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人工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土壤C、空气D、水E、野生动植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天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线考试试题 及答案

天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线考试试题 及答案
二、多选题 1、促使环境保护思想形成的原因包括(ABC) A.生产力因素 B.地球观的发展 C.人口因素 D.宇宙的开发
2、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与行动包括(ABCD) A.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B.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C.机动车污染防治 D.重污染天气应对
3、伦敦烟雾事件中幸存者患什么疾病人数较多(ABCD) A.冠心病 B.肺结核 C.心脏病 D.肺炎
17、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包括(D) A.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经济立法 B.完善环境与资源法律 C.加强与国际环境公约相配套的国内立法 D.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价格体制
18、下面哪个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C) A.城市 B.农田 C.自然保护区 D.人工造林
19、下面哪个不属于陆地生态学(D) A.草原生态系统 B.土壤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4、环境中的三大要素的是(ABC) A. 空气 B. 水 C. 土壤 D. 固体废弃物
15、固体废物的来源有(ABCD) A. 矿业废物 B. 生活废物 C. 农业废物 D. 生活废物。
26、石棉肺是由(D)引起的 A.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氧化物 D. 颗粒污染物
27、三条腿青说明污染物具有(C)危害 A.致癌 B. 致病 C. 致畸 D. 影响生长
28、下面哪个不是按照排放污染源的形式划分的?(C) A.点源 B.面源 C. 固定源 D. 线源
29、游泳区水质一般属于(C)类水域。 A.I 类 B. II 类 C. III 类 D. IV 类
4、维持健康生态系统,达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生态保护的(A)目标 A.最终 B.具体 C.共同 D.最初
5、(C)世纪中叶,随着国际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 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 A.18 B.19 C.20 D.21

石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石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4、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5、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6、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o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B.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o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8、世界三大酸雨地区分布在A.北美、南美、欧洲B.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C.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北D.南美、欧洲、非洲 9、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2、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A.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 水污染、白色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3、第•届“世界环境日”是. A. 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10、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A.有毒物质B.需氧有机污染物C.植物营养物D.酸性污染物E.碱性污染物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1、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但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指公民、团体、国家及国际社会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活动。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人口过程: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3.环境4.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

环境容量:对某一具体的研究区域,在不削弱其未来支持给定种群的条件下,当前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所能支持的最大种群数量。

5.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部分,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

6.荒漠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7.水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的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包括三个层次,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酸雨:通常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10.生态系统:指一定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或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二、简答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课期末复习题库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课期末复习题库资料
D.电解
9.土地处理技术的主要类型有:(ABCD)。
A.快渗
B.慢渗
C.地表漫流
D.湿地处理系统
10.给水处理中去除水体悬浮物的主要方法有:(ABC)
A.混凝
B.沉淀
C.过滤
D.氧化还原
11.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污水的主要作用机理包括:(ABCD)
A.物理过滤
B.化学吸附
C.植物吸收
D.微生物代谢
第八章
③回收资源,垃圾中的塑料,金属,纸张,木材等经过无害化处理都可以是很好的资源,例如,纸张可以用来制造回收纸,金属可以再利用。厨余垃圾也可以用来堆肥,变废为宝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①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来支撑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方面面,
②知识宣传,使民众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和知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热心
D.美观
第七章
1.水循环中,自然循环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错
2.污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对
3.废水的物理处理主要处理对象学稳定和聚集稳定,其中聚集稳定在胶体稳定中起关键作用。对
5.常用的无机混凝剂包括:(ABCD)。
③设施安放,科学合理的防止垃圾回收设施,科学规划各种不同垃圾回收设施的数量,位置分布
④配套环节,从垃圾收集,分类,转运,焚烧,资源利用,产出等各个环节都要完备,不能前面拉面子,后面掉链子
⑤激励奖励,适当采用积分等不同形式对居民进行奖励,增强积极性,使得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资源也会让我们自己受益
3,试论述发展绿色物流的有效途径?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系统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前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和能源转化系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化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进步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迸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净化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野生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净化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泥土C、空气D、水E、野生动动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是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土地盐碱化B、水体富营养化C、全球气候变化D、土壤荒漠化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水体净化B、土地退化C、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D、清洁能源的使用3、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之一?A、可持续发展B、严格保护C、预防为主D、改革创新4、题目: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可持续发展?A、过度开发矿产资源B、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C、大量排放工业废气D、破坏森林资源进行农业开发5、关于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B. 极地冰盖在增加,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更多降雪C. 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没有明显影响D. 极地冰盖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6、下列哪一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A. 生态持续性B. 经济持续性C. 社会持续性D. 技术持续性7、下列哪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A、经济效益最大化B、社会公平性C、环境可持续性D、生态平衡8、以下哪种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A、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B、鼓励购买大量奢侈品C、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产品D、过度捕捞海洋资源9、全球气候变暖对以下哪个选项的影响最为显著?A、城市交通拥堵B、农作物产量变化C、北极熊栖息地减少D、海平面上升 10、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包含下列哪个?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协同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1、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A. 环境保护优先B. 可持续发展C.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自然资源D. 社会公正与人类参与12、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念?()A. 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B. 开展节日环保宣传活动C. 实施地方性贸易壁垒D. 鼓励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1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增加B.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C. 所有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将缩短D. 农业生产不再受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14、下列哪项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提高生活便利性C.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D. 提倡节能减排,鼓励公共交通出行15、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A. 生态保护B. 经济增长C. 社会公正D. 公众参与16、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水资源D. 大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详细回答下面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a) 能源消耗最小化b) 资源回收利用c) 排放物减少和治理d) 污染修复和恢复生态系统2.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三者的协调发展3. 下列哪个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a) 经济快速增长b) 能源高效利用c) 社会公平正义d) 消费和生产方式的改变4. 下列哪个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5. 生态足迹是用来衡量什么的指标?a)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b)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c) 工业污染排放量d) 动植物物种数量二、填空题1.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________,社会的________和环境的________三者的协调发展。

2.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行________,通过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持续的经济增长对环境会产生_______影响,如过度开采资源、水污染等,因此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4.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________内得到再生,不会消耗尽的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5. 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对________的依赖程度的指标,包括耕地、水源、森林资源等。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包括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

这些内容的实施可以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护植被、动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资源,恢复和保护退化的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减轻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 请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具体说来,就是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使其得到可持续性保持。

2019年秋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 1985年3月22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订了

2019年秋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 1985年3月22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订了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单选题1 1985年3月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订了《》 BA 《巴黎协议》B 《维也纳公约》C 《京都议定书》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 生物圈中主要元素的()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BA 作用B 循环C 转换D 流动3 1989年9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同年12月10日该公约对中国生效。

BA 《巴黎协议》B 《维也纳公约》C 《京都议定书》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4 ()排污权交易政策有效地保证了环境控制目标的实现。

A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氧气5 下面哪个不是按污染来源划分的环境污染() DA 生活污染B 农业污染C 交通污染D 水污染6 以候鸟等迁徙性动物保护为对象的是()公约 CA 华盛顿B 拉姆萨尔C 波恩D 世界遗产7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排放了大量() BA 碳水化合物B 碳氢化合物C 甲基汞化合物D 石油8 在正常情况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使人类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 AA 动态平衡B 静态平衡C 持续波动D 一一对应9 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大气运动等过程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来自() BA 核能B 太阳的能量C 风能D 地热能10 生产者为第()营养级 AA 一B 二C 三D 四11 ()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AA 物质B 能量C 自然现象D 宗教信仰12 引起水俣病的污染物是() AA 甲基汞化合物B 甲基橙C 二氧化硫D 镉13 下面哪个分支不是与非生命科学结合的() CA 数学生态学B 物理生态学C 遗传生态学D 经济生态学14 下面哪个不是自然现象() DA 地壳运动B 太阳稳定性C 大气力量D 水15 营养级一般只有()级 DA 1-2B 2-3C 3-4D 4-516 《京都议定书》于生效时间是()年 AA 2005B 2006C 2007D 200817 ()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 AA 臭氧层B 空气层C 平流层D 岩石层18 以下哪个不属于自然环境() DA 物质B 能量C 自然现象D 宗教信仰19 下面哪个不属于远期危害() CA 致癌作用B 致突变作用C 急性烟雾事件D 致畸作用20 ()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AA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B 《京都议定书》C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 《联合国宣言》21 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CA 1/2B 1/3C 1/4D 1/522 雷切尔·卡逊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的科普著作() DA 《地球家园》B 《老人与海》C 《摇篮到摇篮》D 《寂静的春天》23 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地区 CA 东北B 华北C 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D 华南24 CFCs表示什么() AA 氯氟碳化合物B 碳氢化合物C 碳水化合物D 碳氮化合物25 仅是一个框架协议,没有具体的减排目标的协议是() BA 《京都议定书》B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 《哥本哈根协议》D 《联合国宣言》26 我国酸雨类型总体为() AA 硫酸型B 硝酸型C 碳酸性D 醋酸性27 ()是研究一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几种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BA 个体生态学B 族群生态学C 群落生态学D 种群生态学28 米糠油事件中的污染物是() BA 米糠油B 多氯联苯C 氯化物D 苯29 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那个时期()CA 发生期B 加剧期C 泛滥期D 终止期30 经济和社会发展绝对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 AA 承载能力B 恢复能力C 破坏能力D 稳定能力31 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及答案【精选文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及答案【精选文档】

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2、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4、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6。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7。

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8.沙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也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9.水体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10.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当施用、污染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等。

1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又称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019年秋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

2019年秋季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单选题1 距地面20-30km的()中,存在着臭氧层,含量占平流层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AA 平流层B 对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2 ()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AA 荒漠化B 干旱化C 土地污染D 土壤破坏3 荒漠化是一个()问题 BA 个人B 全球性C 国家的D 地域性4 下面哪个不是能量() CA 气温B 阳光C 土壤D 引力5 动物的气味属于什么信息传递的() B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营养信息D 行为信息6 温室效应增强的影响有() AA 海平面上升B 冰川增加C 减轻荒漠化D 海平面下降7 下面哪种气体不是温室气体() BA 臭氧B 氧气C 甲烷D 二氧化碳8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了() CA 《华盛顿公约》B 《拉姆萨尔公约》C 《生物多样性公约》D 《世界遗产公约》9 1972年以 D.梅多斯为首研究小组向该俱乐部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 AA 《增长的极限》B 《老人与海》C 《摇篮到摇篮》D 《寂静的春天》10 生产者为第()营养级 AA 一B 二C 三D 四11 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大气运动等过程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来自() BA 核能B 太阳的能量C 风能D 地热能12 发达国家CFCs的生产和消费在()年完全淘汰 AA 1996B 1999C 2005D 201013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包括() DA 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经济立法B 完善环境与资源法律C 加强与国际环境公约相配套的国内立法D 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价格体制14 以下哪个不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物质() DA 氢B 氧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15 ()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CA 垃圾经济B 狭义循环经济C 广义循环经济D 废物经济16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体现,两者战略的目标一致 AA 循环经济B 自然经济C 市场经济D 传统经济17 在正常情况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使人类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 AA 动态平衡B 静态平衡C 持续波动D 一一对应18 ()是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AA 生态系统B 生物系统C 生命系统D 生存系统19 ()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AA 物质B 能量C 自然现象D 宗教信仰20 ()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是:A. 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B.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C.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D.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 稳定、规范的运行B. 配备完善的污染物治理设施C. 定期接受监测和评估D.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行为?A. 随意丢下或堆放垃圾B. 未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批,非法倾倒废弃物C. 违规向环境排放有毒废弃物D.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4.我国环境监督管理的原则包括:A. 预防为主,综合监管B. 弱化社会监督,加强政府管理C. 发生环境问题后再进行处理D. 上述选项全部错误5.“碳中和”是指:A. 净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B.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自然吸收削减排放的水平C. 建设碳捕集设施,将二氧化碳吸收和储存D. 上述选项全部错误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1.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分离C. 资源有效利用D.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E.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A. 项目建设前的环境影响评价B. 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C. 项目运营后的环境监测D.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定期公布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下列属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是:A. 制定制度、政策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落实B. 对达到或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压力主体追责C. 加强环境执法与监督,保障环境保护利益D.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4.以下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 二氧化碳B. 甲烷C. 臭氧D. 二氧化硫E.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5.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包括:A. 太阳能B. 风能C. 水能D. 生物质能E. 上述选项全部正确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企业和个人违法排污行为的罚款金额。

电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电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一、填空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1、联合国在1977年召开世界水会议,把水资源问题提高到全球的战略高度。

2、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万亿m2,,居世界第 6 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居世界第110 位。

3、水污染中有机污染、富营养污染、复合性污染共存的称为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5、世界三大酸雨区是欧洲、北美和中国6、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7、环境伦理学主要包括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和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8、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包括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

9、《我们共同的未来》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

10、可持续性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即所谓的生态持续性。

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11、《寂静的春天》的问世敲响了人类由于破坏环境而必遭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

12、伦敦烟雾属于烟尘型大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13、《我们共同的未来》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

14、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资源约束、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15、自然资源的三大基本属性为“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

16、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17、大气污染可分为局地性、区域性、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18、清洁生产审核大致可分为准备、审核、方案和实施四个阶段。

19、地球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20、太阳能有三种利用方式,它们是热利用、光利用和光化学利用。

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

二、选择题:1、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是(D )A、工艺学B、工程学C、工业经济学D、工业生态学2、ISO14000规定了(B)A、企业排放标准B、企业要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C、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D、企业应遵守国家的环境法律和法规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 D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A、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5、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C )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一般至少高出(B )时的热污染现象。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名词解释1.对流层位于大气圈的最下层,平均厚度为12km,是大气圈中最活跃的一层,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和水平运动。

2.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至大约50km的高度,也叫同温层。

(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3.中间层位于对流层顶到大约80km的高度,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到中间层顶达到最低值,是大气圈中最冷的一层。

4.热成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又称增温层或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增加急剧上升,到1000km高度时,白天温度可达1000~1750K。

5.逸散层位于热成层之上,也称外大气层,是大气圈的最外层,大约延伸至800km的高度。

6.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7.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其通常所指的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等。

8.非耗竭性资源又称无线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

这类资源随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9.可更新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 如, 水资源, 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10.不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

11.人口环境容量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

12.水污染是指天然洁净水由于人类活动而被玷污的现象。

13.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14.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15.海洋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

16.光污染是指光辐射过量而对生活、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2019年1月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

2019年1月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
C.政治体制
D.人工构筑物
4.依据环境的功能可将环境划分为()
A.生活环境
B.生活水平
C.生态环境
D.生态保护
5.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有()
A.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B.使生物物种发生改变
C.使物质消失
D.信息系统的破坏
6.生物多样性包括()
A.生态系统多样性
19.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
A.无机硫
B.有机硫
C.单质硫
D.高分子硫
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
A.100
B.200
C.220
D.180
21.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A.2
B.3
C.4
D.6
11.下面哪个发生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环境污染的加剧期
A.骨痛病
B.米糠油
C.光化学烟雾
D.水俣病
12.环境污染按()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污染
A.污染范围
B.污染来源
C.环境要素
D.污染物性质
13.2001年5月23日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旨在严格禁止或限制使用()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C.农业时代
D.信息时代
34.1972年以D.梅多斯为首研究小组向该俱乐部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
A.《增长的极限》
B.《老人与海》
C.《摇篮到摇篮》
D.《寂静的春天》
35.营养级一般只有()级
A.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思考题1.城市生态系统: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2.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3.蕴藏量:水域中蕴藏的可供采捕和利用的水产经济动、植物总量。

4.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水体自净: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8.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9.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10.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11.“四位一体”的生态温室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是沼气,太阳能利用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在日光温室内将沼气池,猪舍和农户的厕所有机结合,形成太阳能利用、沼气及其发酵后的残余物与种植,养殖相互依存的整体。

1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1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4.环境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也标志着人类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联系到了一起,并将其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去综合考虑阶段的到来。

15.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持久,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农产品质量都有好处,且能够避免由于化肥的施用引起的农业环境污染。

16.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靠外力才能维持的系统;破坏了自然调节机能;食物链的简化使系统调节能力差;营养关系出现倒置使系统不稳定。

17.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中,最早发生的事件是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18.19.目前,人类避免水资源危机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有: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变观念;运用高新技术,兴修水利,拦洪蓄水,植树造林,涵蓄水源。

20.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提倡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21.绿色食品生产中的植保措施有: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物理及机械防治、昆虫性激素、鸟类、家禽、蛙类等等的利用。

22.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对森林资源及能源的影响、对城市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2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人为性、复杂性和脆弱性。

24.农业生态系统特性(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目标性(3)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单一,稳定性差(4)农业生态系统的“双向调控”机制(5)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25.地下水位下降与地面沉降的原因随着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和大规模排水系统以及其他地下建筑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雨水向土壤中的渗透,使得城市地下水位下降。

特别是在建筑物密度最高,并建有地下城市的大城市中心地区最为严重。

加之压力加大,使得土壤孔隙变小,储水能力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土壤通气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另外,人们过量抽取地下水,也加剧了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

随着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不仅使抽水地区的地面作垂直方向的沉降,而且沉降范围也向四周地区扩展,出现了地下水“漏斗”。

这一切,会导致房屋破坏、地下管线扭折破裂而发生漏水、漏电、漏气等事故,对城市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26.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的十大战略(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2)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3)维护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5)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6)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7)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8)“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9)“溶解”城市,保护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10)建立乡土植物苗圃27.土壤污染污染的防治(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2)生物防治(3)施加抑制剂(4)控制氧化还原条件(5)增施有机肥,改良砂性土壤(6)改变耕作制、换土和深翻28.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1)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发展生态农业;(2)从经济、生态、技术三个方面探索农业—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使生态与经济两个持续性同步发展;(3)建立一套较为完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法、技术体系;(4)将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户、村转向乡、县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

2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1)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活动进行评价。

(2)制定条约或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措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并形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3)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居民的消费活动向减轻环境负荷的方向转变。

(4)有关国际组织和开发援助机构都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开发援助的重点。

30.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确保食物安全,消除饥饿。

食物安全包括数量上的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

(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3)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31.控制水污染的方法(1)改革或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质(2)重复利用废水,使废水排放量减到最低水平(3)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4)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

(5)充分利用水体的净化能力32.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问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占用和土地变化;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城市噪声问题;城市电磁波污染;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33.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①耗能散热量大;②下垫面吸热导热好、保水性差;③风速小、热量不易扩散;④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34.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他包括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农业技术系统。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价值转移是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当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时,这些功能能够协同发挥作用,使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其生产力稳步、持续地提高。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有以下特征:较高的系统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剩余性;多维性;开放有序性;自理性;动态平衡性。

35.论述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途径(1)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林、牧、副、渔等亚系统组成的,在每一个亚系统内又有许多子系统,要使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使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协调,搭配合理。

如选择对环境有良好适应性的生物,注意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等。

(2)维持农业生态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从系统中获取农产品,过度地获取将导致系统入不抵出,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要保持系统持续的生产力,就应给系统投入大量的辅助能,以保证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3)增加植被的覆盖面,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植被是指生物圈内绿色的植物层,它是生态系统主要生产者,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累和转化尽可能多的日光,将会提高系统生产力。

与此同时,要注意保护农业环境,防止环境污染造成的能流和物流的堵塞,疏通系统的循环通道,保持持续发展。

(4)在生态系统中增环加链提高经济效益。

合理地设置食物连,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浪费,且增加经济收入,防止环境污染,强化系统的功能。

(5)合理利用生态农业技术。

农业生态技术是农业生态工程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出发所采用的改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能流、物流结构与途径,以及协调系统组分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技术,它着重解决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协调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量比关系、功能关系和结合方式,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各项生产有机结合,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36.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公平性内涵①本代人的公平。

②代际间的公平。

③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公平性。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需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二是代际间的公平。

当代人不能为自己的发展而损害人类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后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都占全球的80%。

(2)持续性内涵布伦特兰夫人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内涵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卜分需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