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二)
专题讲解: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史论要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
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
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摘编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问题探究·角度
探究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发展趋势
关键词: 1.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3.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
例: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机器化生产方式 新(科学技术)技术革命;竞争 到(国际)合作与协调等。 (2) 促使城市化转型: 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经济的重心转移 (3) 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革命与改革、科学和理性;自由主义,马克思 主义,民族主义等。 (4)促使社会形态转型:经济形态(工业化,城市化);政治形态(阶级对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发展)意识形态(科学教育事业,科学共产主义等)。
例: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略)
问题探究·角度
探究一 两次工业革命
视角三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条件(促进因素)、历程等(略) (2)形成的影响、评价:奴役性,改造性,全球化
史料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 ,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 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普陀一模)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解析: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重要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市场、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其中原料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
向下挖煤是提供原料,向外是拓展市场。
2.(2012年苏北四市质检)阅读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商品份额图。
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1832年改革完善英国代议制②工业革命增强工业生产能力③自由放任政策促进外贸发展④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其市场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注意时间是19世纪中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再观察饼状图可得出信息:“英国主要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应是工业革命的结果,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促进了英国经济的稳定发展,①②正确;而③自由放任政策对英国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没有影响,④则发生在1856~1860年,故排除③④。
①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人口的流动②英国之外的国家工业化没有起步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④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解析:C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①错;结合题干时间“1850年”“1851年”可知,当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故②错;法国、美国城市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25%、13%,英国城市人口则占总人口的52%,说明④说法正确;结合表格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③正确。
3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作业指导
思考探究: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这对现在的 中国有哪些启示?
一、
关键问题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内容: 应用技术领域新突破——化学工业
瑞典 诺贝尔 无烟炸药 1867
美国 海厄特 赛璐珞 1869(塑料前身)
法国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1884
一、
关键问题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影响:
1.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变革) 2. 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关系变革) 3.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增强。(世界格局变化) 4.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变革)
二、
典型习题训练
2.右图为19世纪“某国家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国家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 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三、
典型习题训练
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00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
一、
关键问题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内容:
电力工业——通讯领域
爱迪生 和他的直流发电机
1882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 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并架设了世 界上第一条供电线路。
美国 贝尔 早期电话 意大利 马可尼 无线电报
一、
关键问题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内容: “新”的能源——石油
汽车 飞机
重要部门。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 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 早的电影院。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1765年时 这些国 1765年时 家连资产阶级统治 的确立这个前提都 不具备, 不具备,何谈进行 工业革命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A 什么是工业革命? 什么是工业革命? B 英国工业革命中有哪些重大发明? 英国工业革命中有哪些重大发明? C 工业革命的扩展情况如何? 工业革命的扩展情况如何?
阅读教材完成英、 阅读教材完成英、法、美工业革命进程表 国别 时间 法 国 美 国 德 国
水力织 布机
工业国家。
采矿机器生产 采矿机器生产
突破迫在 眉睫
动力
冶金机器生产 冶金机器生产
3 工业革命的 发 在 国 国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在满足这种需求 了。于是蒸气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 中的革命。 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 市场根源、政治根源、 社会根源
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根源
请看材料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在满足这种需求了。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在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 气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气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条件 不利 条件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 业 科学技术 革 是技术革命 也是社会革命 是生产力 命 影 响
无产 阶级 相对 日益 贫穷
残酷剥削压 迫无产阶级
确立国 内统治
是资本主 极大地提 高了生产力 义发展史上 壮大了资产 的里程碑和 阶级力量 转折点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
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工业 垄断 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
以后
革命
资本 资本输出 形成
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 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 形式。 (具体方式具有多样性)
特,有立法权
趋势,专制转成民主,人治转成法治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A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指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发展。资本 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考点导检索】
1、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
2、政治: 英国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德代议制的确 立、巴黎公社
一条主线: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三个机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 三点特征:代议制、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君主立宪制 又称 “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 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 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 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 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 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2)从文明史观来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来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 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 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
学习聚焦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 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 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思考点 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人 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兴起 20世纪40年代中期
内容 意义
①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③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
的突破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发展进入信 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 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贸易组织取代。
▲ 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的微标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演进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货币学 供给学
14—15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18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后期 20世纪 第二次工业革命 70年代
今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①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相 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 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 了一定的发展。
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矛盾及其弊端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和社会运动成为不可避免。如: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2020年,源于美国的全球性抗议种族主义运动等。
问题探究 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 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 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 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 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 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 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二)
(2)特点: ①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国家,是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国家,这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 条件。 ②军国主义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影响巨大。 ③外来因素对日本经济影响重大。向西方学 习、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掠夺、侵略战争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日本经济发展创 造了条件。
⑨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遇到挑 战。日本和欧共体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有 利地位,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世界货币体系崩溃。70年代经济危机结束 后,进入“滞胀”阶段。 ⑩80年代加快同加拿大、墨西哥的谈判。 1992年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北美 自由贸易区形成。
(2)特点: ①具有发展经济有利的客观环境:市场广阔、 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吸引人才。 ②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 速发展。 ③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握世界经济霸 权。 ④从两次大战中受益,为经济发展和掌资本 主义影响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直保持 着增长状态。 由于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 未消除,经济危机并未克服,资本主义仍 处于温和衰退和缓慢上升之中。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多极化趋势 和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正在形成。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概况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二)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 段性和发展概况
1、简单协作时期: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5世纪,在欧 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至 18世纪末):
①16世纪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 业上的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 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西欧诸国的早期殖民掠夺,加速了原始 积累。 ③在尼德兰、英国、法国、北美等发生资 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中,资产阶级取得统治 地位,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西欧封建国家的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始。
在此之前,英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资本家,他们通过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也为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世界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石。
一、工场制造的兴起18世纪初,英国的经济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但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极低,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到了18世纪末,英国的工场制造已经兴起,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更是促进了机器生产的兴起。
蒸汽机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工艺的生产效率,更使许多鲜为人知的新行业得以兴起,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为新兴资本家提供了一个桥梁,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资本家将资本投入到生产中,利用蒸汽机、机器人等高效的生产工具,而这些工具都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购买和维护。
由此可以看出,资本家对于购买和维护这些高效生产工具,是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撑的。
此外,随着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出现了大量的商品市场,需要有人来销售和运输。
这些新兴资本家,不仅将资本投入到生产中,还在全英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和运输网络,为英国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18世纪末期,英国的纺织工业出现了一种新的机器,称为“水力纺纱机”。
这种机器,可以代替手工纺纱,效率高、速度快,从而使得产量大大提高。
这种机器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纺织工业进入了机器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除了纺织工业之外,英国的煤炭、铁矿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煤炭和铁矿产业的发展,对于英国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产出大量的煤炭、铁矿,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为出口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增加了英国的收入。
四、城市经济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城市的需求,使得英国城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走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与中国
2.思想近代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学西方、求变革) 材料二:19世纪末以严复为代表的翻译家出版了《法意》(又 译作《论法的精神》)和《天演论》等书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理论以空前的规模在中国得到系统的传播。 (2)结合所学简述西方的进步思想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 影响。(6分) 启蒙思想推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3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为中共的成立提供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合探寻中国革命的道路。(3分)
色彩变化。代表作---凡高的《向日葵》 (4)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 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 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提示:(1)印象画派与立体画派是从绘画的技艺上区别,立体画 派是属于现代主义。 (2)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 印象画派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概念解析
1、垄断组织
(2012年绍兴二模文综)马克思曾指出:到资本主义成熟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 的劳动比 比皆是”。历史上,这种“分离”“比比皆是”的原因有①通用部 件标准化生产的出现②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③国际劳动分工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④西方普遍采用国有化形式干预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垄断产生的原因、实质、评价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剧了企业的竞争,导 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反映了以科技为先导, 垄断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的成熟。 评价: ①一定程度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适应了资本主 义大生产的要求,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原有的掠夺性、剥削性。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 潮,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讲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论和启示01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铁路和运河的建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和运河的建设使得商品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纺织等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03化学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的兴起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和产品,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0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0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和快速。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2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支持,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升级。
科学技术的突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加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0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作为新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
总结词随着发电机的不断改进和普及,电力逐渐取代了煤炭等传统能源,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能源。
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电力的广泛应用总结词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成果。
详细描述内燃机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相比于蒸汽机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机动性。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农业、建筑等领域的革新。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1.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从传统的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
通过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机器取代了人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城市化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放弃农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
这也导致了城市面貌的剧变,城市迅速发展,人口激增。
3.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机械工业的兴起,资本家不断积累财富,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4.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机器的发明,以及对原材料的深加工研究,使得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这些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
5.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使得工作与家庭分离,劳动者从农业转向工业,生活在城市中,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1.电力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电力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发电机的发明和电气工程的进步,使得电力得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大规模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的进程。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应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标准化。
大规模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工艺和生产方式。
4.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大规模的生产和交通技术的改善使得商品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国际市场迅速形成,大量商品交换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扩大了社会阶级分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阶级分化。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结构(完整)
②政治体制:从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到20世纪初试行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后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政治运动:
A:中国军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75--1878年左宗棠收新疆;1894年黄海海战;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8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
B:民主革命:19世纪末戊戌变法、20世纪初辛亥革命
经济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后在欧美广泛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③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于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英国开始确立:1776年亚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密发表《国富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艺术世界交融;无产阶级文学发展(高尔基自传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加索的立体派美术。
社会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生活文明、丰富、便利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生活文明、丰富、便利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出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征;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传入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知识结构(18中后期—20世纪初期)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期
中国
政治
①代议制发展和拓展:1832、1867、1886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欧美其他国家也形成了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扩展。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在欧洲和北美蔓延的一场重大的生产力革命。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主导世界经济的一股强大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农业社会中,农民通过种植、养殖等生产方式来获得收入。
而工业革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
这促使一些商人和企业家迅速投资到工业领域,建立了一批大型工厂和生产基地。
通过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聘请工人,他们可以生产大量的商品,实现更高的利润。
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资本家通过投资和融资来获取资金,进而购买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实现资本的扩张和积累。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私人财产权得到保护,市场交换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这些因素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中快速发展起来。
二、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受限于人力和时间,生产效率低下。
而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纺织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和运用,使得生产过程可以自动化和机械化,大大提高了产能和效率。
通过工业化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商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和流通。
这样的生产方式以产品的数量和价值为导向,为资本主义经济极大地增加了财富。
同时,生产力的飞跃也满足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提升了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三、工业革命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在工业革命之前,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力主要通过家庭经营和手工操作来获取生计。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被迫放弃传统生产方式,纷纷涌向工业中心,成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出现。
工人们进入工厂,成为雇佣劳动者,为资本家生产商品。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1)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机器普及后需要有更加精密、机械化程度更高的机器,机械化程度提高后又要求在能源动力方面进行改进,机器的普及还提出了不断改进工业材料的要求。
总之,生产的发展迫切要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2)工业生产的大发展也为新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家攫取到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又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资本积累。
在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几乎都是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这两个国家也正是技术革命浪潮中最活跃的国家。
资本积累为技术革命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新技术革命正是在西方国家资本积累已达到相当规模的背景下发生的。
(3)经过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族民主运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或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国家机器更加强大和完善,这从政治上为新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19世纪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因此,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的焦耳在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
在化学方面,俄国的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重要原理也在此期间基本确立。
化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1)电力的运用和电力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成功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发明了电灯照明系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讲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 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 击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思想 主张自由竞争、自由
贸易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 放弃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殖民 扩张
商 全品 球输 扩出 张、掠夺原料、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生产力 社会关 系
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读图说史
导读:1869年,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城市卡里卡特的电 缆铺设完成,图为印度工人在铺设电缆。
思考:哪些科技发明和因素导致了电缆的铺 设?有什么意义?
提示:(1)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 报。19世纪中后期,电报和电话把世界各地 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意义:新的通讯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 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科技 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错失机遇。
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统治腐朽。 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强大,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四个阶段: 第一,以新航路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第二,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三,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 成阶段; 第四,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阶段。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形成原因: 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力量: 两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 技术条件: 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演变1、概况:17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
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640年到1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18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推行,基本上消灭了自耕农。
英国取得了向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的专卖权。
18世纪中期又打败法国,国外市场扩大。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厂”地位,也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由于设备陈旧又不愿意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而把资本输往国外,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
因此,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工业制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一战以后,海外贸易中各国的购买力锐减,同时受到美国和日本的商业竞争,加上大战期间国内经济损失惨重,使英国工商业呈现出衰退现象,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经济衰退导致政党政治变化、国际地位下降、军事实力削弱和对殖民地控制的减弱。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的打击的英国,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1946年的工业产量仅是1937年的百分之九四。
后来在美国资本援助下,生产水平逐渐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入黄金时期,但很快就陷入“滞胀状态”2、特点: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其经济发展受殖民地影响巨大,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与“殖民帝国主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一直是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阶段特征】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是指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模式的奠基时期,也 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时期,同时还是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和 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发展。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随着资产阶 级革命和改革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科学技 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文学艺术领域成就非凡。
二、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王朝战争,在完成了资
产阶级革命或者实现统一的背景下,通过颁布法律性文件而确立的。 2.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不能仅看形式,更要看这一政治制
度的本质及其是否符合该国国情。如法国通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确立了资本 主义制度,他们对旧制度的打击和改造比较彻底,民主化程度较高;再如,德国是 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
特征
西方
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的主导)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 加深
经济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近代化艰难 起步
政治 法德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扩展
表
现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
文化
动欧洲资本主义浪潮的发展,自 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
,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等革命斗 争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2)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2.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3.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推动作用难点: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革【自主梳理】一、工业革命的进程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政治前提:18世纪,英国进一步发展(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资本条件:、黑奴贸易等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②市场条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根本动力)③劳动力条件:提供了大量的。
④技术条件:时期积累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⑤资源和原料: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2、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过程)(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革命的开始;(2)工业生产的变化:在、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______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3)动力技术的革新:英国改良。
(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从此人类进入“”。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年前后,英国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4、工业革命的扩展:(1)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欧美及亚洲等地(→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
(2)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的出现。
(表现: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组织形式:工场发展到工厂。
)2、产业结构的变化:英国产业结构由以为中心发展到以为中心,进程加快。
3、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4、资产阶级内外政策的变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5、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基本形成,英国成为“”和世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统编版】 (2)
人 类 进
的 领域 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入
广 泛 应 用
家用电器,
生活 领域 新通讯工具
新交通工具
极大的改善了 人们的生活
“ 电 器 时 代 ”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时 间: 19世纪70年代
首发国: 美国和德国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影响: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
域,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新”的能源 ——石油
1876(德)奥托, 1883(德)戴姆勒
煤气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1892(德)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 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时速13千米/小时,于1886
年1月29日立案获得专利,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 汽车诞生日, 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
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
奔驰车标 专利号为37435,类别属于空气及气态动力机 械类,专利名为气态发动机车。
亨利•福特-汽车大王
1913年,亨利•福特开办的制 造福特T型汽车的流水线
福特先生被尊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使 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老式汽车
《福布斯》杂志公布美国市场上速度最快量产型汽车排行榜, 福特公司SSC Ultimate Aero超级跑车以约437km/h的最高速度高居 榜首。
❹1884年, 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 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 人们的生活,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 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 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 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在高中的历史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关于这部分知识的把握,同学们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整个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前后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1.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4年四川文综,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解析:C 从图中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地的城市化发展略快于甲地。
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C项正确。
1700年北京是清朝的都城,人口远超上海,A项错误;B、D 两项中的城市不会在1800~1850年实现人口猛增,因为日本和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
2.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窑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
”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 A.光荣革命之前 B.工业革命时期
C.电气时代到来 D.经济“大恐慌”
解析:B 材料关键信息是“煤”,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因而选B项。
工业革命发生于“光荣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燃料是石油,因而C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比较好的时期,因而D项错误。
3.(2014湖北联考)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
偶像。
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 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天主教会
解析:A 根据题干时间“1890年”可知德国当时的法律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帝国皇帝。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解析:D 在德意志帝国,容克地主占主导,而宪法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的国情,故D项正确。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是相对立的,A项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的根本要求是民主,不是专制,B项不正确。
C项材料没有体现。
5.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解析:C 材料表明这种“力量”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被称为万能原动机,其发明带来的直接作用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直接作用,排除。
6.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
”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古典主义盛行于17世纪,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
年代,故可先排除A、B两项;从艺术风格来看,“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体现了其特征是客观与写实,故排除D项,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4鹰潭二模)美国“边疆学派”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
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
解析:本题是主观论述题,先对图片信息进行分析,从“清朝宗、藩”可得出中国疆界观的本质是传统的天朝上国夷狄观念,从英国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得出英国疆界观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然后结合史实评价两种观念对现代化的不同影响。
答案: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间的传统观念,其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王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
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
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
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