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赛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赛课教学设计_0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50 、51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并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哪些联系?2、根据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填一填。

比分数除法5 :7 = ()= ()()= 313= ()20:25 = ()= ()3、在34、68、1216中,(1)这三个分数相等吗?(2)写成比的形式分别是什么?(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3)这三个比相等吗?有什么变化规律?二、探究新知(一)、自学探究,比中的规律。

1、合作交流,找比中的规律。

2、回忆除法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3、总结比中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揭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

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讨论:什么样的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交流后,集体反馈。

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必须是一个比;(2)比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3)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3、教学例1。

,(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 (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

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①15:10=(15÷5):(10÷5)=3:2想:为什么要除以5?5是15和10的什么数?②180:120 =(180÷):(120÷)= ():()想:180和120 应同时除以多少才能将他们的比化为最简整数比?③引导学生总结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例和比例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于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定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定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化简比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探索和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图片、案例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比的定义和比的基本性质,通过PPT课件和教学素材,直观地展示比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介绍化简比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比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

二、探索新知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给出数据:20cm、10cm,30cm、15cm)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生独立写)反馈板书:20∶30=10∶1530∶15=20∶1010∶15=20∶3020∶10=30∶15讲解:内项与外项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

(板书)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意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

谁再来说一说这一发现师:PPT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d=b×c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怎样说一说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师:xx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80:2=200:56:10=9:151/2:1/3=6:40.2:2.5=4:502.4:1.6=60:40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优质课获奖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优质课获奖教案_0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除法又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

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2.(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该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比的基本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含义;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比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难点:1. 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2.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如:“小明身高是150cm,而小红身高是120cm,那么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几倍呢?”要求学生回答。

2. 引导学生思考身高的比例关系,并与将要学习的比的概念联系起来。

Step 2:讲解比的概念和含义(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比的概念和含义,比如:“比是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方式。

”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如:“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2倍”,可以表示为2:1的比。

3.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常见的比例关系,如:时间比、面积比、长度比等等,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Step 3:讲解比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相等、倒数、交换律、乘除法公式等。

2. 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性质,如:“2:1和4:2是相等的比,2:1的倒数是1:2。

”3. 提醒学生要注意在比的计算中要保持单位的统一。

4. 强调交换律的运用,如:“2:1和1:2的比是相等的。

”Step 4: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20分钟)1. 教师教授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包括基数比较法和百分比比较法。

2.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掌握这些比较方法的应用,如:“5:3和2:1哪个比较大?”、“60%和0.6哪个更大?”3. 提醒学生要注意数值的变形,特别是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换。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体会、掌握转化的思想过程教学重点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求比值:4:3=2、约分:1812=( )——使学生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

2、填空:9÷3=18÷( )=27÷( )=3 ——使学生回答除法的基本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除法、分数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同样有它的基本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二、新课学习(一)1.回忆旧知师:在进行分数运算时,我们长进行约分、通分,这是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性质?这一性质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建立联系师: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想象一下,会不会存在像商不变的这样规律呢?以小组的形式,用刚才小组的例子讨论:比前项后项及比值会有什么的规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观察。

如6÷8=(6×2)÷(8×2)=1612被除数 除数 同时乘二、商不变6:8=(6×2):(8×2)=12:18前项 后项 同时乘二、商不变6÷8=(6÷2)÷(8÷2)=3÷4被除数 除数 同时乘二、商不变6:8=(6÷2):(8÷2)=3:4前项 后项 同时乘二、商不变师: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类比推理,得出了比的性质让学生验证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公开课获奖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基本性质》公开课获奖教案_0
学生观赏片1
学生观察片2,复习回顾旧知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交流展示,感知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片4)学习目标
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出示片5)
导学提示(1)
【任务】观察下面的两组式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规律吗?
6:8=(6×2):(8×2)=12:16
6:8=(6÷2):(8÷2)=3:4
发放小金马
7、及时练习(出示片10)
化简下列小数比和分数比
0.12:0.3 5/6:1/6 7/12:3/8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8、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出示片11)
(1)整数比——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简比。
(2)小数比——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分数比——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一、课前音乐欣赏(出示片1)
二、复习(出示片2)
1、什么叫做比值?
2、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发放小金马
教学意图: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一些知识,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4、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
(出示片)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数学(学科)导学案
年级:六第四单元设计人:审阅人:第2课时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教材P50---51例1及做一做,P53第6题
学习
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会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的基本性质(例1)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的基本性质(例1)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的基本性质(例1)一等奖创新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 页“比的基本性质”和例1 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借助前面“做一做”第3 题对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回顾,直接启发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首先通过比较比值,得出几个比是相等的,再探究两个比相等的内在原因。

教材给出了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类推的过程,再让学生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是后续进一步研究比和比例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础。

例1 通过求“两面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学习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例1 和对应的“做一做”,包括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和前项或后项不是整数的各种情况,使学生接触到化简比的各种基本情况,灵活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加上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学情分析:在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求比值的方法、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相关基础知识,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看,比与除法、分数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复习相关知识这一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回忆、提取、分析、类比与迁移,实现知识的自然生长。

当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猜测出“比的基本性质”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想。

鉴于是线上学习,基本按教材的研究思路,先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类推,再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类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类比推理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融通新旧知识的关联。

在化简比中,把前项或后项不是整数的比转化为整数比的方法,思路比较统一,易于理解和掌握。

但化简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只要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都是允许的。

教学目标:1. 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 在类比迁移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比(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比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以及比值与前项、后项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接触比的概念,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请问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3.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以及比值与前项、后项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比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两个部分。

7. 作业设计问题1: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7个香蕉,请问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问题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请问长和宽的比是多少?(2)答案:问题1:苹果和香蕉的比是5:7。

问题2:长和宽的比是2:1。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因此在课后,我打算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我也打算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让学生思考比的应用场景,如何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比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的第二个课时,主要围绕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教学。

课程内容将包括比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探究发现、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掌握。

2. 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习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3.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比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的性质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2. 板书内容:比的定义、性质、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比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比的性质及应用。

2. 思考题: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探究发现、讨论交流等环节,使学生理解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比的知识掌握到位。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堂高效、有趣的数学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的概念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前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比的基本性质。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20元,降价20%,问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比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与分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4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深入探讨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比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和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相关的例题,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那么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在讲解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们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

例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那么长和宽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将长和宽都扩大2倍,比例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还会考虑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例如:“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这些拓展延伸问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比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结合是一个关键点。

通过实际例题的引入,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那么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比的概念,并将比的应用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时,PPT的使用和例题的选择是重点。

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东胜街小学李慧一、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第二课时。

教材50-51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教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数学带来的价值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四、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找准学习起点。

师:1、什么是比?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后面化简比做铺垫)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知识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1、出示三面联合国国旗(提供三个比)【1】师:请大家看老师讲台上是什么?(联合国国旗)对是“神州”五号搭载的两面联合国国旗。

第一面:这面联合国国旗的长是15cm,宽是10cm,长和宽比是几比几板书:15:10第二面:学校的校旗的长是45cm,宽是30cm,长和宽比是几比几板书:45:30第三面:联合国国旗的长是180cm,宽是120cm,长和宽比是几比几板书:180:120【2】推用:{1}根据三面联合国国旗的长与宽我们写出了这样三个比,这三个比都一样吗?(不一样){2}它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比的前项、后项是怎么变化的?它里边存在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3}同组交流、讨论想法,看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样吗?{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生:第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以3得到第二个比。

生:第二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以4得到第三个比。

生:第三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以(也可以说成同时除以4)。

{5}通过认真观察、讨论,同学们说的比较细致,发现这三个比中存在这样的变化规律。

师提问:(1)谁能概括说说这三个比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生;第一个比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得到第二个比。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4《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4《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4《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4比《比的应用(按比分配)》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4比《比的应用(按比分配)》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应用(按比分配)》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2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谈话引入内容:比的应用之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2【讲授】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创设情境1)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教师演示稀释过程,学生回答2、阅读与理解出示:我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问题:(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2)500ml是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析与解答问题:(1)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指名板演画线段图,说说自己的想法)(2)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方法1: 方法2:总份数 4+1=5(份) 4+1=5(份)每份数 500÷5=100(ml) 500×=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 500× = 400(ml)水有: 100×4=400(ml)方法3:X ml ,那么浓缩液是 X ml。

反馈与交流:问题(1) 你知道方法一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2)你知道方法二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3)方法三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沟通与比较:方法一与方法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回顾与反思:问题: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需要检验:浓缩液+水=500ml浓缩液:水=1:43【练习】三、巩固应用、拓展思路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指名演板,集体订正,说说每步求的什么?方法一: 方法二:51+50=101 51+50=101303÷101=3(人) 303× =153(人)3×51=153(人) 303× =150(人)3×50=150(人)问题:观察上面两道题,说说按比例分配有什么特点?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4【作业】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2、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除法又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
联系,而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

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2.(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
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该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4.全班验证。

5.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6.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单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单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单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单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单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6:9 2:9 0.75:2 7:13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

(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

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

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8:10(810):(1010)18:20 =++=(1)()
1:16(126):(164)2:4 =÷÷=(2)2()
0.8:1(0.810):(110)8:10 =⨯⨯=(3)()
(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知识拓展介绍黄金比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4,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