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地图设计与编绘
第四章地图编制
![第四章地图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3fd792f17c1cfad6195fa743.png)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 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中国近海有渤海(是中国内 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与中 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 亚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 方千米。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3.57万平方千米;海南岛次之, 面积约3.35万平方千米。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 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千米。此外如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 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 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 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编制中应正确表 5 示出这些岛屿。
(4)符号、色彩和注记设计 要求
要设计一个《全图》地图符号系统,满足全数字地图制图需
要。 《全图》上地图符号的色彩根据制图对象大的分类,分别采 用不同的色系表示。本挂图色彩设计除了要尽量符合人们的习惯, 合理的反映制图对象的分类系统外,还要考虑到符号色彩与彩色 地貌晕渲的色彩搭配问题,使符号既要能够较为容易的从晕渲背 景中区分出来,又要与背景协调一致。 本挂图采用DEM用软件自动生成彩色地貌晕渲来表示制图区域 的地貌形态。该软件生成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就是分层设色配合 地貌晕渲来表达地貌。分层设色采用越高越亮原则。海洋晕渲则 采用蓝色系色彩。
第四章 地图编制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1
第四章 地图编制
§4.2普通地图编制案例 §4.3专题地图编制案例 §4.4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案例 §4.5地图集编制案例
2
§4.2普通地图编制案例
武汉大学893地图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重实验室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考研
![武汉大学893地图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重实验室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aaf6331ccc7931b765ce1599.png)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13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硕士 2012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1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各专业 专业学位 201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各专业 专业学位
二、实验室 GIS 专业报录情况介绍(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1、2009-2013 四年复试比例及分数线
(说明:分数仅为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本中心不提供最终录取分数,因为最终录取分数是 要综合考虑初试和复试,而后换成百分制,而百分制对大家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并且不 同学校、不同年份出题风格不同、考题难度不同,所以该分数只具有参考意义。 ) 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2013 复试分数线统计情况 2013 最终录取分数统计(各科最低分)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总分 346 358 英语 50 50 政治 50 50 数学 90 90 业务课 90 90
体系组成:资源、环境、人口、国土经济的完整体系。 图件组成:序图、自然资源图、社会经济资源图(内含人口、劳动力、智力等图)、环境与灾 害四个图组组成。在自然资源图组中又分为地质地貌与矿产、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五 个子图组。 二、编辑文件 总则(内容包括地图集的性质用途说明、图组划分、编排原则、图面配置、编辑任务说明等 等) 、 地理地图 (包括该区域地形图、 地质地貌图、 政区边界图等等) 、 图型和表示法设计(包 括地图集分组、图幅表示、地图配置等等) 、地图集的彩色和装帧设计(包括地图集中使用 的颜色、字体、符号、页面等) 、地图集编绘(包括所使用的资料、方法、工艺方案等等) 、 地图集出版(包括对印刷、纸张等的要求) 、附录。 三、地图集设计的基本程序 (1)地图集的开本设计 国家级的地图集用四开开本, 省区级权威地图集用八开开本, 大城市地图集也可用八开开本, 旅行地图集用二十四开。 (2)地图集的内容设计 若为普通地图,内容包括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和地名索引;若包含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则由序图组、普通地图和若干专题地图组成。 (3)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设计 …………
作业二 地图符号的评析、设计与应用
![作业二 地图符号的评析、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f37a9a7f1922791788e82e.png)
《地图学基础》作业二:——地图符号的评析、设计与应用一.作业目的:1)掌握地图符号设计和应用的基本方法;2)探索地图设计与编制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可行性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探索和创作的欲望。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正确的观察、思维的方法,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作业任务与要求:选题1:任意选择一幅或多幅地图,对图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图符号(至少5个)进行选择性评析;参考现有地图符号的样式,应用CorelDraw等相关软件设计至少5个地图符号,要求说明其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思考:地图符号设计过程中如何兼顾地图概括(缩编)前后地图表达的适用性。
选题2:选择一幅校园或景区地图作为参考,结合所学地图符号、地图概括相关知识和对校园和景区里主要需求的理解,应用CorelDraw等相关软件设计一组点状符号(至少5个,涵盖象征与像形,正视与侧视,几何与文字几个方面),并应用于绘制个性化地图,要求说明其中的地图符号设计思路和地图概括方法。
三.作业成果提交将所完成的作业成果(含作业说明报告、评析或设计地图符号、个性化地图等相关文件)打包为以“学号姓名”为名的压缩包,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提交给老师。
截止时间:2012年11月4日。
四.参考资料:1)CorelDraw地图制图,姚兴海等,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2)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论文:CorelDraw地图符号的设计制作与应用.pdf; 浅谈基于CorelDRAW9_0的地图符号设计.pdf;CorelDRAW中专题地图符号的制作与管理.pdf;基础电子地图符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pdf; 电子地图中多级符号的设计.pdf;网络地图符号的分析与研究.pdf;网络电子地图符号设计.pdf;交互式地图综合过程中的符号可视化问题.pdf4)网络资源:关键词——CorelDraw、符号、符号库、地图。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总结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4f618b10a6f524cdbf853d.png)
地图学总结第一章1.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数学法则,地图语言,制图综合2.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3.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4. 制图综合:包括地物选取,图形化简5. 制图综合(地图概括)(定义):通过有目的地选取和化简,表示出制图对象主要的、实质性的特征和分布规律6.地图一览性:不论多大的制图区域,都可以按照制图目的,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一览无遗地呈现给读者。
7.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8.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独立地物为制图对象9.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地形图):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规格、用指定的方法测制或根据可靠的资料编制的详细表达普通地理要素的地图11.13种基本比例尺:1∶5 百,1∶1 千,1∶2千,1∶5 千,1∶1万1∶2.5 万,1∶5万,1∶10 万,1∶25 万,1∶50 万1∶100 万12.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13.数学基础:是确定空间信息的依据和地图制图的基础,在地图上表现为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地图定向14.地理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是地图的主体。
{1、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2、专题地图: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素。
}15.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配置的工具性图表和说明性内容。
((1)工具性图表:图例、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间要素、分度带、图解和文字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附图等;(2)说明性内容:编图及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编图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https://img.taocdn.com/s3/m/8d63d513c1c708a1284a44cc.png)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https://img.taocdn.com/s3/m/237314a814791711cd79171a.png)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理理数资资资测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文资资资资资资资测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2资源环境遥感分析22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2水生态与水环境2景观生态学2中国地理2世界地理2毕业论文必作,不计学分总计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5学分。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https://img.taocdn.com/s3/m/cc600bc7844769eae109ed7a.png)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武大 GIS 课表
![武大 GIS 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83f24a245901020207409c32.png)
地理信息综合
专业选修 2
郭庆胜
教授
资源与环境 科学学院
83/ 122
36
电子地图设计
专业选修 3
任福
讲师
资源与环境 科学学院
83/ 83
54
WebGIS原理与方法
专业选修 2
王明军
讲师
资源与环境 科学学院
83/ 183
36
20 201 武汉大学 学年 上学期课表 10 1
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 分 专业: 课程名称 性质 教师 职称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与空间 年 2010 信息工程) 级: 上 实 理论 机 验 开课院 班级 人数 学时 学 学 周一 时 时
54
计算机基础
专业必修 2
罗云芳
副教授
计算中心
75/ 75 75/ 75
27
18
6-18周7-8;3区 1-418 [多媒体100] 7-16周9-10;
计算机基础
专业必修 2
罗云芳
副教授
计算中心
27
18 5-16周12-13;3 区附2-301 [多媒体249] 2010级地 理学基地 班2010级 地理信息 系统(数 字地图与
地理学综合实习
专业必修 1
郑永宏
讲师
20 201 武汉大学 学年 上学期课表 10 1
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 分 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 上 理论 机 班级 人数 学时 学 时
83/ 83 83/ 83 83/ 83 36
年 实 验 学 时
2007 节 周一 周二
7-15周1-2;3区 附3-302 [多媒体118]
武汉大学 20 - 201 学年 上学期课表
试述制图综合
![试述制图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9f49e121eefdc8d376ee3285.png)
试述制图综合【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地图生产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但是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是不能改变的,本文介绍了传统地图编制中制图综合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制图综合地图、选取、概括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制图的基本目的是以缩小的图形来显示客观世界。
但当简单缩小地球表面的现象时,我们想要看到的地理现象的特性和分布规律并没有出现,却会产生那些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地物的间距、宽度、长度都以同等比例缩小了,相邻的离散物体挤在一起,复杂的地物轮廓显得很混乱、拥挤。
为了使读者能清晰地阅读地图上的图形,这些图形又能反映出地理现象的特性和分布,就需要引进制图综合的概念。
为了达到制图综合目的,需要对制图现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选取和概括。
选取又称为取舍,指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把它们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
实施选取时,要确定何种信息对所编地图是必要的,何种信息是不必要的,这是一个思维过程。
这种取舍可以是整个一类信息全部被舍掉,如全部的道路都不表示;舍掉的也可能是某种级别信息,如水系中的小支流,次要道路等。
在思维过程中取和舍是共存的,但最后表现在地图上的是被选取的信息,因此,学术上称这个过程为选取。
概括指的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选取了的信息,在比例尺缩小的条件下,能够以需要的形式传输给读者。
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形状概括是去掉复杂轮廓形状中的某些碎部,保留或夸大重要特征,代之以总的形体轮廓。
数量特征概括是引起数量标志发生变化的概括,一般表现为数量变小或变得更加概略。
质量特征概括则表现为制图表象分类分级的减少。
所以概括也统称为简化。
概括和选取虽然都是去掉制图对象的某些信息,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选取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级信息,概括则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的某些碎部及进行类别、级别的合并。
制图综合是在完成了选择后对选取了的信息进行概括处理。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7f2ae99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2.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地理变量:地理现象的定性描述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变量。
:地理现象的定性描述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变量。
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 点位数据、线性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地图数据的图形表达:① 定名量表定名量表 ② 顺序量表③顺序量表③ 间隔量表④间隔量表④ 比率量表比率量表● 统计数据1、分级数量的确定: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达在地图上应是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它们的大小。
显然,分级数目同所采用的表达手段有密切的关系。
1)用符号法表示时,若采用的是一种艺术符号,通常只宜分为三级。
线状符号的分级数量同艺术符号相似。
2)用几何符号则可以区分5~7级。
3)分级统计图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等级,在使用同一个颜色表达时,不同的等级,在使用同一个颜色表达时,最多分为五级,最多分为五级,最多分为五级,如果用两个色版来表达,如果用两个色版来表达,如果用两个色版来表达,则可以则可以明确的区分出7~8级。
4)用于分区统计图表的分级,)用于分区统计图表的分级,较粗略时只应分为三级,较粗略时只应分为三级,较粗略时只应分为三级,最多也不最多也不应超过5~7级,否则,就失去了分级的意义。
级,否则,就失去了分级的意义。
2、分级结果的检验和标准:1)各级中样本数成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2)同级区域的连通度●影响视觉平衡的因素主要有: (包括什么,概念是什么) 1)视觉中心:读者读图时视觉上的中心和图廓中心是不一致的,通常视觉中心比图廓的几何中心高出大约5%,视觉平衡则要求所有的图形都要围绕视觉中心来配置。
,视觉平衡则要求所有的图形都要围绕视觉中心来配置。
2)视觉重量:地图上的图形,由于受到位置、大小、颜色、结构和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有的看起来重些,有的看起来轻些,称为视觉重量。
有的看起来重些,有的看起来轻些,称为视觉重量。
3)视觉方向:读者观察地图习惯上是有方向性的,对于幅面不大的地图,通常其视线从左上角进入图面,扫视整图之后从右下角退出。
GIS高校主要课程
![GIS高校主要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a5d948edfad6195f302ba625.png)
武汉大学专业根底课:必修: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数字测土与GPS、专题地图编制、GIS图形算法根底、选修:模糊数学、计算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地图投影与变换、人文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地图艺术设计、地图制图数学模型、地图代数概论专业课:必修:地图设计与编绘、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选修:空间数据处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图形图像软件应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开展、土地评价与规划、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WebGIS与地理信息效劳、地理信息综合、地理信息学进展北京大学必修课: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选修课:自然地理学与地貌学根底、环境与生态科学、城市与区域科学、测量学概论、计算机图形学根底、色度学、地学数学模型、地理科学进展、数字地球导论、网络根底与WebGIS、数字地形模型、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导航与通讯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根底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GIS专业导论专业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设计与应用、测量学、地图学、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学、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C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GIS算法根底首都师范大学专业根底课:地球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水文学、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GPS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图像处理、地图学、遥感图像处理、组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课程:必修:GIS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高程模型、计算机图形学、空间信息技术根底、面向对象编程〔C++〕、地质地貌、环境学选修:网络编程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微波遥感、计算机视觉、实用遥感图像处理、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三维信息可视化、测量学与误差根底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根底课: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概论、测量与地图、地理科学导论、遥感原理专业优先选择课程:数据结构、遥感综合实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PS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3S综合实习、地表水热平衡、定量遥感、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及应用、微波遥感、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双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前沿讲座、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网络根底与网络GIS、GIS软件分析、专题GIS设计、软件工程、资源环境遥感、遥感影像地学分析、科学计算语言编程、计算方法、海洋遥感专业任选课程:水文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环境学、经济学根底、区域分析与规划、政治地理学、生态学〔双语〕、全球变化、第四纪环境、自然地理学(双语)、地学统计、地理综合实践、自然地理实验分析方法I、自然地理实验分析方法II、地理学前沿讲座、交通地理学、房地产评估与开发、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流域管理(双语)、自然灾害、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乡土地理、地球系统科学、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制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前沿讲座、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教学论南京大学学科根底课:普通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测量与地图、遥感概论、GIS概论、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专业主干课:地图投影、地图设计与编制、GIS原理、GIS设计、数字地面模型、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图、数字图像处理、地理建模、GIS专题讲座选修课:地理科学知识讲座、地图分析与应用、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GPS导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运筹学、资源学导论、环境科学导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地理数据库、模式识别技术、GIS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城市规划CAD、旅游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数字地球导论中山大学学院通识课:地理科学导论、测量与地图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与地貌学、数量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公共必修课:普通物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高级程序设计〔C/C++语言〕、概率统计、线性代数、遥感图像处理、数据结构、定量遥感根底、GIS 软件工程、GNSS全球定位卫星原理及应用、地质学与地貌学、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专业必修课:现代测量学、遥感物理根底、空间分析与应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专业选修课:地图投影与地图设计、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面向对像程序设计、专业外语、城市地理学、多元统计分析、计算机地图制图、程序设计〔VB语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浙江大学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测量技术与实践 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遥感与图像处理根底 GIS软件平台实践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专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科学前沿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遥感与图像处理根底地理信息科学前沿地球科学进展自学或讨论课程:文献阅读工程设计课程:专题地图编制网络教学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东北师范大学专业教育根底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根底、地图学、程序设计语言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遥感原理、空间数据库、GIS 软件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 空间分析、 GIS 组件应用设计、生物地理学、遥感地学分析、GIS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系列课程:专题地图、测量学根底、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数字地形模型、计算机图形学、城市 GIS、网络GIS 、土壤地理学、定量遥感、专题 GIS 设计与开发、遥感图像处理程序设计、GPS 原理与应用、综合自然地理学、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球信息科学、高光谱遥感、数字摄影测量、3S 集成技术、虚拟 GIS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根底课:GIS概论与应用、地球概论、地质学根底、现代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土壤与植被系统、人文地理学、现代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专业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国地理、计算机语言、空间统计与运筹、遥感概论、地图学、普通物理学、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双语〕专业拓展课程:GPS原理与应用、环境科学导论、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数据结构、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空间数据分析、城市遥感与3S 技术〔双语〕、城市环境过程〔双语〕、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考古、可视化编程语言、地理科学导论、科研论文导论、城市生态与景观生态、计算方法、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原理、GIS高级教程、灾害学概论、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进展、WebGIS原理专业实践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制图、计算机专题地图编制、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实习)、虚拟地理环境、软件工程与GIS设计、Java编程中国海洋大学学科根底:必修:计算方法、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地球物理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及地学应用、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海洋科学概论、海洋学实习限选:MATLAB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地球物理场论I、地球物理场论II、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海洋地质学专业知识层面:必修:测量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信息处理根底、应用地球物理学、勘探地震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限选:图形界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工程与环境物探、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实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技能教育层面:并行算法与编程、科学计算可视化、地学软件工程根底、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实验、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与应用实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软件系统与应用实验、地学信息软件应用教学实习兰州大学专业课: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论、测量学与全球定位系统、空间数据库原理、专题地图制图、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地理信息工程选修课:程序设计(VB)、计算机语言〔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地学计算方法、GIS环境建模、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网络GIS、遥感物理学、地貌学、景观生态学、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国地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地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安徽师范大学课程体系 : 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遥感导论、计算机图形学、 GPS 概论、遥感数字图象处理、遥感解译与制图、地理建模技术、GIS 空间分析、网络 GIS 、GIS 开发与设计。
武汉大学祝国瑞地图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适用于测绘工程和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考研)
![武汉大学祝国瑞地图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适用于测绘工程和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591de1d750e2524de5187e15.png)
2、资料使用方法
1)非地理相关专业,流程如下 a、提早进行专业课复习,前期可通阅祝国瑞的《地图学》 ,多看几遍。 b、仔细阅读本资料版块 9 部分,了解《地图学》2015 更新版笔记各章节内容; c、尝试做历年真题答案;与本资料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总结答题思路,完善答案; d、再次结合本资料 8、90 版块,再次将笔记、真题、答案、出题规律等糅合掌握; e、将历年真题答案完全记忆; g、临考前,了解附录中各个版块结构体系、背诵版资料; 2)地理相关专业,除去 a 步骤即可。
2、武汉大学《地图学》出题特点和备考策略
武汉大学《地图学》科目出题有四大特点,具体来说: 1)《地图学》出题中规中矩,真题考查内容,多出自指定参考书,有些考查的比较细节, 以 2013 年为例,9 成以上内容,在书本上都有涉及,如地图概念和特征、等高线概念 和特点、现代地图学主要理论研究等。就论述题第一题,地图制图制图自动综合概念和 模型,需要对参考书进行总结;2012 年主观轮廓的意义,参考书并无说明,这个也是 需要大家去总结的。……………… 5)备考方面,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对重要概念和知识,都要从概念、 特点、应用、未来发展、优缺点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第二,结合资料和书本,多看几 遍,后期要背诵些专业术语,以便让自己表达更为专业;第三,注意结合当年的考试范 围进行复习,对考试范围中要求的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武汉大学资环院、国重实验室地图学 2015 年考试科目解析
1、 《地图学》2014 考试范围
地图的概念、性质、特征及其分类;地图学的结构体系、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及其在地 里信息服务技术背景下前沿新技术方法;地图设计编制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质量评价; 普通地图编制的数据处理、符号设计与技术流程;专题地图表达的技术方法及其编制过程; 地图投影的概念、分类、特征分析及常用几种地图投影方法;地图综合的概念、特征、方法、 应用;地图符号设计的内容、方法及应用;地图整饰的概念、表现形式与地图艺术设计; 电 子地图的概念、类型、功能及其与常规地图的差别比较;地图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地图制图新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cf1423bed5b9f3f90f1cfd.png)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图学/Cartography课程编码:0744240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3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课外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制定日期:2003年制定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冯艳芬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关于地图制作的有关理论及应用对于GIS专业的学生了解空间数据表达至关重要,通过《地图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地图制作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地形图识图、用图与制图的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地图学基础》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构成、地图的基本要素,可以熟悉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以及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要素的表示。
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因此,还需要进行一些实习来教会他们地图制作的重要环节。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课内实践以及习题,讨论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习题、讨论加深印象,最后实践性内容通过课内实践来传授。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逻辑性比较强,若有《高等数学》知识作背景是最合适的,后续的《计算机地图制图》、《专题地图编制》都以此为基础。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课程教材:蔡孟裔等著.《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教材:祝国瑞著. 《地图设计与编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廖克著.《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制作过程第二节地图学定义与学科体系,第三节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第四节现代地图的作用与类型地图的功能,地图的应用,地图的类型。
《地图编制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编制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44ea130b90d6c85ec3ac664.png)
《地图编制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专题地图编制/Thematic Map Compiling课程编码:12024015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使用范围:06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2.5 先修课程:《地图学》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课外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制定日期:2006年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冯艳芬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该课程是GIS专业一门专业课,专题地图的制作是学生了解了地形图的编绘后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技能,专题地图的相关理论及应用对学生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成果的表达上提供了一门利器。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对《地图编制与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专题地图的构成、可以熟悉专题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十余种方法、专题地图数据的处理以及专题地图的整饰与设计。
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让他们基本掌握设计与制作专题地图的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课内实践以及习题,讨论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习题、讨论加深印象,最后实践性内容通过课内实践来传授。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地图制作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数学基础,所以需要同学们学习过《地图学》、《高等数学》等课程,另外学生最好修过相关平面设计的课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课程教材: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教材:祝国瑞《地图设计与编绘》.测绘出版社.2002姚兴海.《CorelDraw地图制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专题地图的构成第三节专题地图的分类第四节专题地图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专题地图基本特征;专题地图的构成;专题地图按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类难点:专题地图的构成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第一节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定点符号法第三节线状符号法第四节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第五节范围法第六节点数法第七节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第八节运动线法第九节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第十节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课后思考题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0c3d01eff9aef8941e0647.png)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基本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过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中比例尺的普通地图。
地图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第三章.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一. 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变形?答:(1)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2)由于地图投影上各点是变形时不相同的,我们先从普通的意义上来研究某一点上变形变化的特点,再深入研究不同点上的变形变化规律,便不难掌握整个投影的变化规律。
各种变形(面积、角度等)均可用长度变形来表示,因此长度变形时各种变形的基础。
二.什么是长度比、长度变形?什么是面积比和面积变形?什么是角度变形?答:长度比(u):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公式u=ds`/ds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u-1面积比(p):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面积dF的比值。
公式P=dF`/dF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的差值。
公式:vp=P-1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B`与它在地面上的固有角值B之间之差的绝对值。
三..地图投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1)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等面积任意(2)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A.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分:方位圆柱圆锥B.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的位置关系分:正轴横轴斜轴条件投影:条件投影式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之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设计与编绘一.基本概念1.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
2.地形图: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测制或编制的详细表达普通地理要素的地图。
3.普通地理图:4.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我国把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等八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称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5.系列地图: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反映同一地区多种要素或不同时相的一组地图的集合。
6.地图集: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编制的一组地图,装订成册,称为地图集。
7.基本图形变量:基本图形变量又叫“视觉变量”,是构成符号的基本因素:颜色、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结构、位置8.量表系统注记构成要素:9.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在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等条件下,通过对地图内容的选取、概括和关系协调,建立能反映区域地理规律和特点的新的地图模型的一种制图方法。
10.选取: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满足地图用途要求并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的制图物体或现象),舍去不必要的信息。
11.概括: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
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的概括。
12.地图载负量:地图的容量(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包括面积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
13.面积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14.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要素的个数。
如:居民地个数/dm215.编绘规范: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总体大纲。
编绘规范是编绘地图所依据的立法技术标准,它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6.编辑计划:是在编绘规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地区由各省制图机构设计局部编图大纲17.图式:是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
图式中规定了相应比例尺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标准,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二.问答题1.地图符号本质:地图符号是物质的对象,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它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地图符号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代指过程。
它是由地图设计者将错综复杂的地理空间对象进行分类、分级,抽象出这些对象的主要特征,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它们。
2.符号设计基本要求:、(1)图案化:是指将制图对象的主要特征抽象出来,并用简单而规则的图形加以表示,忌复杂化和素描化。
(2)象征性:为了使阅读者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地理事物,应充分利用象征性设计符号,可以考虑地理事物的平面轮廓特征、正面形象、侧视形象及色彩特点等。
(3)清晰性:符号设计应简洁、清晰,过于复杂的符号即会增加图面的载负量,也会影响阅读效果,还可能会增加地图成本。
(4)系统性:符号设计要注意符号系统性的体现,为了保证这一点,符号设计要与内容的系统性相一致,注意符号之间逻辑关系的保持。
(5)适应性:不同的地图用途、不同的读者对符号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如专题地图的符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而普通地图的符号则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又如儿童地图的符号可以生动形象,而科学参考图则应朴素、严谨,因此,符号设计要有较好的适应性。
(6)生产可行性:指地图符号制作和印刷的可能性,符号不能过于复杂,用色不能太多,要考虑成本因素。
(7)艺术性:这是对符号设计的美学要求,符号、色彩的设计要尽量美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符号的构图原则:(1)构图要形象、简单、规则;(2)构图要有逻辑性,保持同类符号的延续性和通用性;(3)充分利用符号的组合和派生,构成新的符号系统。
4.整体感和差异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1)整体感:具有明显的共性,差别不大(强调同类要素的整体性)。
差异感:强调个性和差异,以突出某些要素的表示。
(2)设计地图符号时,可以灵活运用形状、颜色(相同或近似色)、方向、密度等变量制造同类物体的整体感,也可以运用颜色(互补色或对比色)、亮度、尺寸等变量强调物体之间的差异感。
5.等级感和数量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1)能够产生明显等级感的变量包括尺寸、亮度和密度。
这其中密度的等级感要弱一些,但在专题地图的设计中,常用密度与亮度两个变量互相配合来表示两种互相叠置的面状现象的分级特征。
(2)尺寸变量的数量感较好6.质量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指运用变量表现地物质量上的差异,可以利用颜色的变化表现面状地物质量上的差异,如行政区划图、地质图、土地利用图等;而用形状变量表现点状和线状特征地物的质量差异,如学校分布图、交通图等。
7.动态感和立体感可由哪些图型变量产生:(1)在平面地图上,除了箭头符号外,一般只通过单一的变量并不能很好地表现事物的动态特征,但两种变量如尺寸和亮度的有序变化与排列可以产生较好的动态感。
(2)立体感可以通过尺寸、透视原理(近大远小)、亮度(阴影变化)等变量的组合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
8.普通地图上居民地是如何表示的?(表示哪些特征?用哪些方法?)通过符号+注记表示。
(1)表现特征与方式:a 形状特征:外围轮廓、内部结构b 行政等级: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可以通过居民地的图形和注记的设计来表现。
图形:形状、尺寸、颜色注记:字体、字大c 数量特征(人口特征):居民地的数量特征可以通过居民地的图形和注记的设计来表现。
中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要表示居民地的人口特征。
d 质量特征:大比例尺地形图可表示房屋的坚固程度、破坏程度等。
(2)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a 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尺的形式转变为不依比例尺的形式。
b 在同一幅图上,同一行政级别的居民地可以是依比例尺的,也可以是不依比例尺的,或两种形式皆有,这取决于比例尺的大小。
9.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地形图上采用什么方法表示地貌?地图上地貌的基本表示方法主要有:写景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
(1)写景法:以绘画写景的方式表示地貌景观的方法称为写景法。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建立在透视变换的基础上,有“远小近大”的特点,一般不能在图上准确量测,但立体感好,直观性较强。
该方法适用于制作旅游图、战役战史图、地理景观图等。
(2)等高线法(3)分层设色法(4)晕渲法地貌的表示方法(1)地形图地貌的表示?(2)等高线+晕渲+注记(3)等高线+分层设色+注记(4)等高线+分层设色+晕渲+注记10.等高线法表示地貌的基本原理?设想按一定间隔将一系列平行于高程基准面的平面去截地表,各截面上的截线为闭合曲线,投影到同一地图平面上后成为一组闭合曲线。
由于同一根闭合曲线各点高程相等,故称之为等高线。
有的地图为了提高等高线的直觉特性还采用了粗细等高线,明暗等高线等特殊方法。
11.分层设色法表示地貌的基本原理?将地面高度划分为若干个高层带,对这些高层带依次设置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分布可以看出地势高低的分布趋势。
设色的依据可以根据色彩远近的视觉规律采用“越高越亮”的原则,也可以根据光照规律采用“越高越暗”的原则。
12.晕渲法表示地貌的基本原理?地貌晕渲是根据假定的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色彩的浓淡沿山体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山体的明暗对比,以此来显示地貌的起伏和形态特征。
13.色彩的混合方式有哪些?地图印刷时那种色彩混合模式?色彩的混合方式:加色法、减色法(1)加色法:光的混合。
三间色:黄、品红、青补色相加为白色。
加色法的混合效果:越来越亮。
对应的彩色模式:RGB(2)减色法颜料的混合三原色:黄、品红、青。
三间色:橙、绿、紫。
减色法的混合效果:越来越暗。
对应的彩色模式:CMYK14.进行色彩搭配时,要注意处理色彩的哪两类关系?在进行色彩的设计时,不仅要会选择颜色,还要会处理不同颜色的搭配问题,即要正确处理颜色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关系。
对比即差别,调和即统一,对比与调和是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地图色彩的设计有时需要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又需要调和与统一。
15.色彩调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弱化调和:适当降低色彩的饱和度,提高亮度,使颜色浅一些,可以达到调和效果。
(2)分割调和:利用黑、白、灰等消色以及金、银等中性色将对比色分开,可以达到调和效果。
(3)渐变调和:将对比的色彩进行有序的组合,形成渐变的色彩序列,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4)面积调和:适当改变对比色之间的面积对比,可以达到调和效果。
(5)渗透调和:对比的两色各向对方渗透,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6)共同色调和:在互相对比的色彩中增加共同色素,可以达到调和效果。
16.制图综合的任务?用制图综合方法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模型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就是实现资料地图内容到新编地图内容之间的转换,在编绘过程中就是要实现地图内容的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和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
17.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包括:选取、概括和移位。
选取: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满足地图用途要求并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的制图物体或现象),舍去不必要的信息。
概括: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
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的概括。
移位:是编图时处理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要保证地图内容各要素总体结构特征的适应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
18.形状概括主要有哪些手段?通过删除、合并、夸大等手段来实现。
(删除碎部,保留或适当夸大重要特征)19.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地图用途:决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综合程度(2)地图比例尺:影响综合程度、表示方法(3)地理景观条件:决定制图对象的重要程度(4)图解限制:视觉约束、技术水平等(5)数据质量:原始数据的详细程度和精度20.选取的基本规律?(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选取标准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保留大的,重要的目标,舍去较小的、次要的目标。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之间呈漏斗形状。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21.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结构类型、结构密度)。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22.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的简化原则?(1)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的通行情况;主要街道优先选取,其次选择条件好的次要街道。
(2)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3)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4)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5)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