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入门(1)

合集下载

超声心动图基础知识和常用切面

超声心动图基础知识和常用切面

超声心动图基础知识和常用切面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不仅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病变,还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超声心动图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切面。

1. 超声心动图的原理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来获取心脏内部的图像。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范围。

超声波在穿过不同组织(如心脏)时会因组织的密度和回声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超声探头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并将其转换为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2. 超声心动图的切面超声心动图常用的切面有以下几种:2.1 心尖四腔切面(Apical Four Chamber View)心尖四腔切面是超声心动图中最常用的切面之一。

它从心尖位置进行采集,可以同时观察到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的信息。

这个切面可以准确评估心脏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2.2 心底四腔切面(Parasternal Four Chamber View)心底四腔切面是另一个常用的切面,它通过胸骨右缘的位置进行采集。

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四个腔室,可以评估心脏的射血功能以及心室壁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2.3 心底二腔切面(Parasternal Two Chamber View)心底二腔切面从胸骨右缘的位置采集,与心底四腔切面相互垂直。

它在一个切面上显示心脏的左心室和左房,可以评估它们之间的运动和心室壁的变化。

2.4 心底长轴切面(Parasternal Long Axis View)心底长轴切面是从胸骨右缘到左锁骨下的位置进行采集。

在这个切面上,可以同时显示出心脏的两个腔室、心房、动脉瓣和二尖瓣,可以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2.5 主动脉瓣切面(Aortic Valve View)主动脉瓣切面是从胸骨右缘到颈动脉的位置进行采集。

在这个切面上,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瓣和附近的结构,可以评估主动脉瓣的开放和关闭功能。

超声心动图基本检查方法ppt课件

超声心动图基本检查方法ppt课件
42
43
连续多普勒(CW):
为双晶体片探头,一晶体片连续发射声波,另 一晶体片同时连续接受声波。CW接受声束方向 的所有多普勒频移,因此CW能测定高速血流而 无PRF的限制,但无距离分辨能力,无法对声 束方向的任意一点取样评估。CW的可测血流流 速一般大于7m/s,足以满足临床需要。CW的临 床应用于测定跨心内瓣膜狭窄或反流以及分流 处的血流峰速度(或)压差等。
5
心脏的大体解剖
右心室:位于心脏的前方,整体呈三角形,内 有较多梳状肌,内膜面毛糙,横切面呈新月形, 室上嵴位于右房室口和肺动脉瓣口之间,右室 腔以此为界分流入道和流出道,其肥大可造成 右室流出道狭窄。
6
心脏的大体解剖
房室口: 二尖瓣装置:二尖瓣瓣环,两组瓣叶,腱索
和乳头肌 三尖瓣装置:三尖瓣瓣环,三组瓣叶,腱索
• 在超声心动图诊断中,超声多普勒技术可用 于检测心血管内的血流方向、流速和湍流程 度,估测压力差等。
37
工作原理
探头工作时,换能 器发出超声波,由 运动着的红细胞发 出散射回波,再由 接收换能器接收此 回波。因接收换能 器所收到的超声回 波的频率经两次多 普勒效应,多普勒 频移的表达式为:
fd=f1-f0=2f0Vcosθ /c
46
左室流入道
由肺静脉、左心 房、二尖瓣和左 室流入道组成左 室流入道血流。 主要在心尖四腔、 五腔和二腔心切 面中观察。
27
心尖两腔切面
心尖五腔切 面基础上逆 时针旋转, 可观察心尖、 左室前壁、 下壁运动情 况、二尖瓣 装置及测量 左室长径。
28
心尖三腔切面
在标准心尖四 腔心切面基础 上,将探头逆 时钟转动120°, 探头示标指向 9 ~10点钟, 就可获取心尖 左心室长轴切 面。

超声心动图入门基础 ppt课件

超声心动图入门基础  ppt课件
E、A峰形成原理同二尖瓣
正常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
将取样容积置于心尖五腔或心尖长轴切面的主动脉
45
左室侧,可得到收缩期基线下方的层流频谱。
主动脉瓣频谱为收缩期负向狭带频 谱,下降支较上升支陡直
正常肺动脉瓣口血流频谱:
46
将取样容积置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中的肺动脉
瓣下,可获得收缩期基线下方的对称频谱。
21 胸骨旁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可显示 右室前壁、 右心室腔、 室间隔、 左心室腔、 二尖瓣、 左心室前壁、 左心室侧壁 左心室后壁 心包膜等。
常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
22
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 观察右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 主肺动脉、 肺动脉分叉 左右肺动脉 主动脉
超声心动图入门基础
1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点1 2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成人心脏约2/3居人 体正面左侧,1/3在右侧。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 扁的圆锥体,心尖向左前下方,心底向右后上方。 我国成人的心脏长径约为12∽14cm,横径约为 9∽11cm,前后径约为6∽7cm;心脏前方大部被 肺和胸膜遮盖,后方邻近支气管、食管、迷走神 经、主动脉等,两侧与胸膜及肺相邻。心脏是一 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心壁由三层构成,即心内膜、 心肌和心外膜。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 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同侧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 口相通,但左右心房间及左右心室间正常互不相 通,分别有房间隔和室间隔相阴。房室间隔将心 脏分为左右两半,即通常所的左心和右心。右心 内为静脉血,左心内为动脉血。主动脉和肺动脉 分别从左心室和右心室发出。
常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主动脉短轴)
19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 图像中央为主动脉根的横断面, 右室前壁、 右室流出道、 主肺动脉及其分支、 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 左心房、房间隔、 右心房、 三尖瓣、 冠状动脉干等。

超声心动图基础切面打法图解

超声心动图基础切面打法图解

超声心动图基础切面打法图解1.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1) 正常解剖结构的超声表现:心底部自前向后分别为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心房,正常三者内基本相同。

中部由前向后依次为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左室流出道、左室流入道(二尖瓣前、后叶及腱索)。

心尖部自前向后依次为室间隔、左室腔及左室后壁。

(2) 选用范围:•右主流出道:评价右窒流出道有无狭窄、扩大等。

•主动脉根部:评价主动脉根都病变,包括有无管壁增厚、夹层,管腔扩大、狭窄;窦部扩大、瘤样膨出或破口;瓣叶(右及无冠瓣)增厚、纤维化或钙化、赘生物•左心房;观察并测量左心房大小、左房内有无血栓、肿瘤•右室前壁;右室前壁有无液区(心包积液),心室壁有无增厚、右室腔大小。

•室间隔:测量室间隔厚度(肥厚或变薄)及运动幅度(减弱或不运动)、回声;室间隔缺损•左室腔及左室后壁:测心腔大小、后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室壁瘤、附壁血栓等。

•二尖瓣及瓣器:观察二尖瓣叶的厚度、回声强度弹性、开闭活动、有无增厚、钙化、赘生物等异常。

(3) 正常值:•主动脉内径:收缩末期径,环部前后径为1.6-2.6cm ,窦部为2.4-3.9cm,主动脉窦上(嵴部)为2.1-3.4cm ,升主动脉为2.2-3.4cm,主动脉弓径为2.2-2.7cm。

•左房内径:前后径(收缩末期径、主动脉窦后方垂直距离)为2.4-3.3cm 。

•右室内径: 前后径(舒张末期径,腱索水平测)为2.0cm 以下。

•左室内径:前后径(腱索水平):舒张末期3.7-5.2cm;收缩末期2.3-3.6cm。

•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 9.4士0.9 ) mm。

•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 9.4士0 . 8 ) mm 。

3.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1)正常结构的超声表现:图像左侧,从前向后依次为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

中部为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左房。

右侧为右室流入道、三尖瓣、右心房(2)此切面选用范围:•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径,评价肺动脉有无狭窄或扩大。

超声心动图基础及常见心脏疾病超声诊断指标(一)

超声心动图基础及常见心脏疾病超声诊断指标(一)

超声心动图基础及常见心脏疾病超声诊断指标(一)超声心动图基础简介超声心动图检查应注重所获信息的完整性,即采用标准方法获取一系列完整的图像和有诊断意义的多普勒频谱资料。

检查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个性化地进行。

并且不可能将探头置于常规胸部检查部位即可得到标准的高质量图像。

检查还依靠经验、耐力和创造力才能获取最全面的高质量资料。

此外,探头的选择、仪器条件的设置、患者姿势的舒适程度和体位,甚至呼吸都有可能影响图像的质量。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切面如下:1.探头选择:①探头的频率:成人,2-5MHz;婴儿、儿童,7.0或7.5MHz。

②探头的大小(与患者体表接触面积大小)2.患者体位:进行剑突下扫查时需患者取屈膝位;经胸骨上窝扫查时,常需患者肩下放置枕头以使颈部舒适伸展,同时充分暴露声窗。

3.探头的放置:ASE推荐的成人经胸超声探头放置位置包括:左右胸骨旁,心尖、剑突下和胸骨上窝4.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步骤:完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二维、多普勒成像和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步骤如下。

心脏瓣膜病超声检查主要指标一. 二尖瓣狭窄1.常规指标 : 心功能, M型及二维, 尤其关注左房和右室大小2. 二尖瓣最大开放径3.二尖瓣最大开放面积、解剖面积4. 舒张期二尖瓣口流信号,CDFI和CWD, 功能面积(PTH)5. MS并发症:血栓、PH、心衰风湿性心瓣膜病致二尖瓣严重狭窄二尖瓣狭窄致左房左心耳血栓CDFI、CW评估二尖瓣狭窄程度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双孔二尖瓣、鲁登巴赫综合征)二. 二尖瓣关闭不全1.常规指标 : 心功能, M型及二维, 尤其关注左房和左室大小2. 二尖瓣关闭时有无裂隙/穿孔3.二尖瓣有无脱垂样运动、连枷样运动4. 收缩期二尖瓣口返流信号, CDFI和CWD,5. 二尖瓣反流定量(PISA,反流口径宽度,反流面积与左房面积比值,收缩期肺静脉血流逆转SR)二尖瓣前叶脱垂及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前叶A3区裂PISA法估测二尖瓣返流程度三. 主瓣狭窄1. 常规指标: 尤其注意左室壁厚度2. 主瓣最大开放径, 瓣环直径3. 收缩期经主瓣血流信号 ,CDFI和CWD , 评估程度4. 瓣叶结构(瓣叶钙化、瓣叶数目等)5.升主动脉有无狭窄后扩张主动脉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评价四. 主瓣关闭不全1. 常规指标: 尤其注意左室腔大小2. 主瓣关闭裂隙, 瓣环直径3.舒张期期经主瓣区返流信号 ,CDFI和CWD , 评估程度4. 瓣叶结构, 脱垂样运动, 赘生物情况主动脉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评价五、人工瓣膜超声心动图评价1、机械瓣机械瓣(单叶瓣:球笼瓣、笼碟瓣、侧碟瓣;双叶碟瓣)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位机械瓣的评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位机械瓣的评估2、生物瓣生物瓣包括猪瓣、牛瓣、心包瓣、无生物支架生物瓣及同种生物瓣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带支架生物瓣结构的显示。

超声心动图学

超声心动图学

超声心动图学第一节正常超声心动图概述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利用超声原理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技术,自1954年瑞典学者Edler首先把超声心动图用于临床以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无创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它包括M型、二维、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等项技术。

1.M型超声心动图(M-mode Echocardiography)M型超声心动图是根据心脏组织结构密度,在距体表相应的深度产生不同强弱的反射光点的一种技术,其纵轴为光点运动的幅度,横轴为时间,主要用于心脏和血管内径的测量,观察瓣膜及室壁的运动情况,共分为:(1) 心底波群:心前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探测可见,所代表的结构自前向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

主动脉瓣(波形)为六边形盒子形状。

(2) 二尖瓣波群:胸骨左缘第3~4肋间探测时,可见具有特征的二尖瓣前、后叶波形。

舒张期二尖瓣前叶波形为类似字母“M”的双峰曲线(E、A峰),二尖瓣后叶波形类似字母“W”,为前叶曲线的倒影;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闭拢成一直线(CD段)。

(3) 心室波群:在第4肋间探及从前向后所代表的解剖结构分别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腔和腱索、左室后壁。

2.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将超声探头置于胸壁上,顺序扫描心脏结构,从而获取心脏各个部位的切面回声,可观察不同断面上的解剖轮廓、结构形态、空间方位、连续关系、房室大小及室壁和瓣膜的运动。

除了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还有经食管、经心脏表面、血管内超声。

常用切面有:(1)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指向右胸锁关节,可清晰显示右室、左室、左房、室间隔、主动脉、主动脉瓣、二尖瓣。

(2) 大动脉短轴切面:探头方向与胸骨旁左室长轴垂直,可显示主动脉瓣、左房、右房、三尖瓣、右室、肺动脉瓣、肺动脉主干。

超声心动图入门(1)

超声心动图入门(1)
• 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v=fd.c/2f0.cosθ • 伯努力方程 p+1/2. ρV2=C • 简化伯努力方程
p1+1/2. ρV12=p2+1/2. ρV22 P1-P2=1/2.ρ(V22-V12)
• P1-P2=4V2(mmHg)
• 人体组织声学类型①无反射型(体液血液) ②
少反射型(室间隔、肝脏)③多反射型(心瓣膜、实 质回声) ④全反射型(骨、气体、肺脏)
• 50年代初 A型超声应用,之后B型、M型相继应用 • 1954年瑞典Edler应用超声光点测到二尖瓣回声,
UCG开始,之后M型、2D型应用 • 1956年Satomura(日)应用CW探查到心脏血流
• 1969年瑞典Edler和Lindstrom应用CW成功记录研究 MR血流频谱
• 1970年美国Baker、法国Peronneau同时报道PW
• 双壁征
常用超声检查方法
• A型 示波法,振幅大小显示、不用于心脏检查 • B型 以光点强弱大小显示 • 2D型 二维显示 • M型超声心动图 距离时间曲线图 • D型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C型 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 •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三维超声心动图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四维)
认识常用2D切面及参数正常值
•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 大动脉短轴切面 • 左室短轴切面 • 心尖四腔心切面 • 心尖五腔心切面 • 剑下四腔切面 • 胸骨上窝切面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大动脉短轴切面
大动脉短轴切面
左室短轴切面
左室短轴切面
左室短轴切面
• 1975年第一台市售M型和脉冲多普勒结合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51
房间隔缺损
编辑ppt
52
房间隔缺损
编辑ppt
53
房间隔缺损
编辑ppt
54
房间隔缺损
编辑ppt
55
巨大房间隔缺损(单心房)
编辑ppt
56
室间隔缺损(VSD)
1 漏斗部
(流出道型)
2 膜周部
3 肌部
干下型 嵴上型 嵴下型
单纯膜部 隔瓣下型(流入道型)
编辑ppt
57
室间隔缺损类型
1975年第一台市售M型和脉冲多普勒结合仪器
70年代末期开始采用FFT技术实时分析频谱
1976年挪威Holen应用CW测MR狭窄的血流速度, 并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将流速转换为跨瓣压差、 瓣口面积。挪威Hatle、Angelsen推导出简化伯 努力方程,开创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定量 诊断的新时代。
1985年《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创刊
1988年张运院士撰写我国第一部《多普勒超声 心动图学》
编辑ppt
5
几个概念
声波声源产生的振动通过弹性介质传播的一种机械波 声频 超声波声波20~20000HZ,>20000HZ超出听觉感受f高
限,用于诊断超声波f1~10MHZ
超声波物理特征穿透性、方向性,反射、折射、散
32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编辑ppt
33
大动脉短轴切面
编辑ppt
34
大动脉短轴切面
编辑ppt
35
左室短轴切面
编辑ppt
36
左室短轴切面
编辑ppt
37
左室短轴切面
编辑ppt
38
左室短轴切面
编辑ppt
39
心尖四腔心切面
编辑ppt
40
心尖四腔心切面
编辑ppt
41
心尖四腔心切面
编辑ppt
42
1982年Hatle、Angelsen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 《多普勒超声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
编辑ppt
4
1982年日本Namekawa、美国Bommer应用多点 选通,自相关分析、彩色编码技术创立二维彩 色多普勒显像技术----日本Aloka公司研制 第一台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仪
1985年国际心脏多普勒学会成立,我国加入。
50年代初 A型超声应用,之后B型、M型相继 应用
1954年瑞典Edler应用超声光点测到二尖瓣回声, UCG开始,之后M型、2D型应用
1956年Satomura(日)应用CW探查到心脏血流
编辑ppt
3
1969年瑞典Edler和Lindstrom应用CW成功记录
研究MR血流频谱
1970年美国Baker、法国Peronneau同时报道PW
射、衍射,吸收、衰减
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v=fd.c/2f0.cosθ 伯努力方程 p+1/2. ρV2=C 简化伯努力方程
编辑ppt
6
p1+1/2. ρV12=p2+1/2. ρV22 P1-P2=1/2.ρ(V22-V12)
P1-P2=4V2(mmHg)
人体组织声学类型①无反射型(体液血液) ②
超声心动图入门
红荆条
编辑ppt
1
超声心动图简史 几个概念 常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认识常用2D切面及参数正常值 认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参数正常值 常见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 心功能评价
编辑ppt
2
超声心动图简史
1842年39岁奥地利数学和物理学家Christian johann Doppler研究星体与地球运动光波频率变 化,发现了Doppler效应,直到一个世纪后才引 起心脏acoustic shadow)
反射体反射、折射、吸收 导致超声能量衰减,其后 方呈一条回声缺少的条形 暗区
编辑ppt
10
双壁征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常用超声检查方法
A型 示波法,振幅大小显示、不用于心脏检查
B型 以光点强弱大小显示
2D型 二维显示
编辑ppt
49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ASD) 室间隔缺损(VSD) 动脉导管未闭(PDA) 法洛四联征(F4) 法洛三联征(F3) 法洛五联征(F5) 艾勃斯坦畸形(Edstein畸形) 艾森曼格综合征
编辑ppt
50
房间隔缺损(ASD)
分型 Ⅰ孔型(原发孔型) Ⅱ孔型 卵圆孔型 (继发孔型) 上腔型 下腔型 混和型
少反射型(室间隔、肝脏)③多反射型(心瓣膜、实 质回声) ④全反射型(骨、气体、肺脏)
回声
编辑ppt
7
LA RA LV RV MV TV AV PV IVS LVPW MS TS MR TR AS AI PA PI
编辑ppt
8
LVOT RVOT ASD VSD PDA EF FS
编辑ppt
58
室间隔缺损类型
编辑ppt
59
动脉导管未闭(PDA)
编辑ppt
60
动脉导管未闭(PDA)
编辑ppt
61
主动脉-肺动脉窗
编辑ppt
62
F4
编辑ppt
63
先天主动脉瓣狭窄
编辑ppt
28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9
认识常用2D切面及参数正常值
编辑ppt
30
认识常用2D切面及参数正常值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大动脉短轴切面 左室短轴切面 心尖四腔心切面 心尖五腔心切面 剑下四腔切面 胸骨上窝切面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31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编辑ppt
编辑ppt
19
M型超声心动图原理
编辑ppt
20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1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2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3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4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5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6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27
认识M型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 距离时间曲线图
D型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型 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编图辑ppt(四维)
14
A型超声原理
编辑ppt
15
A型超声原理
编辑ppt
16
A型超声原理
编辑ppt
17
A型超声原理
编辑ppt
18
二维回声成像原理
心尖五腔心切面
编辑ppt
43
剑下四腔心切面
编辑ppt
44
胸骨上窝切面
编辑ppt
45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编辑ppt
46
M型、2D型测量心脏正常值
编辑ppt
47
认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参数正常值
编辑ppt
48
常见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病 冠心病 主动脉夹层 心脏肿瘤 心包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