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27b02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0.png)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魏蜀吴争霸历史的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这部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1. 魏蜀吴争霸: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大势力崛起,彼此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斗。
最终,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和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人一同征战,成为忠实的战友。
他们的结义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对三国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曹操谋刺董卓:曹操企图刺杀董卓,但被发现,险些丧命。
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勇事迹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誉。
4. 温酒斩华雄: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名大将,勇猛无比。
然而,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斩杀了华雄,为刘备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5.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同作战,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斗。
三人联手,最终击败了吕布。
6. 孙坚藏玉玺:孙坚在无意中得到了传国玉玺,并藏匿起来。
这引起了袁术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孙坚的死亡。
7. 徐州之围:曹操与吕布在徐州展开激战,曹操运用谋略,最终成功解围并战胜了吕布。
8. 曹操徐州复仇:曹操在徐州遭到背叛后,决心复仇。
他平定了地方叛乱,并采取措施消除了隐患。
9. 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在酒宴上展开了一场智谋之战。
他们相互了解,并在后来的斗争中相互对抗。
10. 袁绍攻曹操:袁绍为了争夺天下,率领大军进攻曹操。
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最终袁绍败退。
11. 白马之围:白马之围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场战役。
为了救援被围困的白马城,曹操派遣大将徐晃等人前去解围,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
12. 曹操斩文丑:文丑是袁绍帐下的大将之一,曾与关羽交战。
在定州之战中,曹操亲自上阵,斩杀了文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3. 曹操郭嘉灭吕布:曹操和谋士郭嘉联手,成功地击败了吕布。
这次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4. 吕布貂蝉生死恋:吕布和貂蝉之间的感情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事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5d4d0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e.png)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作品,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故事。
以下是该作品中的一些主要事件概述:
1. 黄巾起义: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描绘了黄巾军起义领导者张角和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以为基础,发动对汉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2. 董卓之乱:该事件描述了权臣董卓篡位图谋,以及他在洛阳进行各种暴行和掌控朝廷的故事。
主要人物有吕布、貂蝉等。
3. 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以曹操和孙权之间的对决为背景,采取火攻策略,刘备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4. 华容道之战:这是刘备夺取荆州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关羽、张飞、黄忠等。
在战斗中,关羽被敌人所俘,但由于曹操对他的忠诚和赏识而被释放。
5. 五丈原之战:该战役发生在刘备和曹操之间,刘备在战役中被击败,并丧失了大量的士兵和将领,但最终因为曹操的不明智决策而错失追击的机会。
6. 官渡之战:这场战役是曹操与袁绍之间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描述了曹操编制新军,并最终击败袁绍的故事。
7. 群英聚义:故事中刘备、关羽、张飞等英雄相继结交,并一起起兵讨伐董卓、袁绍等暴君,形成了蜀汉、魏国和东吴三方势力的格局。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部分主要事件,这部作品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权谋和英雄故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c81b95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c.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武将之间的智勇较量以及各类奇巧的兵器和谋略。
下面将为您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第一章:黄巾起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地方官员董卓专权,朝廷腐败,社会秩序混乱。
民间传出:“天下将乱,非命且乱。
”一时间风声鹤唳,社会氛围紧张。
正当此时,黄巾军领袖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因民众的支持而发动起义。
这一起义成为黄巾起义,形成了强大的反抗势力。
第二章:义释张角在张角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举事者众。
然而,由于统一指挥的缺乏,起义军势力几乎分崩离析。
曹操、刘备、袁绍等英勇有识之士,纷纷打败敌军,为社稷尽忠。
其中,乌桓族的另义人赵云,获得刘备赏识,并成为其将领。
第三章:黎阳之战董卓专权之举引起了朝廷的不满,终于遭到了剿灭。
然而,世道仍不安宁。
各地的军阀为了争夺权力和战利品,开始相互争斗。
刘备、曹操、袁绍等人激战于黎阳,最终刘备惜败,逃到了幽州。
第四章:洛阳之战曹操为了追击刘备,发动了洛阳之战。
在战斗中,刘备军团被曹操军所围困,危急之时,关羽单刀赴会,解救了刘备。
这一战斗使得曹操军元气大伤,刘备继续逃亡。
第五章:三英战吕布吕布,又名“飞将军”,是当时的一位勇猛的将领。
他率部攻击刘备,结果被关羽、张飞等人围攻。
吕布虽然勇猛,但最终还是败亡于三英之手。
第六章:焚世黄巾董卓之死引起了董家的内乱,各地兵变不断。
而袁绍也趁机聚兵起兵,发动战争。
曹操和袁绍等军阀的角逐使得中原战乱不止。
景帝之子刘协被立为皇帝,此后董卓之乱逐渐平息。
第七章:单骑救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中原。
刘备、孙策等人纷纷起义,反对曹操的统治。
在此期间,关羽在白马坡单骑救出了刘备,目睹了关羽的英勇之事。
第八章:揭竿起义孙权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吴国,刘备建立了蜀国。
诸侯相继称王,分割了中原。
这是中国历史上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国故事简单概括
![三国故事简单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50e7a2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b.png)
三国故事概述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该小说以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以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对抗和个人英雄事迹。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和分析。
第一章:黄巾起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一个由张角等人领导的反抗组织“黄巾军”兴起,他们以“除暴安良”为名号,声称要推翻腐败的朝廷。
黄巾军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混乱。
然而,在这个危机时刻,出现了一位英雄人物——刘备。
刘备是一个出身贫寒但有着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的青年。
他积极参与镇压黄巾军,并结识了两位重要人物:关羽和张飞。
这三位英雄结为“桃园三结义”,发誓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奋斗。
第二章:群雄割据随着黄巾军的被镇压,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和豪强,他们趁机割据一方,争夺权力。
其中最有名的势力是曹操、刘备和孙权。
曹操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酷无情的人物。
他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迅速崛起,并成为北方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
刘备则秉持着仁义之心,努力争取民心,并与关羽、张飞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而孙权是江东地区的领导者,他通过与刘备联姻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在这个时期,各个势力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外交交涉和军事对抗。
曹操采取了许多手段来削弱其他势力,而刘备则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来争夺更多地盘。
孙权则利用自己在江东地区的优势,与刘备和曹操保持平衡。
第三章: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曹操率领庞大的北方军队进攻南方,企图统一中国。
然而,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巧妙地利用了火攻的策略,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场战役改变了三国格局,使得曹操对南方失去了控制力。
第四章: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后,中国分裂成三个主要势力:魏、蜀、吴。
曹操建立了魏国,并试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力。
《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故事概括
![《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612d3d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a.png)
《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故事概括《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故事概括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民⽣活⾮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愿与刘备共同⼲⼀番事业。
三⼈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美丽,张飞准备了青⽜⽩马,作为祭品,焚⾹礼拜,宣誓完毕;三个⼈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哥,关⽻第⼆,张飞最⼩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黄⼱起义。
朝廷发榜⽂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
刘备见了榜⽂长叹⼀声,刚好张飞听见,说“⼤丈夫不去为国出⼒,在这⾥长叹什么。
”刘备说⼒不从⼼,所以长叹。
张飞说他卖猪⾁颇有积蓄,可招兵。
刘备⾮常⾼兴。
两⼈就去喝酒,刚好关⽻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
三⼈志同道合,⾮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事。
)2、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带,这时南⽅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七次俘获孟获⽽⼜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之南蛮⼜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战诸葛亮就⼤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其间诸葛亮采⽤马谡攻⼼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悦诚服,觉得可以利⽤,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专⼼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军追⾄,这时孔明⼿下的将领⼠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开城门,独⾃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劫!(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f138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第一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三国演义有哪些故事
![三国演义有哪些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43cc0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f.png)
三国演义有哪些故事一、桃园结义《三国演义》的故事始于桃园结义。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在桃园中相互结为兄弟,共同立下誓言,以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
这个桃园结义的故事成为了后来三兄弟忠诚于国家、团结协作的象征。
二、黄巾之乱在东汉末年,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黄巾军起义爆发,他们以张角为首,号称大汉天子,反抗腐败的政府。
然而他们的力量仅限于民愤的爆发,最终被各路英雄所击败。
刘备、关羽和张飞正是在此时期开始他们的军事生涯。
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操领导大军进攻江南,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展开对峙。
在周瑜、诸葛亮的智谋下,联军利用火攻,使曹操大军遭受惨败。
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三国格局,为后来蜀、魏、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四、单骑救主关羽在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下,单骑奋战,救出了刘备。
这一英勇事迹成为了关羽忠诚、勇敢的象征,也展示了三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
五、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利用东风吹起,火烧赤壁,破坏曹军的船只。
这一计策显示出诸葛亮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也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之一。
六、刘备称帝刘备经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即蜀汉。
他在成为帝王后,积极推行各项政策,力图治理好国家。
刘备的称帝标志着《三国演义》故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七、华容道之战华容道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之间的一次关键对决。
曹操在这场战斗中遭到刘备的奇袭,被迫退兵。
这一战役显示出刘备智谋和决策的准确性,也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之一。
八、三国鼎立《三国演义》的最后,形成了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逝世后,蜀国进入了内应外敌的困境,最终被魏国攻破。
吴国则在东吴孙权的统治下,逐渐发展壮大。
九、刘备传国玺在刘备逝世后,他的儿子刘禅成为了新的蜀汉皇帝。
刘备将传国玺传给他的儿子,意味着蜀汉江山将继续。
然而,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刘禅并未能够继承父业,蜀汉最终被魏国所灭。
十、最后的统一《三国演义》的最后,曹魏灭亡,孙吴也在东晋的进攻下覆灭,中国重新统一。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080d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1.png)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基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描绘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主要历史故事:
1、七擒孟获:描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征服南蛮的过程中,七次擒获南蛮王孟获的故事。
2、草船借箭:描述了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和智谋,从曹军那里获得大量箭矢的传奇故事。
3、三英战吕布:故事描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英与猛将吕布的战斗,展现了吕布的英勇和三英的团结。
4、空城计:描述了诸葛亮如何利用空城计,成功抵御了司马懿的大军。
5、借东风:讲述了诸葛亮通过智谋和天文知识,成功借来东风,助赤壁之战取得胜利的故事。
6、失街亭:描述了马谡失守街亭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
7、单骑救主:讲述了赵云单枪匹马救出刘备之子阿斗的故事,体现了赵云的忠诚和英勇。
8、火烧赤壁:描述了周瑜采用黄盖的计策,利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大军的历史事件。
9、三气周瑜:讲述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智谋斗争,最终诸葛亮以三气之计使周瑜吐血而亡的故事。
10、单刀赴会:描绘了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展现了关羽的英勇和智谋。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8b806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9.png)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10个如下: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
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杀后,董卓派吕布出战,连胜数场。
千里走单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分别投奔袁绍与刘表,关羽被孙权所杀。
草船借箭。
周瑜让诸葛亮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单刀赴会。
东吴的鲁肃在刘备和诸葛亮离开之前就请关羽来东吴赴宴,关羽只带着周仓和几个船夫就去了。
过五关斩六将。
在得知自己的二位嫂子被抓之后,关羽决定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去寻找刘备。
在这期间,关羽经历了五关斩杀了六名将领。
华容道。
曹操败走华容道,而刘备的兵马早已埋伏在此地。
官渡之战。
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军奇袭袁军的粮仓,从而取得了胜利。
三气周瑜。
周瑜和诸葛亮从赤壁之战前夕开始斗智,一直斗到被气的吐血而去。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 三国演义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 三国演义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15ef6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1.png)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 三国演
义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三国时
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
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概括:
1. 刘备起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刘备起义反抗董卓。
他与
关羽、张飞成为义兄弟,建立蜀国,开始了他的事业。
2. 赤壁之战:为了对抗曹操的势力,刘备联合东吴孙权,经过
赤壁之战成功击败曹操,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 赵云单骑救主:刘备围困在长坂坡被敌人困住时,赵云单骑
冲出重围,救下了刘备。
这一英勇行为让赵云成为后世传诵的英雄。
4. 三顾茅庐:刘备在草庐三次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功招揽了
他为自己出谋划策,成为刘备重要的谋士。
5. 精英尽忠:曹操的文臣郭嘉和司马懿都出色地为曹操出谋划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华与忠诚。
6. 三国鼎立:刘备、孙权和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展开一系列的争斗和战争,其中包括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7. 卧龙诸葛:诸葛亮以其才华和智慧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他出谋划策,辅佐刘备统一中原,成为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聪明智者。
8. 汉中之战:刘备攻取雍州,在汉中之战中打败张鲁,统一了中国西部地区。
9.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被尊称为五虎上将,以其英勇威武而闻名。
10. 建安七子: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其兄弟子弟以及关羽之子关平等人共同被称为建安七子,承继了刘备的事业。
这些是《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的简略概括。
不同角色的英勇事迹、智谋计策以及争斗血战构成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概括三国演义故事情节
![概括三国演义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b45b15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1.png)
概括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历史时期的三国时代为背景,以英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为主线,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征战,展现了各种智谋、勇武与忠诚。
本文将概括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故事一:桃园结义三国演义的开篇,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义兄的桃园结义。
三人在桃园中,发下誓言同心协力,共同建功立业。
从桃园结义开始,刘备率领关羽、张飞和一群忠诚的随从,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
故事二:借东风火烧赤壁曹操是时代的一位强大的将领和政治家。
他统一北方后,决心南征。
刘备和孙权联手对抗曹操,最终在赤壁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
刘备派出周瑜向孙权借来东风,借助火烧赤壁之战消灭曹军,曹操遭受重创。
故事三:刘备取荆州曹操败退后,刘备趁势攻打荆州。
他派出诸葛亮出使东吴,劝说孙权与自己联盟。
最终,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与其共同对抗曹操,刘备成功夺取了荆州,开始自己的地盘。
故事四:赤壁之战后的政治斗争赤壁之战后,三国形成鼎足之势,刘备、孙权和曹操各自掌握一方。
随着剧情的发展,三国开始展开政治上的明争暗斗。
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婚姻联姻,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盟约订立,刘备接管荆州后的施政等等,都是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故事五:五虎上将在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武将队伍。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都是五虎上将中的佼佼者。
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各自拥有过多次战果,成为战争的中坚力量。
故事六:刘备称帝最终,刘备在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决定称帝,建立了蜀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三国时代进入了新的阶段。
通过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充满了智谋、勇武、忠诚、家族情感等元素。
这些故事情节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和军事争斗,也传递了一种“忠诚者得封侯”的价值观念。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并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重要故事情节和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重要故事情节和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dda2fa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8.png)
三国演义重要故事情节和人物简介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那超级经典的三国演义里的重要故事情节和人物简介哈。
一、重要故事情节。
1. 桃园结义。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这时候啊,有三个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偶然相遇,那真是一见如故啊!三个人志趣相投,都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就选了个桃花盛开的地方,摆上祭品,焚香结拜为兄弟。
这一拜可不简单,他们发誓要同生共死,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了打天下的征程啦。
2. 三顾茅庐。
刘备一心想要兴复汉室,可就是缺个厉害的谋士。
有人就给他推荐了诸葛亮,说这诸葛亮啊,那可是有经天纬地之才。
刘备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
可这诸葛亮架子还挺大,前两次刘备去的时候,他都不在家。
刘备那叫一个执着啊,一点儿也不生气,第三次又去了。
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就答应出山辅佐他啦。
从这以后,刘备的势力那是越来越强啦。
3.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就想着把南方也给拿下。
于是他率领着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
这可把孙权和刘备给急坏了,他们知道光靠自己肯定打不过曹操,那就只能联合起来啦。
于是,孙权派周瑜为大都督,和刘备的军队一起组成了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和曹操的大军展开了一场大战。
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精彩啊!周瑜采用了火攻的计策,一把大火烧得曹操的大军鬼哭狼嚎,曹操大败而归。
赤壁之战可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哟。
4. 空城计。
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结果马谡这小子太自负了,不听诸葛亮的安排,把街亭给弄丢了。
这可麻烦了,诸葛亮身边没多少兵了,而司马懿的大军正朝这边杀过来。
这时候,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超级大胆的主意——空城计。
他让士兵们都藏起来,把城门大开,自己则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
司马懿到了城下,一看这情况,心里就犯嘀咕了:“诸葛亮这家伙一向谨慎,今天怎么城门大开,这里面肯定有埋伏!”于是,他犹豫了一下,就下令撤军了。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ac313b9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f.png)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以描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为题材,展现了各个势力的兴衰和英雄人物的智勇才华。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其中包括三国的分裂、英雄豪杰的争霸、刘备、曹操、孙权等重要人物的兴衰等内容。
一、黄巾起义及三国分裂故事的开端是黄巾起义,该起义由张角等人发动,反对腐败的东汉政府。
张角自称大汉天公将军,他和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带领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
而后,刘备、关羽、张飞结识于桃园,成为义兄弟,并在各自的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
东汉王朝由于内忧外患,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
在这个时期,东汉朝廷内部势力分为董卓集团和宦官集团,社会动荡不安。
各地英雄豪杰纷纷加入战乱,形成了各个割据的势力,从而拉开了三国时期的序幕。
二、英雄豪杰的争霸《三国演义》中,各个英雄豪杰都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智勇,在战争中不断争夺权力。
其中最著名的三位英雄是刘备、曹操和孙权。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正面形象,他有着仁德之名。
他与关羽、张飞组成“桃园三结义”,并通过不懈努力和智慧,最终建立了蜀国,并称帝为汉中王。
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战略。
他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征服了一大片领土,并称帝为魏武皇帝。
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他在与刘备和曹操的争夺中,巧妙运用外交手腕,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势力,并建立了自己的江南地盘。
三、势力兴衰与英雄人物命运《三国演义》中的势力兴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
在争霸过程中,各个势力的命运时起时落。
刘备虽然最终建立了蜀国,但其势力和地盘一直受到曹操和孙权的威胁。
刘备在成为皇帝后,深感无力,最终病逝于白帝城,留下了令人感慨的一生。
曹操的势力起初非常强大,但他一直没有能够击败刘备,后来又有孙权的崛起。
最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走上了没落之路,而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帝位。
孙权则在刘备逝世后成功夺取四川,同时他的都督陆逊在赤壁之战后,击退了曹操的大军,稳定了江南的势力。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0b4f32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e.png)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英雄人物之间的斗争与智谋,展现了一个充满战争、政治斗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主要的故事情节。
1. 黄巾之乱黄巾起义是三国演义中最早的重大事件之一。
由于汉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频发,人民生活困苦,一批被压迫的农民组成“黄巾军”起义反抗统治。
关羽、张飞、刘备等主要英雄人物在这场战斗中相识,并结为义兄弟。
2. 董卓之乱董卓是一个权谋狡诈、残暴无道的官员,通过掌握朝廷大权,终于被迫成为权臣。
董卓专横跋扈,残害百姓,刺激了一些忠义之士的反抗。
刘备、关羽、张飞和曹操等人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董卓。
其中,吕布是一个与董卓势力有勾结,但后来背叛董卓的角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很多曲折和戏剧性。
3.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和孙权联军,而联军的主要将领是周瑜和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巧妙安排,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军队。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也印证了“舌战”比实力更为重要的观点。
4. 五虎上将五虎上将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他们以个人的英勇和武力,在三国演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被称为“五虎上将”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勇武善战,具有出色的战斗能力和威名。
5. 华容道华容道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的故事情节。
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追击刘备,刘备只身逃脱。
他的两位义弟关羽和张飞被俘,关羽被曹操看重,但是张飞因其凶猛而被曹操重视,关羽为了救张飞冒死救出,逃过一劫。
华容道也成了一个比喻逃脱困境的成语。
6.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诸葛亮在神机军中使用的一种战术,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在蜀国与魏国的战争中,诸葛亮利用地理优势,精心策划了十面埋伏的战术,成功地封锁了魏军的退路,兵分多路,最终击溃了敌人的大军。
7. 刘备称帝在刘备和曹操的争霸战中,刘备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占领了西蜀地区,称为“蜀汉”,建立起自己的王朝。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fd8459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a.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融入大量虚构情节,讲述了三国时期的乱世英雄、政治斗争和战争冲突。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第一章:桃园三结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席卷全国。
义军首领张角等三口人,不满朝廷腐败无能,率领一万吐纳道术的信徒反抗朝廷。
这时,关羽、刘备、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
刘备得到县令的推荐,遭到了曹操的阻挠,从而在白马津川遇到了曹操。
第二章:焚书坑儒曹操在白马津川战败,被刘备救下。
刘备得知曹操为了消除心腹之患,命人焚烧书籍。
刘备闻讯后深感快要毁灭后嗣,决定离开并组织起众多志同道合的人马。
第三章:白马之围刘备离开后,曹操在白马津川与袁绍作战,取得胜利,稳定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一方势力的领袖。
而刘备则在逃亡中遇到了吕布,成为了吕布的协助者。
第四章:黄巾之乱东汉政权内斗激化,各类起义军开展起义,其中最为知名的是黄巾起义。
曹操与吕布、刘备等人合作,对抗黄巾军。
经过连番苦战,曹操等人终于平定了黄巾起义。
第五章:西凉割据曹操平定了黄巾起义后,与袁绍展开了多次战争,最终曹操取胜并平定了北方局势。
同一时期,刘备在吕布的协助下,收服了一些地方势力,开始在西凉地区割据。
第六章:赤壁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北方,但在进攻江南时,遭到了孙权、刘备等人的抵抗。
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北,江北局势重新稳定。
第七章:单骑救主历史转入了三国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为主的三国鼎立局面。
曹操称汉王,以讨伐蜀国为借口,开始对刘备发动进攻。
关羽带兵千里单骑救主,被曹军打败,最终被曹操囚禁并斩首。
第八章:火烧新野刘备与张飞、赵云及刘备的妻子孙尚香等人逃到新野,曹操派大军前来讨伐,刘备命令人们烧毁粮食,以示不屈。
最终,由于新野城防不固,刘备全家逃往江陵。
第九章:定军山伐蜀曹操派出大军进攻蜀国,命令许褚假扮为逃兵引诱刘备,然后围而不攻而待刘备自投。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ed7f5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0.png)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概括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黄巾起义为起点,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的历史时期,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情节概括如下:1. 黄巾起义。
故事以黄巾军起义为开端,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在此时初现。
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而刘备、孙权则分别在南方建立了各自的势力。
2. 三顾茅庐。
刘备在桃园结义时结识了关羽和张飞,三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流落民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从而建立了蜀汉势力。
3. 赤壁之战。
孙权与刘备联合,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这场战役被称为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篇章。
4. 华容道救阿斗。
刘备败走华容道时,关羽放了曹操的妹妹,而曹操也放了刘备的妻子。
这一情节展现了关羽的忠义之心。
5. 三国鼎立。
随着割据势力的崛起,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曹操死后,曹丕篡位称帝,建立了魏国。
孙权也称帝,建立吴国。
而刘备的儿子刘禅继承了蜀汉的江山。
6. 诸葛亮南征北伐。
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多次战败于魏国大将司马懿,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7. 吴国灭亡。
孙权逝世后,孙皓继位,但吴国逐渐衰落。
最终,魏国大将司马昭发动伐吴之战,攻破了吴国都城建业,结束了孙吴的统治。
8. 三国合一。
司马家族篡位建立了晋朝,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概括,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888921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b.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下面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欢迎来参考!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国演义》内容概要: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相关阅读: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明白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
”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
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齐去寻刘备。
因无丞相(即曹操)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斩将闯关,在曹操辖境内,“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最后最后与刘备兄弟主臣相会。
下集“战官渡”,叙曹操进兵官渡,击败袁绍,兵临冀州。
三国演义的故事(二):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
三国演义 主要故事
![三国演义 主要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4ed44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9.png)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其主要故事的概述: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共同谋划天下大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董卓乱政:董卓趁机入京掌控朝政,滥杀无辜,引发了各路诸侯的联合反抗。
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联手与吕布激战,展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官渡之战:袁绍率领大军进攻曹操,曹操凭借智谋和将领的英勇,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欲统一中国。
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大破曹军。
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陆逊采用火攻战术,大破蜀军。
七擒孟获:诸葛亮南征孟获,七次俘获孟获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归顺蜀汉。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最终病逝于军中。
空城计:司马懿攻打蜀汉,诸葛亮无兵迎敌,却大开城门,自弹琴瑟,骗过司马懿。
借东风: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
长坂坡之战: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杀出重围。
草船借箭:诸葛亮巧用计谋,借箭于曹操。
这些故事情节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和英雄豪杰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表现( )之情。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庄子 《齐物论》
1、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 蝶,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 来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周 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迷惘之境。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 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 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珍惜一生一世。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唐)崔珏《哭李商隐》(其二)
思考尾联诗人的情感? 锦 瑟 1.尾联有哪些矛盾的词语,这些 此情可待成追忆,
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情感上的绝望
只是当时已惘然。 2.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四:拓展学习——多面李商隐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 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 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用典,美好愿望(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用典,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对 于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 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 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 然惆怅了。一切恍如隔世,不堪回 首!
怅惘苦痛、无可奈何。
二、《锦瑟》赏析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论诗绝句》 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 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 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 无可倚之亲。· · · · · · 及衣 裳外除,旨甘是急。乃 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chōng 。”
----《祭裴氏姊文》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 无可倚之亲。· · · · · · 及衣 裳外除(丧服脱下来), 旨甘是急。乃占数(报 了一个户籍把我的名字 放进去)东甸,佣书(帮 人抄写)贩舂。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二)根据字词、意象、结构把握 全诗情感、意境、主题
1:字词与典故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美好年华 一弦一柱—— 一年又一年 •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锦瑟”起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 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思忆青春年华,惋惜、伤感
• 月光、日光、 珠——象征分别的爱人,也可象征 不被欣赏的 才华,或二者兼有之。 玉——象征某种 不可企及的物或 思想。 • 珠泪、玉烟:都是复杂意象,象征 美好事物的不可企及。
3、全诗结构 从“锦瑟”到人生 梦与现实的相对性 人生的悲哀
自己的迷惘
“ Was it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Fled is that music: do I wake or sleep?” —— Keats “Ode to a Nightingale” “这是幻觉,还是梦寐?那歌声去了:我 是睡?是醒?” 济慈《夜莺颂》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表现( )之情。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怀恋、迷惘之情。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 其眼能泣珠。” 孤寂、悲戚。明月、珍珠、眼泪,既高 旷皓净又凄寒孤寂,美丽与痛苦相连,凄 美绝伦。
每一句都代表了一种心境、 一种心绪。请你试着说说。
(一)前人有关此诗的各种解释
1:爱情诗说(对象分别是“锦瑟” ,无名女,或飞鸾、青凤) 2:咏锦瑟说 3: 悼亡说 4:自伤身世说 • 与其胶柱鼓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 不求甚解。
2 意象、象征、典故的结合
瑟——实际的物体,对人生、诗歌的象 征意义。咏锦瑟说 蝴蝶——具体的,想象的,蝴蝶象征某 种超越的自由,也象征人的存在的不真 实。自伤身世说 悼亡说 杜鹃——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也象征不 合法的爱。爱情诗说
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 ,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 ,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 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 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 、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年9月版。)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 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动人心 腑。 难言的怨愤。杜宇托春心于杜鹃, 作者托春心于锦瑟,生而不能,死 则续梦!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 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坐在忒tuī拜 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 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 果路人猜错,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 了谜底,斯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斯芬 克斯后来被比喻作谜一样的人和谜语。
(一)李商隐诗中的名句: • • • •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二)哭刘蕡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 素女弹瑟发出的声音太悲哀了,使听者 流泪,泣不可止。泰帝说,没有人能够 忍受这样悲哀的音乐,就把瑟的弦减少 了。 • “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 志》),所以后来的瑟最多只有二十五 根弦。
作者生平
李商隐(812—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 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一生时运 不济、命运多舛。
三、李商隐的影响
北宋初年的西昆派 二十世纪在英语世界的流行,被誉为“中国 九世纪的巴洛克诗人。”
“为什么李商隐对现代西方读者有特殊魅力。主 要是他对人生复杂的态度和他同样复杂的表达形 式更能通达于西方脾性。他对人生的信念使他诗 中的境界比超然淡泊的陶潜和王维更可亲近。他 探究人生经历并以一种激情或者反讽的眼光看待 它的能力可能使他的诗比李白自我中心的倾诉或 者白居易沉闷的说教更令人舒适。他对神秘或想 象之境的探索也许拨动了对非理性和“荒谬”感 兴趣的读者内心敏感的弦。同时,在他的一些诗 歌探索的世界中,倦怠的美人、异国情调的芳香 、奇异的药丸、刺绣和珠宝、音乐及舞蹈,都是 一种波德莱尔式的往事回想。”
5、总结《锦瑟》主题
人生若梦:诗人在此思考普遍意义上的人 生、爱情、诗!为什么锦瑟有五十弦五十 柱,让人用以弹奏音乐呢?没有原因,这 正如人的生命只有一定的时长一样没有原 因。诗人可以把各种经历写成诗篇作为对 人生的反应。可回首过去,到底什么是真 ,什么是非真?人生若梦,当所有的爱、 苦难、希望、失望,都犹如锦瑟上弹奏的 音乐消失之后,弦仍在、诗仍存。
4 《锦瑟》诗中的意境
• 诗中所体现的意境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所有不能 同时存在的事物被放置在一起:月光、阳光、海 、山、现在的情愫、过去的经历,实际发生的、 想象中的。诗中的现在不仅由诗人个体的过去, 也由历史的过去(庄周)和神话的过去(望帝) 混合而成,人类世界、自然世界、超自然世界融 为一体。诗人的思想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界限被打 破:因此诗人不仅在情感层面上反应了现实(诗 人的悲伤、遗憾等等),也在智识层面上促使我 们思考人生和爱的意义。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 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戴叔伦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锦瑟”的典故
• 古时候,天上的泰帝(是天上最高的神仙 )手下有一个仙女,就是素女。有一次, 泰帝请素女鼓瑟,弹什么样的瑟呢?就是 这个锦瑟。据说,锦瑟上面有五十根弦。 一般来讲,中国所说的琴有两种,有五弦 的琴,有七弦的琴,中国所说的筝一般是 十三弦,琵琶是四弦,可是这种瑟竟有五 十根弦,它比所有的乐器都繁复,所以这 种乐器弹出来的声音就比所有的乐器都悲 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