:提供良好的风味基础,使原料风味更加突出 5:更加利于原料的加工处理 6:更加利于烹调的要求
四、蛋品类的鉴别
新鲜的蛋,蛋壳粗糙,壳上附有一层雾状的粉末,没有裂纹,色泽 鲜明清洁,摇晃无声音。在浅光照射下完全透光,无论横看、竖看、 均呈桔红色,气孔小、透亮,蛋黄轮廓完整清晰,无斑点,无红影、 黑影。如置于水中,立即下沉。不新鲜的蛋,内部混浊,外壳色泽 枯暗,蛋黄轮廓不清,有红、黑影鱼斑点等,置于水中,下沉较慢。
三、常用烹饪原料选择的规律
1、肉及肉制品的选择 3、乳及乳制品的选择 5、蔬菜的选择 7、果品的选择 2、蛋及蛋制品的选择 4、水产品的选择 6、都制品的选择 8、调味品和食用油脂的选择
练习思考题
1、烹饪原料的鉴别方法有三种,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2、烹饪工作者主要通过感官结合经验来鉴定原料,当 感官鉴定为正 时,鉴定的结果取决于经验,这种说法是否 正确?为什么? 3、对于烹饪工作者而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 4、用选择原料的三层次理论来说明猪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