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信息化模型及解决方案设计
一种基于ICA方法的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方案
5G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能效, 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会 显著提升, 异构超密集组网将成为发展趋势[1]。5G 系统即将引入的海量接入设备、服务和应用, 以及 可能出现的超密集组网技术, 使得无线电磁环境更 加复杂, 无线电设备之间的干扰显著增加, 严重时 会对广播、通信、空间探测等造成影响及危害。这 不仅会提高对无线电信号监测质量的要求, 也会增 加无线电信号的监测难度。传统方案采用单一的大 型监测站对大片区域进行监测, 无法对小型设备进 行有效的监测; 并且大型监测站设备昂贵, 架设和 维护成本高, 对架设地点也有较高要求, 无法进行 大规模的布设, 容易出现监测盲区。因此, 传统的 无线信号监测方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
一种基于 ICA 方法的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方案
张竟枢 吕梦菲 李斗† 杨延军 赵玉萍
北京大学现代通信研究所, 北京 100871; † 通信作者, E-mail: lidou@
摘要 为了解决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布局和信号处理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的监测方 案, 利用 ICA 方法对监测信号进行处理, 达到源信号分离及异常信号源检测的目的。搭建仿真平台对该方案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 并对影响监测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该方案对源信号分离和异 常信号源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无线通信; 网格化监测; 独立成分分析; 异常检测 中图分类号 TN927
作为处理盲源分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独立 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极大的发展。关于 ICA 方法最早的研究由 Jutten 等[2]完成, 他们提出一种 自适应的分离算法。Cardoso 等[3]进一步提出一种
无线电监测站监控系统方案
目录第一章 概述 (1)第二章 总体介绍 (2)◆ 实现五大功能 (2)◆ 解决四个问题 (3)◆ 具备三个亮点 (6)◆ 提供双重保障 (13)◆ 体现一个标准 (13)第三章 方案设计 (14)一、 设计思想 (14)(一) 分布式结构,设立总控制中心 (14)(二) 独立于其他业务系统,单独运行 (14)(三) 稳定运行,7×24小时监控机房环境 (14)(四) 具有自动触发联动报警功能,保障机房环境,以及财产安全 (14)(五) 具有系统自检,自我保障功能 (14)(六) 具有防火墙,自我防病毒功能 (15)二、 设计的依据 (15)三、 系统部署 (16)四、 网络结构 (18)第四章 方案介绍 (20)一、 大谷分布式机房监控特点 (20)(一) 超强稳定性 (20)(二) 一次投资搭建统一平台,终身受益 (20)(三) 系统逐次添加,节省资金 (21)(四) 可以不连接中心软件,直接用网页访问 (21)(五) 保护已有投资 (21)(六) 平滑升级扩展 (21)(七) 利用网络接口无缝接入监控中心软件 (22)(八) 相对独立的综合安全监控系统 (22)(一) 配电监测子系统 (23)(二) UPS监测子系统 (25)(三) 空调监控子系统 (26)(四) 漏水监测子系统 (27)(五) 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29)(六) 门禁管理子系统 (30)(七) 防盗报警监测子系统 (30)(八) 图像监控系统 (31)(九) 手机视频监控 (35)(十) 监控报表(包括可定制的监控月报功能) (38)三、 主要产品介绍 (39)(一) 网络路由数据采集器 (39)(二) 摄像机 (40)(三) 网络视频服务器 TG‐HV5002 (41)(四) 网络视频集中解码平台 TG‐HV8000D (43)(五) 监控服务器 (43)(六) 手机视频服务器 TG‐MOBI‐SVR (44)(七) 大屏幕液晶拼接墙显示系统 TG‐MON‐LED (45)四、 方案配置 (46)第五章 实施计划 (47)一、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7)(一) 工程领导小组 (47)(二) 工程协调小组 (48)(三) 工程技术小组 (49)二、 施工计划 (50)第六章 培训计划 (51)一、 培训目标 (51)二、 培训项目 (51)第七章 售后服务 (53)一、 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53)二、 技术支持服务方式 (53)三、 售后服务承诺 (54)四、 联系方式 (54)第一章 概述随着无线电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监测站机房集成了越来越多的监测设备,一般价值几百上千万,都是非常昂贵、非常精密的仪器设备,对温湿度电流电压等环境要求非常高。
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数据分析
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数据分析作者:蒋仟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7期摘要:无线电技术逐渐发展,各类无线电业务也层出不穷,台站数量高速增加,无线电频谱资源呈现紧张化,电磁环境也开始变得复杂。
在当下的电磁环境变化下,必须深入研究探索,建立一体化监测系统,并实行无线监测,整合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无线电;环境监测;监测数据引言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是复杂电磁环境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监测各种通信和雷达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测量定位,获取信号频率,以及特征参数。
而后,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预测,及时调整电磁环境。
本文会多角度介绍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并具体分析监测站布局、监测距离、灵敏度,以及测向精度的估算方法,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其中也包括体系框架的设置。
一、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无线电监测系统主要具备三种功能;分别是监测电磁环境,划分与分配频带,并为频率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对无线电信号实行全方位探测定位查处等,确保无线电波的稳定运行、对部分无线电用户进行管控,引导用户在规定的频率中开展业务。
在无线电电磁监测管理中,必须对频谱监测功能进行精准定位,促进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的长远发展。
近几年来,频谱监测体系逐步完善,且都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
而无线电电磁环监测网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门组成,监测控制中心、移动监测站、可搬移站、大型固定监测站、小型固定监测站、便携式监测设备等,各个站点的工作重心各有不同。
无线电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随时监察与测试无线电网络的运行状况、管理无线电频谱、查找具有干扰性的无线电源,保证航空、电信等部门的基本用频权益。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北斗”卫星导航体系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整体结构还不完备;但是,无线电监测技术却逐渐创新发展,监测系统与设备处于更新状态,这也为电磁环境创建安全的外部保障。
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必须拓展核心业务,将无线电技术融入信息化领域,实现对电磁环境监测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实行联合监测与信息共享,提高无线电监测与管理效益,促进环境监测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探讨改善无线电监测数据质量的方法
卫士Radio Wave GuardI G I T C W 电波0 引言《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8年3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
《办法》明确了我国科学数据管理的总体原则、主要职责、数据采集汇交与保存、共享利用、保密与安全等方面内容,着重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其中对数据质量也做了明确要求,比如建立监测数据质量标准制度、建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监测数据质量保存制度、建立监测数据评价和考核制度,这些提高数据质量的办法同样适合无线电监测数据质量管理。
无线电监测数据是无线电监测行业的核心资产,在数据浪潮中,若通过采用一些方法措施,提升了监测数据质量,巩固了监测设施建设成果,解决了建设成果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问题,发挥了监测数据决策支撑能力,对提升无线电管理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 无线电监测数据质量的定义数据质量的标准在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美国国家统计科学研究所( NISS )关于数据质量研究的主要观点在于:数据质量是指在业务环境下,数据符合数据消费者的使用目的,能满足业务场景具体需求的程度。
根据数据质量的定义,无线电监测数据质量可以定义为:无线电监测数据质量是指在无线电管理应用中,能有效支撑无线电管理者管理应用频谱资源,能满足对频率划分、分配、指配,台(站)管理等业务需求的程度。
2 无线电监测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目前,无线电监测部门已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从数据生产使用周期分析监测数据质量,发现存在如下类别问题。
一类是:一些数据质量问题是比较简单而明显的,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检测到的。
比如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惟一性和有效性。
不需要有很多的背景知识,或者数据分析经验。
只要按照数据属性验证它的存在,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就可以判定它错误的。
另一类是:一些数据质量问题是非常隐秘的,大家都知道它是存在的,但它看不见摸不着,更处理不了,因为它需要放在特殊情境下才能被检测到。
比如数据集成共享存在的困难,源于数据采集端厂家标准不一,不能集体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问题;缺少数据全面评价管理制度对数据进行持续维护、提升;对数据的开发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在科技快速前行的带动下,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也逐渐的发展起来。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相比国外,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一、我国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缺陷与不足1.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建设的发展很不均衡。
原因就是建设中有着过大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体香在很多发面。
例如,从现在的无线电监测网的建设来看,超短波监测频段设施建设比较快,而其他一些频段比如短波频段的建设就相对比较慢;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沿海城市发展比较快,而中西部的发展相对比较慢。
与此相同,还有许多方面的发展都存在差异性。
这些差异性使得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发展很不均衡。
有的地方建设很完善,有的却发展滞后。
因此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上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另外,国家想通过国产的无线电设备来实现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建立。
可是由于目前国外的无线电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我国的无线电设备与国外的无线电设备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想要近几年就用国产无线电设备来实现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建立是不可能的。
2.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缺乏相应的标准我国目前的无线电监测工作上还有许多不足。
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管理的统一标准。
无线电监测工作自1986年从部队转入地方以来,刚刚走过26年的时间,目前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使用与建设结合,不断完善进步,可以说我国的无线电监测工作和先进国家的监测工作相比较还刚刚起步。
但是我们对于无线电的监测数据以及无线电的监测能力以及范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例如,一个无线电监测站到底可以覆盖多大的区域,同时我们如何精准地进行无线电监测工作。
这对于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都具有重要影响。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
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
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
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
无线电管理的信息化及相关问题阐述
无线电管理的信息化及相关问题阐述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在我国的无线管理中运用也自然取得了长期发展的效果,全面促进了无线电的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文章将围绕无线电的管理的信息化和相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标签:无线电管理;信息化;问题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飞速的提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影响。
作为我国无线电管理职能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无线电的管理,信息化在其中的运用,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技术还在发展中,很多问题依然会在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正如在信息化的无线电的管理中,只有一一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达到无线电管理的目标。
1 基本概念的分析对于无线电的管理信息化无线电的管理信息化作为必然要求的部分存在于无线电的科学管理中。
由于人们对自由信息传递的需求,以致对于无线电技术而言提供的发展空间广阔,对于使用无线电技术的各个行业及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也对无线电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科学高效地进行无线电频率资源的规划、分配、指配和划分,规范合理的进行台站设置审批及管理,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无线电波干扰因素的查处、消除产生的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加大在无线电的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才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
2 关于信息技术和无线电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分析对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进行扩展的信息技术,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和识别,然后进行信息的变换、传递和存储,最终分析和利用已经经过检索和处理的信息。
有三大类的的信息包括在无线电的管理信息中,分别是:无线电波、频率和台站。
管理人员负责对台站和频率信息的收集,监测接收机负责对无线电波进行获取。
其中,信息技术在无线电管理上的运用包括了频率台站动态数据库建立、测向定位、电磁兼容的分析、信号的分析处理、网络传输、查询等。
当前关于所有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设施建设都涵盖在无线电管理的信息化中。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4期2024年2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4February,2024作者简介:张其宝(1988 ),男,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无线电信号监测和测向㊂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策略张其宝(成都博纳神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是现代通信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保障无线电频谱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㊂当前网格化监测技术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如信号识别准确度不足㊁监测效率低下㊁网络容量有限等㊂文章重点关注了信号功率密度㊁接收信噪比㊁网络容量的理论推算以及这些参数对整体监测性能的影响㊂通过对传统网格化监测算法进行创新改进,从而解决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存在的技术问题㊂文章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无线电频谱管理和优化提供了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无线电监测技术向更高效㊁更智能的方向发展㊂关键词: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中图分类号:TN98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和无线电干扰的日益加剧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主要问题㊂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频谱资源㊁应对干扰问题,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应运而生㊂1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概述㊀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旨在实时监测和管理特定区域内的无线电频谱使用㊂该系统通过在整个区域建立网格状的分布式监测设备,以实现对无线电频谱的全面监控㊂实时监控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核心特征,通过实时监控可以迅速识别无线电频谱中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㊂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使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报告问题,从而减少对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监测和管理效率㊂数据收集和分析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大量的无线电频谱数据,并使用分析技术提取信息,用于制定政策㊁规划资源㊁优化网络性能等[1]㊂频谱共享和优化是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的,有助于提高频谱资源的共享效率和整体利用率㊂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设计和实施监测系统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要确保敏感信息得到妥善处理,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干扰㊂2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重要性2.1㊀频谱管理和优化㊀㊀频谱是无线通信的基础资源,但由于通信设备的不断增多和不同业务对频谱的需求不断增长,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㊂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有效地进行频谱管理和优化㊂通过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不同频段的使用情况,包括检测当前频谱的占用情况㊁识别频谱干扰源㊁监测拥塞情况以及发现不规范使用的频谱㊂通过这些信息,管理者可以了解频谱的实际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2]㊂对于某一频段的频谱拥塞,系统可以通过调整频谱分配或引入更先进的调频技术,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确保通信质量㊂2.2㊀无线电干扰检测㊀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频谱的使用量逐渐变大,导致了更频繁和复杂的干扰现象㊂对无线电频谱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成为确保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㊂在这一背景下,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㊂网格化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在广泛区域的传感器节点,能够实时捕捉无线电频谱中的异常信号㊂当出现异常信号导致通信系统性能下降或服务中断时,利用合理的网格化的布局,监测系统可以迅速㊁准确地识别这些异常信号,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㊂2.3㊀电磁环境监测㊀㊀电磁环境监测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进行系统㊁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以便深入了解电磁场的分布㊁强度㊁频谱等参数㊂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监测无线通信㊁雷达㊁无线电广播等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情况,实现对电磁环境的全面了解㊂无线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㊂通过网格化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定位潜在的电磁干扰源,这有助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小辐射水平,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最小化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㊂3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3.1㊀频谱分辨率问题㊀㊀随着频谱分辨率的增加,监测设备需要处理更多的数据㊂高分辨率的频谱意味着更多的频点需要监测和记录,这也对计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在城市等拥挤的区域,频谱分辨率的提高也会增加对存储资源的需求㊂更详细的频谱数据意味着有更大的数据量需要被存储,这将导致监测系统需要更大的存储容量,数据的长期保存和管理,也增加了整个监测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㊂频谱分辨率的提高会使得监测设备在实时监测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数据流量,需要更大的带宽来传输高分辨率的频谱数据㊂这使得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网络瓶颈和传输延迟的问题,影响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㊂3.2㊀大数据处理问题㊀㊀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是大数据处理㊂网格化监测系统在广泛的频谱范围内同时监测大量的无线电信号,这些监测设备生成的数据量庞大,涵盖了多种信号类型和频段,包括无线通信㊁雷达㊁广播等各种源头㊂实现对海量原始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准确分析是一项巨大的挑战㊂由于监测系统覆盖的频谱范围广泛,不同信号类型的数据以不同的格式和结构呈现,也使得异构数据进行一致性的处理变得十分困难㊂3.3㊀网络通信和安全问题㊀㊀网格化监测要求监测节点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以确保及时有效的监测和响应㊂然而,实时数据交换受到网络延迟㊁丢包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监测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㊂网格化监测系统依赖于分布式的监测节点,节点之间需要保持稳定的网络连接,网络故障㊁断链或不稳定的连接使得监测数据丢失或传输延迟,从而影响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㊂监测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量很大,特别是在高密度监测区域,如果缺乏适当的数据加密和安全措施使监测系统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将会威胁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5]㊂3.4㊀标准化和协同问题㊀㊀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中,标准化和协同问题是技术上的主要挑战之一㊂当不同厂商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协议时,监测设备之间可能无法有效地交换信息,导致系统功能的不稳定性和性能下降㊂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监测系统的各个组件可能难以互相理解和配合工作,导致一些设备无法适应其他设备的输出,阻碍了整个系统的协同性,从而影响了对无线电频谱的全面监测和分析㊂制定广泛接受的标准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不同厂商可能具有不同的技术和商业利益,导致制定统一标准的困难㊂3.5㊀频谱碎片化㊀㊀不同频段和频谱块被多个使用者占用,导致频谱资源的零散分布㊂由于不同使用者在频谱上的分布不规律,监测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灵活的频谱感知能力以适应碎片化的情况㊂通过对频谱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可以准确地捕捉碎片化的频谱使用情况㊂由于频谱碎片化,监测系统还需要面对不同频段和频谱块之间的干扰问题㊂因为不同使用者可能在相邻或重叠的频谱区域内操作,监测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区分和分离这些干扰源,以确保精准的频谱监测结果㊂4 解决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问题的有效策略4.1㊀密集布点和优化布局㊀㊀通过增加节点的密度,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和定位无线电信号㊂密集布点可以提高监测系统对信号的捕获率,降低漏报和误报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㊂密集布点还有助于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实时监测㊂由于节点之间的距离较小,系统能够更快地捕捉到信号的变化,使监测系统更具灵敏性㊂优化布局以确定最佳监测节点的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覆盖监测区域㊂了解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对节点的布局至关重要[4],综合考虑信号的传播范围㊁衰减和反射等特性,可以确定最佳的节点间距和相对位置㊂监测区域的形状也会影响节点的布局,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区域,需要更加精细的节点布局,以确保整个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覆盖㊂4.2㊀加强自动化和智能分析㊀㊀自动化技术在频谱扫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通过自动化频谱扫描,监测系统能够更迅速地捕捉到各种无线电信号,这有助于确保监测系统能够全面而高效地监视无线电频谱,及时发现异常情况㊂自动化数据采集是实现监测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入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包括频谱特征㊁信号强度㊁时域信息等㊂这些数据的高效采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基础,确保监测系统具备足够的信息来进行深入的检测和分析㊂4.3㊀资源投入与设施建设㊀㊀为解决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问题,一项关键战略是通过资源投入与设施建设,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㊂这一战略包括提供资金支持㊁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增加投入㊁建设先进的监测设施和网络以及提高监测系统的整体效能㊂资金支持是推动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基础㊂政府㊁企业和研究机构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㊁提供研究拨款㊁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鼓励各方增加对无线电监测技术的投入㊂这些资金用于支持基础研究㊁设备采购㊁人才培养和实际应用项目,确保技术能够持续创新㊂在设施建设方面,先进的监测设施是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的基础,通过更新㊁升级或购置先进的监测设备,可以确保有效捕捉和分析各种无线电信号㊂4.4㊀教育和意识提高㊀㊀教育和意识的提高可以增强监测体系的整体效能㊂通过提供专业培训,监测人员能够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更有效地执行其监测任务;通过对新技术和工具的培训,可以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最新的监测设备和方法;通过对电磁频谱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的培训,可以使监测人员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其工作的背后原理㊂在意识提高方面,不仅要面向专业监测人员,还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公众和业界㊂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㊁发布信息手册㊁参与社交媒体以及与相关产业合作来实现,鼓励公众参与并与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维护整体的电磁环境㊂5㊀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的理论推算分析5.1㊀信号功率密度的推算㊀㊀在无线电监测和频谱分析中,理解信号在单位频带宽度内的功率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评估频谱的使用效率和优化信号传输㊂SPD=P/B(1)公式(1)中,SPD表示单位频谱带宽内的信号功率,这一指标对于评估频谱利用效率至关重要,P为信号功率,B为信号带宽㊂公式(1)可以反映特定频段内信号的强度㊂5.2㊀接收信噪比㊀㊀为了确保无线通信的质量,了解信号相对于背景噪声的强度是关键的一环,主要涉及信号与噪声功率之间的比较㊂SNR=Ps/N0ˑB(2)公式(2)中,S NR是衡量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表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Ps为信号功率,N0为单位带宽内的噪声功率㊂SNR的计算可以反映在噪声背景下信号的相对强度㊂5.3㊀网络容量㊀㊀在设计和评估无线通信网络时,网络能承载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关键,主要取决于信号带宽和信噪比㊂C=Bˑlog21+SNR(3)网络容量表示系统在给定频谱资源下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㊂公式(3)中的C为网络容量,B为信号带宽,SNR为接收信噪比㊂公式(3)可以反映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可以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㊂6㊀结语㊀㊀综上所述,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问题㊂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㊂未来,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构建高效㊁安全的通信网络作出更大贡献㊂参考文献[1]兰菁.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问题探析[J].中国无线电,2021(8):29-31.[2]李昕.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2(1):137-139.[3]陈炜.浅析网格化无线电监测[J].电子制作, 2015(3):15.[4]井翠红.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18):81.[5]吴小迪.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分析[J].时代农机,2020(2):68-69.(编辑㊀王雪芬)Technic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grid-based wireless monitoringZhang QibaoChengdu Bona Shens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ebei Branch Shijiazhuang050000 ChinaAbstract Grid-based radio monitoring i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adio spectrum.At present grid-base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aces a series of technical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signal recognition accuracy low monitoring efficiency limited network capacity and so 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estimation of signal power density received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network capacity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overall monitoring performance.Through th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grid monitoring algorithm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grid radio monitoring are solved.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not only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id-based radio monitoring technology but also provid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radio spectrum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a more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direction.Key words grid radio monitoring technology。
海东无线电监测及检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海东无线电监测及检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杨楠海东无线电管理处近年来,在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海东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在无线电专业监测、检测设备的配置方面,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科技含量高的仪器、仪表陆续配备给了我们。
目前,我处各种类型的设备达到了109台(部),面对众多型号不同、功用不同的仪器和仪表,如何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得每台(部)设备得以有效的维护与使用,是摆在每位设备管理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此,本人就自己所摸索的管理方法及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常规设备管理模式下的不足以往,由于设备数量少,管理和维护相对容易,我们往往运用EXCEL工具制作的表格来实现对设备的登记管理。
登记入表的条目也仅限于仪器(表)名称、数量、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价值等。
这种简单的管理模式难以清晰、及时地掌握设备的最新状态信息,也不利于快速查找处在特定状态下的目标设备。
例如,我想快速查找出某型设备现在存放于何处,是否处在使用状态,如果被使用是由哪个部门的哪个人在使用的信息,如果仅仅依靠一般性质的电子表格,显然难以实现上述功能。
又例如,我想及时更新设备的领用、检修、转移等信息,在旧有的管理方法下也是很难快速实现的。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用以替代旧有模式。
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在本文中提出一套适用于海东无线电管理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2、海东无线电管理处设备管理系统说明2.1系统界面介绍图1 系统界面整个管理系统由设备管理软件和电子表格组成,并且架构在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平台上运行,这样以来,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易维护性。
在系统背景的平面设计上,结合新落成的海东无线电监测综合楼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使得设备管理工作的品牌效益得以提升,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
2.2设备管理软件详细介绍图2 用户登陆界面图3 软件功能主界面在交互界面的设计上本着安全性及易交互性的原则,整合并精简了一些常用的设备管理功能,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便洁。
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探讨
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我国在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缺陷,难以满足我国无线电管理部分的使用要求。
在我们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的建立过程中,要实现对我们无线电频谱的具体的监测过程,要能够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出我们的无线电的频率并进行及时的采集与分析,同时要保障我们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准确并全面的将我们的无线电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进而进行统一化的管理。
本文探析了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系统设计前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近些年来,无线电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同时带来了大范围的无线电的互相干扰,使得我们的无线电监测系统面临的压力非常的大,必须研究一种能够更加稳定的监测无线电的管理分析系统。
我们新建立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无线电环境出发,对我国的无线电具体环境有条理的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保障我们的无线电通信能够稳定的发展下去。
1. 我国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通信技术一直以来是我国的缺陷之处,在其他国家开始大范围使用无线电短波通信技术时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还难以承受其大规模的无线电干扰,虽然我国近些年通信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从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实际使用状况来分析,我国的通信技术主要面临着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技术以及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在机械方面,我国的高端的无线电监测装置的稳定性较差,在承担起较大的无线电混杂的频谱时容易造成错乱的问题,再者是我国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在设计方面与国外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一些重要的功能都难以实现。
无线电通信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设计
无线电通信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设计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日常使用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无线电通信故障和干扰的问题,这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严重的还会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能够更好地监测和分析无线电通信信号,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无线电通信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
一、概述无线电通信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是一种可用于监测和分析各种无线电通信信号的智能化系统。
它可以实时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识别并过滤干扰和故障信号,并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系统组成无线电通信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用户交互模块和数据库管理模块五个部分组成。
1.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是系统的核心组件,它主要负责无线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数据采集器选择高精度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可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电信号的精确采集。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系统中还优化了采集器的硬件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信号干扰和噪声。
2. 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信号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传输模块选用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协议,可以在信号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快速传输,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高可靠性。
数据传输模块还采用了多重安全机制保护信号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3.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核心,它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使用了高度智能化的算法,能够对信号的频谱、时域和幅度等进行分析,并可根据信号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
同时,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信号的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用户交互模块用户交互模块负责对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提供的结果进行展示和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方便地了解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运行状态,查看信号分析结果和相关的报告,同时还可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
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在近些年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背景下,该系统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前言:众所周知,对比国外的发达国家,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所以,不论是任何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落后问题,对于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而言,也是起步相对较晚,但是从国际社会角度来分析,我国近些年不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呈现一种直线发展态势,所以,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也呈现直线发展态势。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在该系统的设计方面,人若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而且该系统的成长和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1.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1.1.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现如今,对于该系统而言,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率先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先进性原则,必须要做到紧随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进行同步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对于该系统而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也要不断融入一些先进和创新理念;第二点,就是对其规范性进行充分考虑,严格遵循规范性的原则,不仅仅要对监测的历史数据进行实时规范,还要深入到系统内部,遵循相应要求和规范,进行全面升级;第三点,就是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对于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而言,在设计过程中,不论是融合了多么先进的设计理念,还是融合了多么创新的思想,都要从现实角度出发,更好的贴合现实,即便再先进,但是无法落于现实,那么也是徒劳;第四点,就是要遵循拓展性原则,现如今,无线电已经实现了全面发展,而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会实现全面普及,因此,必须要实现拓展发展,遵循拓展发展原则,实现不同地区的联合和融合。
第五点,还要遵循全局性的原则,从现实角度来分析,不同地区的无线电网络,实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须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进而设计出最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系统,当然,不能只是考虑到国内不同地区的一些差异性问题,还要站在全球的角度上,考虑到国与国之间的一些差距,立足于我国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科学且全面的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无线电监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中无线电监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分析-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21世纪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与生活方式, 为社会构建了网络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近几年, 网络信息泄露频频发生, 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都开始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系统一旦被外来客入侵, 不仅网络信息数据会丢失, 还会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性,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无线电监测是一种高科技的信息监测技术, 本文就无线电监测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 网络信息; 安全保密;Discussion on radio monitoring and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recyHeng XiujuanHenan Province Zhoukou City Radio Management Offic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China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21 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ed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nd constructed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infrastructure for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leakage in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the industry are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once invaded by foreign customers,not only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data will be lost, but also affect the overall inform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tegrity, 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Radio monitoring is a high-tech in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on the radio Monitoring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analysis.Keyword:radio monito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recy;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迎来其发展的高潮期,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 成为经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及分析
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9月第20卷第9期〔佶虑:技术与直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及分析靳刚(四平无线电监测站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在新时期下,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监测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下文首先对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具体应用技术,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关键词】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问题【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1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特点1.1定位精细化在以往的无线电监测系统中,主要是通过远距离间隔建设数个固定监测站,从而达到定位与监测所覆盖区域中的无线电信号。
根据建站要求,一般设置城区中的固定监测站的距离是10公里,当前该要求已无法达到全方位覆盖的定位要求。
利用网格化协同定位,遵从多重叠覆盖原则来对监测区域进行细化,于城市街道中定位典型辐射源的误差典型值能够达到百米级,定位非常精确。
1.2监测精细化当前无线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且频谱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许多无线通信系统朝着辐射功率更低、信号带宽更宽、载波频率更高等方向发展。
运用以往的监测方法难以与对频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掌握的要求相符。
利用网格化协同监测,将良好性能以及位置适宜的传感器进行调度,可以对O.lw的射频功率的典型辐射源进行检测,所以由此可知,网格化的监测精度非常高,且粒度细。
1.3显示精细化利用具有全面功能的监测设备能够将各监测节点的频【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9-0159-02谱占用度进行实时显示,从而将其于空间中的使用分布状况描绘出来,把每一节点的数据采取模型算法来进行处理,从而形成辐射源场强面分布形态特征,把频率资源的使用频度与复用特性更为全面的揭示出来。
2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分析2.1联合定位技术联合定位技术主要指的是将信号源位置确定下来,基于取得精准定位信息的前提下,根据具体场景来采取最佳的定位方式。
无线电监测站物联网平台管理系统顶层架构设计
物联网技术 2021年 / 第1期540 引 言随着5G 、天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 )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将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将产生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近百万亿级市场[1]。
当今,物联网平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力、铁路、农业、水文监测、能源管理、车辆管理、设备库管理、机房管理、安全管理、智慧家居等领域。
在设备库管理方面,军事[2]、无线电监测站[3]等领域提出了物联网统一平台下基于RFID 的设备库管理系统。
在物联网平台设备管控方面,电力[4-6]、铁路[7-8]、农业[9]、水文监测[10]、无线电监测站[11]等领域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物联网统一大平台下实现对设备的状态感知监测及控制、能源管理及数据管理。
在车辆管理方面,针对目前公务用车监管存在的诸多漏洞,设计了基于JT808的北斗公务车物联网平台[12]、基于B/S 结构的车辆管理系统等[13],使车辆管理更为科学合理。
在安防管理方面,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机房门禁监控管理系统[14]、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火灾报警系统[15]、基于OneNET 物联网平台的车位锁控制系统[16]等,均通过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管理实现对安防系统的管控。
在智能家居方面,基于机智云平台的智联网家居控制系统[17]、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管理平台系统[18]等均通过机智云平台,统一管理平台的智慧家庭系统与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的融合应用,实现对智能家居各功能模块的有效智能化管控。
可见,国内学者对相关领域已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无线电监测站物联网平台技术设施建设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态势,我国无线电监测站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物联网设备监管、控制方面:缺乏科学智能化的物联网设备状态管理与控制平台,导致对设备的高效使用、设备故障预防、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管理决策等监管效率低下;(2)设备仓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智能化的物联网设备库管理,落后的人工管理方式相比先进的智能化仓储物联网管理手段,管理效率极其低下。
无线监测信息化浅析
无线监测信息化浅析无线监测信息化浅析【摘要】相比拟有线监测系统,无线监测系统具有应用灵活、可移动性强等优点。
无线监测系统监测的各种对象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至用户监控终端,结合综合传感器技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等,到达监测各种对象的目的。
本文通过阐述无线监测系统,分析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并结合实例研究了该系统在信息化时代的应用。
【关键词】无线监测;信息化;研究“信息化〞是相对于“工业社会〞的“工业化〞而言的“信息社会〞的特征,是飞速开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
一般地,信息化是指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根底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对应着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将无线监测信息化是顺应时代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化概述1.1 信息化的内容对“信息化〞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信息的角度看,信息化是信息在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和利用等方面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比其他社会开展所需资源的比重和作用要大,实现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从而引发的经济生活形态、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动。
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化是在经济和社会开展过程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实现通信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
从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角度看,信息化是指广泛采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装备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物质资源潜力,推动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甚至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