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山东省济宁市兖矿集团第三医院(272072)王桂焕王怀彩曹君亮

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产生过程分类,可分为分析前误差、分析中误差和分析后误差。分析前误差因素逐渐成为引起实验结果误差的首要原因,占46.0%~62.8%[1]。

分析前过程包括医师开具的医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及离心等,其中又以标本的采集方法及盛放容器最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科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并结合与临床沟通后制定的改进措施,探讨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标本来源: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记录的所有病区送检的血液不合格标本600份。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采集,由工勤人员送检。

1.1.2试剂与仪器:血液标本采集容器2008年为我院以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向真空采血系统过渡的阶段,自2009年起全部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其中玻璃管为中国上海玻璃厂生产;硅化塑料管为中国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真空采血管包括:含分离胶及促凝剂的血清管(黄盖)、柠檬酸钠抗凝管(蓝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管(紫盖)、肝素抗凝管(绿盖),均为美国BD 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不合格标本判断: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检查是否有以下情况:①标本凝块:抗凝标本中找到凝块;②标本量少:标本采集量无法满足检验需求或抗凝标本采集量未达到规定要求;③标本类型错误:使用了错误的标本采集容器;

④标本容器破损;⑤送检超时:标本采集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验科;⑥标本信息有误:患者信息有误、条形码号重复、无检验项目等;⑦标本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中重度溶血;⑧严重脂血:白色、牛奶状脂血,可因严重高脂血症或静脉营养液所致;⑨标本污染:静脉、留置管采血或补液静脉采

血、标本运送途中因未加盖受到其他标本的污染等。其中第7和8条在标本离心后判断,第9条一般由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判断。凡符合上述情况均判断为不合格标本。

1.2.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检验科工作人员电话告知相应病区护士标本需要重新采集的原因,并在工作记录表中记录该不合格标本的相应信息,包括:收到日期、送检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接收人及电话通知临床的受话人。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数据库汇总及分类统计不合格标本量与不合格率。2008年不合格标本量大,不合格率用百分比(%)表示;2009年起不合格标本量明显下降,不合格率用千分比(‰)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Pearsonχ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08年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分析:2008年共收到血液标本18650份。其中注射器-玻璃/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的标本6714份(36%),真空采血系统采集的标本11936份(64%)。记录到不合格标本共计1607份,总不合格率高达8.62%,其中最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标本凝块、溶血及标本量少,分别占所有不合格标本的38.2%、22.5%及9.1%。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与真空采血系统各种原因不合格率比较:见第176页表1。可见真空采血系统的不合格率低于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尤以标本凝块的下降为主;此外玻璃管常见的运送途中发生的污染及离心时试管破损等情况未在真空采血系统中发生。

2.22008—2011年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不合格率分别为1

3.29‰、1.49‰、0.96‰及0.52‰,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09较2008年下降最为明显。

2.32009—2011年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分析:自2009年起本科室收到标本中因中、重度溶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至0.08‰以下,因标本信息有误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至0.09‰以下,不合格标本的三大主要原因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和标本类型错误。2009—2011年三种主要原因的标本不合格率逐年递减,见表2。

2.4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柠檬酸钠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高。

3讨论

20世纪以前,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是国内普遍使用的采血方式。自2008年本科室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可见,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远高于真空采血系统(8.7∶1.0)。主要原因是:①标本凝块:注射器中不含抗凝剂,采血时容易激活血小板

及凝血系统;对血量无法控制,血量超过抗凝剂的抗凝能力出现凝块。②标本溶血:注射器采血后需再将血液转移至试管,红细胞受损概率高,特别是当转移产生较多气泡时;玻璃管初次离心常无法分离血清(12.8%),分离边缘凝块二次离心后,大部分标本可出现溶血。③标本量少:玻璃管无法控制采血量,不同采血人员差异较大。此外,无盖玻璃管在运送途中常受到尿液标本的污染,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等检测结果异常,检测质量上存在隐患。玻璃管还存在易破损及打翻后溅溢等情况,生物安全上也存在隐患。因此,玻璃管已逐渐被淘汰。真空采血系统应用初期,标本不合格率仍为13.3%,远高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标本不合格率每年不超过0.5%的要求[2]。我科室了解了护士采血全过程,部分护士仍习惯使用注射器抽血,然后再注入真空采血管,标本凝块、溶血及标本量少的情况仍较多见。而与真空采血系统一起启用的电子医嘱申请及条形码系统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因此标本信息错误也较常见。通过不断与临床护士的沟通交流,开展操作培训、发放《临床医学检验手册》(涵盖各种类型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操作规程)等,2009年起标本不合格率下降了约90%。随着ISO15189质量体系的建立,科室成立了分析前质量小组,每

月统计汇总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护士,与护士长一起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标本不合格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已接近0.5‰。

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汇总分析以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地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参考文献

[1]Plebani M ,Carraro P.Mistabes in a state laboratory :types and frequency.Clin Chem ,1997,43:1348-1351.

[2]

Stahl M ,Lund ED ,Brandslund I.Reasons for a laboratory ′s inability to report results for requested analytical tests.Clin Chem ,1998,44:2195-2197.

(收稿日期:2012-09-20)

表22009—2011年不同原因标本不合格率(%)年份标本凝块标本量少标本类型错误

2009年0.860.300.142010年0.740.270.082011年0.67

0.16

0.07

1标本凝块不合格率为该原因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抗凝标本数的千分比,其余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标本数的千分比。

表3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比较抗凝管类型不合格标本数合格标本数风险比EDTA -K 2抗凝管3306224871枸橼酸钠抗凝管247173036 2.70肝素抗凝管11

24900

0.32

1χ2=202.3,

P =0.001表1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

不合格原因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真空采血系统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标本凝块216126712.374612230.5标本溶血671432 4.8711936710.6标本量少671411 1.611936430.36标本类型错误671420.231193670.06标本污染6714100.151193600标本容器破损671440.071193600送检超时671420.031193640.03严重脂血671420.031193640.03标本信息有误6714

11936

5

0.04

1标本凝块不合格率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抗凝标本数的百分比,其余均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标本数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