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基于人才培养视角
商贸教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基于人才培养视角陈伟杰邹艳(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100)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数据信息化呈现高度透明化,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是愈演愈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创新模式颠覆了企业的传统营销理念,同时也迫使高校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案发生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本文从面向大数据营销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实践优化环节出发,聚焦大数据时代对市场营销人才要求,探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5.0600引言展变化及市场环境变化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不断对于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应根据社会发的进行创新,以此来确保输出的人才符合现代社会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使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和谐共融。
如有针对地收集学生所关心的种种社会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各行业领域的税收法规、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深入社会实践,讲授专业前景、创新意识以及人生规划,还可以从税收角度理解个人、企业与国家的关系,理解税收调节经济、调节消费的作用,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认识我国税制改革趋势,在学习中国税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身边的税收现象,共同分析和解决身边税收问题。
以此发挥财税文化的育人作用,春风化雨中让学生学习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财税专业人才。
第二,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设定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次达到课程与思政的融合。
从基本层面,让学生认为本身就应该是课程的一部分;从情感层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体验层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学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深刻的研究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本文将对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设置新的课程,使会计学专业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
一、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和影响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结果,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管理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大数据时代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量的增加:大数据时代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客户数据等。
如何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会计学专业需要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
2. 数据质量的保证: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质量对于决策和分析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会计学专业需要重视数据质量的管理和保证,强化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数据分析能力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对于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课程往往未能满足这一需求,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大数据时代对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1. 课程内容的调整在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加强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数据分析方法、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模型等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在审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实务课程中也需要加强对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引入实际案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岗课赛证”融通下的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130知识文库2023.2(上)1 引言大数据时代催生了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而高职院校应及时关注大数据相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基础理论、工程实践于一体,为大数据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应用性、实用性、国际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撑。
笔者提出构建基于“岗、赛、证三融合”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对接职业技能证书、行业岗位需求、赛教融通”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岗赛证实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平台,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培育工匠精神,形成以赛促教、岗课对接、赛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对核心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 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历程与现状2.1 专业建设政策导向与背景国务院在2019年发布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七个方面二十项条例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其中的核心思想指出必须进行深化改革并且让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促进当前的现代化建设。
职教二十条中的第九条明确指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强调校企合作与赛证融通是本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2 当前大数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每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使国家科学技术岗位与互联网企和浏览各招聘网站以及相关文献,笔者整理调研结果梳理成本专业所对应的核心岗位及核心职业能力。
大数据技术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4对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4.1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的竞赛目的通过大赛培养参赛选手在企业真实项目环境下进行大数据平台搭建(容器环境)、离线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采集与实时计算、数据可视化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课融通、赛训结合的目的。
4.2 参加竞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大赛重点考查参赛选手大数据平台搭建(容器环境)、数据挖掘、数据采集与实时计算等能力。
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
空间信息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和卫星定位系统(GNSS )等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
此后,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资源、环境、灾害应急、地理位置服务以及国民经济数字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新的人才需求和学科增长点[1]。
2004年,武汉大学在全国首次开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该专业以“3S ”技术为核心,旨在培养具有深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空间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决策的专业技术人才[2]。
目前,国内已有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各校依托优势学科开展地理空间信息机理研究及应用,人才培养各具特色[3-4]。
1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交叉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测绘工程专业均有交叉。
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缺乏领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专业领域知识突出,但受信息技术水平所限,也难以在大数据浪潮中发挥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收稿日期:2022-08-09。
项目来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资助项目(202102245028、202102102148)。
第一作者简介:袁磊(1977—),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学时空数据挖掘、自然资源规划与配置工作,E-mail :***************。
引文格式:袁磊,杨昆,罗毅,等.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4):125-127.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4.04.030Apr.,2024Vol.22,No.4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2024年4月第22卷第4期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袁磊1,杨昆1,罗毅1,王加胜1,朱彦辉1(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面对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的挑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兼具“信息技术”+“领域知识”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该专业持续建设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地方应用型大学为例
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地方应用型大学为例冯珏,孙维峰(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运城044000)[摘要]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金融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专业特色缺失、新技术融入不足、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等问题,以运城学院为例,建立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框架下如何针对地方应用型大学构建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期为国内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金融工程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工程;课程体系;国家标准;专业特色[中图分类号]H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0)07-0184-03[作者简介]冯珏(1988-),山西运城人,金融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孙维峰(1980-),山东临沂人,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和公司金融。
[基金项目]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9175)。
一、大数据对金融工程的影响大数据通常指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尤为擅长对信息的搜集和对信息的处理。
通过对数据信息全方位的分析,企业能够在市场调查、战略规划、内部控制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把控,从而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所以,大数据分析能力是现阶段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众多行业中,金融行业对数据信息更加敏感,在大数据视阈下,金融业态、金融格局乃至整个金融生态都将发生巨大改变。
金融工程作为现在金融理论体系的分支学科,旨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增强金融风险管理、丰富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工程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一是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二是金融手段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三是为解决某类金融问题而进行的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金融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进一步掌握客户和市场行为,提高金融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作者:冯珏孙维峰来源:《商业经济》2020年第07期[摘要] 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金融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专业特色缺失、新技术融入不足、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等问题,以运城学院为例,建立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框架下如何针对地方应用型大学构建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期为国内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金融工程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数据;金融工程;课程体系;国家标准;专业特色[中图分类号] H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7-0184-03一、大数据对金融工程的影响大数据通常指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尤为擅长对信息的搜集和对信息的处理。
通过对数据信息全方位的分析,企业能够在市场调查、战略规划、内部控制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把控,从而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所以,大数据分析能力是现阶段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众多行业中,金融行业对数据信息更加敏感,在大数据视阈下,金融业态、金融格局乃至整个金融生态都将发生巨大改变。
金融工程作为现在金融理论体系的分支学科,旨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增强金融风险管理、丰富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工程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一是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二是金融手段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三是为解决某类金融问题而进行的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金融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进一步掌握客户和市场行为,提高金融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所以,信息技术的进步对金融工程的发展起到了物质上的支撑作用[1-2]。
本文结合运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多年的建设历程,对大数据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进行探讨,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金融工程专业提供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二、国内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发展迅速与专业特色缺失之间的矛盾在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将金融工程专业大都设置在硕士学位阶段,依托的学院主要包括商学院、工程学院、数学院,而国内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本科阶段居多[3-5]。
大数据时代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作者:鲁琴来源:《计算机时代》2020年第07期摘要: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对人才市场和各高校同类专业的调研,在信管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大数据新工科方向人才培养要求,在其课程体系中加入大数据处理、分析、挖掘课程,使之能够培养出多元化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应用型人才;大数据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0)07-40-030引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陈熹副教授表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来指导管理实践的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类属于管理学,根据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授予管理学学位或者工学学位。
辽东学院信管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毕业后获得工学学位。
随着社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需求增长,以前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辽东学院信管专业通过对人才需求市场的调研和国内各高校信管专业的调研,新增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构建出新的课程体系。
1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信管专业作为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产品经理和电子商务等。
大数据时代到来,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的数据海量增加,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需求,现在人才需求市场对大数据人才是高薪难求。
《猎聘2019年中国AI&大数据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大数据人才在全球爆发式发展,而另一面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严重人才荒。
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高达150万。
大数据人才平均月薪22322元,比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分别高出2150元和3275元。
大数据人才专业背景以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居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从业数排名居前10。
“1_+_X”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校企协同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GDJG2021024);广东省高职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王雪松(1974-),男,湖南祁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㊁课程体系构建等㊂1+X 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王雪松㊀冯欣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广东佛山528137)摘㊀要: 1+X 证书制度是落实立德树人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㊂我校大数据技术专业以 1+X 证书试点为契机,将 X 证书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㊁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推动课程体系与证书知识技能体系㊁课程教学标准和证书考核标准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有效对接㊂关键词: 1+X 证书;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2.0340㊀引言1+X 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㊂高职院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不断推进和实施 1+X 证书试点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探索 教师㊁教材㊁教法 三教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㊂在 1+X 证书背景下,我校大数据专业积极开展 1+X 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以 产教融合㊁书证融通 为抓手,及时将 1+X 内容有机融入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在 1+X 证书试点中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体系与证书知识技能体系㊁课程教学标准和证书考核标准㊁课程教学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等衔接不够,未能真正做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㊁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相融合㊂(2)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不够,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性,实践教学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多元化㊁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质量监控和诊断改进体系,影响实践教学育人效果㊂为此,大数据专业建设团队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区域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将证书培训内容适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对接企业用人需求设置实践课程,重构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案改革㊁教学方法创新,推动课程体系与证书知识技能体系㊁课程教学标准和证书考核标准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有效对接,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㊂1㊀探索 校企双元㊁课岗融通㊁项目载体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托广东(南海)大数据产业园企业优质资源,与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合作共建 大数据产业学院 ,建成具备大数据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创新 校企双元㊁课岗融通㊁项目载体 双主体育人模式㊂ 校企双元 是基础,根据大数据技术专业应用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项目载体 是手段,以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为依托,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和培养目标,合理设置微项目㊁虚拟或仿真项目㊁真实工程项目等递进式典型项目,以这些项目为载体分别在课程课堂教学㊁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㊁专业综合实习中应用和实施; 课岗融通 是目标,引入 1+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教学中的知识点和职业岗位的技能点相融合,将职业道德㊁职业素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 课程教学 企业考证 职业活动 的相通培养,通过推进 课岗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综合素质㊂图1㊀ 校企双元㊁课岗融合㊁项目载体 人才培养模式㊃99㊃根据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 1+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㊁适应性㊁针对性㊂深化校企合作㊁产教融合,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㊁资源,与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组织共同实施教学㊁培训,学生通过规定的专业课程培训㊁评价或考试,即可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㊂2㊀融入 X 证书职业标准,重构 书证融通 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2.1㊀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 专业模块㊁平台通用㊁方向互选 课程体系按照 校企双元㊁课岗融通㊁项目载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将 1+X 证书技能考核标准内容㊁新技术㊁新工艺等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依照专业模块课程(物联网模块㊁大数据模块㊁计算机模块)㊁平台共享课程(公共基础㊁专业基础)㊁专业服务岗位课程㊁方向互选课程等方面,重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让 1+X 证书制度融入学生学习全过程㊂图2㊀信息技术专业群 专业模块㊁平台通用㊁方向互选课程体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㊁物联网应用技术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隶属信息技术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对理论知识㊁技术技能基础要求一致,专业师资㊁资源㊁平台互通㊂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加强群内专业㊁平台㊁选修方向课程内容整合与共享,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 专业模块+平台通用+方向互选 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㊂ 专业模块 是根据专业群中不同专业特色而设置的,每个模块包含3-5门专业核心课程组成㊂ 平台通用 是根据专业群人才通用基本素质和能力㊁行业或岗位群通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设计,相关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㊁Java 语言程序设计㊁计算机网络基础㊁Linux 操作系统㊂ 方向互选 是根据专业群共同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以及行业共同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设计,学生可根据现实需求选课,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跨专业选择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方向课程,通过模块组合提升自身多种职业能力㊂2.2㊀校企协同重构分层递进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 大数据产业学院 为协同育人平台,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产教研学协同育人机制㊂根据 1+X 证书技能考核标准和专业 岗位能力 培养目标的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基于云的实践项目㊁实践类教材㊁共建课程资源库和案例库等项目递进课程模块,重构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㊂组建由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实施企业导师参与的 双导师 制实践教学,对接产业需求㊁职业标准与生产过程,以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仿真实训㊁项目实战与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㊂图3㊀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框架图在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 X 证书培训和考核技能㊁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按照 基础 专业 综合 创新 层级设置职业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块(如图3所示),基础层模块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认知与实践的基本技能,专业层模块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职业专项核心技能,综合层模块注重提升学生岗位职业综合技能,创新层模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㊁创业能力的注重和个性化发展,按照专业认知和技能发展规律㊁模块间内在逻辑和衔接关系,设定每个模块实践教学目标,按照 X 等级证书初㊁中㊁高级的职业技能标准,细化各模块实践教学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㊂探索问题教学㊁项目教学㊁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㊁自主管理㊁自我发展,突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共育和互聘互兼为途径,校企共建 双师型 教师团队,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㊃001㊃系和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新型活页式㊁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培训㊁实训等实践教学资源库㊂2.3㊀课程思政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在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上,树立新发展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劳动教育㊁职业教育㊁工匠精神㊁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育人根本㊂在实施教学改革层面,坚持 价值性㊁时代性㊁受用性 的原则,深挖其蕴含的中国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确保思政实施效果的达成㊂在 1+X 证书制度背景下,紧密对接新时代职业岗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命运共同体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将工匠精神㊁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思政课的育人功能㊂大数据技术专业坚持 思政融合㊁以点带面 的课程建设思路,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大数据应用开发 1+X 证书中的思政元素,找准 课程思政 的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在大数据采集㊁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开发应用等课程课堂讲授㊁学生实践中,通过介绍我国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坚定他们学习报国的信念;通过介绍大数据的重大价值和应用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创新重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介绍大数据涉足信息安全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责任信念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使命担当㊂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㊁创新能力和独立探索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不怕挫折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了解世情㊁国情㊁党情和民情,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性及针对性,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㊂3㊀引入 1+X 评价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3.1㊀建立 内外结合㊁以外调内 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健全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引入 1+X 评价培训机构㊁麦可思等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第三方评价和办学效益绩效考核㊂建立 内外结合㊁以外调内 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以预设目标㊁建立标准㊁信息采集㊁质量评估㊁质量反馈㊁诊断调控等为内循环,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为主体的 外循环 ,在 内外结合㊁以外调内 过程中,参照预设目标,对教学活动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分析㊁评价与改进,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㊂ 1+X 评价培训机构等社会第三方与学校共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由第三方通过问卷调查负责采集㊁统计和分析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学校㊂学校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对课程设置㊁教学内容㊁师资队伍㊁实训条件等方面的质量标准进行调整,加强教学督导与管理,规范实习过程,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㊂3.2㊀建立校企 合作育人 闭环自适应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集课堂教学实时评价㊁教学信息反馈㊁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功能为一体教务管理综合系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修订评价标准,扩充评价主体,加强评价结果的使用㊂建立由各二级学院㊁专家㊁同行㊁学生㊁班主任和 1+X 证书评价培训组织等共同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 大数据产业学院 互联网+ 众创空间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质量反馈机制㊂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专项工作组,为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组织保证㊂形成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与服务为保障,以专业诊断与改进为切入点,构建完善的目标体系㊁标准体系㊁制度体系,构建全要素网络化㊁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㊂4㊀结语大数据技术专业以 1+X 试点为载体,将 X 证书职业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标准有机对接,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建立常态化周期性诊断与改进机制,完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推进 岗课赛证 融通育人,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㊁适应性㊁针对性㊂参考文献[1]柴美娟.职业教育 1+X 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BIM)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9,(10). [2]谢宾.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10).[3]梁珍,顾丹.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2).[4]王雪松.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1,(6). [5]廖静很.高职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风,2021,(8).㊃101㊃。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职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以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基于大数据技术,探讨一种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核心课程1. 大数据基础知识:包括大数据背景、特点、架构等基本概念,以及大数据处理、存储、分析等基础技术。
2. 数据挖掘与分析: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模型建立和评估等内容,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工具。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涵盖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深度学习等,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 大数据技术应用:结合具体行业的案例,介绍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医疗、电商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1. 数据库技术: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优化等内容,以及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使用。
2. 数据采集与清洗:讲解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如爬虫、API调用等,以及数据清洗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介绍Hadoop、Spark等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和NoSQL数据库的应用。
4.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教授数据可视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将数据处理结果直观地展示和呈现。
三、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设置一系列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实验课程,如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机器学习实验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熟悉各种技术工具和平台。
2. 实习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项目,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培养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高职院校应注重大数据技术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材建设探索
广告与品牌研究学子园地103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材建设探索张晓丽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
在趋势的推动下,许多高校成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本文通过研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探索新专业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等问题,同时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材建设方面的研发成果。
关键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经济或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成为社会进步的新引擎,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
谈论大数据是时代话题,拥有大数据是时代特征,解读大数据是时代任务,应用大数据是时代机遇。
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数据科学,而数据科学承载着大数据发展的未来[1]。
在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下,为满足社会对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我国众多高校纷纷成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如何科学合理地搭建课程体系,梳理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全国高校专家及相关行业领域技术人员争相讨论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始终以“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服务社会”为使命,面对新兴专业,积极探索研发新产品,服务于高校教学需求。
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状况数据科学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形成知识、支持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数据科学家则是通过从数据中提取可操作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下,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人才成为各领域急需的人才,从事与数据科学有关的工作也成为当下年轻人较为追求的职业选择。
为满足社会对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纷纷建立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并设置数据科学专业。
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内容探讨
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内容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建设的需求,设计了课程内容,并探讨了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模式。
结论指出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强调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需求,并提出本文内容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本文旨在为管理类研究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大数据课程,培养其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数据分析能力、创新精神、需求分析、内容设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完善、培养、参考、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
大数据的涌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挑战,也使得数据分析成为管理类研究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开始引入大数据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数据技术。
管理类研究生作为未来各行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具备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构建适合管理类研究生的大数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潜力,也能够为企业和组织输送更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研究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深入探讨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即将对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大数据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格式等。
感谢合作!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大数据技术在管理类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管理类研究生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和学习态度,为推动管理类研究生大数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经管类本科院校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经管类本科院校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产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意识到大数据对业务和决策的重要性,因此,大数据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对经管类本科院校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进行研究。
一、现状分析目前在国内经管类本科院校中开设大数据专业的学校还比较少,这一领域的课程建设也比较薄弱。
在已经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中,大多数都是新开设的,并且大多数都是与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的,而经管类学院主导课程较少。
此外,在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单调。
由于大数据专业需要融合多个学科领域,所以课程大多呈现出计算机或经济学的单调性,无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大数据相关的各种知识领域。
2.实习机会不足。
由于大数据行业对实践经验的要求很高,学生缺乏实践机会会影响其职业发展。
但是目前大数据行业的实习机会还比较少,学生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实践机会。
3.课程更新慢。
由于大数据技术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和内容和现实发生偏差。
4.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大数据专业存在与多个领域融合的问题,经济学老师和计算机老师对跨学科的知识了解程度不一。
二、课程建设思路综合以上问题,经济学院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大数据专业课程的建设。
1.课程应强调实务导向。
包括实验室,实践证照,实习经历等。
2.建设跨学科的课程。
大数据涉及多学科的知识领域,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综合考虑各个学科的内容。
3.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课程。
因为大数据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大数据专业人才。
4.引入优秀的教师和教材。
大数据的教学需要行业经验和研究背景,这需要学院在教师招聘上下功夫。
同时,引进优秀的教材,如技术书籍、市场分析报告和公司白皮书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和技术前沿三、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建议将大数据专业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课程。
“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研究摘要: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多项通知,各大高校也全力探索满足新兴产业需求的新型工程教育中国模式。
大数据作为新工科专业之一,属于新兴计算机技术,是互联网时代行业应用的核心技术,对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行业对于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和研发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2016年,教育部审批通过我国第一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这代表了我国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正式开端。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引言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我们快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产业也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产业之一。
我国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的专业,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成功申报该专业,于2019年开设该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于2002年开设,是该院最早开设的计算机类专业之一。
随着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发布,正式将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合并,成立大数据技术专业。
新老专业合并后,如何重新进行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方向、更新课程体系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目标本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庆财经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对象,根据学院专业背景,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和校内外资源,体现专业特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课程板块,形成围绕培养目标的课程群体系,再逐一分析各个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其主要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递进关系,同时以“学训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导线,以真实案例实施为突破口,实现成果导向具体化、监评过程系统化,并重构专业课程群授课学时、授课模块、授课模式及考核标准。
会计专业融合大数据下课程体系构建浅析
关键词:大数据战略;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所谓的大数据则是指在有效的条件下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及分析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技术。
当下高校会计教育也开始不断实现改革发展,会计专业作为重要的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融合大数据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大数据时代正在推进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也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则是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通过探究当下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供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的思路,从而更好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1.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过于陈旧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从当前国内高校会计专业发展阶段来看,经历几次就大规模教育改革后,我国当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但主要以传统的课程体系为主,显然,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并未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课程体系搭建,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发展需要。
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对企业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当前会计课程体系做出部分的改革,但大部分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实践教学课程,并未从整体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搭建,并未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课程能力培养的等级,也从未有效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需要,从而导致课程体系仍较为传统。
2.课程体系构建重财务轻业务、重理论轻实践在当下传统会计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固化。
从实践教育工作中来看,会计专业的教学里面,主要是以传统知识灌输为主,在这种课程体系影响下,无法从本质上了解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中会计工作的真实需求,当下课程体系主要以会计核算演示为主,导致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会计的对象、本质以及行业的业务发展,显然企业之间的业务与财务工作并未完全融合,则导致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作者:杨博文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7期摘要:针对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从“道与术”的视角分析了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问题,剖析了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道”与“术”两类课程,基于道术相济的观点提出了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学课程体系道与术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26—0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变革,企业业务不断拓展,而且呈现出网络化、高速化、透明化以及全球化的多元特征,这就给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运营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必须对传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新需求——不仅懂得会计学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懂得会计学的多种实务尤其是网络操作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纸上谈兵,也要具备会计业务网上操作的实践技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以上两个方面其实就是会计学专业教与学两个主体都应该具备的“道与术”。
一、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道”“道”本是道家始祖老子提出的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后被引申为规律、规矩、规范,实际上又可以理解为道理、原理、机理等。
尽管大数据时代使云计算、物联网快速发展,会计领域电子商务、电子发票、电子银行迅速普及,对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一个基本认知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会计学专业课程的“道”。
比如,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等都是所谓的“道”类课程。
尽管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基本职能不再仅仅停留在核算和监督上,会计的组织形式也更加开放,但是由于会计的基本要素、基本原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因此,会计学专业的“道”类课程也依然是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为各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课程体系。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应该具备一定的层次性。
课程设置应该从基础课程到专业核心课程逐步深入。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和统计学等基础知识,旨在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课程,如数据可视化、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学方法应该以实践性为主导。
大数据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应有机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数据分析项目,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引入实习和工程实训等环节,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大数据业务和项目。
教学资源也是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提高师资力量。
应该完善实验室设施和硬件设备,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
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项目和实践机会。
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考虑。
课程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教学方法应以实践性为主导,教学资源应得到充分的保障。
只有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性健康大数据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创新性健康大数据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近年来,随着健康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健康大数据专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优秀的健康大数据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创新性健康大数据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发展方向。
在健康大数据领域,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健康大数据专业的现状健康大数据专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在教育界的发展仍然较为薄弱。
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并且,由于该领域的特殊性,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新性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1. 课程设置创新健康大数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与行业需求相契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创新。
可以在大数据技术、医疗健康知识、数据分析方法、数据隐私与安全等方面进行设置,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引入国际化、跨学科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环节创新健康大数据专业的实践环节也需要创新。
可以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习或参与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进行实践操作。
在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如不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尚不明确、课程质量监控难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
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同时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大数据云会计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究
大数据云会计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会计领域也不例外。
大数据对会计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和数据的高度复杂性。
面对这一挑战,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优化,以适应大数据云会计的发展需求。
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加强对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习大数据技术和工具的基本知识,了解与会计领域相关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大数据分析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
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会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庞杂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相关内容,包括统计学、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要加强对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的学习。
云计算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架构和主要技术,以及云计算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大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和防护方法,以提高对大数据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大数据云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相关技能。
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大数据实验、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及面向数据生命周期的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及面向数据生命周期的课程体系设计屈莉莉,陈燕,王聪(大连海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辽宁大连116026)摘要:大数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在广泛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
针对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需探索适合大数据类专业建设的模式和配套的课程体系。
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该专业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以围绕项目的学习实践,注重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培养,构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培养模式并优化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关研究工作可为高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和借鉴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6-0020-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Big Data Majors’Construction Based on Outcome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Oriented to Data Lifecycle QU Li-li,CHEN Yan,WANG Cong(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116026,China) Abstract:The talent training of big data related majors is widely valu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iscipline orientation,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suitable for big data majors’construction.Taking the major of big data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analyzed.Based on th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mode,focusing on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practice,focusing o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data life cycle management,the training mode of this specialty is constructed,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major is optimized.This relevant research can provide basic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data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specialty.Keywords:Big data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pecialty construction;curriculum system;outcomes-based education;data life⁃cycle management1引言“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被认为是继实验观察、理论推导、计算机模拟之后的第四科学研究范式。
大数据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朱丽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
有效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从而能够实现现代化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本文首先针对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大数据视角下的会计职业发展变革,并且论述现阶段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最后提出大数据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包括构建大数据化课程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建课证融通教学体系、强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注重会计人才岗位需求以及创建差异化多元化课程。
旨在可以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融合,从而能够实现整体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实现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专业课程;复合型人才;课证融通;校企合作引言对于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课程设置结构问题、课程设置内容问题、课程设置匹配问题。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会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在这个需要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实现价值管理方向的转变,那么就需要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一定的教学体系优化工作,能够将风险管理工作当做重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来进行价值管理分析,有效促进整体工作效果的提升。
那么怎样能够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呢?需要我们在具体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结构问题。
对于现阶段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工作来说,还存在一些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对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计中,主要是针对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无法进行一定比例的协调,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可以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掌握基础性知识结构,通过选修课能够提升个人的视野,并且让学生对会计这门专业更加感兴趣,对其未来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分析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特点、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尤其是从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分析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
了解涉及到水、土、光、热、气候资源,作物育种、种植、施肥、植保、过程管理、收获、加工、存储、机械化等各环节的农业大数据特征,探索多类型复杂数据采集、挖掘、处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了解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2. 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设置优化系统地分析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其缺位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提出我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方案。
(1)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其缺位分析:近年来,我院学科建设及本科专业建设取得来显著地发展。
学院现在涵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与计算机两大学科群,拥有7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电气、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但是,由于受到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特殊人才需求我院本科专业设置表现得特别滞后,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明显的缺位问题。
(2)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分析: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
它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共有13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比学科门低一级的学科称为学科类,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71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专业就是高考生填报的志愿,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258个。
本科专业设置上由于受到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规范与管理,需要严格遵照相关的要求与规范。
但是,国家层面的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存在滞后问题,因此需要本科专业设置上可以遵循就近的原则。
分析当前我国学科体系及本科专业设置,探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相近专业及其设置是本部分研究的重要内容。
(3)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优化:由于农业大数据是由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构成,对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与传统信息学科人才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显著不同,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决定了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我院本科专业设置与优化的方向及其建设内容。
通过整合与优化我院本科专业设置,可以为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与基础支撑。
3. 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国际与国内比较研究,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农业大数据的需求,构建我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1)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国际比较。
借鉴美国著名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经验,在US News计算机科学排名中位列前20名、在计算机工程排名中位列前10名以及工学院排名中位列前10名的22所美国研究型大学(MIT,Stanford,UIUC,Princeton,Texas-Austin,Cal-TAC,GIT,UM,Connell,Washington-Seattle,Wisconsin,UCSD,Maryland,UCLA,Harvard,Purdue,Columbia,U Penn,Yale,USC,UC-Berkeley,Carnegie-melon)1选择几所国际知名大学,诸如Connell(我校发展定位标准大学)等,分析其信息科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探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情况。
(2)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国内比较:面向21世纪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自从“985工程”启动以来,全国已有38所知名大学进入重点建设行列。
首批进入“985工程”建设的九所著名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几所大学虽然其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但年度科研经费,两院院士以及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量等关键指标却占到30-40%的比例2。
因此,可以选择相关大学来研究他们的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情况,对全面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3)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国际与国内比较,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农业大数据的需求,构建我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以及实验课程与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农业大数据的需求,探索如何设置种植业大数据分析、养殖业大数据分析、渔业大数据分析、土地管理大数据分析、1莫亮金,刘少雪. 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分析——基于22所美国著名大学统计数据的分析. 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01期.2黄志广. 中国九所著名高校办学特色评析. 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04期.农村能源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物流大数据分析等有关农业大数据相关专业课程。
4. 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从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实践环节和科研环节,开展专业技能培养研究,探索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规律及其最佳实施方案,促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基本思路是:基于我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大数据时代技术需求,实施“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的教改方针,推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开展以学科为基础,科教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中心运行体系与实验教学管理研究;以专业为研究单元,研究各专业人才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及其实现途径与方法,并提出解决方案;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模拟训练方法与途径、实训项目运行机制研究等。
(1)教学环节专业技能培养:教学环节专业技能培养是结合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牢固掌握课题知识同时,具备基本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从课程教学体系着手,在教学内容、课件制作、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外科研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创新。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基础,扎实的管理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掌握大数据分析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较好地掌握大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在教学内容上,探索以“少、精、宽、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创立一套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课件开发和雨虹教学云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探索教学内容和编排具有鲜明的特色,既深入浅出地讲清基本原理和方法,又将各种信息技术与农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状态,探索使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发现式等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上,研究让具有一定大数据分析经验的高年级研究生做助教的作用。
让他们结合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及其科研成果,具体讲授并演示大数据分析过程的技能。
探索这样教学能否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观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环节专业技能培养。
分析研究专业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及其效果提升问题,探索实验环节专业技能培养规律及其优化方案。
主要专业实验可能包括:计算机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设计、物联网应用设计、农业大数据分析(包括种植业大数据分析、养殖业大数据分析、渔业大数据分析、土地管理大数据分析、农村能源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物流大数据分析)等。
(3)实践环节专业技能培养。
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涉及大数据相关专业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探索专业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科研训练规律及实施最佳路径。
实践环节专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训练:获得良好的大数据分析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大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大学科研创新实践项目训练:鼓励学生根据课程内容立项申报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简称URP)和院创新基金项目,探索教师提供全方位指导的作用及其方法,培养了学生大数据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综合训练大学生利用四年所学全部知识,系统完成某一方面科研课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导师制度的作用及其完善实施措施。
●社会实践活动:探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指导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社会竞争力。
探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组织、实施、资助方法与学分设置及其实施效果。
(4)科研环节专业技能培养:科研环节专业技能培养是大学生本科教育的完善与补充,可以有效地发挥我院教师科研团队的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我院老师主持的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
为培养创新人才,探索在授课内容上适时地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促使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教学科研有机地结合,实践探索研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其特殊专业人才需求●面向大数据需求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优化●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大数据需求的本科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