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概念辨析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概念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e0a2d17f1922791788e801.png)
像 在 各 种 与 技 术 史相 关 的 著 作 中我 们 所 能 看 到 的 ,人 类 始 祖 以 自 己 的活 动 来 引起 、 调 节 和 控 制 人 与 自然 之 间物 质 变 换 的 劳 动 过 程 ,是 从 制 造 工 具 一 一 石 器 一 一 开 始 的 。这 种 对 技 术 的 最 初 记 忆 在 人 类社 会 不 断 发 展 的历 程 中 逐 渐 扩 张 ,这 种 扩
在 我 国 ,自电化 教 育更 名 为 教 育 技 术 学 以来 , 界 对 “ 学 教 育 技术 ”概 念 的 理 解 终 于 摆 脱 了 电化 教 育 时 期 狭 隘 的 “ 电子
媒体观 ” ,而 倾 向 于 认 为 ,“ 育 技 术 是 人 类 在 教 育 活 动 中所 教
规 则 的完 整 体 系 。而 到 了 1 9世 纪 , 随着 I7 89年 l O月 2 1日
也 存 在 不 同视 角 。 如 国 内有 论 者 直 接 将 美 国 技 术 哲 学 家 米 切 姆 对 技 术类 型 的 四种 划 分 一 一 作 为 对 象 的技 术 ( 置 、工 具 、 装 机 器 ) 作 为 知 识 的技 术 ( 能 、 规 划 、 理 论 ) 作 为 过 程 的 、 技 、 技 术 ( 明 、设 计 、制 造 和 使 用 )和 作 为 意志 的技 术 ( 发 意愿 、
张 既 意 味着 技术 自身 的发 展 ,也 意味 着 人 类 认 识 能 力 的发 展 。
技术仅指 “ 生产技术 ” ,即人类在社会生产系统中不 断发展着
的 劳 动 手 段 和 方 法 的 总 和 。也 可 以 认为 是 : 人 类 改 造 自然 、 创 造 人 工 自然 或 人 工 环 境 的方 法 和 手 段 的总 和 。 与这 种 区分 类 似 ,有 论 者 则 认 为 狭 义 的技 术 是 指 把 技 术 限 定在 “ 程 学 ” 工 范 围 内 ,而 广 义 的 技 术 则 扩展 到任 何讲 究方 法 的有 效 活 动 。 还 有 一 些 现 在 较 为 熟 知 的 观 点 则是 认 为 , 狭 义 上 的 技 术 指 的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https://img.taocdn.com/s3/m/fe76902fa5e9856a56126057.png)
3 .认 为技术 是 价值 中立 的 , 缺少 对 技 术 的价
技 术 看 做 是 教 育 技 术 的 核 心 。 认 为 教 育 技 术 主 要
是 由 电视 、 电影 、 影 、 算 机等 软件 和硬件 所 组 投 计
成 , 育技术 研 究 的焦 点 主 要在 于教 育 软件 和 硬 教
件 的开 发 、 育媒 体 的设 计 和制造 , 教 并认 为技术 手 段 的革 新必会 带 来 教 育 的革 新 , 助 于技 术 可 以 借
董 宏 建 , , 南 长 葛 人 , 京 理 工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学 院讲 师 , 育 学 博 士 。 男 河 北 教
68
( 京 北
10 8 ) 00 1
岳欣 云 董 宏 建 现 象 学技 术 哲 学 视 野 下 的教 育 技 术 观
实 现 教 育 的 跨 跃 式 发 展 和 日新 月 异 的 进 步 。 教 育 水 平 的高低 取 决 于技 术 是 否先 进 , 育 活 动 中技 教 术 手段 运用 越多 , 术 花 样越 是 翻新 , 术 水 平越 技 技
决 定 论 和 技 术 批 判 论 的 教 育 技 术 观 。在 批 判 工 程 技术 哲学 与人 文技 术 哲 学教 育 技 术 观 的基 础 上 ,
律, 并把 技术 活动 方 式 看 做是 了解 其 他各 种 人类 思想 和行 为 的范 式 , 占统治 地 位 的技 术 术语 解 用 释更 大范 围 的 世 界 。[ ] P 1 ) 们 认 为人 类 应 1 ( .7 他 该将 技术 应用 于 生 活各 个 领 域 , 而且 技 术 运 用越 普遍 , 越有 助 于 改善 人 类 生 活 。工程 技 术 哲学 把 技术 看做是 人 类 生活 的核 心 内容 , 程 技 术哲 学 工
教育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8104c2058fb770bf78a5566.png)
教育技术哲学
因为是初次接触教育哲学、技术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以前对哲学的关注也不多。
所以,我只能凭主观臆想,教育技术哲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1. 教育技术与教育中的技术比较
2. 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3. 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4. 教育技术是不是一种技术,怎么样成为一种技术。
5. 技术可以改造教育吗?
其实这里很多问题都是涉及到教育技术定义或是对其界定的问题。
虽然有很多教育技术的定义,也有广为流传的,但是我却记不住,我不能脱口说出教育技术究竟是什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能做什么。
可能是我愚钝,没能掌握专业的精华吧,但是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这涉及到我们专业被大众接受、被人们认可的问题。
大众不都是教育技术专业,他们不可能以专业的知识背景来理解教育技术究竟是什么,究竟能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或教育改革带来什么。
参照陈昌曙的《技术哲学引论》第一章提到的,技术领域需要哲学思考的领域,猜想教育技术领域需要考虑的哲学问题有:
1. 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活动由什么本质性的特点和要求
2. 教育技术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关系
3. 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4. 在教育中,如何使传统技术与新信息技术协调匹配
5. 教育中技术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律性
6. 教育技术怎样才能实现教育革新
7. 教育技术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8.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怎样的社会支持
9. 教育技术人才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性
10. 从事教育技术活动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55dd2eccbff121dd3683f8.png)
现 实其他方面 的联系;它使我们崇拜机器和技术 ;它导致了
人类标准 的抹杀 ,‘ 技术 ’ 不过意味着毁灭而 已;它使我们忘 记了在所有这些 ‘ 客观 ’事实具备之 中,他都割断 了手段与 目的之 间的联系 ” 。
维普资讯
技术价值 的论争
1技 术价值 中立说
技术价值 中性论流行既有历史的原 因,也有现代 认识论
技术价值 中立说可 以追溯到亚里士 多德 。亚里 士多德认
为,技术 是 自然之物 ,自身不具有 目的性 ,技术只作 为达到 目的手段 , 自身并无善恶之分。此后这一观点广 为流行 。 技术价值 中立说认为,技术 与政治 、伦理等无涉 ,所有 技术领域都是价值 中立的,它是一种达到 目的的中性手段或 工具体系 。 即使技术运用后产 生不 良后果, 术也无可指责 。 技 技术可 以用于善的 目的 ,也可以为恶 的 目的服务,或同时应 用于这两方面 。它不是 由技术本 身来决定的,而是 由外部 因
维普资讯
第1 8卷 20 0 8年第 4期
现代教育技术
M o e d ct n l eh oo y d m E u a i a c n l g o T
、 .8 b1 1 No4 2 0 . 0 8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高铁刚 乔立梅 李兆君
素强加于它的 。
收稿 日期 :2 0 0 7年 1 O月 2 9日
2 2
的原因。早期哲学家并不关心技术 ,忽视 了技术的意义 ,把
技术仅仅 当作一种工具 。 现代认识论 由于割断了事实与价值、
手段 与 目的之 间的联系,只关注了技术 的 自然属性忽视 了技 术的社会 属性 。马克 ・萨丁指 出: 】 机械论世界观怂恿我 “
技术哲学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审视
![技术哲学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审视](https://img.taocdn.com/s3/m/0de1581e866fb84ae45c8d9b.png)
技 能人 才 。职业 教育 的 完整 内涵 , 该 包 括技 术 应
教 育 、 业 教 育 与 培 训 等 个 方 面 的 范 畴 。 职
朗 犬 强 调 指 ¨ j两 者 的 共 同 点 :都 进 行 观 察 ;
1对 技 术 的 认 识 于 科 学 . 针 对 某 种 职 业 或 行 业 特 点 , 授 学 生 专 ¨ 技 能 的 教 科 学 理 沦是 观 存 在 的 , 不 以 人 的 意 转 基 本 理 论 和 基 本 方 法 , 对 学 生 进 行 技 术 惟 很 强 移 , 认 识 论 却 是 人 的 实 践 过 程 , 术 史 践 更 并 但 技 圭产 的技 能 培训 。普 通 教 育则 是 一 种 较 为稳 定 的 教 是 人 的 , 活 动 。 因 此 町 以 说对 科 学 的 认 识 是 理 育 , 教 育 目标是 要 让学生 掌握 文 化科 学 的基 础 性 认 识 , 埘 技 术 的 认 足 感 性 认 识 。 既 然 都 是 其 而
区别科 学 和 技 术 的基 础 上 , 为技 术 哲 学 应该 是 职 业教 育 的哲 学基 础 之 一 .我 同的 职业 教 育 课程 需 要 从技 术 认 .
哲学的视角进行 审视。
【 关键词 】 技术哲学
职业教育 课程审视
一
、
职 业 教 育 的 哲 学 基 础
有 争 议 的 问 题 , 这 种 争 议 性 目 前 正 严 重 制 约 着 而
堑 基 望 (期) 篁 J ( )
巾等职业教育
学术争鸣
技术哲学视 角下 的职业教育课程审视
华 东 师 范大 学 职 业 教 育与 成 人 教 育研 究所 匡淼 娟
教育技术哲学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哲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18c0b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a.png)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技术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育技术哲学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教育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技术哲学的核心观点1. 教育技术的本质教育技术哲学认为,教育技术是一种辅助教育的手段,其本质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技术不仅要关注教育内容,还要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
在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
2. 教育技术的价值教育技术具有以下价值:(1)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技术可以打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3)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4)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教育技术哲学的应用1. 教育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哲学的指导下,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1)明确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确定教育目标,确保教育技术应用的针对性。
(2)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
(3)优化教学过程: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育评价在教育技术哲学的指导下,教育评价应关注以下方面:(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三、教育技术哲学面临的挑战1. 技术与人文的冲突在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成为教育技术哲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教育技术实践的哲学阐释
![教育技术实践的哲学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17e181d0d233d4b14e6989.png)
意义 归结为 到 、履行和 实现 等含义 。总 结起来 , “ 实
践 ”的 意 思 可 以理解 为 实现 、实 行 ,通 过 实 际 行 动 将 主 观 的 认 知 等 转化 为现 实 。从 语 用 学 角 度 诠 释 实 践 ,就 是 从 历 史 的 维度 来 考 察 “ 实践 ”这 个 词 语 的 使 用 情 况 。在
A s r c T e u j c o e u a i n l e h o o y r m r a i n o o a , h s o e h o g m n b t a t h s b e t f d c t o a t c n l g f o c e t o t t d y a g n t r u h a y
o s r a i n n g i e h p a t c o e u a i n l e h o o y r m h p i o o h c l u j c , t b e v t o a d u d t e r c i e f d c t o a t c n l g f o t e h l s p i a s b e t o
我 国, “ 践 ” 一词 主 要 是 在 哲 学 领 域 的 应 用 , 这 是 由 实
e u a i n l t c n l g , w o e t a e p h r c i e f e u a i n l t c n l g t d v l p m r dc to a eho o y e h p i c n h l t e p a t c o d c t o a e h o o y o e e o o e
从技术哲学视角重思我国技术教育的发展
![从技术哲学视角重思我国技术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beebdcc1c708a1284a44e6.png)
信息 , 创造 、 制 、 用 和 改进 人 工 自然 系统 的手段 和 法 上发 生 了分歧 。 种 比较 流 行 的观 点认 为 , 尽管 科 学 来 控 应 一 “ 方 法 ”】 种 观点 虽 然 很普 遍 , 比较 狭 隘 。特别 是 它 对 技 术 的作 用有 程 度上 的不 同 , 所有 技 术 活动 都 是科 【 J 。这 却 但
导, 技术 特别 是 高新 技 术 的发 明 已不 可 能 。 在 这一 背景 下 , 们 在 科学 与 技术 两 者 间关 系 的 看 人
( ) 术 文化 贫瘠 的 形成 一 技
什么 是技 术 ? 术 哲 学 家对 它做 出 了许 许 多 多 的定 用 日益 增 强 。 了今 天 , 乎可 以 说 , 有科 学理 论 的指 技 到 几 没 义。 传统 的 比较 有 代表 性 的观点 认 为 , 技术 是 “ 类 为 了 人
主要从 这 两 个方 面人手 。 这里 关 注 的主 要 问题 是 : 1 技 ()
迈 出这 一 步 导致 的 结果 是 技 术 文 化 的 贫瘠 。派 西
( Pey 18 A・ ae )9 3年 把 文 化 划 分 为 三 个 层 面 , 即器 具 层
面、 制度 层 面和 观 念层 面 。 而本 文 对技 术 文化 贫瘠 的指 称, 主要 是观 念 层 面 , 而不 是 制度 和 器具 层 面 。 因为 在 我 们 的文 化 中 , 为 技 术 产 品 的 器 具 已无 所 不在 , 联 系 作 而
维普资讯
理论研究 ・ 责任 编辑/ 刘诗 能
从技术哲学 视角重思我国 教育的 技术 发展
口徐 国庆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c36e5bdf84254b35eefd346b.png)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摘要:从分析技术的内涵本质入手来逐步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问题,只有认识清楚技术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领域中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系统思想而非仅仅是工具层面的理解,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本质乃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统一体,而且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因素而非单纯的工具层面。
关键词:技术;教育技术;本质分析教育技术的本质,首先要探讨技术的本质。
美国教育技术学者海涅克(Robert Heinich)曾指出,教育技术的根基是技术。
伊利(Donald Ely)认为必须更新对技术一词的理解与认识,重新发掘技术的深层次含义,使用技术范畴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来统领整个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他也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技术一词为教学技术这一领域的发展及其向一个学科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组织学性概念(Organizin Concept)[1]。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教育中的技术’”[2]。
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对技术的追问就成了一个恰当的起点。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对技术本质进行探讨,无疑会促进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
一、技术的本质1.技术的内涵高度技术化的现代人,技术对于人来说犹如蜘蛛网之于蜘蛛,蜗牛壳之于蜗牛,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所以在技术时代,探讨技术的内涵及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Technology)从词源学意义上看,源自希腊语Techne,该词有很多意思,它原用作表示所有与自然(nature)相区别的人类活动,尤其是表示一种技能性。
意为“工艺、技能”。
而且,在希腊人看来,人们不能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三者之间作出明确区分。
技术也是一个历史性范畴,技术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本身的发展历史一样悠久。
从人类磨制第一块石器开始,技术发明的漫长历史就此展开了。
技术经由原始时代伴随浓厚巫术色彩的技术、古代以工匠们的身体体验为主要基础的技术以及近代工业时代的技术发展到了现代科学时代的技术,其含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科学教育解读
![科学技术哲学的科学教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7eb82806529647d272852ef.png)
科 学 技 术 哲 学 的 科 学 教 育 解 读
熊士 荣 ,陈克 勤:
(. 1湖南 师范 大学 化 学化工 学 院 , 长沙 408 ;.湖南 师范大 学 附属 中学 , 10 12 长沙 4 08 ) 10 1
摘 要 : 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 了人 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 , 科 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 生活的基本保证 , 但并不
d v l p n .T o g engt e b sc g a a e fh n ie,te r o q a o t ewh l s o o f . e eo me t h u h b i a i u rnte o uma lf h y a e n te u lt oe wid m fl e h h i e y b n u n b i g hih y d v lp d mae a i i z t n, tt y d o o vn i gy a we e yma r g h ma e n g l e e o e tr lcvl ai bu he o n tc n i cn l ns rt i i i o h q si n wh i iei rh l i .T e a we p n n s in e e c t n u d rt e g d n e o erg t ue t y t slf swot i ng h ns rde e dso ce c du a i n e uia c ft i h o h v o h h
S in e Ed c to d r S in i c—tc noo ia io o h ce c u a in Un e ce tf — e h lg c lPhl s p y i
XI ONG h .o g ,CHEN . ig S itn Ke qn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信息化——访牟焕森副教授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信息化——访牟焕森副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45fc0a8f83d049649b6658fd.png)
础 ) 以技 术的工具理 性和 人文解释 两个 , 互补互动 的视 角来理解 技术 , 理解 工程 技
牟焕森 技术哲学是对 技术的系统反 思 , 人类 寻求理解技 术 , 是 理解 技术给 人 类带来 的困境 的一种尝试。 比较简洁的说 法, 技术哲学 就是从哲学的 角度 来考 察技
术 。 个 学 科 — — 如 :社 会 学 、 家 存 在 的 意 义就 在 部 沟通的 效率。 技 此外 , 术哲学研 究能够 技 于为技术工程人员提出这样的 问题 并试图 帮助整 个社 会从更基本的层面上 ( 于人 对
解答这些 问题 , 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更好 的 “ 知其 所以然 ”的外部知 识条 件 , 从这点
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的最新研究 成果, 联系
我 国 的 国情 及 发 展 趋 势 , 建 着 具 有 中 国 构
特色的技术哲学 体系。 氢和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遇会生成新
的 化学 物 质 水 , 对 技 术 进 行 系 统 哲 学 反 当 思 的 技术 哲 学与 我 国 正 在蓬 勃 发展 的教 育
的 解 释 力 的 哲 学 纲 领 这 件 事 , 表 了 真 正 代
的哲学 意味 , 作为 有着伟大 未来的学 科 ,
技 术哲 学 可能 在 未 来 的某 个 时 间点 迎接 它 的 辉 煌 。 我 国 , 术哲 学 领 域 的 研 究 者 在 技 正 在 以马 克 思 主 义为 指 导 , 纳 西 方 技 术 吸
维普资讯
北 京 邮 电大学 文 法经
17 年 , 8 7 德国新黑格尔 派哲学 家卡普 ( p 技术哲学 纲要 一 书的出版标 Ka p)
技术 哲学
视 野 下 的 教 育 信 息 化
本 刊记者 朱 文英
教育的哲学理念与方法
![教育的哲学理念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500f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2.png)
教育的哲学理念与方法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事业之一,它关乎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而教育的哲学理念与方法则是决定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哲学理念与方法,以及它们对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的哲学理念教育的哲学理念是对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
它涉及到人的本质、社会的需求以及教育的目的。
不同的哲学理念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1.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理念。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力,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和意义。
2.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以实用和效果为导向的教育哲学理念。
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进步主义进步主义是一种以进步和社会变革为目标的教育哲学理念。
它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进步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二、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1.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个别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成就。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鼓励学生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技能。
3. 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体验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记忆效果。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初探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3ec0555804d2b160b4ec0ca.png)
王 立 国
( 南大 学 计 算机 与信 息科 学学 院 , 庆 4 0 1 ) 西 重 0 7 5
摘 要 : 术 哲 学 应 该 成 为 教 育 技 术 学 的 深 层 理 论 基 础 , 一 点 已 经 达 成 共 识 。 以 技 术 哲 学 为 依 据 , 本 体 论 、 技 这 从 价 值 论 和 实 践 论 这 3个 视 角 , 入 地 分 析 了教 育 技 术 本 体 论 、 值 论 、 践 论 。 深 价 实
[ ] 张俏 .论 学术报 告 会 对人 才 培养 的作 用 [] 1 J .科技 ・ 才・ 人 市场 ,
2 0 ( :2 4 . 0 2 5)4 — 4
() V作 品 创作 。 极参 与 学 科 竞赛 活 动 , 仅 可 以提 高 1D 积 不
大 学 生 的 专 业 素 质 , 能 够 培 养 大 学 生 良好 的 意 志 力 与 坚 忍 不 还
11 媒 体 — — 工 具 论 .
全 面 发 展 的 目的 。 如 果 试 图 给 教 育 技 术 下 一 个 一 劳 永 逸 的 定 义 , 么 他 这 种 定 义 的 方 式 恰 恰 是 对 哲 学 思 维 和 哲 学 方 法 的 严 那 重 背 离 。 学 上 对 概 念 的运 用 问题 因 时 、 讨 论 的 问 题 而 变 . 哲 因 概
的 内在价值 是 由其 自然属 性决 定 的 , 是 , 但 在具体 论述 时 , 只 都
涉及 其教 育 的 自然属 性 , 忽略 了其技 术 的 自然属 性 。 而 笔 者认 为 , 审视 教育 技 术 的 内在价 值 时 , 仅要 关 注其 在 不 教育 的 自然 属性 , 也要 关 注其 技 术 的 自然 属性 , 是其 教育 与 技 术 的 自然 属 性共 同 决定 的。 因此 , 育 技术 的内在 价值 在 于其 教 教育 与技 术 的科 学 性 、 效性 和效率 性 . 有 由其 教 育与 技术 的 自 然属 性共 同决定 的 , 即不 仅要 符 合 一定 的教 育教 学 规 律 , 要 也 符合 一定 的技术 发展 规律 。
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其对技术教育的影响
![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其对技术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06bc6addccda38376baf35.png)
《 技术哲学 的经验转 向》的研 究纲领问题 ,并经荷 兰技术哲
学 家 阿 切 特 惠斯 等 人 的倡 导 .认 为 当今 全 球 技 术 哲 学 研 究 正 在 发 生 着 所 谓 的 “ 验 转 向 ” … 与 传 统 的技 术 哲 学 的 经 。
等过 程的 问题 ;技 术与工程本 身 ,即技术制 品的设计 、发 展 、生产 、维修 游离于经典技 术哲学家 的视 野之外 。在方
文化无关 的技术 ,只能是 一种幻想 ” 。技术实践就在人类 文
化 价值体 系中 ,无论任何 时代 ,技术 实践都受 到人们价值
观 的制 约 ,而且在A 佩斯看来 ,这种 制约是甚 为根 本的 。] . ( ’ 我 国学者常立农也 认为 ,强 调技术文化 有助于在技 术实践
在认识论 领域 .知识 的标准一度 被定 义为是 “ 被证 明 为真 的信念” 。以此知识 的 “ 准定 义”来衡 量 ,技术知识 标 是不 够 “ 知识 ”资格 的。 5 ]而科学 知识 以其 “ 客观 性” 、 “ 普遍性 ”和 “ 中立性 ”的基本特性被看作是最有 价值 的知 识 。但随着 知识社会学 的兴起 ,人们 认为 ,把科 学看作 正 确的知识体 系 固然有其 合理成分 ,但这 只是 一个方面 的特
确 立 自身 , 《自然辩证 法研究 》2 0 年第 2 03 期发 表 了题 为
“ 向技 术 研 究 的 ‘ 识 论 转 向 ” 走 认 ’的 大 型 笔 谈 ,从 人 类 社
会 的存在 与发展 、科学发 展的理论模 型 已不足 以说 明技术 发展 的实质 、技术认识过程 的认识建构 、技 术产生 与发展 过程 的认 知特点等视角论述技 术哲学研究认 识论转 向的重
的历史发 展特征和 由经 验提供 的技术 的总体特点 之后 .才 有可能确立一 种有坚实基础 的形而上学解 释。 ( ” ]因而他
基于技术哲学视野的教育技术价值研究
![基于技术哲学视野的教育技术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abf424647d27284b73512b.png)
外 价值充分 的发挥 出来 ,对 教育大有 裨益 。 另 一方 面 ,要 以辩 证 的观点 正确认识 教育 技 术在应 用过 程 中不但为教 育带来 正价值 ,同时 也会带来 一定 的负价 值。教 育 技 术价值 的体现 ,主要就是 其所具 有 的内、外价 值可 以有效 的 满 足社会外 部环境 的需求 。这种需 求是在 相辅相 成 、相 互补充 的情况 下才 可满 足 ,当教 育技 术手段 不 能科学 恰 当的应 用 时 , 就 不能满 足外部环境 缺 口的需求 ,就 会造 成负价 值 。例 如 ,随 着科 学技术 快速发展 ,教育 技术不 能正确 使用 ,就容易 出现教 师 过分依赖 多媒体 技术 ,将 传统课 堂的 “ 人灌 ”变 为 “ 机 灌” , 不 能改变教 学本质 ,亦不能 提升教学 效率 。
2 0 1 3年 第 9 期
教 育信 息
基 于技术哲学视野 的教 育技 术价值研 究
郭 海 靖
( 云 南 师 范 大 学社 会发 展 学 院科 学技 术 哲 学 ,云 南 昆 明 6 5 0 0 0 0 )
摘 要 :随着教 育步伐的不 断加 快 ,各界对教 育技 术的研 究也逐 渐加 深。技 术哲 学在很 大程 度上 可以作为教 育技 术的深层理 论基 础 。本文 以技术哲学为研 究基础 ,对教 育技术进行不 同方向的研 究。
一
、
教 育 技 术 价 值 论
教 育技术具 有技术 的特 征 ,根据技 术 的二重 性可 以确定 其 价值包 括 内在价值 和外在 价值 。教育技 术是 社会 系统 中的一 小 部分 ,在具 有 自身 内在价值 的基 础上 ,更具 有 向外输 出 的外 在 价值 。其 中内在价值 主要是 由其 自身所 固有 的 自然属性 和功 能 所 决定 ,外 在价值 主要是 由社会 属性所 决定 。 教 育技 术 的 内在价 值 主要 包 括科 学性 、有效 性 和效 率性 。 教育技 术 的科 学性 是指教育 技术 本身所 具有 的性 质属性 在应 用 原 理 以及方 法具有 一定 的客观性 ,适用 的范 围具 有普遍 性 。教 育技术 的有 效性是 指在教 育范 围内通过 科学 操作 ,可 以有效解 决 遇 到的 问题 ,具 有一定 的作用 性 。教 育技术 效率 性是 指针对 教学 、教育 过程 中遇 到 的各种 问题 可 以快 速有 效 的进行 解决 。 教育 技术 的内在 价值 根本 在于 自身 所具 有 的时效 性 和效 率性 , 而科学 性则 是价值 实现 的依 据 。教育技 术 内在价值 不会 因为外 界实施 环境 的改变 而受影 响 ,具 有普遍 性 。教育 技术外 在价 值 主要是 作用 于外界 主体 ,并 对 主体产生 一定 的效应 , 自身具 有 较 强 的实践 性 。教 育技术是 作为社 会整 个系 统 中的一部 分 ,除 自身 之外 的系统部 分组成 了外界 环境 ,而教 育技 术 的外 在价值 就是作 用于 外部环境 ,并且 其效 用性就 是对 外部环 境需 求 的满 足 程度 。其 中教育 技术 与社会外 部环境 是相 辅相成 的关 系 ,教 育技术 在提 供相应 功能 的同时也 需要环境 的支持 。 教 育技术价 值主要 包括 内在价 值和 外在 价值 ,价值 的体 现 必须要 满足 社会 系统 的需 求 。内在价值 在解 决教 育 、教 学过程 中所存 问题 时 ,外 在价值更 要满 足外部 环境 的需求 。在评 价教 育技术 价值 时不能 只关注教 育 的 自然属 性 ,同时也 应注 意技术 所存在 自然 属性 ,两者相 互作用 来决定 教育技术 的具体 价值 。
关于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的开题报告
![关于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d1ce079b89680202d8252d.png)
关于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的开题报告一、立题依据1.选题背景:从上个世纪初电化教育传入我国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技术在我国已经有80 年的历史了。
在这80 年里,教育技术从一个不受人重视的学科发展到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学科地位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教育技术领域研究逐渐暴露出新的问题,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落后,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而教育技术哲学层面研究的不足,常常成为人们质疑教育技术学科存在价值的依据。
教育技术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如何理解教育技术的价值,如何解决教育技术的价值问题呢?这些都是教育技术学所要解决得问题,给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答复,这就使对教育技术价值的研究成为必要。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一个分支,对技术哲学的研究将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将会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并且自20 世纪80 年代技术哲学在我国兴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技术哲学的研究日益成熟,具有普遍性的技术哲学对教育技术哲学具有指导作用,技术价值研究对教育技术价值研究具有方向性作用,那么这就使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技术的价值成为可能。
2.国内研究现状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技术哲学在我国的兴起和成熟,许多学者开始将技术哲学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并对教育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哲学思考。
长期以来对教育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进行哲学思考的学者也大有人在,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教育技术的价值,不少学者对教育技术的价值体系和教育技术的价值观等等都做了分析。
笔者最早见到的有关教育技术价值讨论的是XX 年辽宁师范大学的刘文教授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试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人文价值》,该文主要讨论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人文价值。
接着就是XX年李国友,叶剑新在《现代远距离教学》上发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分析》,该文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的分析, 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必须反映未来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并符合未来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
“教育哲学”、“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概念辨析
![“教育哲学”、“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概念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5a58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9.png)
“教育哲学”、“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概念辨析
杨旭东
【期刊名称】《高校教育管理》
【年(卷),期】2002(024)002
【摘要】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杨旭东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高教研究所,北京,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2;G40-03;G40-057
【相关文献】
1.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概念辨析 [J], 伍正翔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概念辨析 [J], 刘庆标;
3.教育科学概念辨析——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两组概念[J], 彭厚英
4.“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概念辨析与关系探究 [J], 唐涌
5.创新,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彭绍东教授 [J], 刘国才;符伟智;易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教育研究随着技术哲学的兴起和繁荣,教育技术哲学也开始倍受关注,并成为跨世纪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对教育技术哲学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人们看清教育技术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动因以及未来的走向,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教育技术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所应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
笔者正是基于对技术哲学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对教育技术哲学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建构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技术哲学的兴起技术哲学是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人们一般将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哲学家卡普出版的《技术哲学纲要》一书看作是技术哲学诞生的标志。
技术哲学发端于德国之后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展,首先在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和日本有所呼应,之后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并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
技术哲学的兴起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弊病也日益凸显,于是人们开始对技术进行哲学反思。
简言之,技术哲学就是关于技术的哲学,是对技术与人类关系的一种哲学反思,“它试图从全面、系统和整体的观点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和探究,并作出合理的回答”。
[1]如今,技术哲学在我国学术界已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桑新民教授所说技术哲学“它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已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社会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乃至生活方式”。
[2]由于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同技术渊源颇深,所以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某种技术哲学观,有意无意地受其支配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育技术哲学观。
例如,从总体上来看,技术哲学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三种派流,相应地在教育技术领域也存在着三种教育技术哲学观———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人本主义的教育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技术观。
[3]因此,如今许多学者都将技术哲学看作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的兴起为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现状分析教育技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定位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而很少有人从哲学角度对教育技术的一些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教育技术哲学起步较晚。
然而,这并不代表没有人对教育技术进行过哲学思考,事实上从视听传播理论到戴尔的经验之塔都可以看作是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观念之一。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思想来源汇集到一起就形成了教育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李世改,李红梅(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教育技术哲学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生长点,而技术哲学的兴起为教育技术哲学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分析了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在探讨技术哲学作为教育技术哲学理论基础的合理性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构建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对教育技术哲学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哲学;本体论;价值论;发展观[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53(2007)03-0022-04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总第167期)技术哲学思想的源头。
就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而言,我们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1.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人们一般认为“在教育技术领域最早涉及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人是詹姆斯・芬恩,而最早明确提出教育技术需要形成一种自己的哲学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人则是唐纳德・伊利。
伊利对教育技术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由查特斯—戴尔—霍本—芬恩构成的学术谱系为教育技术贡献了大部分的哲学思想。
”[4]伊利本人认为教育技术的哲学是一种“变化”的哲学,应当随外部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达到持续促进与改善人类学习之目的。
2.我国本土上的教育技术哲学就我国现状而言,教育技术哲学尚未形成系统理论,在国内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不多,但是长期以来对教育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进行哲学思考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哲学在我国的兴起和成熟,许多学者开始将技术哲学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并对教育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哲学思考。
笔者最早见到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李芒先生在1998年第7期《教育研究》上的《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另一篇是桑新民教授在《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2、第3期连载的《技术—教育—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
然而,正式使用“教育技术哲学”一词,并对其作相应分析的却是近几年的事,从文献资料上来看,在2002年第4期的《电化教育研究》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教育技术哲学初探》。
该文从近代科学技术史出发,一步步论证了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并对教育技术哲学的大体框架进行了初步构建。
还有在2005年第3期的《现代教育技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走向教育技术的哲学研究》,该文对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问题与知识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从技术哲学到教育技术哲学笔者之所以着重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技术哲学,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技术哲学与教育技术哲学的内在联系技术哲学和教育技术哲学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技术哲学所探讨的本质问题是人与技术的关系,而教育技术哲学所探讨的本质问题是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所以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客体———技术,有共同的思考问题———作用于技术的主体(人或教育)同客体(技术)的关系。
所以“技术”成为技术哲学与教育技术哲学产生内在联系的纽带,两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技术哲学所发现的一些规律同样适用于教育技术哲学。
2.教育技术的“技术”根基鉴于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同技术的密切关系,笔者比较赞同海涅克教授的观点,即认为教育技术的生长点和根基在于“技术”。
海涅克教授曾说:“任何事物的根本是要抓住它的根基,教育技术的根基是技术。
”[5]冯秀琪先生也曾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教育中的技术’。
”[6]此外,笔者将教育技术的根基定位为“技术”还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我们的教育总是处于一定“技术环境”中的教育,教育技术的产生源于“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其二,将教育技术的根基定位为“技术”,有利于拓宽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拓宽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眼界和思路。
3.教育技术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从逻辑上来讲应当以“教育哲学”和“技术哲学”为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也就是说,教育技术不仅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也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但事实上,由于教育哲学的长期发展及人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当代教育哲学的发展已经大大深化了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自觉地推动着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然而,技术哲学作为一个新近兴起的学科却很少有人从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上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笔者便着重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技术哲学及其相关问题。
四、教育技术哲学研究框架的构建教育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问题是哲学研究问题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应用的具体表现。
桑新民教授认为,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本质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
[7]笔者比较赞同这一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技术哲学的框架定位为三个大的方面———教育技术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发展观;进而结合技术哲学的“关系说”、“价值负荷理论”和“社会建构论”,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对教育技术哲学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教育技术哲学的本体论教育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就是要从哲学层次上来揭示教育技术是什么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把握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
本体论研究是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技术研电化教育研究究中最深层次的内容,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源头。
在技术哲学中人们对本体论的认识多种多样,但影响较大的还是关系说,即认为技术哲学就是要从人与技术的关系出发,研究、协调人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笔者认为教育技术哲学的本体论也必须是构建在这种关系说基础之上,只不过教育技术哲学的本体论所要探讨的是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问题,在两者关系的分析基础上可以得出教育技术产生的必然性及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看出教育技术的本质。
对教育技术本体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人与技术的关系”分析得出“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同技术密切相关,人是一定技术环境中的人;而人类教育的产生发展也同特定的教育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的教育是处于一定教育技术环境中的教育。
特定的教育技术环境形成人类特定的学习环境,并造就了人类特定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对教育技术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一些合理的分析:(1)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产生的必然性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来看,近代以前教育当中的技术含量一直很低,并且用于教育的技术手段相对于社会中其他技术手段的发展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育中的“技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殊关注。
但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教育中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于是为了使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迫切地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领域来研究如何使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使教育融入新的教育技术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是教育技术作为这样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
就教育技术的发展史来看,教育技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幻灯、投影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电影、电视、广播技术的繁荣发展而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又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可见教育技术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技术密切相关。
所以教育技术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
(2)教育技术发展学科定义的变更性教育技术学从其产生至今不足百年,但是其名称和内涵却几经演变。
从名称上来看,从“视觉教育”到“视听教育”,再到“视听传播”,最后才是“教育技术”;在我国其名称也经历了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改变。
而关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就曾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学说,有过坂元昂1971年设定的研究领域,米切尔1978年提出的研究内容和AECT1994年的定义,还有现在大家所熟知的2004定义以及2005定义。
教育技术定义的更新期限越来越短,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技术的“技术”根基,技术的变更与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技术内容的扩充、观念上的革新。
2.教育技术哲学的价值论哲学的价值论就是要从哲学的角度来评判事物的是非、价值。
技术与价值的问题向来是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的确,当人类掌握了先进技术时,如何使用、对待先进技术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