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要点
简易计算器c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c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C的基本结构,包括算术表达式、运算符和操作数。
2. 使学生了解计算器C中的数据类型及其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3. 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简易计算器C的开发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C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如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相应的计算器功能。
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通过动手编写代码,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编程启蒙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编程基础。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的学生为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感兴趣的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实例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C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编程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C基本语法:介绍计算器C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定义及使用,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规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器C概述- 内容列举:数据类型、变量定义、常量定义、运算符、表达式。
2. 算术表达式:讲解算术表达式的构成,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算术表达式- 内容列举:算术表达式构成、运算符优先级、括号的使用。
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掌握程序的基本执行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程序结构与控制流程- 内容列举:顺序结构、程序执行流程、输入输出语句。
4. 简易计算器C程序设计:结合前面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C程序,实现加减乘除运算。
c语言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语言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特别是整型、浮点型的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3.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实现基本的数学运算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并处理输入异常。
3. 学生能够运用调试工具检查并修正程序中的错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编程的兴趣,认识到编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C语言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编程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C语言编程技巧。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目标分解: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实现加、减、乘、除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计算器的运算效率和用户体验。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C语言编程计算器的制作。
1. 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复习:回顾整型、浮点型等基本数据类型,强调其在计算器程序中的应用。
2. 运算符和表达式:详细介绍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如加、减、乘、除等,并讲解表达式的构成和计算规则。
3. 控制结构:- 顺序结构:巩固顺序执行的概念,并应用于计算器程序。
- 选择结构:讲解if语句,实现计算器的不同运算功能。
- 循环结构:介绍for和while循环,实现重复计算功能。
4. 输入输出函数:教授scanf和printf函数的使用,实现用户与计算器程序的交互。
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
c 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清除屏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
2. 使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简单计算器上进行正确的运算操作。
3. 帮助学生识别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了解其对应的数学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2. 提高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计算效率。
3.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使用技巧,如连续计算、顺序计算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态度,认识到计算器是学习数学的工具,而非替代品。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计算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中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兴趣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教材,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简单计算器,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外观、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1节《认识计算器》- 内容列举:计算器按键布局、显示屏、开机与关机、清除键等。
2. 四则运算操作: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2节《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内容列举:按键输入、运算顺序、连续运算、计算结果读取等。
3. 计算器使用技巧:教授计算器的高级使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3节《计算器使用技巧》- 内容列举:百分比计算、乘方运算、记忆功能等。
4.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4节《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列举:购物找零、计算面积、体积、速度等。
c设计简单计数器课程设计
c 设计简单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数器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计数器的设计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简单计数器;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计数器电路;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计数器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3. 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简单计数器,掌握基本电路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原理介绍:讲解计数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基本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计数器电路及其应用》2. 简单计数器设计:教授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简单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二进制与十进制计数器设计》3. 电路分析与搭建:指导学生分析计数器电路,学会使用基本电子元件,动手搭建简单计数器电路。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计数器电路分析与搭建》4.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计数器设计与制作,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实验部分《计数器设计与制作》5. 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对计数器电路进行调试与优化,确保计数器正常运行,提高计数器的稳定性。
c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c 简单计算器 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操作规则,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括号的作用等。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上的其他功能键,如清除、取反、百分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等方式,发现计算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计算器等电子设备的正确态度,爱护设备,遵守使用规范。
2. 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3. 通过计算器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操作类,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能独立使用计算器完成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本结构认知: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其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清除键等。
2. 四则运算操作方法: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器操作方法,以及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 加法和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运算- 混合运算及括号应用3. 计算器其他功能键使用:介绍取反、百分比、开方等特殊功能键的操作方法。
4.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购物找零、计算面积、计算速度等问题。
- 购物找零问题- 长度、面积、体积计算- 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整合。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基本结构认知、四则运算操作方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方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第三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方法(混合运算及括号应用)第四课时:计算器其他功能键使用第五课时:实践应用(购物找零问题)第六课时:实践应用(长度、面积、体积计算)第七课时:实践应用(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c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
c 简易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简易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认识到科技发展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课程,旨在通过简易计算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历史与原理:介绍计算器的发展简史,探讨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演变过程,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 简易计算器操作方法:详细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应用:结合数学课本中的实际例题,指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探讨计算器在辅助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如: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历史与原理,计算器的简单操作。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的操作方法,实践练习。
第三课时: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信息技术》第四章:计算器与计算机。
c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 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基本的数学运算问题,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计算器上的科学计算功能,如平方根、指数运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快速进行数值输入、计算和结果读取。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3.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态度,明白计算器是辅助工具,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不应过度依赖。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使用计算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运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操作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对计算器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将计算器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如显示屏、键盘、电源等。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一章内容列举:计算器按键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授加减乘除、百分比、平方根、指数等基本运算。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二章内容列举:各类运算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教授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三章内容列举:实际案例及解决方法。
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针对高年级学生,介绍科学计算器的拓展功能,如三角函数、对数等。
c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c 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显示屏、键盘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规范,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探索等方法,自主发现计算器操作技巧和功能特点。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易于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显示屏、键盘、电池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四则运算操作:详细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步骤。
3. 计算器操作规范:教授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规范。
4.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教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指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百分比、乘方等,并分享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及操作规范介绍。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教学,以教材为例题进行讲解和实操。
第三课时:实际问题解决,分组讨论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四课时: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其他功能并分享。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c简单计数器课程设计
c 简单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单计数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计数器的计数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进行简单计数器的数值读取和转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搭建并使用简单计数器进行计数。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计数过程进行问题发现和解决。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计数器应用案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简单计数器产生兴趣,激发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践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简单计数器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分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四章《有趣的计数器》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安排:1.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发展历史。
- 讲解简单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十进制计数系统及应用- 深入讲解十进制计数系统,使学生掌握数值的读取和转换。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十进制计数在简单计数器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搭建简单计数器- 指导学生分组搭建简单计数器,培养动手能力。
- 引导学生观察计数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 简单计数器的应用案例- 结合生活实际,展示简单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计数器应用案例,激发创新意识。
c课程设计简单计算器
c课程设计简单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简单计算器的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的。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完成计算器设计,学生能够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增强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简单计算器的原理介绍:讲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数学运算的。
2.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为学生编写计算器程序打下基础。
3.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原理和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2.案例分析法:分析已有的计算器程序,让学生从中学习编程技巧和方法。
3.实验法:学生动手编写计算器程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配套的教材,帮助学生学习计算器原理和编程语言。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计算器原理和编程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编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考试评估:设置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简单计算器原理和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计算器原理和编程语言知识。
2.教学时间:安排在正常的上课时间,确保学生能够专心学习。
c语言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c语言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C语言基础语法,包括变量声明、数据类型、运算符等;2. 让学生了解并运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3. 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理解模块化编程思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计算器程序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调试程序、查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计算器程序。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编程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编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设计。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2. 程序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if-else)、循环结构(for、while);3.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理解函数的作用,学会编写和调用函数;4. 模块化编程:按照功能模块划分,编写独立的函数,提高程序可读性和可维护性;5. 计算器功能需求分析: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括号支持;6. 算法设计:根据功能需求,设计相应的算法;7. 编程实践:根据算法,编写计算器程序,并进行调试优化;8. 测试与评估: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评估程序的正确性、健壮性。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课时: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2. 第2课时:程序控制结构;3. 第3课时:函数的定义和调用;4. 第4课时:模块化编程;5. 第5课时:计算器功能需求分析;6. 第6课时:算法设计;7. 第7-8课时:编程实践;8. 第9课时:测试与评估。
c计算器课程设计
c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掌握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2. 学会使用c计算器解决基本的算术问题,如加减乘除、括号运算等;3. 了解c计算器在科学计算中的拓展功能,如三角函数、对数等运算。
技能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c计算器进行日常数学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会利用c计算器辅助解决复杂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c计算器的操作,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工具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2. 增强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使用计算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产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c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清屏、基本数学运算(加减乘除)、括号运算等;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器概述及基本操作;2. c计算器的科学计算功能:介绍三角函数、对数、指数、开方等高级计算功能;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器的高级功能;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c计算器的各种功能;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器操作实践;4. 应用举例:结合实际数学问题,展示c计算器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教材章节:第四章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团队合作与讨论: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比赛,讨论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器的团队合作与交流。
教学大纲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c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2. 第3-4课时:讲解c计算器的科学计算功能;3. 第5-6课时: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计算器功能;4. 第7课时:应用举例,解决实际问题;5. 第8课时:团队合作与讨论,总结学习成果。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 课程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及其应用场景,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种按键功能及其对应的操作。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3.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计算器的维护与保养: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内容丰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计算器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使用手册和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计算器,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简易计算器设计】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简易计算器设计】1000字一、设计目的本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使初学者通过该计算器,了解C语言基本语法并且巩固数学运算知识。
二、设计内容(一)需求分析本计算器,要求能够完成一般的数学运算(加、减、乘、除),以及开平方、自然对数、正弦等常用函数的计算。
(二)功能设计1. 实现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符的计算功能,实现数值运算。
2. 实现开平方、自然对数、正弦等常用函数的计算功能。
3. 提供菜单界面,使用户可以选择所需要的计算功能。
4. 能够对输入的数字进行异常处理,如输入非数字字符等。
(三)技术实现本计算器的实现基于C语言,主要涉及基本输入输出和函数的应用。
1. 输入输出功能:本计算器通过scanf函数实现用户输入,通过printf函数将结果输出。
2. 函数应用:本计算器通过调用数学库函数实现对开平方、自然对数、正弦等常用函数的计算。
(四)算法设计本计算器的算法主要基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原理以及数学库函数的应用。
1. 加法运算:\t输入要加的两个数a和b\t输出a+b的结果2. 减法运算:\t输入要减的两个数a和b \t输出a-b的结果3. 乘法运算:\t输入要乘的两个数a和b \t输出a*b的结果4. 除法运算:\t输入要除的两个数a和b \t如果b=0,输出错误信息\t否则,输出a/b的结果\t5. 开平方:\t输入要开平方的数a\t如果a<0,输出错误信息\t否则,输出a的平方根\t6. 自然对数:\t输入要求自然对数的数a \t如果a≤0,输出错误信息\t否则,输出a的自然对数\t7. 正弦:\t输入要求正弦的角度a\t输出a的正弦值(五)程序设计以下是本计算器的主体代码:。
c计算器课程设计
c 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清屏、基本运算等;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4.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 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的兴趣,认识到计算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2. 学生养成使用计算器辅助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学生通过计算器课程,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计算器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器概述: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 计算器操作方法:详细讲解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3. 实际应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际应用场景,如购物、预算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授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统计(如平均数、总和等)和分析(如线性方程求解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c简单计数器课程设计
c 简单计数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C语言简单的计数器编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掌握使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计数器编程。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编写并运行一个简单的计数器程序;能够根据需要修改和优化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2.简单的计数器编程方法;3.程序的调试和优化。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课时: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2.第二课时:简单的计数器编程方法;3.第三课时:程序的调试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计数器编程的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编程实践,讨论和解决问题;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和调试程序,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2.参考书:《C语言编程实例解析》;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确保每个知识点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2.教学时间:每课时为45分钟,共12课时;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
教学安排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尽量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以下差异化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1.教学活动:提供课后辅导、编程竞赛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2.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作业和考试的难度和内容。
C语言课程设计(计算器)
目录1 前言 (2)2 需求分析 (2)2.1要求 (2)2.2任务 (2)2.3运行环境 (2)2.4开发工具 (2)3 概要设计 (2)3.1系统流程图 (3)3.2查询函数流程图 (4)4 详细设计 (8)4.1分析和设计 (8)4.2具体代码实现 (9)5 课程设计总结 (25)参考文献 (25)致谢 (26)1 前言编写一个程序来实现算术计算器。
通过结构体数组和共用体数组来存放输入的每一数字或运算符号的记录(包括1.2.3等数字, +、--、*、等运算符号), 然后将其信息存入文件中。
输入一个算术计算式, 就在屏幕上显示结果。
2 需求分析2.1要求(1)用C语言实现程序设计;(2)利用结构体、共用体进行相关信息处理;(3)画出查询模块的流程图;(4)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要求用函数的形式实现;(5)界面友好(良好的人机互交), 程序要有注释。
2.2任务(1)定义一个结构体类型数组, 输入0~9及+、--、*等符号的信息, 将其信息存入文件中;(2)输入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术计算式, 并在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3)画出部分模块的流程图;(4)编写代码;(5)程序分析与调试。
2.3运行环境(1)WINDOWS2000/XP系统(2)TurboC2.0编译环境2.4开发工具C语言3 概要设计3.1系统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图3.1系统流程图3.2查询函数流程图4 详细设计4.1分析和设计在程序的开头部分定义了结构替类型, 用来存放按钮信息struct s_button /*按键的结构体*/{int sx,sy,ex,ey;char *head;int press;}button[17]; /*图表按键数*/char far *vid_mem;static int tx=32,ty=3; /*静态变量*/float v1=0.0,v2=0.0;用输入函数input()来输入按键放在s_button数组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简单计算器学生姓名:00000 学号:000000000000所在院(系):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2012级网络工程1班指导教师:秦振涛职称:讲师2013年6月20 日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计算器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C语言课程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掌握C语言编程和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3)利用C语言进行简单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4)提高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一、用C实现如下功能: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类似于Windows附件提供的计算器软件,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进行浮点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求模运算。
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或课程设计总结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总结报告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详细写出编程步骤)、测试的步骤和内容、课程设计总结、参考资料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3、主要参考文献[1] 揣锦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VC++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 张建宏,汤练兵,马德骏.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科学出版社,2006[3] 陈清华.Visual C++课程设计案例精选与编程指导.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分四个阶段完成:1. 分析设计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
这一阶段前第1-2天完成。
2. 编码调试阶段:根据设计分析方案编写C语言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这一阶段在第3-7天完成。
3. 总结报告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
这一阶段在第8-9天完成。
4. 考核阶段。
这一阶段在第10天完成。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教研室意见:年月日学生(签字):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题目名称评分项目分值得分评价内涵工作表现20% 01 学习态度 6 遵守各项纪律,工作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
02 科学实践、调研7 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入生产实践等渠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
03 课题工作量7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
能力水平35% 04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0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05 应用文献的能力 5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06设计(实验)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5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装置安装、调试、操作等实验工作,数据正确、可靠;研究思路清晰、完整。
07 计算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处理和辅助设计等。
08对计算或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10 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综合的能力。
成果质量45% 09插图(或图纸)质量、篇幅、设计(论文)规范化程度5 符合本专业相关规范或规定要求;规范化符合本文件第五条要求。
10 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30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
11 创新10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成绩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本课程设计将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
其类似于Windows附件中自带的计算器。
这个计算器不仅实现了简单的四则运算功能,还实现了高级的科学计算功能,而且具有简洁大方的图文外观。
它的设计按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具有良好的界面、必要的交互信息和较好的健壮性使用人员能快捷简单地进行操作。
即时准确地获得需要的计算的结果,充分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和节约了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2000XP,程序设计设计语言采用Visual C++,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结构化与面向对象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程序设计,计算器,MFC,按钮控件目录摘要................................................................................................................................................... Ι1 前言 (2)1.1 课题背景 (2)1.2 课程设计目的 (2)1.3 可行性分析 (2)2 相关技术分析 (3)3 设计与实现 (7)3.1 算法的实现 (7)3.1.1 头文件 (7)3.1.2 取字符 (7)3.1.3 运算的处理 (10)3.2 计算器的结果测试 (12)3.2.1 测试一 (12)3.2.2 测试二 (14)3.2.3 测试三 (15)3.2.4 测试四 (16)4 源程序代码 (17)结论 (20)参考文献 (21)1 前言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
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阶乘,对数,开方,倒数等运算。
可对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
出现错误会给出相应提示,同时包含清除,退格,退出功能以及有与所有按钮相对应的菜单项。
1.1 课题背景计算器是日常生活中十分便捷有效的工具,能实现加、减、乘、除、开方、求倒数等简单运算的工具。
要实现计算功能,可以用VC++的知识编写程序来解决此问题。
该计算器大大的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及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该计算器使用非常简单和方便,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有巨大帮助作用,也对在职人员的工作有点帮助作用。
1.2 课程设计目的在程序设计中,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模拟计算器的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对命令语句的灵活应用。
在程序设计中,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一是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二是更先进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由于多个函数均需要访问某些数据,这些数据常被设计为全局变量。
而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关键是如何将问题域中的实体(即日常所见的概念)抽取出来,作为C++程序中的类,而属性与行为作为类的两类要素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应考虑类必须满足的约束。
1.3 可行性分析本设计是简单计算器。
日常计算机使用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有关计算的问题,一个小型的计算器软件变得非常有用,该校型计算器需要空间资源较少,对电脑其他程序的应用影响较小。
它的设计按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具有良好的界面、必要的交互信息和较好的健壮性;醒目美观的软件封面。
使用人员能快捷简单地进行操作。
即时准确地获得需要的计算的结果,充分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和节约了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1.4 需求分析本软件主要用于计算机windows 2000/XP以上版本的用户的使用,这次课程设计一般是实现简单计算器的功能。
要程序能实现:加,减,乘,除,开方,倒数等运算功能;还要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计算,显示及程序退出等功能。
另外还可以实现多种科学计算的功能,如:三角函数的计算,弧度与角度间的转换,对数指数的计算等等。
2 相关技术分析如图是整个计算器的流程图,打开计算器程序,输入数据,调用输入数据子程序。
子程序开始时m_num为零。
按下数字按钮后,判断m_num的正负号,对其进行相关处理,然后在判断是否有小数点,处理后输出结果。
回到总流程图中,输完第一个操作数后,若按下双目运算符,则把m_num存入num2,按下输入第二个操作数并算出结果。
若按下的是单目运算符,则直接对其处理得出结果。
若按下清零,则m_num等于0.在运算中还要判断运算是否合法,以及结果是否超出显示范围,以做出相关提示,按下清零。
算出后把结果保存至num2。
若需用算出的结果继续运算则回到输入完第一个操作数后,若不需要则判断试否需要开始新一轮的运算,不需要则结束。
它的设计按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具有良好的界面;必要的交互信息;简约美观的效果。
使用人员能快捷简单地进行操作。
即可单机按钮进行操作,也可直接通过键盘直接输入。
即时准确地获得需要的计算的结果,充分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和节约了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1)包含的功能有:加、减、乘、除运算,开方、求倒数等功能[1].(2)计算器上数字0—9为一个控件数组,加、减、乘、除为一个控件数组,其余为单一的控件。
(3)给对话框添加菜单。
(4)制定高级按钮控件,该按钮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可以根据用户鼠标的位置和单击状态的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3]。
(5)制定高级编辑控件,该编辑控件可以指定文本文字的字体和颜色。
(6)输入的原始数据、运算中间数据和结果都显示在窗口顶部的同一个标签中。
(7)实现对话框的扩展功能[2]。
(8)计算功能基本上是用系统内部函数。
(9)程序可以能自动判断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保证不出现多于一个小数点、以0开头等不正常现象。
图2.1 输入数据子函数流程图NNY键入一个数是否为正数?m_num=10*m_num+i m_num =10*m_num-i是否为小数?用UpdateData(FALSE)刷新显示还原m_num根据小数点后位数将键入的数除以n 次10累加到m_numYN继续键入数字?Y输入数据子函数 编辑框关联变量m_num =0图2.2 简单计算器总流程图Y开输入数据子函编辑框关联的变量保存至输入数据子函进行运运算是否合法把结果保存到num2m_num弹出对话框显示NY是否用保存的结果继续进行运算N结双目运算单目运算是否开始新一轮的计算 YN3 设计与实现3.1 算法的实现3.1.1 头文件首先对于一个程序的实现,我们需要运用很多的类,而对于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说,再编写一个类是很麻烦的。
头文件可以定义很多宏定义,就是一些全局静态变量的定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修改头文件的内容,程序就可以做相应的修改,不用亲自跑到繁琐的代码内去搜索。
所以我们需要应用前辈的经验,他们将很多的头文件写好,以便我们使用。
对于我所设计的简单计算器,就将应用很多的头文件。
如:#include <iostream>#include <map>#include <string>#include <cctype>3.1.2 取字符在一个简易计算器中,计算器值得输入与输出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程序中,首先应用枚举理出计算式所有可能出现的值,C++编程语言作为一种强大的语言,在写程序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为某个对象关联一组可选的alternative属性,所以我们常常就需要建立一个取值范围,在本函数中应用enum TOKEN value{…} 枚举函数;同时运用switch()函数来进行去自字符运算,这个函数的代码如下:enum Token_value { //首先定义Taken_value为enum函数,Token_value为枚举类型,枚举了该语言中的各种终结符标记(token)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