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土高原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近3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与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分析

近3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与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分析

近3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与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分析朱永超;李晶;任志远【摘要】By using the data of cultivated land areas and population of every ten years in Loess Plateau from 1700 to 2005, which was extracted from the HYDE (version 3. 1) database, the relevant model of cultivated land and population was built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On this basis,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populati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 change trend of the relevance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population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Loess Plateau during nearly 300 yea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population in Loess Plateau increased with fluctuation, and the change speed is uneven ; there exist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population with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0. 01 in Loess Plateau; the population change is one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利用HYDE version 3.1数据库提取的1700-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每10 a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耕地与人口相关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和人口变化趋势、地域分异特征、耕地与人口相关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耕地与人口相关性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都在波动增加,但变化速度不均;黄土高原地区耕地面积与人口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人口变化是导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之一.【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黄土高原;耕地变化;人口变化;地域分异【作者】朱永超;李晶;任志远【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9;F323.21;C922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但耕地面积只有12.17×105 km2,人均耕地只有900 m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的大量流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避免.中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1-4].人口是人类社会经济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之一[5-7].研究耕地与人口的变化过程和趋势,无疑将对保护耕地政策法规的制定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历史时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是LUCC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LUCC研究特别将“过去300 a中人类活动是如何改变土地覆被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理单元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因素是什么”列为重点问题(Turner II)[8].目前,国际上在恢复过去300 a来全球范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资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Leemans等[9]恢复了过去300 a来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数据,Goldew ijk[10]为 HYDE数据库提供了近 300 a来的 LUCC格点资料,Ramankutty等[11]对过去300 a全球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只能粗略的概括出历史时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历史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获取面临很大困难.20世纪初,可供土地景观复原参考的基于现代绘图技术的地球坐标体系实测地形图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出现,但过多的小比例尺区域地图使得重建工作量十分庞大且难以获得宏观图景[12-14].黄土高原地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政区,涉及中西部地区的287个区县,因此,其历史时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复原具有一定难度.本文以 HYDE version 3.1数据库中提取出的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在大尺度上概括地分析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与人口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求该区域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黄土高原(34°~40°N,103°~114°E)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东西1 143 km,南北700 km.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约40万km2,占世界黄土分布的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见图1).按地形可分为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实施,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耕地和人口格点数据来源于 HYDE version 3.1数据库 (格距为0.5°×0.5°).HYDE(Histo ry Database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是由荷兰环境评估机构(The 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所建立的数据库,主要包含过去1.2万a以来栅格尺度的人口和土地利用数据,还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畜牧、农业面积和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数据.其中:耕地格点数据单位为km2,即每个像元的特征值表示该像元内的耕地面积;人口格点数据单位为inhabitants,即每个像元的特征值表示该像元内的人口数.原始数据为asc格式,首先将其在ArcM ap中转化为 Grid格式,然后用矢量图裁剪出黄土高原的部分,在A rcgis中用分区统计的方法提取所需数据.订正数据:清代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的订正主要参考《陕西通志稿》、《甘肃通志稿》等地方志,依据亩法及步里法计算,得出面积的换算关系:1亩=10分=60方丈=240方步=6 000方尺;1顷=100亩;1方里=540亩;同时参考了文献[15-16]中的相关数据.1949年之后的耕地数据订正主要参考国家统计局的年分辨率统计数据和地方相关部门上报的土地调查数据和人口数据,选取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为讨论的时间断面[17].黄土高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1980年之前虽有波动,但是增长幅度不大,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根据其变化特点,可以将耕地面积变化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耕地面积上升期为1700—1720年、1770—1820年、1880—1930年和1980—2005年,耕地面积下降期为1850—1880年和1960—1980年,耕地面积变化平稳期为1720—1770年、1820—1850年和1930—1960年(图2).黄土高原地区在1700年时耕地面积为64 116.1 km2到2005年增加到173 073.9 km2,300 a间耕地面积增加了108 957.8 km2,增加幅度为169.94%,年平均增加耕地面积为357.23 km2,年均增长率为0.33%.1700—1980年间增长缓慢(部分时期还出现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这一时期,耕地面积总共增加了 17 175.4km2,年均增长率为 0.08%.1980—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短短25 a间增加了91 782.4 km2,年均增长率达到3.07%.1980—2005年的增长速度是1700—1980年的38.38倍,可见,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面积在波动增加,但是变化速度差异很大(表1).从1700—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变化速度看,各地区间变化速度差异大:青海的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0.83%,高出全区年均增长率0.5个百分点;而内蒙古近300 a 来耕地反而减少,共减少了3 549.8 km2,年均增长率为-0.14%,这与内蒙古地区为牧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以放牧为主有关;其余省份的耕地面积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1).而且从不同时段变化速度看,其差异性也很突出(表2).因此,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各省耕地面积变化地域差异特性显著,部分地区耕地变化趋势甚至完全不同于全区耕地变化趋势.人口变化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50年以来人口数急速增长.同样,可以将人口变化趋势分为平稳期、上升期和下降期三种类型.平稳期包括1700—1730年、1750—1770年、1830—1850年,上升期包括1730—1750年、1770—1790年、1800—1830年、1870—1950年、1950—2005年,下降区包括1790—1800年和1850—1870年(图2).在1700—1950年的250 a间,人口数在持续增加,但速度缓慢,并伴有波动.人口数从1700年的1 223.4万增加到1950年的4 202.1万,共增加2 978.7万,年均增长11.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49%.而在1950—2005年的短短55 a间,人口增长了5 649万,年均增长102.7万,年均增长率为1.56%(表3). 从1700—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变化速率来看,各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年均递增率高者(青海为 0.80%)与低者(河南为 0.54%)相差0.26%,而且不同时段的变化速度也有所不同(表4).1700—1950年,各个时期各省人口年均变化率之差都没有超过0.3%;尽管1950—2005年,各省人口年均变化率之差最大为0.68%,但从近300 a来看,黄土高原地区各省人口变化基本和全区人口变化趋势相一致,存在地域差异性,但差异很小,并无异常区域出现.借助DPS统计分析软件,对黄土高原地区近300 a来每10 a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进行相关分析.1700—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数量在波动增加,耕地面积也呈波动增加趋势(图2).从地区的人口总数与耕地面积上看,两者呈现正相关,但不同时间段内,相关性并不同,具有明显差异性.1700—2005年耕地面积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88,大于置信水平 a=0.01时的 r=0.448 7,两者之间相关性显著(表5).这说明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耕地面积与人口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不同时期两者的相关系数差别较大.1700—2005年,不同地区人口数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甘肃、河南、宁夏、青海、山西、陕西6个地区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而内蒙古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同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和耕地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表明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地区的人口数与耕地面积之间在相关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直到达到如下平衡:式中:P为人口总量;GD为满足人口基本营养需求的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L为耕地面积;GY为耕地年生产率[18-20].在人口增长条件下,要保持平衡就必须提高耕地生产率或者扩大耕地面积.随着技术的进步,耕地生产率一直在提高,但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并不会一定增加.例如,内蒙古等牧区主要以放牧为生,当地居民对耕地的依赖性远不如耕作区强烈,近300 a来,内蒙古的人口数增加了557.03万,增加幅度达444.95%,而耕地面积没有相应增加,反而减少了3 549.8 km2,减少幅度为35.56%.同时,各个时期的耕地年变化率均小于相应时期的人口年均变化率(表5),表明耕地变化较人口变化更加稳定.所以,人口的变化只是导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之一.近300 a来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都在持续增加,但其中略有波动,并且增加速度不均.耕地变化的地域差异显著,人口变化的地域差异性相对较小.近300 a 来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与人口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相关性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只是在不同时期两者的相关系数差别较大.不同地区人口数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也很明显,甘肃、河南、宁夏、青海、山西、陕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内蒙古则呈负相关关系,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人口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耕地面积的相应增加,人口变化只是导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之一.由于本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 HYDE version 3.1数据库重建的历史时期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再加上订正所参考的文献史料的数据单位与现在不同,同时研究范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这势必影响资料的精确性.如果能够得到更加详细的历史资料记载、丰富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资料,将进一步改进本文的结果.【相关文献】[1]蔡文春,杨德刚.新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441-941.[2]刘旭华,王劲峰,刘纪远,等.国家尺度耕地变化驱动力的定量分析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4):56-60.[3]吐尼沙古丽·牙生,满苏尔·沙比提.近16年来新疆耕地与人口变化相关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5):45-49.[4]李秀彬.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5]王建,熊伟,胡单.近20年来西藏耕地与人口变化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4,26(1):45-50.[6]杨桂山.长江三角洲近5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2):121-127.[7]葛全胜,戴君虎,何凡能,等.过去300年中国部分省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8):825-832.[8]Turner IIB L,Skole D,Sanderson 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J].Earth Science Frontiers,1997,4(1/2):26-33.[9]Leemans R,Goldew ijk K K,Oldfield F.Biome 300-Developing a fast-track global database of land-cover histo ry[J].IHDP Update,2000(3):6-7.[10]Goldew ijk K K.Estimating global land use changeover the past 300 years:The HYDE database[J].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01,15(2):417-434.[11]Ramankutty N,Foley J A.Estimating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global land cover:Crop lands from 1700 to 1992[J].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1999,13(4):997-1027.[12]叶瑜,方修琦,任玉玉,等.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覆盖变化[J].中国科学:D辑,2009,39(3):340-350.[13]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Land use change of China during the 20th century[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0,55(6):698-706.[14]尹永飞,陈星,张洁,等.中国过去3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效应[J].第四纪研究,2009,29(6):1162-1169.[15]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6]郑正,马力,王兴平.清朝的真实耕地面积[J].江海学刊,1998(4):129-135.[17]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司.中国分县农村经济统计概要[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18]谢高地,成升魁,丁贤忠.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3):193-199.[19]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模型综述[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69-175.[20]张洁,陈星.中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历史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5):544-555.。

高原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与适应

高原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与适应

高原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与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高原地区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面临着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

高原气候的骤变对农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这两个行业也是高原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原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并介绍一些适应措施。

一、高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降水变化: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依赖于季风和冰雪融水,然而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量和分布的不确定性。

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特别是对于依赖于灌溉农业的高原地区来说,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

2. 温度变化: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温度变化相对较大。

气候变暖导致高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上升,这对于习惯于低温环境的农作物和畜禽来说是一个挑战。

温暖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一些低温作物的生长受阻,且高温还会加剧土地的水分蒸发,加剧干旱情况。

3. 病虫害增加:气候变化也给高原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病虫害威胁。

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使得病虫害的季节和分布模式发生了变化,一些原本不适应高原环境的病虫害开始侵袭。

这给高原的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高原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1. 饲料资源变化:高原地区作为农牧大省,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气候变化导致了高原饲料资源的减少和变质。

草原干旱和天气异常使得牧草生长受限,给牲畜提供充足饲料面临挑战。

这对于高原地区养殖业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可能导致牲畜养殖规模缩小甚至破产。

2. 气候压力:高原气候变暖和降水情况改变,使得高原地区的牧民面临更大的气候压力。

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暴雨等)可能导致牲畜死亡和饲料不足,牧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对高原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1. 改善水资源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建立灌溉系统,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 畜牧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可谓是蒸蒸日上,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越来越快地向前奔跑。

说实话,从养猪、养牛到养羊,这些“小伙伴”们不仅在我们的餐桌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也逐渐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金蛋”。

如今,养猪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农民靠着养猪发家致富,真是“家有一猪,富可敌国”啊。

不过,养殖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环境保护、疫病防控等问题也是让人头疼的事。

1.1 养猪业的崛起提到养猪业,大家可能会想起“猪肉涨价”的新闻,确实,猪肉价格波动得厉害,时而飞涨,时而跳水。

不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爱吃肉,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猪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许多农户开始使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科技感满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一来,大家的餐桌上不仅有了新鲜的猪肉,也让养殖户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1.2 牛羊养殖的新趋势除了养猪,牛羊养殖也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养羊成了一项“致富快车道”。

放眼望去,白花花的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那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且,随着牛奶消费的增加,奶牛养殖也迎来了黄金时期,鲜奶、酸奶、奶酪等产品层出不穷,吃得我们都是口水直流啊。

可以说,牛羊养殖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2. 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畜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挑战也不少,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的废弃物处理是一道难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可别小看了这问题,像“牛粪味”这样的苦恼可不是人人能忍受的。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地方开始尝试新的环保措施,比如利用粪便发电、生产有机肥料等,真是“因势利导”,既环保又能赚钱,真是一举两得。

2.1 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再说到疫病防控,养殖户们可得时刻保持警惕。

你想啊,疫情一来,损失可就大了。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疫病监测系统,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随时掌握家畜的健康状况。

陕西黄土高原的用途和作用

陕西黄土高原的用途和作用

陕西黄土高原的用途和作用陕西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丘陵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之一。

黄土高原既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水土保持区。

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首先,黄土高原的农业用途非常广泛。

黄土高原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酸碱度适中,虽然肥力相对较低,但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

在这个地区,以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豆类为主要的农作物。

同时,黄土高原还是我国的重要林区,其中有丰富的松树和杨树资源,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制作家具和造纸等方面。

其次,黄土高原的畜牧业也十分发达。

黄土高原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壤适合草地生长,因此适宜发展畜牧业。

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草原面积广阔,适宜放牧。

畜牧业在黄土高原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养殖牛羊。

牛羊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来说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畜产品。

此外,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这也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这个地区的煤炭、铁、石灰岩、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尤其是黄土高原的铜、铝等贵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黄土高原的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黄土高原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这个地区的土壤层有较强的抗蚀能力,能有效保护水源和水土资源,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生态平衡。

黄土高原的地貌丘陵起伏,有利于淋溶作用的形成,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附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同时,黄土高原也是中国的大气污染源之一,通过全面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陕西黄土高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环境,具有重要的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和生态功能。

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轮封轮牧还是永久禁牧?——加强黄土高原草地的畜牧业发展的探讨

轮封轮牧还是永久禁牧?——加强黄土高原草地的畜牧业发展的探讨

可广泛种植 的新草种 ( 包含 培 育、
引进 优 良草 种 以 及 乡土 草 种 的 改
良 利 用 );二 是 建 立 符 合 我 国 国 情
度 : 是 “ 为 常 态”,基 本 不 采 一 视
植 被 覆 盖 度 增 加 ,生 产 力提 高 ,
取措 施 ; 二是 “ 拳 出击”, 严厉 重 要
新论 l o mme t C n
轮封轮牧还是永久禁牧?
— —
加 强黄土高原草地的畜牧业发展 的探讨
口 山 仑
退 耕 还 林 ( )工 程 是 我 国 生 草 态 建 设 中一 项 具 有 历 史 意 义 的 重 大
得 的 生 态效 果 是 当初 许 多人 所 意 想
不 到 的 ,对 于 黄 土 高 原 而 言 ,这 是
实现 , 些 典 型 示 范 区也 多次 出现 一
“ 弹 ”。 反
典 型 的 半 干 旱 地 区 ,应 属 于 农 田 生 产 、人 工 草 地 和 天 然 草 场 并存 、农 业 与牧 业 紧密 结 合 的地 方 , 牧 业 农
产值 约 各 占一 半 ( 些发 达 国 家牧 一
业 占到 6 % 以 上 ) 0 。这 类 地 区 畜 牧
三 者 全 面 实 施 ,加 强 综 合 治 理 ,因而 取 得 了今 日的成 效 。其 中,
封 育 禁 牧 、 进 植 被 自然 修 复 所 取 促
土 地 补 助 更 少 , 至 没 有 , 在 一 甚 这
0 中国科技奖励 6
CHI AW ARDS F NA OR SCI NCE AND E TECHNOL OGY
的 基 本 农 田 作 为 治 理 基 础 ;二 是
直 补 政 策 深 入 人 心 , 效 实行 了 陡 有

1、近三十年来黄土高原植被的变化

1、近三十年来黄土高原植被的变化

近三十年来黄土高原植被的变化—以环县封山禁牧为例吴巧利(历史系2010级历史文化产业)摘要: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风沙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封山禁牧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了偷牧、割草偷草、农民经济收入减少、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该地区封山禁牧政策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以促进封山禁牧与农民的利益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封山禁牧效果问题原因建议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除了地形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黄土层疏松深厚、降雨集中且多暴雨等自然因素之外,主要与土地利用不合理、天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有关。

植被最大程度上的恢复和重建才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风沙飞舞的根本措施。

植被建设主要包括人工造林、种草、封山禁牧等几项措施。

而在此篇文章中主要围绕封山禁牧来进行说明。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根据孢粉分析、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都反映进入全新世纪以来至三四千年前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分布有茂密的天然森林植被[1]。

但近年来由于天气变冷并且越来越干燥,再加上人们乱砍乱伐,无止尽的开垦,环境变得无比的恶劣,刚开始人们还没怎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恶果。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沙尘满天飞舞,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时人们才迫切的认识到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所以在进入21世纪,封山禁牧这一政策在环县拉开了序幕。

一、封山禁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偷牧现象屡禁不止。

环县自全县实施封山禁牧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山区草场生态恢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恶劣的沙尘天气状况。

但禁牧政策的实施对当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关系生计大事的外来干预,牧民由野外自由放牧变为圈养饲舍,彻底打乱了农民的传统养殖方式。

“圈养是目前的替代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自然有其优势,但乡、镇、村的基础条件和自然状况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政策的反应自然会有所不同”。

晋西黄土高原黄牛改良现状及对策

晋西黄土高原黄牛改良现状及对策

2 黄牛改 良存在 的问题
2 1 养牛 业从 数量 到质 量上均 不 能满足 市场 需求 .

是 规模 养殖 太少 , 约化 经营水 平太 低 , 集 牛群
结构 不合 理 , 能繁 母 牛 比例 小 , 肉牛 生产 能 力 很 慢 ; 二是 由于资金 短 缺 , 畜 得不 到及 时更 换 , 种 品质 差 ,
5 2
J un lo i lS in ea d VeeiayMe iie o r a fAnma ce c n tr r dcn n
V 13 o. 0
No 5 .
2 1 0 1
晋 西黄 土 高原 黄 牛 改 良现 状及 对 策
王建平 曹海军 ,
(. 1 石楼 县 龙交 乡畜牧 兽 医 中心 站 , 山西 石楼 0 2 0 2 石楼 县畜 牧技 术推 广站 ) 3 5 0;.
l 黄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良的现状
21 0 0年石 楼县 养 牛饲 养量 2 9万 头 , 中 出栏 . 其
展养牛事业 , 品种改 良具有 良好 条件 。
2 3 养牛发 展不 平衡 .
全 县有 9个 乡镇 , 3 14个 村 委 。其 沿 黄 河 的 红
1万头 , 存栏 19万头 , 中 繁 殖母 牛 0 8万 头 , . 其 . 占
市场需 求 。在抓 紧抓好 宣传群众 的 同时 , 特别 强调 领 导 的支持 。从 而推动黄 改工作 的顺 利开展 。
3 3 加 大投 资 力度 , . 强化 组 织管 理
工作 各个 环节 的管理 和指 导 , 步 实 现 标 准 和规 范 逐 化 。其 次是要 有计 划地 开展 对各 乡镇 畜牧 兽 医站 的 技术 员 培训 和知 识 更 新 。采 取 集 中培训 , 以师带 徒 等 多种形 式进 行 。第 三是县 级畜 牧兽 医技 术人 员下 乡蹲 点进 行实 地技 术 培 训 和 指 导 , 具 体包 点 搞 好 除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精选全文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目录多彩的黄土高原以水土流失为例 (1)关键词: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 (1)1.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概况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2.1自然因素 (2)2.2人为因素 (2)3.水土保持的对策建议 (2)3.1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3)3.2提高生态植被建设质量和效率 (3)3.3退耕还林(草) (3)3.4以水资源为核心, 发展“混林农业” (4)4.结语 (5)摘要: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发祥地, 很多朝代在此处建设都城, 直径位置有很多文物古迹, 但同样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且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 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同时也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本文以水土流失这一自然环境情况为例, 让黄土高原更为美丽。

关键词: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地区, 其范围东起太行山, 西到日月山, 北起长城沿线, 南抵秦岭, 总面积为 6.15×105km2, 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4.54×105km2, 平均海拔800—1800m, 地貌类型为山地, 黄土丘陵和高原沟壑;气候属于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年降水量200—600mm, 主要集中在6月,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强度大, 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 年辐射总量为4.60—6.30×109J/m2。

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为0.5—2.6×104 t/km2·a, 地面分割强烈, 形成塬、梁、峁独特的高原景观。

2006年黄土高原五省区因水蚀、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高达1.2×105 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1.6×109t, 相当于损失N、P、K养分8.0×106t, 其中甘、陕两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占总量的80%左右。

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任务

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任务
针对畜牧养殖产业链条单一的问题%创新畜禽养殖产品的 加工模式%扩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首先%提高畜牧产品 的深加工的能力%延长产业链条%积极迎合东部沿海地区消费 者的口味%扩大产品的销量& 其次%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改善 加工工艺%提高屠宰加工工艺%选择藏民能够接受的加工技术% 从而能够保证畜产品尽快打开市场%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 最 后%企业应该推出更多的肉制品$奶制品%形成新的销售热点% 延长畜牧养殖业的产业链条%真正做到畜产品深加工& $0$*优化养殖良种增强畜种抗病能力
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 阶段%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存在* 重放牧$轻流通%重存栏$轻出 栏+ 的观念%在牲畜产品的销售中%更加重视直接出售%忽略了 产品的深加工& 一方面%藏民的市场观念淡薄%* 惜牲+ 观念影 响深远%牧民不愿意将牲畜卖给宰杀加工的生产企业%导致畜 牧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差& 另一方面%部分牧民以牲畜的占有量 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牲畜的出栏率%制约 着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延长了牲畜出栏的周期& !0,*牲畜及畜产品生产能力落后
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加强监管机制%落实检疫工 作的检验和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对其予以惩罚%不 断提高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监督水平')( & 监督部门需要联合 其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生猪 检疫工作的质量控制%还需要加强对生猪检疫工作的支持力 度%通过增加技术控制$完善机械设备配置等措施%不断提高检 疫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另外% 检疫部门还需要积极查处流向市场的不合格猪肉及其制品%做 好相关承销商$企业的产品数量$规格等信息的记录%进一步落 实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审核体系%对不合格的 养殖企业及设备设施进行有效整改& *结语

陇中黄土高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陇中黄土高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陇中黄土高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研究孙鹏(一团中学政史地组843008)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都具有一定的可开发性,但是,受制于水资源、技术、资金、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农业发展的水平都比较低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本文从陇东黄土高原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引言陇中黄土高原(甘肃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省中东部,地跨7个地州市48个县市区,面积约11.3万km2以上。

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4.9%,以南北向的六盘山(陇山)为界,以东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包括庆阳地区(8县市)和平凉地区东部各县(5县市),共l3个县市区,具典型的塬(南部:董志、早胜、屯子等)、粱、峁、丘陵、沟壑地形(北部),以西为陇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兰州市(8县区)、白银市(5县区)、天水市大部(北部5县)及定西地区(7县)、临夏州(8县市)和平凉地区的静宁、庄浪县,共35个县市区,地形特点(因祁连山余脉延伸)为黄土包围的石质山岭(崛蜈山、马衔山、华家岭、兴隆山等),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由于受水力的长期侵蚀、切割,黄土高原被分割成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塬、梁、峁、丘陵和纵横深切的沟壑等地形。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北部(兰州-会宁-平凉-庆阳一线以北)属温带半干旱区,年均气温6℃-9℃,年均降雨量200mm-500mm;南部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均气温6℃-10℃。

年均降雨量500mm-600mm。

全区降水量由南向北迅速减少,且降水变率大。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深为500mm。

全区属黄河流域,除个别地区(临夏南部、马衔山、陇山一带等)年径流深可达100mm-200mm 外,大多数地区年径流深,本区的7个地州市共有人口1790.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519.37万人的71.1%。

浅谈黄土高原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浅谈黄土高原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浅谈黄土高原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者:强惠芳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3期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黄土高原山区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尤显意义重大。

首先从县情看,山区县山多坡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

我们做过测算:以吉县为例全县饲草资源的总载畜量可达30万个羊单位,而且前全县的牛羊总量仅为4万个羊单位,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从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讲,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土地资源和科技水平的制约,再想实现大幅增产十分困难。

而畜牧业作为前连种植业、后带畜产品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可以促进上下游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整体升级。

再次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食物中应含肉类50~75克,蛋类25~50克,和相当于鲜奶300g 的奶类及奶制品。

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具有重要作用。

就当前劳动力形势而言,全县约有数万名农民工打零工于外地,号称“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畜牧业,无以疑将成为这些农民谋求发展时值得考虑的一个方向。

同时,通过大力鼓励发展畜牧业,也有助于广大就业无门的留乡农民工提供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开辟一个新的致富门路。

比如神池县养羊达50万多只,养羊户越1.3万户,加上从事屠宰、加工、贩运羊的人员,仅养羊一项就安置就业人员6万人。

一、山区县属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期,开端良好,但存在这“五个束缚”目前,山区县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时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但必须看到,建设现代畜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山区县仅仅只是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山区县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开端是良好的,但毋庸讳言,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五个”束缚1.城乡二元结构桎梏的束缚凡城郊型区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较快,效益也好;而边远山区则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生产周期长,效益差。

浅析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措施

浅析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高原特色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修复,有助于维护生态 平衡和改善农村环境。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高原特色农业与当地民族文化 密切相关,其发展有助于传承
和弘扬民族文化。
02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种植结构与品种优化
种植结构调整
根据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特色农作物的 种植面积。
品种优化
选育和引进适合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良 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浅析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以 及措施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高原特色农业概述 •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措施与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高原特色农业概述
高原特色农业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原特色农业是指在高海拔地区 ,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 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 业。
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 特色农业的支持,高原特色农业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 业。
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促进农民增收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 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 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 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 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特点
高原特色农业具有地域性、独特 性、优质性和绿色生态性等特点 ,其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 品牌影响力。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壮大阶段
高原特色农业在20世纪末开始起步, 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海拔地区的小规模 种植和养殖。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

以下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1. 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缓,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在800至1,600米之间。

地表主要由黄土覆盖,土质疏松、粘性强,容易被水侵蚀,形成了众多的沟壑、丘陵和小山脉。

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属于内陆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旱。

2. 植被: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草原和灌丛。

由于降水量少,土地贫瘠,植被生长相对较差。

大部分地区植被以短命草本植物为主,常见的植物有白刺、蒿类、藜科等。

近年来,人工林的建设导致部分地区植被得到改善。

3. 土地利用:由于土壤贫瘠,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畜牧业和旱地农业。

畜牧业方面,主要饲养牛、羊等,以及特色品种如羊肉和羊绒的生产。

旱地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4. 自然资源:黄土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

此外,该地区还富含铀等稀有金属矿产。

5. 环境问题: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黄土高原受到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困扰。

裸露的黄土地表容易被风蚀和水蚀,形成沙尘暴,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查询相关文献。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 网络日益健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利设施建设取得进展
黄土高原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继 建成投运,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03
居民生活水平及变化
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
收入水平
黄土高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逐年 提高,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仍 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 。
消费结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 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食品支出比 重逐渐下降,教育、医疗、交通 通信等支出比重上升。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善情况
教育服务
黄土高原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 校数量、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显 著提高,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依 然存在。
生态环境保护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黄土高原地区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产业发 展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黄土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新 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 源、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等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融合。
产业结构特点
农业占比较大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工业发展不足
受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产值占比较低。
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较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和优势

比较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和优势

比较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和优势畜牧业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其他产品,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比较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和优势。

1. 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草原的生长,因此,在草原地区,养殖业往往以牧区为主导。

草原地区的畜牧业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丰富的草料资源,并且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在干旱地区,人们更多地依赖灌溉系统来提供草料,畜牧业的发展则更加注重节水和科学管理。

2. 土地利用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在山区和高山地区,草场资源有限,畜牧业发展面临土地利用的限制。

因此,这些地区更倾向于发展山地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如高山羊、高山牛等。

而在平原地区和大片农田周边,土地资源更为丰富,尤其适宜发展养殖场,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3. 劳动力和技术支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持。

在具备优势的地区,常常有更多的农民从事畜牧业,形成了供给充足的劳动力。

同时,这些地区还享有较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畜牧业技术培训、兽医服务等。

这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文化背景和传统产业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也受到文化背景和传统产业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往往以保护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为目标,注重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种和产品,打造地域品牌,促进农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发展。

5. 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也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和口味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为主,注重品质和安全。

而另一些地区的畜牧业则更多地面向国内外市场,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贸易。

山区畜牧业综合发展规划

山区畜牧业综合发展规划

山区畜牧业综合发展规划一、引言山区畜牧业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山区畜牧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低效率、生产规模小、营养不均衡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山区畜牧业综合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健全畜牧业基础设施1. 改善畜牧场为适应山区地理环境特点,应加强对畜牧场的改造与建设。

通过修建畜舍、围栏和排泄物处理设施,提高畜牧场的耐候性和舒适度,确保畜禽养殖环境的适宜性。

2. 发展畜牧饲料生产山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

建立健全高产高质牧草种植基地和饲料生产企业,提高畜牧饲料的自给率和质量。

3. 完善养殖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山区畜牧户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建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养殖技术咨询和技术示范,帮助畜牧户解决实际问题。

三、提升畜牧业品质与效益1. 增加优良品种的引进引进适应山区气候和环境的优良畜禽种质资源,提高山区畜牧业的品种水平。

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畜禽的产肉、产奶、产蛋效益。

2. 推动畜禽养殖精细化管理采取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如智能化喂养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提高畜禽养殖的精细化程度。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养殖过程的追溯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3.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山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山区畜产品加工水平。

建立畜产品加工基地,推动畜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加强畜牧业产销对接1. 建立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对接,建立稳定的畜产品供应链。

通过冷链物流体系,保障畜产品的安全、新鲜和高质量的运输。

2. 拓宽销售渠道开拓新的市场,发展山区畜产品的电商渠道和农村集贸市场,增加销售渠道的多样性。

推动畜产品的品牌化和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1. 制定畜牧业扶持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畜牧业扶持政策,包括财税支持、土地流转、资金补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举措,为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 。 山 西 省 委 、省 政 府 明 确 提 出 :决 不 要 “ 水 平 ” 的 低 “ 高增 长 ”决不 要 带 “ ”的 “ 血 肉蛋奶 ” 。我 们 在畜 牧 业安 全发 展上 应 当突 出抓 好 饲料 监管 ,畜 禽 养殖 监 管 ,重大 动 物疫病 防控监 管 ,市场流 通监管 等 4方面监管 。
九 、 工程 管 理
工程 建成 后可 交 付寺 口子 水 库管 理 所 管理 ,建 立 具体 的管理 制 度 ,设专 人管 理 。工程 的运 行 费 用可从 水 库 灌溉 用水水 费 中支 付 。
十 、 经 济评 价
该 项工 程 的经 济效益 就 是 可 以使 得寺 口子水 库 的水 源 得 到充分 利 用 ,灌溉 用 水的 水费 收入 虽然 不全 是 该项 目所 根据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行 业 标 准 《 利水 电工 程 等级 划 带来 的 收入 ,但 该项 工程 起 着决 定性 的作 用 ,其 经 济效 益 水 分及 洪水标 S 2 2 2 0 ,该项 目工 程 中拟建 的 沟道截 可 以把 灌溉 收 入列 入部分 计 算 。估算 办法 可 以按 照 成本 比 L 5—00 例 分摊 的 的方 法计 算 。经初 步估 算 。水 库年 可 灌溉 水 量按 10 万 m 计算 。水费 收入按 照 02 / 估 算 。年灌溉 收 00 s .元 m。 入 2 0万元 ,该项 目工程 静态 分摊毛 收入 6 0 0万元 。
好的,但毋庸讳言 ,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 将这 些 问题归 纳为 “ 五个 ”束缚 1 乡二 元结 构桎梏 的束 缚 . 城 凡城 郊型 区域 ,畜牧 业 生产 方式转 型较 快 ,效益 也好 ; 而 边远 山 区则 以传统 生产方 式 为主 ,生产周 期长 ,效 益差 。 2 小而 全 ”生产方 式 的束缚 .“ 也就 是 “ 小群 体 ” “ 窝蜂 ” 、 小 。我在 以前 调研 时 了解 到 , 当 地 饲 养 绒 山 羊 的科 技 示 范 户 , 绒 山 羊 只 均 产 绒 03 04公斤 ;而 一般 养羊 户 ,管理 粗放 ,人 畜混 居 ,饲草 .~ . 乱 堆 ,粪 便 满 地 ,绒 山 羊 只均 产 绒仅 02公 斤 左 右 。 一般 . 户养 2 0只绒 山羊 ,还不 如科技 示 范户 养 l 0只赚 钱 多。 3单纯 追求 数 量增长 的 “ 绩观 ”的束 缚 . 政 重数 增 长轻 畜产业 安全 的错 误 “ 政绩 观 ” ,曾让 畜牧 业 发 展 饱尝 过 “ ” 的教训 。2 0 血 0 6年 ,某县暴 发 大面 积高 致 病 性 禽流感 ,一 次扑 杀蛋 鸡 60多万 只 ,直 接经 济损 失 1 0 . 2 亿元。 4资源环 境约 束增 强 的束 缚 .
积角砾 层下渗 如 沟道 ,为大气 降水补 给 ,并 受季 节影 响大 , 多 以下降 泉的形式 沿 沟道分 布 ,出露 于地 表 ,汇入 沟道 。
五 、建 设 规 模
根据 水文 局 提供 的资 料 ,臭 水 沟苦 水 年 溢 出量 在 I0 1 万 立方 米左 右 ,引水流 量暂 按此 设 计 ,计 划在 苦 水排 除 区 建 截 引一处 ,避开 沟道的行洪 区 ,才用管道将 苦水 引至寺 口 子水 库下游的干渠截 引点 以下 ,计划截引管道长 2 公里 。 8
该项 目工程 不处 在 淹没 和永 久 占地 ,临 时 占地 可 按 当 地既定 的补 偿标准 补偿 。
八 、环 境 影 响
该 项 目工程 不 会造 成植 被 的破 坏 和水 土 流失 等 影 响环 境 。工 程施 工过 程总 造成 的 临时弃 土 、弃 渣 等可 及 时 回填
处 理。
受 土 地 资源 和科 技 水平 的 制约 ,再 想 实现 大 幅增 产 十 分 困 难 。而 畜牧 业作 为 前连 种植 业 、后 带 畜产 品加 工业 的 “ 中 轴 产 业 ” 可 以 促进 上 下 游 各产 业 的 协 调 发展 、整 体 升 级 。 再 次 从社 会发 展 的 客观 需 求说 , 《 中国居 民膳 食指 南》 指 出 ,每 人 每天 食 物 中应含 肉类 5 ~ 5克 ,蛋类 2 ~ 0克 , 07 55 和相 当 于鲜奶 3 0 0 g的奶 类及 奶制 品 。大力发 展 畜牧业对 于 改善 人 民生活 ,增 强人 民体质 具有 重要作 用 。 就 当前 劳动 力形 势 而 言 ,全 县约 有 数 万 名农 民工 打 零 工于 外地 ,号 称 “ 色产 业 ” “ 阳产业 ” 的畜牧 业 ,无 绿 、 朝 以疑 将 成 为这 些农 民谋求 发 展 时值得 考 虑 的一 个 方 向 。同 时 ,通 过大 力 鼓励 发 展畜 牧业 ,也有 助 于 广大 就 业无 门的 留 乡农 民工 提 供一 条 新 的就业 渠 道 、开辟 一 个新 的致 富 门 路 。比如 神 池县 养羊达 5 0万多 只 ,养羊 户越 1 . 户 ,加 3万 上从 事 屠宰 、加工 、贩 运 羊 的人 员 ,仅养 羊 一项 就 安 置就
XI NO G U N N C N
微 褶皱 的基 础 上又 强 烈折 断隆 起 ,从褶 皱 形 态河 构造 的 展
21.2 0 1 1
内建 截 引一 处 ,将渗 出 的苦 水采 用管 道 全部 截 引 ,管 道 沿 寺 口子 水 库 的 上游 臭 水 沟 、苦 水 沟 沟道 直至 水库 的下 游 。 具体 布置可 见平 面图 。 3主要 建筑物 . 建 筑物 主要 有截 引一处 ,路 涵 4处 ,检 查井 2 0座 。洪 水过 面1 5处 。铺 设 中2 0抗硫 酸盐 P 5 VC管道 2 8公里 。
2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 1
XI N NG U N O C N
浅谈黄土高原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强惠芳
( 山西省 吉县 畜牧 服务 中心 ,山西 吉县
没有 畜 牧 业 的现 代化 ,就没 有 农 业 的现 代化 ;在 当前 的 新 形势 下 ,黄 土 高原 山 区县 加快 发 展现 代 畜牧 业 尤 显 意
业 人 员 6万 人 。

终 没能 跳 出 “ 多了 多了一 少 了少 了 ”的怪圈 。
二 、 大胆 解 放 思 想 。 “ 破 五 立 五创 新 ” 五 。走 出 山 区县现 代 畜牧 业发 展新 路子
我认 为 ,发展 现 代 畜牧 业 ,必 须按 照 科学 发 展观 的要 求 ,结 合 我县 实 际 ,破 字 当头 ,立 竿 见影 ,勇于 创新 ,大 胆探 索 “ 破 五立 五创 新 ”的新 路 子 。事实 上 ,我 县 在这 五 些方 面 已经 做 了一些初 步尝 试。具体 讲 : 1破 除城 乡 二 元结 构桎 梏 的束缚 ,确 立城 乡畜 牧 业发 . 展一体 化理 念 ,致力在 统筹发 展现代 畜牧业 上实现 创新 。 方 面 ,不 能在 将城 乡之 间 的畜牧 业 生产 割 裂 开来 ,而应 立足 不 同区 域的 不 同资 源优 势 ,以 区域统 筹 发 展特 色 畜牧 业 ,这样 有 利于 畜牧 产业 的做 大做 强 。以吉 县 为例 “ 十一 五 ”以来 ,已初 步形 成 了东川 猪 、牛 基地 、沿 黄种 草养 畜 基地 、城区 肉蛋奶基 地 的 “ 产业 集群 ” 。另 一方面 ,各级 政 府应 坚持 用工 业化 理 念发 展现 代 畜牧 业 ,大 力扶 持建 设 畜
1 特 孟舌 布 鉴拿

迂 踟
冒发0 ,震短仅 一内1中地最 生次 两间的4 年的地 次隔时个 震 。 间
5 类 扮 型地地动应 。 场 戳 舯软场’ 反谱 地 震
54水文 地质 . 沙 沟臭 水来 源于 右 侧 山体 的 白垩 系 基岩 裂 水 ,通过 坡
七 、 淹 没 、 占地 处理
4破 除资 源 环境 约 束增 强 的 束缚 ,确 立绿 色 产 业 的建 . 设理 念 ,致 力在和谐 发展 现代畜 牧业 上实现 创新 。 现 代畜 牧业 上 的发 展决 不 能 以浪 费 资源 、破 坏 环境 为 代价 ,二 是应 当 与大 自然 和谐 共处 。结 合 山区 县实 际 ,我 们提 倡 4种做 法 :第 一 ,充 分 利 用秸 秆 养 畜 。据 统 计 ,以 吉 县 为例 年产 各 种农 作物 秸 秆近 5万 吨 ,这就 为吉 县 实施 秸 秆 养畜工 程 ,推 进秸 秆 青贮 、氨 化应 用提供 了基 础 。第 二 ,狠抓 草地保 护养 畜 。全 县现有 草地 面积 2 万 亩 ,年 总 1 产 青草 01 万 斤 ,为发 展 曹 氏 畜提 供 了先 决 条 件 。第 三 .亿 大力 实施 种草养 畜 。我们应 大力推 行牧 草与粮 食作 物轮作 、 ( 下转第
0 20 ) 4 2 0
紧 缺的 土地 资 源对 不断 发 展 的畜 禽 养殖 业形 成较 大 压 力 ;畜牧 业生产 需 大量用水 ,这 成了 一大 “ 瓶颈 ” ,随着 人 义 重大 。 们 对 环 境质 量 要 求不 断 增 强 ,政 府 治 污 力度 的 不 断加 大 , 首先 从 县情 看 ,山 区县 山 多坡 广 ,饲 草 、饲 料 资源 丰 作 为主 要 面源 污染 的畜 禽 养殖 业 ,面 临着 越来 越 大 的环 境 富 ,发 展 畜牧 业 具有 得天 独厚 的 地理 条 件 和 气候 条 件 。我 和 资源压 力。 们 做 过测 算 :以吉县 为例 全县 饲草 资源 的 总载 畜 量可达 3 0 5 救火 式 ”扶 持 办法 的束 缚 ,由于 经济 转 型期 特 征 .“ 万个 羊 单 位 ,而 且前 全 县 的 牛 羊总 量 仅 为 4万 个 羊单 位 , 所 致 ,近年 来畜牧 业生产 经常 出现周 期性波 动 尚有 巨大 的发展 潜 力 。其 次从 农业生 产未来 的发 展 趋势 讲 , 对 此 ,各级 政府 总 是在 事 后被 动应 付 、临 时 “ 火 ” 救 , 在 美 国 、加拿大 等发达 国家 ,农 业生产 发展 到一 定程 度 后 , 把 自己搞的疲 惫 不堪 ,效 果却 不甚 明 显 ,畜 禽产 品供 给 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