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第4章 电化学基础
练习: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
a、b相连时,a为负极;
a >b
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
c>d
a、c相连时,c极产生大量气泡,
a>c
b、d相连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b极移动。
d>b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c > d > b 。
原电池原理应用:
(2)比较反应速率 当形成原电池之后,反应速率加快,如实验室制H2时, 纯Zn反应不如粗Zn跟酸作用的速率快。
负极
e-
正极
A
Zn-
Cu
Zn2+
负极
H+ H+ SO42-
阳离子
阴离子
正极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外部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 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两极一液成回路,氧化还原是中心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ZnCl2溶液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 电池如图所示。
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
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2)将 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都住管口即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课件(共14张PPT)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二、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理解: ①燃烧热属于反应热,也用ΔH表示,单位也为 kJ/mol。 叙述时直接读出“数值” 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 也可用ΔH表示,如ΔH=-890.31kJ/mol ②燃烧热的测定条件通常是101kPa.
热量。
4. 若是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
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中 小学班 级安全 教育工 作计划 范文
作 为 班 主 任 ,班级安 全工作 职责重 大,务必 常抓不 懈,富 有实效 。今年 ,我班将 进一步 认 真 学 习 贯 彻加强 学校安 全工作 的有关 文件,以 学生安 全工作 为中心 ,避免各类事故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练习】已知: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注意H2为1mol,生成水为液态 答案:氢气的燃烧热ΔH= -285.8 kJ/mol
化学 ·选修 4
第一章第二节 中和热 燃烧热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2.会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复习引入 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1L1mol/L稀盐酸和1L1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57.3kJ。
的 发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原电池
短路的原电池,电子 从Zn直接流向Cu。
CuSO4溶液
Zn
e-
Cu
有电流 CuSO4溶液
Zn 、Cu分开的原电 池,电子从Zn经导线 流向Cu。
实验探究
设计图 Zn
ee-
实验记录 Cu
记录短时 间内电流 计指针偏 转角度的 变化?
现象
电流计指 针偏转的 角度逐渐 变小。 Zn片上有 Cu生成。
解释
人教版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是原电池?
Zn
Cu Zn Zn
酒 精
Zn Cu Zn
稀 HCl
Cu
稀HCl
稀HCl
稀H2SO4
原电池装置?
Zn Cu Zn
电流表指针偏转?
Cu Zn Cu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原电池类型
Zn
e-
外电路是 否有电流
结论
Cu 无电流
CuSO4溶液
Zn
Cu
短路的原电 池,分流了锌 失去的部分 电子,造成导 线中电流逐 渐减弱。
CuSO4溶液
使原电池产生持续电流的解决方案
Zn
KCl溶液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Zn
Cu
KCl溶液
动手
现
实验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有稳定电流,锌片溶解,铜片上生成铜 象: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1)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动 手 实 验
实验装置
Zn
CuSO4溶液
Zn
e-
Cu
有电流 CuSO4溶液
Zn 、Cu分开的原电 池,电子从Zn经导线 流向Cu。
实验探究
设计图 Zn
ee-
实验记录 Cu
记录短时 间内电流 计指针偏 转角度的 变化?
现象
电流计指 针偏转的 角度逐渐 变小。 Zn片上有 Cu生成。
解释
人教版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是原电池?
Zn
Cu Zn Zn
酒 精
Zn Cu Zn
稀 HCl
Cu
稀HCl
稀HCl
稀H2SO4
原电池装置?
Zn Cu Zn
电流表指针偏转?
Cu Zn Cu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原电池类型
Zn
e-
外电路是 否有电流
结论
Cu 无电流
CuSO4溶液
Zn
Cu
短路的原电 池,分流了锌 失去的部分 电子,造成导 线中电流逐 渐减弱。
CuSO4溶液
使原电池产生持续电流的解决方案
Zn
KCl溶液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Zn
Cu
KCl溶液
动手
现
实验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有稳定电流,锌片溶解,铜片上生成铜 象: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1)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动 手 实 验
实验装置
Zn
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18电解池1
4
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 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强制 性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池:借助氧化还原反应,把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的装置。
★构成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接电源负极的为阴极,阴极送出电子强制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阳极收回电子强制发生氧化反应
2H2 ↑
变大
2H2O
电解
2H2↑ +O2↑
不 变
加H2 O
14
Ⅲ、
阳极
阴极
氯 气 实例
NaCl溶液
氢 气 浓度 PH 值 复原
电极反应 阳极: 2Cl--2e- =Cl2↑
NaCl
阴极: 2H +
+
2e- =H
2↑
减小
增 大
加 HCl
15
2NaCl+2H2O
电解
2NaOH+H2 ↑ + Cl2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三节 电解池 第一课时
2018年7月27日星期五
有关电解
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的,这个 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1921年 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实现了。由于金属钠在现代 技术上得到重要应用,它的产量显著地增加。目前,世 界上钠的工业生产多数是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少数仍 沿用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
S 2->SO32->I ->Br ->Cl ->OH ->即便OH -微量时也轮不 到NO3 -、SO42- 、 F-这些离子放电(失电子) 也不会得电子?
12
★电解规律!哪来规律?记住前边放电顺序就不需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4张PPT)
栏 目 链 接
综合
拓展 一、盖斯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 (各反应物)和终态(各 生成物 )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 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 - 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 变成 D,反应热为 ΔH;②由 A经过 B变成 C,再由 C变成D, 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如下图所示:
P(s,红磷)+O2(g)===P4O10(s) ΔH2。② 即可用①-②×4得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已知在298 K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C(石墨,s)+O2(g)===CO2(g) ΔH1=-393.5 kJ/mol; 2CO(g)+O2(g)===2CO2(g) ΔH2=-566.0 kJ/mol。 298 K时,1 mol C(石墨,s)转化为CO(g)的反应焓变是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93.5 kJ/mol,解得ΔH=-110.5 kJ/mol。
答案:-110.5 kJ/mol
要点二
反应热的计算
1.计算依据 热化学方程式 。 (1)________________ 盖斯定律 (2)________________ 。 燃烧热 (3)________________ 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如已知:
栏 目 链 接
3.应用 很慢 的反应,不容易________ 直接发生 对于进行得________ 的反应, ________ (即有 副反应发生 ________ )的反应,________ 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 测定
这些反应的反应热有困难,如果应用________ 盖斯定律,就可以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栏 目 链 接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课件)
5.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 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 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 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 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公式:a=△c/c始 ×100%
3.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为5L的真 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 N2O4的浓度为0.02mol/L,在60s时,体系已达到平 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 D 正确的是 _ A. 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 为0.01mol/(L· s) B. 在2s时体系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1.1倍 C. 在平衡体系内含N2O40.25mol D. 平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降低N2O4的 转化率
二、选择题
1.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 C 反应 达平衡的标志是_ A. B. C. D. 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一定 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v(H2)=v(I2)
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 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 C 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_ A. 均减半 C. 均增加1mol B. 均加倍 D. 均减少1mol
课堂小结
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一些化学反应进 行的结果,反应物能完全变为生成物,即反应 能进行到底。这种反应就是不可逆反应。 2.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 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把 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过程 称为逆反应。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3张PPT)
是M-ne-===Mn+ B.金属的化学腐蚀过程中电子由金属直接转移给氧化 剂,所以无电流产生 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D.金属腐蚀时往往是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同时发生, 但主要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
栏 目 链 接
解析: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而损耗的过程,
故A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氧化性物质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金属失电子而氧化剂得电子,电子由金属直接 转移给氧化剂,所以无电流产生,B正确;金属的腐蚀主要 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D正确;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在酸 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中也可以发生,C错误。 答案:C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有无保护措施的:无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有一定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金属的腐蚀>有外接 电源的阴极金属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 蚀越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 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 正极 ,另找一 应用________ 较强 的金属作________ 负极 。 种活泼性________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________ 阴 极, 利用______ 阳 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____ 极。在电解质溶液里,接外加 直流 ________ 电源。
栏 目 链 接
哪种腐蚀为主?
提示:由于钢铁通常所处的外部环境干燥度较低,氧气
的存在又比较广泛,且原电池反应比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高,所以钢铁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次为化学腐蚀,又因 为钢铁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
栏 目 链 接
解析: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而损耗的过程,
故A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氧化性物质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金属失电子而氧化剂得电子,电子由金属直接 转移给氧化剂,所以无电流产生,B正确;金属的腐蚀主要 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D正确;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在酸 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中也可以发生,C错误。 答案:C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有无保护措施的:无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有一定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金属的腐蚀>有外接 电源的阴极金属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 蚀越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 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 正极 ,另找一 应用________ 较强 的金属作________ 负极 。 种活泼性________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________ 阴 极, 利用______ 阳 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____ 极。在电解质溶液里,接外加 直流 ________ 电源。
栏 目 链 接
哪种腐蚀为主?
提示:由于钢铁通常所处的外部环境干燥度较低,氧气
的存在又比较广泛,且原电池反应比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高,所以钢铁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次为化学腐蚀,又因 为钢铁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4章第1节《原电池》课件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 金属。
B.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电 极是正极。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 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问题3:你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极材料、离子移动方向、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氧化还原方面、实验现象等 等
④ 现象:Zn棒变细,Cu棒 变粗,蓝色溶液变 浅
[问题切入]
问题8:人们发现,按此方法设计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 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 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
单液原电池
H2SO4 溶液 主要原因:负极与阳离子直接接触【说明】由于右图装置中Cu2+与 Zn直接接触,Zn失电子后, Cu2+可以直接在锌片上得到电子,所 以这种原电池的效率不高,电流在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
*根据电子移动方向或者电流的方向来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1、已知反应 Cu + 2FeCl3 = CuCl2 +2FeCl2 , 请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强到弱的顺序为 (a>c>d>)b
有下列材料:Zn片(2片)、Cu片(2片)、导线、 水果 (西红柿、苹果等)、电流计,请设计一个装置
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画出设计草图。
用水果和现有的实验器材试做水果电池
你知道吗? 2380块橙子能给一个手机充电
B.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电 极是正极。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 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问题3:你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极材料、离子移动方向、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氧化还原方面、实验现象等 等
④ 现象:Zn棒变细,Cu棒 变粗,蓝色溶液变 浅
[问题切入]
问题8:人们发现,按此方法设计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 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 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
单液原电池
H2SO4 溶液 主要原因:负极与阳离子直接接触【说明】由于右图装置中Cu2+与 Zn直接接触,Zn失电子后, Cu2+可以直接在锌片上得到电子,所 以这种原电池的效率不高,电流在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
*根据电子移动方向或者电流的方向来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1、已知反应 Cu + 2FeCl3 = CuCl2 +2FeCl2 , 请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强到弱的顺序为 (a>c>d>)b
有下列材料:Zn片(2片)、Cu片(2片)、导线、 水果 (西红柿、苹果等)、电流计,请设计一个装置
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画出设计草图。
用水果和现有的实验器材试做水果电池
你知道吗? 2380块橙子能给一个手机充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铁 在 纯 氧 中 点 燃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伴有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有光能、电能等)。
知识回顾
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 热 反 应 吸 热 活泼金属与酸、水反应反 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H2还原CuO C(s)+H2O(g) Ba(OH)2· 8H2O与 NH4Cl固体的反应
释 放 能 量
成 键 释 放 能 量
反应进程
当∆H为“-” ( ∆H<0)时, 为放热反应 当∆H为“+” ( ∆H>0)时, 为吸热反应
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出的总 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5.∆H的计算
∆H= ∆H=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吸收热量总和 - 放出热量的总和
巩固练习1
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 发生
随堂练习2
⑴ 1gH2O(l)变成水蒸气需要升温还是降温? ⑵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⑶1g 液态H2O 和1g 气态H2O 所具有的能量是否相同? 哪个大?
出热量关系的表达式
200℃ H2(g)+I2(g)=====2HI(g) △ H= - 14.9kJ/mol 101kPa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思考 交流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新化学方程式 有哪些不同?
H2(g)+I2(g)======2HI(g) △H=-14.9kJ/mol 101kPa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00℃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 方程式包含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部分。 ◆ 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热化学 ◆ 物质后标注物质状态。 反应方 ◆ 化学计量数可为整数或分数。 程式
200℃ H2(g)+I2(g)=====2HI(g) △ H= - 14.9kJ/mol 101kPa
小关系如何?
4.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
H H
H
H
436 kJ/mol Cl Cl 243kJ/mol
+
Cl
+
Cl
H Cl
H Cl
431 kJ/mol
请你分别计算出 H2+Cl2==2HCl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是多 少? 并判断其能量变化?
点燃
断键吸收能量
能 量 Cl Cl H H Cl- Cl H- H
影响焓因素:
物质本身性质 和状态
随堂练习3
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思 考 交 流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变
化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温度、压强
200℃ H2(g)+I2(g)=====2HI(g) △ H= - 14.9kJ/mol 101kPa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结论一:
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时的 温度和压强。 对于 25℃、101kPa时进行的 反应可不注明。
物质状态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1 H2(g)+ O2(g)==H2O(l) △H=-285.8kJ/mol 2
讨论:决定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是 由条件(如加热)决定吗?请举例说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宏观)
反应物 能 量 总能量
VS
生成物 总能量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进程
3.各种物质都储存化学能(焓,符号H) 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
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 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 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国际热疗学报》、《微创治疗》杂志首次报道了中科院 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碱金属实现肿瘤高温消融治疗 的新方法。
※ 需要一种能体现碱金属的用量与放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B、b>d>0 C ΔH4 = d kJ/mol 。
C、2a=b< 0 D、2c=d>0
巩固练习4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H= 反应物键能总和- 生成物键能总和
思考一:1molH2 与 1molCl2 反应生成2molHCl 释放出 184.6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H1= ;
思考二: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 能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量, 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 试说明2H2O === 2H2 + O2 中的能量变化。
焓变 反应热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 做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焓变。 (2)符号:△H 单位:kJ/mol 注:单位中的每mol是与整个反应对应的, 即反应热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练习:已知在101kPa时石墨比金刚石稳定。1mol石 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 判断1mol的石墨与1mol的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铁 在 纯 氧 中 点 燃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伴有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有光能、电能等)。
知识回顾
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 热 反 应 吸 热 活泼金属与酸、水反应反 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H2还原CuO C(s)+H2O(g) Ba(OH)2· 8H2O与 NH4Cl固体的反应
释 放 能 量
成 键 释 放 能 量
反应进程
当∆H为“-” ( ∆H<0)时, 为放热反应 当∆H为“+” ( ∆H>0)时, 为吸热反应
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出的总 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5.∆H的计算
∆H= ∆H=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吸收热量总和 - 放出热量的总和
巩固练习1
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 发生
随堂练习2
⑴ 1gH2O(l)变成水蒸气需要升温还是降温? ⑵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⑶1g 液态H2O 和1g 气态H2O 所具有的能量是否相同? 哪个大?
出热量关系的表达式
200℃ H2(g)+I2(g)=====2HI(g) △ H= - 14.9kJ/mol 101kPa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思考 交流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新化学方程式 有哪些不同?
H2(g)+I2(g)======2HI(g) △H=-14.9kJ/mol 101kPa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00℃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 方程式包含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部分。 ◆ 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热化学 ◆ 物质后标注物质状态。 反应方 ◆ 化学计量数可为整数或分数。 程式
200℃ H2(g)+I2(g)=====2HI(g) △ H= - 14.9kJ/mol 101kPa
小关系如何?
4.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
H H
H
H
436 kJ/mol Cl Cl 243kJ/mol
+
Cl
+
Cl
H Cl
H Cl
431 kJ/mol
请你分别计算出 H2+Cl2==2HCl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是多 少? 并判断其能量变化?
点燃
断键吸收能量
能 量 Cl Cl H H Cl- Cl H- H
影响焓因素:
物质本身性质 和状态
随堂练习3
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思 考 交 流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变
化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温度、压强
200℃ H2(g)+I2(g)=====2HI(g) △ H= - 14.9kJ/mol 101kPa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结论一:
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时的 温度和压强。 对于 25℃、101kPa时进行的 反应可不注明。
物质状态
1 H2(g)+ O2(g)==H2O(g) △H=-241.8kJ/mol 2 1 H2(g)+ O2(g)==H2O(l) △H=-285.8kJ/mol 2
讨论:决定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是 由条件(如加热)决定吗?请举例说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宏观)
反应物 能 量 总能量
VS
生成物 总能量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进程
3.各种物质都储存化学能(焓,符号H) 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
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 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 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国际热疗学报》、《微创治疗》杂志首次报道了中科院 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碱金属实现肿瘤高温消融治疗 的新方法。
※ 需要一种能体现碱金属的用量与放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B、b>d>0 C ΔH4 = d kJ/mol 。
C、2a=b< 0 D、2c=d>0
巩固练习4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H= 反应物键能总和- 生成物键能总和
思考一:1molH2 与 1molCl2 反应生成2molHCl 释放出 184.6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H1= ;
思考二: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 能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量, 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 试说明2H2O === 2H2 + O2 中的能量变化。
焓变 反应热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 做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焓变。 (2)符号:△H 单位:kJ/mol 注:单位中的每mol是与整个反应对应的, 即反应热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练习:已知在101kPa时石墨比金刚石稳定。1mol石 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 判断1mol的石墨与1mol的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