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优课导学案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作者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后人将其谱曲传唱,名为“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诗的前两句写景,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氛围。清晨、渭城客舍、驿道、柳树,勾画出一幅清新图景,为送别提供典型环境。后两句叙事,临行劝酒,酒中饱蘸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与无尽体贴之意。此诗写的是具有普遍性的离别之事,虽无特殊背景,却有深挚之情,被经久传唱。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舍”“君”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3、4。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引出“送”字

师:同学们,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白居易的笔下是那生机勃勃的古原春草,在李白的眼中是那随波而去的一叶孤帆。那么在诗人王维的心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1200 多年前的唐朝,去见证那一场深情的送别。(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谁来读一读?

师:停顿非常恰当。我们一起读诗题。(生齐读)

师:诗人要送的人是谁呢?

生:元二。他是王维的一位好朋友。

师:对,他姓元,名常,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大家就叫他———元二。这样的称呼让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亲切。生:他们的关系很亲密!

师:是的,只有家人、朋友之间才会如此亲热地称呼。

师:“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师:你预习时关注到了书中的注释。结合书中的注释来理解,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师:出使可不是随随便便去一个地方,通常是带着旨意去的。一般是带着谁的旨意呢?

生:皇帝、朝廷。

师:所以,“出使”通俗一点说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被朝廷派往某地去做官。

师: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绵延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

师:现在,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二、初读古诗,感知“送”意

师:这是一番怎样的离情别意,我们来读古诗。(出示学习提示:请认真朗读三遍:读第一遍时,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时,注意把诗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第三遍时,争取把诗的味道读出来。)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现在,谁来为大家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听他的字音有没有都读准。(一生朗读,师相机红色显示诗中文字:朝、舍、更、尽)

师:读得不错,字正腔圆!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次,我们听听他是怎样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师:听出来他是怎么停顿的吗?

生:他在每一行的第四个字后面停顿了。

师:是的,这是七言诗一般的停顿规律。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还可以这样停顿:渭城 / 朝雨 / 浥 /轻尘,客舍 / 青青 / 柳色 / 新。劝君 / 更尽 / 一杯 /酒,西出 / 阳关 / 无 / 故人。

师:这样停顿更有味道。(出示带有“/ ”的古诗。)“/ ”表示古诗中的停顿,不过在吟诵时却要将它延长,这样读才有诗的韵味。师:按照这样的节奏再自由读一读,找找诗的韵味儿。(生自由读、齐读)

三、一咏三叹,体悟“送”情

师:好朋友元二即将出使安西,诗人王维从京城长安赶到渭城来给他饯行。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此时此刻,王维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是依依惜别的心情。

生:心中充满了离别的伤感。

一叹:浓浓离别情

师: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份离愁别绪就藏在字里行间。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再来品品这首诗。

出示学习提示:(1)默读全诗,想一想:哪些词句传达着诗人的惜别之情?

(2)圈画出让你有所感触的词语,选择一处写写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分享。每个同学可以先交流分享一处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其他同学来补充。

生 1: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尽”一词中体会到,王维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他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生 2:我仿佛看到他们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就好像把满腔的情意都放在酒中。师:是啊,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因为是知心朋友,无论喝多少酒也表达不了自己的情意啊!就请你带着这份情意再来读读这句诗。(生读,师点评:你是在用心吟诵!)

生 3:我从“故人”一词感受到,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相处多年的好友。(板书:故人)生 4:我从这句中的“劝”字体会到,王维不忍分别,好像在用这样的方式挽留元二呢!

师:一腔的情谊都在这个“劝”字中藏着呀!把你的感情放进去,再读。(生读后两句,师点评:读出了恋恋不舍。)

师:这份不舍就融化在酒中!(板书:酒)我们一起读———(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叹:依依窗外景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透过窗户,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会更加强烈。请同学们再读读诗的一、二两行,是哪些景物让元二与王维触景生情,离别的愁绪更浓了呢?

生 1:我觉得是“朝雨”。这雨轻轻柔柔的,不大不小,刚好润湿了地面,使原本尘土飞扬的道路变得洁净清爽,真是天从人愿啊!(板书:朝雨)

生 2:我觉得在临别的时候下雨,还烘托出了一种伤感的气氛,就好像是老天爷也在落泪一样呢!

师:是的,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时刻送别,真是别有深意。

生:我知道在古代“柳”的谐音是“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师:是的,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板书:柳)柳者,留也!不止王维,许多文人墨客都善于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你们看———(出示,齐读)

师:再看看他们所住的地方———生:客舍。师:客舍就是———

生:旅店。他们都住在旅店中,就表示,此刻他们都身在异乡。

师:是的,王维自己就曾多次出使边疆,他当然更加理解元二“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啊!(板书:客舍)

师:此刻,渭城细雨绵绵、柳色青青,可元二却要启程去往遥远的安西,这怎能不令人惆怅!你们看,诗人在这两句诗中只字未提“离别”,却又处处充满了惜别之情,这样的写法就叫———寓情于景!(板书:寓情于景)

师:元二啊,那小雨还在不断地下着,是在挽留你的脚步吗?这惜别之情化作———(一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我只身漂泊,而你也将远走他乡,怎能不令人伤感?这惜别之情化作———(一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窗外杨柳依依,今朝一别,不知何时再见?这惜别之情化作———(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