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我院2008-2011年病房常见致病菌流行状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Z H AO X u a n G UO J i n g 2 C HE N Ni n g Z HE N J i a n — c u n
( B e i j i n g J i s h u i t a n H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5 , C h i n a ;
中国药物警戒第 1 1卷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Ma r c h , 2 0 1 4 , V o l 1 1 , No . 3
中 图 分 类 号: R l 1 7 ; R 9 6 9 . 3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8 6 2 9 ( 2 0 1 4 ) 0 3 — 0 1 7 6 - 0 6 ・ 医院药事管理与合 理用药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s t a t e o f e p i d e mi c o f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i r l a a n d c o n d i t i o n o f u s a g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i n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生的诊疗水平。
然而,在实践中,不合格标本是检验科工作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还造成了医疗漏诊和误诊,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问题分类1. 样本量不足: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数量不足,导致检验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原因可能是患者采样不足、抽血时收集量不足等。
2. 样本质量差: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质量差,如感染、血栓、溶血等。
原因可能是采集部位不当、处理不当、保存不当等。
3. 样本标识不清: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标签不清晰、标识不正确等,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信息不一致。
原因可能是标签贴错、标签模糊、标签遮挡、标识错误等。
4. 样本交叉污染: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交叉污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原因可能是装载时装载错误、装载人员操作不当等。
二、问题原因分析1. 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可能由于工作繁忙、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粗心大意等原因导致操作不规范。
2. 设备维护不当:检验设备如荧光定量分析仪、血常规分析仪等,如果缺乏安全可靠的维护保养,容易导致设备失灵等问题。
3. 人员不足:人员不足是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人员操作超负荷,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和错误。
4. 缺乏质量控制:如果缺乏质量控制,意味着无法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容易产生误差。
三、改进对策1. 加强人员培训:算法、标本收集、样本处理等都需要经验,因此需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
2. 严格实施规范操作流程:实施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避免操作过程中忽略细节问题。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质量控制活动、实验室服务质量监控等方式,确保每一次实验都可以保证质量控制的严格执行。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精编WORD版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精编WORD版一、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差错1.标本采集错误:标本采集不规范、采样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容器等,会导致标本的污染或者不合适采样,进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预防措施包括:采集标本前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正确的采集方法;使用合适的采集容器,确保采样质量。
2.标本混淆:标本混淆是指在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过程中,标本信息被错误地与其他标本混淆,导致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的严格操作规程,避免患者标本之间的混淆;在标本采集和标本转移环节中增加多次身份核对,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标本处理错误:标本处理错误包括标本保存不当、标本处理延迟、标本暴露于不良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预防措施包括:按照标本处理规程进行标本的保存和处理,确保标本能够稳定保存并及时送检;标本保存过程中,注意避免暴露于不良环境。
二、仪器设备导致的标本差错1.设备故障: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标本处理不当或结果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于发现故障的仪器设备立即停用,并进行修复和验证。
2.标本处理流程不合理:标本处理流程包括标本的分析、处理和结果判读等,如果流程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标本处理的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处理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悉并正确执行流程。
三、信息传递和记录导致的标本差错1.标本信息记录错误:标本信息记录错误包括标本采集信息、标本编号、标本处理结果等记录错误,导致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信息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准确记录标本信息。
2.信息传递错误:信息传递错误是指在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错误,导致标本信息的损失或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信息传递的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人和传递渠道,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1 3 3 I 马大龙. 新 细胞 因子及细胞 凋亡基 因的发现与功能 研究. 北 京 大学学 报( 医学版 ) , 2 0 0 2 ,3 4 : 4 8 8 . 4 9 2 .
I 4 4 1 陈英 玉 , 孙荣华 , 韩文玲 , 等. 凋亡相关蛋 白 T F A R 1 9 在T F 一 1
( 1 6 ) :1 8 2 0 — 1 8 2 4 .
[ 6 ] 焦 建峰 , 陈冠 英 , 黄玫 , 等. r h P D C D 5 蛋 白质 对 ^ y 射 线诱 导
MC F 一 7细胞 周 期 及 凋 亡 影 响 的初 步 研 究 .中华 肿 瘤 杂 志 , 2 0 0 0. 2 2 ( 2 ) :1 0 2 — 1 0 4 .
o u t c o m e s . J N e u r o S u r g , 2 0 0 2 ,9 6 ( 2 ) : 2 3 5 — 2 4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2 9 )
我院 2 0 0 8 -2 0 1 1 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1 .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 x c e l 2 0 0 7数据库汇总及分类统计不合格标本量与 不合格率 。2 0 0 8年不合格标本量 大 , 不 合格率用百分 比( %) 表示 ; 2 0 0 9年起 不合格标本量 明显下 降 ,不合格 率用 千分 比
( % 。 )表示 ,采用 S P S S 1 6 . 0统计 软件进 行统计 分析 、通 过
1 . 1 . 1 标本 来源 :回顾 性分析 我科 2 0 0 8 -2 0 1 1年记 录的所 有病 区送检 的血液不合格标本 6 0 0份 。血液标本 由病区护士 采集 , 由工勤人员送检。 1 . 1 . 2 试剂 与仪器 :血 液标本采集 容器 2 0 0 8年为我 院以注 射器一 玻璃管/ 硅化 塑料 管加 自配抗凝 剂采血方式 向真空采血
血液标本采集的误差护理因素的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的误差护理因素的分析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在采集前的准备通知、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等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来负责的[1]。
对患者准备工作的交待情况、采集方法的告知情况、采集部位的选择情况、采集标本量的多少情况、通知标本送检的及时情况、标本送检的准确情况等护理因素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文通过统计的120份不合格误差化验标本事例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的主要护理因素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 资料120份不合格误差化验标本事例来自于作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401例,尿液标本44例,其他痰液等标本26例。
主要包括明显的外观不合格标本如试管类型的错误、标本采集量的不足或过多、未及时送检的标本、申请单与标本不符的错误等;另一方面是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各个专业组与临床的沟通中的工作记录(已经明确排除检验分析过程中的可能造成的因素),包括标本凝固、采血部位的不当(如血气标本值与病情极度不符),患者的准备不够充分(如药物的浓度峰值等)。
2 标本采集前存在的误差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理准备包括是否在安静状态下,如:晨起基础状态下还是活动后等、饮食状况包括空腹和进餐后几小时等的要求、服用的药物包括是否服用降糖药等、运动及情绪等各方面。
都会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讲有关常识,使患者从心理和身体上做好充分准备。
3 标本采集中存在的误差31 在有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进行抽血的影响。
在有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抽血,无论穿刺部位在近端还是远端,标本的生化指标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在120例误差标本中同侧输液进行采血的占60%。
如:一位大出血的患者,第一次抽血结果:钾237 mmol/L,钠385 mmol/L,氯388,二氧化碳77 mmol/L,糖277 mmol/L,总蛋白224 g/L,白蛋白122 g/L;第二次抽血:除糖106外,其他结果均正常。
临床医学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分析及处理
临床医学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分析及处理目的分析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方法。
方法对2011~2013年本院收到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分布,以不合格率来描述不合格标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果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量过少(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35.09%),标本凝块(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22.54%),条码信息有误(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1.38%);另外,医院电子医嘱及条码系统的启用,使标本不合格率由2011年的2.33%下降到2012年的1.77%,2013年进一步降低为1.41%。
结论分析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积极培训相关人员,确保规范的标本采集行为,进而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
标签: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处理在临床诊疗中,实验室检查结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质量控制确保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已是我国大部分医院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检验仪器的开发使用及实验室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最易出现问题和最难控制的环节[1],而正确有效地采集、运送标本就成为这一环节的重要内容。
1不合格标本的定义对无法进行检测或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标本,统称为不合格标本。
2材料与方法2.1一般材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收到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标本544320份,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痰液,体液(脑脊液、关节液、胸腹水等)。
所有标本由护士或患者自行采集(大小便),标本采集后由工勤人员送至检验科标本接收处,其中不合格标本为9852份,不合格率为1.81%。
2.2方法统计标本接收人员每天记录的不合格标本情况,按照不合格原因、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不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①申请错误、重复开单、项目错误;②药物干扰;③标本量少,标本污染,标本凝固,脂血,溶血等;④标本留取时间不当;⑤抗凝剂选择不当;⑥条形码打印不清、信息错误等,并将之分类整理。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检验科是医疗技术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对各种医疗检验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也会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
作为检验科人员,我们需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原因及改进对策。
一、不合格标本分类1.采集不当:包括采样时间不当、采样部位错误、采集工具不规范等。
2.标本处理不当:包括标本储存温度不合适、标本反复冻融、标本传递不及时、标本容器漏液等。
3.标本标识错误:包括病人信息登记不规范、标本标识不清晰、标本混淆等。
4.检测操作不当:包括操作流程不规范、试剂使用不当、仪器维护不及时等。
1. 采集不当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足,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标准操作流程的指导和规范。
此外,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也对标本采集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处理好这些情况,就会产生采样不当的情况。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一些人工操作的不利影响因素,比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洁净度不高等也会对标本处理产生负面影响。
3. 标本标识错误标本标识错误主要发生在人为因素控制不当的情况下。
比如,有时操作人员懒于多次嘱咐病人填写相应的信息,也有一些操作人员误认为常见病人信息都是常识,随意把标本标识,以致引起混淆。
4. 检测操作不当检测操作不当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仪器使用不当、试剂不合格造成的。
此外,测量过程中不及时调整实验条件,条件控制不好,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不合格标本改进对策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和能力,完善采集和操作规范。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王桂焕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山东省济宁市兖矿集团第三医院(272072)王桂焕王怀彩曹君亮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产生过程分类,可分为分析前误差、分析中误差和分析后误差。
分析前误差因素逐渐成为引起实验结果误差的首要原因,占46.0%~62.8%[1]。
分析前过程包括医师开具的医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及离心等,其中又以标本的采集方法及盛放容器最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科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并结合与临床沟通后制定的改进措施,探讨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标本来源: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记录的所有病区送检的血液不合格标本600份。
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采集,由工勤人员送检。
1.1.2试剂与仪器:血液标本采集容器2008年为我院以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向真空采血系统过渡的阶段,自2009年起全部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其中玻璃管为中国上海玻璃厂生产;硅化塑料管为中国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真空采血管包括:含分离胶及促凝剂的血清管(黄盖)、柠檬酸钠抗凝管(蓝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管(紫盖)、肝素抗凝管(绿盖),均为美国BD 公司生产。
1.2方法1.2.1不合格标本判断: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检查是否有以下情况:①标本凝块:抗凝标本中找到凝块;②标本量少:标本采集量无法满足检验需求或抗凝标本采集量未达到规定要求;③标本类型错误:使用了错误的标本采集容器;④标本容器破损;⑤送检超时:标本采集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验科;⑥标本信息有误:患者信息有误、条形码号重复、无检验项目等;⑦标本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中重度溶血;⑧严重脂血:白色、牛奶状脂血,可因严重高脂血症或静脉营养液所致;⑨标本污染:静脉、留置管采血或补液静脉采血、标本运送途中因未加盖受到其他标本的污染等。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特别 在曝光严重不足 的情 况下 , 图像上会 产生无 法消除 的量
子斑 点 。
总之 , C R系统在重症 患者床 旁摄 影 中具 有更 高 应用 价 值, 大大提高 了图像 质量 , 提高床边 片拍摄成 功率 , 基本 消除 床边废 片 , 易 为诊 断医生阅读 、 理解 , 满足 了临床诊 断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5 ) 每次给患者 摆体位 前 , 应 先检 查机 器 , 选择 好投 照条 件 , 投 照时尽量使 用 大胶 片 , 尽 可 能包 括 周 围软 组织 及 邻 近关
节, 在胸部摄 片时 , 尽 量 采 用 高 千伏 短 时 间 , 减 少 患 者 因 呼 吸
E l i 费强, 刘蓉 , 陈君 坤. C R在 床旁胸 片摄影 的曝光量 和影像噪声
工 作站的后处 理 软 件也 很 难将 图像 质量 调 整 到理 想状 态 。
殊 要求的体位摄 片。投 照体位 尽 可能选 择 患者 能够接 受 的 体位, 尽量少搬 动或 不搬 动 患者 , 以免 加重 病情 。( 1 )常规
胸 片患者可采用 仰卧前 后位 摄 片 ; ( 2 )对有 气 、 液胸 或 急腹 症 患者 , 应采 取 坐 或半 坐 位 , 必 要 时采 取侧 卧位水 平 投 照 ; ( 3 ) 骨折牵引 患者 或髋 关节术后患者 的侧位 片可采用 仰卧水
处 理的补偿与增益并 不能完全取代摄影条 件的选择 , 条件 相
差 较大时也很难获 得满 意 的效果 , 因为随着 剂量 的 降低 , 图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一、引言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以及改进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在进行不合格标本的统计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梳理。
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采集是影响标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往往导致标本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采集时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或者采集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等。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采集完成后,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如标本分装、保存、运送等。
这些环节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分装时未注明标本类型和采集时间,保存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信息标识不清标本信息标识不清不仅影响标本的识别和追溯,也会导致误认、混淆,甚至交叉感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标本的信息标识经常存在不清晰、脱落或错误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4. 客观原因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也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出现,比如患者体质因素、采集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和技术操作能力等。
以上就是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分类原因,这些原因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医疗诊断、治疗和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改进对策针对上述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对策:1. 加强标本采集规范化培训通过定期组织标本采集规范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标本采集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操作流程和标准动作,确保每一次标本采集都可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2. 建立标本处理流程标准建立完善的标本处理流程标准,规范分装、保存、运送等每一个环节,加强标本处理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个标本的处理过程都可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从而提高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临床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与整改方案
临床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与整改方案许传刚【摘要】Objective:To classify the unqualified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to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measures. Methods:328 pieces of unqualified specimen from 2011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the causes of nonconformities are statistically classified. Results:In 328 unqualified specimens, there were 132 blood specimens, accounted for 40.2%;196 secretion samples, accounted for 59.8%;among them, the urine and fecal specimens had a higher unqualified rate. Conclusion:To obtain accurate and reliable test results, itis impor-tant for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specimens. So the rectifica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unqualified samples, which can reduce the unqualified specime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st results.%目的:对我院不合格的检验标本进行分类,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2013年的328份不合格检验标本,对导致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328份不合格标本中,血液标本132份,所占比例为40.2%.分泌物标本196份,所占比例为59.8%,其中尿液标本和大便标本的不合格率偏高.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留取至关重要,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整改方案,有助于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进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465-466)【关键词】检验标本;分析;整改方案【作者】许传刚【作者单位】通辽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检验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其结果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疾病的转归有直接影响.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要患者本身、医护人员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3,4〕.检验标本的规范操作,包括采集、输送、处理是分析前质量保证最重要的环节〔5〕,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可靠性.现对我院328例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1.1 标本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检验标本.1.2 方法将不合格检验标本分为两类,一类为血液标本,另一组为分泌物标本.检验人员按规定将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登记,并对导致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 328 份不合格标本中,血液标本132份,所占比例为40.2%,分泌物标本196份,所占比例为59.8%.328份不合格标本中溶血或凝血79份,占24.1%;标本量少47份,占14.3%;标本容器不正确43份,占13.1%;信息不全38份,占11.6%;标本污染52份,占15.9%;标本不新鲜69份,占21%.其中尿液标本和大便标本的不合格率偏高.3.1 溶血与凝血3.1.1 溶血原因:采血过程中使用真空试管.采血后护士通常直接将针头插进真空试管的塑料往里面注血.此过程中,因针头细小,若试管内负压过大或不足,推注时用力不均,都会令红细胞受挤压而破裂造成溶血.另外,血样本若在运送过程中受到强烈震荡,也可能会造成溶血.3.1.2 凝血原因:采血过程欠顺利、或所穿刺的静脉过于细小而使血量不足,从而造成血液在注射器内长时间停留、或血液注入试管后没有立刻与抗凝剂充分混和、或抗凝剂相对不足等均可造成凝血.3.2 标本量未能满足要求3.2.1 尿液标本过少的原因:患者留取标本前,护士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导致患者不清楚标本要求的量.有的尿液采集容器上没有标明留取刻度.3.2.2 血液标本过少的原因:护士在抽血时由于操作不当,没有形成足够的负压,或试管负压不够,会造成标本量不足;一次检查项目较多,采血量超过了抽血针管的最大容量,血液分配不均也会造成标本量不能满足要求.3.3 标本不新鲜常见于尿液标本和大便标本.由于患者自行留取该标本,留取后放置于标本台上,没有及时与护士沟通,导致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未能及时配送. 3.4 标本污染大便与尿液标本最易受到污染,通常是因为有时样本容器不慎掉到地面遭到污染,若患者没有医学知识,很容易导致标本发生不合格情况.有些患者自行留取尿液标本、大便标本时没有注意相关事宜,未能掌握留取标本的正确方法与时间,如尿液标本常与粪标本相互污染,留取中段尿标本常被杂菌污染等. 3.5 采集标本容器不正确对于众多的检验项目,所要求使用的试管类型都不太一样.若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对采血试管的用途不甚了解,便会造成采血试管使用不恰当.采集大便与尿液标本时,由于患者对留取要求不清,可能弄错大便与尿液的采集容器.3.6 信息不准确通常由于医生书写检验申请单时字迹比较潦草,护士转抄时辨认错误.同时护士对某些检验项目开展不清楚,查对不严.4.1 规范操作体系制定检验标本送检标准化操作程序,强化对标本采集知识、采集技能、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的学习,保证检验标本的采集质量.4.2 加强培训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保持经常性的技术练兵,以促进和提高人员的穿刺技术,以应对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争取做到一次成功.4.3 及时送检检验标本能够保持新鲜,及时送检,以防长时间放置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若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一定要冷藏于4℃~8℃冰箱内,不得超过4个小时.4.4 加大宣教力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检验标本留取前的准备,详细解释标本收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积极协助病人收集,尤其是急、危、重及老年病人,要切实跟踪标本的收集情况,以降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4.5 保证标本容器质量为避免标本污染、标本量不够和凝血等现象的发生,抽血前应逐个对所用试管进行检查,若发现有破损、裂隙、抗凝剂及负压不够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所有采集标本的器皿均应加盖密封.总之,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规范的标本采集、输送、处理至关重要.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标本采集、运送环节,加强医技、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有助于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1〕袁慧,曾小丽.2003~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6):692.〔2〕谭晓玉,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8):863-864.〔3〕孙良起,马丽,王秀丽.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3):281.〔4〕胡晓芬,王登福.护理因素对常用临床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9(5):569.〔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一、引言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而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及改进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不合格标本是指在采集、处理、保存或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能满足临床检验要求的标本。
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集不规范采集不规范是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抽血时针头未插入血管内、采血时使用了过期的抗凝剂、采血时未充分搅拌抗凝管等,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2. 标本保存不当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标本保存的环节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保存条件不当,会导致标本受损或者变质,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运送过程出现问题在标本采集完成后,需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室进行检验,但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标本受损或者变质,也会导致不合格的标本产生。
4. 人为因素在整个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或者不熟悉操作流程,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
5. 患者因素有些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也与患者本身的生理状况有关,如患者血液稀释度较高、静脉破裂、静脉反流等都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
三、不合格标本的改进对策针对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对策:为了降低不合格标本的产生率,首先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采血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采血操作规范。
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新的一次性器具,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
为了保证标本的保存质量,有必要对标本保存条件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确保标本保存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其次要加强对标本保存容器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标本保存容器受到细菌污染。
3. 加强标本运送管理在标本运送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运送环节的管理,确保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不受到挤压和震动,避免标本变质。
我院病历档案2008-2010年质量分析
我院病历档案2008-2010年质量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病案质量、增强病历法律证据意识,防范医疗纠纷。
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住院病历首页、病历、病程记录、其它内容四大方面的病案质量进行终末质检。
结果对三年的归档病历终末质检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病案质量的情况。
结论实施对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书写病历的责任心,强化“三基”理论的培训和考核,执行奖罚制度是提高病案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及《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的发布,病历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而病历的质量尤为重要,病历它不仅反映患者的病情,而且体现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为医疗保险机构处理医疗事故提供重要法律依据,保护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本文通过对2008-2010年我院住院病案的质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抓好病案质量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于我院的病案统计室1.2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规范》和按照我院制订的《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出院的病案逐份逐项进行质检、评分。
2 结果和整体分析对2008~2010年我院归档住院病案进行首页、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其他内容四大方面的质检,从质检的结果结合三年来的病案质量情况,证明病案质量逐年提高(见表)。
从表格看出22个参评的科室中,每年对各科室的住院病历进行首页、病程记录、其它内容四大方面进行详细的病历终末检查,可明显知道病历质量具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全院各科室病历合格率均在95%以上,全院3年综合合格率达97。
8%,达到医院分级管理中病案质量的标准要求。
归档病案均属甲级病历,从合格率中可看出,病案的四大方面质检中病程记录、其它方面是最好的,合格率达99%以上。
其次是病历方面达98%,比较薄弱的是病案首页,合格率在94%,这多数是由于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不够重视所致。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2年1 月至2013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
结果:生化标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
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标签:标本;合格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分析前质量控制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检验信息,满足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的需要。
检验结果的可靠与否,除实验室的检测系统、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外,送检标本的质量也至关重要。
现代检验医学提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及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的管理理念,并认为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实验室管理最薄弱的环节〔1〕,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提供错误标本,再好的检测系统,再高的人员素质,检测结果依然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认为标本质量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的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标本来源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沉降率、尿液、粪便、胸腹水、脑脊液的所有标本1.2 方法分别统计血液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沉降率、尿液、粪便、胸腹水、脑脊液的所有标本数量及不合格标本,并分析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及分布情况。
2结果2.1 总标本数898396份,不合格7867份,不合格率0.88%。
其中生化标免疫标本604793份,不合格5625份,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129839份,不合格664份,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15969份,不合格份229份,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60097份,不合格742份,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84232份,不合格600份,不合格率0.71%;胸腹水2104,不合格2份,不合格率0.1%;脑脊液1362份,不合格5份,变化合格率0.37%。
临床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与整改方案
Vo 1 . 2 9 No . 4
J u 1 . 2 0 1 4
临床检验标本 的不合格原 因分 析与整改方案
许 传 刚
( 通辽市传染病 医院 检验科 , 内蒙古 通辽 0 2 8 0 0 0 )
[ 摘
要] 目的 : 对 我院不合格 的检验标 本进行分类 , 分 析原 因, 并 提 出相应 的整改方案. 方法 : 回顾性 分析我 院
Th e Re a s o n s a n d Re c t i i f c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o f
Unq ua l i ie f d Cl i ni c a l Te s t S pe c i me ns
XU C h u a n - g a n g
2 0 1 1 年至 2 0 1 3 年的 3 2 8 份不 合格 检验标本 , 对导致不 合格的原 因进行 分类 统计. 结果: 3 2 8 份不合格标本 中 , 血
液标本 1 3 2 份, 所 占比例为 4 0 . 2 %. 分泌物标 本 1 9 6 份, 所 占比例为 5 9 . 8 %, 其 中尿液标本 和大便 标本的不合格率
we r e 1 3 2 b l o o d s p e c i me n s , a c c o u n t e d or f 4 0 . 2 % ;1 9 6 s e c r e t i o n s a mp l e s , a c c o u n t e d or f 5 9 . 8 %; m o a n g t h e m, t h e u r i n e a n d f e c a l s p e c i me n s h a d a h i g h e r u n q u li a i f e d r a t e . Co n c l u s i o n : T o o b t a i n a c c u r a t e a n d r e l i a b l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 i t i s i mp o r - r a n t or f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o f s p e c i me n s . S o t h e r e c t i i f c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a s o n s o f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情况及产生原因,为提高我院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相应的措施。
结果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标本中,溶血或凝血的血液标本所占较大比例。
结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规范,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070-02临床检验的结果与数据是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客观依据。
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无法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检验结果参考价值不大,甚至造成误诊。
本文将根据本院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内发表的与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相关的文章,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及统计方法不合格血液标本来自于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191例。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每天各实验室窗口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接收标本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
对所有血液标本按照临床医师申请的检查项目,及时发现标本有无溶血、凝血、标本量少、标本错误及抗凝剂选择不当等情况。
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
使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与分析。
2 结果对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其溶血或凝血的血样占不合格血液标本比例最高,占56.54%,采血量不准占16.23%,采血试管选择不当占12.57%。
表中其他原因包括标识不清楚,血样与患者信息不相符,血液送检不及时,血液样本受到污染等占14.66%。
不合格血液样本原因分布具体情况如表1。
表1.采集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3 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分析3.1溶血或凝血原因本次研究中因溶血或凝血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目的对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应对对策。
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对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
结果我院共收集到的1252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有512份为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4.09%,在各个科室单元不合格构成比的统计中,呼吸科护理单元的不合格率最高为6.74%;在各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构成比的统计中,痰标的不合格率为最高,占不合格标本的55.86%;在标本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统计中,痰标本为唾液痰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占总原因的百分比最高,为32.23%。
结论做好分析前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对于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标本;对策;预防措为了提高微生物培养标本的合格率,加强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我院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对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以期为微生物标本的临床检验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其中包括尿标、大便、痰标、血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共12526份,其中有512份标本为不合格。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12份不合格标本按照科室、采集内容、数量、构成比例以及不合格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2.1各个科室单元的不合格构成比对总标本进行分析,统计各个科室单元的不合格构成比,其中:妇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189份,有1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53%;放化疗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1408份,有2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9%;神经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1429份,有9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63%;心内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1137份,有3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4%;血液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1121份,有35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12%;骨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784份,有2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呼吸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3753份,有253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6.74%;内科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2156份,有99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59%;普外护理单元总标本数为549份,有21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83%。
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寻求处理对策。
方法对我院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不合格的项目及科室不合格送检率进行分析。
结果我院检验送检标本不合格率为0.81%,其中不合格原因以溶血、乳糜血、凝血、条码错误、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等原因居多;不合格项目以生化标本最高,其次是血常规;不合格标本送检率较高的科室是ICU、儿科、社区、分院、体检中心。
结论针对不合格标本原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参考依据。
【关键词】不合格标本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143-02Unqualified test specimen 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Guangyuan'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division【Abstract】Objective Our test specimen analysis unqualified causes, seek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data test specimen unqualified causes, unqualified project and conformation of unqualified inspection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s Our inspection inspection specimens, including 0.81% fraction defective is unqualified causes with chylothorax haemolysis, blood, and clotting, barcode error, project and specimens types inconsistent reason such as the majority, Unqualified project with biochemical specimen was the highest, routine blood; Unqualified specimen inspection higher rate of department is ICU, paediatrics, community, sorting, medical center. Conclusions for substandard specimen reason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reduce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unqualified specimens, to ensure thatthe quality of the test result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Key words】 unqualified specimens The causes countermeasures为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标本,正确规范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才能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摘要】目的:总结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针对相关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为临床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标本进行收集,总计187例。
涉及到血尿、便常规,针对拒收原因展开分类。
结果:从拒收原因分类结果来看,其包含9类,其中居于前三位的因素包括标本量不足、标本与患者基本资料不符以及标本凝固。
同时,发现标本不合格中血尿常规不合格人员最多,然后是凝血、便常规。
结论:出现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包含很多因素,需要从标本的采集、运送以及规范操作等方面加以完善处理,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问题。
【关键词】不合格检验标本护理管理血尿常规采集引言:疾病临床治疗工作,需要诸多检验手段所得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我们知道,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其是需要众多工作人员一起合作的,包括患者、护理人员以及检验人员[1]。
进行标本采集运输过程之中必须认真处理每一个工作环节,才能确保最终提供检验标本的真实性。
但是,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显著出现了很多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问题,这一问题造成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困难[2]。
本文就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出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实验选择的是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总计187例。
检验项目包含血尿常规、便常规、血型以及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等等[3]。
1.2方法对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进行总结分类,然后将统计完毕的错误原因以及相关结果上报相关部门。
2结果具体对所采资料拒收原因以及相关项目进行总计。
标本量不足65例(其中尿常规54例、血常规1例、便常规3例、凝血五项7例);标本、患者基本资料不符38例(其中尿常规3例、血常规31例、便常规1例、凝血五项1例、大便以及血沉各1例);标本凝固33例(其中血常规21例、凝血五项10例、血沉以及胸水常规各1例);标本送错21例(其中尿常规11例、便常规8例、凝血五项1例、大便隐血1例);标本未标注患者姓名10例(其中尿常规1例、血常规8例、血型1例);有化验单无标本情况9例(其中尿常规3例、便常规6例);另外的11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分别为试管选择错误5例、标本溶血4例以及标本污染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山东省济宁市兖矿集团第三医院(272072)王桂焕王怀彩曹君亮
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产生过程分类,可分为分析前误差、分析中误差和分析后误差。
分析前误差因素逐渐成为引起实验结果误差的首要原因,占46.0%~62.8%[1]。
分析前过程包括医师开具的医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及离心等,其中又以标本的采集方法及盛放容器最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科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并结合与临床沟通后制定的改进措施,探讨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标本来源: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记录的所有病区送检的血液不合格标本600份。
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采集,由工勤人员送检。
1.1.2试剂与仪器:血液标本采集容器2008年为我院以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向真空采血系统过渡的阶段,自2009年起全部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其中玻璃管为中国上海玻璃厂生产;硅化塑料管为中国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真空采血管包括:含分离胶及促凝剂的血清管(黄盖)、柠檬酸钠抗凝管(蓝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管(紫盖)、肝素抗凝管(绿盖),均为美国BD 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不合格标本判断: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检查是否有以下情况:①标本凝块:抗凝标本中找到凝块;②标本量少:标本采集量无法满足检验需求或抗凝标本采集量未达到规定要求;③标本类型错误:使用了错误的标本采集容器;
④标本容器破损;⑤送检超时:标本采集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验科;⑥标本信息有误:患者信息有误、条形码号重复、无检验项目等;⑦标本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中重度溶血;⑧严重脂血:白色、牛奶状脂血,可因严重高脂血症或静脉营养液所致;⑨标本污染:静脉、留置管采血或补液静脉采
血、标本运送途中因未加盖受到其他标本的污染等。
其中第7和8条在标本离心后判断,第9条一般由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判断。
凡符合上述情况均判断为不合格标本。
1.2.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检验科工作人员电话告知相应病区护士标本需要重新采集的原因,并在工作记录表中记录该不合格标本的相应信息,包括:收到日期、送检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接收人及电话通知临床的受话人。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数据库汇总及分类统计不合格标本量与不合格率。
2008年不合格标本量大,不合格率用百分比(%)表示;2009年起不合格标本量明显下降,不合格率用千分比(‰)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Pearsonχ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08年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分析:2008年共收到血液标本18650份。
其中注射器-玻璃/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的标本6714份(36%),真空采血系统采集的标本11936份(64%)。
记录到不合格标本共计1607份,总不合格率高达8.62%,其中最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标本凝块、溶血及标本量少,分别占所有不合格标本的38.2%、22.5%及9.1%。
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与真空采血系统各种原因不合格率比较:见第176页表1。
可见真空采血系统的不合格率低于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尤以标本凝块的下降为主;此外玻璃管常见的运送途中发生的污染及离心时试管破损等情况未在真空采血系统中发生。
2.22008—2011年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不合格率分别为1
3.29‰、1.49‰、0.96‰及0.52‰,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09较2008年下降最为明显。
2.32009—2011年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分析:自2009年起本科室收到标本中因中、重度溶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至0.08‰以下,因标本信息有误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至0.09‰以下,不合格标本的三大主要原因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和标本类型错误。
2009—2011年三种主要原因的标本不合格率逐年递减,见表2。
2.4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比较:见表3。
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柠檬酸钠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高。
3讨论
20世纪以前,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是国内普遍使用的采血方式。
自2008年本科室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可见,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远高于真空采血系统(8.7∶1.0)。
主要原因是:①标本凝块:注射器中不含抗凝剂,采血时容易激活血小板
及凝血系统;对血量无法控制,血量超过抗凝剂的抗凝能力出现凝块。
②标本溶血:注射器采血后需再将血液转移至试管,红细胞受损概率高,特别是当转移产生较多气泡时;玻璃管初次离心常无法分离血清(12.8%),分离边缘凝块二次离心后,大部分标本可出现溶血。
③标本量少:玻璃管无法控制采血量,不同采血人员差异较大。
此外,无盖玻璃管在运送途中常受到尿液标本的污染,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等检测结果异常,检测质量上存在隐患。
玻璃管还存在易破损及打翻后溅溢等情况,生物安全上也存在隐患。
因此,玻璃管已逐渐被淘汰。
真空采血系统应用初期,标本不合格率仍为13.3%,远高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标本不合格率每年不超过0.5%的要求[2]。
我科室了解了护士采血全过程,部分护士仍习惯使用注射器抽血,然后再注入真空采血管,标本凝块、溶血及标本量少的情况仍较多见。
而与真空采血系统一起启用的电子医嘱申请及条形码系统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因此标本信息错误也较常见。
通过不断与临床护士的沟通交流,开展操作培训、发放《临床医学检验手册》(涵盖各种类型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操作规程)等,2009年起标本不合格率下降了约90%。
随着ISO15189质量体系的建立,科室成立了分析前质量小组,每
月统计汇总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护士,与护士长一起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标本不合格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已接近0.5‰。
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汇总分析以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地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参考文献
[1]Plebani M ,Carraro P.Mistabes in a state laboratory :types and frequency.Clin Chem ,1997,43:1348-1351.
[2]
Stahl M ,Lund ED ,Brandslund I.Reasons for a laboratory ′s inability to report results for requested analytical tests.Clin Chem ,1998,44:2195-2197.
(收稿日期:2012-09-20)
表22009—2011年不同原因标本不合格率(%)年份标本凝块标本量少标本类型错误
2009年0.860.300.142010年0.740.270.082011年0.67
0.16
0.07
注
1标本凝块不合格率为该原因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抗凝标本数的千分比,其余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标本数的千分比。
表3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比较抗凝管类型不合格标本数合格标本数风险比EDTA -K 2抗凝管3306224871枸橼酸钠抗凝管247173036 2.70肝素抗凝管11
24900
0.32
注
1χ2=202.3,
P =0.001表1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
不合格原因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真空采血系统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标本凝块216126712.374612230.5标本溶血671432 4.8711936710.6标本量少671411 1.611936430.36标本类型错误671420.231193670.06标本污染6714100.151193600标本容器破损671440.071193600送检超时671420.031193640.03严重脂血671420.031193640.03标本信息有误6714
11936
5
0.04
注
1标本凝块不合格率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抗凝标本数的百分比,其余均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标本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