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方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方言目前分为8 个片
1 、并州片:包括山西中部15 个市县。以太原话为代表。人口 约500余万,包括太原话,榆次话,平遥话等。 2 、吕梁片:以离石话为代表,主要使用于山西省吕梁山区,以及 陕西省北部部分地区,人口约500余万,包括离石话,汾阳话,临县 话等 3 、上党片:包括山西东南部15 个市县。根据去声分阴阳、入 声次浊声母字的归属可分为长治小片和晋城小片,以长治话、 晋城话为代表,主要使用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区的长治市 及晋城市。 4 、五台片:包括山西北部19 个市县、陕西北部 7 个市县、内蒙古自治区的4 个市县旗。晋语五台片现今单字 调四个∗分别为 阴平上(古清平、清上和次浊上)、阳平(古 浊平!)、去声(古全浊上、古去声!)、入声(古入声!)
6.某些复合元音的单元音化,如北京话的“桃tau”、“条tiau”、 “盖gai”、“怪guai” 对应晋语的“to”、“ti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e”、“gue”。 7.崇母平声字的擦音化。ch读成sh。 字例:茬、柴、窗、疮、馋、愁、镯、铡 8.蟹、止两摄部分合口字今白读y 字例:喂、脆 9.鼻音韵尾的合流与消失
二、晋方言的使用情况分布
晋方言分布在5 个省区的176 个县市。使用晋方言的总人数 约4 500 万人。其中,山西省内说晋方言的有78 个县市,1 900 余 万人。山西省外说晋方言的有:内蒙古自治区有28 个县市,700 余万人。陕西省有16 个县市,200 余万人。河南省有17 个县 市,800 余万人。河北省有35 个县市,900 余万人。
独特的地理地貌原因
晋方言区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有关,山西地 貌正如《山西通志》所描绘:“恒山峙其北,大河绕其南,四 塞襟之,五原控之。”“并州即唐虞夏后氏之故都也,眺览 其间,左山右河之势自若也,襟塞控原之腾自若也。”如果 观察一幅带有等高线的地图,就会发现,晋方言所属地区大 多在海拔500 米高原之上,也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因素 和恶劣的自然状态,山西对外界移民的吸引力不大,很少受 到外界其他方言的影响而易于保持其独特性。山西省为 山地型黄土高原,境内多山,地貌分区明显,中部为一系列盆 地,东西两侧为山地、高原。山西据地形地貌大致可以划 分为7 个区域:5 个盆地、2 个高原。即大同盆地、忻定盆 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沁潞高原、晋西 高原,除临汾、运城两个盆地之间没有太大的自然界限外, 其他5 个区域间均有明确的自然界限。
山西境内的5 个区域也就自然形成了晋方言的其中 五个方言片,即:大同盆地形成大包片,忻定盆地形成五台 片,太原盆地形成并州片,沁潞高原形成上党片,晋西高原 形成吕梁片,临汾、运城形成汾河片。晋方言的其他三 个方言片邯新片、志延片、张呼片,前两片与晋方言地 理上、历史上联系密切,后一片是明清时期由晋北自发 移民方言扩散的结果。
5 、大包片:包括山西中部、北部13 个市县、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黄河以东) 15 个市县旗、陕西北部2 个市县。主要分布于山西 省雁门关以北的地区,以及陕西省北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 区河套的后套地区。大包片包括:大同话、阳泉话、包头话、 鄂尔多斯话等4种方言。 6 、张呼片:包括河北省西北部18 个市县、内蒙古自治区中部9 个市县旗。代表坝上康保话。 7 、邯新片:包括河北省南部17 个市县、河南省北部17 个市县、 山西东南部2 个市县。邯郸方言、新乡方言为代表。特点:阴入 字保留入声读法,阳入字舒化(晋城,阳城例外)。 8 、志延片:包括陕西北部4 个市县。
晋方言特点之语音
1、古老的入声
晋语具有入声,入声在南方诸语中才比较常见。晋语的入声韵尾收喉塞(晋 城话等部分邯新片除外),保存了喉塞音式的入声。因此,晋语是四声齐全 的。
入声收喉塞尾及入舒 同调型: (1)山西中部、西 部、东南部(除晋城) 入声多分阴阳。 (2)从发音看,晋 语区入声只收塞喉尾。 爆破很明显,很象吴 语的入声尾。 (3)入舒同调型
晋方言
MF1408035 张艳艳
图一为晋方言大致分布区域; 图二为晋方言准确分布区域
一、晋方言(晋语)的定义
晋语与山西方言的区别: 作为学术名词,“晋语”跟山西方言应该有区别。 “山西方言”着眼于地理,指山西境内的方言。我们 用“晋语”着重在语言,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 声的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B7 晋语图,指出:晋语指山西省 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晋语”一词是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方言特征的。 “晋语”的“晋”与古“晋国”的“晋”有关, 今晋方言的范围也大致与古晋国的版图相合。
交际可懂度低
交际可懂度是区分方言的重要的参考条件。一 般认为,官话之间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通话困难不大。 而晋方言区的人与邻省中原官话区、冀鲁官话区、 北京官话区的人若用方言交际几乎不能通话,晋方言 内部的各片之间也不能通话。晋方言区的人与外省 打交道困难,可懂度低是出了名的。清末民初在推行 官话运动中,就有人提出山西话难懂这个特点。一个 世纪之后,两省之间的交往虽多,但方言之间的差异 非但未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加大。 因为山西的方言依然还很封闭。 晋方言各片之间通 话也困难,同行政区之间的各县交谈也不是没有障碍。
4.晋语使用前缀来构成不同种类的派生词 譬如圪~、忽~、入~,日鬼>鬼
晋方言特点之词汇
保留古汉语词义。 1.荷 “荷”在汉语中有两音两义。《汉语大词典》“荷”①莲、芙 蓉;②扛、承担。“荷”的“莲”义,用法古今一致,而 “荷”的“扛、承担”义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只在一 些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或一些成语中才出现,如“荷锄 归’”“荷枪实弹”。 这个古老的意义却保存在晋中方言。如晋语:“荷不动就 算啦”“把东西荷上”“我能荷动,他荷不动”……“荷”的 用法涉及晋语区多个县市,口语中其意义完全替代了“拿”。 侯精一先生《现代晋语的研究》一文中列出十余条山西中区 方言最常用的词语,其中就有“荷”,在太原、清徐、平遥、 孝义、文水等多地方言中均表示“拿”的意思。
10.文白异读 (1)晋语的文白异读现象主要集中在山西的中 部及与北部邻近中部的地区。 (2)变读。改变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者声调 的读法来表示另外一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如平遥“娘”文读 niang,大娘,大伯父之妻; 白读nye,寺庙里供奉的娘娘;变读nia,祖母。
晋方言特点之语法
1.表音词缀“圪” (1)分布广泛在晋语区。 (2)没有具体词汇意义,但是有时有语法意义。 (3)也可作为语气助词表停顿或某种感情色彩。 圪头词是晋语中最有特点的一类词汇,名词、动词、形容 词、副词、量词等中都有分布,因其词语前缀为“圪”,故名。 晋语各片中都不同程度的有大量圪头词,一些毗邻晋语的官话 区也有少量圪头词。关于圪头词的来源至今是个谜,有人认为 圪头词来源于上古汉语的复辅音。
有关晋语的简单介绍: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 晋语使用人 口约6305万 ,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 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晋语 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晋语的声调也有极复 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全浊音清化有四种不同的演化方 式。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 声调。晋语有很多与官话差异较大的特征词以及保留的古 语词。晋语区还是中国唐诗的重要产区。晋语的主要使用 地区有山西省、内蒙古省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 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个市县 。晋语核心区 主要为太原话(已分化成新老两派)和吕梁话。
2.复杂的连续变调 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也就是一个字的声调 会根据它相邻的字而变化。晋语连续变调在各种汉语里显得特 别的地方有:变调的规则会根据相邻的字的语法功能而不同。 因此形容词-名词复合词及动词-宾语复合词使用不同的变调 规则。当每个字单独发音的时候合并的声调可能会在连续变调 的时候分化出来。
2.指示代词三分 分别是近指、中指和远指。 (1)多分布在中部。 (2)近指:这;中指:那;远指:兀 普通话只有“这个”及“那个”两种。
3、分音词 晋语的分音词现象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西部以及北部邻近中部的少数 地区。临近山西的豫北及陕北、内蒙古中西部也有此现象。例如: 方言点 本词 本词读音 分音词 分音词读音 山西太原 绊 pæ̃ 薄烂 pǝʔ læ̃ 河南获嘉 摆 pai 卜来 pǝʔ lai 陕西延安 绊 pæ 不烂 pǝʔ læ 从上列例词看,晋语分音词的一般构成方式如下。分音词的第一音节与 本词双声,分音词的第二音节与本词叠韵。大多数首字韵母为ǝʔ,后一音节 均为l声母。 晋语的分音词多为动词,也有少量为名词、量词。 晋语把单音节字分割为两个字,即分音词,从而产生新的词语。[6] 在其他中国方言,包括普通话中也有类似过程(例如:窟窿kūlong<孔kǒng), 只是这些过程在晋语中是十分平常。
5.塞音特点 (1)塞音声母ptk带有舌根擦音x。送气塞音声母p't'k'带有舌根 擦音现象比较明显。(晋城话的入声没有喉塞韵,泽州话中的 入声字不具有独立的调类调值,而随韵母的声调变化与非入声 字区分) (2)鼻音声母带有同部位的塞音声母。
上面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记录的晋方言的特殊音变现象, 他是现代语言学史上记录晋方言的第一人。
今属晋方言大包片和张呼片的内蒙古西部方言,这两 片方言的形成是后起的,与清初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的 人为求生计“走西口”、“下云中”、自发性移民有 关,逐步形成西部以山西、陕西移民方言为主的西部方 言格局。根据内蒙古人的语感,其西部方言中,以乌兰察 布盟各旗县、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包头市各旗县为代 表的是晋方音;以巴彦淖尔和伊克昭盟为代表的属晋陕 混合方音;以乌兰察布盟的兴和县为代表的属晋冀混合 方音;以锡林郭勒盟西部区为代表的属于晋方言、东北、 河北混合方音。从这些感性认识也可反映出,内蒙西部 方言几乎处处渗透着晋方言,晋方言是内蒙西部方言的 主体。但由于其他方言的少量介入,又与晋方言北部的 方言略有不同。
三、晋方言区的形成
1、其深厚的历史政区原因 2、古老的秦晋系属原因, 3、独特的地理地貌原因 4、客观的交际可懂度低
历史政区原因
历史政区的稳定是形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客观 保证,晋方言的形成跟晋国开国以来的历史政区密 切相关。 据史书记载,晋为武王少子唐叔虞的封国。春 秋前后晋兼并了约二十个国家,成为中原霸主。春 秋末,三家分晋。 从晋国和其后的韩赵魏三国当时所占疆域看,大 致涵盖了今地跨5 省区的晋方言区和山西南部汾河 片方言区。晋方言的源头当自晋国开国而始。
侯精一先生说:“这一大片相连的地区,东边到 太行山,西边和南边(中间有个过渡区) 邻黄河,北边 一直延伸到内蒙古阴山山脉。这是一个相当封闭的 地理环境。巍峨的太行山和古老的黄河以及山西南 部的太岳山脉、中条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抵挡处于强 势的北京官话方言的西进与中原官话的北上。” 独特的地理地貌使这一大片地区的方言保持着 与官话诸多不同的特点。境内多山和地貌分区又使 内部的方言产生歧异。
3.尖团音演化的“博物馆” 晋语的尖团音演变状况在各个地区很不一样。大致说来,南 部大都完全分尖团(晋城市区话除外),中部(如晋西)能够 区分一部分尖团音,北部(如河套)完全不能区分尖团音。整 个晋语的尖团音现状堪称汉语尖团音发展过程的博物馆,清晰 地见证了尖音与团音的各个发展时期。
4.多种全浊声母演化方式 晋语的全浊声母清化后的演化方式,按地区的不同大致分四种: (1)平仄都不送气:分布于并州片(除了太原迎泽区及紧邻地 区的新派太原话)。 (2)平仄都送气:分布于吕梁片南部、秦晋两省的黄河沿岸。 (3)平声与入声送气,上声与去声不送气:分布于吕梁片北部。 这是第2种方式与第4种方式的过度类型。 (4)平送仄收,即平声送气而仄声不送气:其他地区都是这 中国方言地图种类型,这种类型是晋语全浊声母演化的主要方 式
古老的秦晋系属原因,
扬雄《方言》记载以秦晋语为最多,且在语义的说明 上也最细,有些甚至用秦晋语作中心来讲四方的方语。 由此可知秦晋语在汉代政治文化上所处的地位。汉代 的通语应该是以秦晋语为主的。因为一个新兴的统治 者对于过去在政治文化上有力量的语言是往往承接过 来的。春秋时代的雅言就是一般所说的官话,官话就是 “夏言”,“夏言应当是以晋语为主的。因为晋国立国在 夏的旧邑,而且是一时的霸主,晋语在政治和文化上自然 是占优势的。等到后来秦人强大起来,统一中夏以后,秦 语和晋语又相互交融,到了西汉建都长安的时候,所承接 下来的官话应当就是秦晋之间的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