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赵丽华史凯

摘要: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美国俚语的起源、功能、特征。进而分析美国俚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独特的一面。研究美国俚语,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文化理解,并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书面性语言的创新,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俚语是客观存在的被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语言,是词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它常常留给人粗俗、不雅的印象。实际上,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美国俚语发展迅速,它作为美国文化一种特殊的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正如同中国的成语、谚语或者歇后语那样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美国俚语也同样生动地体现了西方文化与西方哲学。所以美国俚语对于我们来说正像一扇窗户,一扇透过它去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但是似乎很多人擅长运用俚语却不真正理解俚语的定义。甚至很多人认为准确到位地定义俚语有些不太可能。在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些语言学家对俚语所下的定义,其中一些定义非常生动准确地表达了俚语的内涵与外延。

卡尔·桑德堡曾经风趣地说:“俚语,就是脱下上衣、吐一口唾沫在掌上、跟着就着手工作的语言。”安布罗斯也曾经把俚语幽默地形容为:“使用者在扔掉语言垃圾的过程中,又不断捡起的垃圾语言。”但是《简明牛津字典》的解释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但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故意用来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意义。”而《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是:“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它所用的单词都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新单词或者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时下流行的语言。”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它更加口语化,更随意,更具比喻的内涵。俚语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出自普通的市民阶层,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束缚,使人们能不拘一格,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此形象生动的语言当然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如果去探讨俚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有必要去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也就是要探讨俚语的起源。但是,事实上对于俚语的起源到现在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认为俚语是伴随口语的发展而兴起的,因为俚语更加口语化,而口语更多地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或者私下的讲话当中。这样的场合则使得口语更加注重简洁方便,而不是科学严谨或者语法规则。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俚语随之产生。也有人认为俚语的起源可能无法追溯。

但是不管怎样理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美国式文化的映射,是美国式文化的载体,展示了美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性。所以俚语在美国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流功能。在美国每一个阶层的成员都在使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达所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感情、宗教信仰、人生态度,都有可能受到限制,而美国的俚语则正像中国广大地区的方言一样能满足在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地域背景、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语言需求。从最近中国各个地区的方言电视剧广为流行的原因去深思。方言电视剧的流行正是因为满足了一个特定区域的具有近似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表达那个特定区域的文化及习俗的语言的需求。那么美国俚语的广泛流行也正是因为俚语,这种因某事或者某人而产生的语言最初

只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或某个特定的阶层流行的语言现象,突破了阶层和地理区域的界限,逐渐向社会扩散、传播,成为大众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这里可以看看“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这是众人皆知的美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治事件。作为共和党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第二个总统的任期选举中,派遣特工偷偷潜入民主党总部“Water Gate Hotel”(水门宾馆)窃听民主党候选人的情报被发现,最后导致了他的辞职。从此之后“水门事件”则成为丑闻的代名词。比如,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的“白水门事件”、上一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虐囚门事件”,近年在网上流行的香港几位明星的不雅照片的“艳照门事件”。都说明俚语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形象生动,非常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

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建国的历史较短,并且美国不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所以传统的观念对人们的束缚较少,加之美国人的殖民地经历使美利坚民族成为一个崇尚冒险、富于挑战、勇于探索、活跃而富于激情的民族。所以规范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这些崇尚冒险、富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美国人对新事物的追求。人们可以用规范语言来谈论一些较严肃的话题,但只有俚语才能使人们的感情借助语言的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从而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事实上一个非常典型且常用的例子就是“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它的中文意思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怎么了)如果我们把“the hell”这两个俚语单词去掉的话,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对的。只不过它的意思变成了“发生什么事情啦”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就可看出来前一句比后一句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富有感情。再比如你在问别人:“你在说什么”你可以用英语这样表达“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但是如果你把俚语“the hell”加上的话,那么效果就非常不一样了。“What the hell are you talking about”则表达的意思是“你究竟在说什么”这样一来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感就表达得

更加充分。也使说话人的情感借助俚语语言的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正是因为俚语来自底层、来自普通市民,所以俚语才更加贴近普通市民以及他们的生活。而这样的语言形式才会为大众容易接受,也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在社会迅猛变革、发展的同时,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新生的事物和概念,而规范语言在这一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有很多新生的事物特别是来自某个特定的集团事物往往用俚语去表达则显得更加贴切。比如在美国赌徒用和“Buck”(美元)“Big One”分别指100元和1000元的赌注。由于这两个词在这个特定的、又为美国人所非常熟悉的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慢慢地也被普通的美国人所接受。于是这两个词语就分别指代100元和指代1000元。其实如果仔细地思索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样的俚语现象在中国也经常发生。上个世纪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其图案非常具有意义,因为整个图案中包含了工人、农民、士兵以及全国各族人民。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形象地称其为“大团结”,反倒没有人说出它的面值了。难道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俚语现象吗?又如“Saw-Bones”一词本意为锯骨头,指代外科医生,原为伐木工人的用语,由于出现的频率高,最终成为全社会广泛流

行的用语。俚语也具体反映出美国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围绕两次世界大战、种族歧视、民权运动、性解放、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俚语大量产生。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Cold War”(冷战)和“Iron Curtain”(铁幕)这两个单词则真正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特征。在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创伤的全世界人民都要求和平,但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又不能因为战争的结束而结束。所以“冷战”一词产生了。“冷战”区别于“热战”指的是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