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宣贯

合集下载

论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问题与完善

论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问题与完善

论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问题与完善摘要油气集输设计不健全、不规范,会对油气集输工程的内外环境造成先天不足,以及多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使得油气集输工程存在风险乃至人身财产危险,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有的油气集输工程出现亏损与经营低效等现象,最终都因为设计规范的缘故。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的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也处于不断调整与完善之中。

因此,油田要把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问题与完善是作为油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忽视审计规范给企业带来的后果必定是严重的。

本文将对油气集输设计、存在问题与完善的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完善中图分类号TE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01-0139-01油气集输设计是实现油气有效开发的基础条件与关键内容,它是油气集输效率的保障,也是整个技术系统的“核心”地位,以油气集输设计为前提的油田地面工程运行,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

进入新世纪,油气集输系统在对大庆油田等老油田的设计规范处于持续调整与完善之中,尤其是集输新技术、新器械、新理念的出现,对油气集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规范的设计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各种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有了持续的提高。

然而许多油田在开发多年以后,设备管网出现老化现象,设计工艺落后于时代要求,应用效率不高、人员知识陈旧等情况逐渐突出。

所以,对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是完全必要的。

1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概述1.1 油气集输的定义把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伴生天然气和其它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将合格的油和天然气分别外输到炼油厂和天然气用户的工艺全过程称为油气集输。

主要包括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

1.2 油气集输设计的目标油气集输设计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并实行完整油气集输工程,多方面规范工艺技术、确立技术方向、明确人员岗位、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技术标准,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技术创新为渠道,进一步优化油气集输工艺,提高油气集输效率,加强油气集输站场的管理,提高油气集输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宣贯材料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宣贯材料
效运行。
建立健全运行 管理制度,明 确岗位职责, 加强员工培训
和考核。
定期对油气集 输系统进行巡 检和维护,及 时发现和解决
潜在问题。
加强与上游生 产环节的沟通 与协作,确保 油气集输系统 与生产计划的
协调一致。
油气集输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 护
定期保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保养记录的填写与归档
保养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
污水收集:将分散的污水 集中收集起来
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 和悬浮物
初级处理:通过沉淀、过 滤等方法去除部分有机物 和溶解性物质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 解有机物,去除氨氮、磷 等污染物
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剩 余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 染物
排放或回用:处理后的水 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后进 行排放或回用
Part Four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背景: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来规范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 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目的:规范油气集输设计,确保油气集输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和环保,促进油田开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油气集输设 计规范概述,包括设计 原则、工艺流程、设备 选型、管道敷设等方面 的规定。
油气集输系统操作 规程的制定与修订
操作人员的培训与 考核
操作过程中的监控 与记录
异常情况下的应急 处理措施
培训内容:油气集输系统运行 原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
培训对象:油气集输系统操作 人员、管理人员等
培训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资质管理:对油气集输系统相 关人员进行技能评估和资质认 证,确保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宣贯(1-5)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宣贯(1-5)
在主体工艺专业中,与原《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 范》SY/T0004-98相比,增加了原油除砂专业,与 原《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SY/T0010-96相比, 增加了天然气净化和含硫气田的腐蚀与防护专业。
2020/7/21
2.结构更加合理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结构的编排上坚持了集中 与分开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原油、天然气两大 系统的专业特点,将两大专业系统的共性部分集中编 排,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分开编排。《油气集输设计规 范》结构示意见图1。
2020/7/21
3.技术水平更加先进
在国家标准《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编制过程中,规 范编制工作组对10个油气田进行了调研,向全国35个 相关单位征求了意见,总结了多年的油气集输工程设 计经验,吸收了近年来各油气田油气集输工程技术开 发成果和生产管理经验,适应油气田开发生产发展、 油气集输技术水平提高的需要,使规范在科学性、先 进性方面达到了高水平。
还调整完善了“油气集输”、“稠油”、“气油 比”、“脱水原油”、“分井计量站”、“交接计量 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注采合一管 道”等术语的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油田生产实际的情 况。
2020/7/21
在单管环状掺水流程设计、分井计量站管辖油井数、 拉油的采油井场储油罐的设置、滩海陆采平台污油污 水罐的设置、稠油输送泵的选型、输油泵进出口汇管 的流速、接转站事故油罐的设置、油田原油储罐的设 置场所、油井汽车拉油的简易装油设施、汽车卸油罐 的安装方式、原油脱水工艺方式、原油沉降脱水器总 液量的确定、油田内部集输油管道液体流速、低产油 井的产量计量误差和计量周期、站内生产用气和生活 用气的计量、机械采油井排电力负荷等级的划分等方 面,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做了规定,能够更好地满 足油田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

油气集输工艺原则

油气集输工艺原则

油气集输工艺原则1. 引言油气集输工艺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负责将从井口产出的混合油气进行处理、分离和输送。

在整个油气生产过程中,油气集输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油气集输工艺的基本原则。

2. 安全原则在进行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和操作时,安全是第一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安全原则:•设计和操作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守工艺设计和操作规程。

•对设备和系统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和评估,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防火、防爆装置,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和管理规定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适应规模原则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应考虑到油气井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未来扩产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适应规模原则:•在工艺设计阶段,要考虑到油气井未来可能的最大产量,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容量满足实际需求。

•确定合适的设备和管道尺寸,并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保证流量的平衡和输送效率的提高。

•设置备用设备和管道,以便在设备维修和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定期对设备和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 节能减排原则油气集输工艺应注重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节能减排原则:•优化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换热器、蓄能器和节能操作措施等。

•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对废气和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减少排放物的浓度和污染物的排放。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5. 经济效益原则油气集输工艺的设计和操作应注重经济效益,以提高油气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些经济效益原则:•设备和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要合理控制,实现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国家标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启动会在蓉召开

国家标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启动会在蓉召开

国家标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启动会在蓉召开郑敏
【期刊名称】《天然气与石油》
【年(卷),期】2012(30)5
【摘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GB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分为《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和《气田集输设计规范》进行修订。

2012年7月17日召开了《气田集输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启动会。

会议由石油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分标委秘书长王小林主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领导及主编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参编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共24人参加了会议。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设计规范;油气集输;修订工作;气田;国家标准;大庆油田设计院;石油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
【作者】郑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863
【相关文献】
1.国家标准《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修订第二次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J],
2.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 50761-2012)修订和«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在成都召开 [J], 孙恒志
3.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局部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J], 连翊含
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和《水闸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大纲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J], 崔忠波
5.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局部修订)审查会在京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编制及重点问题讨论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编制及重点问题讨论

* 李杰训,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设计师。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163002。

E-mail:lijiexun@文章编号:1004-2970(2015)06-0027-05李杰训*1 孙海英2 娄玉华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李杰训等.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编制及重点问题讨论. 石油规划设计,2015,26(6):27~31摘要 由于油田和气田天然气的集输处理有很多不同,在标准修订时,将GB 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拆分为《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和《气田集输工程设计规范》。

即将颁布的《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是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和海上油田陆岸终端的油气集输工程设计。

阐述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调整的主要内容,对油气集输术语、原油脱盐及脱硫化氢、老化原油、储罐储存系数等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该规范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油气田生产发展、油气集输技术水平提升、石油石化行业改革和油气集输工程的经济性需要,对油田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家标准;油田地面建设;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修订中图分类号:TE8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4-2970.2015.06.008我国年产原油约2亿t,天然气约1 300亿m 3,在油气田建设和生产中,油气集输工程有着重要作用。

现行国家标准GB 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作为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于20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是在原有的3个行业标准——SY/T 0004—1998《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 0010—1996《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和SY 0027—1994《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简化标准的设立,将有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并进行了补充完善而编制成的。

浅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浅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浅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娄玉华;李杰训;徐晶
【期刊名称】《石油规划设计》
【年(卷),期】2004(015)004
【摘要】对新编写的<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关于井口回压,机械采油井的产量基本不受井口回压的影响,只是其他一些因素限制井口回压不能过高.关于原油储备,原油以管道方式外输的油田,其原油储备天数不能少于3天;原油通过铁路外输的油田,其原油储备天数不应少于5天.新规范还对螺杆泵、非金属复合管、电脱水器及监控系统的应用提出了规定:应选用具有外润滑功能的双螺杆泵;为了减少腐蚀,集榆管道应使用非金属复合管;对于大型的油田,应采用电脱水技术,设置泄漏实时监测系统.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娄玉华;李杰训;徐晶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8
【相关文献】
1.论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问题与完善 [J], 鹿元首
2.《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编制及重点问题讨论 [J], 李杰训;孙海英;娄玉华
3.《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修订的重要意义及任务 [J], 娄玉华
4.国家标准《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编制及特点 [J], 李杰训;娄玉华
5.对油气集输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J], 云成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4.4 适应安全、环保、节能工作 的需要
• 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节能的重视,石 油石化企业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技 术的实施。因此,设计规范也要更上要求。
4.5 适应油气集输工程建设的经 济性需要
•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对于工艺技术优化 简化和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油气集输作为油气田地面建设的主体工程, 在站场选址、总平面布置、工艺技术选用、 参数的确定等方面都要注重优化设计,满 足经济性考虑。
3.3风险评估不够
• 油田地面建设中注重老区改造的风险评估, 对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风 险评估准备不充分。容易造成对突发状况 准备不足,耽搁大量时间和资金。
4.规范编制的意义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作为油气田 地面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对 油气集输设计的统一规范,对工程 建设的优化简化,控制建设投资, 满足油气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范的必要性
• 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优 化设计、提高经营效率是油气集输 工程设计规范的重要理由。此外, 为了更好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规范油气集输设 计也实有必要。
油气集输的定义
• 把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伴生天 然气和其它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 的处理、初加工,将合格的油和天然 气分别外输到炼油厂和天然气用户的 工艺全过程称为油集输。主要包括油 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 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
压力,故决定以510mm的管道取代720mm的管道。
事故原因


查出5号氧化反应槽破裂需维修后,连接 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管线的设计,并不 是经由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整个设计 图是用粉笔粗略地画在现场的地上。 氧化反应槽出口部分的法兰原应配装 720mm管线,却以510mm管线代替,且 对于此旁通管既未做强度计算,也未m长的裂纹,造成环

油气集输方案

油气集输方案

油气集输方案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行业的集输(输送)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油气集输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方案,旨在保障油气的有效输送和储存。

本文将介绍油气集输方案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主要步骤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

一、油气集输方案的概念油气集输方案是指为了实现油气输送和储存而制定的一系列工程方案。

它涉及到油气生产、输送、储存等各个环节,并且需要考虑到安全、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油气集输方案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油气集输方案必须确保油气输送过程中的安全。

这包括对于油气泄露、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2. 经济性:油气集输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这包括减少资金投入、提高输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

3. 可行性:油气集输方案必须在实际操作中可行。

这包括考虑到现有设施、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因素。

4. 环境友好性:油气集输方案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三、油气集输方案的主要步骤1. 油气生产计划:根据油气田的储量、产能等因素,制定油气生产计划。

这包括生产周期、生产量、生产方式等方面。

2. 输送系统设计:确定油气输送的主要参数,包括输送距离、输送能力、输送方式等。

同时,考虑到油气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输送管道和设备。

3. 储存方案制定:根据油气的储量和功率需求,制定合理的储存方案。

包括储存容量、储存方式、储存设备等方面。

4. 安全措施规划:制定油气集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包括使用防爆设备、培训操作人员、建立应急预案等方面。

5.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油气集输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包括碳排放量、其他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油气集输方案的技术要点1. 输送管道的选择:根据输送距离、输送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送管道。

常用的管道材料包括钢管、塑料管等。

2. 安全系统设计: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包括泄漏检测、防爆设备、紧急停车系统等。

GB50350-2015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15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7.1.6原油脱水站的事故油罐可设1座,容积应按该站1d的设计油量计算。

7.1.7接转站、放水站不宜设事故油罐。

当生产确实需要时可设事故油罐,容积可按该站4h~24h设计液量计算。

7.1.8需要加热或维持温度的原油储罐的罐壁宜采取保温措施,事故油罐的罐壁可不设保温措施。

7.1.9油罐内原油的加热保温可采用掺热油方式、盘管加热方式或电加热方式,热负荷宜按油罐对外散热流量确定。

7.1.10油罐散热流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油罐散热流量(W);A1、A2、A3——罐壁、罐底、罐顶的表面积(m2);K1、K2、K3——罐壁、罐底、罐顶的总传热系数[W/(m2·℃)];t av——罐内原油平均温度(℃);t amb——罐外环境温度(取最冷月平均温度)(℃)。

7.1.11油罐呼吸阀、液压安全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储罐附件第1部分:呼吸阀》SY/T0511.1、《石油储罐附件第2部分:液压安全阀》SY/T0511.2的规定。

d——管道内径(m);v——管内液体流速(m/s);q v——原油的体积流量(m3/s);g——重力加速度,g=9.81m/s2;λ——水力阻力系数,可按表8.2.4确定。

表8.2.4水力阻力系数λ计算公式式中:Re——雷诺数;v——液体的运动黏度(对含水油为乳化液黏度)(m2/s);ε——管道相对粗糙度,;其中e为管道内壁的绝对粗糙度(m),按管材、制管方法、清管措施、腐蚀、结垢等情况确定,油田集输油管道可取e=0.1×10-3m~0.15×10-3m。

式中其他符号意义与本规范公式8.2.4-1、公式8.2.4-2中相同。

8.2.5埋地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实测数据经计算确定。

不能获得实测数据时,可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2当无实测资料进行初步计算时,沥青绝缘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可按照本规范附录D选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可按照本规范附录E选用。

GB50350-2015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15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7.1.6原油脱水站的事故油罐可设1座,容积应按该站1d的设计油量计算。

7.1.7接转站、放水站不宜设事故油罐。

当生产确实需要时可设事故油罐,容积可按该站4h~24h设计液量计算。

7.1.8需要加热或维持温度的原油储罐的罐壁宜采取保温措施,事故油罐的罐壁可不设保温措施。

7.1.9油罐内原油的加热保温可采用掺热油方式、盘管加热方式或电加热方式,热负荷宜按油罐对外散热流量确定。

7.1.10油罐散热流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油罐散热流量(W);A1、A2、A3——罐壁、罐底、罐顶的表面积(m2);K1、K2、K3——罐壁、罐底、罐顶的总传热系数[W/(m2·℃)];t av——罐内原油平均温度(℃);t amb——罐外环境温度(取最冷月平均温度)(℃)。

7.1.11油罐呼吸阀、液压安全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储罐附件第1部分:呼吸阀》SY/T0511.1、《石油储罐附件第2部分:液压安全阀》SY/T0511.2的规定。

d——管道内径(m);v——管内液体流速(m/s);q v——原油的体积流量(m3/s);g——重力加速度,g=9.81m/s2;λ——水力阻力系数,可按表8.2.4确定。

表8.2.4水力阻力系数λ计算公式式中:Re——雷诺数;v——液体的运动黏度(对含水油为乳化液黏度)(m2/s);ε——管道相对粗糙度,;其中e为管道内壁的绝对粗糙度(m),按管材、制管方法、清管措施、腐蚀、结垢等情况确定,油田集输油管道可取e=0.1×10-3m~0.15×10-3m。

式中其他符号意义与本规范公式8.2.4-1、公式8.2.4-2中相同。

8.2.5埋地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实测数据经计算确定。

不能获得实测数据时,可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2当无实测资料进行初步计算时,沥青绝缘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可按照本规范附录D选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可按照本规范附录E选用。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赵霞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5号文下达的制订国家标准《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任务的要求,在油气田及管道建设设计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
【总页数】1页(P46)
【作者】赵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75
【相关文献】
1.《水电工程钢闸门液压自动挂脱梁系列参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配电装置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J],
2.自控中心站组织《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设计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议 [J], 无
3.《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J], 刘荣丽
4.《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J],
5.《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送审稿通过审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基本要求”一章中,对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适 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做了总体要求 。
在“基本要求”这一章中还对高效设备的选用、沙 漠油田太阳能、风力等天然资源的利用做了规定,在 “原油集输” 一章中对单管环状掺水流程、分井计量 站管辖井数、油气混输、输油泵变频、热媒炉、电加 热、多功能合一设备等技术的应用做了规定,在“天 然气集输”一章中对含硫气田的腐蚀与防护的规定, 在“油气集输管道”一章中,在集气管道流量计算中 考虑了相对高差的影响,在集气管道温度计算中考虑 了节流效应的影响,这些规定都凝结了近几年油气集 输技术发展的成果。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宣贯
讲座内容
一、规范编制工作总体说明 二、第1章:总 则 三、第2章:术 语 四、第3章:基本规定
一、规范执行的注意事项
1.规范的整体性:在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其 整体性,按照建设部(1996)626号文发布的《工程 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规范的正文、表注、 条注和附录具有同等效力,在使用中是都应该执行 的,因此在使用规范时应全面了解规范的内容。
2.结构更加合理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结构的编排上坚持了集中 与分开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原油、天然气两大 系统的专业特点,将两大专业系统的共性部分集中编 排,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分开编排。《油气集输设计规 范》结构示意见图1。
术定算、公康境章的专分条的节油设《程的原两油、理输化设《集计》示语机站用、(是业在文在田气设基油大集、、及、,表计原为其主图油输规结意H、监场工安集不条中参油田计础和专输天天凝仪对述规油四中体1气设范构图S基控总程全中同款有考气集规上天业及然然液表于。范净章总工E)本及系图和与编两的上明原集》气范,然分储化气气储。则艺六规计统及健环排大部或确《输、工》按气原运处集净存、章
二、规范的特点
1.专业更加齐全
国家标准《油气集输设计规范》是一部综合性的 工程设计标准,本次编制参照了原行业标准《油田油 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004-98、《气田集气工程设 计规范》SY/T0010-96以及《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 设计规范》SY0027-94中的稠油集输部分。在编制过 程中,使油气集输工程设计中所需的各专业更加齐全 。
与原《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004-98相 比,增加了给排水及消防、通信、建(构)筑物三 个公用工程专业和健康、安全与环境(HSE)。与 原《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SY/T0010-96相比, 增加了站场防洪及排涝、消防、燃料、站场道路四 个公用工程专业和健康、安全与环境(HSE)。
在主体工艺专业中,与原《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 范》SY/T0004-98相比,增加了原油除砂专业,与 原《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SY/T0010-96相比, 增加了天然气净化和含硫气田的腐蚀与防护专业。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原油集输及储运 原油净化处理
天然气集输 天然气净化及凝液储存
油气集输管
油气集输管道 油气计量
道、油气计量 两章中分专业 设了节,在这
两章中两专业
仪表及计算机监控系统 共性的部分进
站场总图及公用工程 健康、安全与环境(HSE)
行了集中编排

原《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004-98中有“ 特殊油田的油气集输”一章,在编制中经讨论认为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对低渗透低产油田、稠油油田 、沙漠油田的大规模开发,不应将这些油田再称为 “特殊油田”,而且这些油田在主体工艺和工程上 的一些主要做法与其它油田基本相同,因此将其需 要特殊强调的相关内容调整补充到相关章节中。
条文说明是对条文内容的解释,主要是为了方便 使用人员对条文的理解,使用时可以参考,但不是 要求执行的内容。
2.规范的相关性:在规范使用中,要处理好与相关 规范的关系。如处理好《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GB50183的关系。《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GB50183强调的是工程设计的防火安全方面的内 容,《油气集输设计规范》更多强调的是工艺安全性 ,是实施“技术安全型防火”的基础。油气集输站场 的布置和油气集输管道线路的选择,除满足《石油天 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防火要求外,还 应满足《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中关于经济对比、工艺 安装、防毒、防爆等技术和经济的要求。
例如大庆油田制定了企业标准《大庆油田地面建设 设计规定》,长庆油田也制定了“地面工程设计技术 统一规定”等。
4.规范的追溯性:规范的追溯性是指本规范的条 款是否应用于本规范生效日期前已有或已批准建设 的设施和设备。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国外 的习惯做法,本规范不具有追溯性,即不适用于本 规范生效日期前已有或已批准建设的设施和设备。
3.规范的涵盖性:《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作为国家 标准其适应性应该更为广泛,是站在油气集输工程技 术的角度对设计做出规定的一部综合性规范。
对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油 气集输设计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照顾得那么具体 ,各油气田企业应该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国 家标准的指导下,制定更加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更为 详细的设计规定。
4.更加符合安全、环保的需要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总则”、“基本规定”和 “健康、安全与环境”中都对安全做了总体要求,在抽 油机曲柄安全防护栏杆的设置、离心泵、容积泵和管式 加热炉的工艺安全配套措施、气井井口紧急关断阀和进 出集气站天然气管道截断阀的设计、油气集输管道安全 阀的设置、建(构)筑物防爆分区和爆炸危险区域内的 电气设计、站场防雷和防静电设计、消防设施的设计等 方面规定了26条强制性条文,专设了6.7节与含硫气田 安全有重要关系的一节,在有关章节中多次强调油气集 输工程的有关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 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范》编制过程中,规 范编制工作组对10个油气田进行了调研,向全国35个 相关单位征求了意见,总结了多年的油气集输工程设 计经验,吸收了近年来各油气田油气集输工程技术开 发成果和生产管理经验,适应油气田开发生产发展、 油气集输技术水平提高的需要,使规范在科学性、先 进性方面达到了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