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解译与实地调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解译与实地调研分析
摘要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典型地物生态解译,实地调研解译判读结果的准确性。调研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地、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平原水田等典型地物TM影像遥感解译标志相对较明显;高覆盖草地、其他林地在TM影像中易误判。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遥感与GIS;生态调研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覆盖全省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当前,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为全球变化研究中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宏观性,成为最为有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联合国环境署(UNEP)曾启动“土地覆被评价和模拟(LACM)”项目,旨在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探测亚全球尺度的土地利用与变化。
因此,本文旨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实地调研解译判读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实地调研信息数据库。这将为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
支撑。
1 研究区和卫星影像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本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区范围: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宜春市4个地级市。共涉及9个县(市、区),分别为南昌市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县、九江市市辖区、九江县、瑞昌市、新余市市辖区、丰城市、樟树市(见图1)。研究区覆盖国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面积的26.95%。
1.2 TM影像概况
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有7个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除热红外波段为120米外,其余均为30米。TM影像能满足有关农、林、水、土、地质、地理、测绘、区域
规划、环境监测等专题分析和编制1∶10万或更大比例尺专题图,修测中小比例尺地图的要求。本文研究区生态解译采用了5景Landsat TM影像,时相为秋季,波段合成采用432RGB彩色合成。
2 技术方法
根据遥感影像Landsat TM的时相特征、云量盲区,及技术人员判读过程中问题来开展实地调研,以验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区内生态解译结果。首先将卫星Landsat TM影像与解译数据叠加,其次确定调研点位及边界位置,最后获取调研点位经纬度信息。
3 生态解译实地调研结果
本次共采集170个点位、58个地类边界、3000多条地物信息、850张调研电子照片,覆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2000年)一级分类中6个类型,三级分类中13个类型,各地物均做了详细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以及全景、定点特征记录。为完善全省遥感影像实地调研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素材,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来指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4 结果分析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区的生态解译数据准确
图1 调研点位示意图
率较理想。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地、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平原水田TM影像解译准确率较好。误判率较高的主要为高覆盖草地、其他林地。其中高覆盖草地通常被判读成平原旱地、灌木林地,这是由于高大茂密的草被覆盖区影像特征与灌木丛无明显差别,高覆盖低矮的草地与旱作用地容易混淆。其他林地的误判主要为人工林、园地、迹地的形式多样,并且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导致与有林地、灌木林等混淆。由于室内判度过程中部分地物斑块边界勾勒不完全也影像了准确性,尤其是细小地物。
参考文献
[1]Geist H J,Lambin E F.What drives tropical deforestation ? LUCC Report Series,2001,4.
[2]Turner B L.,Clark W C.,Kates R W.,et al. The earth as transformed by human action. Global and regional changes in the biosphere over the past 300 yea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th Clark University). Cambridge, New York: Port Chester, Melbourne & Sydney,1990.
[3]刘纪远,邓祥征.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与进展[J].科学通
报,2009,54(21):3251-3258.
[4]/view/1314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