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垃圾的分类与回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1.2 教学内容垃圾的分类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处理流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实践1.4 教学准备准备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垃圾分类桶等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入垃圾分类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1.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1.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1.6 课后反思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第二章:垃圾的减量和资源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习惯2.2 教学内容垃圾减量的概念: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垃圾资源化的概念: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方法: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高废品的利用率、分类回收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实践2.4 教学准备准备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宣传资料、实践工具等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入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提高垃圾的利用率2.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实践2.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垃圾减量和资源化意识第三章:垃圾的无害化处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习惯3.2 教学内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卫生填埋、焚烧、生化处理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践操作:垃圾处理场的运作流程、垃圾分类后的处理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践3.4 教学准备准备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资料、处理场的照片等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引入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污染3.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3.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践3.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垃圾无害化处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意识第四章:垃圾的环境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垃圾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4.2 教学内容垃圾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土壤、影响土壤质量垃圾对水资源的影响:污染水体、影响水质垃圾对大气的影响:产生异味、影响空气质量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相关实验4.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4.5 教学过程4.5.1 导入:引入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危害4.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的具体影响4.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垃圾对环境的影响4.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第五章:减少垃圾的产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让学生掌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5.2 教学内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物品提高废品的利用率:将废品转化为新的物品分类回收: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分开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相关实践5.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宣传资料、实践工具等5.5 教学过程5.5.1 导入:引入减少垃圾产生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5.5.2 新课导入:讲解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5.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相关实践5.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减少垃圾产生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减少垃圾产生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部分。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社会教案的教学,引导大班幼儿认识垃圾的种类、分类准则,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并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垃圾种类介绍: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常见分类,例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湿垃圾。

2.垃圾分类准则: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准则,例如可回收垃圾应该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可回收垃圾桶中。

3.垃圾分类小游戏:通过游戏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垃圾分类的实践体验:带领幼儿参观学校附近的垃圾站,向幼儿展示真实的垃圾分类过程,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垃圾种类介绍(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垃圾的分类,引导幼儿认识垃圾的种类。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垃圾的不同分类。

2.垃圾分类准则(15分钟)–通过故事或视频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准则。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垃圾,并提问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分类这些垃圾。

3.垃圾分类小游戏(20分钟)–设计垃圾分类相关的游戏,例如分类拼图、垃圾分类大作战等。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增加互动和竞赛氛围。

4.垃圾分类的实践体验(35分钟)–带领幼儿参观学校附近的垃圾站,向他们展示垃圾分类的实际运作过程。

–引导幼儿亲自实践,将事先准备好的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5.教学反思(10分钟)–回顾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幼儿的学习情况。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四、教学资源和材料1.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实物展示材料。

2.教学视频或故事讲解垃圾分类的准则。

3.垃圾分类相关的小游戏材料,例如分类拼图、垃圾分类大作战等。

4.参观垃圾站的安全措施和指引。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讨论、游戏表现和实践体验,评估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观察幼儿对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情况,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对大班社会周边垃圾教学计划的思考我们在大班社会中反映的垃圾教学主要包括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孩子们认识到周围的垃圾,知道他们不能乱扔垃圾,知道垃圾.它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养成保持孩子清洁的习惯.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社交活动课程.快来看看我们周围的垃圾教学计划吧.事件设计背景农村儿童的健康习惯很差,大班上有很多孩子.虽然经常强调它们,但扔掉手的现象仍然很常见.有些孩子即使在幼儿园也会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但他们离开校园时就不会有意识.在回家的路上,我经常看到土匪上的白面包袋,稻田里的零食袋,泡沫饭盒等.原因是除了成年人的影响外,更多的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乱扔垃圾.这是一个不好的行为和乱扔垃圾的后果,我设计了这个事件.活动目标让孩子们知道周围的垃圾,知道他们不能乱扔垃圾.2.了解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培养孩子保持环境清洁的习惯.3.感受到肮脏环境的缺点和清洁环境的美感.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行分享您的想法.5.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普通垃圾,不要乱扔垃圾.困难:了解垃圾可以污染环境,让孩子们保持环境清洁并开始捡垃圾.活动准备1.图片,课件.2.寻找周围干净,凌乱的不同环境.3.儿童自制垃圾纸袋.活动程序一.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垃圾,以及他们来自哪里.1.'香蕉,苹果等吃剩下的皮,核心变成垃圾. ““废旧电池,成品瓶和成品工作簿都堆满了. “二.老师提供图片引导孩子们讨论并指出哪些图片是生活垃圾,以及他们在肮脏的环境和干净的环境中感觉如何不同.1.'剩下的瓜子,倾倒的食物,鱼骨,骨头,剩余的蛋壳,蔬菜皮,各种零食袋,各种废塑料袋,纸屑,纸杯,罐头等.它是垃圾. “2.邻居,路上的行人,车上的乘客,景区内的游客等,如果他们扔垃圾,他们会把地方变得脏乱. ““你怎么看待肮脏和混乱的地方?看到一个干净的地方感觉如何?“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感受.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不乱扔垃圾.“你在哪里扔垃圾? '(在垃圾桶里,在院子的角落里,在木筏里,在塑料袋里等)2.如果您在田地边缘,土壤,道路上,校园内发现零食袋,废纸,瓜果,该怎么办? '(拿起,寻找附近的垃圾桶,扔进桶里;把它带回家,扔进锅里.)3.'当你不在学校时,外出游玩时,吃香蕉,瓜子,面包,饮料等.香蕉皮,甜瓜壳,包装纸,饮料盒等都丢失了? '(带回家扔进垃圾桶)“你在路上,水上,汽车和火车上以及船上做什么?你能丢掉吗?'(把它放在口袋里,扔进垃圾桶和船上,你不能把它扔在路边,田野里,窗户里,河里里.)“如果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 '(告诉他不要乱扔垃圾,请他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垃圾去了哪里?为什么我们需要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大部分垃圾埋在土里,塑料袋长时间埋在土里,不会腐烂.)四强.组织儿童'我爱清洁'的做法.寻找幼儿园的教室,走廊,游乐场和其他地方,将垃圾扔进自己制作的垃圾袋,最后扔进垃圾桶,强调活动的安全性.五岁以下儿童.组织孩子洗手,教师总结和评估.六.活动延期:1.装饰自制垃圾袋,使垃圾桶美观.2.提醒孩子保持环境清洁,不要乱扔垃圾,引导孩子们制作“垃圾分类”地图.3.将垃圾变成废物,引导儿童用日历,纸杯,果冻盒和饮料瓶等旧材料制作玩具,以装饰课堂.教学反思1.在准备活动之前,我开始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塑料袋当作垃圾袋,因为它会更方便,但考虑到塑料袋本身也是一种白色垃圾,孩子们组织起来上课前做纸垃圾袋.2.在引导幼儿讨论他们看到的垃圾时,他们在家里,路上,稻田和土匪都有生活经历.孩子们的答案更加积极,在火车和船上远离他们.特别是,你应该告诉孩子们车上和船上有垃圾桶.不要把垃圾扔出窗外和水里.幼儿对垃圾的去向感到好奇.如果您使用图片或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垃圾处理和降解的程度,孩子们将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整个活动一直围绕着目标.孩子们对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保持环境清洁.有很多讨论,但它们很常见,活动气氛也很好.5.实践活动更加活跃,儿童的参与度也很高.。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与反思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热点话题。

我国正式启动了垃圾分类的全民行动。

进一步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提升,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垃圾处理的问题。

而对于学生来说,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份大班社会课的垃圾教案,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未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概述•主题:垃圾分类与治理•年级:一年级•时长:一课时(40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提高学生的协作和分工能力。

活动一:分享经验教师首先会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里的垃圾分类做法,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同学讨论:1.你们家是如何处理垃圾的?2.如果垃圾分类分不清楚,会带来什么后果?3.垃圾分类是人类解决的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在此活动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分享经验和讨论问题来了解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

活动二:分类与识别教师在此活动中会提供一些垃圾物品样本,要求学生根据颜色和形状来分类。

这里的颜色主要是指绿色和灰色两大类垃圾。

随着活动的进行,教师会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垃圾会被归为一类,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

活动三:垃圾之美这次活动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的。

学生们被要求从教室周边捡拾自然掉落物,如落叶、树枝、花瓣等,制作一幅垃圾之美的画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意,而且能提高协作和分工能力。

教案反思尽管上述教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意,但从垃圾分类的教育角度出发,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目标不明确教案目标缺乏对于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两个方面的重点阐述,以及对一年纪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和适应性分析。

活动难度不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课程难度的分析和针对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评估。

分类方法单一教案中关于垃圾分类的部分主要是依据颜色和形状来分类,这种方法存在分类过于单一的问题。

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分类,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减少垃圾的产生,并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垃圾堆积如山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问学生对身边垃圾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介绍垃圾的定义和来源,让学生明白垃圾是如何产生的。

(2)展示不同类型垃圾的图片,讲解垃圾的分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讲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如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影响生态平衡等。

3、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身边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以及应该如何分类。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实践活动(1)准备一些垃圾样本,让学生进行分类实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

5、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垃圾的分类、危害和减少垃圾的方法。

(2)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环保贡献力量。

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导入环节的视频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部分,利用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垃圾的分类和危害。

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实践活动中,对于一些学生分类错误的情况,没有及时给予更详细的指导和纠正。

另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导致最后的总结环节略显仓促。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前言在如今的社会中,垃圾问题已经愈发严峻。

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教育孩子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参考一份大班社会的垃圾教案,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教案概述该教案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目标、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在这份教案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垃圾的种类、分类和处理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以及让他们知道垃圾处理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需要准备许多教具和材料,如垃圾分类图、环保海报、视频和故事书,以及讨论、问答题等学生互动环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了引入、知识点讲解、练习、回顾和总结等环节。

在引入环节中,老师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垃圾,然后让他们根据外观和用途进行分类。

接着,老师会将垃圾分类图呈现给学生,并向他们讲解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也会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练习环节中,老师会让学生自行分类一些垃圾,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

在回顾和总结环节中,老师会再次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向他们传达环保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总体来说,这份教案在知识点讲解和教具准备方面做得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下面是我对该教案的一些反思和建议:学生思维水平的考虑在教案中,老师主要采用了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形式来测试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测试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过于教条,缺乏灵活性。

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考题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能有机会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的多样性在这份教案中,虽然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具和材料比较丰富,如环保海报、视频和故事书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教具可能并没有那么具有吸引力。

我认为教师应该对教具的准备和使用进行更多的思考,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具,如DIY垃圾处理工具等,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

一年级语文下册《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线

一年级语文下册《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线

一年级语文下册《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线【教学内容】课前,带领同学观赏了垃圾处置厂和垃圾压缩站;指导同学利用废弃物进行小制作。

使同学对垃圾的处置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在课堂上能根据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

【片段一】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垃圾要分类,而资源更要合理地利用。

现在,请把你处置垃圾的效果拿出来展示给小伙伴看看,告诉小伙伴你用了什么原资料,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作品有什么用?生:(边展示作品边介绍)大家看,我用几根一次性的竹筷子做了一棵树,这棵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是要告诉大家,一次性的筷子只用一次就不用了,这是很浪费的,假如人们现在不停地砍树来做这种筷子,很快,人们就会把树都砍光,以后就没有树了。

师:你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忧患意识,真了不起!那么,旁边这两个小人又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两个人是用矿泉水的瓶子做的,左边这个大一点的,在掉眼泪的是妈妈,右边那个小一些,在笑的是小朋友,大人知道地球上的树就要被砍光了,所以哭了,小朋友不知道所以在笑。

师:我们的荟淇小朋友非常热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她用了生活中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干净的垃圾为我们做了这么一个宣传板,相信大家听了她的介绍,看了这个宣传板后,一定会更加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的。

【片段二】师:我们大家都来当当“未来环保小卫士”,开动脑筋想一想未来的垃圾要怎样处置?生:我要造一种机器,这种机器能把垃圾压缩得很小,这样,垃圾就不会占很大的位置了。

生:我要设计一种专门吃垃圾的机器人,它把垃圾吃下去后,能在肚子里加工,自动为垃圾分类,把对人有害的垃圾留在肚子里,把对人还有用的垃圾吐出来,这样就能减少工人叔叔的工作,又能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垃圾了。

生:我们可以把专门吃烂菜叶的细菌装在一个特制的盒子里,发给每个家庭,放在厨房里,妈妈洗菜的时候,直接把没用的菜叶扔进盒子里,就可以减少送到工厂的不可回收垃圾的数量了。

生:我们可以造一种装垃圾的宇宙飞船,它能把垃圾发送到宇宙中没有人的星球上,可以大大减少地球上的垃圾了。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我们身边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环境的关爱之情。

3.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及环保行动的落实。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垃圾分类卡片3.环保宣传手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名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对我们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吗?(二)学习垃圾的分类1.教师简要介绍垃圾的分类,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垃圾分类的标准,将垃圾卡片分类。

(三)垃圾分类实践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垃圾卡片。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垃圾卡片分类放入相应的垃圾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

(四)环保行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行动方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4.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解答学生疑问,保证了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在垃圾分类环节,对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仍存在困惑,需要加强引导。

2.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的环保行动方案进行详细讨论,课后可以继续跟进。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今后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让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分类,如:“同学们,看看这个废弃的塑料瓶,它属于哪一类垃圾呢?对,它是可回收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掌握垃圾的处理方法;•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1.3 情感目标:•热爱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2. 教学内容2.1 垃圾的分类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剩余垃圾)。

2.2 垃圾的处理方法•可回收物:分类回收;•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有害垃圾桶中;•厨余垃圾:投放到厨余垃圾桶中,或进行堆肥处理;•其他垃圾: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

2.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城市整体美观。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老师跟学生们进行简单的问答,例如:•你们知道垃圾有哪些分类吗?•垃圾该如何进行处理,处理不当会带来哪些问题?3.2 提出课程要求和目标老师提出课程要求和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点。

3.3 讲解课程内容老师详细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处理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4 师生互动•学生模拟垃圾分类,落实垃圾分类知识;•学生绘制环保插画、视频,加深环保意识。

3.5 总结回顾老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4. 教学反思4.1 成功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

4.2 不足点•本课程内容较多,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于垃圾分类形式的不理解,应加大解释。

4.3 下一步改进•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更多形式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垃圾分类更好地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程度。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的处理方式。

2.明确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

3.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目标。

4.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绘画、手工等能力。

教学材料1.PPT:《我们身边的垃圾》。

2.自然环境拼图。

3.读物《垃圾分类》。

4.垃圾分类图。

5.绘画工具(彩色笔,彩色纸),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

6.教案,笔记和反思表格。

教学活动活动1:环保启蒙游戏介绍:通过自然环境拼图和读物《垃圾分类》,幼儿们可以了解废物分类的概念,并且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分类思想,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作用。

活动步骤:1.放出拼图,引导幼儿通过这个游戏认知自然环境,并就污染探讨问题,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读出《垃圾分类》这本书的大意,回答幼儿们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分类呢?”“什么是有害垃圾?”3.通过讲解和细节讨论引导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的原则,归纳出放哪种垃圾分类的准则。

活动2:环保小使者游戏介绍:尽可能使幼儿清楚地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教学目标:教育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并激励幼儿保持环保思想,共建环保家园。

活动步骤:1.讲解垃圾分类的原理。

比如可回收物中的玻璃瓶、废报纸等可以降解,而有害物不能摆脱,会造成环境污染。

2.安排一些活动内容,例如分组到垃圾分类桶进行垃圾分类,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和签订“环保家规”等方式参与环保行动。

3.让孩子们亲眼看到分类后会成为什么、它们的分类是否正确等一系列问题,使孩子们真正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活动3:环保才艺游戏介绍:通过让幼儿参与非演出性质的环保才艺展示,促使幼儿更好地体验到环保的意义。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创思能力。

活动步骤:1.现场展示手工作品。

孩子们用废旧物品的未来婆婆制作零食环, 自制降解材料的玩具小车。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学生情况分析:1、发言积极,乐于表达,同一问题能提出不同的观点。

2、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交流,但语言不够流畅清晰。

3、所陈述的内容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陈述的内容有雷同现象。

4、交流中不能认真倾听,合作意识不够强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

2、能够了解身边一些垃圾的来源,简单了解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3、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认真倾听,并且态度自然、大方。

4、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能够了解身边一些垃圾的来源,简单了解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指导学生如何倾听、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鸭先生屋前的小路被小动物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玩耍,那肯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那么老师也带你们到校园周围散散步吧!1、幻灯片出示校园干净整洁的环境。

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这么舒适的地方学习,该有多幸福啊!可是现在它变样了2、幻灯片出示环境变脏的图片。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地方变得这么脏呢?什么是垃圾呢?那么这些垃圾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怎么处理它们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垃圾是从哪儿来的:1、同学们,老师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2、分组交流:这些垃圾都是哪里来的呢?分组交流讨论3、汇报交流结果:每组选1位代表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

(组长汇报,学生认真听,及时补充)家里——你家的客厅里有什么垃圾?厨房?书房?卧室?教室——教室里有学习用品的废渣,午饭的残渣。

大街——落叶,不讲卫生扔的果皮纸屑,店铺扫出来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2篇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2篇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精选2篇(一)教案: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材:大班社会教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垃圾: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定义,明确垃圾的概念;2. 分类垃圾:介绍不同种类的垃圾,并让学生分辨不同种类的垃圾;3. 垃圾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如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等;4.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引发学生思考;5. 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垃圾的认识和感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探究:通过示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垃圾;3. 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垃圾,并让学生尝试分类;4. 观察:带学生观察一段垃圾处理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总结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5. 拓展:分享一些有关垃圾处理的小知识,如如何回收利用旧衣物、废纸等;6. 讨论:带领学生讨论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关注;7.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和要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8. 小结:引导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环保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问题引导、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和探究垃圾的概念、分类和处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另外,我还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

一、教案主题:我们身边的垃圾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的习惯。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垃圾的分类方法。

(2)垃圾的处理方式。

3. 教学难点:(1)垃圾的分类依据。

(2)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4. 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垃圾样品。

(2)准备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各种垃圾样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垃圾。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应该怎么处理吗?”2. 新课导入:(1)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2)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经验。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如某个社区的垃圾分类经验。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三、课堂实践:1. 垃圾分类模拟游戏:(1)教师设计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实践。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提高垃圾分类的能力。

2.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垃圾分类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的日记。

四、教学反思: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如是否清晰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考虑如何改进教学,如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案主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资源化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养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习惯。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垃圾资源化的概念和意义。

(2)垃圾资源化的方法和技术。

3. 教学难点:(1)垃圾资源化的技术和方法。

(2)垃圾资源化的实际应用。

4. 教学准备:(1)收集垃圾资源化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1、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农村孩子卫生习惯差,大班孩子多。

虽然经常强调,但是乱扔垃圾的现象还是很普遍。

有些孩子即使在幼儿园也会注意不乱扔垃圾,但出了校园就会不自觉地开始。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会经常看到田埂上的白面包袋,稻田里的零食袋和泡沫饭盒。

原因是,除了成年人的影响,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和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身边的垃圾,知道不能乱扔垃圾。

2. 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清洁的习惯。

3. 感受到脏乱环境的弊端和清洁环境不同的美。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垃圾,不要随便乱丢。

难点: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让孩子保持环境清洁不捡垃圾。

活动准备1. 图片、课件。

2.寻找和观察你周围不同的干净和凌乱的环境。

3.孩子们自己制作装垃圾的纸袋。

活动过程1.老师操作课件,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垃圾,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1. “香蕉、苹果等吃剩下的皮、果核就变成了垃圾。

”2. “用完的电池、喝完的酒瓶、写完的作业本乱扔掉就是垃圾。

”2.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并指出图片中哪些是生活垃圾,看到一个肮脏的环境和一个干净的环境时的感受。

1. “吃剩的瓜子壳,倒掉的饭菜、鱼刺、骨头,做饭剩下的蛋壳、菜皮,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各种废旧塑料袋、纸屑、纸杯、易拉罐等都是垃圾。

”2. “周围的邻居、路上的行人、车上的乘客、风景区的游客等如果把垃圾乱扔,就会把各个地方弄得又脏又乱。

”3. “你们看到又脏又乱的地方有什么感觉?看到清洁干净的地方又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停止乱扔垃圾。

1. “在家里你把垃圾扔在什么地方?”(垃圾桶里,院子的角落里,簸箕里的,塑料袋里等。

)2. “如果你在田边、土埂上、马路上、校园里发现了零食袋、废纸、瓜果皮怎么办呢?”(拾起来,找找附近的垃圾桶,扔到桶里;捡回家,扔到簸箕里……)3. “你在放学路上,出去玩的时候吃了香蕉、瓜子、面包、饮料等后的香蕉皮、瓜子壳、包装纸、饮料盒等都丢在哪里呢?”(带回家扔到垃圾桶里)4. “你在路上、水田边、汽车和火车上、船上有了垃圾后怎么办呢?能不能乱扔?”(放在口袋里带回家,扔在车上和船上的垃圾桶里,不能扔在路边、田里、车窗外、河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垃圾的危害,知道垃圾的来源,我们都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从而产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和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集体生成研究成果。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及环保图片、教师PPT。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校园的图片)启发谈话:孩子们,我们家乡的环境非常美丽,快跟我看看吧!(出示PPT)转折点,不和谐的画面。

1、说一说。

2、引出任务。

二、分组、分工交流资料,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你收集了什么?2、完成汇报单。

三、推选发言人1、尝试说亮点。

2、评价交流。

3、说体会。

4、再全班分享。

四、指导全班交流1、说一说。

2、评一评。

(1)个别评价。

(2)他人评价。

(3)教师评价。

3、延伸写一写环保标语。

五、实践作业设计。

1、争做环保小卫士。

2、小小回收站,学情分析学生对学校生活和环境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在参与中感受环保。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习如何搞研究,向学生讲一讲研究的方法,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创造条件。

汇报单和作业单1. 我说,大家听。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垃圾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成果ABCD2.写一写环保标语3.学会分类回收垃圾,做好家庭垃圾回收和处理。

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垃圾》这是一堂综合实践课,用课题形式,通过分组合作,讲自己身边的垃圾收集、整理以及变废为宝的故事,去感受综合实践带给同学们的乐趣。

课题围绕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一话题,拓展孩子们的视线,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课题可操作、可分享,小小制作、小组合作浸透着同学情、流动着教师对环保的忧患情。

《我们身边的垃圾》评课稿我们认为张老师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主要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身边的垃圾的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的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的教学反思王发梅【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正确的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灵活运用“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现代公民意义重大。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在“小伙伴之间自由交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背调动起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过程体现出来了,这样学生在感受了垃圾无处不在的同时,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口语交际水平也就会自然提高了。

以前的“听说”教学往往脱离实际的与静,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书呆子:在课堂上可能还大声说话,但一旦到了社会上酒会你嗫嗫嚅嚅,不敢开口,不能开口。

新课程把“听说教学”改为“口语交际”,并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其原因就在于此。

2、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如: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到庭院里、街道上、商场里、游乐场里……让我们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等。

这是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观察的任务,同时也交给了学生观察的方法,即“看看”“闻闻”“摸摸”等。

教师的引导自然、不露痕迹。

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一听,这是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入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

3、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交际的环境:教师设计的三个情境,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如:“如果……你会怎么样呢”,“能告诉老师吗”“说一说,好吗”等。

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情感没有了,学生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就有了。

其次,体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如:“小伙伴教交流交流”“小组互说”“小组互评”。

相同的年龄、相似的经验和认识,让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更为大胆、开放、自然。

模板教学反思

模板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一、联系实际,拓展空间“口语交际”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我们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先让他们说说自己收集的垃圾的来源。

因为学生有亲身体验,便有话可说,从而激起他们说话的欲望。

再由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以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景,鼓励参与创设交际情景,一方面,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有关的语境;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组处理垃圾的图片及一个生活动画短片。

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亲眼目睹,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说话的欲望,提高了辨别能力。

而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大组汇报等形式,扩大了参与的广度,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不足之处:1、学生对于垃圾的来源,说的时候范围不够广。

学生一般只能说一些小范围的垃圾,如家里的一些零食垃圾,学校的果皮纸削等,而不能把它扩大到我们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垃圾。

学生把垃圾的理解范围只限于在生活中的一些垃圾,而不能够扩大到工业,农业等社会各部门出现的垃圾。

当然这主要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关。

但出现这样问题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如果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些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垃圾的话,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更广,更深。

2、本课有关环保的问题,离孩子生活较远,表达起来难度较大,学生容易出现词不达意或无话可说的现象。

特别是“怎样处理垃圾”这一教学环节,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没有给他们一个“分类处理”的文化熏陶,和大环境的感染。

所以,学生对于这个话题比较冷场。

这跟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宏观调控失误有关系,课前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说,或者回避不行,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有这个义务把环保的理念灌输给学生,怎样灌输?是个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反思
2016-09-02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反思
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蔺玉玲
《我们边的垃圾》这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园地三里的一个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

这个主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的熟悉。

当然一年级的小学生也不例外。

再加上有了《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学习的铺垫,学生对身边的垃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

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达成“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入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

本节口语交际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因此,我依据教学内容,把握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特点,努力创设多个交际情境。

1、由《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为话题切入口,用课件出示垃圾图片,由此引发“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交际话题。

2、播放垃圾的对话。

废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呢!”塑料瓶说:“我的身体快被挤破了,真难受!”易拉罐说:“别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

”垃圾齐说:“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先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真让人着急!”地球先生说:“是呀,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身上到处都会是苍蝇和臭虫,小动物们也没有了家,人类就更难生存了!”由垃圾的对话引发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

3、由评选环保小卫士引发说说自己处理垃圾的想法等。

口语交际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垃圾”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而抗污染问题又是全世界人类所关注的,“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这个十分生活化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我要说”的欲望呼之欲出,教学设计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享受过程,多边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

于是,教学时,我创设和谐民主、生气勃勃、富有创意的课堂氛围,
创设共生与生、生与师多向互动的口语交流动态过程。

“要当环保小卫士,必须先说说你处理垃圾的想法,我们在学完保护环境这一组课文后,有的小朋友做了小制作,有的画了画,赶快拿出来吧!待会儿音乐一响,小朋友就把你处理垃圾的想法和好朋友说说,听听他有什么疑问,或给你提更好的建议,然后我们再来评选环保小卫士。


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想象的翅膀张开;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交际的态度、习惯、技能,恰当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即时评价,点拨调控,步步引领,释放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童趣活力,促进口语交际目标的达成。

三、彰显学生的个性化。

因为语言的多样性、灵活性,在口语交际时,学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就更加突出。

所以,口语交际应该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十分个性化的。

学生都是采用什么办法发现的呢?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询问家长和附近居民,用鼻子闻垃圾的味道、用手扒开垃圾察看,看电视、查图书……”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充分显现,课堂中,我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置身于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增强自主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美和激励,充分调动学生进步的信心和力量;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意见,甚至允许学生插话,做到形式自由、思想上放胆随意、表达上言无不尽,不但让学生说,而且还要说得出与众不同。

让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的花园,成为“群星闪烁”的智慧园。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楚;由于年龄的限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明显想得不够周全;课堂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