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

合集下载

坎儿井的消退与保护

坎儿井的消退与保护
且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 人文遗产,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尤其 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 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 游开发价值。
反方:从纯经济角度看, 坎儿井已无生存必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坎儿井未免过于落后,夏 季易干涸, 冬季水多时又易白白流走, 无法蓄贮。 而水库可蓄水, 随时进行生态调节。应该任坎儿井 自然消亡, 优胜劣汰, 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
坎儿井的优点
1. 减少蒸发,防止风沙 2. 水质优良,减少污染 3. 营造特有良性生态系统 4. 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 5. 可形成独特的旅游景观
如何保护坎儿井
a.设立坎儿井专管机构,动态监测坎儿井
b.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c.统计各地坎儿井现状,按损坏程度和重要程度 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d.实行“保优汰劣”,对出水量大、坍塌量小的 宜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水量小, 维护困难,产出效益低的坎儿井则考虑淘汰。 e.对பைடு நூலகம்行布设的多条坎儿井实现“并轨”。
坎儿井消退原因
外因: 内因:
1.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规划
a.机井抽水 b.油田用水 c.水库截水 2.坎儿井管理不善,缺乏维护 a.政府不够重视 b.坎儿井匠无人继承
1.只能收集表层地下水
2.对地下水位变化适应性差 3.竖井易坍塌、暗渠易淤塞 4.输水渗漏损失
要不要保护坎儿井???
正方:坎儿井在很多地区仍能发挥重要作用。而
坎儿井的发展方向
建筑工艺现代化
与现代水利工程相协调
保护坎儿井水质,防止油田污染
坎 儿 井 赋
踏马古道 烟沙城阙 在这里
细水长流几千年 你还要流几千年
我还在《诗经》前游手好闲 在唐诗宋词后背井离乡 你就流过了我辗转反侧的岁月

吐鲁番坎儿井的困境及其出路

吐鲁番坎儿井的困境及其出路
中图分类号: T V 12 1. + 3 文 章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008 8 ( 2 013 ) 04- 016 0 - 02
�� �
1
坎儿井的结构及其原理
吐鲁番盆地内年平均降雨量仅为 16.6 m m , 但年 均蒸发量达 2 8 4 5 m m �降水少, 气候干燥 �在吐鲁番 盆地中, 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沉积物 � 盆地中沉积着 10 1 000 m 的卵砾石, 砂砾石 , 砂, 及少量粘土, 渗水性 强 �山区降水丰富但是降水绝大部分进入山前戈壁砂 砾地带, 只有少量流到绿洲� 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引 , 出 供平原地区灌溉� 当地人民根据这种自然条件和 地质条件发明了坎儿井 �坎儿井是由竖井 , 暗渠 , 明渠 和涝坝 4 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暗渠分为集水段和输水 段 �前部为集水段 , 一般长 2 00 1 000 m , 位于地下水 , � 位以下 起截引地下水的作用 后部分为输水段 , 在地 下水位以上� 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 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 也是送气通风口� 一般每隔 2 0 70 m 就有一口竖井 �一般来说, 越靠近源头竖井越 深, 布置越稀疏, 越靠近出 口竖井越浅, 布置越密集 � 竖井深几米到几十米, 最深可达 9 0 m �
表1 坎儿井的水质变化
在托克逊县西北的阔克嘉乡新发现的岩石画中刻 年份 ph值范围 平均 ph值 硫酸盐合格率 矿化度合格率 出明显的坎儿井图案� 据刊布者的考证,这些岩石画 2 004 7.0 - 8 .9 7. 6 55% 61% 000 6000 年的历史� 西汉时期 , 有4 移民实边和修渠 2 009 7.3 - 8 .3 8. 2 67% 78% 2 011 7.7 - 8 .3 8 63% 71% � 屯田是抗击匈奴侵扰的组成部分 坎儿井得到广泛的 应用, 穿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唐宋时期, 坎儿井仍然 坎儿井水的 pH 值基本上符合中国饮用水水质标 � .5 � 但是, 发挥效益, 直到元朝成宗元贞二年 ( 12 9 6 ) 骆天骧时才 准的规定值 6 .5 8 坎儿井的 pH 值有增大 � 的趋势 �部分坎儿井变化较大� 硫酸盐与矿化度的合 废弃� 据 清史稿 � 等资料记载 : 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 19 30 � 格率有增大的趋势 � 在 世 纪中 叶 仅有 余 处 林则 徐 被贬 新 疆 时 ( 18 4 5 年) , 大兴屯田� 坎儿井得到大规模推广 , 增加 3 坎儿井衰退的原因 8 0) 左宗棠入新疆又发展增 到 60 余处� 光绪六年 ( 18 3.1 自身缺点 5 处�19 49 年底, 4 开到 18 吐鲁番地区有坎 儿井 1 08 条 �19 4 9 年以后的坎儿井数量变化, � 见图 1� 坎儿井的自身缺点包括 : 没有整体规划, 布置零

坎儿井如何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坎儿井如何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新疆地区热量和土地资源充足, 但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 人们要生产、生活就不得不重视开发利用地下水。

①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
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

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②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

③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
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有利于修建坎儿井工程.
④坎儿井的修建可将冰雪融水引入地下,减少水分蒸发,渗漏,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一、前言被新疆各族人民誉为“生命之泉”的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

本文重点分析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

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

坎儿井作为干旱地区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最为经济、有效地水利工程,坎儿井不仅具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更有其巨大的资源环境价值。

坎儿井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井水,沁人心脾。

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

机井投资少效率高,开采极其随意。

全地区已有的几千口机井从地下大量抽水,而全区11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资源中,地下水仅占两个亿。

比较而言,坎儿井造价高,维护难,导致使用率不断下降;在地表水利用上,一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后,下游水源便捉襟见肘。

已建的柯柯牙水库和坎儿其水库,就对其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直接造成生存危机。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坎儿井历经岁月沧桑,闻名于世。

但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多个坎儿井发生了管理
问题,逐渐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禁想知道:如何保护坎儿井,确保
它的完好无损,供大家享受着每一滴清新的“古老水”、每一片历史的景致?
首先,有必要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视力量,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让人们意识到井的
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管理作用,对古井旅游景区管理有
明确的制度规定,体现公共利益,加强管理治理。

同时,注重保护古井资源,加大投资,
增强投入力度。

其次,通过法律依据,严格防止古井遭受破坏,尤其是部分公私合作,
为建设古井提供具体的限制措施,以保护古井的正常服务功能。

最后,可以利用国家及地
方的一些政府支持政策,对我国古井的保护维护工作给予支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维
护机制。

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加强古井的管理和保护,坚持“保存古井、传承古井”的原则,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延续古井的魅力,让每一座古井,成为灿烂的文化传承。

坎儿井:吐鲁番的生命之泉

坎儿井:吐鲁番的生命之泉

坎⼉井:吐鲁番的⽣命之泉2019-10-20从空中鸟瞰⼴袤的吐鲁番⼤地,巍巍雪⼭环绕盆地四周,中间横亘着闻名遐迩的⽕焰⼭,艾丁湖犹如银光闪烁的⽉亮宝⽯镶嵌⽟盆地中央,在⼭与湖之间,矗⽴着⼀条条蜿蜒交错、星罗棋布的上堆,似⼀部交响乐的五线谱,这就是吐鲁番⼤地的⾳符――坎⼉井,那清澈的⽣命之⽔,从古流到今,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洲⼈民。

世界上最⼤的地下⽔利灌溉系统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旱区域,极端最⾼⽓温49.6℃,8级以上的⼤风每年在100天以上,但年均降⽔量2.9毫⽶,年均蒸发量却⾼达2844.9毫⽶,素有“⽕洲”和“风库”之称。

⽓候及其⼲燥的吐鲁番很久以前就曾出现过⼤⽚的绿洲,这⾥繁荣的奥秘之⼀就是在吐鲁番盆地分布着类似⼈体⾎脉的坎⼉井群。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和两部的喀拉乌成⼭有许多现代冰川,春季雪融化了,⽔从⼭顶直泻⽽下,夏季由于⼭⾼,拦截了⾼空⽔汽,常形成⼭区地带⼤⾬或暴⾬。

这⾥⼭地地⾯植被稀少,⼤多为裸露基岩,⾬⽔在地表很快形成径流,向吐鲁番盆地中⼼输送。

进⼊⼽壁砾⽯带后,由于砾⽯透⽔性强,⼀些河流50%的⽔流⼊地下,有的甚⾄全部渗⼊地下,在盆地北、两边缘形成⼀个巨⼤的潜⽔带。

古代吐鲁番盆地的⼈利⽤丰富的地下⽔和地形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井,把渗⼊地下的雪⽔⾬⽔不⽤任何动⼒引出地⾯,形成了常年不断的⾃流⽔,⽔质矿化度低。

⽔在地下流动,蒸发损失少、⽔量稳定、不易被风沙埋没,⾮常适合⼈畜饮⽤,还可以灌溉农⽥。

驱车⾏进在吐鲁番盆地的⼽壁滩上,那⼀座座、⼀排排的⼩⼟堆,错落有序地伸向绿洲深处,那下⾯就是驰名中外的吐鲁番坎⼉井。

新疆有坎⼉井1700多条,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及哈密地区,总流量约为26⽴⽅⽶/秒,灌溉⾯积约50多万亩⼟地。

贯通吐鲁番地下⾎脉的坎⼉井有史可查的有1100多条,现存725条,年径流量近3亿⽴⽅⽶,超过了⽕焰⼭⽔系的总径流量;总长度近5000公⾥,⼏乎接近黄河的长度,是世界上最⼤的地下⽔利灌溉系统之⼀。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作者:夏克尔江·牙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5期摘要:坎儿井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绿洲一种主要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

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维修保护,采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既保护了物质文化遗产,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已失去供水功能的坎儿井恢复活力,造福民众。

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保护措施一、吐鲁番坎儿井概况1、坎儿井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地下水大量开采,坎儿井面临消亡。

数据显示,吐鲁番地区现有坎儿井1108条,其中能引雪水的278条,干涸830条,总长度4000公里,竖井超过10万个,灌溉面积约13.23万亩,约占吐鲁番灌溉总面积的8%。

2、坎儿井的构造原理坎儿井是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在地表下开挖引水渠道,把地下潜流逐渐引出地面。

它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蓄水池、5部分组成。

暗渠是位于地下的渠道,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一般输水段长于集水段;竖井是连通地表与暗渠的垂直立井,用于施工中人员出入及运输弃土;明渠是坎儿井水流出地面进入涝坝之间的渠道;涝坝是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二、坎儿井衰败的主要原因1、重视程度不够坎儿井引水工程较为特殊,以前一直作为民间引水工程,没被列入国家计划,任其自由发展政府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对坎儿井的投入较少,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域调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坎儿井水源减少、水位降低。

这些加速了坎儿井的干涸,同时使吐鲁番盆地绿洲外围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坎儿井自身的缺陷。

坎儿井作为在生土地层下开挖的地下水利工程,历经沧桑,暗渠、竖井由于冻融、淤堵、淘蚀、渗漏、裂隙经常造成坍塌。

同时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适应性很差,冬季坎儿井水资源就无法充分利用,使得其越来越难适应当前水利建设的要求。

3、水资源盲目开发利用、人畜活动践踏及车辆碾压,基建及生活取土、地质勘探维修失当等,产生了多种危及安全的隐患。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摘要:由于近些年灌溉面积的增加,机电井数量猛增,导致地下水急剧下降,严重干扰了地下水的补给状态。

目前坎儿井正处于日益衰减、干涸以至消亡的状态。

本文从坎儿井概况分析,阐述坎儿井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进而保护坎儿井这一“活态文物”。

关键词: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蓄洪入渗;加固处理坎儿井是在新疆特有的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下,形成的水利工程,至今在人畜饮水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处于第四纪地层中,通过截取山前冲积扇的地下水潜流,以暗渠将水输到盆地,具有蒸发少,无需能源,自流供水灌溉,四季水量稳定等优点。

一、吐鲁番盆地坎儿井概况吐鲁番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补给充沛,具有含水层透水性强、地形和地下水水面坡度大等有利条件, 在山前倾斜平原下部的潜水溢出带, 沿地下水流方向, 溯源而上, 修建地下输水廊道和用于施工、维护的竖井, 便形成了坎儿井。

坎儿井由人工开挖的竖井、具有一定纵坡的暗渠、明渠和涝坝等四部分组成。

暗渠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两部分。

集水段,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起截引地下水的作用;后部为输水段, 在地下水位以上, 起输水作用。

坎儿井单井总长度一般在70~ 11000m , 集水段一般30 ~ 1000m , 竖井总数7 -250 眼, 首部竖井深度一般7 ~ 80m ,最大的可达100m 以上, 由于暗渠的坡度小于地面坡度, 也小于地下水面坡度, 因此地下水可自流引出地面。

吐鲁番市坎儿井的鼎盛时期有1237条(1957年), 年出水总量5.62亿m3 , 总流量17.86m3/s , 灌溉面积达32.14 万亩。

目前吐鲁番市有水坎儿井214条,总流量3.644m3/s ,年经流量为1.15亿m3,总灌溉面积9.38万亩,相比有水坎儿井数量减少1023条(2014年)。

二、坎儿井衰落及干涸的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保护加固工程方案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保护加固工程方案
【 键 词】 坎 儿 井 关 保护加固 工程 方 案
【 中图 分 类号 】 T 1 . ;T 1 【 V2 3 4 V9 文献 标 识 码】 C 【 文章 编 号 】 1 7 —2 6 ( 0 1 3 0 3 2 6 2 4 9 2 1 )0 —0 5 —0
【 D0l 码】 1 . 9 9 j is . 6 2 4 9 2 1 . 3 0 7 编 0 3 6 /.s n 1 7 —2 6 . 0 1 0 . 1
史料记 载 ,坎 儿井鼎 盛 时总 长度 曾达 5 0 4 0多 k m。
从新疆 坎儿井 在农业 灌 溉 和人 畜供 水 的作 用 来看 , 充分 显示 出它作 为 “ 沙漠 生命之 泉” 的深 刻含义 。
吐鲁番地 区现有 坎 儿 井 1 9 0 1条 ,有 水 坎 儿井 4 4条 ,总长度为 3 8 . k ( 渠和 明渠 ) 0 48 5m 暗 ,总 出
部 ,也通 过 了水 利部 的审查 及批 准 。 2 0 年 国家拨 付 第 一 批 坎 儿井 保 护 加 固工 程 09
目前 ,世 界上 的坎 儿井大 多数分布 在北非 、中 亚一些 干旱 的沙漠地带 的 国家 和地 区。例如 ,阿尔 及利 亚 、摩 洛哥 、利 比亚 、伊拉 克 、伊 朗 、前苏 联 和我 国新疆 。坎 儿井取水 工程对 这些 国家和地 区的 工农业 发展做 出了很大 的贡献
1 坎 儿 井 概 述
坎儿井是 与横贯东 西的万 里长城 、纵 贯南北 的 大运 河齐名 的我 国古代 三大工 程之一 ,是 伟大 的地
下水 利灌溉工 程 。
水 电勘测 设计研究 院及 吐鲁 番地 区水科所 的共 同调 查 、研究 、讨论 的基础上 ,初步形 成 了一套 坎儿井
保 护加 固工 程 方 案 。并 将 该 方 案 上 报 至 国家 水 利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里歌儿多……”坎儿井和葡萄,是吐鲁番吸引广大游客的两大特色。

何为坎儿井?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

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起源之谜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法有三种: “井渠说”。

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

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

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摘要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对策,以期为坎儿井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新疆地区坎儿井是极端干旱地区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

近年来,坎儿井水功能和价值,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3]。

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人文历史价值,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坎儿井首先是古老的水利工程,其次是文物(部分),应区分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

坎儿井是古老的水利工程,无论从坎儿井的开凿年代、灌溉功能、工程特征、地质特征、生态贡献等角度看,均具备了水利工程特有的农田灌溉和人畜安全饮水的供水条件,符合水利工程内涵: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工程。

从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将开凿年代久远的坎儿井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有水、无水均可;通过调查表明:多数坎儿井开凿的历史较短,如果全部按照文物进行保护显得理由不充足;再者采用现代钢筋水泥材料加固保护,则失去了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价值,也不尽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理念[4]。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不可多得的古老水利工程,有逾2 000年的发展历史,其作用已渗透到了坎儿井灌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此,抢救保护坎儿井已势在必行。

据统计,目前吐鲁番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将坎儿井作为水源工程解决约5万人、1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坎儿井控制灌溉面积达9 066.7 hm2,为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坎儿井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吐鲁番的母亲河”、“生命之泉”,如果因为今天的短视让这份人类遗产消失殆尽,将愧对子孙后代。

有些观点认为坎儿井灌区不应再建其他水利工程设施的观点不全面,那些认为坎儿井是古代的、已经落后的灌溉工程,完全应该由现代水利工程设施来替代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第三部分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崔峰1,2王思明2赵英3(1.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3.哈密市地方志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839000)摘要:坎儿井作为我国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或灌溉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分别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同适应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方面,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提出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的若干对策: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立法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申遗”进程,适度发展旅游业,构建多方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保护利用;坎儿井;新疆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渗透了几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

为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2002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 po r t卸t Agricultural He 卜itage systems,GIAHS)项目,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其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2]。

到目前为止,已在全球8个国家挑选出8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试点,并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系统。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张勇对新疆的古代水利工程开展保护工作,在新疆地区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应当是鲜例.因此,有必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重新审视坎儿井并开展持续探讨和专题研究.这里首先就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简要阐述.坎儿井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由于坎儿井,在极端干旱酷热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才具备了持续而坚强的生命力,才孕育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洲文化,推动了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新疆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其所抱的态度,决定了各级政府对其的价值取向和所采取的措施.地方政府的文物价值观宏观上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命运.尤其是我们直接受惠于坎儿井的人,如何看待坎儿井存在的价值,将是决定它命运的重要因素.讨论坎儿井的保护与发展,就必须先探讨它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清晰了其所承载的价值和影响力,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近年来,作为水利工程的坎儿井所具备的人文特色,以及其在日常所发挥的人文内涵与意义,越来越多的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如果因为今天的保护不当,毁坏了这份遗产,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那么,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归纳起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情况:一,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首先是对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利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对自然界水资源利用,控制和改造过程中,逐步认识,掌握水循环规律的结晶.坎儿井作为西域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坎儿井工程符合水利科技原理.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融化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源源不断的自流灌溉水源.简单说127吐鲁番学研究2010年第2期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它们的位置,结构,尺寸,方向等的安排,与盆地的地势,周围的地理条件,上游的来水,来沙条件等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完善的整体,达到巧妙引水,蓄水,灌溉等目的.在掏挖坎儿井的过程中,当地群众所发明使用的定向灯及定向木棍,竖井口掏挖和加固等生产技术,是非常符合科技原理并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二)坎儿井具有独特的水利管理科学和水利维修技术.坎儿井能长期使用至今,与它的定期维护管理制度化密不可分.暗渠的掏挖与疏浚,明渠的防渗,竖井口的加固防水等定期的维修保护,是作为一项传统的不成文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长期积累的掏挖经验与技术规范,不是以深奥难懂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手工传承,实践学习形式表现出来,一代代地口耳相传,使群众易于掌握与理解,从而深深地扎根于平民的土壤之中.同时,历代对坎儿井的维修维护,均采用简便易行的传统技术,包括出水口的简单支护,竖井口周边卵石干砌,竖井口井壁土坯砌筑等等,无一不是就地取材,用随处可见和极为方便的土坯,卵石作为工程的材料.这些传统技术,为广大群众所熟悉,所掌握,得以世代相传,这是坎儿井一直延续的重要保证.从管理科学上来讲,农户全面直接参与灌溉,维修坎儿井工程的管理.从目前的史籍文献和考古资料看,至少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对其的管理.除了林则徐在吐鲁番期问,依靠其个人人格魅力实施过大规模的修缮,恢复活动外,鲜有政府出面的行为.无论掏挖,疏浚,维修,大多由民间自行管理.管理主要以坎儿井所有人为主,费用由农户自征,工程由农户自养,官府仅起督导作用.在历代这种农户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制度下,坎儿井灌区内的各条坎儿井均为农户自修,自管,自用,灌区基本上能实现经济自立,不需依靠官府的投资.历史上坎儿井这种独具特色的农户参与的灌溉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灌区内所有水利工程的完善与更新.加之工程管理与维护的技术规范浅显易懂,施工技术易于掌握,工程材料随处可得,使坎儿井较少受到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操作的局限.这种农户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灌区效益的永久发挥.其次是对环境资源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坎儿井在长期存在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水源.其所形成的人工生态环境,对有关环境资源科学研究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一)减少蒸发,防止风沙.坎儿井是一项地下工程.它的巧妙构造可有效防止风沙淹没,减少水量蒸发.干旱区每年春季的风沙,常常淹没农田,道路和河渠.而坎儿井如果井口遮盖得好,可以说,几乎不受什么影响,干旱区蒸发量年平均一般可达到2000—3000毫米,而降水量年平均大多在200毫米以下,有些地区甚至只有几十毫米.而坎儿井这样的工程,在减少水量蒸发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二)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坎儿井是人工开掘的纯粹利用重力进行输水的一种用水方式.不用复杂的提水设备,就可以引取上游深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下水潜流,在下游引出地面,进行自流灌溉和生活用水.这种用水方式,不但在过去克服了缺乏动力取水的困难,而且在今天也节省了动力提水设128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备的投资及能源使用,为节能减耗,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营造了特有的良性生态系统.由于坎儿井分布环境的特点,形成了坎儿井的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独特条件,较为丰富的食物,水资源,成为动植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并可引进其它动植物来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戈壁沙漠极其严酷的条件下,由坎儿井灌溉而形成的绿洲,为人类的生存开阔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时亦为各种动物的生存创造了各种多样的栖息环境.坎儿井存在的本身,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竖井井El堆积的土丘,成了穴居动物的栖息地.有些鸟类则利用坎儿井的内壁筑巢,繁殖,隐蔽或御寒.涝坝则成为鱼类,两栖动物生存的特殊环境,渠口积水涝坝中水生植物,两栖动物及浮游生物相当丰富,涝坝面积不大约1亩左右,数量多,分布广,因而具有一定的渔业价值.涝坝周围和明渠两侧则是植物的生存地,营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小气候.(四)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上游段下渗的水量,往往又成为下游的补给水源,而不是全部白白的流失,由于地层的过滤作用,坎儿井出水流量相当稳定,水质尤为清澈,可利用率较高,不像洪水,水量大而利用率却很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坎儿井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一大创造.它反映着当地人民同干旱作斗争的光辉业绩,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记载着人类农业水利技术上的飞跃,是当地劳动人民摸索出的最理想的利用地下水的灌溉方式.它成本低,水质好,水流稳定且长年不断,可以部分代替渠水.研究绿洲历史和文明,必须把坎儿井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对坎儿井进行系统的历史研究,是吐鲁番学,西域历史,乃至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通过对坎儿井的研究,能进一步清晰地勾勒历史,补充史料.新疆的文明发展过程是与坎儿井密不可分的.通过对它的保护,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历史的踪迹和细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探索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比如我们现在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了林则徐在吐鲁番期间所提倡和推广坎儿井的事迹.大量的史迹目前还能得到体现,并通过这些线索,更加丰富清末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状况.又如目前坎儿井的起源尚未定论,各种推论和猜测不断涌现,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I"1]H不断的掌握部分历史时期,如唐代西州的水利灌溉系统及管理制度,无论最终定论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是离不开坎儿井本体存在的,研究人员只有依托保护好的坎儿井及有关文献,才能描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再如明代至清初,吐鲁番及西域本地史料匮乏,目前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多依靠正史,游记等史籍,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所记录内容就会有偏颇甚至不实之处.而通过对坎儿井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能够客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原貌.(二)通过对它的研究,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目前关于坎儿井的起源虽有外传说,自创说等不同的争论.但是,不论其如何起源,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是受到各方面影响的.在伊朗,俄罗斯,中亚等国"坎儿井"的语129吐鲁番学研究2010年第2期言发音是极为相似的,另外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既有各自特点,也有共同之处.从地理位置而言,吐鲁番是古代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多种文明交汇融合衍生之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传承传播的受益之地,从这些角度来看,东西方交流过程中相关文化技术的传播,应该对坎儿井的本地化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坎儿井的使用发展过程,也是支持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因为坎儿井的使用,作为极干旱地区的吐鲁番,才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再综合其他各方因素,吐鲁番才能成为一个世界文明交汇的聚宝盆.吐鲁番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的每一铲每一锹,在取沙,疏泥,吱吱扭扭的轱辘声中,不经意间推动着两个世界的大交流大融会.在东西方交流的大框架下来看,坎儿井是众多推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三)通过对坎儿井的保护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 就整体而言,掏挖疏浚坎儿井的整体工艺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应当是有所改变和调整的.比如各个时代定向方式的不同与演变,井下作业的工具变化,牵引运送泥沙方式的不同等等.坎儿井的总数量及灌溉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盆地内各个时期人口,社会结构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其所有权,掏挖及管理形式的研究,可以掌握和了解各时期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各时期掏挖工程量,资金量,管理的水平及程度,了解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吐鲁番乃至西域各族群众同干旱作斗争的光辉业绩,更加理解现在积极开展节水农业的正确政策,措施,更加珍惜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三,保护好坎儿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一)坎儿井目前在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12月31日,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总数为1091条,其中有水的331条,已干涸的760条,总长度为3736.41千米,竖井总深度为242.1263千米,总流量为6.6564/s,年径流量为2.1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3.23万亩,占全地区的22.3%.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吐鲁番地区未来耕地和林果面积将控制在100万亩左右,设施农业发展到20万亩,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革命性措施,要把推行现代节水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节水达到"活水",以此来适应以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的转变.作为吐鲁番重要的取水手段,只要加强保护,科学利用,提高效率,坎儿井将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沿,成为地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二)坎儿井在旅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游开发价值.无论是团队还是散客,无论是休闲观光游还是背包探访游,来吐鲁番旅游,参观坎儿井,了解坎儿井,感叹坎儿井已经成为必须的内容.这一伟大工程对每个身临其境者的视觉冲击,使他们通过各种媒体,书写和感叹着他们的巨大感受,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不断涌来.据统计,2007年吐鲁番对外开放的两处坎儿井的游客数达到1269649人次,占旅游总人数130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的31.37%,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468万,占地区旅游总门票收入的16%.周边村民因此在就业,服务消费,农家乐等方面得到了普遍而切实的利益.在吐鲁番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根据未来旅游发展规划,新疆将成为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吐鲁番地区旅游人数将在2009年达到300万人次,在此机遇下,坎儿井经过一系列的保护工程,加之对展示方式,展示内容的重新调整,届时,将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四,坎儿井的社会和精神价值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也就守护了它所具备的深刻的精神价值,通过对这一价值的弘扬,将激励我们不断的努力发展.一是在艰苦条件下因地制宜,战天斗地,顽强生存的精神.二是多方借鉴吸收,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开放融合精神.三是为了追求和达到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不屈不挠,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坎儿井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火州儿女奋斗不息,创业不止,其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远远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和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发展坎儿井所代表的精神,对于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吐鲁番地区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坎儿井精神的方向所指.就现代意义而言,坎儿井是一项发展工程,致富工程,惠民工程,一条条坎儿井的建成通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坎儿井精神是将理想信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集中反映了吐鲁番人民追求幸福新生活的共同愿望.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发展精神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坎儿井精神的活力所系.坎儿井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集中体现了火州儿女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弯腰的坚忍意志和自强自立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精神,展示了吐鲁番人民敢想敢于的拼搏精神和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创新意识.当前,正是我们面临大好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期,更需要弘扬和倡导坎儿井精神.通过这一精神的鼓舞和指引,将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机遇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总之,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越的竞争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乘势而上,就能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吐鲁番地区文物局)131。

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

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

浅议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吐鲁番坎儿井是中国宝贵的古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结构特征,分析了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推广当地文化旅游,促进志愿者参与等方式保护和利用坎儿井的建议。

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正文:吐鲁番坎儿井是古代蒙古族的精心营造,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前世界极具特色的建筑遗产之一。

坎儿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7 - 1227年,当时蒙古人仿照大漠草原的景观建造了一系列的坎儿井,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供水来源。

坎儿井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圆形井、狮子形井、半圆形井、六角形井等。

在目前,吐鲁番坎儿井存在保护利用上的问题。

首先,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和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当地居民不重视坎儿井保护和利用,大量坎儿井受到破坏。

其次,吐鲁番坎儿井缺乏有效利用,坎儿井对于旅游发展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坎儿井荒芜不堪。

要解决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推广当地文化旅游、促进志愿者参与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组织各方共同筹措资金,以确保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吐鲁番坎儿井也应受到政府的重视,要加强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坎儿井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市场调节的力度,以有效维护和保护吐鲁番坎儿井。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综合管理机构,以帮助当地政府管理坎儿井,杜绝一切损害坎儿井形象的行为。

此外,应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市场,尽快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文化旅游政策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吐鲁番坎儿井的共享与发展。

同时,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推出当地的旅游产品,向全国范围内宣传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盛春寿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内容提要: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独特环境下的发明创造,是当地民众世代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地,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内涵,坎儿井的保护维修面临许多问题,本文拟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坎儿井这一特殊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吐鲁番中图分类号:K87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11)02—0138—04坎儿井历史悠久,是干旱地区的先民根据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特点创造的地下水利设施,它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潜水来提供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作为干旱地区绿洲的主要水源之一,坎儿井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新疆地区的绿洲经济发展和绿洲文明孕育起过巨大作用,而且至今它还是吐鲁番、哈密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保证。

2006年5月25日,吐鲁番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人文条件。

吐鲁番盆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一个典型封闭式内陆盆地,属极端干旱的温带内陆荒漠气候。

当地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地下水因有高山积雪溶水补给,储量丰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成为社会生产活动所需水源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吐鲁番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东西文化交流活动频繁,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推动引水结构的改良,逐步形成了坎儿井,利用地势坡度淘挖坎儿井,开采出丰富的地下水源自流灌溉农田。

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坎儿井的取水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淘挖维护技术简易实用,易为当地民众掌握,也为坎儿井的普及使用打下基础。

坎儿井漫谈

坎儿井漫谈

新疆坎儿井摘要: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一种灌溉方式,作为新疆“生命之泉”两千多年,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水是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

在新疆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林草、绿洲,就有生命,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场所。

而坎儿井就是新疆的生命之源。

【1】关于坎儿井,它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无需动力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

它长达5000多公里,被形象的誉为“地下长城”。

【2】它作为人民群众在干旱条件下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创举,对吐鲁番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它被誉为“生命之泉”的原因。

可是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3】坎儿井却在社会的进步中慢慢减少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绿洲面积的急速增加, 耕地面积无序扩大,对水量的需求不断增大,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着坎儿井的承受能力,坎儿井从有水变成没水,然后再从没水走向消失。

据有关资料,1 95 7年吐鲁番地区有水坎儿井12 3 7条,20 02年有水坎儿井4 04条, 20 10年锐减至2 78条, 年均干涸达16条。

【4】面对着坎儿井这项文化遗产即将走向消亡的现实,人们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从经济价值看,坎儿并已无生存必要。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坎儿井确是先进的水利灌溉工程,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坎儿井未免过于落后了。

水库可蓄水,随时进行水量调节,因此应该任坎儿井自然消亡,优胜劣汰,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坎儿井作为“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可谓“地下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尤其是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坎儿井仍然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更具有无可比拟的旅游价值。

若置坎儿井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中,加强对其现代化的改造和管理,坎儿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5】就我而言,我支持后者,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得坎儿井已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就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言,它是无可替代的,坎儿井就代表了吐鲁番的生命,没有了坎儿井,也就没有了吐鲁番,也就没有了吐鲁番的文明,【6】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对坎儿井仍存在误区,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其经济价值的追求上, 对于其他价值的认识不够,。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
邓正新;胡居红
【期刊名称】《干旱环境监测》
【年(卷),期】2008(22)3
【摘要】对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特点、价值、现状、衰减的原因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并对坎儿井的保护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4页(P165-168)
【作者】邓正新;胡居红
【作者单位】吐鲁番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吐鲁番,838000;吐鲁番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吐鲁番,8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现状及衰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古丽夏提·哈力克;艾里西尔·库尔班
2.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开发与利用 [J], 辛霞;肖雄
3.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 [J], 赵丽;宋和平;赵以琴;刘兵
4.对坎儿井保护、利用技术的新探讨 [J], 裴建生;王新
5.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保护利用及工程措施 [J], 裴建生;王新;艾尼瓦尔·卡德尔;谢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7-29作者简介:邓正新(1974-),男,湖南岳阳人,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邓正新,胡居红(吐鲁番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吐鲁番 838000)摘 要:对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特点、价值、现状、衰减的原因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并对坎儿井的保护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坎儿井;利用;保护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04(2008)03-0165-04Discussion 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 f Kariz in Turpan PrefectureDENG Zheng-xin,HU Ju-hong(Turpan Environ mental Monitoring Stati on,Turpan Xinjiang 838000,China)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 on of Kariz in turpan and its characteris tic,value and change reaso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ci 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Kariz in turpan.Key words :kariz;utilization;protection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 井渠 。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有人称之为 地下运河 。

它是干旱区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方式,是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

吐鲁番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km,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其独特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其利用价值。

1 坎儿井的特点和利用价值1.1 利用地下深层潜水自流灌溉坎儿井的水源,是高山雪水经山麓透入砾石层里的伏流或潜水。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30~70m,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也愈短,约10~20m 。

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这种自高向低的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1.2 减少水量蒸发损失,维持生态平衡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洼,夏日气温经常在40 以上,蒸发强烈,而坎儿井水全在暗渠里流淌,避免阳光照射,蒸发损失也就减少。

坎儿井一路第22卷 第3期2008年9月干旱环境监测Ari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Vol .22 No .3Se p ..2008流来,其中40%又还给了生态环境,而这些水恰恰是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所必需的。

如果没有坎儿井水四季常流,吐鲁番盆地最低地艾丁湖湖区就可能变成荒漠,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

1.3 水质优良,水量稳定坎儿井来自地下水,水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没有发洪水或因天冷无融雪水而断流的情况,可以按水量大小组织轮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坎儿井一般在戈壁深处开挖,受人类活动污染少,又在地下经过沙石净化,所以水质好,适宜饮用和灌溉。

1.4 施工简单,维护方便在当时的经济技术上,修建地面水利工程的经济技术条件水平较低,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的取水形式,既可节省土方工程,又可长年供水不断,并减少蒸发和防止风沙,操作技术亦颇简易。

由于坎儿井灌溉是自流灌溉,所以相对来说灌溉成本较低,日常渠道维护的费用较少。

2 吐鲁番坎儿井现状坎儿井以吐鲁番盆地的最为著名,数量也最多。

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

根据统计资料,50年代初,吐鲁番有坎儿井1237条,是农牧业、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1962年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m/s,灌溉面积3 13万hm 2,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的67%;70年代,坎儿井减少为924条;80年代,坎儿井减少为736条;90年代至今减少为404条。

新疆坎儿井研究会目前对坎儿井进行全面普查研究后得出结果:新疆坎儿井呈现急剧衰减的态势,平均每年减少20多条。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从1957年的1237条减少到现在的404条,47年折损了800多条,照这样的速度,不到23年,坎儿井将会完全消失。

吐鲁番全地区每年水资源补给量为11.7亿m 3,而实际耗水量已经超过12亿m 3。

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吐鲁番地区的1237条坎儿井中已有833条断流。

在海拔-140m 的庄子村,原有12条坎儿井,现在其中10条已完全干涸。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吐鲁番市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的荒漠灌木林大面积枯死。

近10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仅靠坎儿井供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只能打机井抽取地下水,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又导致更多坎儿井干涸。

10年前,吐鲁番地区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坎儿井,但现在坎儿井水占灌溉用水的比例已不足20%。

与此同时,吐鲁番盆地灌区下游的水质也在发生变化,由于水盐失衡,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七克布拉克的许多土地已不适宜耕种,政府被迫动员农民搬迁。

在庄子村,即便是从120m 深的机井中抽出的水,含碱量仍很高,不适合浇灌葡萄。

目前恰特卡勒乡新打的机井已深达250m 。

3 坎儿井迅速衰减的原因3.1 对坎儿井重视不够坎儿井工程特殊,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一直是作为一种民间工程,自生自灭。

近40年来,国家在资金投入、人力、物力上都很少安排,致使坎儿井开凿、维护等施工技术一直未能改进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开凿、维修坎儿井这项艰苦的劳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坎儿井的施工技术依然停留在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状况下,这是导致其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坎儿井分布利用不尽合理一是近年来,在天山山沟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引水到下流灌区,减少了坎儿井水源补给。

二是在灌区内,坎儿井旁打机井抽水,加速坎儿井渠水区地下水位下降。

多数坎儿井渠水廊道在地下水位以上,这样就造成坎儿井的补给水源减少或断流,导致大量坎儿井干枯。

地下水开发!166! 干旱环境监测 第22卷利用缺乏全面规划,未能做到使建设和原有的坎儿井体系合理布局;地表水资源的引用、调配上违背客观规律,把大部分径流直接引向下游,破坏原有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平衡转化条件,这些都对坎儿井的运行环境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3.3 坎儿井已不能适应目前水利建设的要求坎儿井只能集引表层地下水,对地下水位变化的适应性很差。

坎儿井可自流灌溉,但无法控制,输水段渗漏损失大,不能进行水量调配,冬闲水的漫流既浪费水资源,又使下游出现不良的生态环境∀∀∀土壤次生盐渍化。

有相当数量的坎儿井的竖井分布于田间,但输水暗渠亦常有坍塌破坏,使土地切割严重,有一些损失。

上游取水段多平行于水流方向,截取水量较小,一旦发生区域性水位下降,坎儿井就将干涸。

4 坎儿井保护对策与建议4.1 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水资源在坎儿井分布区,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使坎儿井成为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以便长期保证坎儿井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般情况下,吐鲁番地区灌区分为三级,上游采用地表水,中游用泉水和坎儿井水,布置适当机井补充调济水源,下游采用机井灌溉为主,河水作为补充水源。

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证现有的坎儿井的运行环境,也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并有改良生态环境的效益。

从长远看,应先做好全盘地下水利工程的规划,然后再对坎儿井工程先实行限制发展,对出水量大、坍塌量小的宜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水量小、维护困难、被灌条田土壤不好的效益低的坎儿井则应予以淘汰。

根据水资源量的多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制定最优的灌溉制度,运用井、渠的合理布局,使盆地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达到最优的联合调度的目的,发挥其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2 建立坎儿井的科学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效益首先必须对其给予充分重视,实施科学的工程化管理,使坎儿井从民间工程走向现代化、正规化。

在坎儿井分布区,水利管理部门应迅速健全坎儿井的技术管理体制,对现有坎儿井进行认真普查,摸清工程状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下,做出流域性坎儿井改造利用规划,并对较大的坎儿井建立档案,有计划地逐年对坎儿井实施改造工程。

其次引进新技术对坎儿井进行掏捞和加固修复,切实让各种现代节水技术运用在坎儿井的保护上,让这项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保护。

4.3 建立坎儿井保护区为将坎儿井的保护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应建立坎儿井自然保护区,以避免在新的开发建设中造成新的破坏。

在保护区内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并实施,一定要做到上游地表水的开发全部用在坎儿井上游地区,实行传统的方法灌溉,使灌溉水有部分渗入地下,补充坎儿井水源。

中游泉水和坎儿井水灌区可以用节水新技术。

下流可以用提水灌溉,采用节水新技术。

在水权的分配上一定要安排生态用水。

4.4 制定有关保护坎儿井的地方法规坎儿井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为抗御干旱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水利工程,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坎儿井资源,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若干年后仍能有幸一睹这一伟大的#地下长城 。

吐鲁番坎儿井经过保护和不断的改造,必将会在保护吐鲁番干早绿洲的生态环境、发展新疆农业生产及旅游业上做出大贡献。

!167!第3期 邓正新等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参考文献:[1] 钟兴麒,储怀贞.吐鲁番坎儿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54∀55.[2] 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3.134∀136,148∀149.(上接第150页)管护任务。

但许多地方管护制度并没有很好落实,破坏和盗窃围栏的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牧民转场期间管护问题更为突出,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