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合集下载

美国俚语里的美国文化

美国俚语里的美国文化

美国俚语里的美国文化作者:黄丽凡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4期摘 ;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分析了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反映了美国人自信、幽默、注重时间效率、反权威、非正式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俚语越来越多地为美国人所接受。

加深对俚语文化知识的了解,有助于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

关键词:美国俚语 ; ;文化特征 ; ;语言交际一、俚语的定义第六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俚语(slang)的解释是:在口语中较常见的不正式的词或表达,尤其为某一特定群体所用,如孩子、士兵、罪犯,等等[1]。

俚语是一种非习惯用语,是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用于表达新鲜事物,或赋予旧事物新说法。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顺口或通俗易懂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较生活化。

美国的俚语是指在美国非常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口头语。

俚语多是口头使用,有时还带贬义,不能跟当事人当面说,一般只能背后说。

例如,警察的正规说法是police,但俚语是cop。

Cop这个词带有轻蔑之意,只能大家平时私下讲,不能当面对着一个美国警察这么说。

二、俚语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俚语的原因很多,如社会阶层、文化背景、人种差异、地域间隔,都可产生属于某一圈内人士所讲的“行话”,也就是所谓的俚语。

俚语的起源还不清楚,初见于1800年的印刷品,所载为伦敦罪犯们的行话。

最初的美国俚语是吸毒者、流浪汉、黑人等下层人士使用的暗语或行话。

现今俚语的主流已经不只局限于这些亚文化群,已发展为主宰美国当今文化主流的上层人士创造的俚语。

那些曾经被定义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美国俚语已频频出现在美剧、名报、名著、电视、网络中,甚至是美国总统的正式演说中。

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绝望的主妇》剧情贴近生活,其中口语也生动活泼,剧中用了很多很实用的流行美式俚语。

例如:cost an arm and a leg是指to be very expensive极其昂贵之意。

cooch俚语

cooch俚语

cooch俚语
Cooch俚语是一种流行于美国的俚语,主要用于描述女性的生殖器官。

虽然这种俚语在美国非常普遍,但在中国却不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
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不适当的用语。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Cooch俚语中学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它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对性的开放和放松态度。

在美国,性已经成为一
种普遍的话题,人们可以自由地谈论和表达自己的性需求和偏好。


种开放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自由和包容性。

其次,Cooch俚语也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性观念。

在美国,女
性的性观念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女性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
性需求和偏好。

然而,这种自由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性别歧视和
性骚扰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保护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最后,Cooch俚语也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

语言是一种不断变
化的现象,它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Cooch俚语就是一
种典型的例子,它在美国流行已久,但在其他地方却不被广泛使用。

这也说明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不
同的语言和文化。

总之,Cooch俚语虽然在中国不被广泛使用,但它仍然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对性和女性的态度和观念。

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努力地保护女性的权利和尊严,以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透过影视作品看美国俚语

透过影视作品看美国俚语

透过影视作品看美国俚语美国电影电视作品一直是世界各地观众喜爱的目标。

而在这些作品中,美国俚语更是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俚语是指一种特定的非正式语言,通常由特定的社会群体使用,用于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或社会习惯。

在美国电影电视作品中,俚语通常被用于展现特定群体的文化特征,也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分析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俚语,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美国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俚语通常是由特定群体使用的,比如年轻人、黑人、拉丁裔等。

在电视剧《老友记》中,主要角色们经常使用一些俚语,比如“cool”、“awesome”、“dude”等,这些俚语通常是年轻人之间常用的词汇,用来表达一种轻松、随意的情感。

而在电影《速度与激情》系列中,黑人角色通常会使用一些属于黑人社区的俚语,比如“yo”、“man”、“bro”等,这些俚语展现了黑人社区的文化风格和社会特征。

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俚语通常是通过特定群体来展现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

美国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俚语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融合的体现。

俚语通常是由特定社会群体使用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也会被其他社会群体所借用。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要角色阿甘通常会使用一些俚语,比如“run Forrest run”、“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等,这些俚语展现了美国南方地区的一些文化特征和语言习惯。

而在电影《乱世佳人》中,主要角色斯佳丽通常会使用一些属于上层社会的俚语,比如“fiddlesticks”、“poppycock”等,这些俚语展现了南方上层社会的一些文化风格和社会特征。

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俚语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融合的体现,它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文化传统和社会整合。

从社会文化方面解析美国俚语

从社会文化方面解析美国俚语

从社会文化方面解析美国俚语作者:陈静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6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俚语是亚文化的语言载体,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总结出来的一种简洁、诙谐、富有韵味等特点的非规范性地方性的语言。

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感受到其发明者和使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本文从社会文化方面对美国俚语这一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和解析。

关键词:美国俚语社会文化社会特征社会功能美国文化一、美国俚语的定义、起源与形成(一)定义。

在了解美国俚语的起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俚语的定义。

《韦伯斯特第三版新国际词典》对俚语做了如下概述:(1)俚语是吸毒者、囚犯、黑人、流浪汉等使用的语言,他们使用这种语言的原因是不希望让别人知道他们所说的内容的真实含义,现在被称为暗语;(2)僵语是高度口语化的极其不规范的语体,由新语和特定的修辞构成,具有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色彩丰富等特点。

通过这两条详述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俚语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行业领域、生活方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它的产生绝非历史的偶然。

(二)起源与形成。

1.美国俚语是源于各种亚文化群的专用语言俚语的产生与社会、历史、文化、种族等均有联系。

美国俚语是来源于各种亚文化群的专用语言,美国社会丰富的亚文化为美国俚语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它的创造者包括黑人、罪犯、士兵、水手、吸毒者、赌徒、牛仔、各层次的学生、爵士乐手、运动员、铁路及其他运输业员工、移民和少数民族等。

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他们不愿意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的含义,所以他们的方言、行话、粗俗语等逐渐形成了这种特定的非规范性语言”。

[1](P130)在十八九世纪开发美洲及后来西部的开发过程中,随着西部移民人口流动量不断增大,伴随产生的方言和行话由于贴近生活,比较容易传播,因此发展成为俚语。

美国俚语汇总

美国俚语汇总
as busy as a bee (象蜜蜂)忙忙碌碌的
as graceful as a swan (象天鹅)姿态优雅的
as gentle as a lamb (象羊羔)性情温顺的
as cunning as a fox (象狐狸)一样狡猾的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一贫如洗
Honey, I forget to duck. 亲爱的,我忘记闪开了
美国俚语汇总6
E
eat crow 由于夸大其词或过分自信,最后不得不承认错误。
eat his words 食言
out at elbows 捉襟见肘
elbow one's way 用胳膊肘挤来挤去为自己开道
rip off占便宜 (Give me back my 3dollors, why are you tiying to rip off me?还我3块钱,你干吗要占我便宜)
open=to welcome all sorts of things 开放 (The Y generation seems tobe more open about sec than the X generationY世代的人对性好像比X世代的人开放)
美国俚语汇总1
ABC 是指华籍美国人 ABC究竟是指什么呢? 很简单American borned Chinese ,在美国出生的华人 华籍韩国人是KBC ( Korean borned ) 总之,不同国家出生的华人就照这个逻辑推就对了.
Smart ass自以为聪明的家伙 (Don't be such a smart ass, you ain't that bright ! 别自以为聪明,你才没那么厉害)

美国俚语与文化

美国俚语与文化

美国俚语与文化作者:王永芹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04期摘要:现代美国俚语作为美国英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在美国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历史的进程,美国俚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透过俚语这种语言形式,我们能更好得理解美国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俚语;文化;特点;发展一、俚语的概念与含义俚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通常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并富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和内在涵义( connotation),常常在非正式或活泼、友好的场合中使用。

对于俚语的定义,《朗文现代汉英双解词典》解释为“在严肃言语或文章中通常难以接受的字句;被视为很不正式或不礼貌的字句”;《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定义为“一般用于朋友或同事之间谈话,但不适于好的写作或正式场合的字词。

”从这两种版本的释义可以看出,只通过正规的课堂教育是很难真正体会到英语俚语的含义和魅力的。

据不精确的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大约有1万到2万左右,其中10%约2000多个左右的词语是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因此有些语言学家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熟悉美国俚语,要想在美国社会与人顺畅地交流是不可能的,有得时候甚至就连读书看报都会很困难,因为现代美国俚语已高频率的出现在报纸和书籍当中了。

二、俚语的产生及发展历史19世纪,在美洲大陆的“西进运动”中,许多美国人大量向西部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的流动。

这么一来,各个地方的方言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行话、黑话接踵而来,人们互相传用。

[1]由于美国官方并不强调“标准语”,又很少进行“语言纯化”,因而不断出现的行话和俗语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经过不停地传播使用,便成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俚语了。

同时,美国是一个多种民族移民混合而成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与美语相融合的新词汇,从而使俚语日益地增加。

如YANKEE一词就是荷兰移民创造的俚语词,后来成为很时兴的用语。

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美国俚语是在非正式场合下使用广泛的口语形式的非正式英语,它是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产物,是英语语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英语语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反映了文化影响语言的内在作用,还具有其他词汇层所无或不全具备的独特风格,是一种极富文化涵义的词汇,是美国文化的特殊载体。

美国俚语文化载体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俚语没有统一的定义,如《美国传统词典》《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简明牛津辞典》对俚语的定义各不相同。

人们对俚语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认为俚语是粗俗卑陋,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是在污染语言,应当全盘否定;而另一些人认为,俚语是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应当高度肯定。

一、美国俚语的来源美国俚语是英语语言的变体之一。

起初,在十九世纪初之前并没有俚语的记录。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的殖民入侵产生了美国俚语。

特别是英国殖民者把英语俚语带到美国之后,俚语在这片新大陆发展迅速。

起初,俚语只是下层社会群体使用的行话或黑话。

到了20世纪,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都使俚语的范围扩大。

美国的文化、社会和种族的特点,都对美国俚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美国俚语的特点1.非正式性,口语化俚语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和高度口语化,这是由俚语的起源和性质决定的。

原因之一,是很多美国俚语是起源于18世纪的行话、黑话、隐话、与种族歧视、战争、毒品等相关联,甚至还包括一些禁忌语。

另外,最初使用于某些下层社会团体,如黑人、犯罪集团和赌鬼,等等。

现在人们喜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俚语。

这种过去认为是低级、粗俗的语言形式现在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口语形式。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相比较,前者更为自由灵活和非正式,这也决定了美国俚语更为非正式。

另外,常见的美国俚语表达如:kiss ass(拍马屁),bed of roses (称心如意的境遇),snail mail(传统的邮递)等。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

2007年第1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11,2007第23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3(总155期)Tot a l No 1155收稿日期:2007—08—16作者简介:王 蕾(1978—),女,吉林公主岭人。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助教。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王 蕾(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摘要:美国英语中有许多幽默、形象、意思又模棱两可的词,这些词被称为俚语。

俚语不会出现在正式的英语教学中,这也是英语学习者对一些简单对话产生误解的原因。

俚语是否有资格进入正式用语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然而不管人们对俚语的使用存在怎样的偏见,仍然有大量的词进入俚语这个范畴,而且新词也在不断地涌出。

既然俚语既是语言学中的一个范畴,也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就值得人们对其进行仔细研究。

本文尝试对一些美国俚语词的感情色彩和文体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国俚语;感情色彩;文体作用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7)11—0089—02 近年来,美国俚语在美国人的现代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交际作用,它从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杂语升为更为常见的时髦用语,我们甚至可以在《纽约时报》上发现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又不同于中国的方言,它也不是新发明的词,而是一些简单的词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变异。

俚语看似简单,但是很多时候它的意思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要像美国本土人一样说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或毫无障碍地和美国人交流,仅有扎实的语法功底和大量的词汇量是不够的,所以,学习一个社会团体或一个地区的俚语是十分必要的。

一、美国俚语产生的来源(一)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现代美国俚语的来源较广。

隐语、行话及黑话均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俚语,如美国罪犯把监狱外的社会称为street (街道),按他们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监狱内和监狱外两部分,而监狱外就是大街,只要他们不在押,大街便是他们活动的地方,因而street ti m e 这个俚语就被用来指假释期。

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语言现象做出全 面深刻的论述 。从基本意义上说 , 语言是一 个大 的人类群体使用和理解的一套符号和连接这些符号 的 规则系统 , 它代代相传并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改变。所有文化
ee t伊 朗门”Wh e ae G tee t“ vn “ , i w t a vn( 白水门” 等相 近词 。 t r e )
富有 韵 律 感 , 音 也 简 短有 力 、 易 记 忆 也 易 传 播 。 它 的 表 发 容
达效果远 比标准语更直接 , 更能体现美 国人民活泼开朗 、 勇
于创新的特点 。很多 旧说法到了现在都被赋予了新 的意义 , 创新 的美国人 民把它发展成截然不 同的一个俚语 ,比如 N o
们来说世 界分 为监狱 内和监狱外 两部分 ,而监狱外就是大
街, 只要他们不在押 , 大街就 是他 们活动的地方 , 因此 set te r t e就用来指假释期。 i m
“ m ” 为 害 怕 错 过 ; sh a 表 示 感 叹 , 似 “ ” f o意 o “cw ” 类 哇 ;
“ l ne 的意思是柏拉 图式 的亲密友情 。还有“ x hl” B mac” o t t oe e— 指那些在不适 宜的地方发手 机短信 的人 、f lno lc” “a t pae 意 li 为落实 、fhot f a r指 如鱼离水 、gt i hd 指结婚 , “ s u ow t ” i e “e ht e ” c “n n ’bc okt i e ak ce”是某人的囊中之物等等 。这些俚语新 o s p 颖、 不落俗套 , 也正反映 出了美 国人 的民族特性 : 爱创新 、 崇 尚 自由、 追求 时尚。美 国人有较强 的个性 , 充满好奇心 , 勇于 探索 。 偏爱新 奇的东 西。他们力 图寻找生 动活泼 、 丽多 彩 绚 的词句以展示他们不拘泥于传 统束缚而乐于 自由创新 的精 神。另外 , 在美国的俚语 中有些诸如对死 、 性爱 、 贫穷等敏感 话题的词也体现出了他们革新 、 反叛 的逆反心理 : 越是禁忌 的东西 , 越是想去 冲破 、 去超越 。标 准语 拘谨 、 感伤 , 他们就

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色与语用功能摘要:美国俚语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历史悠久,尽管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中,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备受人民青睐。

本文从美国民族性格、美国俚语的构词方式、修辞方法入手,剖析了美国俚语的语言特色和语用功能,以此了解不断变化中的美国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特殊内涵。

关键词:美国俚语语言特色语用功能一、引言俚语是一种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并且具有创造性的语言。

它不落俗套,兼收并蓄,是相当特殊的言语形式,它既有别于语法无规则的用语,又不同于“乡下土话”,更称不上亵渎的言语;它也不同于方言、行话、黑话、粗俗词语等非标准语。

这种曾经被视为“粗俗低级”、“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语言,如今不仅已渐渐被众人所接受,使用更被视为时尚之举,在美国,俚语的流行程度尤其大大出乎语言学家的意料:俚语频繁现身于影视作品、报刊杂志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俚语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在一般的言谈中也大量使用俚语交流。

从嬉皮士到雅皮士都有自己的一套俚语,俚语甚至进入了保守的中产阶级的语言天地。

俚语的作用与地位与日剧增,连一贯严谨的政客为了树立“亲民”形象,也在某些场合使用俚语。

如今,俚语已受到很多人的偏爱,各式各样的俚语在美国英语词汇中占有可观的比重,约为美国人平均词汇量的十分之一。

因此,很难想象,一个对美国俚语一无所知或了解甚少的人能够毫无困难地理解美国影片或通俗小说中某些角色的每一句话。

俚语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有着与标准语不同的一些语言特点。

美国俚语作为最有代表性、最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研究其语言特色和语用功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鉴于此,美国俚语成了众多学者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不少学者对英语中的大量俚语作过潜心研究,有的甚至收集到数量惊人的例证,编纂出大的俚语词典。

例如,英籍新西兰词典编纂家E·帕特里奇(Eric Patridge)编纂了《俚语与非习语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H·温特沃思(Harold Wentworth)和S·B·弗莱克斯纳(Stuart Berg Flexner)合编的《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以及R·查普曼(Robert Chapman)编写的《美国俚语新词典》(New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在 此 我 们 可 以 给 出 一 些 语 言 学 家 对 俚 语
所 下 的定 义 , 中一 些 定 义 非 常 生 动 准 确 其 地表 达 了俚 语 的 内 涵 与外 延 。 卡 尔 ・ 德 堡 曾 经 风 趣 地 说 :俚 语 , 桑 “ 就 是 脱 下 上 衣 、 一 口 唾 沫 在 掌 上 、 着 吐 跟 就 着 手 工 作 的 语 言 。 ” 布 罗 斯 也 曾经 把 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 定 的 区 域 或 某 个 特 定 的 阶 层 流 行 的语 言 现 象 ,突 破 了阶 层 和 地 理 区域 的界 限 , 逐 渐 向 社 会 扩 散 、 播 , 为 大 众 性 的 语 传 成 言表 达 形 式 。 在 这 里 可 以看 看 “ t Wa r e G t S a d l ( 门 事 件 ) 这 是 众 人 皆 知 a c n a” 水 e
语 更 加 注 重 简 洁 方 便 , 不 是 科 学 严 谨 或 而 者 语 法 规 则 。 是在 这 样 的 情 形 中俚 语 随 就 之 产 生 。 有 人认 为俚 语 的起 源 可 能无 法 也 追溯 。 但 是 不 管 怎 样 理 语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语
象 生 动 , 常符 合 大 众 的 语 言 习惯 。 非 众 所 周 知 的是 美 国建 国 的历 史 较 短 , 并 且 美 国 不 像 其 他 国 家 一 样 经 历 了漫 长
要 的交 际 工 具 。但 它 常 常 留 给 人 粗 俗 、 不 雅 的 印象 。实 际上 , 为 人 们交 际 工 具 的 作
语 言 , 身 没 有 好 坏 之 分 。 美 国 俚语 发 展 本 迅速 ,它 作 为 美 国文 化 一 种 特 殊 的载 体 , 具 有 浓 厚 的 文 化色 彩 。 美 国文 化 的 一个 是 缩 影 。正 如 同 中 国 的成 语 、 谚语 或 者 歇后 语 那 样 包 含 了 深 厚 的 中 国文 化 与 中 国哲

crib俚语

crib俚语

crib俚语Crib俚语是一种流行于美国黑人之间的俚语,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美国文化的历史中,Crib俚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它被广泛应用于音乐、电影和电视节目等场合。

本文将从Crib俚语的起源、内容、与其他俚语的比较等角度来介绍这一特殊的语言,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

一、起源Crib俚语起源于美国黑人社区,被认为是一种“隐蔽式语言”,即用于在特定社群内部交流的类似密码的语言。

在当时,黑人社区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

Crib俚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发展和流行的。

二、内容Crib俚语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语法和词汇,往往用于表达一些特定的概念和情感。

在Crib俚语中,往往出现类似于“bee”、“dolla”、“crip”、“gangsta”等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特殊的含义,但在Crib俚语中则有着特别的意义。

例如,“bee”表示“好朋友”或“兄弟”,“dolla”表示“金钱”等等。

三、与其他俚语的比较Crib俚语与其他俚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

与美国南部俚语相比,Crib俚语的语言体系更为简单,更加流畅而不失灵活性。

与流行的“黑人英语”相比,Crib俚语更加具有特殊化的表达方式,用于表达更为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同时,由于Crib俚语的出现和发展与黑人社区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更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

综上所述,Crib俚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俚语,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尽管Crib俚语的使用范围在近年来已有所收窄,但它仍是美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究。

美国俚语的文化

美国俚语的文化

生活是语言美国的黑人社会中的帮派问题经常地在绕舌歌曲中被讨论,自然也有许多与帮派相关的黑话会常在绕舌歌中出现,如:O.G. - 即Original Gangster,用来指有案底的帮派份子。

red rum - 就是谋杀 (murder) 的意思,只是这里把它反过来写。

Rolling 60's - 一黑帮的支派。

set - 帮派分支。

Set tripping - 帮派内斗。

smoke - 杀人。

Soldier - 没有案底的帮派份子。

toa - 帮派间的义气。

thug - 身无长物的人,也可以称为“恶棍”。

TTP - 指 Tree Top Piru,一黑帮的支派。

up north trip - 被送往监狱。

绕舌歌曲中用来指称毒品的黑话我们再举出下列几例:madhatter - 贩毒的人。

slang - 贩毒。

trap - 贩毒。

rock star - 吸毒上瘾的人。

primo, turbo, zootie - 此三名词皆为掺了可卡因的大麻。

slab, snow - 皆指可卡因。

smacked - 药效发作。

through - 嗑药的兴奋状态。

triple beam - 原来是拿来秤金子,但后来被拿来当作秤毒品的秤子。

skins, zig zags - 皆为卷大麻烟的纸。

sherm stick - 浸泡过精油的大麻烟。

roll - 卷一管大麻。

zooted - 抽大麻。

spliff - 牙买加产的大麻烟。

Vegas - 一家卖大麻烟的厂商。

另外,还有许多大麻的同义字。

像是:bammer, bonic, brown,bud, buddha, cannabis, cheeba, chronic, dank, doubage,ganja, grass, green, groove weed, hash, herb, home-grown,ill, Indo, iszm, Lebanon, Mary Jane, maui, method, pot,sess, shake, ****, skunk, stress, tabacci, Thai, tical, wacky,and weed. 都是大麻。

从美国俚语透视美国文化

从美国俚语透视美国文化

律感 , 发音也简短有力、容易记忆也易传播。创新 的美 国人发展创 造 了迥 然不 同的 ,表达 效果远 比标 准语更直接的,更能体现美国人 民善于创新特点的 语言 。比如 tr he ( h dw el 累赘 , i 电灯泡 ) nht ae ;i o t w r ( 有麻烦 )p t n ’ f tno esm uh 祸从 口出 ) ;u es o n ’ ot( o oi 。
c ran y i a c i f t e o d b o k He r mi d o e ti l s h p o l l c . e n sme s h
m c f i f h r hnh a a g . 克 特酷 似 uho s a e e ew s h t e 斯 h t w t a
他爸爸 。他让 我想起他 爸爸在他 这年龄 时的许 多事 行 。它的传播途径相当广泛 ,以前是面对面的交 ( i o e l b c —个模子印出来 的; a h t d l k c p f h o o 酷似父 谈 ,但 到 了现 在我们通 过报纸 、杂志 、电视 、网络 母 的人 ) 。诸 如此 类 的说法 着 实令人 捧 腹 ,也让 人 都 能听 到俚语 。美 国俚语 的基本 特征 是立 意新 奇 , 们在交流 中深 深地感受 到 了美 国人 民风趣 幽默 的 民 幽默 生动 ,富有形象性 ,易于表达情 感 ,言简 意赅 族特征 。俚语形 象而使 交际双方 易于理解 ,十分 逼 等 。俚语 的产生和发展 与美 国人 的 自由、随性 、乐 真或搞笑让枯燥 的语 言变得生动 ,并且 在一定 的语 观 、幽默 和创新 的性格 特征有着 密切关系 ,现 已被 境条件下 产生 出了最佳 的修辞效 果 。当人 们表 达死 人们广泛使用,包括社会上层阶级。大多数社会平 亡等不宜说出口的事情时,就可以用相应的俚语来 民阶级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中吸取词汇 , 赋予新 说。如 k kt ukt i e ce一短语为死亡的委婉说 法 , c hb 义, 有些则借 自 外来词汇,很少 自 行构词。 具体 出处 尚不 明确 。有 说法认为 ,以前有 人站 在铁 桶上上 吊 ,然后把桶踢 掉 ,由此 引 出了 “ 死亡 ” 的 三、美国俚语反映出的美国文化 含义 。也有说 法认为 ,人 死后 ,牧 师会 把装着 圣水 较之英式英语 , 美语更具有节奏感 , 更富有韵 的桶子放在尸体旁边 ,亲人来祭奠他时,很容易踢

词汇教案二: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俚语

词汇教案二: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俚语

词汇教案二: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俚语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俚语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英语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尤其是在商务、科技、文化等领域中,英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学习英语作为非母语的学习者,要拥有流利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一个关键的方面就是掌握语言中的俚语。

俚语是某一集体或社群引用的特殊用语,常常包含熟悉的词汇、词组、句子、特殊的发音和语调等。

在美国文化背景下,英语俚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交流能力。

本文将从美国文化角度分析英语俚语的特点,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英语俚语,希望能够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俚语特点1.来源广泛英语俚语的来源可以是短语、引用、商标、电影、音乐、文化等多种形式。

在美国文化中,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体育、网络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这些资源促进了英语俚语的创造和流传。

2.灵活多变英语俚语的使用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俚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同时还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翻译。

因此,学习英语俚语需要不断更新,多角度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3.具有地域性英语俚语是由人们日常交流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其使用和流行具有地域性。

尤其是在美国,每个地区的俚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东海岸和西海岸的人们使用的俚语有很大的不同,在语调、语气等方面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二、常用的英语俚语1.Ace含义:非常出色,非常成功的人或事物例句:She’s an ace at managing his time and work.她非常善于管理时间和工作。

2.All ears含义:非常聆听或期待听取某人讲话例句:I’m all ears. Tell me all about your trip.我会认真听取你关于旅行的所有故事。

3.Beat around the bush含义:拐弯抹角地说话,或不直接接触问题例句: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and tell me what you really want.别拐弯抹角了,告诉我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法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法

圆园12年第4期俚语是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上至总统,下至民众,日常生活中都免不了会使用俚语,以此来说,是一种介于标准文字和仅被一些特殊人群使用的“黑话”之间的语言。

根据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大约有1~2万的词汇量,而其中大约2000个都是俚语。

简明牛津字典对俚语下定义为“任何被下层阶级所使用的粗鲁的文字,或是任何被受教育人群所使用的粗俗的语言都称为俚语”。

照此定义来看,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俚语是会有损使用人的名誉的低俗的语言,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

毫不夸张地说,俚语是承载着美国显著文化含义的载体,因为大多数俚语都来自于美国各个文化分支的群体,反映了他们真实的文化生活,可见俚语是发挥了减小“文化代沟”的桥梁作用。

因此,了解俚语的起源、语言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俚语和美国文化。

一、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1.普遍性由于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一批人从东部搬迁到了西部,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说话方式,这使得很多的俚语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美国政府不甚强求语言的规范化应用也为俚语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20世纪的世界大战,越南战争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促生了很多俚语的诞生。

而后美国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也使得一些诸如“同性恋”这样的新俚语随之产生。

正是因为俚语的产生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他们具有普遍性。

2.非官方性回溯俚语的来源,它不是源于政府的规定,而是来自于普通民众的生活。

美国俚语有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也注定了它的非官方性。

比如:A:Excuse me,I have to catch some Zs.B:I thought you just woke up,sleepy head.这段对话中,A 就是使用了一个典型的俚语“catch some Zs ”来表达他想要睡觉的意思。

“Zs ”代表有很多字母Z ,如果仅从字母上来看这句话,那么读者肯定无法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作者:赵丽华史凯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8期摘要: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美国俚语的起源、功能、特征。

进而分析美国俚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独特的一面。

研究美国俚语,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并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关键词:美国俚语美国文化主要特点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书面性语言的创新,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俚语是客观存在的被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语言,是词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它常常留给人粗俗、不雅的印象。

实际上,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美国俚语发展迅速,它作为美国文化一种特殊的载体。

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正如同中国的成语、谚语或者歇后语那样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美国俚语也同样生动地体现了西方文化与西方哲学。

所以美国俚语对于我们来说正像一扇窗户,一扇透过它去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

但是似乎很多人擅长运用俚语却不真正理解俚语的定义。

甚至很多人认为准确到位地定义俚语有些不太可能。

在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些语言学家对俚语所下的定义,其中一些定义非常生动准确地表达了俚语的内涵与外延。

卡尔·桑德堡曾经风趣地说:“俚语,就是脱下上衣、吐一口唾沫在掌上、跟着就着手工作的语言。

”安布罗斯也曾经把俚语幽默地形容为:“使用者在扔掉语言垃圾的过程中,又不断捡起的垃圾语言。

”但是《简明牛津字典》的解释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但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故意用来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意义。

”而《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是:“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它所用的单词都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新单词或者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时下流行的语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它更加口语化,更随意,更具比喻的内涵。

美国黑人俚语

美国黑人俚语
亚州亚特兰大城,活动至今。3K党的宗旨虽随时代改变而不尽一致,但基本
上它反黑人、天主教徒及犹太人,并以恐怖暴力活动著称。
※Number One:从Run-D.M.C.、L.L. Cool J.、Public
Enemy、Big Daddy Kane等几乎每个Rap乐手都说自己是Number
※Hype:这个字对唱片公司的人来说是指「完整行销计划的宣传」,但换个
角度就爱乐的有识之士而言是指「对艺人或唱片作虚假或夸大的宣传」之意
。Public
Enemy1988年的一首歌"Don't Believe The
Hype"主题即是讽剌过多宣传(Too Damn
Hype)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混淆大众视听。
,最棒的)。
※D.J.(Dee Jay):是Disk
Jockey的缩写,Disk是唱片(黑胶大唱片),Jockey是操纵者之意。国内字典翻成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错误的(英渶辞典中有关摇滚乐用语的中译几乎少有正确
的),正确意思应为「在电台节目或舞会中选播音乐的人」。在Rap乐中最重要的

作者:kid小三2007-8-30 13:13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美国黑人俚语,喜欢HIP HOP文化的朋友,一定要看看!
Album、"That Song Is A Monster"等。
※Ku Klux
Klan:这三个字原始字义是指手枪扳机时三步骤声响,为学习射击时的口诀。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前言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

1 俚语的界定俚语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其本身并不能归入错误用语当中,又不同于口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构意粗糙流通面极窄的地方语言,也有人认为俚语是介于口语和行话之间的语言,总之俚语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其在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却十分的流行,不但在美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即使是在畅销的美国文学著作中俚语也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的存在和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俚语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是极为多样的,所以对美国俚语的规范定义一直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在英语大百科全书上对俚语有如下的解释: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其本质特点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是更多的特质是体现在词汇形式和语义上的。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精力旺盛、开朗活泼、勇于创新,这些是美国人民常常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美国人民的这些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很多美国俚语其对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改变目的、改变方式和改变后的表现形式,都极具创意非常易于与人交流。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2.1.1 单音节词作为俚语其本身体现出的使用需求,就是要简洁明了,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深刻的语义,在这种俚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美国俚语呈现出一种偏好短词的现象,如果你对美国俚语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短词甚至单音节词。

如Uncle Sam(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2 首字母缩略词利用短语或者单词中的首字母构建俚语,是美国俚语创新最简便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创造的俚语却不仅仅有这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呈现出美国俚语普遍性的特点,例如snafu(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好心办成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词不仅创造的方式简单,而且还将美国俚语特有的幽默彰显出来,让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在说出来时很自然、诙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赵丽华史凯摘要: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美国俚语的起源、功能、特征。

进而分析美国俚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独特的一面。

研究美国俚语,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文化理解,并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书面性语言的创新,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俚语是客观存在的被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语言,是词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它常常留给人粗俗、不雅的印象。

实际上,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美国俚语发展迅速,它作为美国文化一种特殊的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正如同中国的成语、谚语或者歇后语那样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美国俚语也同样生动地体现了西方文化与西方哲学。

所以美国俚语对于我们来说正像一扇窗户,一扇透过它去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

但是似乎很多人擅长运用俚语却不真正理解俚语的定义。

甚至很多人认为准确到位地定义俚语有些不太可能。

在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些语言学家对俚语所下的定义,其中一些定义非常生动准确地表达了俚语的内涵与外延。

卡尔·桑德堡曾经风趣地说:“俚语,就是脱下上衣、吐一口唾沫在掌上、跟着就着手工作的语言。

”安布罗斯也曾经把俚语幽默地形容为:“使用者在扔掉语言垃圾的过程中,又不断捡起的垃圾语言。

”但是《简明牛津字典》的解释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但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故意用来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意义。

”而《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是:“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它所用的单词都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新单词或者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时下流行的语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它更加口语化,更随意,更具比喻的内涵。

俚语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出自普通的市民阶层,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束缚,使人们能不拘一格,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此形象生动的语言当然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

如果去探讨俚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有必要去刨根问底,追根溯源。

也就是要探讨俚语的起源。

但是,事实上对于俚语的起源到现在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有人认为俚语是伴随口语的发展而兴起的,因为俚语更加口语化,而口语更多地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或者私下的讲话当中。

这样的场合则使得口语更加注重简洁方便,而不是科学严谨或者语法规则。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俚语随之产生。

也有人认为俚语的起源可能无法追溯。

但是不管怎样理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美国式文化的映射,是美国式文化的载体,展示了美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性。

所以俚语在美国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流功能。

在美国每一个阶层的成员都在使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达所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感情、宗教信仰、人生态度,都有可能受到限制,而美国的俚语则正像中国广大地区的方言一样能满足在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地域背景、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语言需求。

从最近中国各个地区的方言电视剧广为流行的原因去深思。

方言电视剧的流行正是因为满足了一个特定区域的具有近似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表达那个特定区域的文化及习俗的语言的需求。

那么美国俚语的广泛流行也正是因为俚语,这种因某事或者某人而产生的语言最初只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或某个特定的阶层流行的语言现象,突破了阶层和地理区域的界限,逐渐向社会扩散、传播,成为大众性的语言表达形式。

在这里可以看看“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这是众人皆知的美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治事件。

作为共和党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第二个总统的任期选举中,派遣特工偷偷潜入民主党总部“Water Gate Hotel”(水门宾馆)窃听民主党候选人的情报被发现,最后导致了他的辞职。

从此之后“水门事件”则成为丑闻的代名词。

比如,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的“白水门事件”、上一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虐囚门事件”,近年在网上流行的香港几位明星的不雅照片的“艳照门事件”。

都说明俚语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形象生动,非常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

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建国的历史较短,并且美国不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所以传统的观念对人们的束缚较少,加之美国人的殖民地经历使美利坚民族成为一个崇尚冒险、富于挑战、勇于探索、活跃而富于激情的民族。

所以规范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这些崇尚冒险、富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美国人对新事物的追求。

人们可以用规范语言来谈论一些较严肃的话题,但只有俚语才能使人们的感情借助语言的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从而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

事实上一个非常典型且常用的例子就是“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它的中文意思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怎么了)如果我们把“the hell”这两个俚语单词去掉的话,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对的。

只不过它的意思变成了“发生什么事情啦”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就可看出来前一句比后一句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富有感情。

再比如你在问别人:“你在说什么”你可以用英语这样表达“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但是如果你把俚语“the hell”加上的话,那么效果就非常不一样了。

“What the hell are you talking about”则表达的意思是“你究竟在说什么”这样一来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感就表达得更加充分。

也使说话人的情感借助俚语语言的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

正是因为俚语来自底层、来自普通市民,所以俚语才更加贴近普通市民以及他们的生活。

而这样的语言形式才会为大众容易接受,也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在社会迅猛变革、发展的同时,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新生的事物和概念,而规范语言在这一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有很多新生的事物特别是来自某个特定的集团事物往往用俚语去表达则显得更加贴切。

比如在美国赌徒用和“Buck”(美元)“Big One”分别指100元和1000元的赌注。

由于这两个词在这个特定的、又为美国人所非常熟悉的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慢慢地也被普通的美国人所接受。

于是这两个词语就分别指代100元和指代1000元。

其实如果仔细地思索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样的俚语现象在中国也经常发生。

上个世纪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其图案非常具有意义,因为整个图案中包含了工人、农民、士兵以及全国各族人民。

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形象地称其为“大团结”,反倒没有人说出它的面值了。

难道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俚语现象吗?又如“Saw-Bones”一词本意为锯骨头,指代外科医生,原为伐木工人的用语,由于出现的频率高,最终成为全社会广泛流行的用语。

俚语也具体反映出美国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围绕两次世界大战、种族歧视、民权运动、性解放、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俚语大量产生。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Cold War”(冷战)和“Iron Curtain”(铁幕)这两个单词则真正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特征。

在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创伤的全世界人民都要求和平,但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又不能因为战争的结束而结束。

所以“冷战”一词产生了。

“冷战”区别于“热战”指的是除了运用战争以外的任何手段去破坏、对抗敌人。

可以说这个词高度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时代特征。

又如“Think Tank”是一个较老的俚语词项,原意是“大脑”意思,后来这一单词用以指代为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指导性建议的智囊团。

又比如“Hang Out”这个俚语单词的原意为“坦白真相”,原本仅在黑人中流行,后来在“Water Gate Scandal”(水门事件)的调查中,新闻媒体广泛地使用了这个单词后,它便非常流行。

再比如“Cool”这个单词中国的年轻人经常使用俚语单词。

显然这个词的意思已经与“凉爽”没有任何联系了,而指的是时尚、潮流、动感。

俚语在美国社会中盛行,也反映出该社会的发展与自由程度。

因为在较保守、传统的社会里,俚语并不发达。

美国俚语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传播和发展对标准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美国俚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了解美国社会准则和文化价值观在俚语中的反映,可以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西方的文化观以及价值观克服交际障碍,达到真正的理解对方的目的。

在当今美国社会,俚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得到广泛使用,有调查发现,美国的电影中的对白有很多都是来自于俚语,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自认为英语非常好的人听不懂电影当中的对白。

很多人所学的英语都是规范的标准英语,这些标准的英语和高度口语化的俚语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但是事实上正如上文提到的一样,俚语应该被看做是一个中性的语言形式,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它只是被用来指某些社会、行业集团以及特定领域的成员或社会上许许多多的普通市民随便交谈时使用的非正式的一些新颖词汇或赋予了崭新意义的老词汇。

尼塞福多曾经为我们列举13条使用俚语的原因。

1.使用俚语可能只是为了有趣。

2.因为某人的聪明才智或机智幽默很会使用言语。

3.为了与众不同,为了独树一帜。

4.为了使自己引人注意或话语惊人。

5.为了摆脱陈词滥调,使其语言简洁明了。

6.为了丰富自己的语言。

7.为了减少交际的困难,使交流变得更加容易。

8.为了增加友谊或者增加亲密。

9.为了使和你交往的人相信你属于他们的圈子、特定的领域、一定的社会阶层。

10.为了使和你交往的人相信你不属于他们的圈子、特定的领域、一定的社会阶层。

11.为了保守秘密,不让周围的人明白你所说的话。

12.为了与下级说话或交流,为了取悦上级,或者仅仅就某事件同某人交流。

13.为了在交谈中缓和过分严肃的氛围、为了淡化和修饰不可避免的悲剧、为了掩饰丑陋和丑闻。

从以上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俚语的使用在绝大多数环境下都是具有比较良好的目的。

很多时候使用俚语倒是有些像中国人所说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样一种灵活变通的处事方式的需要。

尽管俚语并不是规范标准的语言,但笔者并不认为俚语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形式。

凡存在,皆合理。

既然产生了俚语这一语言形式,那就说明俚语有它的合理之处。

如果人们能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俚语,那么非但不会带来任何的尴尬与不适,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智幽默的语言效果。

俚语集中地体现了一种语言所蕴藏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俚语不仅是广大普通人民的词汇,而且也是文学家的词汇、科学家的词汇、政治家的词汇。

俚语如今已经是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俚语就像好莱坞的明星一样,也像美国的快餐一样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因此,对于学习外国语的人来说,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俚语,就不能自如地利用外语交流和体验西方文化的幽默与情趣,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