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从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从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被赋予特殊文化意义的日子,是人们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了解民族文化习俗的舞台。文化学家和民俗学家都把传统的节日风俗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把节日看作是一种用行动书写的文化文本。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进而有利于不同民族节日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融合。

一、从节日的起源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岁时节令由来已久,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令源于古代气候,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和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看到古代完备的历法纪年。过去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于是传统上十分重视季候的变幻对农业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学说,形成以岁时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体系,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世俗的农事生产直接相关。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

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中国的相比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而且随着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该书记载圣母玛利亚是因圣神的感动而怀孕,就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遇上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玛利亚被迫在马槽里产下耶稣。

二、从传统节日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中亦能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由于节日起源和目的不同,中西方

在节日庆祝方式、主题上也有差异。

(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体现着中国吃文化

的习俗。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特色在于,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关于饮食本身的文明成果,而且内化为一种具有信仰、禁忌等文化意义的民族心理,成为文化的隐喻象征符号体系。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二)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通过参加宗教仪式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

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圣诞节的民间习俗:

圣诞节送礼物已经接近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习惯了。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地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

在许多国家里,孩子们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孩子们平安夜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家庭成员和朋友也互相给予礼物。

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时间大多在阳历四月。在其习俗中,既有宗教仪式,也有特殊的节日食品——彩蛋。鸡蛋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新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把鸡蛋染成红色则象征基督用自己的鲜血为人类赎罪。

节日活动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偏好;中国人偏爱吉祥气氛中的大团圆结局;西方人则希望得到“净化”和提升。中国人偏好以“家”为中心的群体组织文化;西方人多以社区为活动范围,淡化了家庭色彩。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

中西文化的传统节日,我们不难发现,还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侧重于对“人性、自然”的推崇,热衷于挖掘个体的价值。西方的“人文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而中国则提倡“人本主义”,它注重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集体主义,是一种道德人权主义。因此,西方传统文化更注重个体,张扬个人主义,中国更多地承继于儒家的集体主义。

三、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节日与西方传入中国的节日

随着各种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有些人对于一些外国的节日从排斥到接受,甚至到了热衷的程度,比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不应因此忘记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也不能全盘拒绝其他国家的文化,那对于跨文化的态度如何呢?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价值更加开放,更易被人接受。这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结果。对于节日,也要从内涵上挖掘、丰富、引导、培植,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内涵。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与交通设施的发展,地域的限制已在逐渐消失,不同的文化无处不在聚会和冲撞。因此,不仅西方文化在逐步影响中国,中国的节日也正在不断走向

世界。

参考文献:

1. 钟文; 洋节“受宠”解析传统节日只剩下吃 [n];经理日报; 2004年

2. 宗文; 找回被淡忘的传统节日 [n];中国老年报; 2005年

3. 李子银;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年04期; 173-174

4. 金升霞; 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6期; 85-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